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一)政府的基本概念

1、内涵

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特点

主权性和独立性

政治性和阶级性

强制性和约束性

执行性和实践性

综合性和动态性

(二)市场的基本概念

1、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交易主体

交易客体

交易行为

2、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机制是核心,是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供求机制:商品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作用方式

竞争机制:各种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

3、市场功能:

交换

信息传递

调节

约束

检验

促进技术进步

(三)理论发展的每个阶段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弥补市场的角色

1、市场失灵

(1)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2)市场失灵的原因:

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市场均衡:瓦尔拉斯均衡

帕累托最优

2、市场失灵的类型

(1)宏观性失灵;

超额供给

超额需求

(2)信息性失灵: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

(3)公共性失灵: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垄断性失灵: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5)外在性失灵: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

(6)分配性失灵: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

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公益人角色;

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

调节收入分配

(3)管制人角色;

防止自然垄断

防止过度竞争

保护消费者、雇员利益

(4)仲裁人角色;

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5)守夜人角色: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第二章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1.经济职能的含义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2.内容

资源配置

?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对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

?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施加影响

收入再分配

收入分配是由市场决定的,但财产是可以继承的

稳定经济

低失业率,充分就业;低通胀,物价稳定

市场管制

防止垄断,保护竞争;保护消费者和公众利益

(二)政府失败的表现:P40

1、原因:主观上,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公务员组成,他们都是经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

客观上,政治家和公务员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信息失真现象

(1)政府的政策偏差;

原因:政策本身不是最优配置、政策的阶段性、政策效果的双面性;执行过程的偏差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选民和政治家都是经纪人;利益集团的影响;主管部门领导人自身利益的驱动、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鲶鱼效应”

政府工作缺乏竞争;缺乏降低成本的内激励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帕金森效应”

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与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5)政府的寻租活动:用权力交换超额利润

常见情形:政府的特许权、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政府订货

(6)权利的滥用“米兰达警告”

第四章: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概述

1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2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

1)保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

防止出现“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两种不正常状态。

注: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净出口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2)物价稳定: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

内涵:PPI和CPI相对平稳;CPI上升幅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幅度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3)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国经济资源(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的物质条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3、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

(1)在管理形态上,宏观调控以总量管理为主

(2)在管理对象上,宏观调控以价值管理为主

(3)在管理手段上,宏观调控以参数调节为主

(4)在管理方式上,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

(5)在管理过程上,宏观调控呈现出动态性。

第五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概述

1.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调节资源合理配置

调节收入公平分配

调节供求总量平衡

调节货币流通状况

3、财政政策手段,就是全部财政调节参数的总和。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P106

国家预算的调控功能

(1)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

(2)国家预算的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税收的调控功能

(1)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平衡

(3)调节各种收入分配

国债的调节功能

(1)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调节产业机构

(3)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流通

增:排挤效应

货币效应

收入效应

财政补贴

(1)配合价格政策以稳定价格。

(2)促进外贸收支平衡。

(3)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

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的转移,它是财政支出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调节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平衡

.4、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效应

(1)松性财政政策,也叫膨胀性或赤字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

1)采用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等措施,可以收到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扩大社会供给的效应。

2)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的措施,能够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投资和扩大就业的效应。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和投放货币,能够收到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的效应。

4)通过财政补贴是财政支出扩大和财政赤字增多,可以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的效应。

(2)紧性财政政策,也叫紧缩性或盈余性财政政策。这是指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货币:层次定义

(二)货币政策

1、定义:狭义货币政策时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

理解:调节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乘数效应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可操作、可计量、可监控的金融变量。

在国外,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汇率和基础货币。

在我国,中介指标有: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

3、货币政策手段

法定存款保证金率

再贴现率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

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条件。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再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行为。

其他手段

1)道义上的劝告。所谓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手段和行为给予指导或劝告,希望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再货币政策方面相互配合。

2)中央银行直接向所要支持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贷款。

3)提供优惠的利率。

4)直接信用管制。

手段选择:行政、法律、经济

第六章:公共产品

一、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特点:竞争性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私人产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1、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2、非竞争性包括两方面含义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产权机制或产权边界

(2)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

2)准公共产品。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

俱乐部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二、公共产品均衡机制

1.林达尔均衡: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赋税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标准

2.公共产品均衡的阻碍

(1)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2)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曲线,也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

()难以进行公开的数量统计

(4)政府可以解决消费者因交易成本过高而无法达成协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强制力进行征税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3.公共物品低效率的模型 (1)哈丁的公共事物悲剧 (2)“囚徒困境”博弈 三、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 1.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 2. 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3. 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点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比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3、作用(绩效考量)

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者提供制度激励

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可能会出现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在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

4、供给的方式

第七章:公共选择理论

一、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A B

A BG1G*G2Oa h=0h*

h1

h=1Ob 公共物品数量B 承担的税收比例A 承担的税收比例图6-3 林达尔均衡

1.私人选择

人们根据相关信息自主地做出购买决策,并且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换实现购买,决策者直接地承担决策后果。

2.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3.区别

私人选择公共选择

内容物物交换参与者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媒介钞票选票

公共双方的决策双方影响力双方基本上拥有同

等的决策权力供给方(政府机构)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决策的权力

决策的调整过程迅速、及时较缓慢

4、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前提

●基本研究方法

●切入点

二、公共选择的规则

投票:

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全体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rule),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

优缺点:

2、多数通过规则

1、相对多数规则(pluralityrule)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1)相对多数规则可能使两个彼此对立的提案够都获得通过。

(2)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可能不符合多数人的偏好。

(3)相对多数规则下投票可能没有结果。

2、简单多数规则(simplemajorityrule),又称为过半数规则,是每人一票对提案进行赞成或反对的投票,若有一半以上的人投票赞成,提案即获得通过。

(1)单峰偏好

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值,是指在诸备选提案中,某投票人最偏爱其中一项提案,并且离开改提案向任何其他提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始终持续下降,

(2)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

(3)双峰偏好

(4)投票悖论

投票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且投票者是多峰偏好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

(5)简单多数规则存在弱点

?投票循环

?可能产生无效率的投票结果

?可能存在选票交易

第九章: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

一、公共支出

1、内涵:公共支出,亦称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增加的开支。

2、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的一般影响

1)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2)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3)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二、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又称公共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所有公共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2、相对量指标,又称作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公共财政支出占当期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三、影响公共支出的宏观原因(4理论)

1、瓦格纳法则: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一国的公共支出会不断增加

(1)表现:经济发展促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会导致一系列新型的属于补救性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在需求上增加了公共支出

(2)原因

经济发展促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摩擦不断增加

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生活密度提高,会导致外在性和拥挤增加,也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与管理。 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支出

2、发展阶段理论

3、梯度增长理论

4、非均衡增长理论

进步部门

非进步部门

四、区分两种支出

(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占用和耗费社会经济资源,以便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各项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十章:政府课税的一般理论

一、税收

1、税收的含义

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3、税种分类

按征收实体分类:力役税、实物税和货币税

按课税对象分类: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和商品(劳务)课税

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税收负担是否可以转嫁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二、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是国家征税的准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法制所遵循的具体化的指导思想。

2、原则

(1)公平原则:要使纳税人承担的税负与其纳税能力相适应

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承担的税负不应相同。

受益原则:每个人承担的税负与他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一致

纳税能力原则: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收

(2)效率原则:要求国家征税既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又要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3)适度原则

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当兼顾需要和可能。

三、税收的经济效应

1、税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解释: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1)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税收对厂商生产的影响

(3)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税收对个人工作的影响

(5)对实现公平的影响

四、税制要素

1、纳税人

所谓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拥有课税对象从而必须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和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3.、税目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4.税率

税率是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

5.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

7.减税、免税

8.违章处理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错误的标注 F。每题2分,共20分) 1?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在长期的U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B谷物价格上升; C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D谷物贸易量增加。 2?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B需求曲线右移; C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C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以上都不对。 4.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消费对价格变化;B收入对消费变化;C价格对消费变化;D消费对收入变化。 5.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B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D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效用的效率; B产品组合的效率;C生产的效率; D交换的效率。 7.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较高,较低; B较低,较高; C较低,较低; D较高,较高。 8.公共品的两个显着特点是() A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竞争性和排他性; D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消费税;B所得税;C遗产税;D车船使用税。 10.边际税率是指() A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B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 GDP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外部效应; 2.垄断; 3.税收制度; 4.社会边际成本。 四、简答题(每题 9分,共27分)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5)外部效应 (6)负的外部效应 (7)正的外部效应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9)矫正性的税收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11)公共物品或服务(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13)消费的非竞争性(14)受益的非排他性(15)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18)简单多数规则 (19)政治均衡 (20)单峰偏好 (21)中间投票者定理(22)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24)消耗性支出 (25)转移性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30)公共预算 (31)零基预算 (32)复式预算 (33)机会成本分析 (34)成本—效益分析(35)支付能力原则 (36)税收 (37)课税客体 (38)超额累进税率 (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40)受益原则 (41)支付能力原则

(42)均等牺牲(43)比例牺牲(44)最小牺牲(45)税收的额外负担(46)税收的额外收益(47)税收中性(48)税收成本(49)税收的奉行费用(50)从量税 (51)从价税 (52)直接税 (53)间接税 (54)关税 (55)税制结构(56)主体税种(57)税本 (58)税源 (59)拉弗曲线(60)分类综合所得税(61)社会保险税(62)特种财产税(63)生产者剩余(64)消费者剩余(65)税收额外负担(66)税收效应(67)税收中性(68)税收的替代效应(69)税收的收入效应(70)无差异曲线分析(71)税收转嫁(72)税收归宿(73)税收负担(74)辗转转嫁(75)混转 (76)消转 (77)税收资本化(78)局部均衡分析(79)一般均衡分析(80)负债有害论(81)可转让公债(82)预付税款券(83)公募拍卖方式(84)平价发行(85)到期一次偿还法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12、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3、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4、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1、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 2、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 3、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2、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3、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4、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5、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纠正措施: (1)外部效应的私人对策。合并(组织重构);科斯定理(明确界定产权)。 (2)外部效应的公共对策。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财政补贴。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的预算约束较软。综上所述,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臵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臵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答:政府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基础性特点。2、开发性、战略性特点。3、社会效益特点。 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表现为: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 ,从而使私人部门可以提供。市场经济条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产权保障。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使私人部门可以广泛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三)社区 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与社会相比的特征:共同性、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相结合、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功能的专门化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生活聚集区的居民实际需要、协商筹资

公共经济学考试试题解析汇总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 1、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见书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 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或“是怎样的?”的研究方法。 合作收益 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 ②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书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 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政府失灵 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公共经济学研究的特殊视角、研究的问题的含义 对象是政府,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并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2、什么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回答是什么,会怎样和为什么。实证分析分两种:理论实证分析,经验实证分析。理论实证分析是高度抽象的,通过逻辑推理从一些基本假设前提推导出一些结论。经验实证分析是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因果关系(面谈,发问卷) 是:①我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有多少?②政府是采取怎样的税收方式取得收入的?各种不同的税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如何?③政府花在行政管理、教育、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钱分别是多少? 会:①积极的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总需求?我国的GDP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②如果向房地产征税,房地产价格会怎么变化?幅度如何?③对大学的财政拨款会让社会的哪个群体得益最多?为:①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政府会倾向于把资金用在形象工程上?②为什么政府要规定一些公共服务,例如民航、电信、铁路的价格?③为什么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会不断扩大? 规范分析目的是分清是非,回答该怎样①我国政府的规模是太大了还是太小了?②该指定怎样的公共决策制度才能让政府做他该做的事? ③如果政府的资金有限,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哪些方面才符合公众利益?④文化事业单位该靠政府拨款来运行还是让它们自己养活自已??3、政府行政机关、事业部门、公共企业、私人企业部门的特征 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权力和管理部门的政府部门。 事业部门: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 公共企业: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补偿运行成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单位总称。 私人企业:是指个人、家庭和私人所拥有的企事业单位。 公私区别:前者占用的是公共资产,取得收入属于公众;后者相反。 政公区别:前者不从事销售,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依据政府的指令行事,从事社会消费活动,一般不生产物质产品;后者相反。?4、公共收入的内容 ①税收: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性地取得收入的方式。②收费:公共部门中的单位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得益与支付完全对称)。③公债:政府通过信用进行融资的方式(自愿,有偿)。 ?5、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效益的时间分) 经常性支出是维系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支出,产生的效益只对本期产生影响。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奖金、办公经费、业务费支出。 资本支出有些只是价值形式转换,支出的资金形成某种形式的资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挥其功能。如基本建设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6、购买支出、转移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 购买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它以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了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及基本边际支出。 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养老金,救济,补助,补贴。 ?7、隐形收支 税式支出:是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公共定价:是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政府担保:是政府正式承诺在被担保的经济实体不能履行偿还责任的时候替它承担这一责任。公共管制:是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约束性活动。预算外收支和体制外收支:不反映在预算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支配使用资金称为预算外资金,这种资金的收支称为预算外收支。 第二章?1、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改进: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2、生产效率(埃奇沃斯箱形图) 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解决将既定的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是有效率的 ?3、交换效率(公共产品资源配置) 甲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乙的产品边际替代率。把满足这一条件的不同产品在各消费者之间的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 ?4、产品组合效率(财政资源配置) 是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 ?5、公平的含义 规则公平又被称为经济公平,即认为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进行交换,交换的规则必须公平。从规则公平来看,公平的含义仅在于所有社会成员都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每个人所取得的收入与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完全对应。(规则公平结果不一定公平,规则不公平结果肯定不公平) 起点公平(机会均等)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是公平的。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成的分配结果差别,但承认和肯定因偏好和选择所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别。(如公营与私营、城乡学生学业竞争) 结果公平又被称为社会公平。它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书定义)?6、贫困指数的含义 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指数越大说明贫穷者越多,收入分配也就越不公平,反之则越是公平。缺点:贫困县无客观标准,易包含武断因素;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程度存在偏差。?7、基尼系数(含义、计算、分级) ①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与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用以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贫富差距越大,洛伦茨曲线越下凹;越小越平直。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基尼系数表示的公平是结果公平,它不反映社会总收入或个人收入绝对额的大小,只反映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只要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发生变化,基尼系数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②计算: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至高收入排列,将收入与人数分别逐个相加,并算出坐标(人数/总人数,收入/总收入).各坐标连接成洛伦茨曲线,最后E/OAD(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三角形OAD) ③分级: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 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0.6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大;0.6以上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 第三章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每一个产品或服务市场都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所有产品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部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充分信息、不存在交易成本,任何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无成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处在成本递增阶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产品组合最终将符合性质:生产者的产品边际转化率=消费者的产品边 际替代率.) 2、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 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二: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配置状态都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

MPA试题库(公共经济学)

MPA公共经济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84个) 1.下列哪种情况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 ] A.甲善必然对应于乙的处境恶化 B.甲处境变好了,而乙处境至少不会变坏 C.当乙处境固定时,甲前的处境不一定是他可以得到的最好状况 D.甲以通过变化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但这种变化对乙有影响 2.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表现的是: [ ] A.电信行业价格居高不下 B.传染性疾病流行 C.民营企业没有能力从事国防科技研究 D.政府提供医疗保险,但医疗费用飞速上升,无法控制 3.政府促进西部大开发总体上属于 [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以上都有 4. 在两个人A地区与B地区之间,下列()情况是帕累托改进。[ ] A.A地区的生产排放的污染让B地区的环境变坏。 B.A地区的污水流到B地区,同时B地区的废气排到A地区。 C.A地区的税收被国家强制要求转移支付给B地区。 D.A地区与B地区达成交易,A地区的污水流到B地区,A地区向B地区支付污染费。 5.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 ] A.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B.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 C.开征遗产税 D.对落后地区给与较高的转移性支付资金 6.关于基尼系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尼系数介于0到0.5之间 B.基尼系数越大,则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C.基尼系数越小越好 D.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低于0.25 7.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指()。[ ] A.政府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B.政府在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C.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 D.政府的税收和救助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反应 8.在公共场合吸烟对身边人的影响,其外部效应可描述为 [ ] A.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B. 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C.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D.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9.对科学发明应当采用什么来矫正其外部效应 [ ] A.征收税收措施 B.发放补贴措施 C.政府规制措施 D.科斯定理 10.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来矫正外部效应是 [ ] A.征收税收措施 B.发放补贴措施 C.政府规制 D.科斯定理 11.下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负外部效应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一项科学发明 C.购买一件衣服 D.修复历史建筑 12.下面哪一项经济活动可能引起正外部效应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造纸厂排放的污水 C.购买一件衣服 D.科学发明 13.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不包括()。 [ ] A.稳定经济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消灭剥削 14.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损害,而又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这叫做 [ ] A.正外部效应 B.负外部效应 C.公共产品 D.搭便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