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察法教学设计

观察法教学设计

观察法教学设计
观察法教学设计

课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观察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对象:学前教育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思路:本节课将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对个别物体观察、比较观察、做观察记录,通过切身体验了解如何在日后教学中运用观察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观察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个别物体观察、比较观察、做观察记录,体验观察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重点:对个别物体观察、比较观察、做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法

教学用具: 玩具小熊,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教师的衣着打扮与平日差别较大,引起学生注意。

2、教师请学生观察老师,说说老师今天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3、学生的观察是比较混乱零散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可引出主题:观察法

二、新知传授(5)

1、定义阐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分为直观类、语言类、实践类。观察法属于直

观类方法中的一种,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

2、分类: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3、如何运用观察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体会如何观察,从而学会指导幼儿观察。

三、运用观察法(25)

1、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一摸: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装有毛绒小熊玩具的纸箱,请2名学生摸一摸纸箱里装的是什么,要求: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知道“摸”是观察的一种形式。

二看:拿出毛绒小熊,要求:学生从上至下、从头部到脚部进行描述毛绒小熊的特点。

知道有顺序按部就班的“看”才能看得更仔细。

三听:摇一摇小熊,要求:描述听到的声音。

四闻:闻一闻,要求:描述闻到的气味。

知道可以通过听和闻气味进行观察。

总结提问:

(1)刚才进行观察运用到哪些感官,还可以运用哪些感官观察事物?

明确:摸、看、听、闻。如果是吃的,还可以让幼儿尝一尝。

(2)为什么每次观察之前,老师都提出观察要求?

明确: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3)如果此时你正在上课,有一只蝴蝶飞进教室你会怎么办?

明确:可以观察让幼儿观察蝴蝶的颜色、大小、飞行线路、让幼儿拿出纸笔画出看到的蝴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使用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

2、比较观察

用PPT出示意大利比萨斜塔和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图片比较二者的差别

总结提问:在比较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有条理、有目的;可以在观察时做记录。

3、观察记录

(1)启发提问:做观察记录可以有哪些形式?

除了写之外还可以画、录音、拍照等。

(2)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指纹,说说指纹有何不同,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指纹。

四、总结提炼

小组思考讨论总结: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明确:1、观察前创设观察条件、明确观察对象

2、观察时提出观察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3、观察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按顺序观察或比较观察

4、观察后总结观察印象,做好观察记录,巩固观察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每周观察2次班里“幸福树”的成长,做一个月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观察前创设条件、明确对象

观察时提出要求、有目的观察

观察中运用多种感官、按顺序观察或比较观察

观察后总结印象、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备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 教材第13、第14页的内容及第15页练习四。 1.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判断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摆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认识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多媒体课件、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拼搭积木游戏里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 (课件出示例1) 师: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情景图中的形状吗?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师:如果我们要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你摆出的几何体,先想一想,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观察物体时,先确定观察的方向。 生2:观察时,视线要和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 生3:观察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师:现在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你摆出的几何体,想一想,你观察到的几何体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 师:小华观察到结果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生: 师:谁能分别说说,你是怎样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的结果的? 生1:从上面看可以确定几何体的最下面一层中每个小正方体基本的摆放位置,有两排,前面一排摆放了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摆了1个小正方体;从列数看有3列,左面一列有2排,中间和右面各1排。 生2:从前面看是1层,有3列。 生3: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有两排,且都是1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说一说等活动,内化学生判断和确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形状的过程和方法】 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判断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课件出示例2)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自己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吗? (学生自己拼摆,同桌相互检查) 师:拼摆完成后,自己先看一看,你是怎样摆放的?谁说一说。 生1:左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左边一列的上面。 生2:中间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中间一列的上面。 生3:右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右边一列的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doc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出版社)第34-35 页 【课程标准】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设计本课的主导思想。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学习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 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品读古诗,引入课题 师: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同学们己经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 师: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王之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观察叶 教学内容: 观察叶是科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一般特征。本节是在学习了“我们知道的植物”和“观察一棵植物”的基础上学习观察植物的叶,涉及课本第7页到第10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乡村的孩子对植物有广泛的认识,应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并鼓励描述其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懂得保护植物。 3能够动手画一片叶和用叶做一副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植物。 教师准备:课件、具备有老叶和嫩叶的盆栽。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常见而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后

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树的叶。 2.追问“那你们是怎么样区分的,为什么这么快而又没有错呢?” 结论:因为每种叶都差不多,但和其他树叶长相不同。 3.再次追问“这些叶的长相哪里不同?” 4.提问:“这些叶的长相有相同的地方吗?” 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会认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做好准备。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可先学生让按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描述,让后教师在做介绍。 3.观察之后,回到教室。 4.教师出示一些特别的叶。(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6.“猜叶子”的游戏。教师学生描述叶,让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例(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猜对是什么叶子,是因为他们叶的一些特征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教师先出示一盆载,让学生观察盆栽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思考同是一种植物的叶为什么他们的长相不一样呢? 学生会观察到盆栽叶的颜色不同,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植物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并教导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不可践踏小草和采折树枝。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首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后画叶脉,最后

学会观察生活教案修订稿

学会观察生活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1.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 2.学习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 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二、请同学们阅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平时善于观察,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把这些观察落实在纸上,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2)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一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无一不是作文的好素材。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观察物体》公开课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解放东路小学吴美娟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几袋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 2、3、4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 上午好!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呀?观察好的同学快速举起你的左手。 师:嗯,反应真快!上课! 二、故事导入,体验观察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师讲:《盲人摸象》)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盲人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盲人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盲人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盲人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提问:唉!摸同一头大象,盲人们的判断为什么会大不相同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是呀,他们摸得地方不一样,都只摸了大象的一小部分,所以对大象的认识才会各持己见。 师谈话:那如果是你,除了摸之外,还可以怎样观察啊? 师:嗯,用眼睛看,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擦亮自己的眼睛,与老师一起去《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三、观察照片,激活经验(学习例1) 1、师谈话:来,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相机,那你的眼睛就是......(停顿)对!捕捉画面的镜头。 师:现在请将你们的镜头对准教室的前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

1.3科学观察教案04

第三节科学观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实验中规范操作科学仪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掌握科学观察的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需要用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并尝试用科学观察的方法全面认识事物。 二、教学过程 一、科学观察 (一)、用心观察 师:今天我准备了很多杯饮料和大家分享。由于数量有限,我想把它们给刚才洗过手的同学。 生踊跃举手 师:大家先别急着尝。我先来示范一下该怎么尝,呆会儿大家就按照我的方法去尝。 演示:将中指沾了一下饮料,然后将食指放入口中,露出微笑。 师:什么味道? 生:酸酸甜甜的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 师:刚才,老师在尝味道的时候是把中指放入,但是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 板书:观察。 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观察,特别是用心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刚才已经尝过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那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颜色是。。闻起来。。 师:观察不仅仅指用眼去看,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皮肤的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实际上,很多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 PPT介绍:伦琴射线的发现 (二)、观察需要借助工具 师:那是不是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吗? flash:眼见一定为实吗? 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 问:。。。。 师:我们的观察为什么会产生失误? 生:人的感官可观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师:我们的眼睛有事不能准确判断事物,那是否能看到所有的事物? 生:不是。细菌 师:太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等微生物,我们看不到,还有哪些?太大的?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

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观察的范围》教案

《观察的范围》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吧, 老师看到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笔盒,现在请大家把数学书打开并立起来把笔盒放到书的后面坐直,请问现在你能看到你的笔盒吗?为什么? 如果我们不移动笔盒,书本和不改变我们所在位置你有什么办法能看到自己的笔盒? 学生发言。(站起来) 让学生做一做。 师:看来呀,观察的范围是受到许多观察的因素影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的范围。 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师:今天就有一只小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研究观察的范围这个问题。 二、出示情境图一: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 果园里有一棵结满了果子的桃树,小猴子爬上了围墙外的一棵树,向里张望,将猴子放到低于墙的树上的位置A点,问:猴子在这个位置能看到墙内的果子吗?(学生猜想)你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怎么表示一下你的想法吗?指名到大屏幕上画一画。这条线是什么?这两个点分别代表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发言,并让学生指一指)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但是没有使用数学语言―――― 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线就是小猴的什么?(视线) 你认为这条视线应该怎么画?(指导学生说出观察点,有效点,视线,观察区域) (为什么用虚线?为什么要以眼睛为观察点?为什么要以围墙的右上角为有效点?能观察到的离围墙最近的点在哪里?能观察到的区域在哪?) 师:(1)将小猴眼睛看作数学中的“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有效点” (3)将视线看作数学中的“线” (4)将观察看作数学中的“区域” 在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点(小猴子在A处的各点) 学生试画。

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完整版

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濮阳市第八中学朱丽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眼、手、耳、鼻等多种感官,学习观察。 3、熟悉并运用正确写日记的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边的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出示课件,小结)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细心观察的事例或文章?鲁班自己的手被叶齿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看到壶盖被蒸汽掀开发明了蒸汽机,你愿意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审题。说一说,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指名回答:关键词是什么(关键词是“观察”、“日记”) 2、说一说,你认为正确的日记格式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日记的正确格式。

三、指导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学习写作。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每天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你都认真地观察了吗你是通过什么观察的 生一:用眼睛看形状、颜色; 生二:用鼻子闻味道; 生三:用手触摸,感觉它的光滑程度; 生四:用耳朵听它的声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眼睛:看形状、颜色 鼻子:闻味道 手:触摸光滑粗糙 耳朵:听声音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一样东西,出示西瓜。 3、小组讨论: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西瓜? 交流总结:用眼睛看西瓜的颜色是绿的,身上还有一道道绿色的条纹,它是圆圆的,又大又圆;用手摸一摸,西瓜是光滑的。 4、教师引导:我们刚才观察的是它的外表,我们还可以切开它,看它的里面,我们观察的顺序是:由外到内。 老师切开西瓜,生继续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分析 《观察范围》一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本节课“观察的范围”就是从大家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设计就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一种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并将知识点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做一做、画一画、试一试这些学习过程,体会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科整合,引出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引出古诗《登鹳鹊楼》,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诵。 2.师提出问题:古诗中的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古以来一直被传诵,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3.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你知道其中的情理吗从而引出新课:观察的范围

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

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本文是精心的科学观察类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 活动重点: 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活动难点: 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你们看过植物的新芽吗?你们看过的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哦,刚刚有些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看过的植物新芽,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嫩嫩的新芽吧!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2、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 老师: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老师小结:小白菜的新芽像一对小翅膀呢,看起来真可爱。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好看。树枝上也冒出了嫩芽哦。还有最特别的红楠的新芽是红色的呢!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 (播放收集的图片) 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新芽,它们又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豆子发芽的图片 老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 四、结束活动。

《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学会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动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礼物,谁能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猜对有奖。 学生试猜。 师:(猜不出)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我们来一起倒数

“3、2、1”,揭晓谜底,桔子。 二、引导学生观察,掌握观察方法 1、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桔子的呢?你是如何观察出来的? 生:(预设)我看出来的。 师:他说的很好,用眼睛看是一种观察的方法,你还能运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观察方式。 出示课件:眼(看) 耳(听) 手(摸) 鼻(闻) 嘴(尝) 2、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桔子的远方亲戚,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丑橘。 老师课堂上也带来一个让大家看看。通过我们刚才总结的观察方法,你想运用哪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它呢? 眼(看):形状和颜色(全班一起观察) 生:看,它像一个小葫芦。 师:你说的真棒,想象力真丰富。他选择了用眼睛看的观察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像一个葫芦,你们觉得它还像什么?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 鼻(闻):清淡香甜(选择一组去闻)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西江实验学校康巧明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步入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如: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本节课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收集背景材料。但二年级学生大多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散,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的探索空间,引导他们通过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物体。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洒水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活动的兴趣。 1、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很简单,就是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2、、猜一猜。 师:你知道这相片照的是谁吗?(出示背面) 生:我不知道。 师:为什么看不出来呢?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分析 《观察范围》一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本节课“观察的范围”就是从大家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设计就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一种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并将知识点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做一做、画一画、试一试这些学习过程,体会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科整合,引出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引出古诗《登鹳鹊楼》,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 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 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 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 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 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 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 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 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 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 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 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 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 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题型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题型归纳 摘要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 关键词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节。本节课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但是他们还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理解观察点、障碍点、观察的范围。 课件出示: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向里张望。 (1)、小猴爬到A点能看到哪些地方的桃子?指明说一说。 (2)、师讲解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 找到观察点(猴子的眼睛)和障碍点(墙的顶点),连接两点并延长与地面相交于一点。记作A′。 (3)、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2、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处和C处,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并想一想它在B处和C处时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 3、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

科学《观察》教案

《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观察的各种器官。 2、用工具观察,感受工具观察对感觉器官的延伸作用。 3、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体会观察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观察的各种器官和用工具观察。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体会观察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分好5个小组,每组5-6人,选好组长,位置围成一个“凹”字形。教具:放大镜5个,透明杯5个,小磁石5枚,卡片5张,食盐、白糖、味精、白醋、橙汁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导语 2、展示课题 (是不是很神奇?这只是一个小魔术,而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科学课题中----观察)

二、认识观察的器官 1、声音展示 (是谁呀?)(生:大耳朵图图) 2、自主探究,认出液体,贴上标签 展示5杯不同液体,提出要求,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认出,贴上标签。 注意事项要做提醒。 3、观察的器官 感觉器官图片出示,认识不同感觉器官。 三、工具观察 1、图图有话说 把图图的话给每个小组,并让其看。 2、放大镜看话 让学生仔细阅读要求后,用放大镜观察图图的话,并告诉大家图图对本组说的话。 3、观察的工具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帮助观察? 学生回答 老师呈现所搜集的观察工具,阐述工具的作用。 四、综合运用各种器官观察 1、生活情境导入 图图饿了,要自己做饭,但不认识调味品,请学生帮忙判断。

2、实物呈现,小组探究 老师给每个小组取了一些容器中的调味品,让学生综合运用观察的感觉器官判断。 3、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口述填空 五、观察的重要性 1、三位人物:鲁班、袁隆平、法布尔 2、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观察的精神。 六、总结 1、让学生积极总结此次收获。 2、老师小结。

(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想象、判断中,提高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4.通过变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照片、口杯、汽车玩具、小狗玩具及相关的图形卡片等。 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把每组中坐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并按方位坐好。发给小组个口杯及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老师从不同位置给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拍了几张照片,请看第一张照片,猜一猜他是谁?(课件显示男同学的背面照片,学生猜后发现,从背面看无法看出是谁。) 师:从背面很难看出这位男同学是谁,再来看第二张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课件显示男同学的侧面照片,学生猜后发现,从侧面看还是无法肯定是谁。) 师:这个同学到底是谁呢?请你们看第三张照片,说出他的名字。 (课件显示男同学的正面照片,学生齐声说出名字。) 师:为什么看到这个男同学的正面照片时,你就能认出他是谁? (正面看得清楚,背面、侧面不好辨认。) 师:如果你给自己的朋友拍这样的三张照片,你打算怎么拍? (让学生充分地说。) 2.揭示课题。 师: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摄影师的位置不同,拍照到的人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照片,引导猜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侧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二、合作学习,学会观察 1、出示学校大门照片(正面、后面)说明学校很美,

“观察的范围” 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 一、谜语引入,导入课题 1.有点紧张,轻松一下,先来猜个谜语.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看动作,猜谜语)生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障”,是什么意思?(生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说) 2.做实验。(师生配合) 用一片树叶挡住学生的眼睛,问:能否看见学生。生:看不见。师:真是“一叶障目,不见同学”现在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师将树叶前移)问:现在能看见同学吗?生:能 师:奇怪了,树叶还是刚才的树叶,人也没变,为什么现在能看见了呢?为什么呀? 生:树叶与眼睛的距离变了,/眼睛看的范围变大了、、、、、 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学习和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观察的范围)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景,引人问题 秋天到了,张大伯家的桃子熟了,落了一地,有只猴子闻到香味赶来了,(课件出示)它能看到桃子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前面有一堵墙,挡住了猴子的视线。 2.探究交流,质疑问难 (1)同学们想一想猴子要想看到地上的桃子,应该怎么办呢?爬树

现在能看见地上的桃子吗?看不见,怎么办?继续向上爬/ (3)猴子来到了A点(课件出示)现在,他能看到地上的桃子吗?猜猜能看见地上的几个桃子?生猜。教师;我们要敢于猜想,有猜想就要有验证,现在请同学借助学具在在作业纸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猴子在A点看到地上的桃子(生画,师巡视)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展示学生的作品 你是怎么画的?(.让生说明理由,老师适时点拨,加以纠正)。老师解释:这条线是实际存有吗/是眼睛射出来的,要用虚线。师:要想看到更多的桃子怎么办?(生:继续向上爬)能看到的比刚才的多吗?是。请你们用笔画出来猴子在B。C点看到地上的桃子,加以证明。(生画师巡视,)请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你们已经画好了, (2)展示作品,反馈方法,你是怎么确定猴子的观察范围的?(生说,师引导:先找什么,(眼睛))再找什么?(围墙定点)小猴子的眼睛这个点起个名字叫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观察点)那围墙的顶端对猴子的眼睛起什么作用呢?(防碍)。我们给这个点起个名就叫障碍点。板书:障碍点)然后怎么样呢?生:连接着两点并延长,线外面就是猴子观察到得范围。(课件出示) 4,交流讨论,总结新知。比一比,猴子在A,B,C点看到地上的桃子数量有什么变化?(多了。说明了什么,爬的越高看到的越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