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方剂学习题集

7方剂学习题集

7方剂学习题集
7方剂学习题集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组方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中药学为基础,并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直接运用于临床治病的工具。根据教学的要求,我们要学习了解常用方剂150首左右,并熟练地掌握好其中100首左右的组成、功效、主治、组方意义及辨证要点,常用衍化方等。如何才能学好方剂呢?这是初学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家认为,方剂组成难记,药物配伍意义难理解,方与方主治易混淆,运用变化繁多,这些确是初学者所费心思的,但如果我们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刻苦钻研,精勤不倦,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正如《礼记·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能否学好、学活方剂的关键。那么,学习方剂的方法怎样才对呢?

一、联系理法,理解方药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四大环节,也是贯穿方剂学始终的内容。“理、法”是指导处方用药的理论依据,而“方、药”则是“理、法”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学习方剂的时候,必须了解该方是根据什么理论,依照什么法则组成的,如果我们能深究其本源,掌握其立法,对于为什么选用这些药物,为什么要这样配伍,则一目了然。每首方剂,其“理、法、方、药”是贯穿其始终的。因此,联系“理、法”理解方药是学习方剂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脉浮紧等证。那么,麻黄汤为什么能用于治疗这病证呢?立法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配伍?它的君、臣、佐、使又是依照什么原则划分的? 这些问题都必须联系“理、法”分析学习。从麻黄汤所治证候分析,病因是感受风寒之邪。由于肺外合皮毛,风寒外侵,肺气亦不宣泄,故病机为“风寒袭表,肺气不宣”。此即所谓“辨证审因”。既知麻黄汤证的病因病机,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故立“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之法。治法既定,药物的选用和配伍等问题,就容易理解了。方中选用性味辛温发汗力大之麻黄为主,以发散风寒,兼能宣肺平喘,既针对病因,又兼顾气喘兼症,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以发散风寒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以宣肺平喘,用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用为使药。君、臣、佐、使各尽其能;且配合严谨,故风寒可散,肺气宣通,则诸证可除。 综上所述,理法方药是相互联系,贯串一气的,如果我们能按“理、法、方、药”的顺序去分析、理解方剂,就能掌握其要领,理解其本质,把方剂学透、学活,此实为学好方剂必由之径。

二、掌握特点,比较异同

理解理法与方药的关系是学习方剂的关键,进一步掌握各方的特点,善于比较其异同,则是区别运用方剂的必要手段。方剂数量繁多,而且有些方之功效、治证或组成又非常相似,因此,注意其共性,掌握其特点,比较其异同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掌握哪些特点,比较些什么?我们认为,必须掌握好其所治的证候的病因、辨证要点和功效,药物配伍的特点,并能从这些方面对各方加以比较,就能正确区别运用。

1.分析病因病机,比较证候特点

以四逆汤、四逆散和当归四逆汤为例,三方都可用治四肢厥逆之证。但病因各不相同。四逆汤证是由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致,属寒厥证,功效着重于回阳救逆;

四逆散证乃热邪内传入里,阳气被遏,不能外达所致,属热厥轻证,功效着重于透解郁热;当归四逆汤证则属血虚受寒、寒凝经脉所致,功效着重于温经养血;三方表现相似,但本质各异。如能深究其本质,比较其不同,是不难区别掌握这几首方剂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方剂过程中,要纵横交错(包括功效或治证相类似的方剂)多加比较,掌握其立法、主治要领,就能正确运用于临床。

2.分析药物配伍,比较功效特点

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为例,三方均为补气方剂。但四君子汤由参术苓草四味相配,着重补气健脾,为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以参术苓草与薏苡仁、扁豆等相配,补气渗湿,一补一利,以治脾虚挟湿之证;补中益气汤以参芪术草与升麻、柴胡等相配,补气升阳,一补一升,以治脾虚气陷之证。可见从药物配伍的特点分析,每首方剂的组成都各有其特点,只要掌握这些特点,亦能正确区别运用。

3.掌握药物功效,比较其在不同方剂中作用之异同

在学习组方规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比较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异同。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药物运用的理解,亦有利于我们掌握组方。如桂枝有解表、温经、通阳的作用,但在桂枝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桃核承气汤、温经汤等方剂中作用各不相同,在桂枝汤中解肌发表,在炙甘草汤中主要起温通血脉作用,在五苓散中既能解表亦能温阳化气利水;在苓桂术甘汤中主要起温阳化饮作用等等。如果我们善于比较,掌握其共性,比较其不同,就有利于我们掌握组方之意义,更灵活地运用方剂。

三、背诵歌诀,熟记要点

熟读汤头歌诀,是学习方剂的基本功之—,也是帮助我们记忆的必要方法。《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意思是说不学习歌诀,就学不会吟诗。学习吟诗尚且如此,记忆汤头也是同样道理的。但我们应该指出的是,背诵歌诀应以理解为基础,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一则不易记牢,一则就算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会正确地使用方剂,甚至有时连药物都搞错。至于背诵哪些歌诀较好呢?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前人关于歌诀的著作很多,内容丰富,通欲易懂。古代的如汪昂《汤头歌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时方歌诀》等等,都是大家所喜欢背诵的。近代的如全国中医学院统一试用教材《方剂学》所附的方歌,亦很受初学者欢迎。这些歌诀,包括组方药物、功效或治证,便于记忆学习,是目前一致推荐要求初学者背诵的。在背诵歌诀的时候,我们还可根据地方方言,把方歌作适当修改,甚至重编,务必使其易记、易读,达到所谓“顺口溜”的目的。值得提出的是背诵必须持之以恒,反复朗读,逐步记忆,我们认为,只要勤奋多读,是一定能记得牢,学得好的。

总之,要学好方剂,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精勤不倦,深入钻研。我们相信方剂学这门学科是一定能学好的。

考试时,应试者难免有些紧张,每每易犯一种错误。例如,有些试卷漏页,没有检查出来,白白失掉分数,等等,教训是惨重的。因此,考试时,不要紧张,要认真听监考者的说明,认真阅读各题的要求,浏览试卷的概况,然后作答。记住,考试的时间安排是充分的,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时间合适地分配到每道题上,并掌握好速度,预留10~15分钟作缓冲,以便需要时反过头来检查你的答案。先松后紧

或先紧后松都会影响考试的成绩。答题的先后,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做法。多数考生都是按顺序回答问题的。但也有一些考生则采取先看一遍试卷,然后首先解答最难的试题。使用后一种策略,在考试的开始阶段能有效地集中精力解答疑难点,不足的地方往往因为是难题,如答不出就难免会紧张,以致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我们认为选用哪种做法,要视乎心理素质情况。自信心强,心理素质高者,应先难后易,可提高答题质量;自信心差,心理素质不稳者,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不论采用哪一做法,时间都要分配好,都不要紧张,紧张是无益的。答题时要弄清题意,不能粗心大意。如把四逆汤误看成四逆散,多选题的题意更要理解清楚。记住,错误的答案是十分精心编写出来的,这些干扰及迷惑的答案十分巧妙。当你看完所给的选择题,并找到你记忆的答案,这很可能就是正确的,但这时还要看看其他的选择,找出它们的错误,以确认你选择的正确答案。通常一眼认出的答案,其正确率较高。 当一道题答不出时,就不要苦思冥想了,先在考卷上做个记号,然后在考试结束前,回过头来再做。如果你没有按时间完成所有答题时,就要在考试结束前,抓紧时间,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你写出的答案,不要由于抄写错误而被扣分。同时可随意填上哪些答不出的题。

遇到难题时,不要紧张。难题是为分别考生的水平档次而设,一般只占试题的20%—30%,你不懂做,可能其他考生也一样感到困难,答对的平均值只不过是50%—60%。因此,要把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题上,力争合格,然后再取高分。

要细心的检查,往往会弥补紧张所造成的失误。不要被那些提前离场的考生影响自己的情绪。据我们所知,提前离场的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优秀生,能按质按量较快地完成考试;一种是知识水平低的考生,无法对答,部分试题交白卷。提前交卷不能衡量成绩的优劣,努力回答,认真思考,充分利用时间,才是明智的抉择。多得一分总比少得一分好,虽然69分与70 分在实质上无多大区别,但59分与60分,则是不合格与合格的分界线,故不要掉以轻心。

总之,在考试时,不要紧张,要细读试题,合理分配时间,排除干扰,认真对答,细心复查,才能考出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本习题分成三部分,各层次各专业在全面练习的基础上应各有所偏,本科以练习一为主,专科以练习二为先,“专升本”以练习三为重,但应融汇贯通。

习题第一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 )内)

1.现存古医籍中载方最多的方书是( )

①《普济方》②《博济方》③《易简方》④《医方考》

2.主治脾阳不足,寒积腹痛的方剂是()

①大黄附子汤②十枣汤③温脾汤④三物备急丸

3.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治宜()

①四逆散②归脾汤③四物汤④逍遥散

4.导赤散中有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作用的药物是()

①甘草②生地③竹叶④木通

5.清胃散的组成是()

①黄芩、生地、丹皮、当归、升麻3②丹皮、栀子、当归、黄连、升麻 ③生地、升麻、丹皮、当归、黄连3④升麻、当归、黄连、生地、黄柏 6.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脘痞食少,以及霍乱者,治宜() ①小建中汤②理中丸③吴茱萸汤④真武汤

7.归脾汤的主治证是()

①心脾两虚证②肝肾两虚证③肝脾两虚证④肺肾两虚证

8.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①肝郁肾虚,湿浊下注3②脾为湿困,气机阻滞

③肝郁脾虚,湿浊下注3④脾胃虚寒,气机阻滞

9.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者,治宜()

①安宫牛黄丸②紫雪③至宝丹④苏合香丸

10.黄土汤治疗出血证的病机为()

①心脾两虚,不能摄血3②脾阳不足,统血无权

③肝脾不和,统血失职3④肝郁脾虚,不能摄血

11.生化汤的主治病证是()

①心腹诸痛证②产后瘀血腹痛③心胃诸痛证④胸胁诸痛证

12.桂枝在五苓散中的作用是()

①温通血脉②温经散寒③调和营卫④温阳化气

13.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中有()

①茯苓、陈皮②杏仁、桔梗③枳实、瓜蒌④前胡、百部

14.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尿不行,下之不通者,治以()

①增液汤②增液承气汤③十枣汤④麻子仁丸

15.蒿芩清胆汤中无哪两味药()

①黄芩、半夏②竹茹、甘草③茯苓、枳壳④柴胡、枳实

16.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治以()

①竹叶石膏汤②黄连解毒汤③麻杏石甘汤④白虎汤

17.症见咳嗽气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的治法是()

①清热化痰,止咳平喘3②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③清肺泄热,降气止咳3④止咳化痰,清肺平喘

18.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是()

①表证未解,内伤生冷3②表证未解,邪陷阳明

③表证未解,内停水饮3④表证未解,内蕴湿热

19.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是()

①清热解毒②清热解表③清热散结④清热消痈

20.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

①泻火解毒②泻火利湿③泻火祛痰④泻火清肝

21.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证的方剂是()

①牡蛎散②玉屏风散③桂枝汤④当归六黄汤

22.乌梅丸方中的君药是

①黄连②乌梅、黄连③乌梅④细辛、干姜

23.杏苏散的组成中有哪组药物

()

①麦冬、生地、桑叶3②半夏、陈皮、茯苓

③枳实、干姜、麦冬3④生地、元参、桑叶

24.《伤寒论》中有

()

①苓桂术甘汤②真武汤③防已黄芪汤④实脾散

25.萆分清饮治膏淋证的病机是

()

①下焦虚寒,湿浊不化3②下焦虚寒,湿阻气滞

③心移热于小肠3④水热互结

26.仙方活命饮组成中有哪一味药

()

①白芨②白芷③白芍④白术

27.我国首先对方剂的配伍关系进行解释的医家是

()

①陈修园②张仲景③张景岳④成无己

28.败毒散的君药是

()

①独活、羌活②人参、甘草③柴胡、前胡④桔梗、枳壳 29.九味羌活汤中用于清泄里热的药物是

()

①生地、黄连②生地、黄芩③黄芩、黄柏④黄柏、栀子 30.大黄、枳实、芒硝、厚朴四味药物组成方剂的功用是()

①峻下热结②轻下热结③缓下热结④攻逐热结

31.普济消毒饮主治

()

①瘟毒②大头瘟③瘟疫④火毒症

32.组成中含有麦冬、半夏的方剂是()

①半夏厚朴汤②竹叶石膏汤③玉女煎④止嗽散

33.六味地黄丸证的病机是

()

①肝肾阴虚②心肾阴虚③肺肾阴虚④心肺阴虚

34.桑螵蛸散的功用是

()

①调补心肾,涩精止遗3②调补脾胃,涩精止遗

③调补肝肾,涩精止遗3④调补肺肾,涩精止遗

35.槐花散的功用是

①清肠凉血,疏风行气3②清肠止血,疏风透邪

③清肠活血,疏风下气3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36.大定风珠的功用是

()

①平肝熄风②滋阴潜阳③滋阴熄风④镇肝熄风

37.实脾散中哪味药物既能行气宽中又能制水消肿

()

①厚朴②木香③大腹子(槟榔)④木瓜

38.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组成方剂的功用是

()

①温阳补血,散寒通滞3②温经补血,散寒通痹

③温阳补气,散寒化痰3④温经补气,散寒止痛

39.具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

()

①苇茎汤②阳和汤③大黄牡丹汤④仙方活命饮

40.以下正确的煎法是

()

①麻黄汤,武火②桂枝汤,中火③银翘散,文火④桑菊饮,微火煮取

41.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

①止咳平喘,发汗解表3②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③解表发汗,止咳化痰3④解表化痰,降气平喘

42.温脾汤的组成是

()

①大黄、附子、人参、干姜、肉桂、当归

②附子、干姜、大黄、人参、苁蓉、芒硝

③干姜、人参、附子、大黄、巴豆、当归

④人参、大黄、干姜、附子、甘草、当归、芒硝

43.丹参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

①清心凉血活血②补血清心凉血③补血凉血活血

④调经清心凉血

44.四君子汤的君药是

()

①人参②白术③茯苓④甘草

45.(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 脉滑数者,治宜)

()

①苏子降气汤②定喘汤③麻杏石甘汤④小青龙汤

46.四生丸的功用是

①收涩止血②凉血止血③祛瘀止血④益气止血

47.哪味药是五苓散与猪苓汤共有的

()

①滑石②泽泻③阿胶④桂枝

48.升麻在清胃散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散火解毒②透热解表③升阳止泻④疏肝解郁

49.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痛者治以

()

①解表透疹②辛凉透表③辛凉解毒④解肌透疹

50.悬饮实证治以

()

①利水化痰②软坚散结③攻逐水饮④泻实逐水

51.具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用的方剂是

()

①逍遥散②小柴胡汤③四逆散④大柴胡汤

52.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的代表方剂是

()

①清署益气汤②生脉散③青蒿鳖甲汤④竹叶石膏汤

53.石膏、甘草、知母、粳米四药组成的方剂功用是

()

①清热泻火②清热和胃③清热生津④清热解毒

54.治疗阴暑证的方剂是()

①六一散②新加香薷饮③香薷散④银翘散

55.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君药是

() ①葛根②黄芩③黄连④甘草

56.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

() ①人参②黄芪③当归④白术

57.肾气丸主治

() ①肾气亏虚证②肾阳不足证③肾阴亏损证④肾虚气滞证

58.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

①行气疏肝,散寒止痛3②暖肝温胃,行气止痛

③行气止痛,软坚散结3④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59.(干地黄、白芍、龟板、鸡子黄、阿胶、五味子、牡蛎、鳖甲、麦冬、麻仁、炙甘草 组成何方)()

①地黄饮子②镇肝熄风汤③大定风珠④天麻钩藤汤

60.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的方剂名为()

①清络饮3②仙方活命饮

③四妙勇安汤3④五味消毒饮

6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成药处方和制剂进行统一规范的方书,也可以说是

第一部成药典是)()

①《千金要方》3②《苏沈良方》

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④《医方集解》

62.柴葛解肌汤的功用是

() ①解表清热②解肌发表③解肌清热④解表清里

63.半夏泻心汤两个主要药对的性质是

() ①散收②清疏③寒热④虚实

64.主治阴虚有火,发热盗汗的代表方剂是

() ①当归六黄汤②六味地黄丸③青蒿鳖甲汤④血府逐瘀汤

65.重用连翘的方剂是

() ①银翘散②清营汤③凉膈散④保和丸

66.吴茱萸汤的组成中有

() ①沙参、干姜、枣仁3②人参、大枣、生姜

③丹参、炮姜、山萸3④玄参、姜炭、桃仁

67.大柴胡汤中白芍的功用是

() ①止痛②补血③养阴④活血

68.炙甘草汤配伍桂枝的意义是

() ①解肌发表②通阳复脉③调和营卫④平冲降逆

69.完带汤的君药是

() ①白芍、车前子3②白术、淮山药

③甘草、黑芥穗3④柴胡、黑芥穗

70.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

() ①温经散寒,行气活血3②疏肝行气,养血散瘀

③祛瘀通络,养血止痛3④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71.镇肝熄风汤证的病机是

() 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3②真阴大亏、虚风内动、阴血不足 ③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痰浊上浮3④下元虚衰、风痰扰心、阻塞窍道 72.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 ①瘀热互结、邪热伤阴3②痰热互结、邪热伤阴

③寒湿互结、邪热伤阴3④水热互结、邪热伤阴

73.贝母瓜蒌散证的病机是

() ①痰热互结、肺失宣降3②痰热互结、气机郁滞

③脾失健运、聚湿成痰3④燥热伤肺、灼律为痰

74.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是

() ①《世医得效方》3②《太平圣惠方》

③《肘后备急方》3④《普济本事方》

75.银翘散主治

() ①风湿表证②风寒初起③风邪袭表④风温初起

76.芫花、甘遂、大戟、大枣组成方剂的功用是

() ①祛风化湿②化瘀止痛③攻逐水饮④温化寒痰

77.生姜、白术、当归、薄荷、茯苓、白芍、柴胡、甘草组成

() ①补中益气汤②逍遥散③柴胡疏肝散④痛泻要方

78.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的方剂是

() ①白头翁汤②清瘟败毒饮③龙胆泻肝汤④黄连解毒汤

79.六一散主治

() ①暑热挟湿②风寒挟湿③寒邪挟湿④脾虚挟湿

80.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 ①桂枝②芍药③饴糖④大枣

81.冲任虚损,瘀血阻滞,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者,治宜

() ①温经汤②四物汤③当归补血汤④八珍汤

82.丁香柿蒂汤的出处是

() ①《伤寒论》②《症因脉治》③《金匮要略》④《和剂局方》

83.哪组药物属于复元活血汤的组成之一

() ①大黄、枳壳、柴胡3②桃仁、红花、川芎

②瓜蒌根、鳖甲、当归3④穿山甲、桃仁、红花

84.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玄参、天冬、生地3②丹参、麦冬、熟地

③玄参、麦冬、生地3④丹参、麦冬、生地

85.三仁汤中利水渗湿的药物是

() ①通草、滑石、竹叶、薏仁3②茅根、泽泻、茯苓、车前子

③车前子、木通、猪苓、茯苓3④篇蓄、瞿麦、车前子、滑石

86.四妙勇安汤主治

() ①脱疽②疔疮③痈疽④流注

87.细辛、川芎、甘草、防风、羌活、黄芩、苍术、生地、白芷组成的方剂名为() ①川芎茶调散②羌活胜湿汤③九味羌活汤④防风通圣散

88.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 ①润肠泄热,行气通便3②生津润肠,攻下积滞

③行气通便,泻实润肠3④润肠通便,清热消积

89.主治寒热互结,虚实夹杂而致痞证的代表方剂是

() ①枳术丸②半夏泻心汤③厚朴温中汤④旋复代赭汤

90.连翘、水牛角、玄参、银花、生地、丹参、麦冬、竹叶、黄连组成的方剂,名为

() ①清瘟败毒饮②凉膈散③清营汤④普济消毒饮

91.左金丸的组成中吴茱萸与川黄连的用量比例是

() ①6∶1②1∶6③1∶1④6∶6

92.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弱者治以() ①生脉散3②清暑益气汤(王氏)

③竹叶石膏汤3④清暑益气汤(李氏)

93.参苓白术散中配伍砂仁的意义是

() ①止痛②醒脾③安胎④消胀

94.甘麦大枣汤主治证是

() ①梅核气②脏躁③白喉④喑痱

95.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苏叶、生姜的意义是

() ①散寒宣肺②芳香解郁③发汗解表④解鱼蟹毒

96.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

() ①清肺化痰、止咳平喘3②健脾利湿、燥湿化痰

③温肺化痰、止咳平喘3④滋养肺肾、化痰止咳

97.哪味药不是五皮散的组成

() ①地骨皮②生姜皮③大腹皮④茯苓皮

98.木香槟榔丸中含有哪组药

() ①桔梗、莪术②香附、莪术③附子、莪术④香附、白术

99.四妙勇安汤组成中那味药的用量最轻

() ①当归②银花③甘草④玄参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入题干后面的()()()()()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汤剂的特点是()()()()()

①使用广泛②吸收较快③便于加减④疗效迅速 ⑤照顾全面

2.治燥剂的作用

()()()()() ①轻宣凉燥②清燥润肺③养阴清肺④增液润燥

⑤润肺益胃

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 ①内外兼顾②补泻兼施③升降同施④寒热互用

⑤辛苦并进

4.运用清热剂还应注意()()()()()

①辨热证的虚实②分清在脏在腑

③辨别热证的真假④药后避风寒⑤应配伍补益药同用

5.小建中汤的功用有

()()()()() ①温中②回阳③补虚④缓急⑤和里

6.(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

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治宜)()()()()()

①泻肝经实火②泻下焦湿热③清下焦瘀热

④泻胆经实火⑤清肝胆实火

7.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 ①益气温阳②滋阴养血③复脉定悸

④补血安胎 ⑤健脾养心

8.独活寄生汤的组成中有

()()()()() ①寄生、杜仲、牛膝②独活、细辛、秦艽③茯苓、桂心、防风

④川芎、人参、甘草⑤当归、芍药、地黄

9.越鞠丸的功用是

()()()()() ①行气②活血③泻火④消食⑤解郁

10.小蓟饮子的组成中有

()()()()() ①生地、木通②滑石、炙甘草③当归、栀子

④淡竹叶、藕节⑤蒲黄、小蓟

11.三仁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①湿重于热②湿热并重③湿轻热重

④邪在气分 ⑤湿温初起

12.止嗽散的药物组成是

()()()()() ①紫菀、百部②款冬、前胡③桔梗、白前

④荆芥、陈皮⑤甘草、陈皮

13.属于佐药含义的有

()()()()() ①在方中药力大于臣药3②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③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3④在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⑤针对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14.哪些方剂组成中有桔梗及薄荷

()()()()() ①桑菊饮②败毒散③银翘散④加减葳蕤汤 ⑤逍遥散

15.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作用是

()()()()() ①透泄少阳之邪3②清解少阳之邪

③疏泄少阳气机郁滞3④升阳举陷⑤疏肝解郁

16.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

()()()()() ①和解少阳②开达膜原③疏肝和胃④调和肝脾 ⑤表里双解 17.生地、当归同用的方剂是

()()()()() ①泻白散②泻黄散③龙胆泻肝汤

④清胃散 ⑤青蒿鳖甲汤

18.肾气丸的组成有

()()()()() ①地黄、淮山②山萸、泽泻③茯苓、丹皮

④续断、枸杞⑤桂枝、附子

19.下列方剂中大黄、芒硝同用的有:

()()()()() ①黄龙汤②大承气汤③调胃承气汤

④麻子仁丸⑤小承气汤

20.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 ①桂枝②生姜③大枣④芍药⑤饴糖

21.大定风珠的用药特点是

()()()()() ①味厚质重②血肉有情③温补下焦④酸甘化阴 ⑤益气防脱 22.清燥救肺汤主治

()()()()() ①咽喉干燥②身热头痛③咳嗽痰多④气逆而喘 ⑤心烦口渴 23.五苓散主治

()()()()() ①蓄血证②水逆证③水肿证④霍乱证⑤悬饮

24.有关《普济方》正确的描述有

()()()()() ①现有古医籍中最大②载方20000首③载方61739首

④成书于明代⑤作者为朱棣

25.麻黄汤的功用是

()()()()() ①发汗解肌②解表化痰③宣肺止咳④宣肺平喘 ⑤发汗解表 26.温脾汤证的病机是

()()()()() ①腑气不通②阳气失运③热结于里④脾阳不足 ⑤寒积中阻

27.清暑益气汤的证治要点是

()()()()() ①脉来细数②脉虚数③体倦少气④口渴汗多 ⑤热退无汗 28.清营汤的功用是

()()()()() ①清热解毒②清营解毒③清营凉血④透热养阴 ⑤养阴生津 29.生地在犀角地黄汤中的作用是

()()()()() ①凉血化瘀②养阴清心③清热滋肾④凉血止血 ⑤养阴清热 30.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有

()()()()() ①回阳救逆②温经散寒③益气生脉④养血通脉 ⑤温壮下元 31.一贯煎中佐以少量川楝子的作用是

()()()()() ①疏达肝气②清泄肝热③理气止痛④理气活血 ⑤养血柔肝 32.玉屏风散的功用有

()()()()() ①疏风②固表③益气④止汗⑤燥湿

33.生化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①寒凝络阻②经脉失养③瘀阻胞宫④寒凝血滞 ⑤产后血虚 34.轻宣外燥法的代表方剂有

()()()()() ①清燥救肺汤②桑杏汤③贝母瓜蒌散④杏苏散 ⑤桑菊饮 35.白芍在真武汤中的作用有

()()()()() ①缓急止痛②利小便③人阴破阴结④制药燥 ⑤敛阴和里止痛 36.组成中有黄连的方剂是

()()()()() ①枳实导滞丸②白头翁汤③芍药汤④清胃散⑤乌梅丸 37.(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脉滑而数者。治以)

()()()()() ①小青龙汤②定喘汤③苏子降气汤④麻杏石甘汤

38.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者,治以

()()()()() ①泄热润肠②滋阴增液③滋阴通便④泄热通便 ⑤滋阴泄火 39.甘草、人参、半夏、黄连、大枣、干姜、黄芩组成方剂的功用是

()()()()() ①开结除痞②清热温中③补脾益气④祛痰散结 ⑤寒热平调 40.导赤散主治

()()()()() ①口渴面赤②小便赤痛③口舌生疮④心胸烦热 ⑤意欲饮冷 41.新加香薷饮的组成中有

()()()()() ①连翘②银花③厚朴④香薷⑤扁豆花

42.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 ①和解少阳②理气泄热③清热通便④解表清里 ⑤内泄热结 43.组成中以黄芪为君的方剂有

()()()()() ①当归补血汤②补中益气汤③补阳还五汤

④防己黄芪汤⑤当归六黄汤

44.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 ①清热攻下②清热开窍③豁痰解毒④清热凉血 ⑤豁痰辟秽 45.施复代赭汤的组成中有

()()()()() ①人参②甘草③生姜④大枣⑤半夏

46.八正散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

()()()()() ①篇蓄②车前子③木通④滑石⑤瞿麦

47.(川芎茶调散方解中作用于太阳、少阳、少阴各经的药物是 (请按药物的归经顺序填入))

()()()()() ①川芎②白芷③细辛④羌活⑤甘草

48.大黄牡丹汤证的病机是

()()()()() ①湿热内郁②气血凝聚③气滞血瘀④湿热郁蒸

⑤瘀热内积

49.方剂煎法的内容有

()()()()() ①煎药方法②煎药用水③煎药火候④煎药时间

⑤煎药用具

50.小柴胡汤主治

()()()()() ①伤寒少阳证②妇女伤寒热入血室③疟疾④黄疸 ⑤内伤杂病 51.哪些方剂组成中有甘草、当归这两味药

()()()()() ①苏子降气汤②龙胆泻肝汤③四妙勇安汤④补中益气汤 ⑤当归六黄汤

52.六一散主治

()()()()() ①小便不利②或有泄泻③身热烦渴④恶心呕吐 ⑤汗出而喘 53.逍遥散的功用有

()()()()() ①疏风解表②养血健脾③和解少阳④疏肝解郁 ⑤理气和胃 54.生脉散的主治证有

()()()()() ①暑热汗多,耗气伤液证3②火热扰心,心火上炎证

③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3④肝阴亏损,肝血不足证

⑤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55.金锁固精丸的功用是

()()()()() ①补肾②补肝③涩精④补脾⑤敛汗

56.血府逐瘀汤的药物组成是

()()()()() ①柴胡、枳壳②升麻、白芍、当归③当归、牛膝、甘草

④赤芍、川芎、桔梗3⑤生地、红花、桃仁

57.羚角钩藤汤是由哪几类药组成的

()()()()() ①凉肝熄风药②滋阴潜阳药③清热化痰药

④化痰镇心药 ⑤滋阴柔肝药

58.茵陈蒿汤主治

()()()()() ①一身俱黄,黄色鲜明②小便黄赤③大便秘结

④舌红苔黄腻3⑤脉沉数

59.乌梅丸的治蛔效用可概括为

()()()()() ①蛔得苦则下②蛔得咸则软③蛔得辛则伏

④蛔得甘则安 ⑤蛔得酸则静

60.四妙勇安汤的组成是

()()()()() ①甘草②玄参③连翘④银花⑤当归

61.桂枝汤证的病机是

()()()()() ①营卫不和②卫弱营强③卫强营弱

④风寒外感 ⑤肺失宣降

62.麻子仁丸的组成有

()()()()() ①麻子仁、杏仁②枳实、厚朴③大黄、芒硝

④芍药、白蜜⑤生地、元参

63.逍遥散证的病机是

()()()()() ①脾失健运②肝气郁结③肝肾不适④升降失司

⑤肝郁血虚

64.调胃承气汤加入哪些药物即成凉膈散

()()()()() ①竹叶、栀子②银花、连翘③黄芩、连翘

④黄芩、竹叶⑤黄连、黄柏

65.治疗痢疾的方剂有

()()()()() ①白头翁汤②葛根芩连汤③芍药汤

④黄连解毒汤 ⑤败毒散

66.主治虚热证的方剂有

()()()()() ①清骨散②青蒿鳖甲汤③补中益气汤

④六味地黄汤⑤归脾汤

67.黄连解毒汤主治

()()()()() ①大热烦躁②吐血衄血③热甚发斑④湿热黄疸

⑤痈疽疔毒

68.应用白虎汤的禁忌证是

()()()()() ①表证未解②脉浮细沉③血虚发热

④阳盛格阴 ⑤阴盛格阳

69.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

()()()()() ①沙参②人参③海参④丹参⑤元参

70.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

()()()()() ①行气②散结③降逆④化痰⑤泄浊

71.十灰散中凉血止血的药物有

()()()()() ①大蓟、小蓟②艾叶、苏叶③芦根、荷梗

④白茅根、茜草根⑤荷叶、侧柏叶

72.小陷胸汤的功用是

()()()()() ①润肠通便②辛开苦降③峻下热结④清热化痰 ⑤宽胸散结 73.应用解表剂的禁忌证是

()()()()() ①邪已入里②麻疹已透③疮疡已溃④虚证水肿

⑤吐泻失水

74.小青龙汤的组成是

()()()()() ①麻黄、桂枝②杏仁、大枣③五味子、甘草

④半夏、细辛⑤芍药、干姜

75.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玄参、生地、麦冬、甘草可以组成

()()()()() ①大承气汤②小承气汤③调胃承气汤④增液承气汤

⑤增液汤

76.半夏泻心汤的主要药对是

()()()()() ①干姜、黄芩②半夏、黄连③黄连、黄芩

④干姜、半夏⑤人参、甘草

77.吴茱萸汤的主治证有

()()()()() ①阳明欲呕②厥阴头痛③太阳头痛④少阴吐利

⑤少阳头痛

78.四君子汤的主治症有

()()()()() ①面色萎黄②语言低微③四肢乏力④食少便溏

⑤舌红脉数

79.归脾汤的组成中有

()()()()() ①白术、茯神②黄芪、龙眼肉③木香、甘草

④人参、酸枣仁⑤当归、远志

80.八珍汤的组成中含有

()()()()() ①四逆散②四逆汤③四君子汤④四神丸

⑤四物汤

81.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①脾阳不振②胸阳不振③痰浊中阻

④气滞血瘀 ⑤气结胸中

82.桂枝在苓桂术甘汤中的作用是

()()()()() ①平冲降逆②解表散寒③温行血脉④化气利水 ⑤温阳化气 83.健脾丸的组成中有

()()()()() ①神曲②鸡内金③山楂④谷芽⑤麦芽

84.方剂服法的内容包括

()()()()() ①服药途径②服药时间③服药效果④服药剂量

⑤服药方法

85.十枣汤主治

()()()()() ①郁证②水肿③咳喘④痞证⑤悬饮

86.和解剂分为

()()()()() ①和解阳明②调和肝脾③调和胃肠④和解少阳

⑤调和脾胃

87.哪些方剂组成中有泽泻、茯苓、猪苓这三味药

()()()()() ①五苓散②猪苓汤③实脾散④防风通圣散

⑤桂苓甘露饮

88.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

()()()()() ①清热②通便③解表④疏风⑤生津

89.四物汤的功用是

()()()()() ①活血②调血③补血④祛瘀⑤滋肾

90.磁朱丸的功用是

()()()()() ①养心安神②重镇安神③潜阳明日④滋阴明目

⑤泻火明目

91.金锁固精丸的主治症是

()()()()() ①遗精滑泄②神疲乏力③四肢酸软④腰酸耳鸣

⑤口苦咽干

92.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是

()()()()() ①寒热并用②气血并行②养活结合④升降同施

⑤养疏结合

93.独活寄生汤主治

()()()()() ①腰膝疼痛②畏寒气短③下肢久痹④风寒湿痹

⑤肢节麻木

94.温脾汤主治

()()()()() ①手足不温②脉沉弦③腹痛④赤白久痢 ⑤冷积便秘

95.苇茎汤的组成是

()()()()() ①桃仁、杏仁②桃仁、冬瓜仁③薏仁、桃仁

④柏子仁、冬爪仁⑤杏仁、酸枣仁

三、填空题

1.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

2.(大承气汤的主治症候可以归纳为(),( ),(),( )。)

3.阳和汤具有()、()的功用。

4.酸枣仁汤证的病机是()、( )。

5.(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治以( ),()之法。)

6.甘草、粳米在白虎汤中的作用是(),( )。

7.参苓白术散的证治要点是()、( )、()。

8.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主治病证是( )。

9.肾气丸中用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火,鼓舞() ,取“()”之义。

10.天王补心丹中的“二仁”是(),( )。

11.玉屏风散主治(),具有( )功用。

12.普济消毒饮具有(),() 功用。

13.大黄牡丹汤组成中的“仁”是(),( )。

14.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是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 ,()。

15.犀角地黄汤用于蓄血善忘如狂者加(),( )等药物。

16.益元散是由六一散加()而成,碧玉散是六一散加( )而成。

17.(养阴清肺汤的功用是( ),( )。镇肝熄风汤的功用是(),( )。)

18.参苓白术散组成中的“二仁”是(),( )。

19.(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以治疗( )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20.(理血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是()。祛湿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是()。) 21.消风散主治(),()的病证。

22.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

23.银翘散的组成中两味辛温的药物是()、( )。

24.凉膈散的功用是(),() 。

25.六一散的功用是(),主治( )。

26.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 )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的。

27.川芎茶调散服时用清茶调下的用意是(),( )。

28.冬瓜仁在苇茎汤中的作用是(),( )。

29.小承气汤加麻仁、蜂蜜()、( )组成()丸。

30.(痛泻要方的组成是(),功用是()。)

31.(白虎汤加减变成竹叶石膏汤,其功用随之改变,正如(医宗金鉴)云:“( ),()。”)

32.芍药汤治疗湿热痢的方法,体现(),( )之法。

33.归脾汤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 )。

34.朱砂安神丸主治证的病机是(),( )。

35.(玉屏风散的配伍意义是,黄芪得防风() ();防风得黄芪()。)

36.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 )。

37.乌梅丸组成中苦寒的药物有(),( )。

38.桂枝汤的配伍中,桂枝与芍药相合,一治(),一治 ()。

39.泻下剂以治()证;属八法中的( )法。

40.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

41.清营汤的功用是(),() 。

42.暑邪致病除有明显的季节性外,还因(),( )。

43.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 )。

44.四物汤的功效特点是:补血不(),行血又不( )。

45.开窍剂分为(),()两类。

46.越鞠丸的功用是(),主治( )证。

47.治风剂分为(),()两类。

48.麻杏石甘汤证的病机是(),或( )所致。

49.和解少阳剂常用()或() 与黄芩相配为主组成方剂。

50.气分热证,可分为()证和( )证。

51.普济消毒饮的君药是()、( )。

52.(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栀子可组成( )和()两首方剂。(限教材内))

53.温里剂的功用是(),( )。

54.(《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精不足者,补之以()。”)

55.金锁固精丸具有()的功用,主治( )证。

56.“八法”的内容是(),“七方”的内容是( )。

57.冬瓜仁在大黄牡丹汤中的作用是(),( )。

58.升麻葛根汤主治(),或( )者。

59.小柴胡汤证候虽多,然而,总以(),( )为主。

60.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的组成中均有(),( )。

61.伤寒化热内传()之经,温病邪传( ),皆可应用白虎汤主之。

62.理中丸的功用是()( ),()。

63.一贯煎主治证的病机是(),( )。

64.桑螵蛸散中配伍桑螵蛸的意义是(),( ) 。

65.驱虫剂具有()和()等作用。

66.仙方活命饮方解中具通行经络,透脓溃坚的药物是( )、()。

68.理血剂分为:()和() 两类。

69.新加黄龙汤的功用是(),( )。

70.(逍遥散是()( )的主要方剂,常用于妇女() 而致的月经不调。)

71.柴葛解肌汤主治(),() 之证。

72.青蒿鳖甲汤证的两个主要见证是(),( )。

73.补中益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7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分别是()比( )。

75.(苏合香丸的组成中有“香”字的药物是:()、 ()、()、( )、()和( )、()、()、( )。)

76.一般治风剂常配行血药,这是根据:(),( )的原则。

四、默写方歌

1.乌梅丸2.芍药汤3.定喘汤4.血府逐瘀汤

5.养阴清肺汤6.天王补心丹7.归脾汤8.天台乌药散

9.枳实导滞丸10.半夏白术天麻汤11.黄龙汤12.回阳救急汤

13.真人养脏汤14.消风散15.温胆汤16.清营汤

17.参苓白术散18.苏子降气汤19.杏苏散20.玉女煎

21.半夏泻心汤21.五积散22.桑螵蛸散23.温经汤

24.健脾丸25.清骨散26.六味地黄丸27.升麻葛根汤

28.桃核承气汤29.甘露消毒丹30.白虎汤31.一贯煎

32.补中益气汤33.银翘散34.藿香正气散35.半夏厚朴汤

36.镇肝熄风汤37.龙胆泻肝汤38.九味羌活汤39.当归六黄汤

40.肾气丸41.酸枣仁汤42.八正散

五、简答题

1.大柴胡汤的组成、功用、主治证候是什么?

1.简述健脾丸与四君子汤的功用与主治的异同点。

3.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或补益药的机理何在?

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和适应证是什么?

5.煎服解表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6.固冲汤的组成、功用、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7.四逆汤的组成、功用与疗效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附子无姜不热?

8.二陈汤中为何用乌梅?

9.使用安神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什么?

10.香薷散主治阴暑证的机理何在?

11.(简述“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药性与功用的异同点。简述安宫牛黄丸与苏合香丸的功用和主治病证。)

12.简述五苓散的组成、功用和主治病证,

13.佐药在方剂组成中的意义是什么?

14.简述固涩剂之分类及代表方。

15.解释“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脉沉细弱”(地黄饮子证)的发病机理。

16.汤剂的特点是什么?

17.清胃散的配伍关系如何?

18.简述重镇安神法与滋养安神法的配伍特点和治疗目的。

19.平胃散的主治与组成意义是什么?

20.简述葛根黄芩黄连汤的配伍关系?

21.十枣汤的用法如何?

22.越鞠丸治疗“六郁”证的机理何在?

23.简述阳和汤的配伍关系。

2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25.四逆汤组成意义与主治怎样?

26.防风与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配伍关系如何?

27.怎样理解保和丸是治疗食积的通用方剂?

28.痛泻要方的配伍关系如何?

29.犀角地黄汤主治哪些病证(包括症候)?

30.方剂组成变化的内容有哪些?

31.生脉散是怎样“生脉”的?

六、比较题

1.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2.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治肝郁胁痛,其功用与组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使用? 3.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在理法上有何异同?

4.定喘汤与小青龙汤的功用、组成、主治有何异同?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5.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主治有何异同?

6.五苓散与猪苓汤应用有何区别?

7.羚角钩藤汤与镇肝熄风汤如何区别应用?

8.吴茱萸汤与理中丸在理法上有何异同?

七、处方分析

(一)、患者从医生那里取得这样一张处方:

银花15g桔梗6g连翘15g薄荷6g竹叶4g荆芥穗4g淡豆鼓5g

牛蒡子6g生甘草5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方名:()。

(2)功用:()。

(3)主治(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病机:()。

②病名:()。

③证候:( )。

(4)简要方解( )

( )

( )

( )。 (二)、患者从医生那里取得这样一张处方:

白果9g麻黄6g苏子10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9g桑白皮6g

黄芩6g半夏9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方名:()。

(2)功用:()。

(3)主治(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病机:()。

②病名:()。

③证候:( )。

(4)简要方解( )

( )

( )

( )。 (三)、患者从医生那里取得这样一张处方:

白术9g茯神9g黄芪15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

当归9g远志6g炙草3g

(1)方名:()。

(2)功用:()。

(3)主治(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病机:()。

②病名:()。

③证候:( )。

(4)简要方解( )

( )

( )

( )。 (四)、患者从医生那里取得这样一张处方:

杏仁10g滑石8g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0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方名:()。

(2)功用:()。

(3)主治(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病机:()。

②病名:()。

③证候:( )。

(4)简要方解( )

( )

( )

( )。 (五)、患者从医生哪里取得这样一张处方:

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羌活10g甘草6g细辛6g防风10g

薄荷6g清茶调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最新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 简史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 二、填空 1.《黄帝内经》包括 《》、《》两部分,共卷,各篇。2.张仲景以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 治原则。 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 派、、、。 4.《》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血证的 要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四、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 比例关系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薛已B.陈无择C.董汲D.葛可久E.张锐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著是:(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填空 1.素问灵枢 18 81 2.六经脏腑 3.攻下派补土派滋阴 派 4.血证论四大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 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 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 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 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 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 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 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 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 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 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 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 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 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 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 四、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 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 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 与辨证的基础。其贡献在于 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 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 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 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 病过程,用卫、气、营、血 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 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 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 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 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 辨别斑疹与白的方法,从 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 与实践基础。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名词解释 1.感冒 2.体虚感冒 3.时行 感冒 二、填空 1.感冒的发生,以、 季节为多见。 2.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症, 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 之品。 3.感冒的病机为邪 从、而入, 侵犯肺卫出现、 等症状。 三、简答题 1.感冒的证候特征是什 么? 2.如何辨别普通感冒与时 行感冒? 3. 感冒与温病如何鉴别? 四、单项选择题 1.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 邪 D.热邪 2.感冒的病位在:() A.肌表 B.营卫 C.肺 卫 D.气血 3.感冒的治疗原则是:() A.解表发汗 B.疏风宣肺 C.清热解毒 D.解表宣肺 4.暑湿感冒的主方是:() A.银翘散 B.新加香薷饮 C.荆防败毒散 D.参苏饮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感冒的风寒与 风热证? 2.风热感冒的主证、治则 及代表方药。 六、病例分析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 午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鼻 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 热较轻,无汗头痛,肢节酸 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 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 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 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 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指体质虚弱、年老或病 后未复,抵抗力较弱,卫外 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 的感冒。 3.指感冒病情较重,并且 在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流 行,不分男女老少,得病后 症状多相类似的感冒。 二、填空 1.春冬 2.清热解毒 3.皮毛口鼻卫表失和 肺失宣肃 三、简答题 1.以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证候。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67 8910 二、 1.A D 2A D 3.A D 4A C E 5A 大黄6A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黄芩、黄连 B 丹皮、栀子 C 黄芩、栀子 D 黄芩、丹皮 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 少阳阳明合病 B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 协热下利 D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 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15 A 16 是() A 17 A 18 A 19 A D 20 A D 21 A 22 A 23 A E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药剂学习题集与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 E.1953年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E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方剂学(一)

方剂学(一) A1型题 1. 左归丸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为 A.滋阴 B.疏肝 C.降火 D.补脾 E.益气 答案:A 2. 开窍剂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多制成丸散剂,以下用法正确的是 A.急火煎煮,温服 B.温开水化服 C.煎煮时后下再温服 D.慢火煎煮,温服 E.泡服 答案:B 3. 桑菊饮的功效为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4. 下列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方剂为 A.银翘散 B.小青龙汤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答案:D 5. 脏寒,蛔动不安之蛔厥证,治宜选用的方为 A.四逆散 B.乌梅丸 C.四逆汤 D.大承气汤 E.苏合香丸 答案:B 6. 平胃散的功用为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B.调和肝脾,和中益气 C.化湿和胃,调和气血 D.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E.调和肺胃,理气和中 答案:A 7. 香薷饮主治证为

A.阴暑证 B.暑湿症 C.阳暑证 D.寒暑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8. 实脾散的功用不包括 A.温阳 B.滋肾 C.行气 D.健脾 E.利水 答案:B 9.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则的为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C.《古今名医方论》 D.《黄帝内经》 E.《医方集解》 答案:B 10.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 A.5:1 B.5:4 C.5:3

D.5:2 E.以上均非 答案:A 11. 桑螵蛸散与天王补心丹中均含有 A.龙骨、人参 B.菖蒲、远志 C.人参、菖蒲 D.远志、当归 E.当归、石斛 答案:D 12. 下列在六味地黄丸中最能体现滋肾阴、泄肾火的药对是 A.山药、泽泻 B.山药、茯苓 C.山萸肉、丹皮 D.熟地黄、泽泻 E.熟地黄、丹皮 答案:D 13. 乌梅丸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A.槟榔 B.附子 C.当归 D.黄柏 E.细辛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及其的一门学科。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 3.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4.少阳湿热证,应选用(方)治之。少阳阳明合病,应选用 (方)治之。 5.普济消毒饮中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气生血,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8.四神丸的功用是,。 9.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凉开剂适用于 证。 10.越鞠丸的君药是。补阳还五汤是治法的代表方剂。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A.芍药汤B.白头翁汤C.四神丸D.乌梅丸E.真人养脏汤2.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 A.清热解毒B.辛凉透表C.透热转气D.清泄胸膈之热E.清热散结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涩肠止泻B.收敛止血C.生津止渴D.收敛肺气E.安蛔止痛 4.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E.脾虚湿停,郁而化热 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 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 6.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宜选用() A.消风散B.败毒散C.犀角地黄汤D.清营汤E.升麻葛根汤 7.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 8.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是() 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 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E.苏合香丸 10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D.益气补血,养心安神E.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11.真人养脏汤补涩不滞,是因为方中配伍了理气药() A.陈皮B.青皮C.木香D.砂仁E.白豆蔻 1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益气升阳,固脱止血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D.益气补血,健脾和胃E.益气升陷,敛阴止汗 13.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4.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选用()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5.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芍药汤C.白头翁汤D.葛根芩连汤E.痛泻要方 16.药物组成中不含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内科学习题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二、填空1.《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共2.张仲景以18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素问81》、《篇。灵枢脏腑攻下》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四、单项选择题1.B五、论述题1 .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 2. B 3. C 卷,各六经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派、派 4.《血证的、补土派血证论四大要法。、滋阴派o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其页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 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三、简答题1 .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四、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朝代是:(B A.唐代 A.薛己著是:(B.宋代 B.陈无择C) B.《温病条辨》C.《派热经纬》E.《湿热病篇》)D.明代)E.张锐D.葛可久E.清代C.川弋C.董汲 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第二章第-?节中医内科学基础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A.《温热论》D.《温疫论》五、论述题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二、填空1.素问2.六经3.攻下派4.血证论三、简答题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1 一、名词解释1.新感2.伏邪二、填空I.春秋时期说。代国著名的医生提出六气病因学对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巢氏所著的,系统地阐述了“三、,思则,思伤,忧伤。,喜则,悲,恐伤。”。”又指出:“喜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是因学说",明确指出病因分为、,顾U ,渤2.《内经》指出:“怒则灵枢脏腑补土派四大18滋阴派81 则伤三、简答题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四、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六经辨证”的书籍是: ( A.《黄帝内经》 B.《圣济总录》) C.《诸病源候

《方剂学》

越鞠丸中行气解郁的药是?香附 五苓散中桂枝的功用是?温阳化气 主治喑痱证的代表方剂是:地黄饮子 炙甘草汤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用的方剂是:归脾汤 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补气益气汤 十枣汤中大枣的功用为缓和药性 麦门冬汤的功用是?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温脾汤的主治证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泄火解毒 二陈汤的君药是?半夏 具有"阴中求阳"配伍特点的方剂是:肾气丸 当归四逆汤主治证候为手足厥寒,腰腿疼痛 下列何项体现了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下列何项不是平胃散的功用?止痛 四逆汤主治证候为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患者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舌苔厚腻,脉滑,治宜用。保和丸 白虎汤的功用是清热生津 患者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治宜用。茵陈蒿汤 银翘散出自于温病条辩 镇肝息风汤中配伍茵陈、麦芽、川楝子的意义是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越鞠丸的组成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包括当归、白芍、大枣、桂枝 温脾汤的药物组成含有大黄;干姜;附子 主治咳喘的方剂有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清燥救肺汤;麻杏石甘汤 肾气丸的主治有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脚气;转胞;少腹拘急 银翘散和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是连翘;桔梗;甘草;薄荷 主治胁痛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四逆散;复元活血汤 逍遥散既是调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对 恶汉发热,无汉而喘,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宜用小青龙汤治疗。错 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而成。对 归脾汤可以治疗出血病证。对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为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对 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活血祛於,行气止痛。对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组成均含有人参、茯苓、甘草。错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吐酸吞水,苔白,脉弦,属小柴胡汤之主治。错 麻子仁丸润下通便,但组成内有小承气汤所含有的全部药物。对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内均有人参、半参、甘草、生姜、大枣。错 辛凉平剂为桑菊饮,辛凉轻剂为银翘散。错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的配伍作用是补气生血。错 外感风邪,无论是有汗还是无汉,均可用桂枝汤治疗。错 旋覆代赭汤中以旋覆花、代赭石并用为君,取代下气消痰涏,降逆除噫气之功。错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选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 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败毒散 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 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 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 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二.多选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精选方剂学解表剂练习题

1.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2.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败毒散 3.麻黄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4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7.组成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香薷散 E.以上均非 10.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11.麻杏甘石汤的功效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12.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13.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方剂学

方剂学 【总论】 1、方剂学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堪称最古老的方书。(方剂学著作)《黄帝内经》:“君、臣、佐、使”理论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理、方、法、药” 为一体,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我的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788首方歌 《伤寒名理论》金人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著作,开创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明清载方最多的古代方书 《医方集解》清汪昂开创了新的治法(便于记忆)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中国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2、名词解释 治法:即疾病的治疗方法,它是在辨明症状、审清病因及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治法在中医临床用方中处核心地位。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 {治法是立方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宣发肺气等,以促进发汗,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中病即止,不宜久煎} 补法:可分为补益气、血、阴、阳 3、方剂剂型: 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不便于携带 丸剂: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散剂:小二服用,制作简单,吸收快,节省药材,便于携带与服用 冲击: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 4、方剂的配伍的目的: (1)、提高疗效(提效) (2)、扩大治疗范围(扩大) (3)、产生新的功效(新效) (4)、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减毒) 5、方剂组成原则: 原则: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主要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为依据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性能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功能。 臣药: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习题

第一章绪言 一、选择题 型题】 【A 1 1.方剂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20世纪50年代 E.秦汉时期 2.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E.《医 方考》 4.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方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外台 秘要》 5.《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A.吴仪洛 B.张仲景 C.汪昂 D.陈修园 E.张秉成 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A.《济生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7.十五世纪前收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外台秘要》 C.《医方集解》 D.《普济方》 E.《医方考》8.《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孙思邈 B.张景岳 C.王焘 D.葛洪 E.成无己 9.《中医方剂大辞典》编辑出版是在 A.宋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国时期 E.新中国成立以后 10.著《千金方》一书的医家是 A.葛洪 B.孙思邈 C.张仲景 D.吴昆 E.张景岳 11.《时方歌括》的作者是 A.吴仪洛 B. 吴昆 C.汪昂 D.陈修园 E.张秉成 12.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方剂,其出处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普济方》 C.《伤寒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B型题】 A.《五十二病方》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肘后备急方》 E.《黄帝内经》1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14.最早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书是 15.以简、便、廉、效为特点的方书是 A.《伤寒明理论》 B.《普济方》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医方集解》 16.首开方剂学中方论研究之先河的著作是 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 18. 促进了方剂释义研究,首开方剂综合分类的著作是 【X型题】 19.由宋代政府组织编写刊行的方书是: A.《外台秘要》 B.《太平圣惠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圣济总录》 E.《宣明 论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