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自我反思

?(二)同伴互助

?(三)专业引领

?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教学型教研

?(二)研究型教研

?(三)学习型教研

?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

?校本教研

?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

?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

?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1、“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

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

?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3、“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

?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像力的不同个体——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

?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

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

?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

?4、“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1)“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

?(2)“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

?(3)“校本教研”是一种“视界融合”?(4)“校本教研”是一种“对话文化”

?5、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基于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行为研究的基地,其含义为:?①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

?②学校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参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员。

?(2)在学校中

?学校发展只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它不能靠简单移植,靠“取经”,而是要靠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所以,校本教研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为所有的教师所体验、所认同,其研究的成果将逐步沉淀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

?(3)为了学校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6、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

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关系)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

?1、自我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建立自我反思的制度,

养成独立思考和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我思”,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激发,使教师不断回归自我,寻找自我,构建自我;

?反思是“后思”,是事后重新体验原初的经历,一个不同于原本的再造,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寻找新的可能性;?反思是“否思”,重在对自己观念和行为的检讨、批判与更新,通过自我解构,重建自我,超越自我。

?经验+反思=成长

?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量的积累)?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机制。(质的飞跃)

?反思的实质:自我对话(本我、自我、超我),是教师内在的觉悟、自我的敞亮与澄明,深层的体验,“教学自我”的建构。? 2.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质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把经历、体验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财富);

?把经历、体验中消极、无效的因素消除,排出“心”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防止“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成因:

?重复而又繁忙的教学生活节律容易滋生匠气和惰性,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它不仅可能销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

?更为严重的是,在缺乏突破和改变的繁复的日常生活中生活过久,教师就会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自我满足,从而缺乏寻求新的更高的目的和意义的意愿和行动。?“磨道效应”:

?路走了很多,却是一直在围着原地打转,实际并没有走出多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

?教学“日常化”:

?在这种日常教学生活中,没有创造性教学思维和创造性教学实践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思维出现重复性、简单化、线性化的倾向,教学行为以重复性实践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自发地运用教学常识、教学经验或教学习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在这里,教师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产生“自我意识”,更谈不上对教学常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批判。?这种日常化或常规化教学为教师提供熟悉感和“在家”的感觉,教师只需知道“教什么”而不必思考“怎么做”,也不用考虑“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这种自在性、重复性教学实践被内化为固定的教学图式,成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的工作也只能是为着生存和生计所不得已的被动消耗。他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也体会不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除了生存和生计的需要外,他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体验创造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离不开反思和研究了。

? 3. 反思是教师个人知识(缄默知识)的改造与升华

?知识观的重大突破: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

?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个人知识,书本里保存的只是“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理念”。

?个人知识的实质:个体独特经历、体验、感悟、思考形成的知识;个人对公共知识的个性化解读产生的知识。

?个人知识的特性:

?①主观性②实践性③情境性④无形性

?①主观性(个体性)——客观性

?对个体的依附性,难于剥离于个体而存在。

?一旦离开了个体,或是从个体中剥离出来,这种知识就无法存活,就没有活性,没有力量。教师自己受教育和学习的经历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支撑。(对于大师来说,他写的和说的相对于他的思想永远都是有局限的。)

?②实践性——符号性

?教师所拥有的个人知识蕴含于教师的行为之中,深置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而不是一系列与行为相分离的命题知识。?个人知识通过教师个体行为表现出来,个人知识通过教师个体实践形成(自然性、生成性)。

?理论知识:“说的知识”

?个人知识:“做的知识”

?③情境性(境遇性)——普适性

?个体知识往往是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是一种情境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作用,离开特定的情境就无效。

?情境性知识、案例性知识

?本土知识(本土气息、文化)

?④无形性(隐型性)(整体性)

?这一特性是就其存在形式而言的。

?教师拥有的缄默知识体现出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的特点,它深置于教师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包括融于教育教学中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这些是与教师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和创造的结果。

?教师个体拥有的这种缄默知识体现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它与教师的性格、个人经历、修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个人知识的上述特性,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澄清、质疑和批判,导致教师长期陷入“理所当然的狭隘的经验世界”而不能自拔。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外在行为的真正改变主要是重构其内在知识基础与信念的结果。这就必然触及到教师个体从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所获得的缄默知识……没有对这种缄默知识及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完整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也就不可能真正重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可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日本的左藤学教授通过参与性课堂观察研究,借助于诸多实践记录和报告,他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特征:?(1)它是依存于有限境脉的一种经验性知识,同研究者的“理论性知识”相比,尽管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却是极其具体生动的、

充满弹性的功能性知识。

?(2)它是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境脉”(context specific),以“特定的教材内容”(content specific)、“特定的儿童的认知”(cognition specific)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case knowledge)加以积累和传承的。

?(3)它是不能还原为特定学术领域的综合性知识,是旨在问题解决而整合了多种学术领域的知识所获得的知识。?(4)它不仅是意识化、显性化了的知识。而且也包含了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在发挥作用。?(5)它具有个人性质,是基于每个教师的个性经验与反思而形成的知识。

?([日]左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P369-370)

教师的个人知识(缄默知识)是教育的一份极其宝贵的财产。积极作用

在起作用(活性)

缄默知识消极作用

不起作用(惰性)

惰性活性

通过反思,让缄默知识“说话和发声”,这是一个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在知识的过程。使教学

由经验理论

由自发自觉

由“随意”有意

特别推荐:①教育随笔②教学日记

③课后备课

④成长自传-反思的成果表现

?感性

?个性

?叙事

? 4. 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条通道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1〉反思的进程和阶段。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

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2〉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3〉反思过程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what)、为何(why)以及如何(how)。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

?问题明确后,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可以从四个视角去透视这些问题:

?(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教师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教学的体会以及当教师后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请学生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发表一些中肯的意见;

?(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一些教育文献,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此外,教师还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总体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和把握问题,向问题的本质靠拢。

?3)进行目的——手段分析

?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从已有的知识、其他教师、各种文献中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然后对各种能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行动

?选取行动方案后,反思性教学进入实施阶段。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并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5)总结评估

?反思性教学计划实施一个周期或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个专业判断并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

?其中着重要对反思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评估。

?这次的总结和评估,是前一段行动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

?以上五个步骤的划分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

? 5.当前自我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泛泛而淡没有深度的反思;

?没有执行和行为跟进的反思。

?(二)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1. 建立同伴互助的制度,建立基于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佐藤学)?同伴互助的实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

?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每个教师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自己的工作”。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共生意识(团队意识):专业团队的灵魂

?教师文化的灵魂:决不落下一个教师!

? 2. 课程改革呼唤“合作文化”

?在许多人眼里,学校中的关系规范是个人的、竞争的互动模式,

教书一直被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教师只有同辈(peer),没有同事(colleague),更缺少同事情谊(collegiality)。教师职业的孤独限制了他们吸收新的思想和交流有益的经验,以获得较好的改进方法,限制了他们对成功的认定和赞美,导致形成保守性和对改革的抵触。

?合作文化(culture of collaboration)的建立,需要重塑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关怀的、信赖的和有共同目的的关系规范,要增加同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和协商,同事间应合作起来,共同开发课程,研究教学,共享经验和理念,将合作精神和同事情谊体现于每天的教学生活中。

?今天的教师已不是个体的劳动者,他要把同事关系变成一个协作、互动、共同专业成长的教师群体。那些充满生机、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同时是一个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健康的组织文化,保障着教师同伴德业相劝、相互鼓励与欣赏。(朱小蔓)

?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制度。

之所以有必要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是因为必须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闭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判别人的陋习;不愿被别人在背后指点,用坚实的盔甲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的陋习;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肯向别的老师虚心学习的陋习等,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佐藤学)。

? 3. 同伴互助: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条通道

?〈1〉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

?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2〉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

?对话

?协作

?帮助

?(1)对话

?对话的类型又可分为:

?①信息交换。

?比如: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②经验共享。

?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③深度会谈(课改沙龙)。

?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④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

?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2)协作

?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

?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

科学学科校本教研浅谈

浅谈科学学科的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来说,该“研”什么?又怎么“研”?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我,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觉得,应该先从分析科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教师的需求入手,然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 以我市现在岗的科学教师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教师队伍人数少、流动性大、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科学作为小学的科任学科,各学校对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也就不一样,有些学校重视科学学科的教学,安排了专职的科学老师,保证了科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可有些学校科学教师的岗位经常变动,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的区域教研活动中都有很多的新面孔加入。由于对学科性质不了解,新任教师见到我们的科学书都不知道怎么开展教学。 2.科学教师课时量大,实验教学繁琐,没有足够的时间搞教研。以我校为例:科学教师每周16节课,还要带实验室,有的还要跨年段教学,如果遇到分组实验,需要准备大

量的实验材料,这一天我们的科学教师就要忙得焦头烂额。 3.科学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由于小学教师大多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偏重于语数教学方面的知识,科学学科知识专业性不强,实验技能训练欠缺。例如:在《空气的主要成分》中需要认识氧气的性质,现在很多教师真的不会制取氧气。 4.由于个别教师对科学课程不熟悉,教学经验少,造成个别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的指导、材料的提供、问题的衔接、概念的形成…… 5.各学段之间的交流不畅造成小学的科学教师不能站在更高的立场来看待科学课。由于小学科学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是与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有联系,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不严谨、操作不规范,很容易给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留下问题。 二、科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内容 通过上述对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就不难得出我们科学学科的目前校本研训的内容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开放教学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例如:我在教学《寻找校园里的生命》一课时,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取更多的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第一周:依据各学科教学进度安排,以单元备课为途径,挖掘教材的艺术创造性因素,个人(报课)准备一节主题创意教学课,上报教导处。 同头课可以采用“个人构思——共同交流——各写个案——交流讨论——形成教案。 第二周:教导处根据教师报课情况组织听课(学科组长、教师),鼓励其它学科教师观课。(听课)课后写小结。 第三周: 各学科组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主题创意教学课的新模式(评课)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艺术性渗透实践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和提高。 第四周:经过研讨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行为后再次(再上课)上课。课后上交本课教案、教学反思。 指导思想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英语课程为龙头,以艺术课程为特色”三套课程是学校鲜明的教学特色,在保持和传承的基础上,本期确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美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艺术教育浸润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思路。“基于传统、体现多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畅通“更新教育思想、拓宽教学思路、发展教师专业、多元培养学生”的四大渠道,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为主体的三级课程体系中探索“高效、快乐、开放”

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生,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氛围。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设并完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形成制度健全、形式灵活、过程扎实、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氛围,特别是做好三套系列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即时性”和“规划性”教研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入研究状态,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发现实质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收获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学校要求各科组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引导学科组抓实单元备课。 二是引领教师开展校本主题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完善科组月评估工作。 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为了便于落实和督查,学校对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原则上统一安排如下: --每月第一周教研活动为“单元备课”时间。 1、单元备课处理教材必须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线索、明确基本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强调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具有教材的“个性化”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办学目标。 ----每月第二、三周教研活动为科组“校本主题式教研活动”、“反思性教学交流”时间。 (一)本学期校本教研主题创意教学课-----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 目标: 1、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最根本问题。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主要任务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拓展活动等途径的有效探索,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如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确定主题创意课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

校本设计方案

维新学校 2012年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贯彻执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利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

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立交桥,构建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各类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真正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魏高祥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指导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浅谈如何搞好校本教研

浅谈如何搞好校本教研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反思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课改工作的先导,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校本教研不仅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地实现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而且破除了教师对研究的迷茫,增强自尊、自信和自立。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校本教研,即满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又满足了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此,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一、搞好校本教研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形成良好教研组工作氛围,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 教师教学创新需要教研组营造创新氛围,让新教学理念,新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研组新的方向,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课改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场所,大量的细致工作,研究成果的孕育均根植于这块土壤。能否换发出勃勃生机,取决他是否成为一个大家都离不开的组织,它是有吸引力的活动方式。这是学校与教师无不认同的结构。几年来,在广泛的教研工作和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并发挥这一载体的职能作用,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的一定的成效。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确实加强了教研组间教师之间的亲密沟通,真诚合作,形成伙伴式的工作关系,把教研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教学团队。如语文课列《拉萨古城》基本上把开展课例研究的步骤展示出来。第一步: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前提出,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最有价值的,最切合本课实际的问题。第二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就是针对问题涉及解决方案,设想等。第三步:付诸实际行动。也就是课堂实践活动,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改革原来的计划,使设计更加合理化和动态化。第四步:进一步的反思。课后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行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出现哪些没有考虑到的新问题?并思考所反馈的信息需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做哪些进一步的改进。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苏忠 【摘要】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校本教研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密不可分,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我们从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内容设计,以及校本教研的形式创新方面着手,谈谈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字】 校本教研、活动、有效、研究 【正文】 教研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全国、省、市、区、校本级,在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开展较为频繁的教研活动一般是市、区、校本级。特别是校本教研活动如果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充分发挥其教学研究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省、市、区级教研一般是相应的教研员从本范围角度出发,考虑本学科的共性需求,来进行教研内容的设计,多采用集中的讲座辅导及公开课的形式进行,这种统一规划的教研针对性差,不能解决各学校自身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问题,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但从目前的校本教研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流于形式,有效性差,未能有效的发挥出教学研究的作用,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途径着手:一.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规范有序组织与管理研究过程是校本研究有效开展的条件之一,学校在制定本校的教学科研制度时,针对校本教研这块应当单列设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建设,包括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等。参与制度制定的成员不仅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探索小学学科有效教学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突破口,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和贯彻小学教学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学期教研组的研究主题为:打造高效道德课堂为目标。旨在通过课堂观摩、观点报告、交互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求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二工作目标 (一)建构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潜能,培育优秀的教师团队,重点打造青年教师。 (二)结合各科学科的特点,推进“有效课堂”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形成更具特色的教研品牌。 (三)以开展学生丰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重点 (一)严格备课要求、深入学习钻研。 立足《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处理好尊重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之间的关系,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研组按要求手写详实可行的书面教案,杜绝照抄照搬教案。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反思,提高教后反思的质量。??

(二)提高课堂绩效、提升教育质量。 本学期各教研组将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开展随堂听课,组织人员深入课堂听课、重点听年轻教师的课。市级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校级骨干教师要上好优质课,其他教师上好合格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公开课”“示范课”“达标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 (三)各教研组要加强基础性知识教学有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针对本校的情况,如:在数学方面,在计算教学中出现不少学生对算理不理解、计算错误率偏高、计算速度大大降低的现象,显然,这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将围绕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四)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使教研活动规范化、专题化和制度化,提高各教研组的教研实效。?工作中重点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反思”、“互助”、“扶持”等形式,在教师中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工作措施

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经历了校本教研与传统学校教研之间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尝试理清校本教研的本质、形成校本教研的行动模式。 1、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校教研 “校本”是一个多重概念,包括校本课程、管理、培训、研究等。 这些“校本”理论存在着共同之处: (1)都产生于同样的社会背景,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学生; (2)都基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即“要改进教育,我们必须改进学校;要改进学校,我们必须变革(学校中的)个人;而要改进个人,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试图引发变革的方式”; (3)都确立了立足于学校、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构想。在这些共同的目标、指导思想、行动构想之下,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实践指向。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变革需求,因此,当“校本”思潮被引入我国之后,由于它所倡导的思想与实践指向与学校的变革需求相一致,因而在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校本教研属于“校本”范畴,由于它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直接相关,因而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重视。但与西方中小学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中小学早有一套形式上非常完善的教研组织系统与运作模式,因此,当校本教研被引入中小学之后,有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 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的教研有什么不同? 3、我国中小学原有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为教学研究而建立的组织称为教学研究组织,简称“教研组”;通常同一学科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于是又有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

教研组建立与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式,因此,只要一说起“教研”,中小学教师就会有基本的共识: “那”就是“教研”。 4、校本教研提出之后,“教研”的“边界”开始由清晰变得模糊了。 于是,很多学校开始了很多“校本教研”的尝试与创新。比如,组织教师同上一节课,开办周末读书会创设教师网络论坛等。原来“千校一样”的教研活动,忽然间变得“千校千样”、“一校多样”了。这些实践探索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边界”的认识似乎清晰了: 原来学校固有的那些叫“教研”,后来尝试的那些叫“校本教研”。要回答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教研的区别,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校本教研的本质?如何认识学校原有教研的追求及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原有的教研组,虽然从一开始就定性为“教学研究组织”,但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不断强化行政管理思想之后,教研组的“行政性”色彩越来越浓,逐渐成为学校一级行政组织。于是,“布置任务、检查工作”成为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内容,“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总结”成为教研组主要工作流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学校教研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回归或强化教研组的专业性? 校本教研作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突显了其专业取向。这种专业取向与学校组织的行政取向有很大的不同: (1)它不是以约束人的行为、强制服从为目的,而是旨在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主意识,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师的实践行为。 (2)它不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或规则,而是通过确立共同认可的专业愿景或目标,形成平等互利的研究共同体,并据此开展专业活动; (3)它对教师没有行政性的惩戒作用,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性、诊断性、激励性的措施,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乐趣与专业的进步,从而产生更大的行为动机。 (4)它并不强调通过检查与考核等行政性手段来明确教师所处的水平等级,而是试图建立一种伙伴共生的教师文化。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五德中学校本教研培训资料 为贯彻执行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利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

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立交桥,构建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各类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真正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一、解读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课堂上以及我们身边呈现的问题,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二、我校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立足校情,研究校情: 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着学校的校本教研方向,即学校校本研究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效果如何等等都受到学校基本情况的制约。我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学校设备设施简陋,师资不配套,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接受新事物步伐慢。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教研能力不高,缺乏敬业、钻研精神。教师变动大,工作量重……但学校领导课改意识超前,近几年新教师的加入为学校又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工作热情高,愿意学。在充分研究校情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主研的方向、步骤,完善相关制度。 2、教研活动步骤: (1)解决认识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扑面而来。如何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中不茫然、不迷失,让教师与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让教师行动起来,首先需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a、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多样: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的学习;有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组织的学习;有介绍推荐形式的学习;有学习后谈体会的学习。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到“六认真”考核。 b、让教师通过自身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进行了引导,通过下发资料让教师学习。具体做法为:首先是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成员的学习。将我校订阅的与课改有关的报刊、杂志上教改中的一些动态、实践经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点评等文章精选后,推荐给教导处。其次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导在精选的资料上面批注观点或意见,复印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然后中心校以学科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组织学习,让教师细读,圈点、勾划、密批、写感受。同时规定教师自学时,将课标、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的学习作为业务素质提高的重点。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以校为本的有效的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和学校办学品位上层次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共识,而目前校本教研的低效问题却相当的普遍,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学校必然面临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希望以此引发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本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应该从学校目前校本研修的具体现状出发,分别在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与加强。 一、提高教师个体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个体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性,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教师个体的教研需求、愿望和动力的激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对于教师教研需求、愿望和动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分别制订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划,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活教师个体的教研需求、愿望和动力。其次是养成教师的读书习惯。读才知不足,开卷才有益。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接触可能引导自己的新思想,新的思想才能引发自己思想观念的变化。读书是研究的基础,也是寻找研究方法的重要方法。再次是养成教师的反思习惯。反思的好处在于经验能够及时总结,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研究的问题跟工作本身联系紧密,问题的解决能够及时转化为工作的成果,所以反思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四是养成教师的记录习惯。读书必有感受,反思必有感悟,研究必有成果,这些都需要记录去留存和积累。因此,现

阶段提高教师个体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性,教师教研需求的激发和养成读书、反思和记录的习惯成为首要因素。 二、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首先需要落实的是定时教研的习惯。学校的校本教研应该形成日程,各学科需要有定时的固定的教研的时间。每次的校本教研应该定时间、定内容、定组织者,定发言人、定考核,确保教研活动定时、有效。其次养成教师教研的四个好习惯:参加教研活动的习惯、承担教研任务的习惯、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表达自己观念的习惯。有效的同伴互助需要有效的准备、有效的参与和有效的交流。再次是教研内容的选取和方式的选择。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状况研究是校本教研永恒的主题,吃透教材永远是校本教研的方向。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吃透教材,因此集体备课是提高同伴互助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课例研究也是提高同伴互助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因此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科研化也是提高同伴互助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因此把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通过科研的方法去研究解决,也能很好的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三、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 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点对点”的指导。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应该点对点、师徒结对、师徒捆绑,这样的“点对点”的指导才能较好的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二是骨干教师的专业示范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应该通过专业示范为青年教师提供榜样和标准,使青年教师的学习更直观化、明晰化,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三是专家报告。学校应该是专业学术文化浓厚的地方,学校应该利用好校内外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策划方案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专业水平,我运用在国培网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为我校全体初中语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众所周知,我们把课堂教学能力分为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中的教学实现能力。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一定就能生成一堂好课。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学实现能力剥离出来,突显出来。并借这次学校这个大背景,通过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来促使教师意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提升。同时通过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观察,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新的视角,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备课与合作研讨,深化文本解读,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与学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尤其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2、老师们通过课堂磨课反思,同伴评课,学会更好把握学情,再上课,在教学目标落实上,拉近教学设计与课堂实现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设计。 3、通过借助课堂观察表,尝试改变以往随意,粗放式的听课反思,提高课堂观察、分析与反思的能力。 三、活动流程 (一)磨课过程 1、第二周同组成员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桃花源记》 2、第二周党军老师独立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案,课件。 3、第三周周一下午第二节党军老师开始第一次磨课。同组老师进行分任务地听课,各自完成课堂观察表。朱丽芳老师关注课堂设计,课件内容。张宏老师侧重关注教师评价,完成课堂教师评价表。牛巧文老师着眼于执教老师的提问,完成课堂教师评价表。王淑清老师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课堂观察表加以如实记录。 4、第三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所有参与课堂观摩的同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就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教学目标与落实的距离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 5、执教者党军老师进行课后反思,修改教学设计。周三上午第四节进行第二次试讲。流程同上。 6、第二次试讲之后,课堂观摩的同组教师,撰写自己的课堂观察感受。 (二)上课过程 1、第三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党军老师上《桃花源记》 2 李明老师陈述这次活动的背景和目标。 3 党军老师阐述自己磨课新的体会。 4、牛巧文老师王淑清老师谈自己从自己观察点谈自己的观看感受。 5、张宏老师对课堂进行总评。 6、请听课老师点评。 7、请教研组长田万义老师做指导。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0.11 常州市潞城中学 沈雪萍金建斌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 2)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xx、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也很能引起年轻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

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xx心理学家xx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xx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会诊xx三、.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活动解析】xx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