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

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郑志忞等,代表作品《体操——兵操》、《送别》、《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深有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新开端。

2.沈心工

答: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1896年考入南洋工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她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作,所编乐歌体裁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及音乐教育初创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3.李叔同

答:李叔同(18880——1942),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年回归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其成就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代表作品有《春

游》、《送别》等,其歌词多为旧体诗词,清新秀丽,许多作品产生于广泛影响,其中《春游》是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优秀艺术才人,并于1906年独立编辑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送别》

答:学堂乐歌代表作品之一。李叔同填词,曲调来自美国约翰·奥德韦的《梦见故乡和母亲》。该曲最早刊载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首》(丰子恺编)中,一直传唱至今。歌曲旋律充满眷念,惆怅的情调,歌词隽永秀丽,富于韵味。20世纪80年代还曾被电影《城南旧事》选为主题曲。

5.萧友梅

答: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雪朋,号思鹤,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唱歌。1913年赴德,先后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施特恩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期间以《关于十七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后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中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学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此外,萧友梅又是我国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创作有《问》等大量歌曲作品,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明显地受到德国古典音乐的影响。

6.《教我如何不想他》

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创作于1926年,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

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技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7.《海韵》

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创作于1927年,后收入《新诗歌集》。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该作品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8.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音乐家。湖南湘潭人。自幼学习传统音乐,1906年考入中学后开始学习西洋音乐知识和声声乐、风琴。1961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20世纪20世纪20年代筹建了中国最早的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后组织专业歌舞团体——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剧社等。建国后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并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12部儿童歌舞剧和《可怜的秋香》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是他创造的新的音乐体系,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早期歌剧的萌芽形态。此外,他还致力于“平民音乐”的创作,作品如《毛毛雨》、《桃花江》等,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因此长期被冠以“黄色音乐鼻祖”的贬低性与批判性称谓。

9.儿童歌舞剧

戏剧体裁。黎锦晖在20世纪20年代创用,是一种供儿童表演的,兼有诗歌、音乐和舞蹈因素的戏剧形式。即接近中国传统的曲牌体歌舞小戏,又吸收了外国歌舞、歌剧艺术的某些特点。题材符合儿童审美趣味,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流畅通俗,演出形式简单,适于儿童表演。黎锦晖在20世纪20年代共创作12首该类作品,其中以《麻雀与小孩》最早问世,《小小画家》最为成功。其他作曲家如邱望湘等也创作过该类作品。

10.刘天华

(1895—1932),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1911年参加“反满年轻团”军乐队,1921年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41年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期间多出学习民族乐器与民间音乐。1922年起赴北京执教于高校,同时学习西洋乐器、钻研西洋音乐理论。1927年发起组织并主持“国乐改进社”,注文阐述借鉴西乐、改进国乐的主张。1932年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猩红热病故。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定人,对于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光明行》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1932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在创作中吸收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演奏技巧上采用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乐曲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

的心情。

12《毛毛雨》

流行歌曲。黎锦晖创作于1927年,1928年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唱片,黎明晖首唱。歌词共有四段,抒发了少女思念心上人的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五四”女性突破封建思想的觉醒。全曲结构为四句体乐段,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旋律有浓郁民俗小调特色,音域不宽,易学易唱。该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符合当时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需求,一经问世,广为流传,但社会各界评价争议颇大。此歌是黎锦晖爱情歌曲大众化的尝试之作,堪称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13.黄自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4年赴美,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29年获音乐学学士学位。同年归国,1930年起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1938年病逝于上海。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音乐教育方面,他承担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书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如贺绿汀、陈田鹤等;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则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么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14.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河南邵阳人。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

的工农群众歌曲。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演剧一队,赴前线宣传,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1943年抵达延安。建国后担当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逝世于上海。

15.牧童短笛

钢琴曲。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发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作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杰出的作品之一。

16.聂耳

(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号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学习多种民族乐器。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自学小提琴和钢琴,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1931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发表《中国歌舞短论》批判黎氏歌舞音乐,并因此离团。此后主要在电影公司从事音乐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是革命音乐组织的的主要成员。1935年赴日,同年溺水身亡。其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代表作品有歌曲《卖报歌》、《毕业歌》、《大路歌》等,此外还编有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等四首,创作歌剧《扬

子江暴风雨》等。

17.《台湾舞曲》

管弦乐曲。江文也1934年创作与日本。乐曲实际上一首交响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此曲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文艺竞赛管弦乐作品银质奖,这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首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奖。

18.马思聪

马思聪(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广东海丰人。少年时代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奏和作曲理论。1929年回国,在各地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神童”。1930年再次赴法学习作曲,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小提琴演奏及作曲工作。建国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职。文革期间,全家迁居美国,1987年病逝于美国费城。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19.秧歌剧

戏剧体裁。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秧歌加以革新,创作出的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新型小歌剧,称为秧歌剧。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

斗争等内容。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20.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18岁时就已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他创作了演奏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1.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以广东民间音乐为基础,又吸收了粤剧、粤曲以及外地丝竹乐[主要指“江南丝竹”和“潮州丝竹”]的基础上,逐渐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以市民为主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 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郑志忞等,代表作品《体操——兵操》、《送别》、《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深有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新开端。 2.沈心工 答: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1896年考入南洋工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她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作,所编乐歌体裁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及音乐教育初创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3.李叔同 答:李叔同(18880——1942),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年回归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其成就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代表作品有《春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学院 级 专业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A .《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 .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 A 大司乐 B 乐府 C 教坊 D 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的是( )。 A 李龟年 B 王麻奴 C 李延年 D 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早出现在( )。 A ,宋代 B ,商代 C ,汉代 D ,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 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 《牺盟大合唱》 C 《民主大合唱》 D 《祖国大合唱》 9、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 《怀乡行》 C 《前进操》 D 《三门峡畅想曲》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 、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 、 、 , 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 、 、 。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 自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 曙 《内蒙组曲》 任 光 《大刀进行曲》 阎述诗 《渔光曲》 马思聪 《五月的鲜花》 麦 新 《日落西山》 宋 扬 《嘉陵江上》 费 克 《古怪歌》 舒 模 《茶馆小调》 江文也 《跌到算什么》 贺绿汀 《台湾舞曲》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当代的《大武》。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磬、排箫 (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 无柱:琴 (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笙、竽、巢 (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讲课讲稿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10.李延年: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1.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12.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从歌词的内容、伴奏形式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13.清商乐: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4.西曲: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1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它由六朝两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也是迄今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曲名前冠以调名,应该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此曲的曲调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概。

音乐史考研笔记

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鼓,笛,琵琶。 牧童短笛: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这首钢琴独奏曲对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和多声部声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 简单论述 乐记:乐记是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原有23篇现存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它以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音乐的原理及艺术规律。特别在音乐的本原,音乐与民情,音乐与政治等方面有突出的见解。 内容:A.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见解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属于“他律论”B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情感美学,它强调音乐反应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符合当时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C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哲学主张把音乐看做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并将音乐与道德法律政治等同看待。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D乐记还十分的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接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相当的深度。E它反复强调认为音乐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美感来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意义:乐记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同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治学和政治的关系,音乐伦理教育和美感作用,它反映了先秦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反映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用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首先提出了生无哀乐论的基本观点,音乐是客观实体,哀乐只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其次,以音乐的本质“和”即“美”,但是这种美是没有内容的抽象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和某种具体的感受。另外,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劳动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动”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的音乐理论相抵抗,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 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音乐史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中国音乐史重点

1学堂乐歌 清末明初时期我国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教唱歌曲,西方乐歌的先进性就在于新的新文化思想理念,它的主题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振兴实业”“提倡女权”“主张共和”等等方面,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依曲填词”。 2秧歌剧 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秧歌剧”主要指小场的秧歌,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可表演一些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秧歌剧的音乐大多是采用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等。 3沈心工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曾编写大量乐歌作品,特点大多是为儿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得较好,很容易上口,例如【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歌】、【竹马】,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民国唱歌集】(4集),又重新修订并精选了82首歌曲,汇编成【心工唱歌集】,【新编音乐唱歌集】对我国近代作用。 4【毕业歌】 【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新诗,音乐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情绪发展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号召力,在影片中出现在青年学生毕业前夕大家欢聚在一堂时唱出,影片结束由此唱出,表达了我国的青年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热情,为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5黎锦晖 他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为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而热心从事儿童歌舞创作。20年代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及数量众多的歌曲、舞曲等,特别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的数十年一直在全国广泛地流传着,为我国歌剧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王光祈 政治活动家,音乐家,是中国在欧洲第一个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音乐家。王光祈的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是他的“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音乐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最早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关系】等

中国音乐史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学院级专业姓名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生律法“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 ) A(《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 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A大司乐 B乐府 C教坊 D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 的是( )。 A李龟年 B王麻奴 C李延年 D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 早出现在( )。 A,宋代 B,商代 C,汉代 D,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 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牺盟大合唱》 C《民主大合唱》 D《祖国大合唱》 9、 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怀乡行》 C 《前进操》 D《三门峡畅想曲》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得分评卷人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法密率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自 得分评卷人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曙《内蒙组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纵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由于前辈们的不断开垦与探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迄今已发展成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端可以说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其中的《古乐篇》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先民的音乐活动。西汉时,司马迁《史记?乐书》建立了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不仅记载了本朝的音乐,也记载了前朝的音乐。到了唐代,杜佑的《通典?乐》开创了通史性质的音乐史学著作。同时,私家音乐史学著作不断出现,如南朝陈代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北宋陈肠的《乐书》,北宋朱长文的《琴史》,清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全面记述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著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重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作有:叶伯和的《中国音乐史》(1922),郑瑾文《中国音乐史》(1929),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1),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1937),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1952),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1956),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1964),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1981),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1983),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1989),刘

再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1989),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1994),李纯一《先秦音乐史》(1994)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以往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习中所用的教材大多采用通史的体例, 这本书也不例外。此书作者为郑祖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5月出版。 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1998)《华夏旧乐新证――郑祖襄音乐文集》(2005)《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2008)等。此外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姜白石歌曲研究》《“徽”字与徽位》《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试述中国音乐起源的多民族、多地域现象》《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阮籍评析》《“南九宫”之疑――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等,并兼任《音乐研究》编委,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这部著作在秉承了音乐史学通史体例的同时,又具有一 些独特新颖的特点。 一、秉承传统体例,按朝代分章编写

(0831)《中国音乐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单选题]周朝建立的音乐机构是_______。 A:太常寺 B:教坊 C:大乐署 D:大司乐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________的歌唱被形容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A:秦青 B:王豹 C:韩娥 D:绵驹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______件。 A:63 B:64 C:65 D:66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依据_______分类的。A:演奏方法 B:制作材料 C:乐曲品种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商民族盛行的求雨舞是________。 A:雩舞 B:魌舞 C:大濩

D:桑林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 B:云门 C:咸池 D:箫韶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候人兮猗”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一首情歌。 A:夏桀 B:夏禹 C:商汤 D:商纣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原始乐舞___________的表演形式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A:伊耆氏之乐 B:葛天氏之乐 C:朱襄氏之乐 D:箫韶 参考答案:B 9:[判断题]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笙”属于竹类乐器。 参考答案:错误 11:[判断题]《云门》是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成相篇》记载于《乐记》一书中。 参考答案:错误 13:[判断题]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参考答案:正确

14:[判断题]乐悬制度对王的规定是"宫悬”。 参考答案:正确 15:[判断题]春秋时期的师况是卫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 参考答案:正确 17:[判断题]陶埙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贾湖骨笛出土于陕西的舞阳县。 参考答案:错误 19:[判断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参考答案:正确 20:[判断题]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的著名乐官。 参考答案:错误 21:[判断题]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的音乐观。 参考答案:正确 22:[判断题]“六代之乐”被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参考答案:正确 1:[判断题]乐府机构创建于汉代。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鼓吹曲以鼓、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将弦律与管律加以区分的人是汉代的京房。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教坊是由政府管辖的音乐机构。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子曲,相传由东晋时期的桓伊所作。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减字谱是晋代的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 参考答案:错误 9:[单选题]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的重要领导人是_________。 A:司马相如 B:蔡邕 C:李延年 D:嵇康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读后笔记 赵昭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思想停止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学生来到学校为的是学习知识,而知识是学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的见到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多,想要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也不在局限在课本上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进步。 读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所是好书呢?对学生有用的书就是好书。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歌曲都显得没有兴趣,而对于听不清楚歌词,节奏悠长的流行歌曲却听几遍就会。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古代人们耳中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找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这本书共有两册,一册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文字部分》和《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谱例部分》,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而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发展脉络,体裁分类形式,音乐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 同时,这本书兼顾汉族与少数世族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的音乐形态做了细致分析,并附以完整的谱例对其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介绍;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做了一般性叙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国音乐史的发展也有了肤浅的理解。中华古乐,源远流长。史实为证中华文明是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承载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埋藏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皆蔚为大观。历史蹉跎,许多曾经广为流传的乐章已成残曲败谱,甚至于成了千古绝唱,更有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乐器到如今却已埋骨黄沙,永久的失传了。诸多怀古之辈,一直不停的追寻着民族古乐的芳踪,却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古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固有局限,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也与现今的通用七音不同。 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民间攻于笙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这类古琴大家和家喻户晓数千年的《高山》和《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齐出,百家争鸣,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儒家、墨家、道家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更有人将那时的宫廷贵族乐和民间乐喻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唐朝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在这盛世天朝下自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此时外来文化的传入也囊括了音乐。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 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

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名词解释 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创刊《音乐杂志》。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着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救亡派”的实质概念是指以创作救亡歌曲作为其使命和生命的音乐家群体。代表音乐家:聂耳,任光,吕骥,张曙,麦新,孟波,张寒晖。代表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 任光: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歌剧《洪波曲》等。任光是20世纪30年代着名的电影音乐作家,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吕骥: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黄河大合唱》:我国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里程碑式的大型声乐合唱作品。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全曲分8乐章,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 明月歌舞团:中华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为了继续他的歌舞艺术活动,于1930年初组建了明月歌舞团。作为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团伴随黎锦晖此后长时间的音乐活动,对于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 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 b(汤应曾), c(张雄)3《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 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西方音乐史重难点总结笔记

西方音乐的脉络: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四世纪)——中世纪音乐(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五世纪-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十七-十八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初)——20世纪音乐(整个二十世纪) 西方音乐的晨光 从历史资料了解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 形式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中认为,音乐的发明者与实践者是神与半神。例如:缪斯女神、阿 波罗等。(神话记载:缪斯女神是宙斯掌握艺术的九个女儿,每个人分别掌管音乐、史诗、 历史、抒情诗、悲剧等) 在古代,音乐被赋予了神的力量,认为能医治疾病,净化身体与心灵,在旧约中记载: 大卫弹竖琴医治扫罗的疾病。 古希腊的音乐不仅能从神话中找到,还从考古中发现:古希腊音乐活动主要存在于祭祀、 诗歌与悲剧中,且出现了最早的乐器和乐谱。 第一,在神的祭祀中总能看到音乐的存在。如:在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人们为了表达 对居住在奥林匹克山上的天神宙斯的崇敬,便会举行祭祀仪式,并伴随载歌载舞的庆典仪式。还有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人们为了祭奠雅典娜女神而经常举行歌舞活动。其次,与与音 乐有着密切联系的题材—诗歌,当时的人以抒情诗表达对现实矛盾的情感。在抒情诗中有一 种题材叫琴歌,它是伴随音乐的歌曲类诗体,代表诗人有:萨福,一共创造了九卷诗集,并 创建了音乐学校,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个缪斯”。 第二,在悲剧的表达过程中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悲剧以诗、乐、舞三位一体 的形式构成,是古希腊戏剧的重要题材。它的产生与祭祀祈福有关,后来才演变成戏剧表演 的形式,多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与史诗,往往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里表达命运的冲突。(悲剧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戏剧场面、退场四个部分,其中音乐包括合唱、独唱,并由 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伴奏。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洛斯、欧里庇德斯)第三,在考古中发现西方最早的乐器:里拉——通常用在阿波罗神的祭祀仪式中。即我 们现在所说的乐徽。 阿夫洛斯管——在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仪式中常用, 音乐狂放而粗犷,是我们现在双簧管的前身。 第四,在考古中,我们在一块墓碑上发现古希腊音乐的乐谱刻有古希腊文字,内容是反 映对去世的人的眷恋 古希腊哲学家的音乐思想对音乐功能的探索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这一点在我国儒家思想也有类似的阐述。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体现了我国古代对礼乐的重视,也说明了音乐在 当时的社会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