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与帝俄汉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与帝俄汉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与帝俄汉
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与帝俄汉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C.M.eop ,1851-1893)1是俄國漢學史上一位很有分量的人物。他通古博今,才華橫溢,雖然英年早逝,但卻為俄國漢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短暫的一生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全名為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格奧爾基耶夫斯基,1851年出生在俄國科斯特羅馬(

)的一個神父家庭,1861年8月進入科斯

特羅馬中學學習,1868年以全科5分的優異成績畢業。他不僅在學習上極有天賦,而且品行端正,因而被校方授予金質獎章。中學畢業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進入莫斯科大學歷史語文系學習,畢業時獲得候補博士學位。

2他先是在科斯特羅馬實科中學做了兩年俄語與歷史教

師,而後由於對省級教師的地位和微薄薪水感到不滿,決定改學漢語,期望以此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他當時相信,掌握這樣一種艱深的語言不僅可以擴展他的中國知識,而且還有可能去遊歷這個他在莫斯科大學期間就已經耳熟能詳的國家。關於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為何突然決定去學習漢語,也有人說是受到了當時在莫斯科大學任

教的著名東方學家彼得羅夫(..p ,1814-1875)的

影響。彼得羅夫通梵文、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東方文字,也曾學習過漢語,是當時學術界很有影響的人物。他先在莫斯科大學語文專業畢業,後又到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學習。尊重東方文化是彼得羅夫的最大特

點,他甚至從不將東方語言與其他語言進行對比研究,而是將其作為唯一的研究對象。他博學多才,自稱收藏有100多種語言的書籍。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期間,經常去聽彼得羅夫教授的課。從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與彼得羅夫極其相似的求學道路和治學風格來看,這種看法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1875年格奧爾基耶夫斯基來到俄國東方學教育的中心

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作為漢滿語專業一年級

的學生,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寫給好友斯維爾別耶夫(A..C p

,1835-1917)3的信中描繪了他在東方

系最初的學習生活,對我們瞭解19世紀後期俄國漢學教育狀況很有參考價值。他在信中依次描繪了聖彼得堡大學3位著名教授,惟妙惟肖,非常生動。他寫到:「第一堂課。格里高里耶夫4走進教室,坐到講臺上,然後開始說:『先生們,你們到這裏來幹什麼?是來學習東方語言嗎?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非常難;想在未

*作者係南開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教授。

1中國史籍中稱之為「格倭爾兒耶甫司克」。參見蔡鴻生著,《俄羅斯館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122。2俄羅斯自1819年起實施統一的學位授予制度,從低到高依次為候補博士、碩士、博士。1884年取消候補博士學位,只保留碩士與博士兩級。1917年蘇俄人民委員會廢止碩士與博士學位授予制度。1934年恢復學位制度,有副博士與博士兩級,蘇聯時期一直沿用。自1992年起採用世界通行的學位制度,分別為學士、碩士、博士。

3出生於莫斯科貴族家庭。1856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878年為薩馬拉(C p )省省長,此前擔任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家鄉科斯特羅馬省副省長。

4 B.B.p p (1816-1881),俄國東方歷史學家,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教授。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與帝俄漢学

S.M.G eorgievsky and Russian Sinology

閻國棟(Yan G uodong )*

BIBLID 0253-2875(2004)23:2p.32-37

來為自己在外交部謀一個職位?你們錯打了算盤,謀一個職位談何容易;你們想拿著獎學金舒舒服服地過大學生活?你們沒有什麼獎學金,什麼也得不到。趕快到其他系去,到其他學校去,這裏不僅學習非常難,而且出路也難……』第二天來的是漢語教授佩休羅夫(.A.

y-p,1833-1913),對學生講的還是那番理論:『先生們,你們對將要做的事情考慮好了嗎?因為你們要學習的語言既無語法,又無字母,只有一個嚴酷的事實,就是它擁有4萬個象形文字。現在還來得及,到其他地方去學其他專業吧。』經過兩位老師的如此警告,本來有8名學生,現在只剩了4名……」我們從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信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首先,19世紀70年代,俄國政府部門對漢語人才的需求不大。其次,大部分學生進入東方學系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科學,而是為了將來能在政府機關謀一體面的職業,好過上衣食無慮的生活。第三,東方系的教授們開門見山地對學生學習漢語大潑冷水,除了向學生介紹俄國漢學學科現狀以外,也充分估計到了漢學道路之艱難困苦,以便將意志薄弱者或追求仕途者「嚇跑」,提前淨化漢學隊伍。與前兩位正言厲色的教授不同,19世紀下半期俄國漢學的領軍人物瓦西里耶夫(B..B,1818-1900)的形象顯然更加令人親近,所講的話更加耐人尋味。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信中給瓦西里耶夫繪製了一幅素描:「瓦西里耶夫來了,氣宇軒昂的老者,他這樣說:『先生們,你們想要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話說回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如果不得要領,都會很難。正確的方法和優良的體系能使任何困難降到minimum。如果遇上糟糕的老師來教,漢語很難,而且是無以復加的難;我有一個學生,他只學了一年,漢語水平就達到了可以不借助詞典而閱讀任何書籍的程度。』接著,他向學生介紹了學習漢語在學術上的重要性以及其他方面的意義……」而對於自己的漢語學習,格奧爾基耶夫斯基這樣寫到:「總的來說很難。對於一個新手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這些漢字,你是一邊死記,一邊遺忘;今天你背會了20來個,等到明天檢查,剩下的就不是20來個了,而只有2個……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總算進入了角色:連續不斷的演練以及瓦西里耶夫對漢字的分析發揮了作用,目前能記住漢字不是因為漢字的形象進入了你的視網膜,而是由於構成漢字的各個部分反映了漢字的歷史並在某種程度上昭示著它的意義概念,一句話,可以理解了。關於眾所皆知的漢語沒有語法的說法現在我也有了相當確定的理解:語法是有的,而且是最規範、最清楚的語法,只是沒有形式的變化和詞類的劃分;產生這一切的原因在於歐洲人的判斷基於他們對於歐洲語言和西亞語言的認識。」5 1880年,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從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畢業。他旋即進入了莫斯科的一家叫做「波特金及其子孫」6()的貿易公司。這是一家與中國進行茶葉貿易的俄國商行,因業務所需,他於次年被派到中國。到1882年回國,期間他到過上海、北京、天津、漢口、張家口和福州等地。時任俄國駐上海領事的帕捷林(.B.)在寫給俄國駐華使館翻譯柏百福(.C.,1842-1913)的一封信中,紀錄了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到上海時的情況:「他在上海待了一周,我們沒有見到他。這位先生在莫斯科大學和聖彼得堡大學學習過。在聖彼得堡大學上的是東方系。他完成了兩個大學的學業。聽說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可以非常流利地用漢語閱讀和交談。是波特金家族介紹他來漢口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生意,如果不行,則學習漢語。這是個全新的現象……在漢口等地,特別是在福州,商人們在依靠自己半通不通的漢語經營。再者,一家大公司有一位認真的商人懂得這個國家的語言,並且能夠用智慧的雙眼審視俄國人在中國的貿易,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很少有人經商,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是個例外。」7帕捷林的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儘管俄國外交部等部門職位有限,而俄國商界還是非常需要漢語翻譯人才的。帕捷林的信同時也說明,替貿易公司做翻譯工作對於漢語專業學生的

5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信轉引自Xo A.H.C.M.p:100-co c ep//XXV Hay p O y p.M.:Hay a,1994.

6波特金家族創辦的商行是19世紀末從事中俄茶葉貿易的主要俄國公司之一。

7轉引自Xo A.H.C.M.p:100-co c ep//XXV Hay p O y p.M.:Hay a,1994.

吸引力似乎並不大。

一年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回到了俄羅斯,放棄了茶葉公司的工作,再次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1885年,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抱病完成了題為《先秦史》(

)的碩士論文,11月10日順利通過了答

辯。當時的論文評閱人中有瓦西里耶夫教授和俄國著名蒙古學家波茲涅耶夫(A.M.

o

,1851-1920)教

授。聖彼得堡的一張報紙曾經就此寫到:「他在自己的論文中證明,歐洲人以及中國人自己敘述的中國古代歷史不是完全可信的,只有在找到具有重要意義的考古實物之後才能令人信服。」8這句評論雖看似簡單,卻是19世紀下半期瓦西里耶夫、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等人將俄國漢學在研究方法上引向近代化的體現。1886年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成為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編外副教授並開始為學生授課。他為一年級學生講授漢語及文字的基本特點,介紹中國的政治體制。為二年級講授《四書》的閱讀和翻譯,分析早期儒學的本質。為三年級講授新儒學的特點,翻譯《性理精義》。利用《古文淵鑑》為四年級學生開設鍛煉古文翻譯能力的課程,講授司馬遷和王安石的生平及活動。9此外,格奧爾基耶夫斯基還為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開設了「中國歷史事件」課。瓦西里耶夫的佛學課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有關中國儒學的課程比較系統地向學生傳授了中國的哲學思想。3年後,他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題為《對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

)。1890

年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39歲時成為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的漢語教授。1893年,他出國收集道教研究資料,遍訪倫敦、巴黎和柏林各大圖書館。在回國途中,不幸

於7月26日因病於法國的梅茨(Metz)猝然去世。在《家庭》(

)雜誌刊登的一則悼文中寫到:「繁重的工

作摧垮了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身體。今年3月他出國,計劃在威斯巴登10治療,同時到倫敦、巴黎和柏林研究與道教相關的問題,但卻在梅茨英年早逝。」11

二、傑出的貢獻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學術興趣主要集中於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為俄國漢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留給後世幾部重要的漢學著作。第一部是他的碩士論文《先秦史》,1885年在聖彼得堡出版。這是俄國漢學史上第一部論述秦始皇之前中國歷史的力作。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充分研究中國文獻的基礎上,對西元前的中國歷史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因為此書一反流行於西方的歐洲中心論歷史觀,出版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批評和讚譽相伴而來。波茲涅耶夫稱之為「俄羅斯東方文獻最令人興奮的現象」,並列數了格氏著作的優點:比前人梅輝立(W.F.Mayers,1831-1878)、杜赫德(J.B.Du Halde,1674-1743)、鮑吉耶(M.G.Pauthier,1801-1873)等歐洲漢學家著作的資料更加豐富,對年代問題認真關注,明智地刪節了各種征戰細節,從保持歷史真實的角度果斷省略了人物不可靠的對話和獨白,考證了歷史地名的現代名稱等等。而蘇聯漢學家尼基福羅夫(B.H.H

opo ,1920-1990)則視格奧爾基耶夫

斯基是「俄國第一個真正的中國歷史專家。」他認為「俄國首位職業歷史學家的出現,是中國歷史研究從漢學學科中進一步分化和獨立的標誌。」12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第二部著作是出版於1888年的《中國的生活原則》(

),

全書分為12章,介紹了中國的靈魂不滅、祖先祭祀、

8轉引自Xo A.H.C.M.

p :100-co c ep

//XXV Hay

-p O y p .M.:Hay a,1994.

9參見p B.B.

p yp -y

pc //T

-y

:

B p B po :

C ..C .:p p yp .,1992.C.22-23.

10德國城市。

11轉引自Xo

A.H.C.M.p

:100-co

c ep

//XXV Hay -p

O y p .M.:Hay a,1994.

12

H p B.H.C

p po e

,M.:H y ,1970,C.15.

長幼禮序、多神宗教、儒家學說等中國文化思想和現象,其中儒家學說佔去了5章的篇幅。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前言中道出了寫作該書的動機:「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認識非常模糊,並不瞭解瓦西里耶夫教授雅俗共賞的著作(《東方的宗教:儒、釋、道》、13《中國文學史綱要》14)(更不用說比丘林的著作了)。」他認為歐洲已經出版了許多論述,介紹中國的民情和風俗,但「不管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多麼有趣,我們認為都是次要的。我們首先應該認清構成天朝大國子民生活基礎的原則。」15此書出版後引起的反響更大,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大量書評。聖彼得堡大學教授維謝洛夫斯基(H. .Bece o c,1848-1918)認為這是研究亞洲民族祖先崇拜最好的著作。1887年,清朝戶部主事繆佑孫出使俄國,在其回國後撰寫的《俄遊彙編》卷8中記載了1888年3月27日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向他贈書的情況:「偕佘威烈甫16訪俄之華文塾師瓦西理,17又同訪格倭爾兒耶甫司克,其人能通十餘國文字,曾遊歐、亞二洲,在華數年。博覽中國書籍,能曉其大義。贈所著譯中學書一巨冊,極稱綱常大義為中國根本,又旁及古載籍,所讀書則五經、四書、家語、老墨莊列、國策、國語、資治通鑑、三國志、路史、闋裏、文獻考、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淵鑑類函、陔餘叢考、五禮通考、顏氏家訓、溫公家範、文公家禮、歷代名臣奏議、古文淵鑑、經義考、毛西河全集諸書,頗知考證古事,篤信孔孟。談次謂中國開闢最早,至今能守舊制,歐洲諸國所不及也。」18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贈送給繆佑孫的「中學書」就是《中國的生活原則》,格氏在書後漢字注釋中列舉了他所參考過的中國古典文獻書名,繆佑孫日記所列書目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第三部著作《中國人的神話觀和神話》(

)出版於1892年。該作是俄國歷史上第一部論述中國神話的著作,他也因此而成為國際漢學界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鼻祖。他認為,中國有許多涉及神話的書,但內容大都支離破碎,相互矛盾,有必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統的研究。19他撰寫此書所依據的文獻主要有《尚書》、《詩經》、《禮記》、《搜神記》、《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獻通考》和《三才圖會》等。按照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李福清(..P,1932-)先生的研究,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在書中主要研究了中國人的神話觀念及其演化過程,依次介紹了混沌開闢、陰陽理論、五行、自然的「天」概念演變為「天帝」等觀念。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用一章的篇幅論述中國的星宿神話,分析了中國人觀念中天地之間事物對等存在的思想,分別介紹了太陽神話(羲和、後羿)和月亮神話(嫦娥、吳剛、玉兔、蟾蜍等)。在其他章節中還談到了與自然現象(隕星、雷、虹等)及動植物相關的神話觀念,介紹了中國人崇奉的形形色色的守護神,如王爺、各種娘娘等。最後一章專論遠古時期的帝王。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斷言伏羲、神農、黃帝、帝嚳、堯、舜等帝王形象,都是在神話觀念的基礎上形成於民間的神話形象,後來被孔子加工塑造成了垂範後世的理想帝王。20

此外,格氏在漢語研究上也頗有心得,除了作為博士論文的《對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生活史的象形文字的分析》外,他還於1888年出版了《漢語的根本結構和中國人的起源問題》(

)。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生活的時代,正是漢學分科開始

13Bac e B..Pe Boc o:o y c o,y.C.,1873.

14Bac e B..O p p c o p yp.C.,1880.

15eop e c C.M.p.C.,1888.C.XIX.

16即舍維廖夫(M..,?-1903),漢語翻譯,商人。1861年畢業於恰克圖翻譯學校,做過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翻譯,後到漢口經商。參加過中俄「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的簽署,1886年琿春勘界時作為翻譯曾與清朝的吳大澂談判。

17即瓦西裏耶夫。

18轉引自蔡鴻生著,《俄羅斯館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122-123。

19p C.M.M p.C.,1892.C.XI.

20參見〔蘇〕李福清著、田大畏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在蘇聯:小說、戲曲》(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頁5-6。

的重要時期。從「西方學」到「東方學」的求學經歷以及善於思考的個性使他很快就發現了俄國漢學所面臨的危機。他力圖為漢學研究確定明確的目的。他指出,漢學家應該幫助社會樹立對中國民眾的新看法。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它同我們的友誼將來可以保障全世界的和平,造福地球上的一切種族和民族。」21他同時認為,無論是俄國的還是歐洲的漢學發展狀況,都不能適應現實提出的任務。「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來說,漢學還不存在,因為它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牢固的基礎,也沒有成熟的研究方法;漢學依然同單純的翻譯混為一談,同將漢語譯成某種歐洲語言的技巧視作一回事。」「漢學不應當被看作是一種科學,而應當看成是多種科學的綜合。」22他為漢學指出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這就是對漢學進行分科研究,從而實現俄國漢學的近代化。儘管如此,我們似乎不應將為俄國漢學指明道路的桂冠,只戴到格奧爾基耶夫斯基一個人頭上。俄國漢學家米亞斯尼科夫(B.C.M c

,

1931-)說:「在19世紀下半期俄國的傑出漢學家中,卡法羅夫和瓦西里耶夫佔有特別的地位。他們各自為漢學研究的不同領域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攀登到了世界東方學所取得的有關中國全部知識的最高峰。正是他們的著作為我國漢學的分科奠定了基礎,產生了中國社會經濟史、中國思想史這樣一些研究方向,創造出綜合性的研究著作,將中國歷史史料學分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23因此,俄國漢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分科進程,既是一代俄國漢學家努力的結果,也是近代東方學科發展的必然走向。蔡鴻生先生對19世紀下半期

俄國漢學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如果說,俾丘林24

曾使俄國漢學民族化,那麼,王西裏25則從理論上和

方法上把它近代化了。」26

三、崇尚中國傳統文化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是瓦西里耶夫的親傳弟子,在接受老師思想的同時,在許多問題的認識上與老師的觀點相左,成為瓦西里耶夫「樂章」中的不和諧「音符」。

在反對歐洲中心論方面師徒間的觀點還是基本一致的。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繼承了瓦西里耶夫的思想,反對諸如認為中國停滯不前等貶低中國的言論。他在1890年出版的《研究中國的重要性》(

)一書中寫到:「有哪個讀者不知道『漢學』一詞?一提到中國,人們就會產生因循守舊、裹足不前的想像。中國就是麻木不仁的代名詞,這種觀念在中學時代就被根深蒂固地灌輸到每個人的頭腦中。人們帶著這種觀念進入生活,通過閱讀書刊和與周圍的人交流使其進一步加深。中國是一個停滯的國度像一個無可辯駁的模式被大家所接受。人們關於中國停滯的印象均非出自自身的判斷,而是模仿別人,盲目相信在漢學領域以專著取得知名度的學者的言論。」27他認為「一些漢學家有關中國是靜止的代名詞的看法正好迎合了歐洲人的口味。沒有競爭對手使歐洲人變得自命不凡,歐洲的哲學家更是如此。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歷史資料佐證其武斷的結論。」28在這本書中,格奧爾基耶夫斯基一反當時盛行的觀點,指出中國並非停滯不前,而是一個活生生

21轉引自M B.C.C p //po e .1974.No

2.

22轉引自M B.C.C p //po e .1974.No 2.23M B.C. A.C.(1917),未刊稿(2001年冬該文作者之一

A.C 在北京贈送給筆者)

24即比丘林(H..yp ,1777-1853)。25即瓦西里耶夫。

26蔡鴻生著,《俄羅斯館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82。27轉引自op ..,p H.H.,C ..Pycc B B (1818-1900)//O

p p pycc o o oc o o e e .Cep 2.M.:Hay ,1956.28轉引自C .E.O p p pycc o o ae e e .M.:Hay ,1977.C.232.

的肌體,是一個正在取得進步和政治地位越來越重要的國家。像瓦西里耶夫一樣,他相信中國有光明的未來。他還寫到:「我們確信中國將不斷進步,實力將進一步增強。我們不僅不允許中國被西方或美國長期統治,而且確信將來世界上政治強國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都要考慮俄中兩個相互奉行和平友好政策國家的意見。」29中俄兩個偉大的民族要友好相處是俄國大部分漢學家的願望。格奧爾基耶夫斯基進一步論證和發展了這一思想,他希望俄國民眾「拋棄毫無根據的成見,用新的目光看待中國人民。」30但是,在許多問題上,格奧爾基耶夫斯基的觀點與瓦西里耶夫有很大差距,有時甚至相互對立。比如,瓦西里耶夫認為孔孟思想是導致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則認為儒學恰恰是中國進步與發展的動力所在,「極稱綱常大義為中國根本」。他不遺餘力地批判流行於西方的歐洲中心主義論調,極力推崇中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瓦西里耶夫認為中國人是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族,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則認為中國人是從中亞來到了黃河流域,批駁了西方有關中國人在人類經歷大洪水劫難後來自西方的說法,反對用宗教來解釋科學的做法。瓦西里耶夫習慣於用批評的目光看待中國事物,而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卻寧願相信中國的一切。在將現實中國理想化方面,較俄國漢學奠基人比丘林更勝一籌。他甚至認為中國沒有階層之分,更多的是自由、平等與友愛。他讚賞中國沒有政黨的社會管理機制,建議向中國人學習他們的家庭秩序和其他生活原則。「據伊萬諾夫斯基31講,他寫最後兩部著作《研究中國的重要性》以及《中國人的神話觀和神話》就是為了向讀者介紹他所熱愛的中國,動搖業已形成的有關這個永遠停滯的王國的看法。」32俄國著名旅行家普熱瓦爾斯基(H.M.p c,1839-1888)因為數次成功的探險和旅行,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人物。此人具有強烈殖民主義思想,是俄國擴張主義政策的鼓吹者。他蔑視中國人民,認為中國沒有可以稱頌的東西,叫囂用大炮和槍彈改造中國僵化的制度,送去歐洲文明的種子。當他在中國西部看到中國依然用長矛和大刀來裝備軍隊時,斷定中國不堪一擊。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而反駁,認為中國正在對軍隊進行改組和現代化,雙方因此在報刊上展開了辯論。這場辯論「促進了俄羅斯社會更好地理解清帝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包括如何建立按照歐洲模式訓練和武裝的新軍」,33同時也清楚地反映了格奧爾基耶夫斯基與眾不同的中國觀。

筆者以為,格奧爾基耶夫斯基雖然是瓦西里耶夫的學生,但在他世界觀的形成階段,莫斯科大學以及東方學家彼得羅夫同樣對他產生了某種影響。在他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時,其世界觀已經初步形成。從他寫給朋友的信中,我們看到他已經具備了對問題做出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崇尚中國傳統文化和反對歐洲中心主義的思想,與其說是受到瓦西里耶夫的影響,毋寧說是他獨特的求學道路和鮮明的個性使然。

格奧爾基耶夫斯基是俄國漢學史上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在俄國漢學發展的低潮時期為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漢滿語專業注入了活力。他冷靜思考俄國漢學的命運,首次在俄國提出漢學應是多學科總和的見解,為漢學的近代化指明了道路。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完成了數部漢學專論,向俄國民眾系統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象形文字、儒家學說、神話傳說及神話觀念,發出了捍衛中國文化尊嚴、反對歐洲中心論的歷史強音,在俄國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9轉引自op..,p H.H.,C..Pycc B B(1818-1900)// O p p pycc o o oc o o e e.Cep 2.M.:Hay,1956.

30轉引自op..,p H.H.,C..Pycc B B(1818-1900)// O p pycc o o oc o o e e.Cep 2.M.:Hay,1956.

31 A.O.(1863-1903),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系教授,滿學家。

32Xo A.H. C.M.p:100-co c ep//XXV Hay p O y p.M.:Hay a,1994.

33Xo A.H. C.M.p:100-co c ep//XXV Hay p O y p.M.:Hay a,1994.

南阳汉画馆游记

南阳汉画馆游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着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浅谈徐州汉文化

班级:12文秘(文化产业管理)姓名:李慧学号121310117 浅谈徐州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徐州,古称“彭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 一、汉文化的起源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淮海地区所形成的汉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时空因素下多元组合、交融、衍生出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文化。江苏的汉文化是西楚两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的一批优秀人物,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综合体。它是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时代标志和地理单元,有着久远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传承 (一)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 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 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 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 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集历史博览、 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曾荣获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银奖,被授予“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 区”称号,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

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 1、狮子山楚王陵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 王陵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 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 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 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 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 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 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 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 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兵马俑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狮子山西麓,馆内共有 6 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汉 兵马俑博物馆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徐州汉兵马俑俑坑开挖在距离地表 4 米以下的原生土层中,并随山坡走向呈东高西低之势。这支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误区

论文的题目:论汉字和汉文化关系上的认识误区 摘要: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演变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在正确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样可以有利的驳斥“汉字落后论”和“废除汉字论”,扩大汉语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汉文化汉字关系认识误区 Topic: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ultural of the relationship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e,its occurrence, development,evolution are influenced by culture and Han culture restrict,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ulture,there exists some misunderstanding,so that it can be beneficial to refute the"Chinese characters behind the theory"and"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abolition of",expand the research scope of Chinese..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haracter relationship misunderstanding 汉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汉文化的产物。汉字的构形包涵着中国文化,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一、汉字从属于汉文化。 (一)、汉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它是为了弥补语言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的缺陷而产生的。它从属于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补充形式[1]。

说明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2.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3.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2分) 4.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第28卷 第1期2009年3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09 【建筑文化】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王 强 (南阳汉画馆,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 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 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 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 的形象资料。 关键词:南阳;汉画图像;建筑结构和风格 中图分类号:TU0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9)01-0059-06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H an Dynasty in N anyang W A N G Qi ang (Nanyang Han Dynasty Stone2Carvings Museum,Nanyang473061,China) Abstract:Han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architect ural history.Because of t he four hundred years′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pro sperity of t 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monarchies and grandees were keen to build palaces,mansions and enclosures for raising animals o ne after anot her.Great achievement s were made in t he design and st ruct ure of architect ures,and t he u2 nique style hence formed directly influenced t 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 ure for about two t housand years.U nfort unately many of t hem are no longer in existence now,t ho ugh t he preserved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wit h stone carvings in Nanyang,Han Dynasty brick tombs,Han Dynasty architect ural pottery burial articles and pict ures of Han Dynasty stone2cravings provide vivid and ob2 jective materials for our st udy of t he st ruct ure,style and f unctions of t he architect ure in Han Dynas2 ty. K ey w ords:N any an g;H an D y nast y stone tombs w it h stone carvi ngs;st ruct ure and st y le of architec2 t ure.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曾造成了无数的建筑和大量的城市。而城市,也是由各类建筑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 3收稿日期:2008-05-12 作者简介:王 强(197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汉画馆馆员,主要从事汉文化研究及文博宣教工作。

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

论二十世纪末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 汤志祥 0.0.导言 0.10.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是在经济、科技、生活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 而且 在思想、文化、观念上也同时出现了巨大变革。那场经历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引发了意识形态和语言生活从量到质的跳跃性变化。 0.20.2语言是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宏观变迁和微观步伐的。作为人类社会所有信息的 表达 和传承者,语言四大要素中一直处于动态状况的词汇和语义最能折射出一个社会及其文明程度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滴成果。从这一点说,研究语言状况,尤其是它的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变化,就是研究一个社会和它的历史进程;而探求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也必须考察其语言生活。毫无疑问,我们从词语和语义的的“代沟”中可以找寻到的时代发展的印记以及文化变迁的轨迹。 0.30.3粤语对汉语及汉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明显的影响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一大特 点。 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一说是十大方言1[1])中的一员,粤语,尤其是粤语词语2[2],从来都没有今天这样能够被全国人民所熟悉,被各地传媒所钟爱,被权威辞书所采用。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随着粤语“北上”⑴的强劲势头,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社会氛围也悄悄地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的氛围。 1.本世纪末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1) ——外延和规模 1.1 1.1在汉语和汉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北方方言和华夏文化一直占着主导的地位。打 从有 文字(甲骨)记载的殷商开始,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语和中华文化形成过程的整个发展路向,无论是从语言的“雅言”(商周)——“凡语”、“通语”(两汉)——“官话”(明清)——“国语”(民国)到“普通话”,还是从文学的《诗经》(周春秋)——《史记》(西汉)——“诗”、“变文”(唐)——“词”、“话本”(宋)——“杂剧”(金元)——到“小说”、“戏曲”,(明清),亦或是从儒学道统的“孔子”、“孟子”及其诸子百家(先秦)到程朱理学(宋),都是以建都北方的各主要朝代的京畿语言、道德伦理和社会风俗为代表的。北方话一直是汉语的基础方言;中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滥觞和圭臬;儒家哲学一直是国人的思想典范和行为准则。即使到了宋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超过了黄河流域,但 1[1]十大方言:指在传统划分的北方、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外再加上晋语、徽语和平话。 2[2]本文的粤语词语主要指通行于穗港澳三地的词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来通行于香港地区。下文称之为“粤港词语”。

南阳汉画馆介绍

浅谈南阳汉画艺术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纯粹的民主艺术,无论从造型还是构图都彰显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全面发展,全面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汉代的文化,以具有浩瀚的气质和不朽的业绩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南阳汉画石艺术是汉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汉代中独具个性。他缘于楚文化的发展。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具有“河南的敦煌”之称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美学家王朝闻说:“南阳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①本文试就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来探求其中蕴涵的和谐意味。 南阳出土的400多块汉代画像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绝”,现集中收藏在地区文物研究所和新野汉砖博物馆里。这些画像砖多为东汉中、晚期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独特而闻名于世。其中反映汉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题材的汉画像砖最多。如舞蹈、音乐、百戏、建筑、神话、历史故事等,其中一些画像砖如“戏车”、“胡汉战争”等为其它地方所少见,是国内的孤品。这些画像形象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风貌。新野出土的《斜索戏车图》、《平素戏车图》、《双索戏车图》等表现了汉代杂技艺术的辉煌成就。史料记载的履素都为地上固定设索。这些画像使其由平地上升到空中,由固定的形式变为飞动的形态。汉画研究者认为,南阳汉画砖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其艺术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南阳的汉画像石相比,它在艺术上更为简约,更为抽象,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力,是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其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大、简、拙、朴四个字。南阳汉画砖不事细节的着意修饰,追求大的气势。通过运用对比、对称、均衡、穿插交错等手法和对事物的典型性的、高潮性的瞬间状态的刻划,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美。小小的画面,总能给人以大空间、大气势、大意境的感觉。《泗水取鼎》、《胡汉战争》、《平索戏车》这种表现复杂场面的画像,整个画面铺天盖地,满贯全幅,显得空旷而深远;就是只表现一两个人物或动物的画面,也能使人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但南阳汉画砖这种“大气”,比起南阳汉画石的磅礴之气来,似乎显得温和多了。这大概与东汉中、晚期时代精神的变化有关。南阳汉画砖的构图,用笔都非常简约。不少画像都将形体化繁为简,只用几根线条去表现,并且稚拙意味十足,如儿童画。南阳汉画砖所呈现的素朴风貌,不在于其不施来彩,而在于它们建立在简约、洗练、稚拙基础之上的所给人的大朴之感。笔墨简略到极致,形体粗疏到极致,意蕴丰富到极致,大俗而后大雅,大朴而后大文。一部线像汉代史南阳汉画馆是一个艺术的宝库,有人称之为河南的敦煌。走进南阳汉画馆,如走进一个梦幻的世界。人面兽身,人身背面。人与神同登一台,仙与凡共处一堂。上极苍天九重,下接冥界黄泉,连接生死,沟通古今。极致的夸张,奇丽的想象,把人的精神气质表现得那么玄妙、幽深、奔放、洒脱!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得那么尖锐、犀利、结实、厚重!鲁迅先生生前对南阳汉画像石极为关注,托人收集拓片200余幅。他曾说:“唯汉人石刻深沉雄大。” 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号:40812208 班级:汽车服务工程12102 姓名:陈露露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

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从形声字的形符看古代的物质文化。如“纸”,用“丝”旁,就揭示了我国古代用丝麻纤维造纸。其中表示颜色的词也以“丝”为形旁,如“红、绿、紫”等,说明古代中国丝织业、染织业十分发达的历史事实。在制度文化方面,如以“车”、“女”为形符的字,揭示了古代的社会制度。“女”字旁的字与上古的母系社会制度有关,立姓和造字方面都从女,如西周时期的“委、姬、姚、妃”等姓。以“车”为形符的字如“辆”“轨”等字,一方面用来说明君子出门不步行的制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古代残酷的刑罚制度。 (二)从形声字的声旁看古代文化 形声字的声旁就是音符,是用来表音的。例如“花”的声旁“化”,“财”的声旁“才”。但也有少数形声字的音符兼表示意义,如“珥”从王从耳(玉用在左边形旁写作王),声符“耳”与珥在意义上有联系,揭示了当时社会“玉”作耳饰的文化。形声字在日常用字中比例相当大,它蕴涵着古代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从会意字看汉民族文化

筷子春秋阅读附答案

筷子春秋阅读附答案 筷子春秋阅读附答案 ①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梜”。《礼记》说“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注:“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 ②“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从此“筷子”便在人间叫开了。 ③古代用筷子的情况可参考画像砖。a 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 b 1973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个漆案上除了摆放了5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盆、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 c 《红楼梦》描写的宴饮场面中几乎都出现了筷子。比如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 d 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 ④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再自然不过,其后出现的“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汤匙。《说文》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是由“匕”发展而来。匕作为一种食器虽然对人进食有帮助,但用金属或瓷土作原料制作起来很麻烦。同时它的分量重,使用起来也很笨拙,所以难以准确取到所需食物,筷子恰好能够扬长避短,取而代之。 ⑤至于使用筷子何以那么方便灵活,许多名人都进行了探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中华族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早在两汉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⑥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对西方记者调侃的那样:“中国人从来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1、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春秋”的意思是_____(2分) 2、文章是从“筷子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和“使用原理”等几方面来介绍“筷子”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 (6分) 3、“这足以证明汉代时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但广泛使用筷子却始于清代。”这句话要是放入第③段,那么,恰当的地方是()(4分)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李青友 南阳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也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南阳汉画所折射 时代特征,与南阳汉代名人的出现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车骑出行图与光武帝刘秀 在南阳汉画中,车骑出行图大量涌现,图中车辆大多是战车,驾车驭马之人及侍卫多佩带武器,怒马飞车,前,洋溢着尚武之风。这里的尚武之风与汉光武帝刘秀曾起兵南阳,削平天下有着很大的关系。民间流传的二十多是帮助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个南阳籍的谋士将领。《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东汉时期,帝国的军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南阳人手里,大司马这一军权南阳人刘隆担任长达19年。刘秀这个政治军事集团马上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和南阳人对东汉军事权的控制,让尚识渗透在南阳的风俗中,大量出土的南阳汉画车骑出行图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体现。 天文画像与科圣张衡 天文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的比例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其他地域是罕见的。天文画像石的大量出土,说明代,南阳的先民们就开始观察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对一些天文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南阳汉画中的彗星月合璧图,已经近似科学地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规律和日食现象。被《汉书》和《后汉书》记载的南阳名人中,很通星象,知天文的。汉末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躬耕南阳时,也研习天文,至今卧龙岗上还有其观星台遗址。汉代研习天文的习惯,使这一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经验,汉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张衡也就注定在南阳这个地方出 许阿瞿墓志画像与医圣张仲景 在南阳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仅有一块是带有墓志铭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从画面上看,许阿瞿生前的常快乐,可以推测他的家庭非常富足,但从墓志铭上可以得知,五岁的许阿瞿在东汉建宁年间,就被病魔夺去了为什么殷实的家庭挽救不了幼小的生命呢?原来,在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场瘟疫让无数人生命,许阿瞿应该是在这场瘟疫中夭折的。国危出良相,病急求良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关心人间疾苦的南阳景,怀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精研医理,著成《伤寒杂病论》。许阿瞿墓志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说 出现的历史背景。 南阳汉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风貌。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反映出的风俗观念受时南阳名人的影响。同时,汉代南阳名人的出现,受到当时南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社会背景 氛围都在南阳汉画中体现了出来。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以下是为你介绍的河南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 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 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 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 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 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 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 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智慧树答案100分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智慧树答案100分 1 【判断题】(10分) 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同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A 1.对 2.错 正确 2 【判断题】(10分) 动画片《人猿泰山》讲述了主人公泰山的成长历程。泰山自幼丧失双亲,由母猩猩卡娜抚养长大。在科考队到来之前,泰山一直认为自己是猩猩的同类。虽说泰山长期与猩猩生活在一起,但泰山却本能的具有人类的文化意识。B 1.对 2.错 正确 3 【判断题】(10分) 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帕特农神庙、奥林匹亚遗址是希腊文明的象征。这些例子反映了文化可以是历史的痕迹。S 1.对 2.错 正确 4 【判断题】(10分) 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是孔子的《论语》。B

1.对 2.错 正确 5 【判断题】(10分) 汉服,即中国国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例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都受到中国汉服的影响。A 1.对 2.错 正确 6 【判断题】(10分)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历史上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代称出现。 A 1.对 2.错 正确 7 【判断题】(10分)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共同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A 1.对 2.错 正确 8 【判断题】(10分)

南阳汉画馆游记1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著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设计说明书稿)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 装修规划设计说明书 2010年4月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镇平县政府、石佛寺镇政府的各级领导的信任,让我们参与“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项目的设计工作。我代表河南国基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崇高的敬仰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接到参与该项目的竞标设计通知后,深感这个项目的重要性、社会影响性、历史责任性,立马组织设计团队,对该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研究了丰富的玉文化知识和玉产业发展等;并联合北京大东设计策划团队,参与设计;并组织了考察团,对新疆和田玉博物馆、天津玉文化博物馆、北京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拜会了河南博物馆馆长张文军教授;并邀请了河南大学历史系郑慧生教授、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指导工作;还得到了“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原建筑设计师,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八大杰出建筑设计师之一赵冰博士,在博物馆外观装修设计方面的指导。 下面,我将我们这次的设计成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指导。

目录 前言02 第一章重大的历史使命感04 第二章博物馆设计构思框架05 第三章博物馆外观设计07 第四章博物馆的空间组织09 第五章博物馆公共大厅设计010 第六章博物馆展示区设计012 第七章博物馆其它功能区设计015 第八章博物馆的消防安全设计016

第一章重大的历史使命感做有责任的人,做有责任的公司------这一直是我们河南国基设计装饰工程公司做人做事的座佑铭。 当5.12地震发生时,我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决定,捐款10万元。事隔三个月,国基又向省政府请缨,义务参与江油市的医院、学校的设计工作。我们认为,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吧! 设计博物馆的装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使命。我们的设计团队也深感重大的历史使命感。 一个博物馆,其实就是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地方品牌,树立一个地区金色名片的平台。它能够推动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着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旨在强化地方文化,强调地方特色,宣扬地方品牌。在这一点上,博物馆的比较竞争也非常激烈。 我们规划装修改造后的博物馆应该也是“百年大计”,要有一定的高度,有极强的前瞻性。首先要确定博物馆的定位,是镇平的玉博物馆,还是中国的玉博物馆,还是世界的玉文化博物馆呢?装修使用后,若干年后,当博物馆需要宣传时、当后人需要炫耀时、当网上需要传播时、当外宾、当首长需要参观时、当学者们寻找研究方向时,我们的“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号称“中国玉雕第一馆”建筑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个展馆组成?有多少个故事?有哪些之最?参观后能否为之震感、为之自豪、为之向往呢? 所以,规划设计如何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玉雕第一馆”?如何能够在兄弟馆中脱颖而出?如何能够真正成为科技的、文化的、创新的、震撼的博物馆?是我们感到重大历史使命感。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_1

( 河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Tour guide words of Nanyang Han painting Museum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

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祥瑞厅。汉初统治阶段中流行黄老思想,祟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看这幅“羽人神兽”图,画中刻绘有“羽人”、“飞廉”。羽人是为道学仙之人,身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