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夏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_移民扶贫的方法和经验分析

宁夏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_移民扶贫的方法和经验分析

宁夏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_移民扶贫的方法和经验分析
宁夏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_移民扶贫的方法和经验分析

宁夏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移民扶贫的方法和经验分析

罗强强

[摘要]移民扶贫开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回顾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三个阶段,即吊庄

移民(1983-2000)、易地生态移民(2001-2007)和现阶段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2007~2011年)

的情况,探讨了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方法和经验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移民;省内近距离移民;在确保资金

到位的前提下坚持了因地制宜,效益为重的原则和多元开发模式。最后论述了当前移民工程所面临的

挑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移民开发;宁夏;方法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9)09!0048!04

作者简介:罗强强(1981-),男,宁夏西吉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081;宁夏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研究。宁夏银川 750021

移民开发是中国农村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在中国已脱贫的两亿多农民中,自愿搬迁移民所占的比重只不过占0 5%,但是它是中国政府实施反贫困计划的开始,又是在农村地区最终消灭绝对贫困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宁夏移民扶贫开发历史回顾

中国政府组织的农村自愿移民在70年代己有成功的案例,但把它作为大规模缓解贫困的手段,始自1982年。为从根本上改变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状况,政府的策略是从干旱的西海固山区迁移部分人口,到沿黄两岸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荒地,以期移出的贫民户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稳定解决温饱问题,而留下的农民生存空间得到改善。这样可以同时实现缓解西海固地区贫困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这样二重目标。

(一)吊庄移民(1983~2000年)

1983年,宁夏党委、政府制定了?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开发政策,采取移民吊庄的形式,即动员南部山区部分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贫困群众,到引黄灌区有灌溉条件的荒地上进行扶贫开发,创建新的家园。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县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截至1996年底,建设吊庄移民基地21处,配套开发土地52万亩,建房9 2万间,共解决了28万人的温饱问题。#[2]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吊庄。总体上看,移民区基本实现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吊庄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易地落户的农户家庭收入已接近和达到灌区当地水平,特别是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了一批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能人,大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小康生活,走上了富裕之路,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收入增长点。

(二)易地生态移民(2001~2007年)

宁夏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与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相互重合,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破坏。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宁夏又被称为?生态移民工程#。

2001~2007年,国家安排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专项资金4 8亿元,在红寺堡扬黄灌区、固海扩灌区、盐环定扬水灌区、南山台灌区以及渠口、长山头、南梁、简泉等国营农场建设易地生态移民安置点24处,跨地区、跨县搬迁安置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西吉县、原州区和中部干旱带海原县、同心县生态移民15 5万人。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民致富和发展的空间、恢复和保护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了引扬黄灌区的土地资源、减轻了南部山区人口压力、降低了扶贫成本、促进民族团结。实践证明,生态移民是帮助基本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农民彻底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三)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2007~2011年)

宁夏中部干旱带涉及8个县(市、区),64个乡(镇、区),总面积2 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3 4万人,分别占宁夏的43%和23 8%。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贫困面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783元,是全国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宁夏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将居住在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贫困人口搬迁到现有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和城郊,方便移民吃水、出行、上学和劳务输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实现?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上解决#的目的,加快解决中部干旱带贫困问题。

宁夏政府规划利用五年时间(2007~2011),建设44个移民安置区,开发和调整土地面积74 36万亩,其中用于安置生态移民土地37 74万亩,搬迁中部干旱带同心、海原、盐池、原州区、西吉、中卫城区等6县(区)553个自然村27 18万人5 94万户。规划总投资46 21亿元。目前,已编制完成了 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8年,宁夏计划筹措资金13亿元,搬迁7 74万人1 74万户。

截止2008年8月底,宁夏29个生态移民项目区已完成农田水利配套8 72万亩,占全年总任务的45%;开工建设移民住房64万平方米,占全年总任务的72%;已建成移民住房44 44万平方米,占全年总任务的50%。

二、移民扶贫开发的方法及经验

(一)政府主导型移民

?政府主导生态移民是指政府有组织地把生态恶化地区或自然保护区的人口迁移出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日的,同时兼顾扶贫和提高经济收入的迁移活动以及迁移出来的人口。宁夏的移民扶贫开发基本是以这种移民为主。#[3]吊庄移民工程的启动就是在中央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变甘肃中部和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状况,中央政府决定设立?三西#建设专项资金,每年由则政拨款2亿元,连续拨10年(后又延长10年),用于三西地区的基础上进行的。预期的目标是从干旱山区迁移部分人口,以期移出的贫民户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缓解地区贫困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这样二重目标。

2001~2007年实施的易地生态移民也是这种类型。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十分脆弱,靠天吃饭,温而复寒、饱而复饥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按照580元的标准,2000年宁夏未解决温饱的人口还有52.7万人(含当年返贫人口),占宁夏农村人口的24.6%,远远高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4]这些人多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的干早风沙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半阴湿土石山区,脱贫难度很大。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扶贫开发事业推向新阶段,中央提出,在西部地区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移民,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二)省内近距离移民

宁夏20多年的移民效果显著,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是近距离移民,?社会环境差异不大,人们的风俗习惯大体相同迁出的人容易适应。如果远距离迁移,超过迁出者适应能力,就达不到吊庄的目的。#[5]三次移民过程中,吊庄移民和易地生态移民算是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但从搬迁距离上看,无外乎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县内搬迁。即在山区县内和灌区县内有条件的县组织群众就地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水浇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乡际移民,或旱改水后就地重新规划新社区。这类移民迁移距离一般在50公里以内,不改变隶属关系,与原迁出地的文化、心理背景相似,便于组织领导目投资少,发展快,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年迁移,当年平地种植,当年就有收获,两年即可解决温饱。

第二,县外搬迁。即在引黄灌区划出大片荒地,由山区县组织贫困乡的群众,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进行开发性建设,迁出县按原来的乡村名称在迁入地建立同样名称的新社区,由迁出县、乡、村分级管理。搬迁群众的户籍和行政隶属关系暂时不变,允许两头有家。迁出县与迁入县共同管理,分工合作,条件成熟后逐步移交迁入县。这种形式的移民虽然距离远,但因为是集中安置,社区的人们保持原有的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易为移民接受。特别对安置回族这样的宗教观念较强、有自己独特生活习惯的民更为有利。这类吊庄有径源县移出在实践中,这类移民最容易进入。

第三,插户搬迁。即在老灌区人少地多或灌区已经开发但缺人经营的地方,划出若干个定点村,共同组织迁移。投资由迁入县掌握,并负责平川、建房等,组织搬迁由迁出县负责。两年内群众的生活、救济仍由迁出县管理。两年后群众自产粮食可维持生活后协商移交迁入县。

(三)确保了资金保障

移民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自力更

生是不行的,需要国家给以适当补助。但是,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单纯依靠政府扶持是不现实的。所以确保必要的资金是移民扶贫开发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目前宁夏扶贫移民资金基本来源有以下几种:

1.国家投资。这部分部分资金包括?三西#资金、以工代赈、低产贫困县和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地方政府的支农资金。

2.信贷投入。主要是支农资金贷款,部分世界银行低息贷款和科威特等国外贷款。各行各业事业费中的支农资金、东部省市对口帮扶资金及世界银行贷款、农业开发银行贷款和群众自筹(劳动力以工代赈)等。

3.对口支援。如福建投资3340万元建设?闽宁村#移民吊庄,江苏华西村投资180万元,建设?宁夏华西村#移民吊庄。此外还有宁夏区内农、林、牧、乡、企、商、交通等对口扶贫募集的资金。

4.社会支援。社会各部门和各界人士提供给移民的运输工具及物资,还有其它方式的支援形式。例如宁夏交通厅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免收移民车队的过桥、过路费用等。

5.移民自筹。在以上资金扶持的情况下,还需要移民自己承担部分房屋建造、道路硬化、水电工程费用等。比如目前正在实施的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户均需自筹16650元(其中住房工程15000元,沼气、供水、供电等工程1650元)。

(四)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为重的原则

宁夏移民工程最主要的目标,是将那些生活在南部山区干旱高寒山区的部分绝对贫困人口搬迁搬迁安置到有水源条件的灌区边缘、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附近、工矿企业开发区、重点集镇城郊等地,发展设施农业和劳务产业,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问题,又为安置地工业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所以在移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置。(1)利用国家支持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安置易地生态移民。例如目前已经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发的红寺堡灌区、同心县马家塘灌区安置易地生态移民63915人;在盐环定扬水工程开发的盐池县城西滩灌区、盐环广灌区安置易地生态移民31500人;在彭阳长城塬引水灌区安置县内移民2500人。(2)依托国营农场,插花安置。国营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水源有保证,交通便利。依托国营农场机械、技术力量、集约化经营的雄厚优势安置易地移民,不仅为国营农场缓解了人少、地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的矛盾,也为贫困农民拓宽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3)新建小型灌区,集中安置。宁夏引、扬黄灌区周边还有部分可开发利用的荒地,土地平整,扬程低,灌溉水源基本有保证,具有好的条件。

(五)实施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纵观宁夏二十多年代的扶贫移民,?大都采取开渠引(扬)水、平田整地、移民修宅、灌溉农业、解决温饱、完善设施、积累开发的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核心是发展灌溉农业解决贫困移民的温饱问题。其发展经历了水土资源协调配合、移民对灌溉农作物的适应和技术把握、农业生产和移民社区的组织管理,乃至稳定移民等艰苦努力。#[6] 1996年开始建立的宁夏?华西村#扶贫移民点,根据处于银川市郊区的有利区位,每户安排一个人去附近企业务工,解决温饱。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小尾寒羊、绒山羊、奶牛和特种畜禽养殖民地和蔬菜、花卉种植,发展伊斯兰特种商品生产,发展旅游业,开拓脱贫的新途径。

三、移民扶贫开发实施效果

(一)经济效益

移民搬迁以后,移民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了很大变化。从吊庄实践来看,大部分移民在迁移定居后的第二年就可以基本解决温饱。?据1995年资料,西海固地区固的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彭阳县六个县吊庄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 3亩,为山区上述六县当地农民人均点有耕地4 3亩的76 7%,但吊庄人均产粮206公斤,比山区人均产粮163公斤高26 4%。从牧业生产对比情况看,吊庄农民在人均大家畜存栏、生猪存栏等指标方面,都比山区农民人均数高出一倍多,羊只户均存栏数,吊庄农民比山区农民多77%。#[7](见下表)

固原市六县与六县吊庄生产情况比较(1995年)

固原市六县固原市六县吊庄基地

地区户均吊庄户均人口数(人)18144794 991156064 99

粮食产量(斤)295780000人均16323853000人均206

大家畜存栏(头)3927350 22105850 46

羊只存栏(只)5667830 31128460 55

生猪存栏(头)1978030 1159590 26

家畜存栏(只)15290000 84571232 74

(二)社会效益

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搬迁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空间位置的移动,由于族际迁移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所以也必然会对当地的民族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伴随着回汉迁移,贫困地区农民走出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环境,突破了族际的界限,带来了族际通婚的可能性;?族际迁移使原来毫无关系、互不相干的许多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人们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和知识得以传播和交流,各民族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8]。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迅速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更能很好的促进族际文化接触和民族的融合。

(三)生态效益

吊庄移民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生活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社会深层矛盾,缓解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扶贫工程的工作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移民区目前已经成为生态屏障区。?首先是构建了以生态林、生态农业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群落,并形成以人为本的生物圈,改造和提高了自然社会生态景观。其次,在一定地域内充分发挥着对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多次利用、多层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的保障性作用。第三,在一个县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区域范围,发挥着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9]

四、现阶段移民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

尽管从2007年以来开展的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与以往的扶贫相比,现阶段移民还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挑战。

(一)部分工程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一是各相关厅局的资金需要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来解决,需要一定时间,也存在一定难度,影响到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例如交通、农牧等部门的道路、农村能源等项目资金只能在当年申报,次年安排,时间滞后一年。二是由于国家政策变动,部分厅局的项目和资金暂不能落实。如: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和资金今年归口到建设部,涉及宁夏的危窑危房改造规模和投资目前仍未确定, 2009年整合的3427万元危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还未落实。同时2008年整合的自治区民政厅用于移民建房补助的危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177万元尚有1000余万元没有落实。

(二)自发移民问题亟待解决

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模大、任务重、筹资难度大。但从调研情况看,除盐池、中卫沙坡头区外,其它各移民县(区)都存在自发移民问题。如果不解决自发移民问题,势必会有部分自发移民占用县内生态移民工程的安置资源,重复享受政府的有关补助。自发移民作为突出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移民村庄规划、住房建设、土地开发等,干扰着县内生态移民安置秩序,影响到县内生态移民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生态移民可能会变成?精英移民#

生态移民涉及土地开发、人畜饮水、设施农业、乡村道路、移民建房、农村供电、学校、卫生、生态建设等建设内容,但国家安排宁夏生态移民的人均补助标准只有3000~5000元,只能解决农田水利配套和移民建房的部分资金。在移民搬迁过程,移民户均需自筹16650元,由于移民属贫困人口,自筹资金的难度很大,因而可能使生态移民变成了有钱人的移民,或者是部分人转让移民名额。这样的寻租机会?在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代理型政权经营者%与?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角色?合二为一%。正是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给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的政策走向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偏离了原有的生态保护的目标。#[10]

(四)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县内生态移民均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农业生产必须走节水、特色和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这就需要动员和帮助项目区移民大面积种植秋季作物和经济林,而经济林的发展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见效益。加上这些移民缺乏灌溉、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生产技术,难以适应迁入地的生产活动这一实际情况,所以如何解决农民在这几年内的生计问题应该是政府殛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之,实施移民扶贫开发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生态保护屏障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只有转变观念、确定可持续发展移民扶贫战略、科学确定经济增长点、实施科技扶贫、提高贫困者主体的素质,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南生,卢迈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方法和经验[J] 管理世界,2000(3):161

[2]孔炜莉 宁夏吊庄移民研究综述[J] 宁夏社会科学, 2000(6):53

[3]包智明 关于生态移民的定义、分类及若干问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8

[4]王婷 宁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5]邓一鸣 吊庄移民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J] 中国农村经济,1987(7):60

[6]宋乃平 试论宁夏扶贫移民的发展方略[J] 人文地理, 2000(5):49

[7]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夏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资料汇编[S] 2006

[8]郑杭生 民族社会学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43

[9]王治业,吴光春 宁夏扶贫移民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初探!!!

宁夏扶贫移民区调查实证分析[J] 市场经济研究,2003(3):63

[10]荀丽丽,包智明 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J] 中国社会科学,2007(5):126

收稿日期:2009-06-22 责任编辑 吴生

乡镇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乡镇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寿**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属小垣矿区的下游,是一个社情民情较为复杂的乡镇。近年来,延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XX、XX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站所社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全乡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120幅,制作平安宣传栏17余个,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延寿,和谐延寿”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站所社、个体工商户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

奖惩细则,实施综治风险抵押金制度,乡村干部分别向乡政府交纳800元、100元风险抵押金,抵押金的退还直接与该村的综治工作挂钩。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站所社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车、彩电等设备。投入3.4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宣传经费。同时,各村从办公经费中对巡逻队员进行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健全平安创建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乡治保主任、中心户长制度,全乡共配有17名治保主任、400余名中心户长,及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文明法庭2名法官和乡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17个村61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

xx镇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经验材料

x镇x村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x年x月x日) 一、基本情况 x镇x村紧临机场高速,距离x市区x公里。有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农业人口x人,耕地总面积x亩,其中水地x亩,旱地x亩,人均耕地亩。党总支部下设x个党支部,现有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名。x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截止目前,未脱贫x户x 人,贫困发生率%。 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工作,x村初步形成了以劳务输转和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至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x户x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x年的%下降到x年的%。 二、主要典型经验 (一)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自x年以来,我村共投资两千余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是加快推进x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括在新农村游园园路广场铺装透水砖x㎡;在新农村戏台前空地建设景观喷水池x个;建设假山x座,塑山,高xm,长xm,宽;在村委会旁建设x㎡农博馆一座(底面积x㎡,两层);在

七社建设x㎡健身广场一个;建设仿古廊架x㎡;在一、七社沿街建设文化景墙x组(xm);在新农村游园园路设置花园式围栏xm;改造x村进村拱门;配套绿化工程:绿化面积x㎡;场地平整x㎡。二是在x村新农村排洪道项目,包括在x村新农村东侧,沿山脚修建长x米的排洪渠道。三是对x村村庄道路、户外道路、大三沟进行综合治理。四是x村自来水入户项目,即为x村x户村民修建水井安全检查阀井,铺设管道,安装智能水表。五是x渠道衬砌项目投资万,在x沟、大三沟衬砌渠道x米。通过上述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流转土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 x年,x村借助“省门第一道”契机,流转土地x亩,租金x万元,租期x年,有效解决了我村撂荒地和低产地问题,另外解决了我村部分人员的务工问题。x年,我村鼓励在外发家致富的年轻人才回乡创业,继续流转土地x亩用于蔬菜种植,更好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村通过一部分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充分发挥领路人作用,带领x村村民发展x 村现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商、农民微商等新商业模式,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自身发展能力以及“卖难”和“贱卖”等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三)推进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个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个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材 料 篇一: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新时期怎样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更富有成效,我认为,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核心,注重两个环境,抓好三个培育,实现四个结合。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开发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贫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

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包括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二、注重两个环境:就是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注重使贫民脱离本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总的看来,农村贫困地区只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区域欠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等硬环境,以及与此相关产生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落后的软环境。因此,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必须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等问题。同时,也要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软环境,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反贫困、反返贫能力。 另一方面,不少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其恶劣环境是很难改变的。这些地方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实现小康目标十分艰巨。目前我国2000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居住在山区的占51%,有76%的贫困群体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种环境也使得贫困人口素质很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树起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x%,低保贫困户占x%,五保贫困户占x%;有劳动能力的占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x%,无劳动能力的占x%;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占x%,缺劳动力致贫占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x人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镇(街)、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x个,贫困户x户、x人;今年2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

乡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这个寒假我早早回到了我的家乡,并开启了对我乡村村深入调查之旅。我所在的家乡名叫中益乡坪坝村,能成为这里的一员我感到特别骄傲,因为这里是一个风景美、人美的地方。根据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在这个寒假期间对我乡村进行深入的调查。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之所以被列入为市级深度贫困乡,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状况严路,基础设施落后;而是发展资源贫乏,志智开发不够。但是在近年来我们村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在短短的一两年实间内,因为精准扶贫,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村在精准扶贫前,同附近的村落主要有以下几个贫困问题:①村民的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居民的木房、土房,根本没有舒适性可言,而且大多数都年久失修,存在一些危险。②村里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绝大多数支路还是泥泞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走路都很不方便,在暴雨时公路边上的悬崖很容易发生垮塌,人有在下面,特别危险。③村里的环境卫生很差,农村的生活垃圾较多,只有将这些垃圾倾倒在河塘和废地,从而造成一眼望去到处是垃圾的现象,河中的水变得浑浊不堪,河里的鱼几乎灭绝。村民的生活健康存在很大的威胁。④村民的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村民靠外出务工、生产农业作为主要经济的来源。⑤由于年轻的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出现老人和小孩较多的现象。目前这些问题都已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在最近两年里,村里老人和小孩较多现象已慢慢消退,现在村里的人数逐渐增多。由于乡村的迅速发展,有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农产业和养殖产业。主要以种植辣椒和养殖等你为主。种植辣椒是近两年才开始种植,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石柱红”辣椒,等到了辣椒采摘、收购期,辣椒地里,一串串辣椒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煞是喜人,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戴着草帽的农民忙着采摘辣椒,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现象。但是在养殖蜜蜂方面,之前是村民较为担心的,原因是蜂蜜很难销售出去,直到如今网络进入到农村,并且有了政府的大力宣传,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蜂蜜销售问题。在当地有了这样以为人士,以养殖蜜蜂为主,养殖多年,但还是仅有微薄的收入。直到今年来,我乡发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的扶持政策,给了这位人士响应的帮扶,从此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的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贫困群众,动员大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带领村民脱贫本小康。种植产业、养殖产业使当地的村民的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乡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在去年,农村水库已修建完成,水库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提供农村用水、灌溉、防洪、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效益,也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农业生产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水库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已经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益乡通过扶贫,对贫困村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对凌乱分散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厨、改厕、改道、引水、修路等,现在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已安装了有线电视、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靓丽的家园,成功让山区农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还加快了该乡融入大黄水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步伐,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出行难问题。在安全引水上,投诉大量资金,新建了中益水厂,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让村民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还在修山方面上,也投入大量资金,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如今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翠绿郁葱的花草树木,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给人呈现出一副秀丽的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面。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坪坝村在农家小院放置了统一的垃圾收集桶,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路边和院落内再也没有暴露的垃圾,村落干净整洁、清爽宜人,乡村居民也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乡全村设置了

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县幅员1788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935个村(居),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94.7万,属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全县锁定贫困村285个、贫困人口10.1万,贫困发生率10.7%。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贷”动发展的重要杠杆,借力央行扶贫再贷款,打出脱贫“组合拳”,下好奔康“一盘棋”,为脱贫攻坚加速度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4月底,全县扶贫再贷款余额5.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02.8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4.3%;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1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4.72亿元,带动1.96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出手不插手,夯实金融基础创成效 一是政策扶持出实招。在认真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措施对新成立地方法人银行、新入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土地出让、办公用房租购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均给予激励扶持,成功创办全国第一家惠民村镇银行,率先完成农信社改制成立川东北首家农村商业银行。遵循金融运行客观规律,研究制定促进金融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

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管理等办法,通过调整财政性存款、推介优质项目等方式,激发金融机构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政银联动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金融机构配合,创新政银企联席工作制度,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牵手行”活动,政府部门深入金融机构调研金融扶贫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发改、农牧业、工管委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需求;政府部门和银行适时深入企业、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等现场办公,及时快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建立融资信息数据库,将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纳入其中;编印金融扶贫服务手册、银行信贷产品手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了政银企和贫困户的良好对接。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金融服务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举办政银企、政银、银企对接活动20余次。 三是网络下延拓服务。按照“网点到乡、站点到村”的思路,大力开展金融网点下农村、进农户活动,以银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扶贫互助社等为依托,广泛增设乡村物理网点,持续加大金融机具投放,全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有银行网点156个,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XX小学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乐园,基础教育尤为重要,而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育制度中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目标管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我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开学初我们成立了治安领导小组,对学校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为学校教学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下面把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的情况经验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校管理,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首先,校长亲自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开学初,校长在开学典礼会上对假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了总结,又对本学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细致的安排,而且把安全工作责任到每位班主任,并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平时在集会、升旗仪式讲话中校长常提到安全工作,还有在参加教委的大型活动前校长要把安全作为重要讲话内容。如:召开运动会前,就把学生按照班级人数分给每一个教师负责,从出发到安全返回。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失误等等都考虑的很周到。因此本学期在各项活动中都很顺利且成绩较好。 其次,我校制定了一些治安工作措施和安全教育规定,并且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求值周教师每周进行一次以安全知识为内容的讲话。每期板报都有安全方面的内容,校园写有安全标语“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时时提醒每一位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除校长做不定期的安全讲话外,还

要求值周教师每人在值周时间内放学集会时以安全做重要讲话。如:为防止煤气中毒,要注意常开窗通风换气,注意交通安全等。 二,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安全教育 1、开学初以少先队为阵地,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及消防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间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严格执行小学生安全教育通知精神,十二岁以下儿童禁止骑自行车,特殊情况向学校申请,批准后方可骑车,四年级以下不论任何理由都不许骑车。校园内禁止闲杂人员出入,家长到校也有工友负责问清情况后方可入校。 2,加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活动,要求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活动方面的知识,确保体育课的安全。 3、加强路队管理,要求每天放学必须排路队回家,有班主任送出校门,送过马路后,有小组长负责路上安全,中途不得散队。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1、以舆论为导向,创建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认真贯彻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法制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和新闻媒体发表普法工作稿件等。 2、近年来对教职工重点学习宣传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单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经验特色典型交流材料

单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经验特色典型交流材料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中心帮扶工作作简要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筑牢帮扶村组织堡垒。一是调遣精兵驻村帮扶。分别选派具有研究生、本科学历X 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平均年龄在X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充实村两委班子力量。认真研判村两委班子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能人”充实到班子中,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抓党员队伍发展,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动作用。培训先后培养返乡农民工党员X人、后备干部X人、“致富带头人”X人。三是严格落实驻村制度。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工作机制,中心党支部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保障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压紧压实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视产业为最根本途径,千方百计助农致富增收。一是动态开展产业补短。有针对性地对产业薄弱户进行了产业补短,今年产业补短现场会上,发放鸡苗X余只、翠冠梨树苗X株,受益群众X余人次,弥补了疫情损失。二是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奖补基金”X万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以奖代补”,支持贫困户建起“一户

一园一产业”。三是积极组织产业培训。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到产业大户或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邀请县内外专家或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两村共建猕猴桃X亩、核桃X亩、中药材X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X户、家禽养殖大户X户。同时,通过干部捐一点、单位筹一点的方式,建起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共建杭白菊产业园X亩、翠冠梨产业园X余亩,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X元以上。 (三)视项目为最强力引擎,想方设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协调资金X万元改造村级阵地,建起标准的卫生室、文化室,捐赠X万元办公设施设备,办起“农民夜校”。二是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交通等项目资金X 余万元,加宽通村公路X.X公里,硬化组道路和联网路X公里,建便民桥X座,捐赠价值X万元的防护栏设备,村组道路硬化率达X%。并积极协调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土地整理、民政救助等资金,让全体贫困户“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扶贫扶志树典型立榜样,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一是美化人居环境。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创新开展人居环境“一月一评比”,评选出示范户,现场授予流动红旗并奖励现金X元,同时进行张贴公示和广播通报,以典型带动激励后进。二是培育发家致富能手。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X

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篇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XX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

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精准扶贫调查报告)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精准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求真务实促脱贫凝心聚力谋发展 ——XXX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帮扶行动以来,XX县XX镇XX村由XX同志联系包抓。他心系群众,真帮实扶,先后多次来到大咀子村,走村串户摸底调研,与镇村干部一起,明确发展目标,研究帮扶重点,为大咀子村与全县、全市、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前算后定计划。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XX帮扶的贫困户是XX村孙得翔和李有国。两户贫困户均因学致贫,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2016年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带着这个目标,XX先后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子女上学、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养殖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切合实际的制定了“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积极开展钙果种植、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帮扶计划。 翻来覆去讲政策。贫困户孙得翔残疾在身、文化水平低,对一些惠农政策的了解掌握较正常人落后,为了从“智”、“志”上解决贫困问题,XX利用周末和下乡帮扶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在精准扶贫贷款、全膜覆盖、养殖优惠政策、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上进行反复讲解,逐渐打开了孙得翔的脱

贫致富思路。针对贫困户李国有传统种植方面经验多,新种植品种专业技术掌握少的现状,XX专门从网上学习钙果种植技术,多次去市农技中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目的就是为了让李国有种植钙果少花钱、不赔钱、多赚钱。 真抓实干创佳绩。如何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这是XX考虑最多的问题。为了让大咀子村农户发展致富,XX亲自带领自己的联系户及经验丰富的养殖农户到宁夏等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在多方调研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他为XX村提出发展集饲草加工、肉牛养殖、种牛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肉牛养殖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和租用的入驻方式,运用合作社管理加农户参与的运营模式,推动XX村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壮大,为全村致富产业多元化起到积极推动和示范作用。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事迹经验材料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事迹经验材料 **市**镇平安建设先进事迹 ****年,**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措施,群策群力打造“平安**”,全镇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综治创安网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围绕建设“平安**”的总体目标,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共*人组成的“平安**”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设立综治办,并做到有专人、有牌子、有办公室、有综治工作制度。在全镇**个行政村、*处中小学、***个双管单位中,普遍建立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巡逻、帮教和“法轮功”处置“六位一体”的创安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地在全镇设置了****个安全文明小区,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各单位“一把手”总负责,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创安工作格局。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区,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地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年来全镇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市委政法委检查组高度评价了全镇平安建设工作,**市委

市政府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年终给予“优秀”的综合考核等次,位居全市前列。 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各类矛盾 今年**镇坚持“预防为主、疏导为主、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入”的工作原则,大力加强农村治保、调解、信访和民政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在纠纷排查工作中,**镇在落实好每半个月排查一次的基础上,实行重点时期重点排查,特别是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实行了每周纠纷排查汇报制度,将纠纷积案、信访积案等全部落实专人负责,限期处结,从而确保了“两委”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无一起个人访和集体访事件。在纠纷调处工作中,建立“谁包片、谁负责”和“部门归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由于近几年农业税的减免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不愿要地的农民开始要地,土地纠纷明显增多,**、郭格、南古场等村都出现过此类纠纷,**镇通过调解解决*起,诉讼解决**起。全年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起,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了**%以上,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不得当而酿成的恶性案件,真正做到了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全处的社会稳定。 三、强化法律普及意识,做好普法宣传教育 **镇十分重视搞好法律宣传,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坚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

2016年度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2016年度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xx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xx、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XX公顷。XX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 xx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

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 根据XX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19年如期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xx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xx 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X镇紧紧围绕县委部署的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建设“平安X X”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治安防范,着力提升全镇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经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旅游人次数达到61万人次,旅游收入2.54亿元,同期增长13%。 一、亮点突出,着力构建“平安村居” 县平安办率先在我镇开展“平安企业”、“平安景区”、“平安乡镇”先行试点工作。我镇将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作为平安村居创建的亮点。作为争创活动的探索先行地,我镇在县委政法委、县平安办的具体指导下,加强和完善了争创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抓实争创活动的宣传造势,巩固活动成果,为全县平安创建工作提供先进经验,争做全县平安创建工作的排头兵。20xx年,我镇受邀参加惠州市首届信用文化论坛暨《诚信赢未来》首发式,并获评“诚信之乡”,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该项荣誉的乡镇。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为了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开展“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的组织领导,推动我镇争创活动有序、高效开展,我镇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争创工作领导小组,设立XX镇农村社会管理办公室。同时,我镇制定并不断完善《XX镇开展“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实施方案》,使争创工作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二是制定《XX镇村民诚信守法行为规范》和《评分标准》,引导村民诚信守法。由镇政府牵头并充分征求各村意见,将遵从党和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积极履行村民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遵守市场规则、遵守信用规定、遵守合同协议等七大方面内容制定成《村民诚信守法行为规范》。该文本经各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在各村实施,引导和规范村民诚信守法,引领文明和谐新风尚。同时,镇农村社会管理办公室根据《行为规范》的七大方面的内容细化评分标准,基本项共52项,合计86分,奖励加分8项,一票否决3项。20xx年,全镇共评出20xx年度“诚信守法户”4406户,“诚信守法先进户”304户,不合格户211户,共出资4万元为先进户购买农村合作医疗。 三是狠抓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参与新局面。我镇开展了“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的系列专题活动,编写一本XX“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的《便民手册》。将XX镇领导、中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