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23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23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2课大一统的元朝

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成吉思汗对蒙古族作出的历史贡献:(1)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最重要的贡献)

(2)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3)创制蒙古文字,颁布法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都

2.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1279年)

3、元朝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和战乱局面。(2)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各族间经济文化。

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到大统一的朝代:()

5、抗元英雄--文天祥

6、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目的:巩固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执掌地方政务。元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意义()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经济上:重视农业

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三、民族大融合1、表现:(1)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2)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3)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根本原因:元朝政治上的空前统一。

第15课明朝君权的膨胀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二、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丞相制度—开始:秦朝;废除:明朝,原因: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权。)

(2)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由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掌政权。

(行省制度—开始:元朝,废除的原因:统辖整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重,不利中央集权。)

(3)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目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2、思想文化:八股取士

内容:《四书》《五经》;形式:八股文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科举制度规范化、有固定的标准。

消极:形式呆板僵化,内容空洞,束缚考生的思想。

★秦和西汉、明朝思想专制表现?

秦—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这些做法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如何看待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表明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但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评价朱元璋:

肯定功绩: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善于用人等;

专制残暴: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

第16课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中外友好交往)

◎条件:明朝初年,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目的:促进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宣扬明朝声威

◎时间次数:1405—1433年(明成祖);七次

◎地区:国家和地区:亚非30多个,最远: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意义:()

地位:()

思考:1、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说说理由?

◎规模大:船最多时有200多艘,2.7万人;

◎时间长:从1405到1433年,先后七次;

◎范围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比欧洲的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2、航海成功的原因:

客观原因:

(1)明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政府支持;(根本原因:国力强盛)(2)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主观原因:郑和吃苦耐劳,组织能力强和勇于探索。

二、戚继光抗倭(中外冲突)

1、背景:明朝中后期,海防松弛,倭寇危害日益严重。

2、经过:浙江:1561年台州大捷;

福建、广东:俞大猷配合:消灭福建和广东倭寇。

3、结果: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平倭取得胜利。

4、意义:(1)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抗倭取得胜利,维护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

(2)戚继光抗倭保卫了我国的海疆,捍卫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抗倭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继光的个人素质和指挥有方;

(3)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4)爱国官民的团结合作。

5、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侵占澳门(中外冲突)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富裕的东方国家吸引着西方殖民者。

2、时间: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影响:开了外国直接侵占我国领土的先例。

四、从明朝对外交往的大事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明朝对世界缺乏认识,在世界飞速发展中落伍了。(2)今天还要提高综合国力,奋发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第17课清朝君权的强化归纳总结在第2册历史中,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有哪些?

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元(蒙古)、清朝(女真即满族、满洲)。一、清朝的建立1、努尔哈赤的贡献:(1)统一了女真各部(2)建立金国(后金)(3)建立八旗制度2、清太宗皇太极的贡献:(1)改革内政,发展经济,(2)对外征服蒙古和朝鲜,(3)改国号为清(1636年,定都盛京)(4)改族名为满洲

3、顺治帝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开始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二、清朝君权的强化1、政治方面:设立军机处

(1)时间:雍正时期

(2)原因:军事需要(筹办镇压准噶尔叛乱)

(3)目的:()(4)职权:开始:跪受笔录,听命于皇帝;后来:管理内政外交、军政(5)作用:是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思想文化:文字狱的盛行(1)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2)原因(目的):控制思想、维护满清的统治(3)恶果:遏制言论,禁锢思想,制造恐怖的气氛,知识分子从事脱离现实的学问,严重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

第18课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台湾被占领:

原因:明朝海防松弛;时间: 1624年;殖民者:荷兰。

2、收复过程:1661年,金门出发,占领赤嵌城,1662年收复台湾。

3、收复意义:打击了()

遏制了()

保障了()

捍卫了()4、收复原因:外因:荷兰远道而来,补给不充足

内因:(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和做了充分准备(指挥者)

(2)军队作战英勇(军队)

(3)台湾人民英勇抗敌给以支持(人民)

(4)抗击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正义性)5、评价郑成功:民族英雄。

6、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2)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3)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4)明朝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5)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6)1684年设台湾府。

7、收复台湾的启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台湾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40年代,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目的: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经过: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进攻雅克萨,打败沙俄。

3、结果:1689年,中俄订立第一个()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三、巩固与提高

1、清朝成功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谈谈其历史意义。

(1)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

(2)康熙时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收回国土,保卫了北部边疆,一定时期内,阻止沙俄的侵略。

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2、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表明了什么?

既有()又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门。

清朝:前期荷兰占领台湾;沙俄侵略东北黑龙江流域。

表明:中国政策封闭,对世界了解很少,对边疆危机估计不足,导致殖民者侵略中国财产和领土。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康熙)

1、背景: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

2、叛乱性质:旨在分裂祖国的行为。

3、目的:()

4、经过:康熙帝亲征乌兰布通战役

5、结果:平定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6、意义:巩固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二、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

回部——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

1、时间:乾隆时

2、结果: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3、意义:(1)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2)巩固了国家统一。

4、原因:

(1)当地人民的协助;

(2)大小和卓的横征暴敛;

(3)乾隆时国力强盛,有平叛的策略。

三、驻藏大臣的设立

清王朝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实行册封制度:顺治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历任班禅、达赖都需清皇帝册封

2、雍正帝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3、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从唐朝至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史实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

⑴唐朝时,唐与吐蕃和亲,唐蕃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双方“和同为一家”。

⑵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⑶清朝确立了中央政权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并设置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大大加强了。

四、外八庙:民族团结的象征

承德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是清皇帝团结蒙古、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活动场所。

作用: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加强边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温故知新:清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蒙古);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新疆);

3、设立驻藏大臣(西藏)。

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在坚决镇压叛乱活动的同时,还采取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知识联络:明末清初进行了哪些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1)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台湾;

(2)康熙时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

第20课建筑工程传不朽

一、庄严的紫禁城(故宫、宫城)

1、了解北京城:

(1)北京历史: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明成祖永乐年间);清—京师。

(2)北京组成部分:外城、京(大)城、皇城、宫城(紫禁城、故宫)

(3)北京布局特点: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2、紫禁城(即故宫、宫城)—北京城的中心

(1)建筑布局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2)建筑布局体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前朝后寝、内外有别。

(3)地位: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杰作,也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二、雄伟的明长城:

1、修建原因(目的):抵御少数民族侵扰;

2、概况:东起—()西至—()

★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有变化:

(1)更长:(2)更坚固:石料砌成

3、评价:

(1)积极:

①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障我国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宁和生命财产安全;

②长城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了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

毅力和聪明才智,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历史丰碑;

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消极:给当时百姓造成很大负担。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的表现:

(1)李时珍《本草纲目》(2)宋应星《天工开物》(3)徐光启《农政全书》

科技发展的特点:各学科相继出现大具有总结性的科学成果,中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重要地位,西方科学技术传入

一、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1、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

2、《本草纲目》:

(1)内容:,全面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的医药学,纠正了以往药物学书中的许多的错误,(2)地位: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是古代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温故知新:中国医学的著作名称和主要内容简表:

二、宋应星和《开工天物》

1、内容: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2、地位:反映了明朝时期中国科技的最高成就。国外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西方科技的传入

1、西方科技的传入

(1)西方传教士来我国的主观目的:传教、配合殖民者东来侵略

(2)产生的客观结果:

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数学、地理学、天文等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科技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上称“西学东渐”。

(3)其中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人?意大利的利玛窦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1)内容: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地位: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书籍。

明朝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呢?

1、商品经济发达;

2、科学家自己的努力。(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等)

3、前朝科技成就奠定的基础

4、西方科技的传入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相比,有哪些不足之处?

第22课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文化的特点

1.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和印刷业的兴盛,经济发展,小说和戏剧成为文学主流。

2.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大型图书编纂成就突出,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二、《四库全书》

1、编纂时间、价值:清乾隆时,是我国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一部丛书。

2、组成部分:经、史、子、集四类。

3、评价:

积极: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消极: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大肆涂改、删削或禁毁,使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京剧

1、明清时期,除了小说外,城乡人民最喜爱的文化生活是戏剧演出。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第23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夜郎自大的心态

1、产生的原因:

(1)根本: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稳定,可以自给自足(康乾盛世)

(2)主要:统治者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不了解世界的发展潮流。

(3)康乾盛世繁盛一时

2、表现:p133 (马戛尔尼访华)重视觐见的礼节,不重视使团携带的大量最先进的科技产品。说明了清统治者无知狂傲和自我封闭。

、影响:清朝闭关锁国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

(1)直接原因:防范自卫

明中叶以后,防止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清初年,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

乾隆时,担心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统治。

(2)深层原因:夜郎自大的心态

(3)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闭自然经济稳定,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的政策。

3、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抵御作用

(2)消极:阻碍了中国发展,中国开始落后:

①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②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

三、中国开始落后

1、表现:

2、从“闭关锁国”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呢?(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开放则兴,闭关则亡。

(2)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3)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3、试问面临近代前夜的危机,清王朝在今后的历史发展的结局会怎样?

(1)与世界近代化发展潮流失之交臂。--可惜!

(2)被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用枪炮打开国门--可恨!--------落后就要挨打

四、问题探究:

1、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防范自卫,防范明末抗清武装,防范西方殖民者。而其深层原因是由于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

2、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危害对我们今天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何启示?

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不能解决问题;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只有正视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的不足,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大胆学习别国或他人长处,才能发展、强大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