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附件1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下简称设计文件)中有关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等的相关规定。

一、监测平面布置图

设计文件中应有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在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基坑周边道路、地铁、地上管线、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江河、水渠等)的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和监测点数量。

二、监测项目

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包含如下相应的监测项目:

(一)一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二)二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三)三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等。

三、监测技术要点

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基准点布置、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限、控制值和监测报警值等,应满足如下要点:(一)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可靠设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基坑各边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或柔性地面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墙或柱基上,邻近基坑一侧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三)采用测斜管监测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时,对现浇混凝土挡土构件,测斜管应设置在挡土构件内,测斜管深

度不应小于挡土构件的深度。

(四)基坑开挖期间,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天一次,直至开挖停止后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基坑出现异常情况或各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

(五)应做好应急预案和出现险情时的应急措施。

(六)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应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

(七)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当出现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

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基坑支护工程的控制要点

基坑支护工程的控制要点 梅永仿 摘要:参照相关桩基技术规范,并结合具体的基坑支护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具体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冠梁及支撑、基坑降水、基坑监测以及土方开挖等各道工序的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简述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建设的两幢军官高层住宅楼,位于河西新区应天西路“新百花园”住宅小区东北侧,该拟建两幢高层层高分别为11层和17层。计划两幢地下结构施工利用一个基坑,基坑支护方案由江苏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总公司设计。该基坑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向长度约96m,南北向长度约24 m,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4.6m,局部挖深5.4m。北邻鄂尔多斯厂房,距离17米,南邻七层住宅,距离10米左右,东西两侧为道路。 二、基坑支护方案 1、基坑北侧: 1.1、东西两端长各为15.4m和13.2m段。该两段支护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支护,桩径为Φ800,桩心距1000,有效桩长13.0m,钢筋笼主筋为12Φ18,砼标号为C30。外侧采用双排深搅桩作止水帷幕。双轴深层搅拌桩桩径Φ700,桩长10.0m,排与排搭接200,横向桩心距1000,水泥采用P.O3 2.5级,掺和量为15%,水灰比0.5~0.6。搅拌桩及灌注桩顶做冠梁。 1.2、中间段长度为7 2.6 m,支护形式采用格栅状水泥土搅拌桩作为重力式挡墙结构,其中cd 、ef 、gh段墙宽4.2 m,桩长10.0m,布置8排格栅式Φ700双轴搅拌桩(内、外各两排,中间4排,格栅间距3 m)。De 、fg段坑内增加两排,布置10排,墙宽5.2 m,桩长12.0 m。桩顶做厚200砼压顶板。为保证压顶板与搅拌桩紧密连接,在施工好的搅拌桩上部插入Φ50~80,长度3米,间距1米的毛竹。 2、基坑西侧: 该段总长为40.69 m,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支护结构,桩长13.0 m,西北、西南拐角各增设一道砼水平角支撑,支撑构造详见剖面图。Iq段采用单排深搅止水帷幕,其余采用双排深搅止水帷幕。深搅桩长10.0m。 3、基坑南侧: 3.1、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支护,同时在此段增设四处双排桩进一步约束基坑变形。增设的外排桩以8根为一组,桩心间距2000,桩长13.0m,桩径Φ800,按每组间距8米均匀布置。内排钻孔灌注桩仍为桩径Φ800,桩长13.0m,桩心距1000。内外排桩心间距为2.2m。 3.2、在双排桩之间布设两排双轴深搅桩止水,桩长10.0m。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工程项目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检测中心 二O O*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 (1) 三、方案编制依据 (1) 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2) 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 (2) 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 (3) 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 (4) 八、报警指标 (4) 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 (5) 十、应急预案 (8) 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 (8) 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 (8) 十三、监测资料 (9) 十四、建议 (9)

一、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是以办公、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大厦,基坑深*~*m。总占地面积为***m2。塔楼**层,裙楼**层,地下室**层,其中群楼高**m,建筑总高度为**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本工程场地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杂填土外,以下分布有海冲积向淤泥、冲积成因的细砂、中粗砂和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碎屑岩类。地下水属空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位变化和水量与大气降水、潮水有直接的影响,因邻近珠江,孔隙性潜水与珠江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受珠江水位的升降影响。 该工程基础采用冲孔灌注嵌岩桩,裙楼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径**m,以进入中风化岩层**m控制;塔楼的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层,桩径1.2m,以进入微风化岩层**m控制。 场地北面和南面数米范围内遍布砖木结构的民居,西面紧邻靠地下室边线分布几栋*层建筑,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位对相邻建筑将产生不良影响,在基坑支护方案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案。地下连续墙厚**cm,在竖向构件部嵌入微风化岩**m,其余部位嵌入强风化岩不少于**m并低于基坑开挖面不低于**米。 二、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1.在基坑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 2.对基坑外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预警环境问题。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支撑轴力监控。 5.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控。 6.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基坑工程概述及常见支护形式简介

基坑工程概述及常见支护形式简介

目 录01常见的几种支护形式 02基坑工程概述

01.基坑工程概述

第一部分、基坑工程概述 ?1、定义 基坑(excavations):为进行建筑物地下部分施工由地面向地下开挖形成的空间。 基坑工程(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 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 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测等。 深基坑工程(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①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②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功能作用 作为基坑工程本身: 1)挡土作用; 2)挡水作用; 3)作为地下结构是的外墙(逆作法)。 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 1)保护周边环境(建筑物、管线、地面、道路等)不因基坑开挖发生变形破坏; 2)控制围护结构位移和坑底隆起对环境的影响 3)控制降低地下水位对环境的影响 4)控制支锚结构对相邻场地的影响

?3、基本特点 1)安全储备较小,风险性较大 一般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结构施工至±0.00,肥槽回填完成即失去相应的作用,基坑围护体系在设计计算时有些荷载,如地震荷载不加考虑,相对于永久性结构而言,在强度、变形、防渗、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较低一些。再者就是建设单位要求节约造价,降低工程费用。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个性(地质、场地) 基坑工程作为一种岩土工程,受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区域性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变化很大,有软土、砂性土、砾石土、黄土、膨胀土、红土、风化土、岩石等,不同地层中的基坑工程所采用的围护结构体系差异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也有差异,因此,围护结构体系的设计、基坑的施工均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附件1 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 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下简称设计文件)中有关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等的相关规定。 一、监测平面布置图 设计文件中应有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在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基坑周边道路、地铁、地上管线、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江河、水渠等)的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和监测点数量。 二、监测项目 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包含如下相应的监测项目: (一)一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二)二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三)三级基坑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等。 三、监测技术要点 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基准点布置、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限、控制值和监测报警值等,应满足如下要点:(一)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可靠设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基坑各边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或柔性地面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墙或柱基上,邻近基坑一侧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三)采用测斜管监测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时,对现浇混凝土挡土构件,测斜管应设置在挡土构件内,测斜管深

深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在有地下水的地区,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1)、桩(墙)围护结构处理要点: 柱列式钻孔灌注桩:在钻孔时为防止,邻桩砼坍落或损伤,相邻桩位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2小时,实际施工一般采取每间隔3~5根桩位跳打方法。为了使其正确就位,要求围护桩的容墙施工误差小于普通工程桩。桩位偏差控制在正点30mm以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1/200,桩径变化应控制在5/100直径不应小于89mm,最好采用114mm 钻杆,必要时可在钻头上加配重,以保证成孔垂直度。此外,钻头施转度控制在每分钟40~70转范围内在防个泥土内应小于每分钟40转,在地层中的进钻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4~5小时以内。 (2)、钢板桩围护墙,钢板桩通常采用锤击,静压或振动等方法沉入土中,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相互配合使用,沉桩前,现场钢板桩

应逐块检查并分类编号,钢板桩尺寸的容许偏差应按下列标准控制:截面高度±3mm; 桩端平面平整<=3mm; 截面宽度(+10~-5)mm; 长度挠曲1% 板桩边缘锁口应以一块约1.5-2m同型标准锁口做通长检查不合格时应予修正,经检验合格的锁口应涂上黄油或其它厚度油脂待用。 当板桩宽度不够时,可采用相同型号的板桩按等强度原则接长,通常先对焊,再焊接头加强板。打钢板桩应分阶段进行,不宜单块打入,封闭或半封闭围护墙应根据板桩坑格和封闭段长度事先计算好块数,第一块沉入的钢板桩应比其它的桩长2-3m,并应确保垂直度,否则应采取措施纠正。有条件时,最好在打桩前在地面以上沿围护墙位置先设置导架,将一组钢板桩沿导架正确就位后逐根沉入土中,钢板桩一般作为临时性基坑支护,在地下主体工程完成后即可将钢板桩拔除,但是在拔除钢板桩时引起周围地基土体侧向位移和沉障,从而影响周边环境安全。 (3)、钢筋砼桩墙,钢筋砼板桩通常采用锤击,静压和振动等方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建筑基坑支护考试必备知识点

1.建筑基坑: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的空间。 2.基坑周边环境:基坑的开挖必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道、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统称为基坑周边环境。 3.基坑支护: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持,加固与保护措施,这就是基坑支护。 4.多种支护方式: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 排桩:即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即用机械施工方法成槽浇灌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水泥土墙:即由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栅状、壁状等状的重力式结构;土钉墙:即采用土钉加固的基坑侧壁土体与护面等组成的护结构。 5.失稳形式:整体失稳、基坑底土隆起失稳、基坑底土突涌失稳、基坑渗流失稳(产生管涌现象)、支护结构踢脚失稳、另外还有支护结构的强度破坏、如支锚结构锚杆被拔出、桩墙底部向基坑内产生较大位移、桩墙弯曲破坏等。 不满足整体稳定采取措施:1.增加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和墙体厚度; 2.改变支护结构类型如采取内力支撑方式 不满足抗隆起稳定采取措施:1.增加嵌固深度2.改变基坑底部土体工程性子如采用地基处理的方法使基坑内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 不满足底部土体突涌稳定采取:1.做截水帷幕截断含水层同时将帷幕内的承压水降压2.在基坑底部进行地基加固,加大土体重度 8.基坑土体稳定性分析主要内容:①.整体稳定性分析;②.支护结构踢脚稳定性分析;③.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分析;④.基坑渗流稳定性分析;⑤.基坑底部土体突涌稳定性分析。 9.地基模型:指的是地基反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运用最多的是:线性弹性模型,即文克尔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基地模型和有限压缩层地地基模型。 10.文克尔地基模型:实质上就是把地基看作是无数小土桩组成,并假 设各土桩之间无摩擦力,即将地基视为无数不相联系的弹簧组成的体系,也假设地基中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力。因此,地基的沉降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 11.文克尔地基模型使用条件:①.地基主要受力层为软土。由于软土的抗剪力强度低,因此能够承受的剪应力值很小。②.厚度不超过基础底面宽度一半的薄压缩地基,这时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集中现象。③.基底下塑性区相应较大时。④.支承在桩上的连续基础,可以用弹簧体系来代替群桩。 12.水平荷载作用下弹性长桩的分析计算方法:地基反力系数法(水平抗力系数法)、弹性理论法、有限元法;地基水平抗力系数:常数法、“k”法、“m”法、“C值”法 14.锚杆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②.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③.锚杆倾角宜为15度~20度,且不应大于45度。 15.土钉墙:它以土钉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由被加固的原位土体,放置于原位土体中密集的土钉群、附着于坡面的混凝土面层和必要的防水系统组成,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式挡土墙的支护结构。 16.法国实验结论: ①.土钉墙变形一般是微小的,最大变形发生于顶部,越往下越小; ②.土钉墙的内力分布一般不均匀,在破裂面临近处达到最大,往下两端越来越小;③.密集土钉加固的墙体,类似重力式挡墙,破坏时明显地带有平移和转动的性质,放设计时除了验算土钉内部稳定性,还必须验算外部稳定性,即验算土钉墙体的抗滑与倾覆安全性。 17.土钉墙的工作机理:①.土钉对复合体起骨架的约束作用;②土钉对复合体起分担作用;③.土钉起着应力传递与扩散作用;④.坡面变形的约束作用。 18.土钉墙的特点: ①.土钉墙尽可能地保持并提高了基坑侧壁土体的自稳定,土钉与土体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作用,同时混凝土护面的协同作用也强化了土体的自稳定;②.土钉长度范围内形成类似于重力式的挡土墙,用于支撑墙后土体传来的水平荷载③.土钉墙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和承受坡顶超载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土钉墙破坏一般是从一个土钉处破坏开始,随后周围土体破坏,最后导致基坑失稳,因此它改变了边坡突然坍方性质,有利于安全施工;④.土钉墙位移小,对相邻建筑影响小;⑤.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噪声小:与土方开挖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可缩短工期,成本低于排桩及地下连续支护,经济效益好。19.土钉墙适用条件: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三级,周围不具备放坡条件,地下水位较低或坑外有降水条件,临近无重要建筑或地下管线,基坑外地下空间允许锚杆或土钉占用,且土层是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的黏性土、粉土杂填土、和微胶结砂土等具有一定临时自稳能力的土层,开挖深度在12m以内。 20.复合土钉墙类型:①.土钉墙+止水帷幕+预用力锚杆②.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当土层条件为黏性土层和周边环境允许降水时,可不设置止水帷幕③.土钉墙+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当基坑开挖面离建筑红线和周边建筑物距离很近,而土质的自稳性较差,开挖前要加固④.土钉墙+止水帷幕+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当基坑深度较大,变形要求高,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时。 21.基坑工程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降低地下水位,隔离地下水两类;降低地下水位方法有:重力式降水和强制式降水; 重力式降水即排水沟及集水井排降水; 强制式降水:井点降水。 22.水井的分类: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23.强制降水方法即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根据形式及抽水设备又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 24.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25.基坑监制目的:①.检验设计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与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②.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避免产生过大变形而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开裂,防止邻近管线的渗漏;③.积累工程经验,采用反分析法导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理论共识,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6.①.水平位移监测主要设备是水准仪,经纬仪,和测斜仪; ②.桩墙内力支撑轴力的监测,主要采用钢筋计进行; ③.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监测主要采用分层沉降仪; ④.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主要通过土压力盒进行量测; ⑤.空隙水压力的测量主要采用空隙水压计。 27.轻型井点的施工,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过程,即准备工作,井点 系统的埋没,使用及拆除。 井点系统的埋没,埋没井点管的程序是:先排放总管,再沉没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 28.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①.井点降水后,经过一段时间在井点周围形成漏斗状弯曲水面,即所谓“降落漏斗”。经几天到几周后,漏斗水面趋于稳定,降落漏斗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后,必然造成地面固结沉降。 ②.由于井点过滤网和砂滤层结构不良,土层中的黏土粉土颗粒甚至细沙同地下水一同抽出地面的情况常有发生,这使地面不均匀沉降加剧,造成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不同程度的损坏。 29.降水漏斗平面半径 R=2S√(HR) s—水位降低深度 或R=10S√k k—土层渗透系 数 H—含水层厚度 30.防范井点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①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②合理使用井点降水,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a.防范抽水带走土层中的细颗粒 b.适当放缓降水漏斗线的坡度, c.井点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 d.防范开挖基坑时,基底下承压水形成流沙,致使坑周围产生大量地面沉陷。 e.如果降水周围有湖河滨等导,储水体时考虑井点与储水体间设置挡水帷幕, f.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集等对地面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地区,开挖深基坑可采用坑内降水方法; g.对不宜采用井点降水土层不盲目使用井点降水;③降水场地外侧设置挡土帷幕,减小降水影响范围;④降水场地外缘设置回灌水系统; 31.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土体的形成条件,颗粒级配胶体颗粒含量和土体颗粒结构等方面因素; 32.当井管间距与总管接头间距模数相差太大时,可在施工时采用跳隔接管,均匀布置的方法 33.警戒值有两部分控制,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变化量 报警值:基坑监测中每一个监测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事先确定监测项目警戒值,以判断位移和受力状态是否会超过允许范围判断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调整施工工艺或优化原则设计方案 34、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主要有土压力和水压力,土压力是主要荷载,基坑支护结构的荷载效应主要是侧向土压力 35、对于水泥土墙,多层支点排桩及多层支点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计算值 hd宜按整体稳定条件来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来确定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XXX三期基坑支护 监 测 方 案 XXX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XXX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1.1.1本工程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合肥新站XXX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新建,工程地点位于合肥市万佛湖路与潜山路交口西北侧ZWQTC-036地块。 1.1.2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 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详见设计图纸。 1.1.3 本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基坑使用期 为12个月。 1.1.4、本工程支护范围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 泥质砂岩,基坑底落于粘土中,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上承滞水。 1.1.5、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2m—8.2m,基坑靠近星光东路有较多管线,北侧会所周边有天然 气管道。经放线,管道在基坑上口线外侧3m,对基坑施工无影响。 1.1.6、本次设计图纸分为4个剖面,分别为1-1剖面、1a-1a剖面,2-2剖面、3-3剖面。 1-1剖面设计为Φ800旋挖桩,间距1.6m,桩长10米,距桩顶2m处设置一道锚索,基坑内侧喷锚护面。1a-1a剖面设计为Φ1000旋挖桩,间距1.5m,桩长15米,基坑内侧喷锚护面。 2-2剖面、3-3剖面设计为土钉墙。潜山路一侧设计为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1:1.4。 地下底板面标高为-8.3500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8.0m, 1.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杂填土(Q ml)——层厚3.60~10.20m,层底标高为29.10~33.69m。褐、褐灰,褐黄、黄褐色等,湿,松散状态,状态不均匀。该层主要成分为粘性土,表部主要含碎砖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含有植物根茎,局部地段夹生活垃圾和淤泥质土等。 al+pl)——此层仅局部分布,层厚0.00~1.50m,层底标高为28.51~29.61m。褐 ②层粉质粘土(Q 4 灰、灰黄色等,可塑状态,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铁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控制: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应制定深基坑设计、施工安全性报告。安全性报告应通过专家评审。 2)支护结构和土体加固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地下连续墙、SMW工法、钢或混凝土支撑等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加固施工中涉及安全性能的重要工序的施工质量应满足法规 标准和设计要求。 3)安全管理人员监管:作业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在现场进行管理。 4)基坑临边防护:基坑四周、操作平台等临边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应牢固可靠。 5)立体交叉作业控制:当应用土代模浇筑混凝土支撑,支撑下的土方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清除支撑下粘结的土石。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 6)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单位报送的进度计划应满足基坑安全性要求。 深基坑事故防范经验: 1)对深基坑工程特点应有深刻的认识,基坑工程时空效应强,环境效应明显,挖土顺序、挖土速度和支撑速度对基坑围护体系受力和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 施工应严格按经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应及时安装支撑(钢支撑),及时分段分块浇筑垫层和底板,严禁超挖。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应方便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应有合理工期。 2)基坑工程不确定因素多,应实施信息化施工。 监测点设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监测单位应认识科学测试,及时如实报告各项监测数据。项目各方要重视基坑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围护结构内力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隐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基坑安全。 3)有多道内支撑的基坑围护体系应加强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考虑到基坑工程施工中,第一道支撑可能产生拉应力,建议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 对钢支撑体系应改进钢支撑节点连接型式,加强节点构造措施,确保连接节点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施加钢管支撑预应力。 应明确钢支撑的质量检查及安装验收要求,加强对检查和验收工作的监督管理。 4)岩土工程稳定分析中,要合理选用分析方法。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与其测定方法、安全系数的确定要协调一致。在土工参数选用时应综合判断,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合理选用。 作为施工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设计进行适当的验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深基坑的安全和实现效益最大化。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坑底高程为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坑深~,放坡系数1:~1:,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面积约为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连江县琯头镇***********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项目 地下室基坑支护监测 监测方案 福建省*********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连江县琯头镇*********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室基坑支护监测 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审核:****** 编制:****** 福建省*********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内容 (1) 四、监测点布置、方法及仪器 (2) 五、监测标准及频率 (3) 六、监测工作程序 (4) 七、质量保证措施 (6) 八、安全与文明施工 (7) 九、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8)

拟建工程位于连江县琯头镇*********,场地现状为空地,周围为已建多层住宅楼。基坑南侧最近距离多层住宅20m,东侧距离多层住宅11m,西侧距离多层住宅20m。拟建场地周围住宅楼均采用桩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 5.8m及7.9m,现场地相对标高为-0.70m,罗零标高7.30m为建筑相对标高±0.00。本地段地层主要为耕土、粉质粘土、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含砂、残积砂质粘性土。 为了保证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和支护结构及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在施工期间建立基坑监测系统和埋设监测点,并进行动态变形监测的反馈信息,来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的目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深层水平位移、沉降,冠梁水平位移、沉降,支承柱水平位移、沉降,已有建筑物(构筑物)沉降,地下水位。 二、编制依据 1、《连江琯头*********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纸》 2、《连江琯头*********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书》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10、《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工程得质量控制要点 在我国沿海地区如温州、台州、宁波等江浙以及福建沿海地区高层、超高层建筑群立。当前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上都有人防要求。至目前为止,基坑深度最深得已达到30多米,地下室得设置多得已达到六层。而上述地区都就是软土地基,地层分布一般如下:1、杂填土层,由各种杂填土及垃圾组成,只就是在表面层一般厚度在1至3米。2、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有些地区呈流塑状,一般就是由海域积沉而成、局部还夹有贝壳类等杂物。3、淤泥层:灰~浅灰绿色,主要由粘粒组成,粉粒次之,含有少量有机质及贝壳碎屑,此土层厚度一般都较厚,也不均匀,少则十多米,也可能达到百十米。由于各种基坑得支护形式差异很大,而基坑支护得特点就是使用寿命短,因此在设计时一般只注重于成本得控制,深基坑支护倒塌得案例时有发生。笔者在此浅谈一点瞧法,抛砖引玉抓好深基坑支护工程得质量,以确保工程得顺利进行。 一、深基坑支护得特点以及使命 基坑支护就是应用于房屋建筑、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等以及其它一些基础设施,它得使命就是确保主体工程基础部分得顺利实施,而支护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进度、施工安全。深基坑支护又不就是建筑产品,它就是为完成建筑产品而采取得措施之一,一旦完成了基础工程后,也就就是完成了它得使用使命,因而它得施工成本高。支护工程一般都就是按悬臂构件来考虑得,随着深度得增加悬臂得长度也增加或者就是在中间部分增加内撑。受地质条件、地下水得情况、岩土成份得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支护工程得造价。它得施工技术有:桩基工程、喷射砼技术、锚杆技术、钢筋砼、多层支撑换撑、土方开挖、基坑排水、地基土处理等。 二、支护工程得阶段划分 一般工程中得支护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阶段; 2、支护施工阶段; 3、房屋基础施工阶段。 三、各阶段得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得质量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尽量与房屋设计相结合,使立柱桩尽可能利用工程桩进行设计,而由于支护特点在最不利因素同时发生得概率很小,因此在设计计算时一般设计人员往往会在荷载取值(或者就是在安全系数取值)时进行打折,这一折扣一般为0、7~0、85左右,折扣得比例一般就是由设计得结构工程师凭着经验取值。在进行专家论证时,往往对支护得安全系取值也就是凭各专家得经验进行,而且就是偏高一点得,所以在支护设计时应严格按土质情况进行取值,并在支护得寿命期内设计得结构工程师应进行跟踪检查。 2、支护施工阶段得质量控制 支护设计经专家论证后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前一般刚开始进场施工,对支护得质量控制相对要薄弱一些。此时得相关各方都就是处于准备阶段,各管理方得管理人员未能全部到位,即使人员配备基本到位也就是处于人员得磨合期中,对于管理上也就是难度再大得时期。因在管理层得管理人员得意识中认为支护工程得性质不就是建筑产品,在很大得程度上也会有所松懈。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一、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 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 1 - 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基坑支护控制控制要点 1、施工前的控制要点 1.1支护方案的设计 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性是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在我国,深基坑的出现较晚,深基坑支护设计日趋成熟,但设计参数众多,地质不明因素的影响,使设计工作的难度加大。据资料统计,在基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中,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43%。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无证挂靠设计、盲目设计、参数取值错误、地下水处理方法失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等。如杭州地铁一号线车站发生钢结构支撑整体性变形塌方后,现要求所有在建或者设计的地铁车站第一道支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设计人员应具有较强力学知识(理论、材料、结构、流体、土力学)和地基与基础等多学科的知识,又要有丰富边坡支护设计经验,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特点,在结合建筑及周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其次,工程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理解设计意图,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以掌握方案,在施工组织时,使各个组成部分、各道工序协调有序。再次,业主方应了解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设计支护方案。 1.2施工专项方案审定 施工专项方案是具体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但在目前,有些单位往往是照搬他人的方案;有的虽说是按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但控制要点不具体,措

施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无指导意义。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方案,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坚决要求其修改完善后按程序申报,特别复杂的方案可组织专家汇审,待总监审批后方能实施。审核内容主要有:施工平面图、基坑的支护方式、基坑开挖方式、降水措施、施工工期、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 1.3施工单位的选择 由于深基坑支护的专业特殊性,其施工应由具有施工资质与能力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整体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最好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同时应防止层层转包、“层层剥皮”,以致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 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当地水文气候条件,结合当地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条件,确定工程的关键项目,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机构审核,并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1深基坑工程的施工 深基坑工程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例如,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应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拍照和录像,对地质勘测报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设施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对特殊土质需精心组织施工,膨胀土地区不宜在雨季开挖,软土地区分层开挖的深度不宜太大。若挖土高差太大或挖土进度过快,极易改变土体原

基坑支护检测方案

广州市南沙区定制式住宅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检测方案编制单位:广州市穗芳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南沙定制式住宅项目监理部2012年3月3日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南沙区南沙街坦头安置区首期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冬瓜宇村 旁,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600和?800的钻孔灌注桩桩基础,?6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 ?8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800KN其中?600 —共76 条、?800 —共37

条,桩身强度为C25,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4-M层)或微风化岩(4-S层),对于中风化岩层,桩身全面断面入岩深度按0.5米不变;对于岩层完整的微风化岩层,桩身全面断面入岩深度按0.25米。 二、编制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3.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5. 穗监质【2010】574号文; 6. 南沙街坦头安置区首期工程桩基础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基坑支护检测规定: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的项目、方法和数量(穗建质([2010]574号文) 四、检测方案;

根据检测单位广州继善建筑技术有限公司(静载试验)和广州穗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低应变)、广州地铁设计院(钻芯取样)提供的检测方案及现场各单位相关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洽商确认,按以下检测数量及桩位检测: 各方对本检测方案确认: 项目管理单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工程公司 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广州市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州市穗芳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方案

XXXXXXXXX工程基坑监测 专项方案 一、监测工程的概况和周边的环境 本工程由一栋18层高层住宅楼及一栋6层多层住宅楼组成,两楼之间有2层商铺连接。该工程含有1层地下室,地下室主要位于18层住宅楼及2 层商铺区域内,基坑开挖深度约4m。拟建建筑均为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础。 拟建工程位于嵊泗县菜园镇,周边均有邻近建筑,东侧靠东海东路,场地东、南、西面山麓距场地3~12m。 二、监测的项目 2.1基坑现场监测的对象: (1)支护结构;(2)相关的自然环境;(3)施工工况;(4 )地下水状况;(5)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6)周围建筑物;(7)周围重要的道路。 2.2仪器检测: (1 )坡顶水平位移;(2)破顶竖向位移;(3)土体深层水平位移;(4)土钉拉力;(5)周围建筑物变形。 三、监测的编制依据及人员配置 3.1、编制依据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

(5)《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120-99 ) (6)《建筑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33/T1008-2000 ) (7)本工程围护专项方案 (8)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基坑监测方案 3.2、人员配置如下表 四、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在施工期间基坑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对印刷厂商住楼工程进 行基坑支护的变形监测。根据定期地进行基坑支护的监测,能动态地反映基坑周边的沉降量,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形达到报警值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加固处理措施,防止出现事故。 监测报警值: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当日位移超过4mm/d 或累计位移达 50mm。 (2 )坡顶沉降:当日沉降速率超过4mm/d或累计位移达50mm。 (3)坡顶水平位移:连续位移三天超过4mm/d或累计位移达50m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