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

第十四章电磁波

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重点难点】

电视机的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课前预习】

1、现代电视信号包括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在发送端的信号转换是光、电转化,在接收端的信号转换是电、光转化,电视图像每秒钟传输25画面。

2、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应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

越好,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雷达天线可以转动,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收到反射信号的时间,就可以求出障碍物距离,再根据发射电磁波的方向和仰角,便可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了。

3.移动电话将用户的声音信号转换成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台收

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发送的通话信息。

【预习检测】

1、关于电视机和示波器中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中电子是电场偏转,示波器中电子是磁场偏转

B、电视机中电子是磁场偏转,示波器中电子是电场偏转

C、电视机和示波器中电子都是磁场偏转

D、电视机和示波器中电子都是电场偏转

2.关于电视信号的发射,下列说法中说法的是()

A、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可以直接通过天线向外发射

B、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必须加在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才能向外发射

C、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是同步向外发射的

D、电视台发射的是带有信号的高频电磁波

3.雷达采用微波的原因是()

A、微波具有很高的频率

B、微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C、微波的反射性强

D、微波比其它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等)传播的距离更远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B

2、BCD

3、AB

▲ 堂中互动▲

【典题探究】

例1用一平行板电容器和一个线圈组成LC 振荡电路,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可采用的做法是( )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

D.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加入电介质

解析:由λ=c/f 知,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减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f=LC π21

知,要减小f ,就必须增大电容器的电容C 或电感L ,由C=

kd S πε4,可判断B 、D 两选项操作满足要求.

拓展 熟记f=LC π21

和C=kd

S πε4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例2调谐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电信号,应( )

A.增大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

B.加大电源电压

C.减小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

D.将线圈中的铁芯取走

解析:当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发出信号的频率时,发生电谐振才能收听到电台信号,由题意知收不到电信号的原因是调谐电路固有频率低,由f=LC π21

,可知在C 无法调节前提

下,可减小电感L ,即可通过C 、D 两选项的操作升高f.

例3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沿地面传播

B.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直线传播

C.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波长恒定

D.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传递微波,就可把信号传遍全世界

解析:由c=λf 可判定: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衍射性越差,不宜沿地面传播,而跟光的传播相似,沿直线传播,故B 选项对A 选项错;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而传播速度改变,由v=λf 可判断波长改变,C 选项错;由于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在赤道上空3 600 km 高的地方,用它作微波中继站,只要有三颗,就能覆盖全球,D 选项正确.

拓展 记住波长越长衍射能力越强,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传播速度公式v=λf 是解题关键.

例4一个雷达向远处发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为1 μs ,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为100 μs ,在指示器的荧光屏上现出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图中刻度ab=bc ,则障碍物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 和c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b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收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由ab=bc ,可知无线电波发射到返回所用时间为50 μs. 设雷达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 ,无线电波来回时间为t ,波速为c ,

由2s=ct 得s=2ct =2

1050103.0-6

8??? m=7.5×103 m. 拓展 在荧光屏上根据波幅很容易区分发射波和反射波,根据两个尖形波距离,可直接从荧光屏上的刻度读出障碍物的距离.

例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的应用也是这样.它在使人类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副作用——电磁污染.频率超过0.1 MHz 的电磁波的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按照有关规定,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不得超过某一规定值I e .已知某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为P ,设该通信设备向四面八方

均匀地发射电磁波,且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由数学知识可知,球面的面积S=4πr

2(式中r 为球半径),球半径与球面总是垂直的.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人体到该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处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这时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才不会超过规定值.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发射的电磁波都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

即:e I r p ≤2

4π 则:.e

I p r π4≥ 拓展 解决本题时需构建物理模型,电磁波发射出去后,电磁波所有的能量都均匀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就像太阳发出的光都均匀分布在以太阳为中心的球面上一样.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完整版)电磁场与电磁波答案(第四版)谢处方

一章习题解答 1.1 给定三个矢量A 、B 和C 如下: 23x y z =+-A e e e 4y z =-+B e e 52x z =-C e e 求:(1)A a ;(2)-A B ;(3)A B g ; (4)AB θ;(5)A 在B 上的分量;(6)?A C ; (7)()?A B C g 和()?A B C g ;(8)()??A B C 和()??A B C 。 解 (1 )23A x y z +-= ==-e e e A a e e e A (2)-=A B (23)(4)x y z y z +---+=e e e e e 64x y z +-=e e e (3)=A B g (23)x y z +-e e e (4)y z -+=e e g -11 (4)由 cos AB θ ===A B A B g ,得 1cos AB θ- =(135.5=o (5)A 在B 上的分量 B A =A cos AB θ ==A B B g (6)?=A C 1 235 02x y z -=-e e e 41310x y z ---e e e (7)由于?=B C 04 1502x y z -=-e e e 8520x y z ++e e e ?=A B 123041 x y z -=-e e e 1014x y z ---e e e 所以 ()?=A B C g (23)x y z +-e e e g (8520)42x y z ++=-e e e ()?=A B C g (1014)x y z ---e e e g (52)42x z -=-e e (8)()??=A B C 1014502x y z ---=-e e e 2405x y z -+e e e ()??=A B C 1 238 5 20 x y z -=e e e 554411x y z --e e e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 (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 (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 (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出示电视信号的形成、发射和接收示意图投影片。 电脑演示电子枪的扫描过程 通过阅读课本,观看演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电视信号的发射 在电视发射端,摄像镜头将被摄物体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偏转,对屏上的图像进行逐行扫描。通过光电转换器件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完成光电转换,就形成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出去。 (2)电视信号的接收 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将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分开。视频信号通过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发射的受视频信号控制的电子束对荧光屏的扫描,将视频信号即电视信号转换为图像。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3)摄像机与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扫描速率的关系 两种电器中电子束扫描的速率都相等。 3.雷达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 设计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0级物理一班 王玉

【课题】《功》 【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功的公式W = Fs”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力作用效果的角度导出功的一般公式W = Fscosα,突出了力有空间积累的效果。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开发。 【学情分析】 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ppt ,flash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力、位移、角度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比值定义法. 【教学难点】 1.探究思路的形成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2.用公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合成与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 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 二.通过演示和事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请同学举例能量发生变化的例子。 利用Flash演示:射箭运动 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演示射箭运动的分析发现力对物体做功的确导致了物体能量的变化。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谢处方版思考题目答案

一:1.7什么是矢量场的通量?通量的值为正,负或0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矢量场F穿出闭合曲面S的通量为: 当大于0时,表示穿出闭合曲面S的通量多于进入的通量,此时闭合曲面S内必有发出矢量线的源,称为正通量源。 当小于0时,小于 有汇集矢量线的源,称为负通量源。 当等于0时等于、闭合曲面内正通量源和负通量源的代数和为0,或闭合面内无通量源。 1.8什么是散度定理?它的意义是什么? 矢量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称为散度定理。意义:矢量场F的散度在体积V上的体积分等于矢量场F在限定该体积的闭合积分,是矢量的散度的体积与该矢量的闭合曲面积分之间的一个变换关系。 1.9什么是矢量场的环流?环流的值为正,负,或0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矢量场F沿场中的一条闭合回路C的曲线积分,称为矢量场F沿 的环流。 大于0或小于0,表示场中产生该矢量的源,常称为旋涡源。

等于0,表示场中没有产生该矢量场的源。 1.10什么是斯托克斯定理?它的意义是什么?该定理能用于闭合曲面吗? 在矢量场F所在的空间中,对于任一以曲面C为周界的曲面S,存在如下重要关系 这就是是斯托克斯定理矢量场的旋度在曲面S上的面积分等于矢量场F在限定曲面的闭合曲面积分,是矢量旋度的曲面积分与该矢量沿闭合曲面积分之间的一个变换关系。能用于闭合曲面. 1,11 如果矢量场F能够表示为一个矢量函数的旋度,这个矢量场具有什么特性? =0,即F为无散场。 1.12如果矢量场F能够表示为一个标量函数的旋度,这个矢量场具有什么特性? =0即为无旋场 1.13 只有直矢量线的矢量场一定是无旋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电力线可弯,但无旋。 1.14 无旋场与无散场的区别是什么? 无旋场F的旋度处处为0,即,它是有散度源所产生的,它总可以表示矢量场的梯度,即 =0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高中物理 第14章 电磁波 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学业分层测评 新人教版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古代也采用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如利用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利用声音传递信号的鼓等,关于声音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机械波 B.声音是电磁波 C.光是电磁波 D.光是机械波 E.声音和光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解析】声音必须在介质中传播,是机械波;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是电磁波.【答案】ACE 2.关于雷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23570146】 A.雷达所用无线电波的波长比短波还短 B.雷达只有连续发射无线电波,才能发现目标 C.雷达的显示屏上可以直接读出障碍物的距离 D.雷达在能见度低的黑夜将无法使用 E.雷达的使用与黑夜和白天无关 【解析】雷达一般采用直线性好、反射性强的微波,不是连续发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及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都有一定要求,障碍物的距离等情况都由显示屏显示出来.【答案】ACE 3.关于红外线的作用与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B.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作用 C.红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化学作用 E.红外线容易穿透云雾 【解析】荧光作用和化学作用都是紫外线的重要特性,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绕过障碍物能力强,易穿透云雾. 【答案】ABE 4.如图14-4-4所示为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电路,由线圈L1与可变电容器C1组成,它相当于一个LC振荡电路,当各个无线电台发射的电磁波都通过磁棒后,会在L1中不同程度地产生感应电流(振荡电流),当可变电容调至某一值(选台)使其振荡频率恰好与武汉人民广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4分) 1. (2分) (2019高二下·潍坊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麦克斯韦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 . 在医学上常用红外线来杀菌消毒 C . 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大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D . 调幅和调频是电磁波调制的两种方法 2.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立即消失 B . 用单色平行光照射单缝,缝宽不变,照射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显著 C . 太阳光经过偏振片后,光强度减弱,且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 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两个基本观点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E . 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波长长,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3. (3分)关于无线电波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可以传到无限远处 B . 无线电波遇到导体,就可以在导体中激起同频率的振荡电流 C . 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接近直线传播 D . 移动电话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 4. (2分)收音机可能通过改变电容来接收不同频率的电台.已知某一收音机可接收的电台频率为535~1605Hz ,那么收听最高频率的电台时的电容量是收听最低频率电台时电容的()

A . 倍 B . 倍 C . 3倍 D . 9倍 5. (2分)电磁波最重要、最广泛的应用是信息传递,最先应用的是() A . 电视 B . 雷达 C . 无线电广播 D . 移动通信 6. (2分)转换电视频道,选择电视节目,称为() A . 调谐 B . 调制 C . 调频 D . 调幅 7. (3分)关于调制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调制器的作用是把低频声音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 B . 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高频信号的振幅上去 C . 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的频率上去 D . 调制器的作用是将低频声音信号变成高频信号,再放大后直接发射出去 8. (2分)已知真空中的电磁波波速是3×108m/s。在真空中波长是5m的无线电波,它的频率是()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教学条件的不断改进,信息化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运用到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易懂起来,从而为拓宽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图文结合的物理课件激发兴趣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物理讲解,没有各种配图的说明使原本丰富的物理知识变得索然无味,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将信息技术普及到高中物理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制作丰富生动的物理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授课,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程度。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在进行问题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在屏幕上分别放置一张工人运沙子的图片、一张学生推墙壁的图片、一张田径运动场上起跑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摩擦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理解的摩擦力的图示画出来,然后让其余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学生说:“在运送沙子的过程中,车轱辘与地面、人的鞋子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存在物体才能进行运动”。有学生说:“人在推墙时由于墙的重力太大,人给的推理小,因此脚下的摩擦力不足以引起墙的移动。”对于最后一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也是脚下、和手的摩擦力使得人在起跑时获得不一样的初始速度。利用物理课件,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将重点内容进行不同颜色和加粗的标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到标红或加粗的字体,就会自觉重视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二、融入物理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微观和宏观的理论及实验,其中具备许多无法用眼睛分析理解的现象,如果学生的思维程度达不到要求就很难理解某些知识点,更谈不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以致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就能够突破这些难以捕捉和察觉到的界限,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进行可视化,并

(选修3-4)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电磁波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 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2页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 (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 设计人: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09级物理二班 谈马平(40906056)

《功》教学设计 【课题】《功》 【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追寻守恒定律展开。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五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学情分析】 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例题的拓展得出αcos Fl W =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αcos Fl W = 只适用于恒力,l 应为对地位移。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优质教案

课题:14.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的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1、电视和雷达 (1)电视 电视的历史: 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25年,美国开始试验发射一些电视图像,不仅小,而且模糊不清。1927年,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一家老资格的无线电台开始每周三次进行试验性广播。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市试验广播。 美国最早的电视机,荧光屏是圆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

不多要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1947年美国家庭中约有1.4万台电视机,1949年达到近100万台。1955年,将近3000万台,1960年,达6000万台,于1951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目前美国约有l.2l亿台电视机,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中国最早的电视诞生在1958年3月17日。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厂领导立即组织试制小组,黄仕机同志主持设计。当年,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他们对电视这门综合电、磁、声、光的新技术极其生疏,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电视机设计方案。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节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最新教案)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电视机成像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 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在现代生产和科技上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

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教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 (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 (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 (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出示电视信号的形成、发射和接收示意图投影片。 电脑演示电子枪的扫描过程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1207251.html,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 作者:李悌福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就是借助信息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对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信息化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下,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重点在于对现代化信息的有效运用,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其中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分层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物理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工具,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研究现状 高中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内容抽象系统、学习难度大的特点。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成为了高中物理课高效性的判断依据,也是高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对信息化教学较为提倡,但是对教师的培训、考核和问题研究显得份量不足。并且信息技术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成为了考验授课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另外,对于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查阅资料进行备课的时候,对于一些有用的资源无法获取,造成课程内容的不完整性。 二、推进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物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力和活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许多高中物理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有限,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教学内容,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原本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谢处方课后答案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谢处方 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 1.1 给定三个矢量A 、B 和C 如下: 23x y z =+-A e e e 4y z =-+B e e 52x z =-C e e 求:(1)A a ;(2)-A B ;(3)A B g ;(4)AB θ;(5)A 在B 上的分量;(6)?A C ; (7)()?A B C g 和()?A B C g ; (8)()??A B C 和()??A B C 。 解 (1 )23A x y z +-= ==+e e e A a e e e A (2)-=A B (23)(4)x y z y z +---+=e e e e e 64x y z +-=e e e (3)=A B g (23)x y z +-e e e (4)y z -+=e e g -11 (4)由 cos AB θ = ==A B A B g ,得 1cos AB θ- =(135.5=o (5)A 在B 上的分量 B A =A cos AB θ ==A B B g (6)?=A C 1235 02 x y z -=-e e e 41310x y z ---e e e (7)由于?=B C 041502 x y z -=-e e e 8520x y z ++e e e ?=A B 123041 x y z -=-e e e 1014x y z ---e e e 所以 ()?=A B C g (23)x y z +-e e e g (8520)42x y z ++=-e e e ()?=A B C g (1014)x y z ---e e e g (52)42x z -=-e e (8)()??=A B C 1014502 x y z ---=-e e e 2405x y z -+e e e ()??=A B C 1 238 5 20 x y z -=e e e 554411x y z --e e e 1.2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1(0,1,2)P -、2(4,1,3)P -和3(6,2,5)P 。 (1)判断123 PP P ?是否为一直角三角形; (2)求三角形的面积。 解 (1)三个顶点1(0,1,2) P -、2(4,1,3)P -和3(6,2,5)P 的位置矢量分别为 12y z =-r e e ,243x y z =+-r e e e ,3625x y z =++r e e 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