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各章练习

财政学各章练习

导论

一、填空题

1、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的分配,一是分配;二是分配。

2、财政现象一般分为现象、现象。

3、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4、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5、财政的特征有、、。

6、现代财政学的三大理论基石是、、。

7、中国传统财政学的主要理论是。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财政分配的最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国家主体性 D.公共性

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购买公债

C.企业发行股票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5、古典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6、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A、凯恩斯 B、萨缪尔森

C、阿罗

D、布坎南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

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2、下列属于财政支出现象的有

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3、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 威廉.配第

B. 魁奈

C. 亚当.斯密

D. 阿罗

E. 布坎南

4、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 凯恩斯

B. 魁奈

C. 阿罗

D. 大卫.李嘉图

E. 萨缪尔森

5、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基石有

A.交易成本理论

B.公共商品理论

C.效率理论

D.一般均衡理论

E.公共选择理论

四、判断题

()1、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对象不同。

()2、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主体不同。

五、简释题

1、财政

2、公共选择理论

六、简述题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

2、简述财政的特征。

3、简述财政的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性(经济);权力(财政)

2、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3、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剩余产品价值

5、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6、公共商品理论;效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7、国家分配论

二、单项选择题1、A 2、D 3、C 4、B 5、C 6、A

三、多项选择题1、ACE 2、BD 3、ABC 4、ACE 5、BCE

四、判断题1、错 2、对

五、简释题

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经济行为,体现国

家与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是关于公众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有效

选择公共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效率规模的理论。

六、简述题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2)国

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

2、简述财政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

3、简述财政的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1)筹集财政收入;(2)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3)对国民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

第一章公共需求

一、填空题

1、人类社会的需求总体上可分为和。

2、公共商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3、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可将公共商品分为和。

4、在公共需求的现实选择过程中存在两类交易成本,一是,二

是。

5、公共部门通常包括部门和部门。

6、生产和提供私人商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

7、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包括

A.生理需要

B.文化需要

C.社交需要

D.物质需要

E.安全需要

()2、下列属于纯公共商品的是

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3、下列属于混合商品的是

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4、私人需求的特点有

A.受益的内在性

B.可以划分层次

C.需求的分散性

D.是一种整体需求

E.主要通过生产和购买私人商品来实现

()5、公共商品的特性有

A.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

B.非竞争性

C.规模效益较大

D.非排他性

E.具有自然垄断性

()6、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的商品是

A.有线电视

B.公海渔场

C.公共草场

D.拥挤的马路

E.免费公厕

()7、无竞争性而有排他性的商品是

A.有线电视

B.公共草场

C.文体节目表演

D.俱乐部物品

E.免费公厕

()8、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A.个人效用最大化

B.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

C.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D.企业利润最大化

E.抉择成本最小化

()9、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包括

A.行政管理成本

B.劝说成本

C.谈判成本

D.机会成本

E.外

部成本

三、判断题

()1、私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在一组消费者中分割。

()2、公共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在一组消费者中分割。

()3、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是消费的非排他性。

()4、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是消费的非竞争性。

()5、最优的多数性规则就是抉择成本最低的那个多数。

()6、最优的多数性规则就是实现一致性原则。

()7、公共选择中的抉择成本与外部成本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8、投票交易有利于降低“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

()9、公共部门既可以是公有制部门,也可以是私有制部门。

()10、公共部门也就是公有制部门。

()11、公共商品的生产也可以由私人部门完成。

()12、公共商品的提供一般由公共部门完成。

()13、私人组织不提供公共商品。

四、简释题 1、公共需求 2、公共商品

五、简述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点。

2、简述公共商品的特征。

3、简述公共选择的依据。

4、公共选择的机制一般有哪些?

5、简述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需求私人需求;

2、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3、纯公共商品混合商品

4、抉择成本、外部成本;

5、行政、事业;

6、市场;

7、委托(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生产、政府统一提供。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CE 3、BD 4、ABCE 5、ABCDE 6、BCDE 7、ACD 8、BC 9、ABCDE

三、判断题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 10、错11、对 12、对 13、错

四、简释题

1、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2、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通过公共机制提供的商品,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五简述题(答案要点):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点:(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

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简述公共商品的特征。

(1)非排他性,即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2)非竞争性,即当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

3、(1)习惯或宗教法典;(2)独裁者;(3)集中计划;(4)公众投票。

4、(1)一致性规则;(2)投票的多数性规则;(3)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

5、(1)对纯粹公共商品,由于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乘车”成为

消费者的最一般选择,政府应是这类商品的主要提供者。(2)对混合商品:一种是具有一定竞争性或排他性的混合商品,对于这类混合商品既可以选择市场提供方式,也可采用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另一种是具有一定外部性的混合商品,其提供方式取决于受益外溢的大小:受益外溢很大的混合商品,应采取政府提供方式;受益外溢较大的混合商品,应采取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方式。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

一、填空题

1、资源配置的动因在于解决与的矛盾。

2、广义的资源配置包括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

3、资源配置机制的类型有和。

4、综合效率是在和同时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效率。

5、配置效率又被称之为。

6、公共商品的效率产量是时所确定的生产提供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类型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 )2、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B.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3、交换效率的实现要求任意两种商品的相等。

A.边际转换率

B.边际成本

C.边际替代率

D.边际效用

()4、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任意两种商品的相等。

A.边际转换率

B.边际成本

C.边际替代率

D.边际效用

三、多项选择题

1、资源配置机制的构成部件包括

A.决策机制

B.信息机制

C.动力机制

D.运行机制 E.协调机制

2、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包括

A.生产效率

B.交换效率

C.分配效率

D.混合效率

E.综合效率

3、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同时满足:

A.有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

B.产品是同质的

C.能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D.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E.没有政府管制

四、判断题

()1、资源配置一般是指动态的资源配置。

()2、资源配置的难题是资源在公共商品与私人商品之间的配置比例。

()3、非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4、帕累托改善是社会总福利改善的变动。

()5、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6、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生产组合都实现了生产效率。

()7、公共商品有效提供的充分条件是公共商品的社会边际效益(MSB)等于提供这些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MSC)。

()8、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生产组合都比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生产组合更有效率。

五、简释题

1、资源配置

2、帕累托改善

3、“经济人”假说

4、市场机制

5、市场失败

6、外部效应

六、简述题

1、市场失败主要表现在哪六个方面?

2、一个社会的生产是否具有效率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需求无限性;资源稀缺性

2、静态;动态

3、市场机制;非市场机制

4、生产效率;交换效率

5、帕累托效率

6、公共商品的社会边际效益(MSB)等于提供这些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MSC)

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C 4、A

三、多项选择题1、 ABCE 2、ABDE 3、ABCD

四、判断题1、错 2、对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

五、简释题

1、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帕累托改善:即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3、“经济人”假说:经济人都是利己的,其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但对社会财富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4、市场机制:能够引起某种经济运动或发挥某种经济功能的市场装置或市场系统。

5、市场失败: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

6、外部效应: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六、简述题

1、(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市场竞争不完全;(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2、(1)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缘之内的生产组合,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不可能产生生产效率;(2)所有能够使资源得以有效配制的产品生产组合都位于生产可能性上。(3)仅仅

依据生产可能性理论框架,并不能判断出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种生产组合会比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的其他生产组合更有配置效率;(4)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生产组合并非都必然比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生产组合更有效率。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1、财政职能与财政作用的内涵是一致的。

()2、财政职能的定位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定位。

()3、政治体制对政府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大。

()4、所有国家都是多级政府。

()5、“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预。

()6、机械论的伦理基础是个人主义。

()7、“机体论”认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政府确定。

()8、当基尼系数G=1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9、当基尼系数G=O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10、经济增长是经济稳定的基础。

()11、财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

五、简释题 1、混合经济 2、最小化政府 3、政府失败 4、财政职能

六、简述题

1、简述政府“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政府“机械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4、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5、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

七、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

3、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4、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5、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

2、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3、经济(市场)公平;社会公平

4、要素数量;要素价格;竞争机会

5、基尼系数

6、初次分配;再分配

7、弥补市场缺陷

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C

三、多项选择题1、ACDE 2、ABDE 3、CDE 4、ABCDE 5、ABCE

四、判断题 1、错;2、对;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11、对

五、简释题

1、混合经济:是政府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综合经济模式,即“在大量私人企业从事其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政府经济行为;另外、政府还采用规章、税收、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补贴等手段有意或无意的改变私人部门的行为。”

2、最小化政府:以斯密为代表提出的观点,即政府或国家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只需要当好一个“守夜人”,没有必要干预个人的资源配置过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具体地讲,政府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只有三项,一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即保护国家,使其不受其他国家的侵犯;二是保证本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社会成员不受任何其他成员的侵害或压迫。三是最基本的公共设施的组织和建设。

3、政府失败:由政府内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

4、财政职能: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具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四、简述题(答案要点)

1、简述政府“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1)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它不像一台机器可以被拆开然后装上。(2)每个人的财富都属于整个社会。因此,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所具有的利益和价值。(3)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政府确定,并由政府领导公众去实现。

2、简述政府“机械论”的基本观点

(1)政府并不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器官,而是众多的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制造的一个机械装置。(2)“机械论”的本质是个人主义,占据社会中心位置的是个人而不是国家或集体。(3)国家或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众多的个人决定,而不是由少数的政府官员制定。

3、简述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1)政府职能是财政职能的前提;(2)财政职能是政府整体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3)财政职能是实现政府整体职能的重要手段(财力保证和调控手段);(4)财政职能的定位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定位。

4、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定位于克服市场失灵:(1)优化资源配置;(2)促进公平分配;(3)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

5、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而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提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论述题

1、试述政府经济干预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1) 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1)政治制度失灵。(2)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3)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

主要原因:(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①有限的信息。②对私人市场反映控制的有限性。③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④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2)政府行为的越界:①

政府的越界行为,集中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却选择了使用政治交易方式上。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总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为前提,有一种天然的扩张趋势和不可逆性。③公共政策决定机构和公共政策决定机制的缺陷。

3、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配置资源的原因:(1)市场失败;(2)自身需要;客观影响。

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微观的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市场完全无法提供的领域,二是市场配置严重不足的领域,三是市场配置无效率或不经济的领域。(2)宏观的资源配置,主要表现在区域间的均衡配置和部门间的均衡配置。

4、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主要遵循效率原则,但难以兼顾公平;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枢纽,可以通过种种再分配手段校正初次分配的失误,促进公平的实现:

(1) 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把资金从那些较富裕的人们手里征集起来,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调节财产分配状态,等等。

(2) 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3)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4)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5、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要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通过财政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的财政收支分配,来矫正无数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的收支活动所形成的不良结果。

(1)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2)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3)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四章财政支出总论

一、填空题

1、按政府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2、按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3、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和。

4、政府支出规模随经济规模增大而增大,这是法则。

5、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6、影子价格是依据市场价格计算的资源配置处于时的结算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是按()分类。

A.政府职能

B.经济性质

C.具体用途

D.受益范围

()2、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是按()分类。

A.政府职能

B.经济性质

C.具体用途

D.受益范围

()3、转移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经济增长

()4、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经济增长

()5、财政补贴属于

A.购买支出

B.一般利益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转移支出

()6、在财政分配中,购买支出的实现

A.可以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B.不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C.会直接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

D.会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

三、多项选择题

()1、按政府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A.经济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别

E.维持性支出

()2、按支出是获得等价补偿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A.经济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E.维持性支出

()3、下列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有

A.公务员工资

B.价格补贴

C.税式支出

D.公共工程投资

E.政府机构经费

()4、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

A.公务员工资

B.价格补贴

C.税式支出

D.最低生活保障支出

E.公债利息支出

()5、下列支出中属于维持性支出的有

A.行政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教文卫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6、下列支出中属于经济性支出的有

A.行政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债务支出

D.应用性科研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7、下列支出中属于社会性支出的有

A.行政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教文卫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8、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指标有

A.财政支出率

B.财政支出增长率

C.年度财政支出总额

D.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

E.各级政府转移支出总额

()9、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有

A.财政收入总量

B.公共需求的收入弹性

C.人口规模和结构

D.公共商品质量

E.相对价格效应

()10、鲍莫尔模型反映了

A.公共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相对上升

B.相对价格效应

C.非均衡增长模型

D.公共部门生产率相对较高

E.公共部门花在劳动力要素的支出增长更快

()11、通常认为,公共商品就总体而言

A.收入弹性较高

B.价格弹性较高

C.替代效应强

D.收入弹性较低

E.价格弹性较低

()12、政府购买支出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

A.替代效应

B.挤出效应

C.拉动效应

D.审视效应

E.收入效应

()13、公共项目成本-收益分析的计量范围包括

A.实际与货币的成本收益

B.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收益

C.有形与无形的成本收益

D.中间与最终的成本收益

E.内部与外部的成本收益

四、判断题

()1、财政支出的核算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

()2、财政支出的核算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

()3、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比重越高,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越强。

()4、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的比重越高,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越强。

()5、由于“替代效应”,和平时期的公共支出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6、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支出主要是对私人投资进行补充。

()7、“财政幻觉”通常高估公共支出效益,而低估公共支出成本。

()8、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的行为也会加大了公共支出规模。

()9、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需求会更快增长。

()10、公共商品价格上涨时,公共需求将下降。

五、简释题

1、财政支出

2、维持性支出

3、经济性支出

4、社会性支出

5、购买支出

6、转移支出

7、一般利益支出

六、简述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因素。

2、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七、论述题

1、试述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八、计算判断题

1、在平均概率估算法下应选择哪一个项目?

2、按照风险最小化标准,应选择哪一个项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

2、购买支出;转移支出

3、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

4、瓦格纳

5、购买

6、帕累托最优配置

, 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A 5、D 6、A

三、多项选择题1、ACE 2、BD 3、ADE 4、BCDE 5、AC 6、BD 7、DE 8、ABCD 9、BCDE 10、ABCE 11、DE 12、BC 13、ABCDE

四、判断题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五、简释题

1.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耗费的资金总和。

2.维持性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如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特点:是国家和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纯公共商品;收入弹性小。其相对规模呈下降趋势。

3.经济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维持经济稳定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如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应用性科研支出。特点:混合商品;支出范围和规模取决于市场失灵的程度。其相对规模先上升后下降。

4.社会性支出:是政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而提供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如科教文卫、环保和社会保障支出。特点:纯公共商品和混合公共商品;收入弹性大。其相对规模呈上升趋势。

5、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如国防、行政支出和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6、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7、一般利益支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均可受益的支出,如国防、行政管理等纯公共商品支出。

六、简述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需求因素。

(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公共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价格弹性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公共需求更快增长;公共商品价格上涨,公共需求不会减少。

(2)对公共商品的偏好。第一,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第二,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未必会导致财政支出扩大。第三,公共选择的过程:互投赞成票和官僚行为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2、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1)服务环境(生产环境): 服务环境恶化,为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增加财政支出。

(2)产品质量:公共商品质量的提高会导致更多财政支出。

(3)投入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私人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则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会扩大。

七、论述题

1.试述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购买支出的含义。

转移支出的含义。

由于这两类支出遵循的交换原则不同,因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购买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1)影响资源配置总量:(2)影响资源配置结构。

购买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间接影响资源配置。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八、计算判断题

1、

应选择项目2。

第五章购买支出:公共投资

一、填空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一种、和的关系。

2、亚当.斯密认为,政府投资应限制在、和三个方面。

3、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看,公共投资主要安排在、和等领域。

4、政府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5、基础产业的特点是、和。

6、农业面临双重风险:和。

7、由于商品价格与产量的波动情况不同,蛛网市场包括三种情况:、、

8、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两种方式: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调节农产品价格的原因是,农产品市场是()。

A.发散型蛛网市场

B.收敛型蛛网市场

C.封闭型蛛网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2、公共投资范围的拓展,与()的理论有关。

A.斯密

B.凯恩斯

C.科斯

D.诺思

3、BOT投资方式指的是:()。

A.建设、转让、经营

B.建设、经营、转让

C.转让、建设、经营

D.经营、转让、建设

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

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三、多项选择

1、政府投资的特点有()

A.盈利性B.长期性C.效益外溢性D.非盈利性 E.短期性

2、基础产业包括()

A.能源工业B.基本原材料工业C.纺织工业D.农业 E.商业

3、与其他产业相比,除农业以外的基础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A.基础性

B.自然垄断性

C.混合商品的属性

D.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

E.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部门

4、公共投资的方式包括:()。

A.政府管制

B.直接投资

C.间接投资

D.BOT投资方式

E.长期投资

5、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双重风险

B. 农业比较利益低

C.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

D.农业的资产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

E.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慢,农产品储运较困难

6、基础设施包括:()。

A.机场

B.铁路

C.水利设施

D.城市排污系统

E.商品房

7、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的主要政策有:()

A.财政补贴政策

B.价格政策

C.低息贷款

D.社会政策

E.税收政策

8、公共投资主要追求:()

A.微观效率

B.宏观效率

C.社会公平

D.利润最大化

E.社会福利

9、政府投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有:()

A.直接投资,无偿提供

B.直接投资,有偿提供

C.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

D.间接投资,商业经营

E.间接投资,无偿提供

10、政府投资的条件有:()

A.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

B.弥补市场失败

C.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资源配置低下

D.矫正市场失败

E.政府预算约束

四、判断题

1、公共投资在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

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是不能相互逾越的。()

3、一般而言,私人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公共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4、BOT是政府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有效方式。()

五、简释题公共投资基础产业

六、简答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

2、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3、政府为什么要投资于基础产业?

4、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公共投资的方式。

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

七、论述题

1、试述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

2、试述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互补;互替;互动

2、防务;司法;公共工程

3、基础产业;农业;国家物资储

4、政府直接投资;政府间接投资

5、基础性;自然垄断性;混合商品属性

6、市场风险;自然风险

7、收敛型蛛网市场;发散型蛛网市场;封闭型蛛网市场

8、价格管制;价格平准

二、单项选择 1、A 2、B 3、B 4、B

三、多项1、BCD 2、ABD 3、ABCDE 4、ABCD 5、ABCDE 6、ABCD 7、ABCE 8、BC 9、ACD 10、ABCDE

四、判断题

1、错。公共投资支出在量上除了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在中国它还应包括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2、错。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是互补、互替、互动的。

3、对

4、对

五、简释题

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在中国,公共投资支出在量上等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加上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基础产业:指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与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航道、码头等)、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用事业(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煤炭和原油开采、水电、火电、核电生产等)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建材、石化等)。

六、简答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联系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投资主体不同。第二,投资目的不同。第三,投资客体不同。

2、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第一,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价格有两种方式: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采用价格平准方式。

第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前者主要包括对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如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等,后者主要指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减轻农民税外负担。

第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达到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政府为什么要投资于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国要使其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协调和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发展其基础产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基础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基础性。

第二,自然垄断性。

第三,混合商品的属性。基础产业中,绝大多数属于混合商品。它们虽然几乎都可以排他,但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其拥挤系数介于0到1之间,即在消费量达到其供给能力之前,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互之间并不受影响。

基础产业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部门,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公共投资就是其中的一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财富的积累率低,市场投资主体缺乏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实力与承担较大风险的能力,难以投资基础产业,如果政府不能对基础产业进行投资,必将形成国内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最终拖累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4、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公共投资的方式。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1)财政无偿拨付(当项目的投资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时);(2)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投资的);(3)私人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能全部收回投资的)。

公共投资的方式:(1)政府直接投资;(2)政府间接投资;(3)私人投资,政府管制(4)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

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农业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2)农业为工业提供了最重要、最基本的原材料;(3)农业又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

第二,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

累的源泉,二是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劳动力。(2)工业化又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内容。工业化带来了产业、市场和人口的集中,从而带来了城市化。城市化又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现代化。

第三,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农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材料时,社会才会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也才能健康有序。如果农产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势必会引起高通货膨胀。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会通过人工成本带动工业品生产成本增加,作为加工业原材料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增加其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工业品成本上升会引起农业以更高的投入增加农产品供给。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急速上升形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农业和农村人口的比重较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曾因农业比重的下降而有丝毫的改变。

6、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

(1)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体制。(2)公共投资项目建设体制。(3)公共投资项目运营体制。(4)公共投资项目评价体制。

七、论述题

1、论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

农业之所以成为公共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首先,农业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其次,农业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生产提供原材料;最后,农业又是工业产品的主要的市场之一,尤其对农用工业品和消费品,更是如此。

2、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累的源泉,二是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劳动力。(2)工业化又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内容。工业化带来了产业、市场和人口的集中,从而带来了城市化。城市化又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现代化。

3、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农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材料时,社会才会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也才能健康有序。如果农产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势必会引起高通货膨胀。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会通过人工成本带动工业品生产成本增加,作为加工业原材料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增加其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工业品成本上升会引起农业以更高的投入增加农产品供给。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急速上升形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农业和农村人口的比重较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曾因农业比重的下降而有丝毫的改变。

(二) 农业的特殊性

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农业面临双重风险: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等生命物质,土地、森林、水利、气象既是农业生产的要素,也是构成大农业系统的子系统。这种利用动植物生长机理的资源配置行为,除了

与非农产业同样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地理、气候条件及其他诸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农业的生产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

2、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农产品价格和产量波动大。

3、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的资金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加之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慢,农产品储运较困难,因而投资于农业往往得不到平均利润。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上述重要的地位,又由于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一个弱质产业,所以财政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2、试述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一般说来,以下两个方面应当成为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一)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

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防洪灌溉工程、水土保持、风沙防护工程以及农用电网建设等等。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公共投资重点,是因为:第一,农业生产条件具有公共商品或准公共商品性质,其牵涉面广、投资形成的资产的效用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投资者在提供这些设施后不能对这部分外溢的效用收费,收益与投入不相对称,因而不能吸私人投资。且这些投资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因而很难采用收费或销售的方式收回投资,即使可以分别收费,其交易成本也太高,因而不能满足私人投资者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所需资金大、投资期限长,风险高,私人投资者一般不愿或不能独立投资。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私人投资者一般不愿进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这部分投资更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而这些投资对于农业的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政府必须担负起这部分投资的责任。

(二) 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

由于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因而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潜力不大。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真正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即由传统粗放型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这又离不开农业科研投入、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了使农业生产者接受并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还需要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宣传和教育培训。这些活动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以农业科研为例,如果单纯依赖市场,一方面,一项科研成果的推出,使运用这一科研成果的全部生产者受益,但科研单位却不能将该项成果带来的全部收益通过市场内部化;另一方面,科研活动所需的费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这些科研活动需要的资金大、风险高,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和科研的风险成本都是科研成本应该包括的内容。可以清楚看到,其成本与收益是不对称的。除了农业科研之外,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户教育之类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业投资,依靠单个的甚至有组织的农业生产者来承办都是不太可能的。因而,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投资中负主要责任。

第六章购买支出:公共消费

一、填空题

1、财政的购买支出可划分为、。

2、国家管理支出的特点是、、和。

3、与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是和。

4、国家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有、和。

5、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

D.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2、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

A.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

B.行政国防支出

C.社会发展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国防科研事业费属于()安排的支出

A.地方预算

B.行政管理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技支出

4、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

A.私人产品

B.公共产品

C.混合产品

D.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5、政府扶持教育事业的首要内容应当是()

A.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

B.全民义务教育 D.全民义务教育与中等教育

6、文化事业因其典型的消费性质,()

A.应当完全由市场来提供

B.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的比重不大

C.不应当由政府财政来扶持

D.应当完全由政府来提供

7、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

A.免费的医疗服务

B.有差别的医疗服务

C.基本相同的公共医疗服务

D.一切医疗服务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性支出包括()。

A.科教文卫支出

B.国防支出

C.环保支出

D.基础产业投资支出

E.行政支出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有()。

A.机构设置

B.人员编制

C.内部约束机制

D.外部监督体系

E.公务员素质

3、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一般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

A.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

B.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

C.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D.自筹资金,自收自支

E.预算外收支

4、行政管理支出主要有以下特点:()。

A.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

B.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消费性

D.低收入弹性

E.连续性

5、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

A.军队支出

B.后备役支出

C.国防科研事业费

D.防空经费

E.行政管理支出

6、国防支出的特点包括:()。

A.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

B.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消费性

C. 需求的外生性

D.供给的内生性

E.资金密集型

7、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经费使用效率因素

D.兵员制度

E.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

8、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区别在于:()。

A.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

B.行使职能不同

C.经费来源不同

D.运营方式不同

E.所有制性质不同

9、适合完全由财政拨款支出管理方式的科教文卫支出有:()。

A.基础理论研究

B.普及教育

C.外部性受益的保健支出

D.应用性科研成果

E.高等教育

10、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

A.一般性疾病治疗

B.医疗卫生事业费

C.卫生保健支出

D.一切医疗服务

E.医疗保险支出

四、判断题

1、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应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供应。()

2、国防经费使用效率衡量的重点是既定目标下的利润最大化。()

3、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财政保障供给。()

4、在中国,公共消费支出就是财政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

5、对公共消费支出的需要是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的主要依据。()

6、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

五、简释题公共消费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事业支出

六、简答题

1、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5、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七、论述题

试述社会性支出的对象与方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投资、公共消费;

2、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消费性;低收入弹性;连续性

3、需求的外生性与供给的内生性;资金密集型

4、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5、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经费使用效率因素、兵员制度和其他因素

二、单项1、D 2、A 3、C 4、C 5、C 6、B

三、多项1、AC 2、ABCDE 3、ABC 4、ABCDE 5、ABCD 6、ABCDE 7、ABCDE 8、ABCD 9、ABC 10、BC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五、简释题

公共消费支出:指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中国,它等于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减去非生产性投资。

国家管理支出: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即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国防支出: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其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保障领土完整、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

事业支出: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六、简答题

1、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的消费性决定了国防支出必须得到合理控制。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1)估算国防支出的需求;(2)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3)重点保证国防科研费、工程费、武器装备费,走精兵之路。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国防费的具体安排一般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国防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与一般的财政支出不同。一方面,它主要依赖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找一种替代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设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二,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越低,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开支就越节约。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都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

两者的区别:

第一,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而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

第二,行使职能不同。行政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在本质上说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只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期接受国家的委托、代行部分国家行政权力。

第三,经费来源和运营方式不同。行政单位资金耗费全部由财政补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宜导入市场规则;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其经费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部分按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4、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消费性。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开支,资金一旦投入,便不再收回,其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消耗和价值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

第三,低收入弹性。行政支出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

第四,连续性。只要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存在,行使其职能,就需要连续不断的行政支出予以保证。

5、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

第一,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指在国家核定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按核定的经费数额,由单位包干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除非有特殊重大原因,不追加、追减预算。年终发生超支,国家预算不予补助,年终如有结余留归单位使用。

第二,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指在国家核定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的基础上,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费用,由单位包干使用。在完成任务、计划的前提下,包干部分年终如有结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