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环节的“绿色化”。由此可见,德国的循环经济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步扩展至生产和消费领域。有人因此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5。

从德国废弃物法律实践的角度看,6联邦政府于1972年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以应对当时生活垃圾和工商业垃圾迅速增长的现实需要。为了加强对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该法确立了无害化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并明确了相关主体处理废弃物的责任。

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促使德国注重利用垃圾中所蕴涵的资源和能源。为此,德国政府于1975年发布了第一个国家废弃物管理计划,确立了应对废弃物的顺序:预防-减少-循环和重复利用-最终处置。

1986 年,针对废弃物越来越多的状况,德国政府在对1972年法律进行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废弃物限制处理法》, 规定了预防优先和垃圾处理后重复使用原则, 从“怎样处理废弃物”转变为“怎样避免废弃物产生和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物”。

1991 年,德国政府制定了《包装条例》, 要求相关主体承担对包装物进行回收的义务,并设定了包装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目标。

1996 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置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该法明确规定废弃物的生产者、拥有者和处置者担负着维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责任;明确规定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首先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 是对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考虑进行销毁等清除处理。

根据《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置法》,应当按照循环经济之要求进行回收利用的有包装废弃物、废车辆、废旧电器、废旧电池、生物废弃物、建筑材料或拆毁废墟、废地毯和纺织物以及废弃木材等。相应地,德国政府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促进相应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 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以及《废木料处理办法》等。

日本是另一个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水平最高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为两部综合性法律,即《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特别法律法规,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以及《绿色采购法》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的提出和不断发展,同样是由于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填埋场日趋饱和以及资源严重短缺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7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发展一直沿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模式。20世纪70 年代以来,全国废弃物排放量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居高不下。急剧增加的废弃物对于处理场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政府废弃物管理政策的强化。1991年,国会修订了70年代颁布的《废弃物处理法》,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其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年,国会还通过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要求工业部门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并在加工的全过程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

虽然上述法律大大促进了日本垃圾资源化程度的提高和直接填埋数量的不断减少,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的总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垃圾填埋场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此形势下,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于1999年7月发布了一份题为《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报告,指出环境与资源是制约是21世纪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在21世纪继续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就必须打破现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

5参见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载《中国包装》,2002年第6期,第54-55页。

6本部分的主要参考资料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7期,第45-46页。

7参见王金南、李娜,《推进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载《中国发展》2003年第1期,第5页。

济体系;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核心对策,是转变观念,将传统的废弃物重新定义为“循环型资源”,并且对废弃物实行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3R)为原则的综合性管理措施。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日本国会于2000年前后先后通过了《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以及《绿色采购法》等多部法律。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根据《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条,所谓的“循环型社会”是指,通过抑制产品成为废弃物,当产品成为可循环资源(指废弃物中有用的物质)时则促进产品的适当循环(指再利用、资源化以及热回收),并确保不可循环的回收资源得到适当处置,从而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受到抑制,环境负荷得到削减的社会形态。

综上,从直观印象来看,德国和日本的循环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废弃物循环和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在德国和日本针对废弃物的所谓“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实践之外,各自还进行着,或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产业生态化实践。例如,德国在世界上最早针对产品实施“蓝天使”计划,其经济增长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生产领域的生态化。而在日本,资源的压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压力,大大促进了全国工业生产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明显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观察所有这些活动,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循环经济”在国际上的发展态势与内涵,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二、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

我国学者在对循环经济进行界定时,大都将国外的基本定义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所给出的定义也不相同。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表述:

曲格平在《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一文中指出,“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性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量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8

解振华在题为《统一认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访谈中指出,“循环经济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削减污染,把废弃物作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最终产生的废弃物实行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循环经济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特征。其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在技术层次上,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各种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对所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平衡。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

8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载《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第21期(增刊),第18页。

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污染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9

马凯在2004年“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发言,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0

冯之浚在《论循环经济》一文中指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进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11

诸大建在《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形经济而言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12

周宏春在《循环经济: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和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13

方莉华、张才国在《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界定及其实质》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 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物质流动在经济系统中所形成的闭合回路)的简称,是相对于传统的线形经济而言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反复利用为核心,其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其中心要义是围绕‘循环’二字而展开的。‘循环’的直义不是指经济循环,而是指经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利用。可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14

周珂、迟冠群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组织建立的,以构造无限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循环为具体实施手段的,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15

陈德敏在《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为保护环境,实现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循环体系的客观要求,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反复利用为核心,依托于科技进步之上的,促进经济、

9解振华,《统一认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2期,第4页。

10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第3页。

11冯之浚,《论循环经济》,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8页。

12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载《科技导报》,1998年第9期,第39页。

13周宏春,《循环经济: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载《新经济导刊》,2002年第9期,第70 页。

14方莉华、张才国,《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界定及其实质》,载《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3月,第84页。15周珂、迟冠群,《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0页。

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状态,其依据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而从国民经济宏观体系上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循环经济的中心含义是“循环”,强调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循环,其目的是既实现环境友好,也保护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循环”的直义不是指经济循环,而是指经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源在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利用(包括消费与使用)。资源循环利用是指: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源原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先进技术尽量将其加工为环境友好的产品并且实现现场回用(不断回用);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最终产品的理性消费;最后又回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源回用—实现以上环节的反复循环。”16

左铁镛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多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署,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文社会伦理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剑齐发”,整合和优化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由生态环境破坏型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历史性和突破性的重大革命;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17

此外,在《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第二条)中,循环经济北定义为“最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减量、再用、循环’为原则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生态城市则被定义为“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型城市”。

三、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定义探讨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了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就必须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循环经济”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德国、“循环社会”在日本,均是在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环境治理阶段后出现的,是这些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为了适应各自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而产生的。在那里,自然资源的恢复技术与替代技术,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源与废弃物减量化技术,最终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技术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以节能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已达到较高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针对废弃物实施“循环”途径的技术条件、社会环境意识条件、环境和经济制度条件等,均已趋于成熟。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废弃物提出和实施循环经济或建立循环社会,其问题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向是明确的,技术途径是可行的。而在我国,环境—经济形势与德国、日本存在着很大不同:自然生态问题与人居环境问题同在;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同在;自然资源开发环节的问题、生产与消费环节的问题、环境污染处理环节的问题同在。在这种情势下,处理资源环境问题的各种技术途径,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技术、可再生资源的恢复技术、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减量化技术、废弃物

16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2期,第13页。

17左铁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935454.html,/o/2004-11-21/10564301869s.shtml.

中有用物质的循环利用技术以及最终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均有其用武之地,均有各自的不可替代性。18

正因为如此,在吸收、借鉴德国循环经济、日本循环社会的观念的同时,不能照搬他们的概念和做法,避免走极端。一方面,象德国、日本那样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狭义理解并不适应我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将循环经济概念过度泛化、拔高,甚至将其口号化,让循环经济包容一切、统率一切、替代一切、解决一切,实际上是将我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简化了,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需求,而且在实践中无法操作。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笔者认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应当是一种通过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综合分析上文所提到的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的定义,可以发现,虽然各自的理解和界定并不完全相同,但以下关键点却是十分突出和值得肯定的:

1.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

工业化运动以来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其特性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不断增强。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型的反馈式流程,其构造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循环。需要强调的是,“资源循环利用”是有条件的,不是全封闭的、完全的循环。

2.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参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进行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之上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3.循环经济遵循3R(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

“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再利用”,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者修复、翻新或者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也称“再生利用”,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做法和次序是:首先避免或者减少废弃物产生;其次是对废弃物中有用的物质进行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最后对不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5.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生产、消费和污染防治活动中,通过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废弃物产生的减量化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物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但是,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污染的经济实践并不一定都是循环经济活动。例如,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以相对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轻污染负荷,但这只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循环经济没有必然联系。另外,根据生态学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循环经济语境下的资源主要应指物质资源,而不是能源资源。因为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在总体上是无法循环利用的。

6.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7.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可以将循环经济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

18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5页。

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9

四、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之间的关系

我国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宏观处理,迄今已经有多个得到政府认可、倡导、促进甚至强制推行的概念,如生态经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尽管这些概念本质上是相容的,内涵和外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交叉重叠,但他们的侧重点和主要运用领域并不相同。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立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实际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石。

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循环经济则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与生态经济相比,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更加强调资源和能源方面,而相对忽视环境污染的一面。另外,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甚至清洁生产都应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清洁生产是相当于污染物末端处理而言的,实施清洁生产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20尽管开展清洁生产的基本追求目标在于对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和污染预防,但这一实践客观上也能够促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21而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形经济而言的,尽管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追求目标在于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但这一实践客观上也能够促进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和污染预防,特别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预防。可见,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追求的直接目标并不相同,二者虽能互相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将对方完全涵盖和吸纳。这就决定了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与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应是兼容的,是可以同时存在,各有侧重,相互促进,而不是不可两立。

节约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首要措施之一。虽然循环经济活动中可能包含某些能源循环利用的情形,如废油利用和余热利用等,但综合看来,循环经济中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主要应是指物质资源,而非能源资源。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基本上只能以替代、减量等技术途径解决,而不能以“循环”途径解决。这就是人们针对化石能源常用节约能源、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提法,而不是使用“循环能源”提法的根本原因。可见,循环经济概念中难以涵盖节约能源的内容,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和循环利用物质资源的同时,有必要继续加强节约能源工作和相关制度建设。

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

19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博士将循环经济的内涵归纳为“一”“三”“五”“三”:“一”是指一个规律,即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三”是指3R原则,即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五”是指发展循环经济中处理废弃物的五种方式依次是减量、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和无害化处置;“三”是指循环经济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种效益。笔者在此所总结的定义深受孙博士归纳的循环经济“一”“三”“五”“三”学说的影响。

20参见原国家经贸委办公厅文件,《关于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资源[2002]132号。

2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22从基本内容看,这一概念的范围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基本吻合。而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和相关实践在我国已有较长历史,人们也更加熟悉。

因此,从概念的衔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将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再考虑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的相互关系,可以认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四部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特殊资源,进一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Germany and Japan, and analyzed some typical domestic concepts for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he reviews and analysis mentioned above, the author put forth his own concept for circular economy. At las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concepts of saving–oriented society, clean production, energy sav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suggested that the legal systems for saving–oriented society should be comprised of the Law for Promot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Law for Energy –saving, the Law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from Solid Waste, the Law for Promoting Cleaner Production and other spe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packages, electronic wastes, waste cars and trucks ,etc.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concept, waste

作者简介:

王明远,1969年6月生。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等。曾任哈佛法学院、哈佛大学环境中心访问学者,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美国律师协会、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环境资源法项目顾问等。

在《环境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著作有《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清洁生产法论》、《中国公司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通讯地址: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4

电话:62794974

传真:62786153

E-mail: wangmy@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935454.html,

22参见《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 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 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 ,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 ,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绿色化工与循环经济探讨

摘要 绿色化工是一种采用先进的化工技术及方法,减少对人类健康 的伤害,减少对社区安全,生态威胁的一种处理有害物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化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是符合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客观要求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 济发展模式,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20世纪末开始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背景、国际经验, 阐述了采用绿色化控制的策略来设计化工产品,对传统体系进行改革,运用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战略,利用可再生资源,从根本上控制化工污染的做法,全面探讨了化学工业如何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技术,实现化工企业向绿色化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境保护;循环经济

目录 摘要 ............................................................................................................... 前言 ............................................................................................................... 绿色化工的设计与发展 .............................................................................. 1.1绿色化工的原则.................................................................................... 1.2设计所需要的化工新产品.................................................................. 1.3绿色化工的应用与发展........................................................................ 2、循环经济内涵与技术体系.................................................................. 2.1循环经济内涵...................................................................................... 2.2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 2.3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战略.................................................................. 3、绿色化工是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3.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 3.2循环经济将生产与消费有机的联系起来 .......................................... 3.3建立循环经济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摘要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化工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高投入的行业,随时可能面临能源及原材料危机。随着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实施,化工行业在循环经济之路上要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结合化工行业本身特点,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入手,以国内外推行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先进工业企业为例,分析了企业层面和生态园区层面两个方面循环经济的着手点。最后,在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方向上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化工园区 正文: 一、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配套服务、支援农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学工业也是高耗能产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化学工业的耗能大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0%左右,化学工业每年电耗约占全国用电的17%左右,而我国化工行业单位能耗创造的价值仅有德国、美国和日本的1 /5到1 /6。 化学工业是原材料产业,是以资源为基本原材料的。2004年我国消耗石油3. 19 亿吨中,约5000万吨是被化学工业消耗的。化学工业每年消耗的煤炭多达1亿吨、天然气100多亿立方米、原盐3800多万吨、化学矿近6 000万吨、天然橡胶近170万吨。在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要对此类高耗能产业从源头抓起,控制其原材料投入,从源头上落实循环经济“减量化”的原则;同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位能耗所能创造的价值。 化学工业也是污染较重的行业, 2003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约35亿吨,工业废气约12 000亿立方米,产生固体废弃物约6 800万吨。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8% ,居各行业第一位;废气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 ,居第四位;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5. 9% ,居第五位。在推行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原材料输入量与废弃物排出量,尽量使得原材料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达到再循环再利用的标准,而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 化学工业也是运输量最大的行业,化学工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每年的运输量达几十亿吨,减少运输消耗和能耗,搞好物流配送,节约能源,也是发展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可行的一个方面。 二、化工行业特征与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在过去几年中,化工行业一直实行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方针,指导着各地化工部门、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一个更加“清洁”的道路来指引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化学工业本身来说,是一个高投入高污染的行业;而其对其产品来说,又是其他工业产生的原材料,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中而难以考察其未来状态,更无法有效回收利用。针对化工行业自身的这种特点,无法应用一般的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循环经济研究方法来对化学工业进行分析。但是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可给企业与工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处理污水时酸碱中和预处理问题,化学副产品再利用,化工企业聚集,形成化工园区统一发展等等现象这里,试采取从最简洁直观的“3R (Re2cuce Reuse Recycle) ”入手,制定化学工业发展的独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每个方案中,又可以分为企业层面与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两个层面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循环是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利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工艺流程,变成无废、少废的生态工艺,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

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创新发展五大理念,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解读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有了多重保障 循环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垃圾处理、生态城市、绿色产业、节能减排……似乎什么概 念都能往循环经济这个大筐里头装。说得多了,似乎我们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不那么确定了。循环经济究竟是什么,循环经济这块蛋糕能做多大,很多人说不清楚。近日,国务院印发 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 略及专项规划。 《战略》提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 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 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战略”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 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此外,《战略》提出了近80个 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涉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 1.8万亿元,蛋糕有多大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 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在“战略”中提到,构建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和构建社会层面的 循环经济体系是重点任务,并对每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目标。除了传统的煤炭、电力、石油 等传统工业行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等基础农业,此外,旅游业、通信服务和资源再 回收利用类企业都在“战略”的规划之列。 以电力工业举例来说,“战略”提出到2015年,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到325克标准煤/千瓦时,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0%,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物质发电装 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对于石油化工业的要求则是到2015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 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 用水量比2010年减少30%。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包括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绿色消费等等,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战略”规定,到2015年,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产值达到1.2万 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在垃圾分类方面,到2015年,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3万吨/日。 循环经济不仅涉及到资源再利用和整合,它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科技水平密 不可分。对此,“战略”还提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结 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个大话题,怎样通过合理投资和规划,在拉动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起到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某些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呢?对此,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核心的问题是要优化投资结构,不能够再去搞那些低水平的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 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公司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循环经济平台是骗局 纸业工作循环经济案例报告前言:**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林业建设开发、制浆造纸、港口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为**造纸厂。公司有资产总值187亿元,年浆纸总生产能力已超190万吨,拥有可控林地面积500万亩、芦苇基地10万亩。 多年来,泰格林纸集团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大力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有了明显改善,成功突破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纤维资源、环保两大瓶颈,并将制约因素转化为优势,初步构建了“林、浆、纸”闭路循环的良性发展产业链。xx年,公司继续狠抓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产量比上年增加14%,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6%,水耗及污染物排放下降7%左右,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显著上升,基本实现了树皮、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和部分污泥的资源循环利用。 一、与本案例相关的国内外背景情况 1994年, ___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与粮农组织在曼谷组织召开亚太地区研究会,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院(IIED),提出了“造纸圈”这个概念,意指从森林种植、开采、利用以及非木材纤维原料的利用,制浆造纸过程的污染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置,纸的使用与消费,废纸回收利用,能源的消

耗等形成的系列循环子圈,并共同组成以原料、产物为核心的大循环,以期找出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这是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最早雏形。 现代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较之造纸圈的概念更加完善,是一种具有实施循环经济良好客观条件, 并已取得较多经验的产业,其主要经济特点有:主要原料木材纤维和非木材纤维都属于可以再生的植物, 最主要的木材资源, 只要培育、采伐更新的管理得法即不虞原料枯竭; 绝大部分纸和纸制品用后废弃形成的大量废纸, 均能经过回收处理, 作为造纸纤维原料重复利用, 既能大量节约天然植物原料,又能大量减少社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 制浆造纸业用电、用汽量虽大但较均衡,适合自建热电站, 实现热电联产,降低一次能源消费的节能实效; 通过日益完善的制浆碱回收系统,实现高效回收碱这一主要化学品及生产自用能源,可达到节能、降耗治污的多层目的;制浆造纸业虽然用水量大,但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可达到生产用水的高度循环回用,大幅度降低**用量。能源回收是提高浆纸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一些现代化的商品浆厂都有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统,可使其所需达到自给有余。一些连浆带纸的综合工厂也能达到能源自给57%。 美国在近20年间, 凭借其制浆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下降了20% , 自产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提高16 个百分点,

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进展模式 一、差不多情况 上海化工园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距市中心50公里,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是“十五”期间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上海化工园区是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自200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功吸引英国石油、璐彩特,德国巴斯夫、拜耳、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普莱克斯,法国苏伊士、法液空,日本三井化学、三菱瓦斯,荷兰孚宝等闻名跨国公司以及中国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化工企业落户,园区重点

进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项目以及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深加工产品,同时也是上海六大产业基地的南块中心。上海化工园区累计吸引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形成了年产90万吨乙烯、25万吨苯酚、15万吨丙酮、8万吨聚碳酸酯和6万吨炭黑的生产能力。 上海化工园区2003 年被中国—欧盟环境合作治理打算(EMCP)列为试点工业园区, 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截至2008年底,上海化工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698.1亿元,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137.8亿美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的雏形和循环经济基地。 二、模式特征 1.延伸与扩展产业链,通过产业链聚拢企业 上海化工区依照化工产品链的特点,将符合上、中、下游产品链关系的企业有机联结起来,由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与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聚合生产系列中游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这条科学规划的循环产业链上,上一环的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正是下一环的原材料,充分展示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内涵。企业依托完善的公用配套服务,实现了关联企业之间产品、辅料等的互换互供,优化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目前园区内的产业关联度已达到80%以上,形成了以乙烯为主的乙烯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在乙烯产品链中,形成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 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 图2 上海化工园区乙烯产品链 图3 上海化工园区氯化工产业链 4~5级梯次的产品链(如图2所示)。在氯化工产品链中,天原集团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按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需要20万吨氯气和15万吨乙烯配对,同时产生大量“三废”。在上海化工园区内, 20万吨氯气能够先送巴斯夫生产29吨MDI/TDI,产生的氯化氢返回给天原用于生产二氯乙烷,同时加工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 所谓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以彻底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将其看作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加以推进,如德国于1996 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日本在2000 年制订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循环经济及其相关概念如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等的推行工作,有意识地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并在上海和辽宁等省市层次探索循环经济实施与推进的机制。无疑,循环经济作为区域层次上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和实施将使我国有能力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挑战,并且有利于保持我国长期的竞争地位。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大力实施 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以及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这就是著名的三R 法则。显然,循环经济的实施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有益,对子孙后代有益。 江泽民出席全国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开幕式 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大会于10 月16 日至18 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 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他说,推进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协调。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化工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践行节能减排的生产经营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探讨现阶段化工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所需要注重的环节,以及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渠道,并为化工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标签: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化工企业应当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此发展模式摒弃了常规企业生产发展模式,逐渐探索循环利用以及资源高效的发展渠道,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废弃物,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所以,化工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要积极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系统,尤其是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所需要注重的环节。 1 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1 生产清洁化 生产清洁化是最早的生态经济模式,广泛应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实现循环经济主要是依靠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废弃物。在实际的化工生产中要循环利用和回收排放的废弃物,从根本上降低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1.2 生产生态化 通过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中提出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就被称为现代化工企业生产生态化,真正实现了工业生态化原理,其内容主要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来进行工业园区内化工生产的设计。在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中,企业通常会在基础的清洁生产上循环利用各环节产生的工业废料,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互相依存的状态,这样就建立了形似于生态环境系统,使各个生产环节能够进行自我调控,这样才能达到最大化的能量物质利用,降低工业废物的排放。 1.3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化工企业想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就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环保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实践绿色生产模式,需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企業建立生态保护理念,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废弃物,务必使节约水资源与控制污染作为企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社会经济水平想要持续稳定地增长,就必须贯彻落实可持

循环经济产业区案例借鉴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园区: 概况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和教育部先后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和“中国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天津)”。 规划图 图片 a

图片 b 区位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与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接壤。距离天津市区60公里,距离北京市区150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60公里,距离天津新港90公里,与京沪、京九、京广、天津机场、天津新港形成了立体式、综合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三区联动

总体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近期开发建设50平方公里。设有工业区21平方公里、科研居住区9平方公里、林下经济带20平方公里。实现了国际国内合作,一二三产交融,产业产品对接,资源优势互补的经济社会大循环。 四位一体 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数字化跟踪,严格控制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五大特色 在科学发展中,实践“循环子牙”;在绿色文明中,创建“生态子牙”;在推进两化融合中,实现“智慧子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构筑“宜居子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打造“便捷子牙”。

六大产业 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橡塑加工、精深加工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形成了“静脉串联”、“动脉衔接”、产业间“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子牙模式”。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立项投资 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概论 (1)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浅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本文阐述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概念,分析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措施。指出要从企业层次推广清洁生产,在社会层次发展循环经济,以推动实现循环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区别;联系 人类的文明经过原始的渔猎文明,到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再到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以及现在所倡导的绿色文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也经历从早期的朴素和谐,到后来的以牺牲环境而发展经济的对立关系,再到我们现在所期待的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清洁生产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从原料到服务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要求在发展经济时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目的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把发展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概念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并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une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定义为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

思想将整体预防的战略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并削减产生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最终产品整个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要素纳入到所提供的服务中去。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预防和有效性,其实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可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为特征,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而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投入高、产出高、污染高。与之相比,循环经济可使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使工业经济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变成为可能,为其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并缓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联系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二者之间是一种点和面的关系,实施的层次不同,可以说,一个是微观的,一个是宏观的。一个产品、一个企业都可以搞清洁生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种养业制约因素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

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师)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 一、热点材料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二、与教材的结合 1、为什么说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说说创新和科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或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发展或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多次提及创新发展)? 答: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③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④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力不强. 3、我国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加强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相关问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倍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因为( B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映成辉③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同努力④主要是个别科学家的功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015年“创客”一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强也有了自己的“创客”梦。为了梦想成真,他应该( A ) ①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和爱好,勤动脑、多思考 ②善于观察、敢于质疑,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