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10.2《图形的平移》(1)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华东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二节)

乐至县放生中学廖红丽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平移,所选用的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从《课程标准》看,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图形变换。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以后综合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解决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基础能力来说,本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从认知现状来说,本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必须从最基本的图形“点”开始。

从情感特点来说,本班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缺乏自信及成功的体验;但有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及联系生活。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以,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2. 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形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平移现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条件。

3. 认识和欣赏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难点确定为: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在处理本节课的教学时,依据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结合课程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选择了启发探究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知道,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

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手段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问题,快速显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选择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感知平移(2分钟) (2) 自主预习,探索平移(8分钟)

(3) 合作交流,学习平移(20分钟)(4) 师生互动应用平移(12分钟)

(5) 反思小结,回味平移(3分钟) (6) 布置作业,巩固平移

(1) 创设情境,感知平移

设计意图:根据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去探索什么是平移,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进而导入本节新课——图形的平移。

(2) 自主预习,探索平移

设计意图: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自己去探索新知,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交流,学习平移

设计意图:概念课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美丽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 问题(2)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的作用从而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得出平移的概念,得出概念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平移。从而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讲解决定因素时,我将从最基本的点讲解,简单易懂,学生基本能接受,掌握平移中的对应点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为后面其他的对应元素打下基础。

然后从点过度到线段,层次清楚,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对应元素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再提出三角形ABC中有哪些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是什么这四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最近发展区”,有意识引导学生归纳平移的对应元素和平移的决定因素。

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平移的决定因素时什么,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一些不变因素,让学生自觉地发现和归纳出相应的结论。

(4) 师生互动应用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练习这个环节。

我将练习分为三个部分,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学生经过第一个部分的练习加深对平移概念和对应元素的理解。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第二个部分的练习学生意识到平移的概念并且能找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再次巩固了本节课内容。第三个部分练习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会给出一组和平移有关的美丽图案,图案欣赏给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也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 反思小结,回味平移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方法及参与程度,同时学生会逐渐明白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探索过程.

(6) 布置作业,巩固平移

通过书面作业,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也感受其实数学也是挺美的,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简单平移图形的画法做铺垫。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六、教学反思

1、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自学、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材处理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发现的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探索平移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结合所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

3、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实效。

结束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图形的运动 评课稿

《图形的运动----平移》评课稿 刚才肖凤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伟大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肖凤老师采用了导学案中的“导+教”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导学单“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并让学生利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更让学生领悟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一、创设情景,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课始,肖凤老师让学生观察几张图片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再同过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拉门,推拉窗户,升旗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用动作表示,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平移的特点,从而导出课题使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拉开帷幕。把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不仅强化了对平移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二、巧妙突破识别平移距离的难点。知识的本质是活动。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十分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看图识别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误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因此,肖凤老师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肖凤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小树向左平移7格和向上平移5格的图形,让学生活动单填完整,并想一想是怎么数出不同方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10.2《图形的平移》(1)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华东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二节) 乐至县放生中学廖红丽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平移,所选用的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从《课程标准》看,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图形变换。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以后综合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解决几何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基础能力来说,本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从认知现状来说,本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必须从最基本的图形“点”开始。 从情感特点来说,本班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缺乏自信及成功的体验;但有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及联系生活。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以,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2. 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形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平移现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条件。 3. 认识和欣赏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难点确定为: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在处理本节课的教学时,依据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结合课程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选择了启发探究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知道,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篇一:《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先对本节的说课进行简要评析。老师的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她的说课自然流畅,内容充实。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详细地从教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解释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操作方法;介绍了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设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准备了应对策略。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详实地表述出来。 我再对本节的讲课进行评析。本节课李老师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本节课对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具体、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恰当,主次分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合理、实用,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点。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法符合学法。与学法相适应。能够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指导,可以达到的不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科学,能达到教学目的。授课内容科学、正确,

注重了思想教育。教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并且注重难点的突破。纵观李老师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亮点: 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从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旋转入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然后通过“赏旋转、识旋转、辩旋转、练旋转、画旋转、用旋转、理旋转”进行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每个活动都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作用。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教师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 2、注重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节课上老师非常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她的思路清晰,老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用手臂、肘通过转动让学生掌握表述旋转问题时注意三要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我想学生肯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李教师在学习了旋转的定义和三要素后,在设计了“辩旋转”和“练旋转”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运用新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画旋转”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要点 专点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2.平移的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线段相等,平移前后的三角形或多边形全等。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两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专点二:图形的旋转 ` 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成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图形是一组全等形。 (2)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4)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考点三、中心对称 (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四、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 专点五:利用轴对称、旋转和平移作图 1.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确定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线段两个端点,三角形三个顶点,n边形n 个顶点); (3)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各个关键点; (4)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2.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 *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及旋转方向; (2)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 (3)旋转个关键点,得到对应点; (4)依次连接各关键点的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3.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在图形变换中,最常见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并且这些变换都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1)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程标准】 1、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 简单图形平移。 2、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即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平移》是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一次平移,本节课是在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平移,并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或水平一次平移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图形的两次平移。通过课前检测可知,能理解平移的性质,知道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位置变了的学生占67%,而学生在判断图形一次平移的格数时,找对应点容易出现错误,能正确找出对应点的学生占54%。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1,2和课堂检测1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3和课堂检测2检测目标2、4的达成。 3.通过教学环节三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学会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两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 2. 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青岛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石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石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石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石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石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 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石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

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一节《图形的平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说明这几个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图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平移画图(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小学阶段学习平移旋转应该达到的水平是: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平移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通过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升入初中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正如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方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材,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索平移特征,性质,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应用迁移,巩固新知(四)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课题。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实例,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实例 (设计意图: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2.1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数学来源于实践,多动手才能学好数学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际例子说出平移的定义,知道平移的两要素。 2、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的性质。 3、能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 难点: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 【预习指导】 1、平移的定义: 平移的两要素: 2、平移的性质: 3、预习疑难摘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48页---49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试举出生活中平行移动的例子。并思考: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图形的现状和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2)什么叫做图形的平移?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是有什么确定的? 二、探究活动 如图2-2(2)试探究以下问题: (1)点A、B、C平移后的对应点分别是谁?连接AA′,BB′,CC′,这三条线段位置和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2)线段AB、BC、AC的对应线段分别是哪一条线段?它们的位置与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3)∠A、∠B、∠C的对应角分别是哪个角?它们是否相等? (4)△ABC与△A′B′C′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由此可以归纳出平移的性质: (1) (2) (3) 三、初试身手 如图,(1)如果将线段AB沿AD方向平移到DC,那么 DC= , DC∥。 (2)如果DC=A, 且 DC ∥AB ,连接AD,那么线段DC可以看做是由线段 沿方向平移得到的。 (3)线段BC可以看做是由线段 沿方向平移得到的。

四、挑战自我 如图,将△ABC 沿AA ′的方向平移,平移后顶点A 平移到A ’处,你能画出△ABC 平移后的图形吗? (1)要确定△ABC 平移后的图形,只需确定 的位置,再依次连接即可; (2)点B 的对应点是如何确定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根据是什么? (3)由此可以归纳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是: 。 五、典型例题 例1、(课本50页例1)用上面归纳的方法完成 六、巩固练习 1、所示,△ABE 沿射线XY 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 。找出图中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和全等的三角 形。 2 如图所示,将∠ABC 沿射线XY 平移至∠A /B /C /,且BC 与A /B /交点为D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七、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有两个村庄A 和B 被一条河隔开,现要架一座桥(桥与河岸垂直),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由A 到B 的路程最短。 A C D E F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李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李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李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

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二、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李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兴趣特别高昂,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本课将黑板、学具、电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操作作为一个主旋律萦绕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 总之,本节课,李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

2《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教学如何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和根据图形平移的结果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利用图形的平移来变换图形等。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平移方面的知识经验,如:推拉门、电梯的运行等,这些平移运动都是学生常常见到的现象。因此,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平移的方向、距离以及稍复杂的平移现象还认识不深,因此,这些可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平移的方法,并感受丰富的平移运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的平移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的方法,感受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认识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 难点: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最新图形的平移习题

图形的平移 1 知识点: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减,左减右加 2 图形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减,上加下减 3 练习题 4 1.将线段AB 平移1cm ,得到线段A ’B ’,则点A 到点A ’的距离是 5 2.将点(1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 . 6 3.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7 点的坐标是 8 (A) (1, 7) , (-2, 2),(3, 4). (B) (1, 7) , (-2, 2),(4, 3).(C) (1, 7) , (2, 2),(3, 9 4). (D) (1, 7) , (2,-2),(3, 3). 10 4.(2009江苏)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11 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12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13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14 5.(2009吉林)如图,OAB △的顶点B 的坐标为(4,0),把OAB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15 CDE △, 如果1,CB =那么OE 的长为 .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6.若将P(-4,a)沿y 轴正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Q(b,3)则a+b= 28 7.把一个五边形沿y 轴正方向平移三个单位,对应顶点的横坐标 ,纵坐标 。 29 8.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应点为C 30 (4,7),则点B (-4,-1)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 31 9.(2007济南)已知: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3)A --,,32 (03)B -,,(21)C -,,如将B 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433 个单位到达1B 点,若设ABC △的面积为1S ,1AB C △的面积为2S ,34 则12S S ,的大小关系为( )B 35 A .12S S > B .12S S = C .12S S < D .不能确定 36 10.将点P(-1,y)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Q(x ,-1),则xy= 37 11. (2008海南)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38 和△A 1B 1C 1关于点E 成中心对称. 39 (1)画出对称中心E ,并写出点E 、A 、C 的坐标; 40 (2)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41 P 的对应点为P 2(a +6, b +2),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2B 2C 2,42 并写出点A 2、C 2的坐标; 43 (3)判断△A 2B 2C 2和△A 1B 1C 1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44 解:(1)E (-3,-1),A (-3,2),C (-2,0);……(4分) 45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修改

图形的平移 西环路小学田野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平移》,对于本节课我将从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平移》选自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的重要内容,本套教材实验本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安排在两个学期,三年级上册安排“轴对称”,下册安排了“平移和旋转”。本版教材将内容进行了合并,并且调整了学习顺序,先学平移再学旋转轴对称。原因首先是《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折部分知识的要求,另外集中安排《图形的运动》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不同图形运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于此同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认识图形运动,本教材在五年级下册同样安排了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五年级的知识安排是在三年级教材的基础上的延伸,对学生图形运动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运动知识的基础,是从生活化的角度感知平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大量的平移现象,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平移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平移的具体特征并不十分明确。 二、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了解平移的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平移现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重点及难点 1、重点:感受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特点,辨认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移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直尺,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来上学,那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呢?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总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常见情境进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去课堂。)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行驶在笔直公路上的汽车图片,细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势的运动来描述它的运动方式。 师:在黑板上列出了几个关键词。 介绍板书表格,提示关键词 PPT展示问题(1)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路线行驶的; (2)运动过程中形状、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3)运动过程中方向发生变化了吗?没有,都是沿一个方向移动; (4)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结果,学生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汇总.doc

第十五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一、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 称为平移。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互相重合的, 互相重合的点称为,互相重合的角称为,互相重合的线段称为。 注意:1. 平移有两个要素:(1)沿某一方向移动;(2)移动一定的距离; 2. 平移的方向就是原图上的点指向它的对应点的方向;图像上每点都沿同 一方向移动距离,这个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的长度; 3. 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的。 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和,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或) 且相等; 对应线段(或)且相等,对应角。二、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转动的角称为。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 注意:1. 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 2. 图形的旋转是由,和所决定的; 3. 作平移图与旋转图。(确定关键点,将关键点沿一定的方向移动相同的 距离,连接关键点) 旋转的特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 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图形的变换包括、和旋转,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只改变图的,不改变图形的和。 2、旋转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 身,这样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3、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角度,如果旋转前 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的特殊旋转对称图形,但旋转对称图形不一 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4、成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o,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 合,就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内容。本课是《图形的平移》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感知、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现象,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关注《图形的平移》课程内容载体的现实性,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的情景,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的特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并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进行简单的平移。从生活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把图形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图形移动的距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即很多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和找准关键点。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交流合作法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创设问题情景 1、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小火车、滑梯,缆车…… 2、图片欣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在多媒体那里出示小火车、摩天轮、木马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旋转现象。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己作为旋转体来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小组合作,一起探究。利用多媒体的优越便捷,清楚地演示出平移的过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证实俩只蚂蚁推面包时走得一样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在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上课老师从生活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图形的平移》参考教案讲课稿

《图形的平移》参考 教案

10.2.1 图形的平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 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形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平移现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欣赏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爱国主 义,增强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移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的模式,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思路。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一听:向学生介绍上海音乐厅成功平移的事例,引入平移的话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看一看: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实例的图片,通过观察,思考这些图片在运动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3、说一说: (1)根据你的体会说一说,什么是平移。 ①通过平移使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它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概念:平面图形在它苏在的平面上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说一说下列图形变换哪些是平移 : (4)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 (5)平移变换不仅和几何图形密切相连,在我们的汉字中也存在着平移变换。如林、田、炎、众等,你还能找出这样的汉字吗? (1) (2) (3) (4) (5) (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