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利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资料,丰富地理教学

有效利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资料,丰富地理教学

有效利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资料,丰富地理教学

备课人:魏少琴宁夏育才中学

【教案背景】

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资料。地理学设计的面非常广,只是包罗万象,地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仅仅只是讲授课本上的东西,而是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的相关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丰富教案。

【教学课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和特征,这是区域研究的基础;然后以相似区域为背景,分析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后以时间为线索,解析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区域的自然条件也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即使同样的条件在不同时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宁夏的的一个县级市——青铜峡(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青铜峡的材料)。

我的家乡是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另外,旅游资源奇特,有著名的108塔、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还有风光秀美的库区鸟岛、金沙湾、黄河风情园等旅游景区,被誉为"塞上明珠"。

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盐池。

生:

推进:青铜峡和盐池的地理环境不同,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也就不同,由此可见地理环境会影响到区域的发展。

[板书]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过渡:上节课我们给大家复习了我们国家的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区、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行政区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区域。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呢?我们看课本上的概念。

1、区域的内涵: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讲解:地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划分区域的依据,而划分区域所用的指标和方法是人们主观决定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所以区域即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

性。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讲解: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

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从互联网上搜索到该材料)(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讲解: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4)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讲解:有的区域边界时明确的,如行政区,而有的区域边界是不明确的,具有过渡性质,如我国三大自然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区等。

2、区域的特征

(1)层次性。

讲解: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

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银川既是宁夏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兴庆区、金凤区、

西夏区及贺兰县与永宁县。

(2)差异性。

讲解:差异性是划分区域的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如干旱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0

毫米,而湿润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另外,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

在着差异。

(3)整体性。

讲解:指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远离海洋,降水少,使得植被稀疏,发展的主要

是畜牧业。

(4)可变性。

讲解:一方面是指有些区域界线的模糊性,另一方面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如我国按照

自然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大自然区,按照经济发展,又可以划分为三大经

济区。

课堂随练:(从互联网上搜索练习题)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过渡: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师指导学生读《必修三地理图册》P6-P7的三幅图及课本图1.1和1.2,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总结: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自然要素;其次再分析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包括区域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交通状况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

课堂随练:(从互联网上搜索练习题)

1.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

如长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 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 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较,叙述错误的是

A. 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 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

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布置作业】

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长江三角洲在历史时期工农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内涵及特点

1.区域的内涵

2.区域的特点

(1)层次性;

(2)差异性;

(3)整体性;

(4)可变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孙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

[教学反思]

一、不足之处

1.对长江三角洲和孙嫩平原两个案例分析时,只分析了两个区域各自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而对于地理环境与各自区域对应的人类活动的相关性没有作出详细的分析。

二、优点

1.教学环节较完整,讲练结合。

2.教学思路清晰。

3.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三、亮点

通过互联网查阅了一些乡土材料,并用乡土地理材料导入,学生易于理解,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