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45

一、黑格尔的美学体系评析

研究黑格尔美学,首先必须对他的美学体系有清楚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因此对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分析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中必须涉及和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著者都强调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并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及辩证法的运用予以揭示。

张玉能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康德、席勒、费希特和谢林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但不是对他们的思想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序的发展系统。他说:“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他的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一千多年的美学发展,特别是1750年以来发展的几乎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1]张玉能依据“一般——特殊——个别”原则将

黑格尔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他说:“黑

格尔是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

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

系建构的线索。”[2]张玉能对黑格尔美学体

系结构的划分体现了黑格尔美学思想普遍

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与黑格尔美

学思想的美论、艺术论、典型论相对应。

赵伯飞等从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整体结构分

析出发,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从纷繁复杂的

审美现象中概括出了一系列现实感与历史

感高度统一的美学规律,他的美学体系是

一个首尾呼应、论证严密、层层深入的完

整体系,鲜明的体现着认识论、辩证法、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3]。曾繁仁对黑格尔的

美学体系也予以高度评价,他说:“黑格

尔的美学思想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因而在逻辑性、系

统性和科学性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美学

家。”[4]

同时从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内容分析,

赵伯飞指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也充满了

内在矛盾,这些内在矛盾深入到黑格尔美

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并且这些内在矛盾与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5]。

张玉能也指出其美学思想确实有难以自圆

其说的部分。他说:“黑格尔这个美学范

畴体系 ,尽管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内容,无

法自圆其说的东西 ,但是它却是德国古典

哲学和美学中最为完备的体系。”[6]而周才

庶说:“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备的体系。

他的真理就在于理论的整体性建构,在这

个真理背景下任意抽取某一截 ,或许是有

漏洞的 ,是可以被质疑、可以商榷的。”[7]

谷玉梅通过分析“美是理念的感性显

现”这一思想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推断出黑

格尔的美学从体系上看是唯心的,从内容

看又是现实的,带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

彩[8]。在这一点上,赵伯飞等人也认为黑

格尔在自身唯心主义的整体理论体系中,

批判了美的主观论,肯定了美的客观性,

对美的本质作出了局部唯物主义的猜测[9]。

同时就黑格尔哲学(含美学)体系头足倒

置这一问题,谷玉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

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文/赵丹凤

近年来,国内美学届对黑格尔的研究主要从对其美学体系、美的定义、自然美论

及艺术终结论出发进行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

中主要的是对黑格尔美学的研究仍过多的从对其唯心主义的批判出发,对黑格尔美学

思想的研究有所深入但是宽度不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对已有研究点从多重角

度来分析,以不断地挖掘新的研究点。

审美视点

46

解。她认为,黑格尔作为伟大的哲学家不可能看不到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的现象,其以“理念”为先来谈论问题绝非无意,而是表明他的思想比常人超前一步[10]。她认为,指责黑格尔的哲学(含美学)体系是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刘旭光则从黑格尔美学的存在论基础来分析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他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深受其存在论的影响,其美学无论在方法、体系、结论还是理论形态各方面 ,都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他说:“黑格尔在把存在论与美学结合中建立起了美学研究的最高理想 ,奠定了艺术与美的最高理想 ———展现真理。”[11]

笔者认为,黑格尔美学是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核心,以“美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支撑,用辩证法的研究方法,阐述理念逐步显现为感性的艺术形象,最后回归到自身即绝对精神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了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的和谐统一。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之上,而与唯物主义相统一的辩证法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熠熠光辉必然会和唯心主义根基产生矛盾。

二、关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的研究

究竟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不少哲学家为了寻求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黑格尔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给美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整个美学思想的核心,如何理解“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把握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关键。

张玉能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把握住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揭示了美是人类心灵实践的产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揭示了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从而确定了美是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统一[12]。赖朝师认为,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以及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对传统艺术美很好的总结,但是

对现代派艺术却不再适用,因为任何理论

都有其适用的范围[13]。

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内涵进

行分析,赵伯飞等人认为,黑格尔美的定

义实质上是艺术美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艺

术美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

现实”[14]。黄克剑说:“思辨体系的最大秘

密在于自由地依某种必然性把自己展开为

万有之大全的‘绝对精神’”[15]。这是黄克

剑对这一定义的精辟理解。李醒尘认为,

理念必须用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表现出

来,成为可以供人观照的艺术作品,而美

就是理念和真实的一种表现,即艺术的内

容,目的和意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是指美或艺术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辩

证统一体[16]。

与上述理解不同,张黔对这一定义予

以否定,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他认

为理念就是意识与感性对象的统一体,它

可以是意识中的对象,也可以是有了对象

内容的意识,而这种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

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认识的对象,都符合

“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由此美就

泛化了[17]。王向峰也对这一定义予以质

疑,他认为绝对精神的“理念”本身并不

存在,感性显现所显现的不外是实际存在

于艺术生成过程中的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情

感[18]。由此他推断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

主要是说明艺术美,难以说明自然美和社

会美。

三、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黑格尔论及的自然美及其与艺术美的

关系,是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一个热点。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他明确地提出艺

术美高于自然,自然美作为美的存在是有

缺陷的、不完全的或者是低等的美的存

在,并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的研究对象之

外,而就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

杨建认为,“美的理念”与自然美和

艺术美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自然美符合美的理念,所以自

然美理所当然应该是美学研究的对象,成

为其完整体系的一个部分[19]。而孙海沙认

为,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并未遗漏自然美,

相反,黑格尔更是承接和扬弃了前人关于

自然的看法,建构了自己关于自然美的理

论[20]。而李文斌认为,黑格尔提出的艺术

美高于自然是黑格尔一贯坚持“精神高于

物质”的观念的表现,也是他出于在科学

研究中界定学科研究对象的需要。同时,

李文斌认为,黑格尔开辟专章探讨自然美

既是出于维护其体系的完备性的需要,也

表现了黑格尔治学态度的严谨,自然美论

成了他美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1]。

关于黑格尔所谓自然美作为美的存在

是有缺陷的不完全的或者是低等的美,王

向峰认为,这一说法一是源于黑格尔对美

的定义,即以感性存在里面有多少理念来

确定美的等级,二是源于黑格尔对浪漫主

义的不以为然,特别反对五体投地地崇拜

自然。因此对自然美的贬低存在很大的人

为性[22]。郭星云也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

显现”是黑格尔为论证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的一个理论前提。同时郭星云否定艺术美

高于自然美,他认为艺术美只不过是自然

美的复制和翻版,自然美是真实的美,艺

术美是拼凑的美和虚幻的美。他认为,黑

格尔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观点 ,实质

上是否定了美的源泉、真实的尺度和理想

境界,其真正目的是展现理念的内涵完成

绝对理念的演进[23]。而韩文革则认为,黑

格尔虽从多方面极力强调艺术美高于自

然,但同时也指出了自然也是艺术的内容

和表现形式的重要源泉。由此,韩文革说:

“黑格尔实际上就表达了这样一个人所共

知的艺术真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24]李咏今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

然美是错误的,并且这一错误看法影响了

我们对美学的真正理解。李咏今提出自然

美永远高于艺术美。他认为自然美是独一

无二的,虽然不能体现主体性意志,但永

远是鲜活的,具有直接的生命推动力。”[25]

四、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黑格尔在《美学》终结篇中提出艺术

最终将让位于宗教、哲学,走向终结,但

并没有对此进行缜密的论证。“艺术终结

论”是一个重要而争议颇多的结论。这一

论断,尽管在新世纪以前国内外诸多学者

对其进行了探讨,但在近几年它依旧是国

内外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学术难

审美视点

47

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与讨论主要围绕“什么是艺术终结”、“艺术终结论的原因”以及“艺术会不会终结”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

朱国华从两个意义层面上分析了艺术的终结。在消费社会,资本意识对艺术无孔不入的渗透,在这个意义上,朱国华认为,艺术的历史已经终结。同时,他认为社会永远也不可能均一地被资本掌控和收编,艺术对资本的反抗仍有广阔的空间,在这层意义上,朱国华又对艺术的未来表示谨慎的乐观[26]。柯杨认为,艺术终结论不过是其美学体系中理念辩证运动的逻辑结果,其意义在于使该体系趋于完满。同时,柯扬肯定这个由逻辑推演而来的结论,与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实践中的某些发展倾向惊人地相似[27]。代迅也认为,这一论断是黑格尔纯粹抽象思辨和逻辑推论的结果[28]。而刘悦笛也认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是其主体自我意识运作的逻辑结果,将艺术终结理解为“艺术死了”、“在世界上消失了”其实是天大的误解。对于艺术是否会终结,刘悦笛说:“人必然有历史的终结,而艺术只是人的依附物,所以艺术不可能脱离人而有自己独立的命运。”[29]由此可以看出,在刘悦笛看来,艺术有终结的一天,人类的终结之处,也可能就是艺术的终结之处。而彭峰则认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不仅是黑格尔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推导出来的结果,也是他所处的时代的艺术实践的反映,黑格尔的艺术终结的原因在于艺术在表现绝对理念上的缺陷[30]。张贤根也指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始终是在其美学体系中完成的[31]。

刘旭光说:“如果说艺术曾经完成自己的最高使命,曾经是人类的绝对需要,那么,它终将不能,终将不是。这就是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秘密。”[32]刘旭光认为,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最高旨趣和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的最高表现形式。陆杨认为,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就艺术本身的发展前景来看,不但是隔靴搔痒,而且有削足适履之嫌[33]。周才庶认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在其完备的美学体系中能自圆其说,但在现代

背景下,在时代的的发展中,艺术的终结

不是艺术本身的消亡 ,而是艺术在人类文

化中担当的功能将被其他文化形式所取

代,艺术的形式并没有终结,艺术会以不同

的方式沿着曲折而进步的道路继续发展[34]。

王泽庆主要从情感与理性、特称与全称、

分化与统一等三方面,揭示了黑格尔艺术

终结论的内在矛盾,从而正确认识黑格尔

艺术终结论的复杂性[35]。笔者认为,黑格

尔的艺术终结论源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当有限的感性形

象无法显现无限的绝对理念,艺术便终结

了,但艺术的终结的不是艺术本身的消

亡,而是艺术作为表现真理的功能的消

亡。

总之,近些年来,黑格尔美学思想研

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很有见

地的著名作品。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

中主要的是对黑格尔美学的研究仍过多的

从对其唯心主义的批判出发,对黑格尔美

学思想的研究有所深入但是宽度不够,因

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对已有研究点从多

重角度来分析,以不断的挖掘新的研究

点。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真正切入并深刻

把握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1][2][12]张玉能.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赵伯飞、刘莉萍、党振峰.黑格尔美学

思想辩证法的体现及其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4093630.html,/foreign/HTML/

989.html

[5]赵伯飞、肖群、荻俊.黑格尔美学思想

内在矛盾性分析[J].理论导刊,2003(05)

[6]张玉能.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7][34]周才庶.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

再认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8][10]谷玉梅.黑格尔美学的起点及其启示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4)

[9]赵伯飞、闫星、韦统义.浅析黑格尔的

美的本质论[J].理论导刊,2002(12)

[11]刘旭光.黑格尔美学的存在论基础[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06)

[13]赖朝师.开启黑格尔美学大厦之门的金

钥匙——评析“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J].美与

时代,2003(06)

[14]赵伯飞、韦统义、刘宏全.黑格尔艺术

美理论合理内核评析[J].理论导刊,2001(11)

[15]黄克剑.回眸审美自觉中的“崇高”之

维——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中崇高范畴嬗演的

考辨[J].东南学术,2004(01)

[16]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张黔.黑格尔美学的迷误[J].江汉论坛,

2001(07)

[18][22]王向峰.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自然

美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04)

[19]杨建.黑格尔自然美论的逻辑悖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02)

[20]孙海沙.浅论黑格尔的自然美论[J].新

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21]李文斌.黑格尔自然美观评析[J].三峡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23]郭星云.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黑格

尔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心路历程及对其反思

[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6)

[24]韩文革.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25]李咏吟.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

值反思[J].文艺评论,2008(03)

[26]朱国华.艺术终结的辩证法[J].美术观

察,2004(07)

[27]柯扬.黑格尔艺术衰亡论的现代反思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

[28]代迅.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

学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01)

[29]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艺术的绵延

之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0]彭锋.艺术的终结与重生[J].文艺研究,

2007(07)

[31]张贤根.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J].

艺术百家,2008(01)

[32]刘旭光.终结,还是复活——对黑格尔

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J].学术

月刊,2005(05)

[33]陆扬.艺术终结论的三阶段反思[J].艺

术百家,2007(04)

[35]王泽庆.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内在矛盾

[J].艺术百家,2008(04)

实习编辑:李光远

作者简介:赵丹凤,武汉科技学院研究生

审美视点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

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

浅析黑格尔美学

浅析黑格尔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 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经验的积累。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

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 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

20世纪美学思想

一、20世纪现当代美学变化 20世纪是一个充满重大变革的世纪,是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和迸发,创作出远远超出前19世纪总和的生产力的世纪,是人类科学文化突飞猛进、达到“知识爆炸”程度的世纪。在20世纪,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伦理观,乃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了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一翼的现当代美学。 20世纪各种哲学、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而20世纪西方美学反传统倾向,则集中体现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反派。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反黑格尔,实质上就是反整个传统。而现当代西方美学的基本方向就是反黑格尔、逐步摆脱黑格尔影响的方向。 黑格尔美学首先是一种理性主义美学。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础之上,是理性决定感性、派生感性并与感性融合统一,才创造出美的艺术来,所以理性是灵魂。黑格尔把社会的人作为理念发展的最后、最高阶段,即绝对精神阶段,认为现实的人是思维(理性)与自然在更高阶段的统一,是理性的实现或是现实的理性。这是一种以颠倒形式表现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倾向。 黑格尔美学又是一种“形而上”的即思辨的美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黑格尔美学的理性主义性质决定的。综观黑格尔三大卷《美学》,他的基本思维逻辑、构造体系的方式与理论阐述的程序,鲜明的体现了思辨哲学的特点。他不是从观察、描述感性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出发上升到理性的观念、逻辑,而是从“美的理念”出发,来演绎出现实的美和艺术的美;具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只是作为他进行美的理念发展的逻辑推演的例证和材料,只是作为他“理念感性显现”的先验理论框架中的填充物;整个理论推演是极其抽象的,充满思辨色彩。 20世纪西方美学恰好同黑格尔美学的上述两个基本方向背道而驰,可以概括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的流变更替。20世纪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这无疑使对黑格尔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人本主义美学的反派。另外,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无论是审美经验的描述,还是语言和逻辑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和主观经验主义基础上的,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或事实出发来进行推演和一般概括的,这是从另一侧面对黑格尔的思辨美学的反动。而科学主义美学“从下而上”的方法,正是对黑格尔“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方法的变革。这不仅是方法的变革,而

黑格尔美学

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感性的东西并不外在于理念,就像人的肉体并不外在于人的精神一样,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其二,从对理念的把握上揭示了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从而确立了美是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从这一定义出发,黑格尔认为,从美对主体心灵关系上看(把握美的理念的方式看),“美既不是用在有限的不自由的知解力(知性)的对象,也不是有限意志的对象”,也就是说美的理念既不是单纯的认识对象(知解力对象),也不是单纯的实践对象(意志的对象),“美本身却是无限的、自由的。”在审美中,主体达到了理性认识和意志自由相统一的关照,客体成为独立自存,本身自有目的欣赏对象。这样,在美中有限和无限,必然和自由,主体和客体就达到了高度统一。黑格尔总结道:“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起了只有欲和加以利用,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他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

美学科学黑格尔

美学科学黑格尔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 黑格尔出生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已有近一个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即将爆发,但德国仍然是极其落后 的封建国家。 法国资产阶级对黑格尔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辨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及辨证的美学思想的酝酿和成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黑格尔早年虽谈不上聪明但学习刻苦是大家公认的,他对各类学科都产生广泛的兴趣,尤其是哲学和文学及美学。 黑格尔前期的美学观点主要概括为:第一,从资产阶级共和主义和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崇拜和向往古希腊共和制度下的人格和艺术。第二自觉的历史主义美术观逐步形成。第三,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第四,关于劳动创造人与人的本质异化的思想萌发。第五,提出审美活动是理性最高活动的观点。黑格尔前期美学见解完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异化理论建立了辨证的历史的美学研究方法论,艺术发展史和艺术分类观点的初步形成即古代东方艺术——希腊艺术——西方基督教艺术。 《美学讲演录》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总汇。这本书比他之前出版的《精神观察学》前进一步,把艺术与宗教分离开了。他已引入“古典”与“浪漫”的概念作为区分艺术的名称,并对这两类艺术的主要特征做了初步概括,他还初步流露出崇古抑今的艺术眼光与审美理想。同时他把雕塑(造型)艺术作为古典美的典范。把客观性与主观性作为区分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的主要尺度。 从西方古典思想、罗马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到康德到伯克到黑格尔,一直在谈崇高。崇高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简单地讲,崇高是优美所不能把握的东西,美和崇高相比太小资,太愉快了。崇高带有一种让人无所适从的、几乎是恐惧的东西,让人觉得这么大、这么深刻、这么多样,是把握不住的,是一种震慑心灵的东西。而美呢?我们可能会觉得美就是漂亮,好玩,是一种能放在眼前把玩的。崇高就好象是你被它压倒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康德只在自然界里谈崇高。比如你看九寨沟的风景,你会觉得非常美,但是如果你看到“大漠孤烟直”,或者是台风之类的自然现象,你就会觉得有点害怕。这种东西可以把我们一切内在的、非常舒适的概念全都冲垮。这种东西才叫崇高。 《美术讲演录》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汇总和结晶,是他的美学专著和代表作。这本书集西方两千年美学思想优秀传统之大成,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称得上“成体系”的美学科学专著。 “理念感性显现”是黑格尔美学大厦的顶梁 柱,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思想的主体,是世界的本质。他认为理念的“发展”与运动是概念由抽象的普遍性发展为普遍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统一的具体的普遍性的过程。理念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包含活生生的运动过程在内的思想的全体。即“理念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两

黑格尔美学概说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 生平与著作简介: 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 绝对理念: 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 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 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分离的、互不联系的。“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别,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 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辨析: 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逻辑学:物自体; 自然哲学:现象界;

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 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美学》一书。在这部著作的《序论》中,黑格尔曾经点明:这部著作的正确名称应当是“艺术哲学”,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观出发,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及审美活动的特征等有关问题。 1、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理念 在《美学》序论中,黑格尔否定了传统的经验式与抽象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主张美学研究应从理念出发。 经验式: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概括,得出公式、规则之类,如亚氏《诗学》。 黑格尔认为这是琐屑的、不科学的:“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 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规则。”(美23) 抽象形而上学式:主要指柏拉图式。 柏之“理式”论,黑格尔认为是空洞无物的,脱离现实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000

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摘要: 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后人以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发展了美学。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们学习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要首先抓住他的矛盾冲突说,这样才抓住了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才能理解其美学思想的真谛与美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 黑格尔概况和作品;黑格尔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黑格尔本身对艺术的分类;黑格尔的哲学依据;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以及对美的定义。 一:关于黑格尔的一些概况和作品: 说到黑格尔,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而且第一印象,我们肯定会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当然,不光是这样,他在美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将他的哲学思想成功的运用到了他的美学思想中, 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黑格尔大学毕业后在瑞士和法兰克福担任多年家庭教师,1801年任耶拿大学讲师,此期间曾与别人合办过《哲学评论》杂志。曾任报馆编辑、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教授,1818年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和校长。黑格尔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死后出版的有《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美学》。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美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和伯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是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 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他研究美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因此,要掌握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首先要掌握他的美学思想的哲学根据。当然,黑格尔美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并贯串于整个的理论体系之中。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基础上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是理念发展一切。具体分为三大部门:一是逻辑学,二是自然哲学,三是精神哲学。他把美学、历史、宗教、法律都归入了精神哲学。这就是他的美学在他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使康德美学中没有真正得到统一的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通过广泛的联系和深刻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唯心主义的统一。这就为揭示美与艺术的本质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而且,由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因而在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美学家。如果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人,那么,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他说自己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他认为,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他的《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他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3)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5)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 (8) 参考文献 (9)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摘要: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其表象,却难以抓住其莫测的本质。以至于苏格拉底也叹息着说:美是难得的。而黑格尔作为一位哲学大家,从其哲学出发,探索美最原初的本质,为美学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同时也由于当时德意志社会经过了动荡而转入相对的稳定,从而使他可以摆脱生活上的困扰,无拘无束地对哲学进行潜心的思考。1806年的普法战争德意志战败了,1807年签订了屈辱的提而西特和约,这对德意志以后的发展来说,却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普鲁士贵族统治集团在战败后不得不进行改革,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行标志着封建关系的削弱,跟着来了文化繁荣。1818年海德堡创立了"大学中心"的柏林大学。就在黑格尔讲授美学的次年,1818年,他受聘到柏林大学去讲授哲学。当他一登上这座闻名欧洲的大学讲台,他就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向他的听众预告具有光荣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再觉醒:"似乎这样的时间已经到来,即哲学已有了引人注意和爱好的展望,而这几乎很消沉的科学也许可以重新提起它的呼声。"在这篇《开讲词》中,黑格尔宣告,空疏浅薄的意见和虚浮骄妄的作风是哲学的敌人。他认为,精神一旦为它们所占据,理性便无法再去追求它自身的目的。哲学所要求的是认识真理的真忱,"只有这处最纯挚的真忱本身才能成为哲学复兴的基础。"从黑格尔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恪守这种信念来从事哲学工作的。德国哲学史上,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在哲学每个领域里,他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海涅说这是一场哲学革命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如果深入到它那被种种矛盾现象所隐蔽的内容实质中去,就可以理解到它是哲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这场哲学革命成了1848年震撼整个欧洲的政治革命的先导。海涅在他移居法国期间于1833年所写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历史》一书中,指出了宗教革命中产生出来的哲学革命的深刻意义,并且把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作了生动的比较,预告了德国哲学革命势将带来的政治风暴。海涅是第一个从晦涩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发掘出它那不易察觉到的深刻意蕴的人。当然,他主要是依靠他作为一个敏感的诗人的天才预测。如果我们想要从他书中得到对于黑格尔的全面评价,就感到非常 不够了。 黑格尔本人和他的哲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现象。他在早年兴高采烈地把法国大革命称作是"壮丽的日出",到了晚年却主张同普鲁士君主制调和。就他的哲学著作来说,在辩证法方面常常爆发出革命的愤火,在体系方面保守因素却占据了压倒优势,起着窒息作用。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在政治态度上却"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怎样来解释这些矛盾?如果把阶级分析当作比解一次方程式还要容易的简单化庸俗化观点来看,黑格尔只是"一条死狗",他的著作不过是一堆错误的陈迹。对于这种观点来说,政治倾向和科学研究的矛盾,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都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中对他的批评家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个经过多年的透彻思想,而且以郑重认真的态度,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加以透彻发挥的著作,予以这样轻心的讨论,是不会给人以任何愉快的印象的。"这并不是一个哲学家的自负和高傲。今天谁还知道那些黑格尔哲学批评家的名字呢?不过,除了这些浅薄空疏的批评家外,毕竟还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了并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头一次击中了黑格尔哲学要害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指出:黑格尔哲学被规定和宣布为"绝对的哲学",虽然并不是这位大师本人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而是他的门徒们,至少是他的正统门徒们贯彻始终地契合着老师的学说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但是黑格尔哲学,不管它的内容性质如何,都只能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存在于经验中的哲学。……认为哲学在一个哲学家身上得到绝对的实现,正如认为"类"在一个个体中得到绝对的实现一样,这乃是一件绝对的奇迹,乃是现实界一切规律和原则的勉强取消,……因此也就别无他望,只有等待世界的真正终结。但是,如果今后历史仍像以前一样继续前进,事实上上帝化身的理论也就被历史本身所驳倒了。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绝对主义,在黑格尔《美学》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美学时,主要就是根据这一点而加以发挥的。费尔巴哈打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把黑格尔哲学当做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但是"像黑格尔哲学这样对民族精神发展起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 是决不能靠简单地置之不理的办法把它收拾的"。

黑格尔艺术美学思想中的真善美

黑格尔艺术美的功能——真善美 黑格尔提出,以认识功能为中心的真、善、美的统一是艺术美的功用和目的。这一艺术目的说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片面观点而言的。黑格尔说:“艺术有它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就是这里所说的显现和表现”,也即“绝对本身的感性表现”,“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对此的解释是,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既是绝对理性的感性显现,,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把“供直接观照”感性显现“还原”到绝对理念,即帮助人们通过对感性形象的观照去认识形象背后的真理和真实。这个认识真实的功能是艺术的根本作用。 这一艺术目的说,强调了艺术的真,强调了真善美的统一。他说“真正美的东西”“就是绝对心灵,也就是真实本身”。所以,在他看来,真决定了美,美由真而生,又为认识真而服务。在艺术的真(认识)、善(伦理)、美(审美)三功能中,认识功能是最根本的,三者统一于真。下面就三者的的关系进行辨析:黑格尔在肯定艺术认识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与审美娱乐作用。他否认将艺术作为单纯的愉悦工具,也不认为艺术的“快感、娱乐、消遣”作用是本身无关重要的东西,而认为这种审美作用是与道德教益相并列的艺术功用之一。同时,他认为艺术在原则上不应该追求不道德和提倡不道德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的伦理功用。黑格尔关于艺术的伦理教益和审美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论言,主要体现在他论戏剧艺术时的观念。他在讲到从阿里斯托芬到伏尔泰、莱辛、歌德等大师都曾有意识把戏剧作为传播、宣扬他们的伦理观念、政治主张的工具之后说:“如果诗人自己个人的观念确实是站在一个较高的立场上,而不是越出所写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是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但是诗的自由如果受到损害,他所表现的倾向本身尽管是正确的,但是与艺术作品毫不相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艺术的伦理功用要通过审美作用、结合着审美作用显现出来,要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如果把艺术的审美作用降低为伦理作用的附庸,或让伦理目的任意越出审美的范围,那么艺术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黑格尔在这里强调了善与美的辩证统一,并突出了审美功能。善必须依附于美,于此才是艺术。 然而,黑格尔绝对不是唯美主义或艺术至上论者,在他看来,审美愉悦并非艺术自身的目的。我们了解艺术目的论得知,黑格尔美学思想中,艺术自身以内的目的,就是“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帮助人们认识真理。即,艺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审美作用实现认识功能,在这过程中也就自然地包含或体现出伦理教育作用。以上便是黑格尔的以认识为功能的真、善、美三种功能的统一说。这一见解显示了黑格尔美学的理性主义特色和对艺术、审美规律的重视,同时又具有浓烈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色彩。 关于艺术本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艺术既然以表现真实为目的,那么什么事艺术的真实?它与自然的真实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黑格尔的提问是:“艺术究竟根据现前的外在形状照实描绘呢,还是要对自然现象加以提炼和改造呢?”这是针对十九世纪初德国文艺界流行着“追求理想”与“妙肖自然”两种对立观点的思考。黑格尔对这两种极端的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有两种“自然”,或两种“真实”。一种是未经艺术提炼加工过的、生糙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现实生活),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活真实”;另一种是艺术作品中观念了的“自然”,即“艺术真实”。两者的关系是,艺术作品中的“观念和语言都自然而然地要用

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少年时代酷爱古希腊文化与莎士比亚,受到柏拉图、荷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深刻影响,一生沉浸于思考与写作。 黑格尔以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点,对人类艺术哲学以三大类型分野,从史前早期艺术到19世纪早期他生活时代的人类艺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包括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各类专门艺术,象征型艺术是主体对要表达的理念没有清晰界定,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发展而来,是主体的理念完全清晰是最完美的艺术。主要指古希腊的人体艺术。浪漫型艺术在古典型台阶上,更关心崇高的灵魂本身。 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 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希腊文的“克里斯托惕克”,在希腊语中即“美”,艺术是什么?艺术要实现什么?艺术与人类关系?艺术作品怎样分析?所以我们也把美学这门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

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不能做到的。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包含神的光荣,那么神在前者比在后者的光荣更高。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 二、艺术的目的 人们在创造艺术时,抱有什么目的。普遍的见解有三种:“模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理想与普遍力量说”。 模仿是完全按照本来的自然形状复写一遍,这是一种复制。艺术在利用材料方面总是有限的,只能把现实的外形提供给某一种感官。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模仿所产生的乐趣总是有限的。对于人来说,从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得到的乐趣,就更适合于人的身份。就这个意义说,每一件微细的技术品的发明在价值上要比模仿高。 “激发情绪说”强调艺术作用在于唤醒,凡是可以让人内心感到或震撼的东西,凡是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思想和观念,总是能够激发出人心中最深处的潜在力量,这就是艺术激发功能要达到的目标。一切情感的激发,心灵对每种生活内容的体念,通过一种只是幻象的外在对象来引起这一切内在的激动,就是艺术所特有的巨大威力。 “理想与普遍力量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位艺术家,他内心感到痛苦时,他就开始艺术行为,用图像或意象去表达,把自己的痛

黑格尔《美学》中的建筑理论

黑格尔《美学》中的建筑理论 摘要: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阐述了有关建筑的理论,他将建筑艺术进行分类,分为独立的、象征型建筑,古典型建筑和浪漫型建筑。独立的、象征性建筑分为民族统一而建造的建筑作品、介乎建筑和雕刻之间的建筑作品、由独立的建筑到古典型建筑的过渡。对古典型建筑论述了一般性格、特殊的基本定性、建筑方式。对浪漫型建筑的论述包括“一般的性格”、“特殊的建筑形体结构方式”、“浪漫型建筑的各种风格”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黑格尔建筑独立的象征型、古典、浪漫 建筑的起源、材料和分类 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介绍各了门艺术的体系,首先论述的是建筑。 “在各门艺术的体系之中首先挑出建筑来讨论,这就不仅因为建筑按照它的概念(本质)就理应首先讨论,而且也因为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如果要找建筑的最初起源,我们可以把人所居住的茅棚以及容纳神及其信徒团体的庙宇看作最近于最初起源的建筑。” 黑格尔认为人居住的茅棚和庙宇是最早的建筑,这里的建筑应是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的建筑。黑格尔认为 “艺术却不应只利用单纯的符号,而是要使意义具有一种相适应的如在目前的感性面貌。所以一方面呈现于感官的艺术作品应寓有一种内在意义,另一方面它应把这内容意义和它的形象表现成为使人看来不只是直接存在的现实界中的一件事物,而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艺术活动的产品。” 黑格尔在对建筑界定起源上否定了一种以材料界定的看法,提出了新的界定和分类方法。 “为着要更清楚地界定这种起源,人们往往从建筑所用的材料的差异上着眼,不过我们可以把材料的差异看作毕竟是次要的,更多地涉及经验性的和偶然的方面。” 黑格尔依跟据建筑的物质形式与表现美及精神的关系,及这二者关系变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建筑分为独立的、象征型建筑,古典型建筑和浪漫型建筑。 第一独立的,象征型建筑 “我们可以把独立的建筑艺术叫做一种无机的雕刻,因为它固然建立起本身独立的作品,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用恰当的躯体形象去达到自由美和表现精神的目的,而是一般只摆出一种象征的形式,来暗示和表现一种观念。” 黑格尔认为独立的象征型建筑只有象征的外壳而没有具体精神性的意义。它将此类建筑分为三种类别,这三种类别之间又有递进发展的不同层次。 第一类:为民族统一而建造的建筑作品 “这种独立的建筑的最切近的目的只在于建造出一件能表现一个或几个民族统一的作品,一个能使他们团聚在一起的地点。这个目的还可以和另一个目的密切结合在一起,那就是通过表现方式本身把人类的一般的统一因素表现出来,例如各民族的宗教观念也可以通过这类作品获得一种较明确的内容,供它们以象征方式去表现。” 黑格尔以伯鲁斯塔和艾克巴塔为例,指出这两座塔有着明确可见的象征意义,如塔的层数代表天体的数量或代表七大行星围绕太阳,象征意义浅显易懂,且只是单纯的象征,目的单一——传达神圣的气氛,聚集宗族或部落的成员。 第二类:介乎建筑和雕刻之间的建筑作品 “建筑不能停留在这种起源阶段的整体的(浑整的)定性上,许多象征的形式结构要分化成零散的,象征的内容意义要得到较明确的定性,因而使表现它们的形式也较显著地互相区别开来,这种处在分散而各自独立状态的建筑在发展中有向雕刻转化的倾向。” 黑格尔在此提到了男性生殖器形的石柱、方尖形石坊、麦姆嫩像、狮身人首像和埃及的庙宇建筑。这些带雕塑意味的建筑开始传达出某种内在意义,比如生殖崇拜,祈求自然界生命力般强大的战斗力和繁殖力,混合几种象征为表达一种更明确、更强烈的神灵崇拜。 第三类:由独立的建筑到古典型建筑的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在海德堡大学的讲课记录和教学提纲整理而成的,也是他的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黑格尔说: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和它的表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这里的表现,即感性食物或形象,很少让人只就它本身来看,而更多的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意义。例如在语言里,某些声音代表某些思想情感,就是如此。符号的其它例子是徽章或旗帜上用来标志人或船的国籍的颜色。颜色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性质,能把它联系到它所代表的意义,即国籍。在艺术里我们所理解的符号就不应该这样与意义漠不相关,因为艺术的要义一般就在于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这就如同我们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一样,比如看到竹子,我们就想到正直·坚

韧;看到莲,我们就想到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看到柳,我们就想到不舍·分别……… 黑格尔给美所下的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黑格尔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 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的优越性是黑格尔重要的观点。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艺术,只要是真正的追求美就应该是孕育着理念的,是表达心灵的,只有这样的美,也只有传达此类情感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 美是承载理念的,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一元论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美学研究是艺术哲学的研究,而研究艺术与科学·宗教等是不同的,它是感情的载体,是传达精

美学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基本观点 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这就是艺术的内容。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第五,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黑格尔把人看作艺术的中心对象,所以人物性格的描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部分。“情致”就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 第六,冲突论和悲剧论。冲突是人物性格在某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冲突所揭露的矛盾中第一对立面还是必须带有理想的烙印,因此不能没有理性,不能没有辩护的道理。结合到这种理想的冲突,黑格尔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悲剧论。悲剧论所表现的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理”的冲突和调解。 第七,理想人物性格。理想人物性格就是典型的人物性格。 百度百科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别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美学》,原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后整理成书,在黑格尔去世后四年,于1835年出版。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篇一: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少年时代酷爱古希腊文化与莎士比亚,受到柏拉图、荷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深刻影响,一生沉浸于思考与写作。 黑格尔以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点,对人类艺术哲学以三大类型分野,从史前早期艺术到19世纪早期他生活时代的人类艺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包括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各类专门艺术,象征型艺术是主体对要表达的理念没有清晰界定,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发展而来,是主体的理念完全清晰是最完美的艺术。主要指古希腊的人体艺术。浪漫型艺术在古典型台阶上,更关心崇高的灵魂本身。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 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希腊文的“克里斯托惕克”,在希腊语中即“美”,艺术是什么?艺术要实现什么?艺术与人类关系?艺术作品怎样分析?所以我们也把

美学这门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 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不能做到的。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包含神的光荣,那么神在前者比在后者的光荣更高。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 二、艺术的目的 人们在创造艺术时,抱有什么目的。普遍的见解有三种:“模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理想与普遍力量说”。 模仿是完全按照本来的自然形状复写一遍,这是一种复制。艺术在利用材料方面总是有限的,只能把现实的外形提供给某一种感官。靠单纯的模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模仿所产生的乐趣总是有限的。对于人来说,从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得到的乐趣,就更适合于人的身份。就这个意义说,每一件微细的技术品的发明在价值上要比模仿高。“激发情绪说”强调艺术作用在于唤醒,凡是可以让人内心感到或震撼的东西,凡是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思想和观念,总是能够激发出人心中最深处的潜在力量,这就是艺术激发功能要达到的目标。一切情感的激发,心灵对每种生活内容的体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