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休克

病理生理学:休克

病理生理学:休克
病理生理学:休克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项选择题

1、休克的本质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心输出量降低

E.外周阻力升高

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进行性下降

B.先降后升

C.无明显降低

D.降低

E.升高

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C.不灌不流,发生DIC

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灌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7、休克患者易出现

A.呼吸性碱中毒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高碳酸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肺

B.肝

C.脾

D.心脏

E.肾

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心肌抑制因子

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

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

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血压明显降低

D.尿量减少

E.心率加快

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15、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微动脉 B.微静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后微动脉

16、患者女性,28岁,产后大出血,经初步抗休克处理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给吸

氧处理未能改善呼吸。无紫绀,肺部无罗音,胸透无异。因首先考虑:

A.心功能不全

B.输液过多

C.并发肺炎

D.气道异物阻塞

E.ARDS

二、多项选择题

1、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有:

A.高钾血症B.氮质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D.肾性骨营养不良E.少尿或无尿

2、休克早期血液重新分布是指:

A.肾血流量减少B.肝血流量减少

C.脑血流量减少D.皮肤血流量减少 E.冠脉血流量减少

3、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A.面色苍白、四肢厥冷B.脉搏细速C.少尿D.烦躁不安E.血压明显下降

4、MDF的主要作用是:

A.扩张内脏小血管B.收缩内脏小血管

C.减弱心肌收缩力D.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E.增强心肌收缩力

5、休克期与休克早期相比,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为

A.皮肤由苍白变为紫绀 B.四肢冰凉出冷汗

C.脉搏细速脉压小 D.血压进行性降低 E.神志可转入昏迷

6、休克期回心血量进行性减少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床容量大大增加 B.毛细血管液体静水压增高,液体外渗C.组胺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容量血管收缩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7、由血管床容量增加引起的休克有

A.失血性休克 B.部分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8、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A.使血钾升高 B.使氧离曲线右移

C.使氧离曲线左移 D.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E.促使DIC发生

三、名词解释

1、休克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自身输血

5、自身输液

四、填空题

1、休克晚期,微血管丧失对①的反应性,致使微循环处于②的状态。

2、根据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休克分为①期、②期和③

期。

3、心肌抑制因子的主要生成部位是①,其主要作用是②、③

和④。

4、休克早期①是最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因缺血首先引起②功能衰

竭,当严重缺血致③坏死时,可导致④功能衰竭。

5、休克的始动环节有:①、②、③。

五、判断题

1、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2、休克早期脑的灌流量无明显改变。()

3、休克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血压下降。()

4、休克时最容易受损的器官是脑。()

5、休克发病的关键不在于血流,而在于血压。()

六、简答题

1、简述休克并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2、动脉血压的高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的指标?

3、简述失血性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4、试述休克各期微循环和血液动力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四、填空题

1、①血管活性物质②不灌不流

2、①微循环缺血②微循环淤血③微循环衰竭

3、①缺血胰腺②抑制心肌收缩力③收缩内脏小血管④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4、①肾②功能性急性肾③肾小管④器质性急性肾

5、①血容量减少②心输出量减少③血管容量扩大

6、①自身输血②自身输液

7、①组织微循环障碍

8、①代谢性②儿茶酚胺

9、①回心血量②心输出量③外周阻力

10、①需多少,补多少②尽早补足血容量

五、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 2、基本病理过程 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变化及机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 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水肿 E、DIC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方法是() A、动物实验 B、临床观察 C、流行病学调查 D、离体器官实验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分子生物学实验 三、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容主要包括——————、————、和——————。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 3、疾病概论主要包括——————和———————。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科学,是联结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 二、选择题:1、E 2、A 3、A 三、填空题: 1、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2、患病机体 3、病因学和发病学 四、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疾病概论分为病因学和发病学。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机体各器官组织对不同刺激出现的特殊反应。体重要的器官系统的一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如心功能不全等。 一、选择题 A型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脑电波消失 2.引起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是指疾病发生的() A.原因 B.诱因 C.条件 D.外因 E.因 3.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称() A.病理状态 B.病理反应 C.基本病理过程 D.疾病 E.综合征 4.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层死亡 B.不可逆昏迷 C.大脑死亡D.心跳停止 E.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 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D.40% B.20% E.50% C.3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50%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进一步加重已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网扩大开放范围,从而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舒张压低于8.0~9.3kPa(60~70mmHg),即视为休克的微循环扩张期口亦即休克的失代偿期。如休克状态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增加,毛细血管壁受损,微循环内形成大量微血栓,造成所谓的病理性血管内凝血,组织器官由于细胞缺氧损害而发生的自溶导致这些组织血管发生器质性损害,此时已进入休克的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DIC期)。 二、体液代谢变化 休克时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儿茶酚胺作用于p受体,引起微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血流绕过毛细血管加重了组织灌流障碍的程度。此外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等体液因子在休克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此外由于血液灌流量不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导致细胞破坏自溶,并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三、重要脏器受损 休克持续超过l0小时,即可发生内脏器官的不可逆损害。如有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造成休克死亡的常见原因。 1.心脏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受损,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导致心衰。 2.肾由于持续性低血压及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肾小球前微动脉痉挛,肾血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

第十二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1.shock(休克) 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 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 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 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 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 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 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 9.lipopolysacharide(LPS,脂多糖) 10.shock lung(休克肺) 11.shock kidney(休克肾) 12.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 13.infectious shock(感染性休克) 14.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 15.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 二、选择题 A型题 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 理过程 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 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 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 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失血 B.脱水 C.感染

D.烧伤 E.挤压伤 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 A.交感神经 B.动脉血压变化 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 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 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血栓素A2 C.血管紧张素II D.内皮素 E.心肌抑制因子 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 D.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 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D.A 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得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普遍规律与机制、 3.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与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与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就是指在病因得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 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得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得原因就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得因素,常被称为病 因。 6.条件:就是指在原因得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因素,通常包括机体得内在因素 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外部因素。 7.死亡:就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得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得永久性停止、脑死亡得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 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 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得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得界线、为 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 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得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得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得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 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得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 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0.75mmol/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1、25mol/l 9.水肿:过多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得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就是指心力衰竭诱发得水肿。肾性水肿就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得全 身性水肿。原发于肝病得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 与/或溢入肺泡腔得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得液体含量增多引起得脑容量与容量增加为脑水肿、

病理生理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c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 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1、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e) 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B、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机制 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 D、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E、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水肿 E、DIC 三、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疾病概论————、——基 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研究对象是—患病机体————。 3、疾病概论主要 包括————病因学——和——发病学—————。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套的、共同的的病理变化。如休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发热等。 一、选择题 1.现代死亡的标志是(d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E.脑电波消失 4.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层死亡 B.不可逆昏迷 C.大脑死亡 D. 全脑机能不可逆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c )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素 二、填空题: 1.因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刺激产生异常强烈反应可引起两类疾病即(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疾病的康复分(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情况。 3.疾病发生机制包括:神经-(体液)机制、(细胞组织)机制和(分子)机制。 四、问答题: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十三章休克。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1)、简述题(7)、填空题(4)及单项选择题(9)。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十三章休克 第一节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发生机制 第三节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第四节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第五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及分类 3.休克发生的微循环机制和细胞分子机制。 熟悉: 1.休克常见病因和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2.临床常见几种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 了解:休克的病因学和发病学防治以及器官支持疗法和代谢支持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11) 1、休克: 是指由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失血和失液性休克: 是指急性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各种外伤、溃疡病并发血管破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宫外孕破裂导致的大出血以及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等导致的产后大出血等。 3、脓毒性休克: 指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功能代谢异常的脓毒症,表现为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要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其血清乳酸高于2 mmol/L (18 mg/dL)。 4、过敏性休克: 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类毒素)或疫苗等过敏,在受到这些过敏原的刺激时,可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的休克。 5、心源性休克: 是指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超过心室面积的40%)、严重的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等,使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引起的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精品资料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项选择题 1、休克的本质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心输出量降低 E.外周阻力升 高 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进行性下降 B.先降后升 C.无明显降低 D.降低 E.升高 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C.不灌不流,发生DIC 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灌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7、休克患者易出现 A.呼吸性碱中毒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高碳酸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心脏 E.肾 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心肌抑制因子 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 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 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血压明显降低 D.尿量减少 E.心率加快 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 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E [题解]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A [题解]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E [题解]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D.40% B.20%E.50% C.30% [答案]B. [题解]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病理生理学第十二章 休 克

第十二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2.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减少 E.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3.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4.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主要部位是A.肝脏 B.胰腺 C.肺脏 D.脾脏 E.胃肠道 5.下列哪一种物质不能引起血管扩张 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B.5-羟色胺

C.血管活性肠肽 D.组胺 E.内源性阿片肽 6.休克时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动脉血压过低,冠脉流量减少 B.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C.前负荷增大,心室搏出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E.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 7.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8.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肺主要的临床表现 A.进行性氧分压降低 B.进行性呼吸困难 C.进行性高碳酸血症 D.进行性发绀 E.肺部有湿性罗音 9.在休克早期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脉搏细速 10.休克患者补液监测的最佳指标是 A.血压 B.脉压

病理生理学重要章节精题(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

选择题绪论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c) 疾病具有普遍性的机制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动物实验 第三章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c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b ) A.等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 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第四章 一、选择题 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c ) A.血浆HCO3ˉ B.红细胞HCO3ˉ C.HbO2及Hb D.磷酸盐 E.血浆蛋白 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 d) A.PaCO2 B.实际碳酸氢盐(AB) C.标准碳酸氢盐(SB) D.缓冲碱(BB) E.碱剩余(BE) 17.治疗代酸的首选药物是.乳酸钠 34.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 ) A.血K+升高 B.AG升高 C.PaCO2下降 D.BE负值增大 E.Cl-增高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 ) D.肺呼吸功能和吸入气分压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d )

D.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e )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b) A.氰化物中毒组织性缺氧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砒霜中毒E.甲醇中毒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c) 动脉痉挛或受压、动脉硬化、血管炎、血栓形成和栓塞、心力衰竭休克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d )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e )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c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C.心、脑、肺血管扩张收缩D.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