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华东师大版第5分册(下)练习

历史:华东师大版第5分册(下)练习

历史:华东师大版第5分册(下)练习
历史:华东师大版第5分册(下)练习

第5分册(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则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A.签订《辛丑条约》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2、美国史学家Harold 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他”是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D 黄帝

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发展促进思想观念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4、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②提倡男女平等③提出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④性别歧视消失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孙中山在宋教仁被刺后发动的二次革命,这里所指的“二次革命”的含义是

A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武装革命

C主要是前面发动了武昌起义

D是以辛亥革命为序

6、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

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因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次转移。按转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B.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9、“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一二·九运动 D 七七事变

10、著名学者胡绳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种转折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C.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失败,中国人寻找新的道路

1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理论的社会实践依据中最为关键的是

A.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必须避免在城市与强大的反革命势力正面抗衡

B.中国农民占95%以上人口,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

D.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给了革命以可乘之机

12、国民革命军1926年开始北伐,不到半年的时间间就将革命推进到长江流域、军阀为之丧胆,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革命军将士的英勇善战

B.北洋军阀的战斗力衰败

D.共产国际给予的大力支持

13、“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的漫画。这幅漫画所表示的内容是

A.美蒋亲密关系

B. 日本与汪伪政权的亲密关系

C. 日蒋亲密关系

14、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 国共合作,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B 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 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15、73年前,正当我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面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情的是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1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6-2009年)红军长征已经过去73周年,我们今天去追寻“三军”胜利会师完成长征的地点,应该到: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西吴起镇

17、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C.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D.中共纠正“左”倾错误

18、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20、以下事件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上海无关的是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C.五卅大罢工 D.八·一三事变

21、Franklin Roosevelt如此描述20世纪30年代初本国的社会现象: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已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反映的是

A.纳粹暴政

B.瘟疫肆虐.战争沧桑

22、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23、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

C. 没有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24、图片中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主要特征的是

A议会审判查理一世 B甲午战争中日军的旅顺大屠杀

C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25、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对纳粹主义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作者所要表达的原因是

A.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B.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

.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

26、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的主要目的在于

A.满足德国侵略要求

B.支持苏台德区民族自治

D.避免战争,保全自己

27、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

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

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 美国、英国、法国

B 英国、法国、苏联

D 美国、法国、苏联

28、以下国际条约中,苏中美英四国都参加签字的是

.《波茨坦公告》

C.《雅尔塔协定》 D. 《开罗宣言》

29、右图为日本昭和天皇停战诏书,该诏书发布的时间是

A. 1945年8月6日

B.1945年8月9日

D.1945年9月2日

30、图为《讽刺与幽默》上登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A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

二、简释题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

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问题:

(1)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原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时代精神:“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关系: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2、透视老新闻中的历史(8分)

以下是1934年10月23日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

香港: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二十二日专电)

南京: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长河残匪,我军挺进后,知难立足,内部已感恐慌,不难直捣巢穴。(二十二日专电)

问题

(1)上述新闻内容与我党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3)此文是否是研究该历史事件的原始材料,并说明判断理由。

(1)长征。(1分)时间、地点、人物等

(2)原因: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结果: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是。因为新闻发表日期与历史事件相一致,属于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范畴。

3、图片中的历史

下图是2008年9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刊有南京大屠杀活埋中国军民场面照片的报道。

图片说明:上图原为神户市滩区的居民吉本映三提供的照片;下图原为中国国民政府1938年7月出版的《日寇暴行实录》中的照片。

回答问题:(10分)

(1)从史料的角度看,两张照片构成怎样的关系?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

(2)对于下图,一些日本人原来认为是假的,理由是没有具体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那么这些日本人为什么这样认为?

(3)以上照片同为史料,但人们对它的态度却不同。你怎样看待此类史料的可靠性?

(1)相互印证的关系。(2分)从照片中的人物,服饰,武器等方面。(2分)

(2)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掩盖其侵略罪行等。(2分)

(3)一般情况下,如果史料与史料的使用者在利益或立场等方面有牵连,那么它的可靠性就下降;如果史料出现在中立者或敌对者的手中,那么可靠性就大大增加。(2分)历史事实如果由不同立场或利益的方面提供史料相互印证的话,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加。(2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

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摘自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材料三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摘自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⑴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

⑵日本战败是世界多股反法西斯力量综合的结果,是决定性因素。美、苏、中的力量或步骤都只是综合力量的因素之一。美国力量决定论忽视了中、苏力量的重要作用,苏军力量决定论同样忽视了中、美力量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全面的。至于美国投放原子弹决定论则是更为荒谬,投放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美国人员的伤亡,其结果是使许多日本平民成为原子弹的无辜受害者,是不人道的。(8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摘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切降临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摘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三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开支。

摘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材料四……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摘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五……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摘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张伯伦与丘吉尔的辩论源于何事?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一个材料给了以上辩论以最好的回答?另一材料又说明了什么?

(3)与张伯伦的辩词相比较,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反映了什么问题?

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同点:①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②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③对绥靖政策前途的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

⑵材料四回答了以上的辩论,材料三则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既欺骗了波兰,又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同时又不会惹恼苏联。

⑶说明英国的态度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变化,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强硬的表态,但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东师大版

① ② ③ ④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时间:90分钟 闭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 A .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 B .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 C .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 D .从事农业活动, 以耕作取代采集 2、如右图,中华古代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 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5、王国维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最早的是 A .甲骨卜辞 B .青铜铭文 C .竹简木简 D .西汉《史记》 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周公摄政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平定三监之乱 7、“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 A .封建亲戚 B .制礼作乐 C .内外服制 D .以藩屏周 8、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9、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10、“只要在战场上获得了敌人的一个首级就可以进一级爵位。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有特权……”——许海山《中国历史》。材料中反映的这种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 A .西周 B .东周 C .秦朝 D .西汉 11、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12、出现右图中这一情况的时间应该是在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及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及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及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及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及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 1g=103mg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 划华东师大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吉祥小学:熊荣林 一、学生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况)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61.16分,最高分108.5,最低分12分,有23人几格,及格率为41.81%,全片区前10名有1人;11~20名有4人;21~30名有7人;31~40名有2人:41~50有4人;51~60有5人,总体来看,成绩一般,但缺乏中等生和尖子生。与前一期相比较,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有所提高,全乡前六十名人数个数未变(24人),11~30名增加6人,但及格率下降八个百分点、全乡前十名减少2人。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半数以上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根本就不学习数学,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 本掌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二十二章《二次根式》,本章通过平方根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根式的化简、求值。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材从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景出发,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该章的最后,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索”一小节,目的在于通过一两个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这种能力。第二十四章《图形的相似》的主要内容是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相似多边形、位似变换。在本章学习之前,已经研究了图形的全等以及图形的一些变换,如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本章将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进一步研究一种特殊的变换(位似变换),结合一些图形性质的探索、证明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十五章《解直角三角形》,本章是在图形相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变换这一有效的数学工具探索发现直角三角形边角的关系。第二十六章《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是在前几册统计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概率的随机事件的频率,统计定义的概率,古典定义及特点的关系。通过学习,应初步具备概率的运算能力。利用概率的基本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概率论是研究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科学,是近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备一些概率论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 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3.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 =++c bx ax (a ≠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2. 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问题一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 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x +10)=900 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 2.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 5(1+x )2=7.2, 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 3.思考、讨论 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 (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2 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 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0.6—1842.8 , 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练习与测评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具有重大改进;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生产和流通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语),怎样理解这是一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充满了残酷的剥削,所以马克思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西欧主要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在国内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在国外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方式。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所述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他航海探险的动机还有哪些? 答:⑴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必须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而且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⑵材料中所述哥伦布的目的是“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他的其它动机是掠夺梦寐以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等。 2、请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制作一张表,以展示他们的航海历程。 根据书上大字内容整理归类,仅供参考: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重难点分析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重难点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零章是重点 走近科学(预备章)对控制变量法和对照组有所了解,为今后实验探究题做准备(分值有涨) 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培养科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 什么是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与单位换算,为计算分析题打基础 4.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生物学习注意归纳分类整理,并需要反复记忆 1. 艳丽多姿的生物 2.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 1. 动物的主要类群 2. 植物的主要类群 3. 细菌和真菌 4. 生物的分类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生物) 1.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 1. 生物体 2. 细胞显微镜的使用是个难点,细胞结构与功能是重点 3. 组织、器官和系统 第五章地球(地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和经纬网根据经纬网确定位置是个难点 3. 地图和平面图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地理)了解 1. 火山与地震 2. 海陆的变迁 3. 千姿百态的地形 第七章地月系(天文宇宙) 1. 地球的运动 2. 昼夜与四季 3. 月球与月相月相是个难点,中考必考 第八章星空世界(天文宇宙)了解 1. 观天认星 2. 太阳 3. 太阳系 4.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七年级(下册)前两章是重难点 第一章水(化学) 1. 地球上的水 2. 水的三态变化(该节为物理)三态变化是个难点 3. 水是常用的溶剂溶解度曲线相关问题是个难点 4. 配置溶液(实验)溶质质量分数是个难点,之后会和化学计算结合,综合性更强 5.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6.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章空气(化学) 1. 空气的存在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八年级上册还会讲到它的测量 2. 空气的成分红磷燃烧实验 3. 氧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其现象, 开始接触化学式和相关化学方程式 4. 二氧化碳 5. 保护大气圈 第三章阳光(物理) 1. 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的传播小孔成像是个难点 3. 阳光的组成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个难点 第四章土壤(地理)(中考不要求) 1. 土壤的组成与性状 2. 土壤与植物 3. 人类活动与土壤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物) 1. 种群和群落 2.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和食物链是重点 3. 生物圈 第六章动物和人的生殖与发育(生物) 1.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2. 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七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 1. 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重点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种子萌发常作实验探究题 3. 植物的无性生殖 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高中历史二三分册 纵向整理(上海华师大版)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原始农耕: 发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特点:南稻北粟同时出现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姜寨遗址) 夏朝(BC2070—BC1600)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特点:具备国家基本特征;——军队和监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建立官制,制定刑法。社会性质: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重证据法:考古资料、文献记载 商朝(BC1600-BC1046) 制度:内外服制 信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字: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用来记载占卜情况 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乐器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BC1046-BC770) 制度:封邦建国体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井田制,方式——土地轮作制 周公——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 社会大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 社会大变革 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经济领域: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 推行奖励农耕军功政策 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 政治领域:内政改革——趋同,为统一奠定基础 施行耕战并重政策 富国强兵为目标 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士”最为活跃 代表:儒家——“仁”“礼”“仁政”——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法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受到当时当政者的欢迎),提倡专制独断、

严刑峻法(消极)——韩非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有重大影响)——老子,庄子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C221—BC206) 秦的统一 客观因素:区域性统一 内政改革出现趋同倾向 地处要塞,开化较晚,风气淳朴 *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 主观因素:商鞅变法 重视选拔人才 法家改革 兼并战争 中央集权体制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 内容: 制度:中央——三公九卿——丞相(行政,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政治:建造驰道与直道 军事:建筑长城、开边移民 思想:焚书坑儒 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灭亡 1、表现:徭役繁重,过度征发民力,大兴土木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赋税沉重 2、未及时调整治国方略 3、宫廷斗争 4、文化专制,将士人推到对立面 5、六国臣民故国之思,未能在短期内归属秦朝统治 BC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楚胜),四年楚汉战争(BC206-BC202) 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西汉:BC202-9) 汉承秦制:

[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历史:上海历史的变迁练习(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一:选择题: 1、上海历史悠久,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颁布为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出现文明雏 形大约是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父系氏族 D、母系氏族 2、唐朝天宝年间,隶属于华亭县的青龙镇与国内外贸易均很发达,素有“小杭州”之称。青 龙镇经济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踞江瀚海的位置提供了优越的航运条件 B、政府设立市舶司提供了有利政策扶持 C、时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提供原料 D、政府设立的江海关为其发展提供契机 3、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关大楼,竣工于1927年,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清政府在开放海禁后,最早设立海关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4、“邑之民业首籍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康熙松江府志》)这反映出松江地区 A、棉纺织业发达 B、小农经济的吕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的繁荣 5、1876年葛元熙《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 B、巡捕房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8、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的是华洋分处原则,后由于何种因素使得租界出现华洋杂居的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练习题(无答案)

第 1 页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仔细观察古代希腊的地形图(右图)。不能从图中 得出的结论是:古代希腊 ( ) A .仅限于欧洲巴尔干半岛 B .扩展至小亚细亚的西部 C .岛屿众多海岸线较曲折 D .山多平原少不利于农业 2.古希腊城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 元前5世纪。它的出现是 ( ) A .借鉴模仿东方国家模式的产物 B .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结果 C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D .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的需要 3.右图中人物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劳动者中的一种。 在雅典城邦政治生活中,他们的处境是 ( ) A .拥有担任公职的权利 B .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C .参加军队抗击侵略者 D .无法享有任何民主权利 4.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其鼎盛阶段出现 于 ( ) A .伯里克利时代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希波战争时期 D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5.刻有人名的陶片(如右下图)是古代雅典城邦实施“陶片放逐法”的历史遗物。有资 格参与这种城邦政治活动的社会成员是 ( ) A .雅典拥有财产的妇女 B .雅典的成年男性奴隶 C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 D .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二、拓展练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 西部沿海地带。……希腊半岛全境多山,缺少大河平原。希腊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原、坡地, 种植大麦、小麦,栽培葡萄、橄榄,放牧山羊、绵羊。希腊半岛产粮不足,但有较好的航海条件,可以从黑河沿岸、埃及和西西里输入谷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中许多岛屿都出产大理 石、陶土和各种矿物,这为古希腊手工业在陶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希腊半岛三面环 海,海岸线弯曲,有良好的港口。 (1) 根据材料和教材“古希腊地图”,扼要叙述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状况。 (2) 古希腊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最有前途的经济活动是什么? 试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材料二 在“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又有30个氏族。这些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前8 世纪,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 4.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 案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15 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开始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初步形成:18 世纪60 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完全确立: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 19 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加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 年,由23 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深入发展: 到80 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 WTO)于1995 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 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章 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板。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和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汇总

超级资料: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汇总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 是___________.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3924932.html,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A C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 ,所以x 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所以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 (a ≥0)?的式子叫做二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 1 x x>0)、 、、 1 x y +x ≥0,y?≥0). 分析”;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或0. x>0、x ≥0,y ≥0);不是二 1x 、1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32且x ≠-11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2 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新课标第一网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