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题

第二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作业一

第一部分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一分)

1.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份和合成与加工。

2.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强度可以用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比例界限等来表征。

4.三类主要的材料力学失效形式分别是:断裂、磨损和腐蚀。

5.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6.晶体结构有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

7.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8.材料的强韧化手段主要有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相变增韧。第二部分判断题(10题共20分,每题2分)

1.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2.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3.硬度是指材料在表面上的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错)

4.性能是包括材料在内的整个系统特征的体现;性质则是材料本身特征的体现。(√)5.晶体是指原子排列短程有序,有周期。(错)

6.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相组成情况,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7.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改性和表面保护两个方面。(错)

8.材料复合的过程就是材料制备、改性、加工的统一过程。(√)

9.材料合成与加工过程是在一个不限定的空间,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错)

10.材料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研究是微观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

第三部分简答题(4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材料性能的定义是什么?答: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2.金属材料的尺寸减小到一定值时,材料的工程强度值不再恒定,而是迅速增大,原因有哪两点?答:1)按统计学原理计算单位面积上的位错缺陷数目,由于截面减小而不能

满足大样本空间时,这个数值不再恒定;2)晶体结构越来越接近无缺陷理想晶体,强度值也就越接近于理论强度值。

3. 流变成型包括哪几个方面?答:金属的半固态成型、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成型、陶瓷泥料、

浆料成型和玻璃的熔融浇注。

4. 材料改性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答:目的: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来改变材

料的性能。内容: 1. 材料的“合金化”2 .材料的热处理

第四部分 论述题(2题共30分,每题15分)

1. 材料的成分和结构主要的测试手段有哪些?它们使用于哪些范围?

答:

2. 加工与合成的定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团的新排列,在所有尺度上(从原子尺寸到宏观尺度)对结构的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与元件的演化过程。 合成是指把各种原子或分子结合起来制成材料所采用的各种化学方法和物理方向。 加工可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还可以指较大尺度上的改变,包括材料制造。提高材料合成与加工的技术水平是我们的最重要的课题。

检测仪器 分辨率 体视显微镜 mm(毫米)--μm (微米) 光学显微镜 μm (微米) 电子扫描显微 微米--纳米(nm )达0.7nm 透射电镜 观察到原子排列面,达0.2nm 场离子显微镜 形貌观察 0.2--0.3nm 隧道扫描显微镜 观察到原子结构0.05--0.2nm

作业二

第一部分填空题(10题共10分,每题1分)

1.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2.材料的硬度表征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3.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质和防化性质。

4.冶金过程、熔炼与凝固、粉末烧结和高分子聚合是四种主要的材料制备方法。

5.如果按材料的流变特性来分析,则材料的成型方法可分为三种:液态成型、塑变成型和流变成型。

6.金属材料的改性包括材料的合金化以及材料的热处理

7.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第二部分选择题(5题共10分,每题2分)

1.分析材料的相组成你会选取何种测试手段(B)

A 扫描电镜 B透射电镜 C 红外吸收光谱

2.分析各相之间的位相关系选取何种测试手段(B)

A红外吸收光谱 B X射线衍射 C 扫描电镜

3.进行断口形貌观察最好用何种仪器(A)

A 扫描电镜 B透射电镜 C X射线衍射 D 红外吸收光谱

4.观察原子结构采用何种仪器(B)

A光学显微镜 B隧道扫描线微镜 C 扫描电镜 D 红外吸收光谱

5.下列仪器中分辨率最高的是(C)

A 体式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 隧道扫描线微镜 D 电子扫描显微镜

第三部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每题1分)

1.材料性能是随着外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个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量变的积累,而性质保持质的相对稳定性;当量变达到一个“度”时,将发生质变,材料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2.疲劳强度是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3.韧性指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中吸收的能量。(错)

4.在材料使用性能(产品)设计的同时,力求改变传统的研究及设计路线,将材料性质同时考虑进去,采取并行设计的方法。(√)

5.准晶体的特点是原子排列长程有序,有周期。(错)

6.现代材料科学家对材料成分、结构的认识是由分析、检测实现的。(√)

7.热处理是指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组成的情况,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错)

8.淬火通过快速冷却,获得远离平衡态的不稳定组织,达到强化材料的目的。(√)9.正火是在奥氏体状态下,空气或保护气体冷却获得珠光体均匀组织,提高强度,降低韧性。(错)

10.材料表面工程有:表面改性、表面防护和薄膜技术。(√)

第四部分简答题(4题共40分,每题10分)

1.从事材料工程的人们为什么必须注重材料性能数据库。

答:材料性能数据库是材料选择的先决条件;材料性能数据库是实现计算机辅助选材(CA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2.什么是材料的组织组成。

答:组成材料的不同物质表示出的某种形态特征

3.“材料设计”构想始于50年代,80年代后实现“材料设计”的条件渐趋成熟。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1)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3)合成与加工新技术的涌现4.新型材料设计的内容。

◆成分结构设计

◆性质性能预测

◆合成加工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第五部分论述题(2题共30分,每题15分)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a)使用性能

b)材料的性质

c)结构与成分

d)合成与加工

2. 你认为材料工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你认为哪些方面是新技术新材料的代表? 答:在材料科学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中,材料人员应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能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提取出关键的材料性质并选择优良性能的材料。

准晶、纳米材料和界面科学等是新的研究课题,都主要是围绕成分与结构展开的,向上追溯到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向下则牵联到材料的特征性质。可以说,这些研究是新材料新技术的代表。 合成与加工 结构与成分 材料性质 使用性能

具备 产

生 提供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6题共30分,每题5分)

(1).晶体:原子在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2).硬度: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3).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4).材料组织:材料的组织是对材料的类型、形状、数量、大小、分布等特征的

描述,特征相同的部分归为一种组织组成物。

(5).韧性: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6).材料的“合金化”: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这种方法

在金属材料和现代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二、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1分)

(1).固体中的结合键可以分为(4)种,它们是(金属键)、离子键、(分子键)、共

价键。

(2).共晶反应式为:( L→α+β),共晶反应的特点为:(一个液相生成两个固相)。

(3).材料力学性能的硬度表征: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4).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两种。其中(板

条马氏体)的韧性较好

(5).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液相和固相之间存在过冷度)。

三、是非题(5题共10分,每题2分)

(1).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

荷的反应。(√)

(2).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βⅡ+(α+β),它由三相组成。(×)

(3).三束表面改性是指: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

(4).材料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研究是微观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

(5).不论含碳量的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四、选择题(5题共10分,每题2分)

(1).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a. 原子间的结合能b.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a)

(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a)a.与溶剂相同b.与溶质相同.c.为其它晶型

(3).材料的刚度和(a)有关:a.弹性模量b屈服强度c抗拉强度

(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a.熔点高,硬度低;b 硬度高,熔点低c 硬度高、熔点

高(c)

(5).珠光体是一种:a.单相固溶体b 两相混合物c. Fe和C的化合物(b)

五、简答题(4题共20分,每题5分)

(1).何为粉末烧结?影响烧结的因素有哪些?

烧结是陶瓷何粉末冶金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所谓烧结就是指在高温作用下,

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由松散状态逐渐密化,且机械强度大大提高的

过程。

影响烧结的因素有很多,如坯体的初始密度、物相组成、烧结气氛、压力以及

添加剂等。

(2).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理。

纤维复合材料强度高的原因是:纤维尺寸小强度高韧性改善,纤维表面受基体

保护,基体有止裂作用,断裂时纤维拔出要克服粘结力,以及纤维处于三向受

力状态等。

(3).简述从事材料工程的人们必须注重材料性能数据库。

材料性能数据库是材料选择的先决条件;材料性能数据库是实现计算机辅助选

材(CA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4).简述材料设计的主要内容

材料设计贯穿于材料“四要素”的各个方面,即:

成分结构设计

性质性能预测

合成加工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六、综合分析题(2题共20分,每题10分)

(1).材料的四大要素是什么?叙述材料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提示:

?材料四要素:

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

关系:略

(2).试述材料的强韧化的主要方法及其各自原理。

提示:

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相变增韧

原理:略

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6题共30分,每题5分)

(1).塑性: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2).刚度:外应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

(3).抗蠕变性:材料在恒定应力(或恒定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4).马氏体:碳在α-Fe的过饱和固溶体。

(5).断裂韧性:工程上使用的各种材料,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微裂纹,在应力的作用

下,这些裂纹进行扩展,一旦达到失稳扩展状态,便会发生低应力脆断。

(6).材料的热处理: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冷却工艺过程,来改变材料的相组成情况,

达到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二、填空题(10个空共10分,每空1分)

(1).材料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等

(2).三类主要的材料力学失效形式:(断裂)、(磨损)、腐蚀。

(3).材料物理性能的电学性能表征有:(导电率)、(电阻率)、介电常数等。

(4).三大类材料的成型技术在材料工程中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分。如果按材料的流变

特性来分析,则材料的成型方法可分为三种:(液态成型)、(塑变成型)、流变成型。

(5).三束表面改性是指:(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等。

三、是非题(5题共10分,每题2分)

(1).结构材料是指工程上要求机械性能的材料。(×)

(2).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3).材料的加工与合成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制备、材料加工、表面工程、材料复合。

(√)

(4).有许多种薄膜技术能够在基材表面覆盖薄膜材料层,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方法是:物

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5).合金元素对钢的强化效果主要是固溶强化。(×)

四、选择题(5题共10分,每题2分)

(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a.体缺陷.b面缺陷.c.线缺陷(c)

(2).奥氏体是:a.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b. 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c. 碳在β

-Fe中的间隙固溶体(a)

(3).在发生L→α+β共晶反应时,三相的成分:a. 确定b.相同c.不定(b)

(4).设计纤维复合材料时,对于韧性较低的基体,纤维的膨胀系数可(a );对于塑性

较好的基体,纤维的膨胀系数可( c )

a.略低b相差很大c略高d相同

五、简答题(4题共20分,每题5分)

(1).何为复合材料?简述材料复合的目的。

复合材料为由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具有其组成材料所,

没有的优越性能,材料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不同材料性能的优势互补、协调作

用的原则,进行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因此材料复合的过程就是材料制备、改性、加

工的统一过程。

(2).简述性质与性能的关系和区别。

材料性质: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最终使用状态(产品、元件)下表现出的行为。

性能是包括材料在内的整个系统特征的体现;性质则是材料本身特征的体现

(3).简述材料的加工的主要范畴

传统意义上,材料的加工范畴包括四个方面:

材料的切削:车、铣、刨、磨、切、钻

材料的成型:铸造、拉、拔、挤、压、锻

材料的改性:合金化、热处理

材料的联接:焊接、粘接

(4).简述材料改性的目的以及其主要内容

目的: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内容: 1. 材料的“合金化”

2 . 材料的热处理

六、综合分析题(2题共20分,每题10分)

(1).材料的成分和结构主要的测试手段有哪些?

提示:

成分分析

化学分析:化验

物理分析:物理量间接测定

谱学分析: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

结构分析

光学显微镜、SEM、TEM、场离子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等

(2).试述材料热处理的常见工艺及其目的。

提示:

典型热处理工艺

淬火、退火、回火、正火

目的:略

第三章结构材料

一、填空题:

1、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 的铁碳合金称之为铸铁,通常还含有较多的Si 、Mn、S 、

P等元素。

2、优质碳素结构钢的钢号是以碳的平均万分数来表示的。

3、碳钢常规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

4、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与铁间隙固溶、化合态的渗碳体、游离态的石墨

5、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

接而成。

6、塑料、橡胶、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7、高分子按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元素有机高分子、

无机高分子。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聚乙烯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质

量聚乙烯、改性聚乙烯。

10、陶瓷材料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其中导电性与点缺陷有直

接关系。

11、陶瓷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12、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小,这是由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决定的。

1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

相固体材料叫做复合材料。

14、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15、颗粒增韧的增韧机理主要包括相变增韧、裂纹转向增韧、和分叉增韧。

16、界面是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扩散而形成的结

合面。

17、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类型有机械结合、溶解与侵润结合、反应结合、混合结

合。

二、判断题:

1、不锈钢中含碳量越低,则耐腐蚀性就越好。(√)

2、纯铝中含有Fe、Si等元素时会使其性能下降。(√)

3、正火是在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4、受热后软化,冷却后又变硬,可重复循环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

5、聚乙烯从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品种。(√)

6、陶瓷材料在低温下热容小,在高温下热容大。(√)

7、陶瓷材料中位错密度很高。(×)

8、陶瓷材料一般具有优于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高温抗蠕变能力强。(√)

9、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目标是,提高基体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10、复合材料有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良好的减震性。(×)

11、界面的特性对复合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碳钢按照不同的分发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按碳的质量百分数分:低碳钢(C:≤0.25%)

中碳钢(C:0.25%≤C ≤0.6%)

高碳钢(C:>0.6%)

2、按钢的质量分(主要是杂质硫、磷的含量):

普通碳素钢(S ≤0.055%,P ≤0.045%)

优质碳素钢(S ≤0.040%,P ≤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S ≤0.030%,P ≤0.035%)

3、按用途分:碳素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2、什么叫做退火,退火的作用是什么?

答: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内应力。

3、石墨的存在对铸铁有着什么样的作用?简述其原因。

答:1、铸铁的切削加工性能优异;

2、铸铁的铸造性能良好;

3、铸铁具有耐磨性;

4、铸铁具有良好的减振性;

5、铸铁对缺口不敏感;对铸铁的作用

原因:主要是石墨的存在具有润滑作用。

4、简述镁合金的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低比重:工业用材料中最轻量材料(铝的2/3重)

高比强度:优于钢和铝

震动吸收性好:可将震动能吸收并转化成热放出

易机械加工、耐冲击性好、电磁屏蔽性好

可再生利用:有利于环境优化

缺点:抗腐蚀性能差、塑性变形能力差。

5、与小分子相比高分子有什么特点?

答:与小分子相比,高分子:

分子量不确定,只有一定的范围,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没有固定熔点,只有一段宽的温度范围;

分子间力很大,没有沸点,加热到2000C~3000C以上,材料破坏(降解或交联)。

6、高分子有哪三种力学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高分子有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三种力学状态。

玻璃态链段运动处于“冻结”状态,模量高形变小。具有虎克弹性行为,质硬而脆。

高弹态链段运动已充分发展。在较小应力下,即可迅速发生很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

形变可迅速恢复。

粘流态由于链段的剧烈运动,整个大分子链重心发生相对位移,产生不可逆位移即粘性流动;交联聚合物无粘流态存在

7、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何特点?

答: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是指从玻璃态到高弹态之间的转变。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玻璃化温度Tg是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

特点:玻璃化转变是一个松弛过程。

在时间尺度不变时,凡是加速链段运动速度的因素,如大分子链柔性的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等结构因素,都使Tg下降。

8、高分子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问题,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1.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2.回收利用

9、举例说明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主要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陶瓷材料的组成相的结合键为离子键(MgO、Al2O3)、共价键(金刚石、Si3N4)。

特点:以离子键结合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在陶瓷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强度高、硬度高、熔点高、等特点。但这样的晶体脆性大,无延展性,热膨胀系数小,固态时绝缘,但熔融态可导电等特点。金属氧化物晶体主要以离子键结合,一般为透明体。

以共价键结合的晶体称为共价晶体。共价晶体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而共价键晶体的原子堆积密度较低。共价键晶体具有强度高、硬度高、熔点高、结构稳定等特点。但它脆性大,无延展性,热膨胀系数小,固态、熔融态时都绝缘。最硬的金刚石、SiC、Si3N4、BN等材料都属于共价晶体。

10、陶瓷材料主要有哪些相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有晶体相、玻璃相和气孔组成。

晶体相是陶瓷材料最主要的组成相,主要是某些固溶体或化合物,其结构、形态、数量及分布决定了陶瓷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玻璃相是陶瓷材料中原子不规则排列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玻璃。其作用是:将分散的晶体相粘结起来,填充晶体之间的空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降低烧成温度,加快烧结过程;阻止晶体转变、抑止晶粒长大。

陶瓷中气孔主要是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单独或互相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这些空隙可由玻璃相来填充,还有少部分残留下来形成气孔。气孔对陶瓷的性能是不利的。它降低材料的强度,是造成裂纹的根源。

11、简述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答:硬度陶瓷的硬度很高,多为1000Hv~1500Hv陶瓷硬度高的原因是离子晶体中离子堆积密度大、以及共价晶体中电子云的重叠程度高引起的。

刚度陶瓷的刚度很高。刚度是由弹性模量衡量的,而弹性模量又反映其化学键的键能。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能都要高于金属键,因此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要高于金属材料。

强度陶瓷材料的强度取决于键的结合力,理论强度很高。但陶瓷中由于组织的不均匀性,内部杂质和各种缺陷的存在,使得陶瓷材料的实际强度要比理论强度低100多倍。

陶瓷材料的强度也受晶粒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强度越高。

塑性、韧性陶瓷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较低,这是陶瓷最大的弱点。陶瓷材料受到载荷时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就发生断裂。陶瓷内部和表面所产生的微裂纹,由于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内部裂纹在受到外应力时扩展很快,这是导致陶瓷材料断裂的根本原因。

12、什么是水泥,水泥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答:水泥是一种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的,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主要的种类有: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

13、衡量耐火材料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耐火度:材料在高温下不熔化的性质。

荷重软化温度:指耐火材料在温度和荷重的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高温体积稳定性:在高温下外形体积及线度保持稳定的能力。

抗热震性:在高温下,温度急剧变化不破坏的能力。

抗渣性:抵抗熔渣或熔融液侵蚀的能力。

耐真空性:在真空和高温下服役的能力。

14、简述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答:由宏观复合向微观复合发展;向多元混杂复合和超混杂复合发展;由结构复合为主向结构复合与功能复合并重的方向发展;被动复合向主动复合材料发展;由常规设计向仿生设计方向发展;

15、简述纤维增强机理,并说明增强纤维起到强化基体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机理:微细的增强纤维因直径较小,产生裂纹的几率降低;纤维在基体中,彼此隔离,纤维表面受到基体的保,护,不易受到损伤,不易在承载中产生裂纹,增大承载力;纤维在基体中,即使有些裂纹会断裂,但基体能阻止裂纹扩展;由于基体对纤维的粘结作用以及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提高。

条件: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比基体材料的高;基体与纤维之间要有一定的粘结力,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纤维应有一定的含量、尺寸和分布;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相匹配;纤维与基体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

16、什么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简述其增强机理。

答: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指由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脆性颗粒作增强体与韧性基体或脆性基体经一定工艺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增强机理弥散分布在金属或合金中基体中的硬颗粒可以有效地阻止位错运动,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这种复合强化机制类似与合金的析出强化机理,基体乃是承受载荷的主体。不同的是,这些细小弥散的硬颗粒并非借助于相变产生的硬颗粒,他们在温度升高时仍保持其原有尺寸,因而,增强效果可在高温下持续较长时间,使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明显优于金属或合金基体。

17、简述短纤维增韧机理。

答:短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比长纤维的简便。通常是将长纤维剪断,再与基体粉体材料混合、热压制得。在热压时,短纤维沿压力方向择优取向,产生性能上的各向异性。

当短纤维的质量分数适当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功显著提高,从而使断裂韧性得到提高。

第四章功能材料

一、填空题:

1、这种由于形变而产生的电效应,称为压电效应。材料的压电效应取决于晶体

结构的不对称性,晶体必须有极轴,才有压电效应。

2、制造透明陶瓷的关键是消除气孔和控制晶粒异常长大。

二、判断题:

1、压电陶瓷材料不管在什么温度下均有压电效应。(×)

2、压敏电阻陶瓷材料,电压提高,电阻率下降。(√)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答:功能陶瓷是指具有电、光、磁以及部分化学功能的多晶无机固体材料。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特定的电绝缘性、半导体性、导电性、压电性、铁电性、磁性、生物适应性等。

主要有,电子陶瓷,超导陶瓷,磁性陶瓷,敏感陶瓷,生物陶瓷,光学陶瓷等。

2、什么是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两个基本特征?

答:超导材料:在一定温度以下,材料电阻为零,物体内部失去磁通成为完全抗磁性的物质。

超导材料的两个基本特征: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

3、什么是纳米材料?简述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

答: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颗粒直径、晶粒大小、晶界、厚度等特征尺寸都处于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指材料块体中的颗粒、粉体粒度在10-100nm之间,使其某些性质发生突变的材料)

主要制备方法和工艺:气相冷凝法、球磨法、非晶晶化法、溶胶-凝胶法。

4、什么是正温度系数热电材料、负温度系数热电材料?

答:正温度系数热电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电导率增加。这类材料多半时具有半导性的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

负温度系数热电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电导率下降。这类材料主要是掺杂半导体陶瓷如镧掺杂钛酸钡,钛酸锶陶瓷等。

5、什么是生物陶瓷材料?它应具有哪些要求?

答: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人体器官替换、修补以及外科矫形的陶瓷材料。

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体内难于溶解,不易氧化,不易腐蚀变质,热稳定性好,耐磨且有一定的润滑性,和人体组织的亲和性好,组成范围宽,易于成形等。

材料科学基础Ι_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Ι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8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科研、应用以及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初步了解,以及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一个较全面而又概括的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较完整全面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本课程的覆盖面较宽,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产制备,科研和应用的概况,材料的发展历史,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各章节除介绍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外,尽可能反映该领域的新成果、新发展及其在新技术中的应用。用必要的例子生动地描述出该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门传统的导论课,而是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课。它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现状和前景。课程对材料研究的若干方法也做一些简介。 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材料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全面、较概括的了解;对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等;初步了解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以及我校材料学科的科研工作简况。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作基础,同时又是材料专业的专业课(如金属材料学、陶瓷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W.D. Callister, J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6th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2003.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00274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材料类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许并社,材料科学概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张钧林、严彪、王德平、袁华,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周达飞,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William D. Callister, David G. Rethwisch,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8 [6]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7] 李恒德、师昌绪,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是面向材料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与学科发展趋势。以材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使学生建立从材料设计、组织控制、制备加工到性能评价与工程应用的概念体系,在掌握材料共性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内涵,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典型金属及无机非金属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规律,强化学生对“四要素”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 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 3、晶面族、晶向族 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5、晶胞 6、二次渗碳体 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 9、相、组织 10、伪共晶、离异共晶 11、临界变形度 12、淬透性、淬硬性 13、固溶体 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15、成分过冷 16、间隙固溶体 17、临界晶核 18、枝晶偏析 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0、反应扩散 21、临界分切应力 22、调幅分解 23、二次硬化 24、上坡扩散 25、负温度梯度 26、正常价化合物 27、加聚反应 28、缩聚反应 四、简答 1、简述工程结构钢的强韧化方法。(20分) 2、简述Al-Cu二元合金的沉淀强化机制(20分) 3、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时会产生晶间腐

蚀如何防止或减轻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4、为什么大多数铸造合金的成分都选择在共晶合金附近 5、什么是交滑移为什么只有螺位错可以发生交滑移而刃位错却不能 6、根据溶质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举例说明固溶体相可分为几类固溶体在材料中有何意义 7、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时,有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有时会形成宏观偏析,原因何在 8、应变硬化在生产中有何意义作为一种强化方法,它有什么局限性 9、一种合金能够产生析出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0、比较说明不平衡共晶和离异共晶的特点。 11、枝晶偏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 1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14、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15、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为什么钢的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在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Fe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 17、一个楔形板坯经冷轧后得到相同厚度的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发现板材两端的抗拉强度不同,请解释这个现象。 18、冷轧纯铜板,如果要求保持较高强度,应进行何种热处理若需要继续冷轧变薄时,又应进行何种热处理 19、位错密度有哪几种表征方式 20、淬透性与淬硬性的差别。 21、铁碳相图为例说明什么是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共析反应。 22、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12分) 23、加工硬化的原因(6分) 24、柏氏矢量的意义(6分) 25、如何解释低碳钢中有上下屈服点和屈服平台这种不连续的现象(8分) 26、已知916℃时,γ-Fe的点阵常数,(011)晶面间距是多少(5分) 27、画示意图说明包晶反应种类,写出转变反应式(4分) 28、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是什么(9分) 29、单滑移、多滑移和交滑移的意义是什么(9分) 30、简要说明纯金属中晶粒细度和材料强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 31、某晶体的原子位于四方点阵的节点上,点阵的a=b,c=a/2,有一晶面在x,y,z轴的截距分别为6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3.5 5、修读期 第4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参考书目 [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 [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 [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 [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 12、网上资源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围绕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弹塑性变形及回复和再结晶、材料中的扩散、结晶与凝固、材料中的相变、相结构与相图等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目标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热加工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2)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合建 第三节原子排列方式 第四节晶体材料的组织 第五节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掌握】:熟悉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定义、特点。 【了解】:了解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掌握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般了解】:对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的结构与内部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概论。 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晶体学基础 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离子晶体的结构 第四节共价晶体的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熟悉晶体的特点、空间点阵、晶胞、晶系和布拉菲点阵,晶向和晶面的表示方法,晶体的对称性。 【掌握】:掌握材料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致密度和配位数,点阵常数和原子半径,晶体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多晶型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杨瑞城-蒋成禹

第一章 材料与人类 1.为什么说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材料是一切文明和科学的基础,材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使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而有机的联系。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2.什么是材料的单向循环?什么是材料的双向循环?两者的差别是什么? 物质单向运动模式:“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使用-废物丢弃” 双向循环模式: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模式,建立起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多产品共生的工业模式,即所谓的双向循环模式(或理论意义上的闭合循环模式)。 差别:单向循环必然带来地球有限资源的紧缺和破坏,同时带来能源浪费,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 无害循环:流程性材料生产中,如果一个过程的输出变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一个过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过程的原料,并且经过研究真正达到多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闭合的产业“网”、“链”,达到了清洁生产。 地球 原材料 工业原料 废料 产品 工程材料 资源开采 冶金等初加工 进一步加工 人类使用后失效 组合加工制造 地球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废料 工业用原料 原材料 产品 工程材料 经过人类处理重新利用后的无害废物

3.什么是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环境协调性能的一大类材料。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在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环境材料,实质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被视为环境材料。 4.为什么说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是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科学部分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即集中了解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而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应,材料工程部分是在上述结构-性能关系的基础上,设计材料的组织结构并在工程上得以实施与保证,产生预定的种种性能,即涉及到对基础科学和经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便发展、制备、改善和使用材料,满足具体要求。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在使用材料科学这一术语时,通常都包含了材料工程的许多方面;而材料工程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毫无疑问,都必须以材料科学作为基础与理论依据,所以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是一个整体。 5.现代材料观的六面体是什么?怎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材料观?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性能、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四个要素,构成四面体。 成分、合成与加工、结构、性能及使用效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六面体。 6.什么是材料的使用效能? 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如使用环境、受力状态对材料特征曲线以及寿命的影响。效能往往决定着材料能否得到发展和使用。 7.试讲一下材料设计与选用材料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材料设计是应用已知理论与信息,预报具有预期性能的材料,并提出其制备合成方案。材料设计可根据设计对象所涉及的空间尺度划分为显微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层次和电子层次设计,以及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多尺度材料设计。 从工程角度,材料设计是依据产品所需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建立相关模型,制定具有预想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及材料生产工艺方法,以满足特定产品对新材料的需求。 选材原则:1)胜任某一特定功能;2)综合性能比较好;3)材料性能差异定量化;4)成本、经济与社会效益;5)与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一致,即对环境尽可能友好。 选材思想:设计-工艺-材料-用户最佳组合的结果 第二章工程材料概述 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以及不宜归入上述四类的“其他材料”。 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________ 。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________ 。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______ 。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 。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_______ 。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________ 。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 c/a 为_____ 。 A、1.6 B、2 XV (2/3) C、“ (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_________ o(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 1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生态环境材料的三要素为先进性、环境协调性、舒适性。 3.生态环境材料可分为原料无害化材料、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高资源生产率材料。 4.按照断口颜色分,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白口铸铁和马口铸铁。 5.按照化学类型,贮氢合金可以分为AB5型、AB2型、AB型、A2B型。 6.减震合金的分类:孪晶型、铁磁性型、位错型、复相型、复合型。 7.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显微维氏硬度、肖氏硬度 法。 8.按研究的尺度,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宏观组织结构、显微组织结构、原子(分子)排列结构和原子中的电子结构。 9.塑性变形方式:位错运动、孪晶、蠕变、粘滞性流动。 10.选矿的主要方法有:手工选矿法、重力选矿法、磁选法、浮选法、联合选矿法。 11.从工艺角度看,冶炼可以分为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冶炼。 二、判断题:(所给的是正确表述)(每题1 分,共6 分) 1.用洛氏硬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HRC、HRB、HRA 表示出来的硬度无法比较。 2.σmax/гmax 越大,脆性越大。 3.刃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螺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 4.位错属于线缺陷。 5.防锈铝合金,不可以采用热处理强化,而是采用冷加工变形硬化。 6.冷变形温度比淬火温度高。 7.工业高纯铝,数字越大,纯度越高。 8.固溶体的晶质类型跟溶剂保持一致。 三、简答题:(每题4 分,共16 分,8 选4) 1.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答:是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料、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耗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 2.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区别? 答: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1)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郑举功编 一、填空题 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与时

间t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Y、Z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2O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2+进入到KCl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0014.析晶过程分两个阶段,先______后______。 0015.晶体产生Frankel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而有Schtty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一般说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两种离子半径相差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 0016.少量CaCl2在KCl中形成固溶体后,实测密度值随Ca2+离子数/K+离子数比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判断其缺陷反应式为_________。 0017.Tg是_________,它与玻璃形成过程的冷却速率有关,同组分熔体快冷时Tg比慢冷时_________ ,淬冷玻璃比慢冷玻璃的密度_________,热膨胀系数_________。 0018.同温度下,组成分别为:(1) 0.2Na2O-0.8SiO2 ;(2) 0.1Na2O-0.1CaO-0.8SiO2 ;(3) 0.2CaO-0.8SiO2 的三种熔体,其粘度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0019.三T图中三个T代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0020.粘滞活化能越_________ ,粘度越_________ 。硅酸盐熔体或玻璃的电导主要决定于_________ 。 0021.0.2Na2O-0.8SiO2组成的熔体,若保持Na2O含量不变,用CaO置换部分SiO2后,电导_________。0022.在Na2O-SiO2熔体中加入Al2O3(Na2O/Al2O3<1),熔体粘度_________。 0023.组成Na2O . 1/2Al2O3 . 2SiO2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_________。 0024.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六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格子相对应,立方最紧密堆积与_______ 相对应。0025.在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之间如果相连,只能是_________方式相连。 0026.离子晶体生成Schttky缺陷时,正离子空位和负离子空位是同时成对产生的,同时伴随_________的增加。0027.多种聚合物同时并存而不是一种独存这就是熔体结构_________的实质。在熔体组成不变时,各级聚合物的数量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低聚物浓度增加。 0028.系统中每一个能单独分离出来并_________的化学均匀物质,称为物种或组元,即组份。例如,对于食盐的水溶液来说,NaCl与H2O都是组元。而Na+、Cl-、H+、OH-等离子却不能算是组元,因为它们都不能作为独立的物质存在。 0029.在弯曲表面效应中,附加压力ΔP总是指向曲面的_________,当曲面为凸面时,ΔP为正值。 0030.矿化剂在硅酸盐工业中使用普遍,其作用机理各异,例在硅砖中加入1-3%[Fe2O3+Ca2(OH)2]做矿化剂,能使大部分a-石英不断溶解同时不断析出a-磷石英,从而促进a-石英向磷石英的转化。水泥生产中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X F =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 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密排面:{110}21 14 1.414a -+? = 密排方向:<111> 11.15a -= 2、面心立方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样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1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 可是它涉及到诸如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同时也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深海和深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一、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历史贡献) --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合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时代…… 陶器( china) 1.陶器出現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据当前已知的考古资料, 中国的陶器制作至少已80 以上的历史。 青铜: 第一种合金 1.青铜, 古称金或吉金, 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 锡、镍、铅、磷等) 的合金。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3.到春秋战国時期, 齐国工匠总结科技经验写成的《考工记》一书中, 提出了「金有六齐」, 这是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二、材料与人类现代文明 --材料是发展高科技的先导和基石 ( 一) 支撑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 1.材料科学与技术 2.生物科学与技术 3.能源科学与技术 4.信息科学与技术 * 其中材料是基础! 材料的应用: 计算机与材料; 飞机和材料;复合科学材料能源。 ( 二) 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 1.主要包括储氢电极合金材料为代表的镍氢电池材料;

2.嵌锂碳负极和LiCoO2正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 3.Si 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4.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等。 1.2 材料科学概论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但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 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也能够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 除化学成分外, 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 ) 四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分与组织结构;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使用寿命。 * 性能: 工程材料的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一使用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在服役条件下, 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 其中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①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蠕变和疲劳性能。 ②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熔点、密度以及电、磁、光和热性能。 ③化学性能:是指工程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 ( 一) 、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加载荷( 外力或能量) 作用下或载荷环境因素( 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 联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主要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开裂的性能。 机械设计中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通俗地讲力学性能决定了在多大和怎样形式的载荷条件下而不致于改变零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指标: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和疲劳强度等。1、材料的强度(strength)—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物理意义: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等。公式: σ=P/F o 单 位: 单位: MPa(MN/mm 2 ) ( 1) 屈服强度σs( yield strength) 和条件屈服强度σ0.02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原子排列 本章需掌握的内容: 材料的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瓦尔键,氢键;各种结合键的比较及工程材料结合键的特性; 晶体学基础:晶体的概念,晶体特性(晶体的棱角,均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晶体的应用 空间点阵:等同点,空间点阵,点阵平移矢量,初基胞,复杂晶胞,点阵参数。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种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的特点; 晶面、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及晶面族,晶向指数的确定及晶向族,晶带及晶带定律六方晶系的四轴座标系的晶面、晶向指数确定。 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fcc、bcc、hcp; 晶胞中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与致密度,晶面间距、晶向夹角 晶体中原子堆垛方式,晶体结构中间隙。 了解其它金属的晶体结构:亚金属的晶体结构,镧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同素异构性 了解其它类型的晶体结构:离子键晶体结构:MgO陶瓷及NaCl,共价键晶体结构:SiC陶瓷,As、Sb 非晶态结构:非晶体与晶体的区别,非晶态结构 分子相结构 1. 填空 1. f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b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hcp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 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2. bcc点阵晶面指数h+k+l=奇数时,其晶面间距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3. Al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其结构原子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4.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体心原子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5. 在fcc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6. 空间点阵只可能有___________种,铝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点阵。Al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Fe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Cu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7点阵常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1是fcc结构的(-1,1,0 )面,其中AB和AC的晶向指数是__________,CD的晶向指数分别 是___________,AC所在晶面指数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1剖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磁化曲线:磁感应强度或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磁化曲线。 2.磁滞效应及磁化曲线: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总是落后于磁场强度的变化,这种效应称为磁滞效应。由于磁滞效应的存在,磁化一周得到一个闭合回线,称为磁滞回线。 3.磁致伸缩: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其尺寸伸长(或缩短),去掉外磁场后,其又恢复原来的长度,这种现象称为磁致伸缩现象(或效应)。 4. 硅酸盐材料:化学组成为硅酸盐类的材料称为硅酸盐材料,也称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5. 水泥:水泥是一种粉末状的谁硬性胶凝材料,加入适量水拌合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可将砂、石、纤维和钢筋等材料牢固地念接起来,成为有较高强度的石状体,是建造高楼大厦、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工程的主要材料。 6. 复合材料: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材料复合可获得新的材料,这些新的材料保留了原有材料的优点,克服和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并显示出一些新的特性,这就是复合材料。 7.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所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 8. 晶体:由结晶物质构成的、其内部的构造质点(如原子、分子)呈平移周期性规律排列的固体。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9. 晶粒:结晶物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空间的限制,未能发育成具有规则形态的晶体,而只是结晶成颗粒状称晶粒。 10.晶界: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在晶界面上,原子排列从一个取向过渡到另一个取向,故晶界处原子排列处于过渡状态。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 11.高分子材料: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12.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带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 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 热加工与冷加工 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 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5 相与组织 6 交滑移与多滑移 7 金属键与共价键 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 二、画图题(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每题5分,共30 分) 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 四、分析题(任选1题。10分) 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 (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认识和感受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认识和感受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导论课是学习本专业的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由几位杰出的本领域的老师讲授,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本专业有了整体而细致地了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它的关键在于课业比较系统的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同时,这门课还有着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相关知识的兴趣的作用。 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的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历这个阶段,有了对这个专业知之甚少到现在有所了解的转变。通过王金玉等老师专业导论课对于本专业细致讲解,让我们颇为真实地感受了材料的魅力,引起我们的广泛兴趣。老师们从材料和人类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作为出发点,深切地指出材料在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等。过去,现在和将来,材料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比如中国古代,人们往往把人类历史分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陶瓷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后来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瓷器。这是陶瓷材料发展的一次飞跃,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再如,人们在大量地烧制陶瓷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高温加工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来烧炼矿石,逐渐冶炼出铜及其合金青铜。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金属材料,它使人类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转入到青铜器时代。中国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都是古代青铜材料制品的代表。 在近代社会,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 创新显得更为异常活跃,新材料诸多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产业发展机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着眼于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初步把握材料共性的同时了解材料的个性。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材料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动力,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