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甜.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甘甜.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甘甜.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甘甜.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甘 甜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含义,指出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深刻分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并

提出跨越数字鸿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网络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34(2004)05-0625-03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Divide in China and It 's Leaping Over

Gan T ian

(Info rmat ion M anag ement Depart ment of Zho ng shan U niver sity ,G uang zhou 51027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dig ital div ide is discussed firstly.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 n

o f digital div ide in China and it s r easons ,the author pr opo ses some sug gestio ns o n ho w to leap it o ver .

Keywords Dig ital divide N etw or k Infor mation techno log y

收稿日期:2003-06-16

1 引 言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在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由于世界各国或一国之内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不断分化,从而产生了“数字鸿沟(Dig ital

Divide )”或称“

信息鸿沟(Inform ation Gap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在线新闻中,把数字鸿

沟解释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也就是指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以及国家内部群体在对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存在着差异,并因此造成发展机遇和环境的巨大落差。从世界范围看,就是指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从一国范围来看,就是指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不同信息主体等差异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数字鸿沟实质上就是存在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的鸿沟,是一种因信息落差所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

2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

从全球的发展来看,根据因特网普及水平可以

把世界各国分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领先者、积极采

用者、追赶着、落伍者、边缘化者,这反映了全球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信息技术促进发展在世界各国的不均衡性,造成信息时代新的贫富差距。

根据这种分类,我国已经处在“落伍者”的行列中,成为世界网络革命的“数字贫困”国家,我国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于3个方面,即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及城乡之间。

(1)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第一,在电脑普及水平方面。最新资料显示,美国电脑保有量是中国的10倍多,电脑普及率是中国的55倍。美国拥有电脑1.641亿台,居第一位,占世界电脑总拥有量的28.32%,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电脑;而中国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拥有88台电脑。

第二,在网络普及率方面。1995年底中美网民绝对数量相差592万人,2000年年中则相差1.27亿人,差额扩大了21倍多。

第三,在信息化投入方面,中美之间相差45倍。第四,在社会信息化指数方面,根据相关计算,目前中国信息化指数仅为美国的7%,其中信息资源水平指数、信息装备水平指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指数、信息主体水平指数分别为美国的5.5%、4.3%、5.7%和24.8%。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初的水平,两者差距在40年左

第22卷第5期

2004年5月

 

 

情 报 科 学 

 Vo l.22,No.5

May

,2004

右。最后,从发展的态势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

计,中国与世界的数字鸿沟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2)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我国各地区之间因特网普及水平极不平衡。东部、东南部地区是因特网普及的领先地区,因特网普及率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

根据CNNIC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083万台,上网用户人数为5910万人。上网用户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网民数占全国网民数的比例分别为9.5%、8.1%、7.1%、6.6%、6.5%,居全国前5位。

根据CNNIC历年调查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我国各地区的网民人数均增长很快,但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用户所占比例的总数一直在30%以下。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也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一直占85%以上,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近年虽略有增长,但所占比例仍非常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3)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比较来看,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十分悬殊,且呈现逐步扩大趋势。1990年城市电话渗透率为1.78%,而农村仅为0.17%,相差1.61个百分点;到2000年,城市电话渗透率为20.31%,而农村仅为6.40%,相差13.9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CNNIC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我国网络用户的增长率较高,但是网络普及和应用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5.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军人所占比例最少,分别只有1%和0.9%。农民在网络用户中只占0.3%,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

以上分析表明:从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数字贫困”国家;从国内各地区的比较来看,中西部地区基本上成为了“数字赤贫”地区;从城乡的比较来看,农村地区完全成为了“数字边缘化”地区。

3 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数字鸿沟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的差距;在一国范围内表现为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不同信息主体等差异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透过现象深究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国家、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的差距是国家间数字鸿沟形成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在“知识权力”集中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全球垄断获取“先行优势”,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同时还利用对高科技的封锁,使发展中国家很难找到实现“后发优势”的技术平台,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长期处于不公正的、依附的和被剥削的境地。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尚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肩负双重发展重任。由于外汇拮据,知识和人才的匮乏,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提高因特网应用水平以及建立和利用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和电子社会而被“边缘化”了。在这种境况下,南北数字鸿沟只会越拉越大,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只能是一种“富国现象”。此外,在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是造成发达国家之间信息资源占有和使用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信息落差的根本原因。

(2)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我国地区间数字鸿沟是主要由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产生的。东部地区多为平原,并靠近海洋,容易发展交通;西部地区多为山区,交通不易发展。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高,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相对较大。因此,东部地区投资的成本相对西部地区较低,收益率相对较高。这就造成了信息化投资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不仅得不到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其有限的资金还往东南部流入。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东部沿海经济特区的种种优惠政策,加快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政策优惠上的差异,强化了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吸收效应,制约了西部经济

626情 报 科 学 22卷

的发展。即使在我国同一地区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的不同造成信息资源占有和使用的不均衡的现象,形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差距。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较低,仅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造成农民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消费能力较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根本障碍。

4 跨越数字鸿沟的策略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谈及跨越数字鸿沟的ABC基本要素:A(access)代表获取科技的能力和渠道;B(basic skills)代表基本技能,指信息时代所需的技术培训和技能;C(content)代表内容,指丰富的多媒体、多语言和高品质的内容。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笔者就跨越我国的数字鸿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在观念上要重视数字鸿沟,消除盲目乐观的误区,建立危机意识。有些人曾乐观的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网民数量的增长,数字鸿沟正在缩小。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与之相反,笔者认为:在全球信息革命和知识时代,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等,构成了信息时代新的全球贫富差距。伴随着“马太效应”(即“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加剧,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也会日益扩大。因此,在观念上树立危机意识将有助于消除错误认识,帮助我们清醒、客观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制定正确的信息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产业支撑。这就要培植本土化的创业公司,只有产生大量的创业公司,才能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可能。我国已经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在未来10年内把信息产业变成一个最大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3)要注重培育数字化的内在生长力,把握数字化发展的主动性。众所周知,美国是信息革命的先导和中心,世界信息产业界的六大巨头中有五家属于美国。美国这架巨大的经济战车正是由这些执世界高科技之牛耳的大公司所拉动的。没有我们自己内在生长力,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因此,应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产品的开发中去,走上内源型发展之路。

(4)加快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应该网络先行,这是弥补数字鸿沟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即为信息化之路。要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就必须加大计算机网络、视听传媒网络等信息设施建设。要把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设施来对待,并降低收费标准,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上网,让网络进入企业和家庭,使网络“平民化”。

(5)树立人才资源观,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人力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投资于人民”,西部开发的战略也应当从以“物”为中心的资源开发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6)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可以使知识传播成本不断下降,而且这一下降是与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的,即人的现代化。利用多元化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应该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把这些新技术能够加以应用,才能使“信息穷人”越来越少,从而逐渐填补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数字鸿沟.中国工业经济, 2002(3)

2 苏 震.中国如何填平数字鸿沟.情报科学,2002,20

(7):766~768

3 邵培仁,张健康.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1):125~133

4 郑淑荣,赵培云.中国如何应对数字鸿沟.现代通信,2001

(9):1~3

5 胡 剑.数字鸿沟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现代计算机,2002(7):69~72

6 康建强,唐曙南.弥合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情报杂志,2002(7):14~15

7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914044.html,nic.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914044.html,

(责任编辑:滕代娣)

627

5期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doc

2017年招生专业介绍 1、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相关媒体的创意、研发、策划等部门工作,也可以从事信息采编及设计制作等工作。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创新思维训练、媒体创意导论、图形创意、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媒介融合、多媒体信息设计、在线新闻编辑、新媒体创意实务、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等。 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 当今已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不仅是传媒转型的趋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和新旧媒体融合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兴专业,我校是全国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本专业的学校之一,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新媒体、面向新经济、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和经营管理潜力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进入传媒、互联网机构的内容、产品、市场、运营等各条业务线,也可进入政府、企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一、培养特色: 1、专业突出,本专业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的新业务、新规律,沿着新媒体内容和产品运营、新媒体互动营销、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三个核心的专业方向,创新性的开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且不断打造完善; 2、全能培养,本专业依托我院的多学科基础,注重创意、设计、商业、技术、数据多种观念与能力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全能型人才; 3、强化实践,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媒介》杂志、手机电视台、大数据实验室、新媒体终端实验室、互动营销案例库、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和科研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与解决对策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子政务效 能、效果乃至于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方面,更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文化等诸多层面。如何减小“数字鸿沟”,使电子政务更好提供面向公众的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电子政务数字鸿沟问题,并对解决电子政务数字鸿沟问题提出对策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字鸿沟;公共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电子政务效能、效果乃至于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而言,我国的“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支撑发展及发展管理倡议的体制框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电子政务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并对弱势群体的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因而可以在减小社会排斥造成的影响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政务在促进为人民谋福利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小数字鸿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电子政务发展中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所谓的“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 Divide”,也有时候叫做“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数字鸿沟”在经济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在20世纪90年代时,“数字鸿沟”是指传统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工具和互联网使用的手段上的鸿沟;到了21世纪头十年,“数字鸿沟”是指用户驱动的技能指标和使用信息的目的上的差异;近几年,由于把信息通信技术当作促进发展的力量,“数字鸿沟”是指社会学习指标和影响指标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新的视角非常重视针对具体的处境危险的群体或弱势群体的政策领域,如针对妇女、青年、老年人、残障人士、教育水平低下的人群以及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健康、数字技能等领域,社区参与度、由当地人口尤其是弱势群体创造的本地网络内容变得日益重要,并成为了评估“数字鸿沟”、评估电子政务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发挥作用的新指标。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中对于“数字鸿沟”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设备领域。不过就目前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实现(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52亿,居世界第一。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700%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数字鸿沟”主要所关注的应该是弱势群体,以及解决弱势群体在获取、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服务方面面临的挑战。因而,就我国目前电子政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阶段而言,应该重点关注的“电子政务的数字鸿沟”就是指,政府在为文盲、教育程度低下的人群、

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914044.html, 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作者:曹曼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新媒体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宠儿”。它的出现让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有的传统媒体甚至被新媒体完全取代。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影视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环境对影视的影响将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主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传播;环境;传播方式 1 新媒体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1.1 新媒体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与通信传播技术的前进步伐迅速,信息的传播方式与形式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单一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已不再能满足当代人们追求高效率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新媒体应运而生,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美国的《连线》杂志上对新媒体是这样解释的:“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传播”,这一定义虽没有被公认为标准的答案,但对于新媒体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科技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网络数字传输技术是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技术基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新媒体衍生出多样的媒体形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数字广播和手机电影等。 1.2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1)交互性与平等性。从传播的方式来看传统媒体是线性和单向的,信息的传播速度较为缓慢且范围较窄,这就直接导致受众不能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缺乏及时性。但新媒体的诞生却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扩宽了传播范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受众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消息,并且随时随地获取消息的更新状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同时,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被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方式逐渐取代。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在信息传播平台能够自由的进行讨论或信息反馈等,如网络论坛这一传播模式。同时大众也不再是只充当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也能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身份就形成了平等关系。 (2)即时性与快捷性。网络数字传输技术发展迅速,为新媒体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约束。然而时间和地域却是影响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

我国数字鸿沟成因系统分析报告

我国数字鸿沟成因系统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针对建立测度“数字鸿沟”的结构模型,通过对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已有关于数字鸿沟综合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和结构模型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确定了影响我国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解析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构造了一个较为符合中国的递阶结构模型。 [关键词] 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数字鸿沟成了世人关注的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已从传统意义上缩小电话接入及应用水平方面的差距, 转变成缩小数字接入 (即互联网接入)及应用水平方面的差距。所以, 为测度我国数字鸿沟, 分析影响数字接入及应用水平差异的因素, 并构造影响因素关系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 数字鸿沟通常是指信息富有者(information haves)和信息贫困者have(informationnot have nots)之间的落位差距。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关于数字鸿沟这一名词的真正起源,众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甚至认为其真正渊源不可具体确定,但大多认为以下两种比较适宜: 一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特别工作组于1993年9月15日公布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议程》(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lnf rast ructure:Agenda for Action)中指出:“扩大‘普遍服务’资源能按照可承受的价格供一切人利用”是政府在NIl计划中的原则目标之一。“普遍服务”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强调公众对信息技术、信资源和信息服务享有的平等使用权利,强调消除“信息富人”与“信

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75Science and Society 科学与社会 一、研究背景我国作为全球农业产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不仅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推进,更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基础的牢固程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1]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及时传达给农业生产者,使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而随着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术,建立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王怡青 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推广传播体系,成为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彭兰在国内外新媒体含义发展和变化 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2]:基于数字技术、网 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 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 而新媒体技术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 技术手段。本文所涉及的应用在农业科技传 播中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杂志、报纸、广 播,数字电视和宽带电视,智能手机和移动 网络以及各类网站等。而农业科技传播从字 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农业知识和技术等信息传递与扩散的过程,农业科技传播即农业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对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体系庞大,新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剖析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媒体技术,农业科技传播

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邵培仁(2003-07-17) 本文作者:邵培仁,张健康 [摘要]数字鸿沟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公众在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社交范围、信息的选择等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在消除数字鸿沟问题上,中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政策的落实,理性消除数字鸿沟;应该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应该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并为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而斗争。在消除数字鸿沟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中国的国情尤其是经济实力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光凭热情。 [关键词]数字鸿沟,知识差异,信息产业,政策和措施 一、新经济时代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 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文件,“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系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从世界范围看,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从发展中国家看,就是由于地区、行业、所有制以及企业规模等差异,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鸿沟成了世人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竞相发展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尽快提高国家信息能力,从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以便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政府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升到战略地位加以考虑,提出在“十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能力,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我们在致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因特网的使用能力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不同国家、人群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差距,在这方面的差距将导致数字鸿沟”[1](p.8)先看南北差距,发达国家平均每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文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从全球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两方面对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摘要题】国际信息【关键词】数字鸿沟/互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数字鸿沟,在美国商务部Fallinghroughthenet系列报告中作了如下定义:这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指:通过互联或其他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络以及其他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这一定义极具概括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定义中便可看出我们所讨论的数字鸿沟问题存在于很多方面。它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还存在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域、种族、不同经济背景或身体状况的人群之间。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数字鸿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种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外对于数字鸿沟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全球数字鸿沟(GlobalDigitalDivide)和国内数字鸿沟(DomesticDigitalDivide)这两大方面的探讨。前者着重于对世界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以及引起这种差异的因素进行探讨,后者则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的方方面面以及数字鸿沟与其他焦点问题,比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种族问题等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尝试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全球数字鸿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全球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对于全球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因特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从在线人口的国际分布、络主机的国际分布、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使用程度等方面来比较)、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国际代理机构(如世界银行、UNDP、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和非盈利组织(NGO)在解决全球数字鸿沟问题中所作的贡献等。附图全球互联用户使用数对比图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变得相当突出,从上面的图表中便可窥其一斑。占世界人口12.9%的非洲,它的互联使用人数只占世界的1.2%,而35.2%的互联用户却集中在人口稀少的美洲。在收入最高的国家中互联的用户总数占据了世界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的国家只占互联用户总数的0.2%。这些数据都在提醒人们全球数字鸿沟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并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有的经验表明,除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以外,影响全球数字鸿沟问题的因素主要还有这样一些:(1)国家内部制定的公共政策所提供的机会构成,比如国家或组织、个人对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的积极举措、科学技术发明、用于ISP服务上的花费、电信

新媒体发展趋势

关于新媒体的发展形式与投放形式(网络媒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的世界里,从下水道的铁盖到空中的气球,从街道的垃圾桶到到公交车上的红色条幅,无论物品的大小,还是无孔不入的投放形式,均留下了广告的痕迹。广告信息传播方式之多以及曝光频率之高,简直让人惊讶。环境即媒介~ 这一新的广告媒介概念,正凭借着人类的智慧与无线的想象力,将广告媒介不断延伸,参透到人类的每一时空。 近十几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迅速崛起,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新媒体有着与传统大众媒体所不同传播特点,有着巨大的传播能量和影响力,他们所创造的性息平台广告市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潜在传播渠道。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生态的新变化,而且这种影响还更为深远。所谓新媒体的“新”最主要体现在他的传播载体上,传统媒体的传播工具为报纸,广播。和电视,而作为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互联网,它同时兼具了文字,声,画,像等多媒体功能。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的特征而言的,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一种以个性为指向的分众媒体而非大众媒体,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第二,它是一种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具有充分互动性的媒体:第三,它是一种复合媒体(多媒体),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在文本,视频和音频之间任意转换或兼而有之:第四,他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全球化媒体,全球网络消除了国与国的界限,家庭甚至个人与跨国公司一样有机会拓展全球市场,信息以最低的成本让无数人共享。 一:网络是新媒体诞生的基础条件 就像舞台媒体时代是以舞台为标志的特征一样,网络媒体时代是以网络为标志的。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代表性的物质特征,这是它们的基础设施,是它们赖以发展的物质设计条件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础原理,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社会的一切新生事物首先源于技术的发展。早于舞台出现的是用于军事的点兵台,当舞台的优势被社会越来越多地看中的时候,舞台的媒体作用就多于了军事作用,成为了舞台媒体的基础设施。当纸张出现在社会上的时候并没有新闻的概念,因此纸张并不是为新闻而诞生的。但是当印刷术,运输术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报纸就出现了,纸张和印刷厂成为了报纸的基础设施。无线电波的出现同样是这个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技术的最先实现方向确定是它的最终社会功能。 网络媒体的物质基础并不是天生就为其早就的,而是在发展中被历史所确定的。这种相互关系一经被确定,就会实现三个飞跃:一是技术价值的社会实现,历史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天生具有社会价值,它们需要社会实践,媒体是人类的神经,媒体每前进一步,社会就发展一步,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进一步推进社会的进步;三是社会经济的实现,每一种新媒体都会带动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网络不仅是新媒体诞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新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种关系不仅对媒体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客观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网络媒体的优势 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及时性和交互式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大众传媒的新型传媒。网络媒体从诞生起,在人类社会的传播史上便具有了革命性的意义,网络媒体“无网不入”的魔力正创造着新的传播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指的是在数字化进程中知识沟的演进,本质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导致的不平衡,及其造成的“信息贫富分化”和“知识沟”的问题。数字鸿沟三个层面:1、接入沟2、使用沟3、知识\信息沟 产生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原因。 2.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 3.人才分布不平衡导致信息服务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差距是形成数字鸿沟的另一重要因素. 4.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不同是造成人群间信息鸿沟的主要原因. 造成数字鸿沟的社会因素包括:(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2)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3)社交范围的差异;(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因素;(5)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影响 ⒈大量信息贫困者的出现——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数字鸿沟的存在,产生了一种新的贫困,即“信息贫困”。⒉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好处,使得信息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存在巨大差别。⒊弱势群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数字鸿沟在使弱势群体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跳跃性和快速渗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挥后发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⒋社会脆弱性加大——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数字鸿沟进一步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公,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进而成为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根源。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应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渠道解决: 硬件方面:1.政府应该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加大信息公开程度,扩大弱势群体的公共参与,保障公民的“数字权利”,使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数字信息服务。2. 提高信息高科技技术,完善信息公平的制度,与全球化浪潮接轨。 3. 着力发展经济是消除地区数字鸿沟的抓手。4. 为贫困者提供劳务、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服务。5.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软件方面:1. 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是重要途径。加强对信息使用者的教育,提高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2.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社会的公平问题,使弱势人群也具有获得电子政务服务的权利。3.政府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问题。数字鸿沟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企业之间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危害波及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与社会稳定。数字鸿沟的治理应从国际电信合作、电信普遍服务、调动IT企业的积极性、发展信息化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络化等方面着手。【摘要题】专题探讨【关键……关于“数字鸿沟”这个概念的来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数字鸿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Markle基金会的名誉总裁Lloyd Morrisett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意指信息富有地区和信息贫穷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另一种说法认为“数字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为《在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意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笔者认为:所谓数字鸿沟,亦称信息鸿沟,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群之间,由于信息技术和络技术的发展程度、应用水平不同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状态。 1 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世界性问题,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都可以看到数字鸿沟的缩影,现择其要者而论述。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各国在电信服务的覆盖率和互联应用的普及程度两方面的差距。据统计[1],法国的主机数量接近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主机数量;而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所拥有的主机数量比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所拥有数量的总和还多;纽约的主机数量超过了全非洲主机数量的总和。另据不完全统计[2],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国家电话普及率还低于1%,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从未打过电话,占全球人口15%的23个国家拥有全球电话量的62%。有资料显示,互联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络站点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全球互联管理中所有的重大决定仍由美国主导做出[3]。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4],全球收入最高国家中的15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其因特用户总数占世界因特用户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的15人口则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其因特用户总数只占全球因特用户总数的%。一项统计表明[5],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中的%,但只拥有世界因特主机数的%、因特用户数的%;中国万人口因特主机数仅为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台;万人口因特用户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美国的4%。据测算,世界各国的信息能力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其中美国信息

【作文素材】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人员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2020 8月,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对此,有人认为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更多障碍,社会必须要管;也有人认为,活到老学到老人,只要拥有一颗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过“数字鸿沟”;还有人认为信息时代需要跨过“数字鸿沟”的又岂止是老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对所有公民都抱有温情和善意的社会。 让新技术成为老年人的“守护人” 如果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系统将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或社区志愿者会立刻上门探视。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网友纷纷点赞。 “非常有安全感”,独居老人最怕“一旦有闪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智能水表根据用水量预警,既不影响老人日常生活,又能及时发现险情,着实是“妙招”,更是贴心之举。据悉,这只是上海推行的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之一,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同样成为不少独居老人的“守护人”。 暖心之余,也值得深思。 一是关爱老人要“走心”,养老服务要务实。“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地方管理者更应关注社区服务有哪些不足、可以做出怎样的改进。安装智能水表、一键呼叫等设备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开办社区食堂、提供家政服务则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从老人角度出发,努力破解老年人生活中的难点,减少老人的后顾之忧,养老服务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理当以人为本,技术需要“适老化”。生活中,许多老人面临“数字鸿沟”,没能享受“科技红利”,这一问题不容小觑。智能水表的“创新性”在于,不是让老年人“适应”新技术,而是让新技术“适配”老年人。这种转变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人性化思维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适老应用”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展。 三是智慧养老是“朝阳产业”,有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能。从“智能家居”到服务网络,可形成新产业链、催生新业态。 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适老化”改造让科技更好服务老年人 近日,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系统会 判断老人家中有事并及时向居委会预警。小小的举措得到网友们的点赞。“0.01立方米的呵护”既温暖 了老年人,也给科技如何服务老年人群体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自动服务可成为科技服务养老的方向。当前,我们社会正迈入老龄化时代,独居、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学习能力不足,难以掌握智能科技,无法实现与现代智能科技的有效互动,难免产生被抛弃之感。自动服务不需老人操作却能服务老人,是最理想的科技呈现方式。长宁区为独居老人家中安装智能水表,就是以自动服务为基础发挥智能作用,有效实现了居家监测。事实上,要服务好老年人,有些技术并不难实现,原理也并不复杂,但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科技服务养老应当融入日常。老年人相对守旧,跟年轻人相比,接受新事物的主观意愿较差,维持不变往往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稳妥选择。然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要让老年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就需要把科技融入日常,让他们感受不到明显变化。智能水表替代机械水表,数据实现了有效传输却不对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理论 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 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的相关概念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 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困分化”问题。 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动机 1.研究目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大

方向上与政府的方针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 30 年来,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播的基层骨干培养、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能力的训练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状况发生了变化。 同样,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布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在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本研究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题目,然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投放,通过比较来揭示城市和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确实存在,且现状令人堪忧。 其次就是为了观察受访者的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各方面和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数字鸿沟的存在形式。 2.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农村的对象为**市宾县常家屯、张家屯和**市香坊区旭光村,选择这三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三者经济水平有不同差距,调查的情况能

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吴雪飞学号:405010010175 摘要: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大难题,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入手,先记述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具体现象和原因,最后再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路径。 关键字:电子政务;数字鸿沟;信息弱势群体;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遵循普遍服务原则和泽被全民原则,其宗旨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在开展过程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非行政系统与行政系统之间传递信息流程的电子化。这个过程一般都是以一种“非人”的,但是“拟人”的电子界面来完成,如网上咨询,电话呼叫中心等,它对于任何一个有条件使用的人来说似乎都是一视同仁的。可是由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充分的条件去使用或是可能会使用这种服务,也就是说,电子政府的各种服务的使用和取得的条件性,并不是因为你的身份、种族而产生,更多是因为你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及条件决定的,换言之,就是公众所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环境和自身的信息素养,电子政务的这种条件性实际上就是“数字鸿沟”问题。 一、电子政务中的数字鸿沟概述 (一)数字鸿沟的概念 数字鸿沟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它是指由于信息化水平不同而导致不同国家、地域、机构或个体之间在信息的获取、利用、传播等方面的差异。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实际上把社会分成信息时代的两个不同群体,一部分人是“信息强势群体”,他们拥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和网络服务,具备与他们生活工作相关的大量的信息技能和意识,他们能够享受到整个社会信息化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部分人是“信息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会被排除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主流社会之外。 本文讲的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而电子政务又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与公众进行交流,所以本文的数字鸿沟采用我国学者胡鞍钢的定义:“数字鸿沟”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同时也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综上,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是指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或政府自身因素造成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差异以及社会公众之间在获取、利用电子政务服务和信息等方面的差异。 (二)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 1.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依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程度的不同,我国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三个地区互联网普及水平极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数字鸿沟。东部地区是互联网普及的领先地区,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用户分别占总量12.6%、34.9%和30.6%,而相对落后的东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 1 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世界性问题,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都可以看到数字鸿沟的缩影,现择其要者而论述。 1.1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据测算,世界各国的信息能力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其中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为71.76分,居第一位;日本得分为69.97分,居第二位;澳大利亚得分为65.59分,居第三位。处在信息能力发展第二层次的国家为加拿大、新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法国,得分在50~60分之间。以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处于第三层次,得分在20~50分之间。以拉丁美洲为主的一些国家处于第四层次,得分在10~20分之间。信息能力较低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分在10分以下。 1.2 国内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我国国内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测算结果表明,各省、市、区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按1998年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得分,全国各省、市、区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1)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包括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得分在70分以上,其中北京总指数为89.87,比上海高25.1%。 (2)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包括天津、福建、广东、吉林、陕西和辽宁等六省、市,得分在35~50分之间,平均得分为39.61。 (3)信息化水平中等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海南、重庆、山西、黑龙江、宁夏、湖北和江西等9省、区、市,得分在全国平均得分以上至35分之间,平均得分为29.48。 (4)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括湖南、内蒙、新疆、山东、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和广西等10省、区,得分在19分以上至全国平均得分之间,平均得分为21.54。 (5)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区:包括甘肃、贵州、云南和西藏等4省、区,得分在19分以下,平均得分为16.20。 1.3 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1.4 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 1.5 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不同收入、不同学历及不同年龄的人群之间。 2 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4)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将把社会中的人群划分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实际上也就是将社会群体区分为经济富有者和经济贫穷者,而且这种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这必然影响社会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3 数字鸿沟的治理对策 3.1 加强国际电信合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行互利互惠的电信合作,是缩小数字鸿沟的必由之路。 其次,充分发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主导作用。多年来,国际电信联盟为消除或缩小国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历届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即是明证。自1992年ITU电信发展部门ITU-D成立、世界电信发展的南北差异问题提上ITU的议事日程后,四年一次的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TDC)就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电信领域对话的舞台。今后,ITU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技术合作、业务交流、人才培训及信息咨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3.2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政策,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通信的发展 3.3 调动IT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