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人麻疹

成人麻疹

成人麻疹
成人麻疹

成人麻疹简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长期以来麻疹一直是严重威胁小儿的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然而,近几年麻疹疫情呈回升趋势。专家分析认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与否及流行趋势,与自然人群中存在的、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水平密切相关。其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自然感染率明显下降,人群总的麻疹抗体水平降低了。这同时意味着人群对麻疹病毒的易感性增加。第二,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有较大差距。这与有些地方只抓基础免疫忽略加强免疫有关。第三,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时间有限。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麻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4至5年后,免疫力即有明显衰减。科学的做法是,应酌情复种。第四,麻疹免疫存在空白点。尤其应重视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漏种现象。第五,警惕麻疹病毒变异。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麻疹病毒存在变异,但麻疹本身改变了百年来形成的固有流行规律,这就警示我们要注意研究麻疹病毒的变异可能。

【流行】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节,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急性期的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或麻疹抗体水平低者接触麻疹感染者后,90%以上将发病。麻疹主要由呼吸道传播,麻疹患者在潜伏期及出疹期初期其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麻疹病毒,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借飞沫小滴散布周围空气中,然后经鼻咽部或眼黏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

【症状】麻疹的症状相当典型。专家指出,易感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约1周左右开始发病。先有高热,一般持续在40℃度以上,同时眼睛充血、畏光,伴有流泪、咳嗽及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高热3天后,在口腔内侧的黏膜上可见麻疹黏膜斑,这是麻疹最早、最可靠的特征。此黏膜斑出现后的第2天,全身便出现皮疹,皮疹起初是分散的细小淡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多而呈鲜红色。先在耳后发际,渐渐蔓延到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掌脚底。声音嘶哑,十分难受,这是病情的最高潮。皮疹出齐后,病情逐渐好转,但抵抗力急

剧下降,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肺炎是麻疹常见的合并症,如患者咳嗽明显、发热不退、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等可能并发肺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临床症状更重,主要是高热,可达40℃,并发症多,如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肝损坏发生率高;引起心肌损害者亦多;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孕妇易引起流产、死胎;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畏光少见。但只要经过对症治疗,一般预后均较好。

专家说,特别要注意的是,成人麻疹症状不如小儿典型,麻疹早期容易与一般的感冒混淆,所以患者常在出现皮疹等症状后才去医治,此时病情已较重,且伴有并发症,治疗和康复周期相对较长。

【警惕】成人麻疹症状重并发症多。

我国目前预防接种定于8个月时初种,7岁时复种。接种后95%以上于12日后产生保护性抗体,1个月达高峰,有效抗体水平维持4至10余年,故可减少小儿发病。但4至10余年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当抗体水平相对高时,接触麻疹患者可能隐性感染或患轻型麻疹;当抗体水平相对低时将患病,这就是目前成人麻疹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麻疹发病季节高峰开始往后移,由冬春季转为春夏季;在发病年龄上,过去多集中在9个月至4岁年龄段,现在8个月以下婴儿和20岁以上成人却为多发年龄段,而且不少地方甚至成人病例占近一半。而婴儿麻疹症状和病情多偏重,还伴有喉炎、肺炎、心衰等并发症,危害较大。成人麻疹症状严重、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同时病情不典型呈多样性,易误诊。

【防控】成人4至5年后可补种疫苗。

专家认为,在医学领域,各地疾控部门应据情制定相关防控分级指导预案,及时分析疫情趋势,查漏补缺。还应规范我国麻疹疫苗初种、复种工作,复种至少3次,推荐年龄分别是7岁、12岁、18岁,成人可依据4至5年的周期补种。未接种的小儿,尤其是体弱多病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有可疑麻疹接触史的,应及时采取被动免疫,尽早注射质量可靠的丙种球蛋白。接种麻疹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不但儿童应该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中学生、大学生和未得过麻

疹的青年人都应该接种麻疹疫苗,使体内麻疹抗体持续存在在全社会,可开展灵活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宣传及管理;在运输和储藏环节上,确保疫苗质量。

【预防】预防麻疹首先要管理传染源,注意与患者的隔离,其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5日,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如果幼儿、老人、孕妇等易感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在接触后的5天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以防止发病。平时要加强锻炼,生活、工作环境要保持清洁、通风,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注意补充维生素C,多食新鲜蔬果。

眼下正是麻疹流行季节,正在出麻疹的病人要进行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麻疹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在接触病人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这样,在接种后12天左右就可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会较轻。另外,到医院看病一定记得戴上口罩,既可避免传染其他人,也可预防交叉感染。

【治疗】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一)护理及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一次10万~20万IU口服,可减轻病情,使病死率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在高热期间,千万不要用高效退热药,以免使疹子出不透,造成病情的加重。

(二)并发症治疗

1、肺炎按一般肺炎处理,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重症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食少适当补液及支持疗法。

2、喉炎保持居室内一定湿度,并用蒸气吸入,一日数次,以稀释痰液。选用1~2种抗菌药物,重症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保持安静。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及早考虑气管插管或行切开术。

3、心血管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强心丙治疗,可同时应用速尿利尿。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用能量合剂(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以保护心肌。循环衰竭按休克处理。

4、脑炎处理同病毒性脑炎,重点在对症治疗。高热者降温,惊厥时用止惊剂。昏迷者加强护理。目前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无特殊治疗。

【提示】“成人麻疹”社会交流广,接触人员多,增加了相互感染的机会。因此成人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如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以及皮疹时,要尽早医治,切莫自行诊断、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流行病学】 天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 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荨麻疹护理查房

荨麻疹护理查房 患者刘钰,女,20岁,因全身风团伴瘙痒5天入院,皮肤情况:皮损泛发全身,对称分布, 主要分布于面颈,躯干,四肢,境界不清楚,主要表现为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红色风团,背部皮损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无丘疹,水疱,无糜烂,渗液,瘀斑瘀点,人工划痕征阳性,入院时T36.8度,脉搏98次每分,呼吸22次每分,血压142/78MMHg,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2.59*107,中性粒细胞数8.79*10A9,生化及大小便常规无明显异常。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入院时病员自觉呼吸费力,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静脉输液治疗给予葡萄糖酸钙抗过敏,甲强龙抗炎,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氯雷他定片抗过敏,给予炉甘石外擦,经过治疗,病 员病情得到改善,皮损无新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瘙痒已不明显,于8月15日出院。 下面请张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荨麻疹的定义 概念:急性荨麻疹(AU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瘙痒、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病因: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 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下面请龙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 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 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 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 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 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

荨麻疹护理查房模板

荨麻疹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科室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首先请主管护士汇报病史。 一、病史汇报 姓名:某某某,女,27岁,住院号1123676,病人因“全身风团伴瘙痒2天”于2016年7月14号入院,入院症见:全身风团伴瘙痒,恶心,胸闷,无呕吐、气紧等症状,睡眠差,饮食大小便正常,无既往病史及过敏史,入院时测得生命体征为:体温36.5摄氏度,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9/63mmhg,查体显示:全身泛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色风团,部分融合成片,境界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间有较多水肿性红斑及少量抓痕。咽部充血明显,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双肺听诊未听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辅助检查:血生化、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19×10^9个/L,淋巴细胞8.06×10^9个/L,临床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起二级护理,普食,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激素抗炎,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降低血管通透性,头孢呋辛消炎,肌注苯海拉明抗过敏止痒,口服依巴斯丁、氯雷他定抗过敏,雷尼替丁保胃,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目前病人全身瘙痒较入院时减轻,全身原有风团减少,未见新发风团,无恶心胸闷,睡眠改善。 二、定义: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三、病因:多数病人不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病因如下: 1、食物: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有的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如:动物性蛋白(鱼虾、蟹贝、肉类、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品(番茄、大蒜、可可); 2、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3、感染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5、动物植物移速:如动物的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内脏和全身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四、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性:多数为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多见于输血反应)或Ⅲ型(多见于血清病); 2、费变态反应性: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以及物理、机械性刺激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 五、临床表现:1、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常自觉皮肤瘙痒,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风团,孤立或散在,也可融合成片。重者伴心慌,烦躁,二心,呕吐甚至是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胃肠道受累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感染者引起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麻疹患者预防措施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发疹期除咳嗽。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 有。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 是。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保持空气新鲜。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4)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5)供给患儿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6)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麻疹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若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4 . 按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于有疫苗免疫史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临床经过。少部分症状典型。不典型麻疹还有先出现肺炎、咽峡炎、喉炎等后出现皮疹的表现。或可表现前驱期很短(仅1天)或很长(可长达11天),也有出疹前期卡他症状不典型或在此期不发热或始终无口腔黏膜斑。若无肯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实验室确诊。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那些? 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 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 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 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

响发疹。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为主要症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1.潜伏期:自6-18日不等,多在3周之内。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是最显著的症状,可达39℃-40℃,伴见眼结膜发炎,眼皮发肿,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音哑,自第2~3日始,颊黏膜上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约0.5-lmm,可有红晕环绕,迅速弥漫整个颊黏膜。 3.出疹期:约2~5日。一般于发热的第4日开始,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至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达四肢,手足心及鼻尖见疹为出齐。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也达极点。重症麻疹可见出血性皮疹;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疏淡而不能透发;有重度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患儿,皮疹往往于显现后隐退或减弱,或完全消失。 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疹退时,原出疹处可见麦麸状细微脱屑,存留棕色色素沉着,经1--2个星期才完全消

失。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仍持续高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诊断] 1.前驱期注意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接触史及是否未曾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等流行病学情况。 2.见到麻疹黏膜斑和典型皮疹,即可诊断。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有合并症时白细胞数可升 高。鼻咽拭物涂片检查到多核巨细胞,可帮助早期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对症处理 ①降温: ②止咳:伴咳嗽者可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每次lml,每日3次),美可糖浆(复方右美沙芬糖)0.5-7.5ml/次,每日3次(每日量~lml/kg)。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无环 鸟苷15~20m~ks,日,分2~3次静滴。 (3)并发肺炎、喉炎者选用抗生素,分别参见“肺炎”,“喉炎”节。 2.中医药治疗 [预防与调养]

麻疹病人的健康指导

麻疹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1.由于病人高热消耗较大,应鼓励病人少食多餐,进食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忌食虾、蟹、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注意补充水分,可予果汁、芦根水,少量、多次喂食,摄入过少者给予静脉输液,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3. 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 二、消毒隔离指导: 1指导家属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 2.呼吸道隔离。病人隔离至出疹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10天。因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20分钟麻疹会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风直接吹到,为避免阳光直晒,可用深色窗帘遮盖,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可在病房洒些水。增加空气的湿度。 3.病人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不宜出门,出病房时戴双层口罩,在规定的区域活动。 4.护理人员注射麻疹疫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护士戴防护口罩,操作完成后在通风处逗留片刻,以防交叉感染。 5.病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 6,严格限制人员探视,防止麻疹病毒的传播。 三、生活起居指导:

1.每隔4小时进行1次体温测量,对于高热者2小时测1次;对出疹期持续高热患者重点加强观察。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 3.前期、出疹期体温在39.5℃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使体温维持38.0℃一39℃,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头部可敷温湿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温。 4.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如果病人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剧、鼻翼扇动、口周紫红、四肢冰凉、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声音嘶哑等症状,说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症,需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抢救。5皮肤的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平整,盖被应柔软,内衣柔软宽大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在出疹期和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每日应温水擦浴{忌用肥皂},皮痒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清凉止痒擦剂。退疹后皮肤干燥者可涂适量润滑油。 6.口腔护理麻疹患者急性期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容易出现各种口腔炎症,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防止口腔炎、溃疡、鹅口疮的发生。对患儿口腔麻疹消退情况加强观察,对口腔有无黄色分泌物、扁桃体红肿和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第10章 荨麻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第10章荨麻疹类皮肤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多数荨麻疹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2. 以下关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毛细血管扩张 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 平滑肌收缩 D 腺体分泌减少 3. 下列何种物质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为非变态反应性: A 细菌 B 血清制剂 C 真菌 D 蛇毒 4. 可诱发荨麻疹的病毒性感染不包括: A 病毒性肝炎 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 溶组织阿米巴病 D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5. 输血引起的荨麻疹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6. 荨麻疹性血管炎为以下哪种变态反应介导: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7. 以下关于Ⅰ型变态反应速发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发生 B 可持续数天 C 主要的炎症介质是白三烯 D 引起小血管收缩 8. 急性荨麻疹的典型皮损为: A 丘疱疹 B 风团 C 结节 D 水疱 9. 以下关于风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小不等 B 形态不规则 C 自觉瘙痒 D 愈后留有瘢痕 10. 急性荨麻疹风团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A 1个小时 B 12个小时 C 24个小时 D 48个小时 11. 以下不属于荨麻疹特殊类型的是: A 皮肤划痕症 B 压力性荨麻疹 C 血管性水肿 D 胆碱能性荨麻疹 12. 荨麻疹患者出现高热、脉速和全身中毒症状应注意: A 急腹症 B 过敏性休克 C 败血症 D 荨麻疹性血管炎 13. 下列哪项不是荨麻疹伴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A 风团消退 B 脉速 C 四肢冰冷 D 血压降低 14. 慢性荨麻疹指的是反复发作病程超过多长时间以上: A 1周 B 4周 C 6周 D 8周 15. 以下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B 风团时多时少 C 反复发生长达数月 D 常伴有腹痛 16. 皮肤划痕症又称为: A 人工荨麻疹 B 急性荨麻疹 C 压力性荨麻疹 D 尼氏征 17. 胆碱能荨麻疹的风团一般可维持: A 0.5~1小时 B 1~5小时 C 5~10小时 D 24小时以内

荨麻疹护理查房

荨麻疹护理查房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荨麻疹护理查房 一、病史汇报 患者,杨琼,女,53岁。2015年11月14日因全身麻疹1天就诊,拟“急性荨麻疹”入院,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治疗后,皮损减少,但感四肢酸痛。 查体:WBC:10.49*10^9/L 参考值:(3.50~9.50)*10^9/L 嗜中性粒细胞:7.76*10^9/L 参考值: (1.80~6.30)*10^9/L 二、疾病相关知识 1.定义: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后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2.病因:①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 ②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羽毛、灰尘等。

③药物:能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等。另一些为组胺释放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④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如虱子、跳骚、叮咬皮肤等。 ⑥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和机械刺激,按摩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⑦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⑧全身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风湿,类风湿等可诱发慢性荨麻疹。 ⑨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荨麻,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3.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其抗体通常是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当再次接触抗原后,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Ⅱ型:为IgG或IgM与抗原在红细胞上起反应,激活补体,产生过敏休克性毒素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Ⅲ型: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水肿产生荨麻疹型血管炎。 2)非变态反应型 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 及C5a等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所引起。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荨麻疹: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粘膜,可致腹痛、腹泻。若荨麻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麻疹的并发症

麻疹并发症 (一)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1.原发性肺炎由麻疹病毒侵犯肺部引起。多发生在前驱期及出疹期。患者可有轻度气促,肺部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点片状浸润。疹退后上述症状也渐消失。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形成麻疹巨细胞性肺炎(Hecht’s giant-cell pneumonia),死亡率较高。 2.继发性肺炎易发生于营养不良,体弱儿童,病原菌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多见,也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常为皮疹出齐后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复升,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紫绀,肺部罗音增多。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心力衰竭或循环衰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易致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病死率较高。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喉炎易发生于1~2岁的儿童,病程各期均可发生,可为麻疹病毒所致,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时发生,表现声嘶、喘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烦躁不安,甚至窒息死亡。 (三)心血管功能不全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常发生在出疹后5~14天内。由于毒血症、高热、代射紊乱、肺炎缺氧、心肌炎,心肌营养不良等原因所致。临床特点为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急发绀、心率增速,心音低钝,四肢厥冷,脉细速,肝进行肿大,皮疹隐退,心电图可见低电压,T波低平,传导异常。 (四)脑炎发生率为0.01~0.5%。系麻疹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对麻疹病毒抗原超敏反应。多发生于出疹期,也偶见于前驱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少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及肢体瘫痪。脑膜剌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与一般病毒脑炎相似,少数也可完全正常;多数经1--5周痊愈,约30%左右患者留有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15%患者在一周内死亡。麻疹脑炎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 (五)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incephalitis SSPE)本病少见。大多在2岁前有麻疹病史;少数有麻疹活疫苗接种史,但这些儿童先前有无亚临床麻疹感染尚不清楚。本病系慢性神经退形性变。发病原理可能是麻疹急性期病毒未被彻底清除,潜在某些细胞呈抑制状态,以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病毒在急性期潜伏于脑部,呈慢性感染状态。目前研究认为,与患者脑细胞不能合成M蛋白,造成缺损麻疹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从麻疹到本病的潜伏期为2~17年,发病初期学习下降,性格异常,数周或数月后出现智力障碍,嗜睡、言语不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运动不协调及癫痫样发作,最后痴呆失明、昏迷、去大脑强直。血液及脑脊液麻疹抗体明显升高,但缺乏抗-M蛋白抗体。脑电图出现慢波节律,每秒2~3次,多数病人发病数月至数年后死亡,也偶有自行缓解者。

麻疹患者的健康教育

麻疹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义麻疹时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病因本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终生免疫。 (二)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 发热,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皮疹先出现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额面、躯干、四肢。疹型是玫瑰色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退后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 非典型表现 见于有一定免疫力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免疫力者皮疹不典型,临床症状轻。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为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伴中毒症状。死亡率高。(三)住院健康指导 1 心里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麻疹的相关知识,介绍患儿病

情,并解释治疗用药的作用、疗程、及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协助医护人员鼓励患儿克服痛苦,配合治疗。 2 饮食指导 (1)告知患儿家属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 食,如豆浆、牛奶、米粥、挂面、蒸蛋糕等。 多饮热水及热汤,以便加速体内毒素排出,利 于透疹。 (2)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干硬、油腻食物及刺 激性调料品。恢复期可给与牛奶、鸡蛋、鲜肉 等营养丰富饮食。 3 发热的护理 (1)降低环境温度,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对流 风。 (2)绝对卧床休息,如无并发症,体温在39.5-40度以上,酌情给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忌冷敷及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 4 皮肤的处理 保持床褥干燥、松软,内衣勤换洗,切记紧衣厚被“捂汗发疹”,介绍用新鲜芫荽洗净煎水,擦洗四肢、胸背、手心、足心以助透疹。脱屑可引起皮肤瘙痒,要勤剪患儿指甲,以防其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

荨麻疹 护理查房

护理诊断及措施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荨麻疹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毛细血管炎症有关。 1评估患者皮肤受损的程度,红斑风团情况,有无新的风团发生。 2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病室通风。 3.局部皮肤护理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洗。(2)衣被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柔软、勤换洗。 (3)修剪指甲,翻身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4)遵医嘱用药。 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1指导患儿卧床休息。 2保持病室通风,温湿度适宜。 3监测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4给予清谈易消化饮食。 5给予温水擦浴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疼痛与荨麻疹引起腹痛有关 1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规律,加重及减轻因素。 2嘱其进食清淡,洁净饮食,勿进食生冷硬刺激性饮食。 3安慰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4采取舒适体位,必要时给予保暖。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解痉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舒适度的改变与荨麻疹引起皮肤瘙痒及腹痛、呕吐有关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评估瘙痒及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 3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4衣服以宽松,舒适、柔软为宜。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焦虑与家属不了解病情变化有关 1向病员及家属讲解疾病有关内容,让患者了解病情,了解治疗方案,减少思想顾虑。2耐心倾听患儿及家属的感受,并做出有针对性的疏导。 3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自我形象紊乱与皮肤出疹及面部和下肢水肿有关 1.指导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荨麻疹可能出现的体征 2.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知识缺乏与缺乏荨麻疹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1评估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麻疹试题及答案(1)

麻疹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全身斑丘疹。 二、选择题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B】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麻疹住院病例

第一次住院病例 姓名: 性别: 年龄: 族别: 婚否: 职业: 籍贯: 住址: 病史陈述者: 可靠程度: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主诉:发热、咳嗽10天出疹5天 现病史:母代述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发热、咳嗽,体温39°C左右,伴食欲减退、哭闹、全身无力。5天前发现患儿出皮疹,始于面、颈部,渐延及躯干、四肢,伴持续性高热、咳嗽频繁,不思饮食,眼发红,口唇糜烂。昨日发现患儿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即上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拟诊“麻疹合并肺炎”收住我科。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麻疹疫苗接种史,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第二胎,足月顺产,新法接生,母乳喂养,各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家中经济条件中等。 家族史:爷爷、奶奶及父母均健在,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等。 体格检查 T 39.4°C P180次/分 R70次/分 W 10㎏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急性病容,抱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的

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呈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正常无畸形,五官端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充血,双眼可见较多分泌物。耳、鼻外形正常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唇无发绀,口唇粘膜糜烂、出血,可见血痂,口腔黏膜包括两颊、上颚及舌面布满乳白色白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痰鸣音。HR1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胁下约2.0cm,剑下约4.0cm质地软,边缘钝,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无畸形,诸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T39.4°C P180次/分,R70次/分,神志清,精神萎糜,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粘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均可见到密集的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呈现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充血,双眼分泌物多,口唇无发绀,口唇粘膜糜烂、出血,可见血痂,口腔黏膜包括两颊、上颚及舌面布满乳白色白斑。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痰鸣音。HR1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胁下约2.0cm,剑下约4.0cm,质地软,边缘钝,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N S (-)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暂缺 病历小结 患者XXX,X性,XX岁,X族,X职业,因“发热、咳嗽10天出疹5天”为主诉收住入院,查体:T39.4°C P180次/分,R70次/分,神志清,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黏膜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均可见到密集的红色斑丘疹,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呈充血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充血,双眼分泌物

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50分,每题5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C )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注射麻疹疫苗 D.做好消毒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 A.先由耳后,到发际、额、面部、颈、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掌足底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 )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下列关于麻疹粘膜斑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发疹前2-3天出现 B.麻疹粘膜斑开始见于上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C.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D.一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保护麻疹易感人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B )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二、判断题:(20分,每题4分)

荨麻疹护理查房

精心整理 荨麻疹护理查房 一、病史汇报 患者,杨琼,女,53岁。2015年11月14日因全身麻疹1天就诊,感四肢酸痛。 查体:WBC:10.49*10^9/L 嗜中性粒细胞:7.76*10^9/L ③药物:能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等。另一些为组胺释放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④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如虱子、跳骚、叮咬皮肤等。 ⑥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和机械刺激,按摩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⑦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⑧全身疾病: 有关。 1IgE,吸附于肥大细 疹。 Ⅲ型: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水肿产生荨麻疹型血管炎。 2)非变态反应型

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所引起。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荨麻疹: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 症状。 2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 ⑵血管性水肿:亦称巨大型荨麻疹。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疏松部位。皮损多为突然发生局限性肿胀,灼痛、边缘不清、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可持续1~3天后消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罕见。

⑶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重体力劳动,受热,饮酒或情绪紧张等而诱发,胆碱能神经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2~3mm大小风团,且不融合。 ⑷寒冷性荨麻疹: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家族性:除皮疹外,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冰块试验阴性。 获得性: 试验阳性。 ⑸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8~12h 消退。 1 2 3 五、治疗措施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