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牧场建设项目第4章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牧场建设项目第4章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牧场建设项目第4章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牧场建设项目第4章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第四章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第一节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拟建项目位于山东禹城市辛店镇沙河辛村南侧,项目周围围为村庄和农田,除了本项目现有工程之外,没有使用也没有排放H2S、NH3等的工业,SO2、NO2的排放源主要为周围的农户冬季取暖炉,本次环评不再进行大气污染源调查。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采用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环评所进行的监测。

一、污染物现状监测

1、监测点位

项目在评价区内布设的4个监测点,具体见表4.1-1和图4.1-1。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SO2、NO2、TSP、PM10、臭气浓度、H2S、NH3。

3、监测单位

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4、分析方法

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见表4.1-2。

5、监测时间与频率

2013年10月19日至2013年10月25日连续监测7天,具体监测安排见表4.1-3。监测期间同步进行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等气象要素观测,见表4.1-4。

6、监测结果: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表4.1-5~4.1-8。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9、表4.1-10。

3

3

3

3

3

二、无组织排放厂界监测

1、监测点位

厂界上风向1个对照点,厂界下风向设3个监控点,见图4.1-2。

图4.1-2 无组织排放厂界监测布点图

2、监测项目

H 2S 、NH 3-N 、臭气浓度。 3、监测时间

2013年10月19日~10月20日。 4、监测频次

监测2天,上、下午各监测一次。 5、监测结果及方法

监测结果及方法见表4.1-10~4.1-12。

表4.1-10 特征污染物氨监测结果及方法表

3☆1﹟

NW

V=1.3m/s ☆2﹟

☆3﹟

☆4﹟

N

表4.1-11 特征污染物硫化氢监测结果

3

表4.1-12 特征污染物恶臭监测结果

3

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单因子指数计算式为:

I i=C i/S i

式中:C 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 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常规污染物环境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H2S 、NH3敏感点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恶臭没有标准值,只作为背景值进行参考。H2S 、NH3厂界评价标准采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详见表4.1-13。

注:标#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要求,标*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

由上述诸表可以看出:监测点中SO2的小时最高浓度为0.098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O2二级浓度限值(0.50mg/m3)的19.6%,日均最高浓度为0.065mg/m3,占二级浓度限值(0.15mg/m3)的43%。

NO2的小时最高浓度为0.089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NO2二级浓度限值(0.24mg/m3)的37.1%,日均最高浓度为0.052mg/m3,占二级浓度限值(0.12mg/m3)的43.3%。

TSP日均最高值为0.286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二级浓度限值(0.3mg/m3)的95.3%。

PM10日均最高值为0.162mg/m3,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二级浓度限值(0.15mg/m3)的8%。

敏感点中H2S的一次浓度最高为0.005mg/m3,占《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1mg/m3)的50%;厂界监测点中H2S的一次浓度最高为0.006mg/m3,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中现有工程标准值(0. 06mg/m3)的10%。

敏感点NH3的一次浓度最高为0.05mg/m3,占《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20mg/m3)的25%;厂界监测点中NH3的一次浓度最高为0.06mg/m3,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中现有工程标准值(1.5mg/m3)的4%。

以上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中SO2、NO2的小时、日均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TSP日均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PM10除在2#、3#点位轻微超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外,其它时间均满足要求。超标的主要原因为监测当天风速较大,地面扬尘较多,起尘量较大。

特征污染物的敏感点及厂界浓度均不超标且占标率较低。

第二节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预测参数

1、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喂养过程、清粪工序、沼气站等产生的恶臭气体,有机肥生产原料混合、烘干、粉碎工序和饲料加工原料粉碎、混料工序产生的粉尘,有机肥生产烘干工序产生的NH3。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见表4.2-1。

表4.2-1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表

2、预测内容

1、有组织排放预测:

预测因子:粉尘;

预测拟建项目有组织排放的粉尘。

预测内容:

①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预测粉尘在单一气象条件下的轴线最大落地浓度,并在敏感点与本底值进行叠加,预测项目投产后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

2、无组织排放预测:

预测因子:NH3、H2S。

预测内容: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预测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的NH3、H2S在单一气象条件下的轴线最大落

地浓度、厂界浓度和敏感点浓度,并在敏感点与本底值进行叠加,预测项目投产后对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1、气象资料适用性分析及气候背景

气象站位于东经116°38′E,36°56′N,台站类别属一般站。据调查,该气象站周围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与拟建项目周围基本一致,且气象站距离评价项目较近,该气象站气象资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禹城近20年(1991~2010年)年最大风速为17.0m/s(1993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41.4℃(2005年)和-18.8℃(1990年),年最大降水量为1012.3mm(1991年)。

禹城气象站近20年主要气候统计资料见表4.2-2,近20年各风向频率见表4.2-3。图4.2-1为禹城近2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图8.1-2为禹城2009年夏季风向频率玫瑰图。

图4.2-1 禹城近20年(1991~201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图4.2-2 禹城气象站2010夏季风玫瑰图

三、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

1、拟建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拟建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排放的粉尘包括有机肥料生产工序排放的粉尘和饲料加工工序产生的粉尘。分别预测其所有气象条件下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并与敏感点进行叠加,确定对敏感点的最大影响程度。有组织排放废气预测结果见表4.2-4和表4.2-5。

2、该项目无组织废气排放预测结果

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源主要是喂养区的无组织挥发的NH3、H2S以及有机肥烘干工序的NH3。预测结果见表4.2-6和表4.2-9。

*:执行厂界浓度标准

*:执行厂界浓度标准

表4.2-8 有机肥生产区无组织排放的NH的厂界浓度和在敏感点的浓度

表4.2-9 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NH的厂界浓度和在敏感点的浓度

3、预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废气排放预测,可以看出该项目投产后,有组织污染物粉尘均能实现达标排放,且对于敏感点影响较小,最大落地浓度叠加敏感点的本底值后仍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无组织污染物NH3、H2S能够达标排放,且对于敏感点影响较小,最大落地浓度叠加敏感点的本底值后仍然满足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的要求。由以上分析说明,该项目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四、恶臭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恶臭的影响

随着畜牧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场的恶臭对大气污染已构成了社会公害,使人类生存环境下降,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对疫病的易感性提高或直接引起某些疾病,从而引起普遍关注。

本项目恶臭来自生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等腐败分解,奶牛的新鲜粪便、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粘附在体表的污物等,呼出气中的CO2等也会散发出奶牛特有的难闻气味。本项目恶臭主要来源是奶牛粪便排出体外之后的腐败分解。影响牛舍恶臭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清粪方式、管理水平、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度。同时,也与场址规划和布局、畜舍设计、畜舍通风等有关。

根据文献报道,牛粪便及污泥臭气成份主要是有机物中硫和氮生成的硫化氢(H2S)、氨(NH3)、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三甲胺[(CH3)2N]等恶臭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的厌恶或不愉快。气味大小与臭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H2S 为无色气体,有恶臭和毒性,具有臭鸡蛋腐败气味,其嗅觉阈值(正常人免强可感到臭味的浓度)为0.0005ppm(0.00065mg/m3)。NH3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嗅觉阈值是0.037ppm。甲硫醇为有特殊臭味的气体;甲硫醚为无色易燃烧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三甲胺为无色气体,有氨和鱼腥的气味;这三种物质的嗅觉阈值均为0.0001ppm。

表4.2-10 恶臭物质理化特征

表4.2-11 恶臭强度分类

恶臭气体浓度对人体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①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②恶臭气体的浓度已对植物产生危害,则将影响人的眼睛,使其视力下降;

③对人的中枢神经产生障碍和病变,并引起慢性病及缩短生命。

④引发急性病,并有可能引起死亡。

恶臭气体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一般仅停留在①、②的水平浓度上。当然,如果发生大规模恶臭污染事件,会使恶臭气体污染的浓度达到③、④的水平上。

恶臭污染影响一般有两个方面:

①使人感到不快、恶心、头疼、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喝水减少、妨碍睡眠、嗅觉失调、情绪不振,爱发脾气以及诱发哮喘。

②社会经济受到损害,如由于恶臭污染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受到恶臭污染的地区经济建设商业销售额、旅游事业将受到影响,从而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单项恶臭气体对人体影响,如硫化氢(H2S)气体浓度为0.007ppm时,影响人眼睛对光的反射。硫化氢气体浓度为10ppm是刺激人眼睛的最小浓度。又如氨气浓度为17ppm时,人在此环境中暴露7—8小时,则尿中的NH3量增加,同时氧的消耗量降低,呼吸频率下降。如在高浓度三甲胺气体暴露下,会刺激眼睛、催泪并患结膜炎等。

根据恶臭扩散规律的已有监测数据,一般情况下,距离增加1倍,臭气浓度下降一半以下,即距离增加4倍,臭气浓度下降到十分之一以下。说明恶臭经一段距离后,臭气对外界影响甚微。

2、需采取的措施

拟建项目针对产生的恶臭气体采取日常管理和技术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同时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

①及时清理牛舍

有资料表明,温度高时恶臭气体浓度高,牛粪在1~2周后发酵较快,粪便暴露面积大的发酵率高。因此建议牛舍牛粪及时清理,在牛舍内加强通风,加速粪便干燥,可减少牛粪污染。

②强化牛舍消毒措施

为防止蚊蝇孳生,应根据蚊蝇生活习性,采用人工、机械配合喷药的方法预防蚊蝇孳生。

全部牛舍必须配备地面消毒设备。

③科学的设计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

牛采食饲料后,饲料在消化道内消化过程中(尤其是后段肠道),因微生物腐败分解而产生臭气;同时没有消化吸收部分在体外被微生物降解,因此提高日粮的消化率、减少干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排出量,既减少肠道臭气的产生,又可减少粪便排出后的臭气的产生,这是减少恶臭来源的有效措施。

采用经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用合成氨基酸取代日粮中完整蛋白质可有效减少排泄中的氮。在低蛋白日粮中补充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3.2%~62%,当日粮粗蛋白降低至10g/kg体重时,氨态氮在排泄物中的含量降低9%。

④养牛场加强绿化。

在厂界四周设置高4~5米的绿色隔离带,可种树2~3排,并加高场区围墙,并种植芳香的木本植物。鉴于养殖行业的特殊性,在树种选择上,不仅要考虑美化效果,还必须考虑在除臭、防火、吸尘、杀菌等方面的作用。

在办公区、职工生活区有足够的绿化,厂内空地和路边尽量植树及花草,形成多层防护层,最大限度地防止厂区恶臭气体对周围敏感保护目标居民的影响。

⑤贮粪池和沼气站恶臭气体的控制措施为将厌氧池池体加盖密封,以减少恶臭气体的外排量。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厂界恶臭气体的浓度能够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的要求。

五、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

根据《山东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4-2005)中的要求,新建畜禽养殖场应距离村庄、居住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在,500米以上,并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因此,确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米。距离该项目最近的村庄为厂区南侧420米处的孙庄村,在卫生防护距离之内。

根据孙庄村搬迁文件,孙庄村搬迁后距拟建项目距离能够满足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NYT 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EP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1 拟建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基本情况 (1) 1.2项目规模及工程组成 (1) 1.3 主要工艺流程 (2) 2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与评价标准 (2) 2.1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2) 2.2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标准 (3) 2.3 评价工作等级 (3)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 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 4.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 4.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 4.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 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 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 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6) 5.1大气环境 (6) 5.2声环境 (6) 5.3地面水环境 (7) 5.4地下水环境 (7) 5.5固体废物 (7) 5.6电磁环境 (8) 6 污染防治措施 (8) 6.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8) 6.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8) 6.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8) 6.4地面水环境保护措施 (9) 8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 (9) 9综合结论 (10)

1 拟建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广州从化鳌头镇鳌头工业基地人和片区内。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 (5)项目规模:首期建设2台15MW级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并预留二期扩建条件。拟建项目以天然气为燃料,对鳌头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供冷,投产后全厂总热效率达80%以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台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天然气高压站等。 (6)定员及班制:建设项目劳动定员40人,全年工作330天(约8000h),厂区不设员工宿舍。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 答案

大气影响评测案例 案例1 某热电厂位于西北地形平坦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热电厂现有5×75 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4×12MW抽凝发电机,SO2现状排放量1093.6 t/a。拟淘汰现有锅炉,新建2×670 t/h煤粉炉和2×200MW抽凝发电机,年运行5500小时,煤含硫0.9%,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90%,180米烟囱直径6.5米,标态烟气量424.6 m3/s,出口温度45度,SO2排放浓度200 mg/m3,NOx排放浓度400 mg/m3。关闭市内小锅炉减少SO2排放362.6 t/a。经过估算模式计算,新建工程S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 mg/m3,出现距离为下风向1098米,NOx的D10%为37000米。在停用检修期,某敏感点X处SO2小时监测0.021~0.031 mg/m3,逐时气象条件下,预测X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0.065 mg/m3。SO2二级小时国标是0.5 mg/m3,NO2二级小时国标是0.2 mg/m3,本项目外派NOx全部转化为NO2。 1、计算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 全厂SO2排放量:200mg/m3*424.6m3/s*5500*60*60/1000000000=1681.416t/a 区域SO2排放增减量:新建项目排放量-淘汰现有电厂锅炉量-关闭小锅炉排放量 即1681.416-1093.6-362.6=225.216 也就是区域新增排放量225.216t/a 2、判定大气评价等级的Pmax和D10%。 题干中给出了S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mg/m3,其Pmax-SO2=0.1057/0.5*100=21.14%;但题干中没有给出N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有的考生可能就不会做了。如果大家做过大气预测,仅仅只需要做过估算模式的话,就可以知道,同一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与源强成正比,不同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也是一样的;项目NOx源强400mg/m3,为SO2的2倍,也就是其最大地面浓度为0.1057*2=0.2114,NOx的Pmax为0.2114/0.24=88.08%。其D10%为37000m,超过5km。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NOx的Pmax和D10%来判定等级。 3、确定大气评价等级范围。 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其他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徐州坝山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1) 1.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2) 1.3编制依据 (2) 1.3.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基本组成 (2) 1.3.2法律、法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评价标准 (4) 1.5评价工作等级 (4) 1.6评价范围 (5) 1.7评价因子 (5) 2.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 (6) 2.1徐州市基本情况 (6) 2.2拟建电厂所在地基本状况 (6) 2.3拟建电厂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排放量 (11) 2.3.1主要污染源 (11) 2.3.3拟建的污染防治措施 (11) 3.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2) 3.1大气环境资料来源 (12) 3.2现状监测 (12) 3.3大气现状监测资料 (12) 3.4排烟状况 (13) 4.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环境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4.1大气污染源的预估 (14) 4.2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14) 5.徐州坝山环保热电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 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前提条件 (15) 5.2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15) 5.3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择 (16) 5.4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8) 6.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6.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8) 7.清洁生产分析 (18) 7.1清洁生产措施 (19) 7.2烟气净化措施 (19) 8.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分析 (19) 8.1热电厂的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9) 8.2热电厂的假设项目文化效益分析 (19)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纳污水体概况 本工程的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厂总排水口经中州支渠渠尾向南约1km于后纸庄村附近排入洛河。洛河为常年有水河流,水质功能区划为皿类水质,洛河于偃师市境内公路桥设置有洛阳市市控断面,在本次工程排水入洛河处下游约8Km。 4.1.2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考虑工程完成后所排放的废水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结合评价所掌握的纳污水体水文资料及纳污情况,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设置4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1和附图1。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4.1.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同时测定水温和流量等水文参数。

4.1.4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18 日进行,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1.5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 版)、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地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方法 4.1.6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皿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详见表4-3。 4.1.7评价因子 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和本次工程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水温、流量仅在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常规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引用宁波滕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通检测)第ZTE20170535号)中常规数据检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5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置 表 本项目 HQ3 地表水监测点位 噪声监测点位 地下水监测点位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2)监测项目 TSP、PM10、SO2、二氧化氮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4月2日,共计监测7天。4)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2-2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3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4 环境空气日均值检测结果

从监测结果可知,奉化区空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4.2.2特征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参考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奉化市巨新铸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数据,委托浙江中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实施了现状监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2)监测项目 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5年5月28日至2015年6月3日,共计监测7天。 监测频次:连续7天,每天4次,具体时段为02:00、08:00、14:00、20:00,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监测期间同步进行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观测。 4)监测分析方法 见表4.2-6。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6 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布设3个监测点:1#东太湖村、2#厂区、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监测布点见附图8。 (2)监测因子:PM10、PM2.5、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H2S、甲苯、二甲苯。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时间及频率如下: 表5.1-1 大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4)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表2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下表。

表5.1-2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①评价因子:同监测因子。 ②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P i=C i/C0i 式中:P i—I评价因子标准指数; C i—I评价因子实测浓度,mg/m3; C0i—i评价因子标准值,mg/m3。 ③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日均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3,8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4,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5。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57~0.125mg/m3,标准指数为0.38~0.833;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036~0.067mg/m3,标准指数为0.48~0.893;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2~0.027mg/m3,标准指数为0.08~0.18;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2~0.065mg/m3,标准指数为0.25~0.813;CO日均浓度范围为0.5~1.1mg/m3,标准指数为0.125~0.275。因,PM10、PM2.5、SO2、NO2、CO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5.1-4 8小时浓度监测结果与评价表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77mg/m3,标准指数为0.15~0.48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 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3

4-4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1.1.1现状监测布点 根据本次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及项目的污染状况和厂址周围的敏感 点的分布情况,共布设2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功能及位置见表 4-1。 表4-1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 4.1.1.2监测及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因子为: H 2S 、NH 3、TSP 三项。 4.1.1.3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监测由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 2006年9月7日 ~9月11日进行,连续监测 5天。监测时间按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 行。 4.1.1.4监测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进行。具体采样 及分析方法详见表4-2。所有浓度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数值,在统计数据 时,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者,统计时按 1/2检出限进行计算。 表4-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分析方法 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21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 i=G/S i 式中:P —单因子污染指数; C i —单因子实测浓度,mg/m3; S i —单因子评价标准,mg/m3。 4.1.2.2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1.2.3检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4、表4-5和表4-6。 表4-4 TSP 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日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5 NH 3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6 H 2S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2017年全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7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7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35天优、200天良、89天轻度污染、16天中度污染、20天重度污染、2天严重污染, 达标天数比例64.9%。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分别为11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7毫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90百分位数为171微克/立方米。 表1 2017年年成都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 同比,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10、PM2.5、NO2、SO2浓度和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3.7%、9.7%、1.9%、21.4%、5.6%;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上升,上升幅度为1.8%;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64.9%,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上年为60.5%)。 二、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成都市各区(市)县计算结果及排序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7年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统计表 【说明】

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综合考虑了各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 2、计算综合质量指数时,CO取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值,O3取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的第90百分位浓度值。 3、排序是按照各区(市)县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由小到大排列;如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相同,则名次按达标天数比例由大到小排序。 4、2016年6月起,简阳市纳入全市排名。 5、2016年和2017年数据以国家最新认定为准。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四)

[模拟]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四)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时,统计地面长期温度气象资料的内容是 ______。 A.小时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B.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C.旬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D.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地面长期温度气象资料的内容。温度是决定烟气抬升的一个因素,温廓线即反映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通过对温廓线的分析,可以知道逆温层出现的时间、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逆温层是非常稳定的气层,阻碍烟流向上和向下扩散,只在水平方向有扩散,在空中形成一个扇形的污染带,一旦逆温层消退,会有短时间的熏烟污染。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需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一级评价项目除上述工作外,还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温廓线的分析,并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第2题: 某地大气环境现状监测NO2日均值如下表,按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2mg/m3,标态)评价,该区域的超标率是______。 A.28.3% B.50.0%

C.66.7% D.75.8% 参考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现状监测。NO2日均值超标率的计算。其关键是第一个数据0.120mg/m3为超标,大气就是这样规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监测值与标准值相等为达标。4/6=66.7%。 第3题: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有一个在建的120× 104t/a焦化厂,无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区域污染源调查应采用______。 A.焦化厂可研资料 B.类比调查资料 C.物料衡算结果 D.已批复的焦化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参考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对象。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第4题: 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当地的年主导风向为E,冬季主导风向为NE,拟在1月份进行环境监测,必须布点的方向为______。 A.E、W B.NE、SW C.E、SE D.NE、W 参考答案:B 本题实际考查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关键是要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而不是当地的年主导风向。三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第5题: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发表日期:2010/11/26 来源:中大网校[在线考试] 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3.2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知识点: 3.2.1监测布点要求 (1)设置依据: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②地形复杂性;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2)监测点位数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3)公路、铁路等项目 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4)城市道路项目 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3.2.2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测布点: (1)一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2)二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需要进行2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 (3)三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4)城市道路评价项目 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 (5)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