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_董梦洁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_董梦洁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_董梦洁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_董梦洁

[收稿日期]2010-04-26

[作者简介]董梦洁(1987-),

女,山东枣庄人,2009级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

董梦洁

(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弊端开始不断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土地产权的不明晰及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集体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技能培训水平低,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低等。政府应在保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入手,推动保障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水平;创新统一经营组织形式;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民专业素质。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弊端;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On Basic Managem ent System in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DONG Mengjie

Abstract:Recen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rural reform,the disadvantages of rural basic management system lie in scattered and small-scale management,unclear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imperfect land transaction system,unsound service system of collective economy,inferior agricultural labor,low-level professional training,and low-efficiency expan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Based on guarantee of long-term stability on current land contracting relationship,the government should,starting from building and improving basic management system,ensure land circulation to increase intensive operation,reform the unified operation pattern,in-creas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professional qua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sound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rural basic management system,disadvantages,improvement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7-0011-03第2010年第7期(总第353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7,2010Total No.353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构建新农村中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成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乡容整洁,管理民主”。显而易见,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发展生产”,目标是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它是各个环节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到第一位,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所以,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改革创新,制定好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条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该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中形成的。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确立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市场主体的社会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主体基础,也为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和统一有效的组织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二、我国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三农”问题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是把理论变为实践的第一人。他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农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为它服务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发展,城市搞的再漂亮也没用;没有农民的积极性,中国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中国社会的稳定,取决于农村社会是否稳定。”

11--

江泽民胡锦涛两位领导人,把“三农”问题提上了日程,制定实施了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政策,促进党和国家全面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的今天,在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落后,农业的不发达,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使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方法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弊端则逐渐显现出来,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

(一)小规模的分散经营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经营的基础性要素。家庭经营有其固有的优势,它使家庭内部劳动力的利益目标得到更有效的认同,能够起到较好的内部激励作用。但家庭经营却使本来有限的土地变得更为松散。耕地规模小、地块零散、机械化和技术推广滞后、劳动生产力以及产出率低,已经成为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土地产权的不明晰

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以农业作为生存的唯一产业,靠土地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现行的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使农民的承包权界定不清晰,模糊了产权归属。而且农民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土地权属不清,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下放到基层干部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得乡村干部容易滥用职权以公谋私;同时,作为土地转让价值的土地补偿费,无法由农民直接支配,取而代之被基层政权所截留,导致了类似其他集体财产的所谓的‘人人所有,人人无权’现象,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十分不利。

(三)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由于产权制度尚未完善,产权经营证未及时发放,使土地在收回和流转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土地承包与流转纠纷也长期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没有与农民衔接好,使本来就已经分散经营的农户对信息的掌握更加稀疏,影响了土地流转效率,规模经营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流转政策不完善,一些地方领导没有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越俎代庖,代替农民决策,没有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一些农民不仅把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解决生活资料的来源,而且当做应付从事不稳定的非农产业带来的风险的一种手段”。因此,如果土地流转工作做不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集体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

集体经济强调的是“统”,“统”的目标就是解决“一户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可是现阶段集体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的不明确,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健全,组织结构单一,没有把农民和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集体经济出现了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层次少,水平低,效益少的局面。“统”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功能,不能

有效的弥补“分”,那么整个经营体制都不能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

(五)农业劳动力素质问题

农业劳动力就是在农村中有劳动耕作能力、以从事农业为主的适龄农村居民。农业劳动力是从事农业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必然影响着耕地产出的效率。但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技能的培训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新科技的掌握接受能力仍比较差。没有良好的素质与较高的技能水准,必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建设相违背。

(六)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低

我国农业正向着特色农业现代化方向前进,生产资料就应该适应现代化的转变。农业生产工具的机械化推广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偏远地区,还主要以人力畜力为耕作手段,耕地未形成规模,产出效率低,也正是生产力的低下才影响了农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生产工具的更新与劳动对象的研发,并没有及时有效的推广到各个地区,农民不能掌握新科技,因此劳动力素质得不到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能有效的应用,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必定影响农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经营体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很多人开始质疑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否还会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家庭承包是否会继续发挥其优势;有的人认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的功能仍然十分薄弱,走“统分结合”道路很难再有发展;还有的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匮乏,农业生产力低下,这些主要因素发展不起来就很难推动整体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变为一种空想。而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农产品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了保障,实践证明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继续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执政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面对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有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中,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决定》指出的一个新举措就是“稳定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主要指的是现有土地承包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长久不变,把由于土地承包所形成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关系依照法律规范落实到农民身上。土地经营权的确权证发放到农民手里,不断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以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只有确保农民有长久经

商业经济第2010年第7期SHANGYE JINGJI No.7,2010 12

--

营的土地,才能有稳定长远的打算;国家赋予农民对土地的占有、

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农民可以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的土地承包权也为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保障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水平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的经营权。但家庭承包经营所带来的是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与耕地地块的分散,所以国家需要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保障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土地流转有利于整合资源的分配,区域化种植,以及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同时可以促使农村劳动力转向二、

三产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流转过程中要保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性质,节约用地,确保农民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完善发展流转市场等中介服务体系。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经营,规模经济便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三)创新统一经营组织形式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这一报告确定了统一经营的发展方向和组织形式,逐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首先,应鼓励扶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走企业带动农业的道路,创新型的“农工一体化”结合方式,加强技术的推广普及,建立田间研究站,研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中介,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来加快适应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市场需求。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农业的发

展需要保障,农民的利益需要维护,农业的各种服务需要财政的支持,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规范,这些都需要政府来执行,都需要有政策的保障。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走以工促农道路,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

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五)提高农民专业素质

农民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农业科技的运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农民来实施。农民的专业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成效。要积极引导农民的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农村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对农村土地的正确规划,土地经营体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才能保障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

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78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65[3]林燕.农地征用补偿的制度根源与效率损失[J].农村经济,

2004(2)[4]汤斌,冯登艳.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J].乡镇经济,2004(1)

[责任编辑:

潘洪志]力还是“耳闻不如眼见”。因此,应该举行一定规模的工业博览会或者建设集各阶段工业文明于一体的工业博物馆,采撷各个有着历史意义的老工厂之精华,并与招商活动、商务交流和贸易旅游等手段相融合,来加大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宣传力度,以此扩大其影响力、旺盛其生命力。尤其对于哈尔滨这样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其多种多样的工业风格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脉,通过这一模式可以使哈尔滨在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同时又使一代代人把这些精神更好更广地传承下去。

(六)整合区域资源结合多方合作的模式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叠加效应,提高旅游资源的影响力,从而带来单个地域单元独自开发资源所无法获得的规模效益。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囊括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蕴藏着巨大的工业遗产能量,仅黑龙江省就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和大庆等诸多新老工业城市。其中自西向东由高速公路一路贯穿的齐齐哈尔、大庆和哈尔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实现

工业遗产旅游的区域性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实现区域性整合的基础上,各城市还可以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宣传、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品牌,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参考

献]

[1]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

1999[2]郑岩.基于东北振兴的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52):182-183

[3]TICCIH ,NizhnyTagilCharterfortheIndustrial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S].2003[4]袁霜凌.自贡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06:4-5

[5]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9):57-65[6]汪希芸.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07:43-44

[责任编辑:潘洪志]

(上接第10页)

!!!!!!!!!!!!!!!!!!!!!!!!!!!!!!!!!!!!!!!!!!!!

董梦洁: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经营制度

13--

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蒲城县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一、值班制度 1、值班时间为当日8时至次日8时止。 2、值班日的调整必须报告有关领导。 3、值班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 4、做好院内安全保卫工作。 5、接到农机事故报案,必须填写好报案记录并迅速组织人员赴事故现场。 二、安全宣传制度 1、始终贯彻“宣传领先、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以《条例》、《办法》为重点,结合安全常识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宣传,达到依法治机的目的。 3、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收集培训资料(稿件、资料、图片)。 4、常年举办各种活动,及时宣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 三、安全巡查制度 1、安全巡查时要着装整齐、亮证执法、礼貌待人,对违规者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 2、安全巡查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3、认真做好安全巡查登记。 4、罚款时应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并做好执法

文书,及时将罚没款上缴财务。 5、扣押有关证件、车辆必须开具扣押凭证,对所扣证照需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6、严禁单独执法,执法过程必须2人以上。 四、服务承诺 1、实行首问负责制,坚持热情接待,文明礼貌,有问必答,服务周到。 2、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尽职尽责,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自觉抵制各类腐败现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原则,竭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4、坚持执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文明优质服务“五个一” 一张笑脸相迎;一条凳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个明确答复;一句祝福相送。 六、优质服务“五个办” 当天事当天办;紧急事立即办;复杂事协调办;份外事协助办;所有事依法办。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是个动态的概念。上个世纪80、90年代,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主要是保护农民对于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15年不变”和“30年不变”,依法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地区农民要求流转土地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发达省份流转土地已经占全部耕地的10%以上,有的达到15%。这就要求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正确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对象除了邻里、亲朋之间帮工性质的流转外,许多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介入,有些地方还出台了专门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转入更多的土地。问题在于,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利益较难一致,个别企业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坑农现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领域的非农化,尤其是利润增长点的非农化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些龙头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后,对农民的利益很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和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如果把专业合作社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则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符合《决定》所指出的三个“不得”,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退一步说,如果合作社出现了个别大户控制的现象,利益得不到保护的农民完全可以退出合作社。因此,应该限制龙头企业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入土地,鼓励农民

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使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更加实体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大背景下,有效解决农产品增值、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问题。按照传统的观点,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为农民服务。一些龙头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内为农民服务,是从属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如果与这一目标相悖,则为农民服务的动力必然要大打折扣,这已经为20 多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等亚洲国家纷纷通过立法限制非农产业进入农业领域,而放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出于对保护农民利益的考虑。当然,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贡献是 有目共睹的,在有些地方,这一作用还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它不能代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层次,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可以把二者的优势很好的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20多年的经验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都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服务。 品牌的出现和影响力的提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对农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表现。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拥有注册商标26000多个,其中,相当多的已经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一名村干部

目录 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1)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1) (二)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设计师。 (2) (三)村干部要做乡村惠民政策的宣传员。 (3) (四)村干部要做乡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3) (五)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实干者。 (3) 二,我国目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 (4) (二)村干部素质不够。 (4) (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 (5) (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 (5) (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 (5) (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6)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 (6)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 (6) (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 (6) (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 (7) (四)深化“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8) (五)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9) (六)改进农村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村级工作的创新。 (9)

浅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村干部 【内容摘要】村干部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作,责任重,意义深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是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思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村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中自身的不足,探寻良好的建设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历史使命存在问题建设策略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这二十个字具体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村干部,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和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时代赋予了村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了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些村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郎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从2006年开始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村容整洁入手,逐步延伸,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示范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农村建设氛围空前高涨。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郎溪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现场观摩、广播、电视、宣传栏、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典型、好做法。对全县乡镇干部、示范村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综合示范点理事会会长进行了系统培训,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各乡镇村都先后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示范点理事会会长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把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村镇建设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规划先行、无祥规不建设”的总体要求,2007年编制了郎溪县村庄布点规划,并于2010年重新修编,对每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先编制建设规划再建设。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项目整合,社会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但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项目整合,将一些涉农项目向新农村示范点倾斜。目前已整合项目有:农村能源沼气、农村重大公共卫生改厕项目、农村人饮工程、文化书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配套项目。同时我们还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动员本乡镇,特别是本村一些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设家乡,鼓励在郎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营造村企共建氛围。安排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 (五)健全机制,注重长效,着力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静 〔内容摘要〕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交通建设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适应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构建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形成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一、组织机制 目前大多数的村集体经都是由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体制的基层组织生产大队沿革而来的。我村对家庭承包经营配套的集体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成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属于全体村民,村民按照人口享受集体经济的盈利与资金的分配的权利。村委会进行辅助管理与指导,但没有决策权。同时,设立相关的程序与条件,让集体经济步入正轨,并独立、健康发展。 二、职能机制

盈利主体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即使如此。与其他企业等经营性主体相同,集体经济被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性质,作为特殊的企业,也同样以营利为目的,不是社会义务。但资金筹集方面,因发展落后,村民不能自给自足,筹建资金只能全部由政府承担。村民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金把集体经济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取得盈利。 三、收入机制 无论集体经济组织,还是集体成员的农牧,作为现代名目经营主体,畜牧养殖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最重要的经营要素,即畜牧养殖必须作为他们的经营资本。在现行的产权制度下,牧场作为集体牧场,畜牧多少由集体经济分担部分,其余部分由牧民自己承担。牧民可从集体经济借支,来购买母畜、个体经营、股份合作等,每年盈利之后归还本金,并按照盈利的百分之三上交集体经济,以保障集体盈利。 四、资产清产核资机 这是顺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要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在清产核资中,重点清查核实的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等,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对清查出的没有登记入账或者核算不准确的,要经核对公示后登记入账或者调整账目;对长期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510982.html,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作者:李连春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我国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 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长期落后,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确保一起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不断推动农村人才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意识,正视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更新人才建设新理念,树立新思想,同时要加强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着力解决人才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各级政府要尽可能的为新农村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确保农村的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07-01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包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重人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规模宏大、综合全面的人才队伍,进行基础性建设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减少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障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才队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体现农村生产力和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改变农村建设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的实践者。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提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文化、规整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民主化管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完成和实现,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汇总人才培养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人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加以纠正和克服。 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处比较偏远,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虽然我国每年培养的人才比较多,但是在整个人才资源队伍中,农村人才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根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低于8年,这就说明了广大农村地区人才资源严重短缺,这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严重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恭城县的红岩村,XX年,80万人 次的游客给这个瑶族小山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XX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已经

很高的鱼米之乡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从XX年以来着手开发 农业旅游,XX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万元。据测算,该村经济增长中的15%是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的。很多具体事例表明,是乡村旅游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对接。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衡量,大多数示范点基本达到了标准。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 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已确定XX年全国旅游的主题 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谈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还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①景 区边缘地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基本是三个发展方向:其

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历程

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三次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重大变革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通过无偿的方式平均地权,将农村土地由地主所有制改为农民所有制。 第二次重大变革是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将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改变为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在后来的人民公社体制中,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生产小队为核算单位,实行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成员按所挣的工分分配劳动成果。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发生在40年前的以家庭承包为特征的农村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把农业的经营单位从生产队变为农户家庭。 在这三次土地制度变革中,土地所有权首先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平均私有;随后的合作化运动将土地所有权集中在集体手中,并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最近的一次重大改革则是保留了原有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土地经营制度。 二、1978年以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化梳理 (一)改革初期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发生于40年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是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把以生产小队为单位的集体统一经营改为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民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包干”使得农民家庭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获得了经营剩余索取权。这一经营制度实际也被概括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二)第二轮承包时的制度变化 第二轮承包,大多数地区是在1995年前后进行的,基本沿用了第一轮承包的做法,但在一些地区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于《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订版)第八条明确指出“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所以有些地区在第二轮承包时,改为以行政村为单位发包土地。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土地制度的变化 《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致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 第一,该法明确规定“耕地承包期为三十年”,并且“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这一规定就是习惯上说的“30年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第二,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叵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农村建设依然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或者说建议。 一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新农村的建设目前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结构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农村招商引资建立了自己的乡村企业,乡村服务业也随之诞生,但却缺乏整体合理的布局,容易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形成无序的开发,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在经济薄弱的基础上,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如农村道路的建设,我们是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以及路面硬化,但在道路管护方面还没有好理想的常效运行机制,这其中既有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整体布局。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新农村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独特实际,所以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但同时也要遵循国家的政策,不能违法建设,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些农村的土地、生态环境却遭到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仅考虑到经济建设,同时也要统筹考虑自然、社会的发展。做到统筹兼顾。 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即,我们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新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在许多方面还很滞后,甚至有些地方在阻碍着发展,如我们的农业生产,许多地方还是传统的农作方式,许多地方秸秆处理方式还是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导致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其中既有思想观念的题,也有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事经济上的问题,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在丘陵等地带则法施展,即使在平原上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在一点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守旧观念,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到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前面我就新农村建设谈了我的几点看法,我想这几点建议都遵循一个思想,那就是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我想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新农村具体建设当中的必然要求。 1/ 1

浅谈新农村建设 叶建康

浅谈新农村建设叶建康 发表时间:2018-05-02T14:27:06.1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叶建康 [导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放眼长远的历史性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 摘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当前问题;原则;对策 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放眼长远的历史性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民族的长远和谐发展描绘出了一幅新的美好蓝图。自新农村建设多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民欢呼雀跃,上上下下情绪高涨,进展很快,探索了一些新路子,总结了一些好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 1 新农村社区规划坚持的原则 1.1 把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客观性,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际、实践、实用为重,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因村而宜,以不同的思路搞建设。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坚持以民为主,服务于民的原则。政府是主导,村民是主体。政府主要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人才服务,而更多具体的事情要依靠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凡需要村民捐款出力的,要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绝对不允许采取强迫命令和强制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 1.3 坚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要动员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参与投入社区建设。要建立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财力支撑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途径。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政府资金投入,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以奖代补"就是对条件好的、建设热情高的、建设速度快的村庄社区,政府部门实行扶持,如提供建筑物资、发展资金和技术服务等,帮助其尽快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样,既能改变过去"扶差促平"的理念,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又能改变国家投资为主的支持方式,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更能改变直接现金投入的方法,实行国家补助建设物资为主、资金为辅,提高政府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图1 新农村建设效果 2 新农村社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农村干部群众思想意识滞后问题? 统筹乡镇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关系到乡镇规划推进的动力。一方面,群众思想尚不能够集中到城乡规划的高度来,“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占大多数,对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孰轻孰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够到位,认为农村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更倾向于工业发展,而轻视农村基础设施等的改善。事实上,我们的发展正是为了群众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发展而发展,这种本末倒置的政绩观也影响了乡镇规划建设的推进。? 2.2政府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今年来,国家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长较快,但是,在资金的分配上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超过70%的资金是用于全社会普遍受益项目,而在农业方面,真正惠及农民,缩减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的项目投入不到30%。小型的项目很难得到上级的补助,地方财政又偏好工业,再加上拨出去的款项缺乏有力度的监督以及长效的管理。事实上这部分投入资金的效率是低于其真正的价值的。? 2.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庄整治规范度不够? 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是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的由政府对村庄进行大包大揽的整治,按照所谓的模式进行大拆大建显然是与村庄整治的初衷是有差距的。如果只是按照村庄整治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村庄整治的完成与否更容易滋生形象工程的出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干部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就会使整治效果大打折扣。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启示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启示 *村总区域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亩,总户数*户,*口人,人均耕地*亩,共有党员*人。*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存款1万元以上,住房砖瓦化率达*%。全村拥有手机、电话*余部,有线电视和入户率达*%,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几年来,村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进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年被通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建设示范村”,*年被通辽市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一、主要做法 发展新产业。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年全村*亩耕地全部铺设了农田低压管灌,农田电网实行了电井配套,安装了潜水泵,农田全部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格局,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基础条件。全村粮食亩产都稳定在*公斤以上,红干椒种植面积人均*亩,已形成主导产业。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有效形式,与腾龙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培育绿色草原香菇,*年培育香菇菌棒突破*万棒,人均增收*元。二是小区先行,实行科学规范养殖。坚持小区先行,科学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年建占地面积*亩的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处,建现代化高标准奶站一座,小区内饲养高产奶牛*

头,蒙牛公司负责回收鲜奶。*年建占地面积*亩的生猪养殖小区一处,与通辽金锣集团合作,年出栏育肥猪*口以上。*年建占地*亩的绒山羊养殖小区1处,一次性存栏绒山羊800只。产业发展挂靠龙头企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创建新组织。大力推行“支部+协会”的组织构建模式,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有效组织农民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在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作用,引导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及产业协会,培育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成立了*村奶牛协会,党支部书记王洪志任会长。黑龙坝镇的养羊协会设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志兼任协会会长。 塑造新风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以开展“弃陋习、树新风、促和谐,争做文明村民”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移风易俗,美化家园,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家园。 建设新村庄。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舒适、安详、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基本标准。几年来,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加大了村屯整治力度,红砖硬化主街路7、5公里,修临街砖墙6000延长米,栽植垂榆、垂柳等常青树4200株,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村小学。*年争取国家农村沼气项目工程,上家庭沼气80户,走一条环境清洁型、资源循环型新村庄建设之路。*

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王村镇雷李村位于泾河北岸,距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东临本镇完颜村,西接本镇刘家沟村。全村辖地6个村民小组,447户,2030人,劳动力1180人。全村总面积5423亩,其中山地3200亩,川地2223亩。全村倚北大路两侧居住,东西长3.5公里。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87元。 (二)经济发展 (1)雷李村为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生产小麦、玉米、糜子、油菜等农作物。 (2)雷李村经济作物主要有各类蔬菜、瓜果。都是点状分布,由于资金缺乏,难成规模。 (3)畜牧产业发展主要以养殖牛、鸡、羊为主。今年以来建成雷李双百头肉牛养殖小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4)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孩子,劳动力缺乏。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雷李村两委在村支书王孝敬、村主任雷九林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良好。全村共有党员62人,村两委成员10人。今年以来,按照镇上提出的“四六五”年度工作计划,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的“争先创优”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雷李村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重,有效解决村内矛盾6起,极大的促进了村内的安全和稳定。 (5)扎实开展“五自主、三合作”活动。 (6)按照程序,认真开展“和谐五星”和“星级党员”创评工作。(7)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8)认真落实村两委班子向镇党委、政府承诺的“双诺”事项。(9)纵深推进“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工作,确保贫困户年增收达到17.5%以上。 三、本村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经济不成规模 (1)虽然雷李村的养殖户比较多,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但是由于资金缺乏,难以形成规模,远未达到集中式长期发展的目的。(2)雷李村的经济作物也是比较分散,都是自种自销,没人组织,想种就种,不想种就不种。 (3)劳动力匮乏,部分田地闲置,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二)交通问题 今年上半年,雷李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和村两委的努力下,着力解决北大路雷李段群众出行难等实际问题。目前,进度缓慢,群众出行依然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