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h1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ch1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概念

1)动因:国际化的推动力和牵引力

企业国际化的推动力——国内经济的发展;

企业国际化的牵引力——各地区位优势和差异。

1.传统的动因

动因一:获得关键要素,尤其是对于矿物、能源和稀缺原材料等的需求;

动因二:寻求市场。这在已经拥有海外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或著名品牌的公司中

尤为显著;

动因三:获取低成本生产要素。

2.正在出现的动因

早期的国际化扩张缺乏明晰的全球性目标和完整的国际战略,管理者开始以更

加一体化的全球意识来思考公司战略,传统动因常常降到次要地位。在许多情况

下,这些新的动因是由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所推动的。

3.动因之外: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第一,有关国家提供的有的特殊优惠条件;

第二,公司具备某些战略能力;原因——以抵消它不熟悉外国市场的劣势;

第三,公司还具有某些组织能力;原因——从它的内部战略力量中得到比通过诸如契约或许可证等外部市场途径更好的回报。

2)跨国公司的名称

跨国公司有多种称谓,实际上是公司业务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别名称

1,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国际化的最初阶段,海外业务围绕母公司的经营开展,主要作用是以不同的方式支

持母国公司的发展。

母公司是某些外国附加机构的国内公司,经理们常把海外经营工作派给懂外语或

者以前在国外居住过的国内不称职人员。

这种决策倾向于机会主义或者临时性方式。

2,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公司强调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差异,本土化意识加强;

管理者倾向于使用东道国的独立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国外业务经理。

当地化是多国战略的核心内容。

3,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多国化意识导致了基础设施的效率低。

有的公司采取了为世界市场创造产品的观点,面向全球;把全球当作一个整体市

场。

其根本假设:不同国家的习俗和偏好本身存在共同之处,或者通过给顾客提供具

有适当成本和质量优势的标准化产品,促使其过去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多样性习俗

和偏好逐步趋同。

4,跨国公司(Transitional Corporation)

公司的全球经营效率和对东道国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很难同时兼顾的两个重

要目标。

真正的跨国公司在维持全球化效能的同时,必须对当地的需要作出更为灵敏的反

应。

思维全球化,行为本土化。

从国际公司到跨国公司,实际上代表经营意识从国际化、多国化、全球化发展到

跨国化;

与全球化模式相比,跨国战略意识承认灵活的重要性,并适应于具体国家的经营

活动——“国家的”成为一个术语;

与多国化方式相比,跨国化思想提供了联系和协调经营活动、维持竞争有效性与

经济效益的思想方法,正如前缀“Trans(跨)”所指明的意思。

跨国公司名称很多,1974年8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将各种名称统一为“跨国

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并设立政府间的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

中心,作为永久性机构。自此,联合国的有关文件与出版物都统一使用“跨国公

司”名称。

3)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1.结构标准

公司跨国经营至少满足下面一个条件:

在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

公司的所有权归两个以上国籍的人所拥有;

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来自两个以上的国家;

公司的组织形式以全球性地区或全球性产品为基础

2.经营业绩标准

企业在海外的资产、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

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

3.行为标准

跨国公司应该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动机,以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

则,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地的商业机会和分支机构。

4)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

跨国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总雇员数)/3×100%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由1990年的51%上升到1997年的55%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特征与类型

1)跨国公司的特征

1.风险承受能力强

2.竞争战略灵活多样

3.财务核算难度大

4.组织管理能力强

5.生产经营活动的多样化程度高(产品、地域等多样化)

2)跨国公司的类型

1.按照一般组织形式划分:

母公司——在母国注册,公司总部,指挥中心;

子公司——在国外注册,法律上与母公司独立,独立核算;

分公司——不独立核算,直接受控于母公司,与母公司有连带责任;

避税港公司——不从事实质性生产,只是满足公司财务上的需要。

2.按照经营结构类型分:

横向型——在各个东道国与母国从事相同产品的生产,各地公司之间是一种平行的

关系。

垂直型——东道国和母国的公司分别负责一道环节,共同完成产品经营活动;

混合型——东道国、母国公司之间因为生产不同的产品,彼此之间,不是平行、垂

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经营

3.按照决策风格分:

民族中心——经营以母国为中心

多元中心——以东道国为基础、国外子公司决策

全球中心——母公司制定全球战略,子公司进行当地化管理

区域中心——根据区域市场的特点经营,设立区域总部,制定区域战略

4.按经营项目分类

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

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

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第三节跨国公司的发展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核心:无歧视的、公平的、自由的竞争,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

2.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商品国际化阶段

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呈现两大特点:工业与农业的国际分工呈垂直一体化模式;自由贸易代替了原始积累时代的贸易垄断及其它超经济特权。

(2)资本国际化阶段

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及资本输出快速增长。

资本国际化主要发生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3)生产国际化

特点是各国按技术基础展开分工协作。

3.促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国界逐渐消失——自由贸易区和WTO;在世界各地:对外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加;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创造的便利条件;全球产品和全球消费者的增长;政府逐

渐退出企业的经营活动;新竞争者的产生;全球标准出现;没有国界的地理2)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P1P41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萌芽阶段

i.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投资集中于铁路、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地区主要是落后地区;投资重心由

各自的殖民地陆续向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扩展。

总之,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较少,投资数额不大,跨国公司处于萌芽状态。

ii.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

大机器工业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国际分工

体系的形成;

少数资本主义强国资本积累的增加,为早期跨国公司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拥有发明专利权的技术优势公司,为了防止别家的仿制而到销售市场开设分

支机构。

保护性贸易限制,刺激了跨国公司到海外建厂,就地供应。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发展的滞缓阶段(1914—1945年)

从整体上看,全球对外投资总额增幅不大,间接投资停滞不前,但对外直接投资绝对额却几乎增加了两倍,而且在对外投资中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

西欧国家的跨国经营活动增长缓慢,而美国的跨国公司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迅猛发展阶段

(1)恢复期(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

跨国公司恢复发展期的显著特征,就是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在战后初期逐渐恢复,而后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公司在世界跨国公司舞台上居于霸主地位。

(2)跨国公司扩张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特征——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增强,跨国公司迅速崛起,美国跨国公司在国际企业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直接投资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资本“过剩”是推动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主要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推动了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各国的自由化开放政策支持和鼓励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跨国银行的发展

3)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发展战略和业务领域回归高度专业化,即归核化;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重视实行当地化战略;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模式;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向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倾斜;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出现,促使跨国公司开始采用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研发更趋国际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蓬勃发展。

4)跨国公司对于管理者的要求

全球性思维模式;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有远见;应变能力;创造学习和改变机构体系的能力;出色的谈判技巧;在海外任职的主动性;对各国文化的了解

第四节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是重要的资金需求主体;跨国公司是重要的资金供给主体;跨国公司具有广阔的融资渠道;跨国公司内部融资提高了资本利用效率;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了资金“双缺口”问题。

2)扩大了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生产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相互渗透,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加大了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各国经济危机的同步性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