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的模仿与创新-最新资料

作文的模仿与创新-最新资料

作文的模仿与创新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极其重要。作文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至今仍是一个仁智互见、常说常新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应该是学生学写作文的必经之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此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也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仿写。

一、仿写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

教学实践中,常有老师因担心学生作文缺乏“新意”而不准模仿,其实,模仿是人的本能。人从降生到咿呀学语,从幼童到长大成人,甚至可以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中国的传统书法教学就是从临帖开始的,京剧科班里的徒弟也是从摹仿老师的一招一式开始起步的。许多书法、京剧表演的一代宗师,都是从“模仿”走向独创的。不但书法、戏剧的学习是这样,绘画、舞蹈、下棋等艺术的学习也是如此,都要从模仿示例开始,并且从最初阶段的学习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过程中,也都需要模仿。

承认作文是一种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也必须遵循它自

己的规律,它的训练和学习无疑也应该从模仿开始。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古人按照唐诗的套路进行模仿,就能取得极佳效果的道理。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应该算是模仿的最高境界了吧。老一辈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模仿,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作家李传锋在《南窗谈艺》一书中说:“作家写出作品来,几乎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只是不少人为了崇拜创作的神秘,为了显示神童的天才,不肯去披露模仿的技巧罢了。”王颖光先生在《谈谈初中作文教学》中说过的一段话使我很受启发,即:“写记叙文时,怎样开头,学生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开头模仿一下,胜似憋了半节课还开不了头,比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要‘开门见山’有用多了。模仿,是学生的一种自发要求。”

由此可见,许多大家和名流都承认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也应该提倡从仿写开始。既然没有人反对登山者使用拐杖,也就不应该反对学生在作文时的模仿与借鉴。模仿的特点在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针对性强,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是一个人学习写作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二、仿写是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

一般来讲,仿写应该以教材上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为范例。这些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章法技巧,都堪称典范,写作时摹拟这些范文,有时比教师讲十遍“应该怎么写”更易开启学生的思路;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是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拐杖和桥梁,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形式的仿写:

首先是仿其意(立意、中心),抒己情。

他人文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感悟,自己也曾经历过,但说不出来或不知从何说起,那么就可以借鉴范文的旨意,来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模仿朱自清的《背影》写自己的父母,可以激起学生体谅父母、关爱父母的感情;模仿魏巍《我的老师》写自己的老师,能够引起学生理解老师、爱戴老师的深情;模仿《回忆我的母亲》写一篇以“感恩”为主题的文章,书写自己心中感激的一位亲人,能够激发学生珍惜亲情、回报亲人的感恩之心。

再如: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后,很多学生版的“教室铭”便不绝于耳。如《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这篇嬉戏式的习作,虽说内容不太积极向上甚至有些消极堕落,但是学生能模仿范文的立意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

感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倡导的。

其次是仿其格(结构、形式),叙己事。

借用范文的思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虽然有“依葫芦画瓢”之嫌,但确实能降低写作的难度,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写作的门道。例如,学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后,模仿其开门见山、开篇展现矛盾焦点、运用插叙的结构,以“珍贵的……”为题,让学生体会运用这种结构的技巧特点。再如:学过流沙河的《理想》及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后,在一次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很多学生会自觉地仿照其形式,活学活用,写出许多优美的句子,如“温暖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温暖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温暖是灯,照亮夜航的路;温暖是路,将你引向幸福的生活。”以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伤心的日子里需要温暖。相信吧,最爱你的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等推陈出新的诗句。

这些诗句显然显得稚嫩――形式上与原文惊人地相似,但内容上又随机应变,绝不雷同,这不正是应该提倡仿写的事实根据吗?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这一优势,在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练笔,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从范文中找到学习的拐杖,使他们构思时不再感到抽象,其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模仿就是借人探路,减少盲目创新的风险。

再次,仿其法(手法、修辞),写美文。

除了整体上模仿范文的“全仿”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对有特色的文章进行局部的“点仿”,比如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句式修辞、描写议论、开头结尾等有特色的写法,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点”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有例可仿,有法可借,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模仿训练,可以从范文中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特点。

例如,学习《背影》之后,仿照其真挚朴素、平实感人的口语化语言风格,让学生写自己一次难忘的经历;学习《春》之后,仿照其多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让学生完成以“夏”、“秋”等为题的写景作文;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景物时“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自己最欣赏的一处景物;模仿《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对狮子生动形态的描摹,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形态。这样,使学生经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不仅领悟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日久天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仿写,应该以“始于模仿,终于创新”为指导方针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教学“始于模仿”只是引领学生步入作文圣殿的先导,而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不论哪种仿写,都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仿中有变,仿

中有新。由仿写到创新,应该是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因为任何事物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始于模仿,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新,是技能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仿写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一些写作技能后,从中吸取营养,咀嚼、消化,扩大战果,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当代大画家齐白石先生有句广为传诵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我者”自然免不了模仿,从模仿中悟出门道,掌握技法而后生,所以近年来各省市的中、高考试题中都相继有了专门的仿写题,看你模仿语言的能力如何;只不过一味模仿,始终只是在“嚼人家嚼过的馍”,完全丧失了自我,就只能走“似我者”的死路了。所以在模仿的同时,不能不强调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了“百花齐放”,更不能“推陈出新”,也就没有了艺术的向前发展。只要我们把模仿当作创新必有的手段、过程,把创新当作模仿的目的和结果,那么在模仿的量变与质变中,一个新的“这一个”就诞生了。学生通过效仿他人的典范之作,吸收他人的精华,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丰富自己的经验,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奠定基础。俗话说“熟能生巧”,“熟”就是模仿示例,以使技能正确地一次次反复演练,这是模仿;“巧”则是反复演练后的自出机杼、独树一帜,这是创新。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到模仿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模仿后的创新是我

们作文教学上应鼓励和提倡的。虽然创新值得赞扬,但它通常只属于个别人,而模仿却能令大家(特别是初学者)受惠。模仿对初学写作者掌握某一种文体的写作方法,熟练基本功,创造新作品来说,其潜在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就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在作文教学中大胆运用模仿法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