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思考

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思考

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思考
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思考

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思考

奥尔森在他的《国家的兴衰》等著作中,就国家为什么会兴衰提出了他著名的观点:当政府拥有涵盖利益,也就是政府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时,作为“坐寇”的政府就会做好事,国家就会兴盛;当政府的涵盖利益狭隘化时,也就是政府的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不大时,沦为“流寇”的政府就会做坏事,国家就会衰落。

如果把一个企业看成一个国家,他的控制人看成政府,根据奥尔森的学术思想,找出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原因,并设法予以防范,企业就会兴盛,经济就能繁荣。

一、涵盖利益狭隘化的原因

要找出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原因,就要从企业控制人的行为开始分析。那么,谁是企业的控制人呢?直觉上应该是所有股东,他是企业的所有者,也应该是企业的控制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看一种特殊形态的企业:企业只有一个个人股东,而他自己(是他自己而不是他委派的人)又是企业的经营者,“所有权”没有与“经营权”分离,由于企业的经营收益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么他一定会有积极性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发展,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他也一定会自我约束,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受损,因

为投资的损失也是由他自己来承担的。这类企业由于激励和约束可以实现匹配和自我强化,不会产生涵盖利益狭隘化,但这种企业形态难以有大的发展,对经济的繁荣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且不是每个股东都有能力和意愿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因此这种模式并不能推广应用。

虽然在现实中,这类企业还是有一定的数量,但其他类型的企业是占绝对多数的,下面我们把其他类型的企业按股权结构分成二类进行分析:一类是股权集中的企业(独资企业或“一股独大”的企业),即企业可由一个股东控制;另一类是股权分散的企业,即任一股东均无法单独控制企业。

1、股权集中的企业

(1)大股东涵盖利益狭隘化

理论上讲,所有股东应该拥有相同的涵盖利益,都会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但事实上,大股东与小股东却存在着利益冲突:由于小股东不能将该企业合并报表,只能通过获得分红才能体现投资收益,为此作为财务投资者的小股东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会要求尽可能多的将利润分配掉;而大股东由于将该企业合并报表,不获得现金分红也已经体现了投资收益,为此大股东在其自身现金流平衡的前提下,作为战略投资者,会要求尽可能少的分配利润以确保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发展得更好。

由于大股东控制了企业,他会按自己的意愿决定利润分

配方案。虽然在一些“资和”兼“人和”的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会考虑处理好与小股东的关系,考虑小股东的要求予以一定比例的现金分红,但这与小股东的意愿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来看,小股东最终的投资价值在其退出或企业清算时还是能够得以体现的,但小股东的利益还是暂时受到了影响。

但这只是大股东的“理性”行为,现实中,“理性无知”的大股东又如何呢?

2008年4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的中捷股份(002021)突然公布了一则“关于中捷集团违规占用资金导致中捷股份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引发了市场的极大震动。公告称,中捷股份董事长蔡开坚(也是大股东中捷集团的董事长,是中捷集团和中捷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在未经任何审批程序的情况下,自2006年起多次直接或间接从中捷控股向中捷集团划拨资金,月平均占用资金额达到惊人的2亿元,使得公司股票交易面临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面对如此恶劣的违规行为,中捷股份的股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度从事发时的4.6元跌至1.5元左右,严重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诸如此类“违规挪用企业资金”、“违规利用企业的担保资源”、“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嫁给自己”或“通过违规购买、出售、臵换资产掏空企业”等侵犯企业和小股东的行为

并不少见,琼民源事件、郑百文事件、银广夏事件等等个个让人震惊。

奥尔森在《权力与繁荣》中通过“罪犯比喻”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企业控制人的大股东和政府一样也有两只手:掠夺的手和扶助的手。当大股东着眼于长远利益,涵盖利益将占主导地位,掠夺的手受到约束,扶助的手积极运作,此时作为企业控制人的大股东就如同“坐寇”,会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使小股东获得了最大的收益。但当大股东着眼于短期利益时,他就等同于即将下台的“坐寇”,行为如同“流寇”,涵盖利益就会狭隘化,扶助的手软,掠夺的手硬,此时大股东会通过巧取豪夺损害企业的利益来获得收益,同时也使小股东蒙受了损失。

由于“掠夺”常常比“扶助”能更快更大的获得收益,“理性无知”的大股东很可能无视小股东的存在,将企业视为自己独有的,认为“我的意志表示就是企业的意志”,对企业进行“掠夺”,大股东这种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行为无论对社会、对企业、对小股东甚至对自己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经营者涵盖利益狭隘化

在股权集中的企业,还会发生经营者涵盖利益狭隘化的现象。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股东不可能自己经营企业,为此,大股东必定选派或招聘经营者负责企业的经营。

拥有大股东涵盖利益的经营者,是大股东的代表,会根据大股东的要求经营企业,行使大股东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行为,可能不会发生经营者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行为。正如上面的例子,蔡开坚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使中捷集团违规占用中捷股份巨额资金的行为,是大股东涵盖利益狭隘化的体现。

但更多的现象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会发生“委托”与“代理”的利益不一致,使经营者的涵盖利益狭隘化,这在下面将会详细分析。

2、股权分散的企业

(1)部分股东组成分利联盟控制企业

在股权分散的企业,虽然没有任何一家股东可以控制企业,但如果其中几家较大的股东联合起来可以控制企业的话,由于小集体容易组织集体行动,他们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共识,采取创造股东成员的收益“不对称”或恰当的选择性激励等手段,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联合起来成为分利联盟控制企业,这时股权分散的企业就如同股权集中的企业,分利联盟的涵盖利益狭隘化就如同股权集中的企业中大股东的涵盖利益狭隘化。

(2)经营者内部人控制企业

如果企业的股权过度分散,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理性、自利的股东们实现集体行动可能性不大,那么股东们

就难以联合起来控制企业。而任一个股东独自积极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使企业获得的收益,他仅能享有其股权比例的收益,其他收益将被其他股东按股权分享,由于股权过度分散,任一采取行动的股东获得的收益很小,于是所有股东都没有积极性去监督企业的经营者,从而形成经营者(可能是独裁的经营者,或者是很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的高管们)大权独揽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理论上讲,经营者应该与股东们拥有相同的涵盖利益,都会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报酬。但事实上,由于“委托”与“代理”的利益不一致,经营者与股东们存在着利益冲突。一方面,由于经营者的收入以及他们可支配的费用是企业的成本,冲减股东的利润,而经营者没有股权或其持有的股权占比很小,因此经营者对其收入以及他们可支配的费用关注度肯定高于对利润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棘轮效应”使股东对经营者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者隐瞒生产能力或虚报业绩才能获得好处,“总结工作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汇报成绩用乘法,遇到困难用除法”成为经营者的常态。

所以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才会有在受拯救的企业中经营者却领取巨额的年终奖金、汽车公司的总裁们乘坐豪华私人飞机到华盛顿“哭穷”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也有“掠夺”

和“扶助”两只手,由于作为企业控制人的经营者没有企业的股权或所持股权比例很小,与作为企业控制人大股东相比,他们通过“掠夺”将更快更大的获得收益,而且蒙受更少的损失,所以“理性无知”的经营者更容易着眼于短期利益,拥有的涵盖利益比大股东更容易狭隘化,他们更有积极性通过损害企业的利益来牟取私利。另一方面,由于股权过度分散,股东们本来就没有积极性监督经营者,再加上信息不对称,股东们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使经营者的涵盖利益狭隘化成为可能。“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宣告破产前,安然公司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但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安然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使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在几周内瞬间破产。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股东们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

私利。更让股东们气愤的是,显然安然公司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类似的还有世通事件、施乐事件、世界通讯公司事件等等同样让人触目惊心。可见,股东们和经营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二者之间潜在地存在着激励的不相容,而且由于股东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必然有代理成本或激励问题的产生。为此,当经营者控制了企业,他们就可能会按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使利益“个人化”,损失“股东化”甚至“社会化”,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这种涵盖利益狭隘化无论对社会、对企业、对小股东甚至对自己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二、涵盖利益狭隘化的防范

要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防范涵盖利益的狭隘化。如何防范呢?

在前面介绍过特殊形态的企业,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时,不会发生涵盖利益狭隘化,但这只是一种不无法推广应用的理论方法。

奥尔森在《国家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没有政权的长期稳定就没有涵盖利益,但长期的稳定又会使涵盖利益狭隘化。为此奥尔森要保持包括法律稳定和法律实施稳定的“结构稳定”,打破政治与经济主体之间权力关系的“联盟稳定”。法治可以保持“结构稳定”,民主可以打破“联盟稳定”。

根据这个思想,要防范在企业中发生涵盖利益狭隘化,也要保持“结构稳定”,打破“联盟稳定”。

1、内部治理重在保持“结构稳定”

法治可以保持“结构稳定”,为此在企业中也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结构——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虽然目前世界上主要有“英美市场导向模式”、“日德银行导向模式”、“东亚、拉美家族控制模式”和“转轨经济模式”等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但核心都是权力的制衡。通过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其他监督机构、经营层等各阶层权力的相互制衡,约束企业控制人“掠夺”的手,激励“扶助”的手积极运作。

股东们作为“所有者”,拥有决定一切事项的权力;股东组建董事会并赋予其经营决策权,董事会一般由股东代表组成,同时聘请外部专业人事作为独立董事,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在董事会领导下,由经营层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

为了加强对董事会、经营层的监督,股东又组建了监事会或其他监督机构,由他们进行监督并向股东负责。

同时,股东们通过制定(或部分授权制定)各类制度,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在上述各机构的配臵,强制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关系。并通过激励机制使代理人除了按要求完成任务外,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通过约束机制防范代理人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对代理人的渎职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持上述各机构的“结构稳定”,使上述各机构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规定的各类制度行事,才有可能防范涵盖利益的狭隘化。

当然,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成本的。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是有管理成本发生的。其次,也许是更重要的,由这种组织架构实现决策和管理是有效率损失的,与股东兼经营者说了算的特殊形态的企业相比,决策程序增加了,形成决策的多数原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东和经营者才能的发挥。但集体决策却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这些成本对于涵盖利益狭隘化产生的影响而言,是值得的。

此外,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为防范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创造了一种可能、一种制度保证,但由于企业内部的其他上下层阶组织之间也存在一系列的“委托”与“代

理”的关系,也会出现涵盖利益狭隘化影响企业运作效率的现象,对此,企业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予以防范。

2、外部治理重在打破“联盟稳定”

内部治理也有打破“联盟稳定”的作用,但内部治理的制裁手段有限,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收益还是要大大高于因此受到制裁付出的成本,为此仅有内部治理还不能防范涵盖利益的狭隘化,还需要外部的治理来防范“联盟稳定”的形成或及时打破“联盟稳定”,进一步约束企业控制人“掠夺的手”。

外部治理要求政府(或企业的监管部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约束企业控制人“掠夺”的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共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行为进行防范,并对这种行为作出更严厉的制裁,通过市场禁入、高额罚款、没收“掠夺”所得、甚至给予判刑等制载手段,大大提高“掠夺”的成本。

此外,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股东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影响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行为:“用脚投票”,即如果股东认为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造成企业经营不善,他可以选择抛出股票,从而引起股价下跌。这样一来,其他潜在的股东就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方式来控制企业,打破原来的“联盟稳定”。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营者市场的存在,大量职业

经理人对现职经营者形成无形的压力,因为如果他经营无方,股东会用其他经理人取而代之,实现所谓的“代理权竞争”,打破经营者内部人控制形成的“联盟稳定”。

另外,经营者因经营不善而失业,他将很难再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了,这也制约了经营者在职期间的涵盖利益狭隘化。

三、关于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狭隘化的进一步思考

但是当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了内部管理,企业外部也有着完善的外部治理,还是不能杜绝企业控制人涵盖利益的狭隘化的问题。正如上面提到的安然事件,在市场经济和法制高度发达的美国,企业控制人的涵盖利益还是狭隘化了。

这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良好的权力制衡关系依赖于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根据前面的分析,只有股权分散时,才不至于出现大股东大权独揽控制企业,有动机也有可能根据其意愿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破坏了权力制衡,“掠夺”的手可以发挥作用。但过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又容易使经营者大权独揽内部人控制企业进行“掠夺”。因此,理想的股权结构应当是股权既有一定的分散度,又不致过度分散的中间状态,这样相对控股的大股东既不能大权独揽控制企业进行“掠夺”,又由于利益的“不对称性”可能会积极防范经营者大权独揽控制企业进行“掠夺”。

但是另一种可能是相对控股的大股东联合某些小股东,组织“集体行动”形成分利联盟而控制企业进行“掠夺”。由此可见,正如奥尔森发现了国家兴衰的根源,并指出了防止政府涵盖利益狭隘化的方法,但事实上,世界上还是有国家兴盛,也有国家衰落。因此,企业控制人的涵盖利益狭隘化也只能防范,并不能最终杜绝,至少目前如此。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大型有问题企业案例模板

大型有问题企业案例模板: XX公司(集团) 请工行撰写长乐纤维,农商行写汉鼎纺织,农行写雅鹿集团,建行写雅鹿控股。 一、基本情况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注册信息、主营业务、资产负债、生产经营、销售利润情况、关联企业情况等。 并分别填写表1,只要填自己写的那家企业 表1生产经营情况表(万元) 客户名称主要产品及 经营内容 2017全年销 售收入 2017年全年 净利润 2018年12月 销售收入 2018年12 月净利润 2019年6月 销售收入 2019年6月 净利润 江苏长乐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销化纤涤纶丝 苏州汉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销化纤涤纶丝 雅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纤生产、贸易 雅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服装生产销售 合计 二、融资情况 公司融资情况,表内贷款、表外融资余额、债券融资余额、股权质押融资余额及其他融资的总和。

对外担保情况,包括集团内互联互保。 三、存在的问题 经营风险:公司经营模式、经营成效、流动性情况和经营稳定性等;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 融资风险:债务违约情况,包括贷款违约、债券面临无法兑付风险、股票价值大幅下跌导致面临被强制平仓风险等。企业贷款不良,信用恶化。理财、资管产品融资、P2P 融资或者地方交易平台融资出现违约等。 四、原因分析 (1)企业盲目扩张,高杠杆融资,不专注主业,(2)产能过剩,受政策环境影响或者行业不景气,导致经营状况不佳,(3)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不善(在案例中详述涉及哪些部门),(4)企业涉及民间借贷, 高息债务导致企业丧失再融资能力,(5)企业涉及担保圈,担保链断裂引发风险传递,(6)企业高管或企业实际控制人涉案、涉诉、涉黑,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在案例中详列),(7)公开市场违约加速企业风险暴露,(8)企业应收账款周期拉长,资金回笼慢,造成资金链紧张。 原因请具体写清楚内容。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主体鱼龙复杂,不讲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对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导致上当受骗 目前,有些公司是国有企业独家投资或者合资开办的,但大多数商贸公司是公民个人开办的。一些不法商人,在申办公司时,伪造资本证明资料,骗得注册,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这类公司没有正式、真实的帐册,开办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资产落到自己或者亲属的名下,债务由公司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无法收回。就是起诉到法院,由于股东虚假注册、抽逃资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资产的证据难于收集,也无法追究股东的责任。如有两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煤炭合同,一公司出资50万元,另一公司负责经营,利润共享,实际上是借贷关系。负责经营的公司是王某用其父母的身份证,以其父母的名义开办的,其任经理。王某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向亲友筹借的,验资后即抽回偿还了借款。出资公司50万元到帐后,王某用20万元偿还了债务,其他款项因欠税被税务部门扣划。其提出要想继续运作,必须追加投资,使出资公司骑虎难下。 二、法律关系不清,对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风险增大 法律关系不清,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如,某集体企业与一民营公司做买卖,集体企业出资40万元,由对方购买煤炭,提供储煤场地和工具,集体企业负责销售煤炭,利润三七分成,属于合作经营合同。而在操作中,集体企业却与民营公司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和场地使用合同。在合同履行中,该民营公司擅自在煤炭中掺入沙石,强行销售煤炭,集体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无论从买卖合同,还是从场地租赁合同,对方均无违约之处,无法追究对方责任。如果以合作经营签订合同,则对方存在严重违约,依法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三、乐观签约,缺乏风险评估及保护措施,一旦形成纠纷,损失难免 在经营中,缺乏对经营项目风险评估,好多项目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资产、经营、信誉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对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四、盲目联营,陷入联营陷阱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是各方招商引资的对象,面对复杂的情况,稍有不慎,一旦投入资金,便会陷入矛盾和纠纷之中。如,某公司用600万元购买某商城的房屋,并以此为投资,与该商城联营设立公司,经营装饰材料市场。由于联营前,没有认真调查商城对市场房屋是否享有所有权,也没有将房屋产权办到联营公司名下,导致在以后的经营中纠纷不断,市场的投资人、施工单位通过诉讼手段取得了对市场房屋的租赁收费权,致使联营公司无房可管,无费可收,造成该公司600万元投资被架空。 五、对合同履行重视不够,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有的企业对合同的履行不够重视,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不清,应收帐款得不到及时收回。如某建筑企业为某大学城建设校舍,部分校舍已投入使用,拖欠工程款上千万元。由于建设方拖欠设计院、勘探等部门费用,这些部门拒绝向建筑企业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无法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方以建筑企业不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为由,拖延对工程的验收和决算。工程没有决算,就无法确定建设方欠款确切的数额,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就无法主张

内部控制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

内部控制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措施 新形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顺应现代管理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扎紧制度笼子的需要,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对建立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 3.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 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内

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整改措施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案例 一、资金内部控制 (一)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 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 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导致风险加大。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二)杰克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 杰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78年。1998年转制为杰克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艺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改造、完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生产5大系列28个品种120多种规格的低压和高压、低速和高速、异步和同步电动机。公司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2002年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年创产值2 8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企业现有员工600多人,30%以上具有初、中级技术资格,配备管理人员118人,专职检验人员86人,建立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该公司出纳员李敏,给人印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待人热情、工作中积极肯干,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她都主动去做,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而事实上,李敏在其工作的一年半期间,先后利用22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8.96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贪污罪。 其具体手段如下: 1)隐匿3笔结汇收入和7笔会计开好的收汇转账单(记账联),共计10笔销售收入98.96万元,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2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 2)由于公司财务印鉴和行政印鉴合并,统一由行政人员保管,李敏利用行政人员疏于监督开具现金支票; 3)伪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杰克公司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曾经发现有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李敏之所以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作案22次,贪污巨款98.96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有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研究-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研究-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中会计部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又是重中之重。会计部门本就是一个企业能否良好运行的关键,而会计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 企业的竞争压力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独善其身,偏居一隅。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了,因为企

业的发展需要充分的了解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路线。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防止企业发展中出现各种原则性的失误,甚至是违法行为,确保企业的业务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本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减少企业内部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弊病,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可是由于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态度的不端正,导致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说明。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充分

由于一些企业的领导层面组成人员年龄偏大,做事讲求稳重,行事过于保守,缺少创新的勇气和胆识,面对会计内部控制这项新的制度,总是有些忐忑,抱着观望的态度。不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怕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影响,可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后又不想过多的投入人力物力,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力度不够强。而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只是片面的,思想多多少少会受领导的影响,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不够严谨,没能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大多是流于形式,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甚至会导致会计部门在财务管理上产生的漏洞,给那些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机会,导致我国企业流失了大量资产,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对会计从业人员选择不合理 优秀的制度同样需要优秀的工作人员来执行。我国的《会计法》中曾明确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持有会计资格证书,管理

实际控制人案例研究1-云海金属

案例一:云海金属(002182.SZ) 案例提示一: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认定为同一人 根据《招股说明书》第一节第二点: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简介 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梅小明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和发起人股东,南京市人大代表,2006 年江苏省劳动模范,现任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持有本公司40.51%的股份。 梅小明先生长期从事金属材料中的锶、镁、钙的冶炼及其合金熔铸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作为主要发明人共申请了3 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废镁合金真空回收工艺及设备》(ZL02113128.7)和《金属锶铝罐包装技术》(ZL02113127.9)已授权,《竖罐炼锶工艺及装置》(申请号02113129.5)已受理。梅小明先生是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镁合金开发应用与产业化”中两个专题、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性能镁合金研究与产业化”、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镁及镁合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七“节能环保硅热法原镁工程化技术开发”的项目负责人。 案例提示二: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家人持股情况说明 实际控制人的风险 本次发行前,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梅小明先生持有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40.51%,处于相对控股地位,此外,其胞弟梅光辉先生持有公司2.71%的股份,其配偶的姐夫张首先先生持有本公司0.93%的股份,其妹夫蒋辉先生持有本公司0.93%的股份,因此,梅小明先生及其亲属合计持有本公司45.08%的股份。本次公开发行后,梅小明先生及其亲属所持有股份的比例将下降至33.82%,仍将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近年来本公司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措施使公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开题报 告 在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时代, 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且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上,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 必然产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作为一种 经济信号,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一个企业要想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了解财务风 险的起因,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管理瓶颈。安然事件、 中航油事件以及德国最大影视传媒集团基尔希集团宣告破 产等,这一系列的倒闭破产事件,大都是因为忽略了对企业 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 资金断流。可见,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就必须要学会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加强财务管理, 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有效地控制, 及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 财务信息, 防范财务风险, 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动态循环。 1、国外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 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正是他们在财务经济学 上做出的贡献,在1990年,他们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进入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确立起风险管

理的职能,风险管理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学派说”和“英国学派 说”。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 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美国著名保险学家特瑞 斯普雷切特等四人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 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个定义强调风险具有不确 定性的特征。英国学者从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则侧重于对经济 的控制经济的控制和处理程序方面。 但是,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 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 发展过程则缺少机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2、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比较迟,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目前一些学者针对我国企业 大范围亏损的情况开始研究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开始从 理论上考虑企业逆境管理问题。从文献来看,我国关于财务 风险的研究,顾晓安于XX年在《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探讨,指出企业要通过建立良 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从而制约 和调整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最终达到防范和控制 财务风险的目的。李明在《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 对策探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

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控制,以及受全球经济下行形势的影响,国内大多数冶金、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存步履维艰,从而也影响了我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拓展。面对当前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程度的竞争。因此,在积极应对挑战、开拓新市场的同时,企业还应在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而成本效益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增加了企业成本,但这项工作可以避免企业发生更大的风险和负面的影响,从而能保护企业更大的利益和价值。 一、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底线 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无论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不管是内部管理需要,还是外部监管要求,都使得企业风险管理作用显得日益提高。应该说,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我们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反应型,来了问题救火式的反应;第二阶段是规范操作型,是已有制度和流程,但缺少战略指导方针下的风险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体系完善型,就是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在公司的统一战略指导之下,通过完善的

体系、流程和日常的管理工作来预防和控制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预防,而不是等着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 许多企业的历史,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个区间段恰恰资金短缺,这时刚好有一笔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假如那笔钱不在那个区间出现的话,那么今天那个企业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尽量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二、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理念 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全员参与,这需要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切实转变观念,真正重视起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内控体系,培育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要宣贯每一位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的理念,将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从而把风险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全流程中。 三、提高全面风险管控的预防性 以风险可控为目标,提高全面风险管控的预防性,支持企业高效、健康、持续发展。比如在合同审核方面,要做到事前法律审核,从商业模式、交易条件、合作方的选择、合同条款的设置等环节介入,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这样业务部门就能够掌握内控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方法做下去,就既能保证业务流畅,又能控制风险。 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区域 风险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每个企业都会有固有风险,要把风险控制在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风险偏好的区域,这需要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继续教育答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选择题: 1.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 2.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为()。全面预算 3.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将各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签字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核对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 4.为了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5.企业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编制工作的时间是()。预算年度开始前 6.预算管理委员会编制好全面预算草案后,负责审核企业的全面预算草案的是()董事会 7.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 8.预算管理委员会中履行日常管理职责的是()。预算管理工作机构 9.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10.企业用来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年度预算 判断题: 1.全面预算是企业对特定时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错误 2.企业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将指标层层分解,按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错误 3.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正确4.企业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时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错误 5.企业应当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严格控制资金支付,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正确 6.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错误 7.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正确 8.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全面预算草案需要提交给董事会。()正确 9.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正确 10.预算管理委员会只负责拟定预算目标。()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选择题: 1.不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是()。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2.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合同3.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诚实信用 5.负责审核业务承办部门起草的合同文本的部门是()。法律部门

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会计掌管着企业经济的命脉。一个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必须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企业会计工作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本文中笔者就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进行浅谈。 标签: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浅谈 企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就需要企业一定要注重企业自身日常运行的管理工作。企业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笔者就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简介 所谓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企业以实现企业自身经营目标和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成安全为目的,以企业保证自身会计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正确可靠为前提,贯彻执行企业经营方针、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效果性、并且在企业自身内部采取企业自我约束、评价、规划、调整以及控制等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这些企业采取的自我约束、评价、规划、调整以及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就是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是建立在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这一目标之上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执行和完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以及进行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但是现在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还存在很多缺陷,笔者认为,现在实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探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和各个企业日常操作环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完全覆盖企业所有岗位和部门。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法形成一种全面的全新的网络体系,从而导致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再加上有些企业只顾崇尚利益,将追求利益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这类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围绕着追逐利益展开的,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这类企业重效益、轻管理,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自我防范机制无法正常、完整的建立,导致这类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建立。

案例分析之实际控制人

第四章实际控制人 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是企业申请首发上市的条件,没有任何余地,因此,该问题在项目中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保证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化,那么就需要做一些工作来界定什么是实际控制人,并解释在股权变动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解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那么小兵建议老实地等三年或者两年(创业板)之后在申报,闯关的心态要不得,以免因小失大。 第一节家庭成员的实际控制人界定 重要提示 家庭成员的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基本原则是:如果某位家族成员一个人完全可以控制公司,那么可以单独将该人界定为实际控制人,而其他家族成员则是关联股东。 反之,如果一位家族成员并不能控制本公司,而需要其他成员的“帮助”方可控制本公司,那么此时可以认定整个家族成员是共同实际控制人。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关注该种认定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如果其他家族成员是不是持续持有股权、是不是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等,而不是简单为了实际控制人的认定而专门来帮忙。 案例情况 宝利沥青(300135)、合兴包装(002228)、智光电气(002169)、华峰氨纶(002064)、东方铁塔(002545)、江苏宏宝(002071) 案例评析 1.中国民营企业家族控制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问题,也是各有各的处 理思路。 2.尽管方式不同,基本原则:如果其中一个家族成员的持股比例能够保证绝对的控股地位, 那么就没有必要拉其他人一起界定一致行动人;而如果家族成员本身股权比较分散,那么就需要将家族成员绑定在一起作为实际控制人了。 3.将将家族成员捆绑在一起作为实际控制人有时候可能会存在风险,如宝利沥清案例,会 里就关注了将夫妇作为一致行动人的和理性和真实性。因为,有时候会里怀疑家族成员临时拉别的成员入伙以保证实际控制人地位。 4.流行观点:若夫妻双方均在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则夫妻双方应为共同控制人。父亲与 儿子的关系,类同夫妻关系,即父亲或儿子若是实际控制人,则儿子或父亲多半会被认定为共同控制人,但是江苏宏宝的案例并没有将儿子和父亲一起界定为实际控制人。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与防控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与防 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期货公司风险防控与管理美国证监会主席阿翌。荣维特曾说:“从事期货交易如同用电一样,错误的方法导致巨大危害,而正确利用则会扬长避短,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核心主体,经过十几年的规范发展,大都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风控管理模式,但是不得不不承认,随着创新业务的相继开展,期货公司开始逐步向“财富管理平台”及“风险管理平台”的身份转变,市场对期货公司的风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货交易因为杠杆交易方式导致客户的交易风险一直被视为期货公司风控管理的重点,特别是在前期监管未放开期货公司其他业务及对自有资金的使用权限时,这种风控管理传统一直持续至今。但是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期货公司“自主创新、自担风险”的格调确立,风控管理传统结构必然被打破,单一的风控管理模式远远不能够满足后续的业务发展需求,因此,加强风控管理的全面性及联动性,全面有效识别期货公司风险成为期货公司风控管理的最终方向,怎样建设更为科学及合理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期货公司面临的深刻问题。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相较于其他一般金融企业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组织架构 期货公司风险架构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骨架,其组织始终需要遵循一般企业风控管理“一个基础,三个防线”的原则,以公司治理为核心,三级防控,因此,公司董事会应当为风控最高决策及领导机构,一级防线为各职能部门充当风险责任单元,贴近一线业务操作,履行风险发现的首要义务。合规部作为风险管理部门,对公司各部门的风控指标进行监测及预警,并承担上传下达职能,履行二级防线义

内部控制经济学思考

内部控制经济学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鲜明,是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指标,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含义,分析了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配置,最后对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实现展开研究,以此为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济学思考;措施;分析 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在企业中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管理环节的资源浪费,进而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如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而就内部控制而言,其是一个十分系统、广泛的理论知识,也是一个复杂、专业的管理手段。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经济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联系,内部控制主要是控制监督企业内部财务,并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1]。内部控制的理论形成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为了使内部控制理论的解释能力得到提升,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提升,本文就对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展开探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经济活动中展开内部责任分配,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管理方法,其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同时能够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以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和保护企业资产为目的,为企业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保障而制定的一种程序。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是优化配置各项资产,通过对企业人员、资金、固定资产等的调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由于企业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些不足,财务人员清查企业资产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其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有着密切联系[2]。会计工作者每日对财务信息的添加,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提升,为实现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二、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市场之间密切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资源发生了严重的倾斜,企业之间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况。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空间小,而一些跨国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被不断提升,这就使小型企业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其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最终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良影响。对于资本市场的分析,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长远的利益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效的控制方法能促进经济的良好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思考.doc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思考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这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也将朝着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建议措施 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灵魂所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如实反映以及企业高层财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战略决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严重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当前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或者管理模式上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或者模式上,因此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问题。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在最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忽视了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创新问题。这样,虽然企业在业务往来方面实现了与市场的接轨,但在管理体制方面却不

能与时俱进。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疏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使得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企业的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分离制约工作并未作出成效,多种职能兼容或者重叠的现象时有存在。这些迹象表明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这会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进而影响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使企业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同时也会给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各方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审计活动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设计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建立与企业内部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此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不强,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过于形式化,这样对费用支出就很难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亏损。正是由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就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故意编造会计信息。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或者没有聘请会计,这就很容易出现会计记账随意性的现象,存在很多错误,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此外,更改会计信息、虚报收入或者对财务报表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内部控制并未得到落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铺,严重的可能会使会

7、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及案例评析

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及案例评析 2007年11月2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印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的通知。通知就如何理解和适用“发行人最近三年内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问题确立了基本原则和判断标准。本文仅就“发行人不存在拥有公司控制权的人或者公司控制权的归属难以判断”,即“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予以说明或阐释,以期抛砖引玉。 一、如何认定公司“不存在拥有公司控制权的人或者公司控制权归属难以判断”即“无实际控制人” 所谓“公司控制权”,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一)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二)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三)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四)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2016年9月8日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增加了一款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质认定条件:“上市公司股权分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支配公司重大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视为具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参照上述规定,若公司同时满足:(一)股权结构分散,不存在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二)不存在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情况;(三)单个股东无法控制股东大会;(四)单个董事无法控制董事会;(五)股东间无一致行动协议;(六)单个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支配公司重大财务和经营决策,同时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判断,可以得出公司“不存在拥有公司控制权的人或者公司控制权的归属难以判断”即“无实际控制人”的结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