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二、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三、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

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过程、纲领、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2、洋务运动的历史过程、历史作用、失败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历史过程、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章提示

注意三种早期探索运动所分别代表阶级基础和性质.注意比较这些运动与日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的内容)的不同.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解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 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

二、简答题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2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2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2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2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2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2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

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三、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

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2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2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

本章提示

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新的时代条件;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

表现:

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六、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黄埔军校成立

2、孙中山北上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五卅运动

5、省港大罢工

八、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1925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九、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二、简答题

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

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三、论述题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复习题

共和国史复习题 杨帆、曾杨伟合作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银元之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整顿金融打击投机资本的措施。针对当时银元投机猖獗的情况,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在上海封闭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银元投机分子予以严惩,同时加强私营金融机构的管理,将其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经过“银元之战”,基本上制止了金融外币的投机活动,很快稳定了金融市场,保障人民币占领了大陆的全部市场。 2.“一边倒”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将其正式公诸于世。二战后,已经形成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局面,而在内战中美国实行“扶蒋反共”以及之后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它的实行,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3.大炼钢铁:大跃进时期掀起的全民炼钢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钢产量在年底达到1070万吨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的方针,全国上下一切为炼钢“停车让路”,以“小、土、群”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开展。虽然在年底达到这一目标,但其中很多不合格,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也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四马分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第二阶段公私合营形式下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具体来说,企业的利润的分配,按照国家的税收、资本家的红利、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称为“四马分肥”。这种做法既照顾了资本家的利益,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5.《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总结了建国头几年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以苏联的教训为戒,提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中共八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做了准备。 6.双百方针: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在科学和文化领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来说,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的提出,受到当时的文艺界、学术界的热烈拥护,对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7.“大跃进”: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农业和工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自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特征,首先从农业生产开始,北戴河会议后,重点转向工业出现全民炼钢运动。它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8.“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具体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八字”方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中国现代史简答题

一、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 时间: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简要概述50、60年代小说的情况。(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 ⑴历史题材:以反映明主革命为主,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①反映解放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罗 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的《百合花》②反映抗日战争和20年代、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茹《野火春风斗古城》③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④古代历史题材:徐懋庸《鸡肋》、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⑵现实生活题材:①反映农村生活: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6 ②反映农村劳动妇女: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③反映工业建设: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④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汇总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1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五四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性质:思想与文化的启蒙运动 目的: 烛照中国旧文化体系 建立新文化,改变人们的精神 救国 参照系:西方文化 二、核心精神:人文主义 三、主要内容: 深入批判封建文化 揭露封建文化与封建统治的“ 同谋” 关系 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封建礼教对人的奴役和扭曲 倡导人性的解放 确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破除对人的贵贱等级之分 四、重要阵地: 1915年9月15日问世的《青年杂志》(上海陈独秀创办主编) 1916年第二卷开始,更名《新青年》 第二节新文学意识的觉醒 五四文学开始自觉调整和追求自身的发展道路 确认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和特征 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

一、文学革命的思想先声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与旧文学的决裂 二、白话文学的建立 对文言文学的否定 对白话文学的构想 白话文学的初步尝试 诗歌《尝试集》 小说《狂人日记》 三、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 关注世俗的、个体的普通人生 改良社会,呼唤新时代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一致 四、文学本体意识 四分法——对文体独立性和自身特性的觉悟第三节新旧文学观念的交锋 一、与保守派的斗争 二、对《学衡》派的反击 三、对《甲寅》派的反击 四、新文化阵营内部发生的思想演变 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鲁迅的思想轨迹与文学生涯 一、少年知世人、青年知国事 二、“人立而后凡事举”——弃医从文

三、《狂人日记》——伟大的觉悟者: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鲁迅文学创作“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节鲁迅小说成就 中国现代小说始于鲁迅,成熟于鲁迅。因此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是: 《呐喊》(1918-1922 15篇) 《彷徨》(1924-1925 11篇) 《故事新编》(1922-1935 8篇) 一、《呐喊》《彷徨》的启蒙主义意义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暴露以家族制度及礼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的“ 吃人” 本质。 农村经济的衰败、文化的腐朽 下层民众精神病苦、奴性、文化成因 知识者的群像 二、《阿Q正传》 僵死衰朽世界的象征:未庄 精神胜利法:阿Q的个性及其社会意义 三、《呐喊》与《彷徨》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物 细节 语言 第三节鲁迅杂文创作 一、杂文是鲁迅创作中量最大的门类,主要有: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年何月何日?它的成立有何伟大意义? 答:⑴1949年10月1日。⑵、国内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它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伟大意义?这次会议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⑴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⑵主要内容: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⑶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变化[略] 3、请回答下列关于建国后党的历届会议上的有关问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怎样的总方针? B、党的“十三大”何时召开?它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①1987年在北京召开;②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新,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C、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各是何时召开?各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决定:把邓小 1 / 4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

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近代史选择

1、《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B) A.假做公见以获取舆论的信赖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了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权威 2、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A) (1)是错误的,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质(2)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2)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3)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1)(2)(3) B.(1)(3)(4) C.(1)(2)(4) D.(2)(3)(4) 3、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C) A.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B.协定关税 C.一批有识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D.签订《南京条约》 4、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D) 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5、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 项条款都有的条约是(A) A.《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 6、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19世纪60年代,你可能遇到或听到的事情有(B) (1)游览圆明园(2)割让香港岛(3)鸦片贸易合法化(4)外国公使驻京 A.(1)(2)(4) B.(3)(4) C.(1)(4) D.(2)(3) 7、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宣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定都天京后 洪秀全就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洪秀全(B)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限制野心膨胀的杨秀清 D.要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8、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现,主要原因在于(D)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太平天国的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 D.脱离当时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2017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解析】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王韬 【答案】C?【解析】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的是()。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答案】A?【解析】1862年奕?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4.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答案】D?【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反对,保路运动兴起,四川尤其强烈。?【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5.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A?【解析】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2016年10月自考真题及解析

2016年10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自考03708自考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A?【解析】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答案】D?【解析】A《新学伪经考》,C《人类公理》为康有为作品;B谭嗣同写了《仁学》;D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答案】C?【解析】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52、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的1946年7月和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先后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指示,制定了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政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争取和团结一切可能争取、团结的人们,建立一个最广泛的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原则: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歼灭敌人之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12.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实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仍然是代表城市 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的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中国仍然没有 实现独立自主。所以,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目标。特点:(1)它与北洋 军阀相比,是以国民党为旗帜控制中央政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比旧军阀更有欺骗 性。(2)它又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主义的反动统治,比 旧军阀更具残酷性。(3)对外更依靠帝国主义,比旧军阀更有买办性。 18、试评第三党的政治主张(简答或论述) 大革命失败后,由原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谭平山组织。他们既不满意国民党的政策,也不满意共产党的纲领,主张组建第三党。1930年邓演达考察回国,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纲领文件《政治主张》,基本主张是对内进行“平民 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对外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在一定前提下恢复与苏联的邦交。 这是试图一小资产阶级为主导建立平民政权,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是行不通 的。 1947年,改党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57、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简答) 1949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 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l、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再次得到发展机会。重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轮船航运为主。中国的新式银行是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期兴起的。大战后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资本集中的现象,形成了一些大的民间 资本集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渗入农村,加速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至 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达200万左右。 影响:(1)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产生;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 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 命开始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军事侵略起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4)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4、论述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演变

2018年近代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近代史自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 1、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b.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c.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额利益。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成人高考高起点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

成人高考高起点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统一后任务: 1、消灭******残余军队。 2、抗美援朝1950年“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 员指挥下上甘岭战役是其中的一次战役1953.7。意义:粉碎了美帝国 主义的侵略计划;捍卫了世界和平。 3、镇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5、恢复国民经济“三反”“五反”运动。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封建半封建——社会主义 1953——1957以重工业为主对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走上了社 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 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和赎买的方式实 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文章二: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年龄达到16岁,均可分到一份土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评价: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平均分配的强烈愿望,绝对分配的办法,仅 仅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天京变乱:1856年九月;人物: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后果:太平天国军事实力下降。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负气出走,太 平天国实力更加衰落。 【文章三:“*”的十年】 (1)“*”的错误发动:“*”的发动,******修正主义分子的开始,标 志是:*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聂元梓等”走资派,*写了“炮 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历史名词:“红卫兵”、“造反派”、“四大”、“踢开党委闹革命”、“黑帮”、“牛鬼蛇神”、“全面夺权”。1967年初“一月革命”“二月逆流”。 (2)*******集团被粉碎。 1969.4*为党中央副主席;9.13凌晨*******集团被彻底粉碎。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右倾翻案风”。 (3)*******集团的覆灭 “四五运动”沉痛悼念*,也称“******事件”。 *******集团的覆灭:1976年初,*、*、叶剑英等领导下, *******集团被彻底粉碎。 【文章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自考近代史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内容的是( )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盈余公积 D.预收账款 2.下列业务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是( ) A.赊销商品 B.赊购材料 C.偿还借款 D.从银行提取现金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假设内容的是( ) A.会计目标 B.会计主体 C.会计规范 D.会计对象 4.收到客户归还前欠货款,该项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是( ) A.资产与负债同增 B.负债要素内部项目有增有减 C.资产增加与负债减少 D.资产要素内部项目有增有减 5.下列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 A.收入、费用和利润 B.收入、费用和所有者权益 C.所有者权益和利润 D.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6.下列属于债务结算账户的是( ) A.盈余公积 B.销售费用 C.短期借款 D.应收账款 7.从账簿外表形式看,银行存款日记账应采用( ) A.活页式账簿 B.卡片式账簿 C.分类式账簿 D.订本式账簿 8.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 ) A.股本 B.资本公积 C.实收资本 D.盈余公积 9.下列各项应作为销售费用核算的是( ) A.广告费 B.诉讼费 C.房产税 D.借款利息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 A.收料单 B.领料单

C.购货发票 D.制造费用分配表 11.生产领用原材料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 ) A.转账凭证 B.付款凭证 C.一次凭证 D.收款凭证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 A.经济业务是否真实 B.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C.经济业务是否合法 D.经济业务是否合理 1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误将800元填写为8000元,记账凭证无误。更正此错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刮擦涂改法 B.补充登记法 C.划线更正法 D.红字更正法 14.关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会增加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B.科目汇总表反映的账户对应关系清晰 C.规模小、业务量少的单位比较适用 D.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15.企业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的处理,应贷记(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其他业务收入” D.“营业外收入” 16.下列各项属于账实核对内容的是( ) A.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核对 B.总账与所属明细账核对 C.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核对 D.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 17.银行存款清查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实地盘点 B.技术推算 C.发函询证 D.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18.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报告编制要求的是( ) A.数字真实 B.全部按年编报 C.提前结账 D.报表可任意取舍 19.我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总账和明细账的保管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5年 20.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依据是( ) A.项目的重要性 B.项目的流动性 C.项目的一致性 D.项目的货币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1、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图6)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及其它海岛外,全部解放。 3、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7、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9.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无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10、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起止时间:1966—1976年 结束标志: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性质:是一场内乱。 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教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巨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⑥、中共十三大:制定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14、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1949年,海军和空军先后建立,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 16、1954年6月,周恩来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以此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17.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