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二模块模拟试题(重点推荐)

2014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二模块模拟试题(重点推荐)

2014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二模块模拟试题(重点推荐)
2014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二模块模拟试题(重点推荐)

2014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必修二模块模拟试题(重点推荐)

专题一

(13年模拟题)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

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

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冶炼技术世界领先

C.戏曲艺术独领风骚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13年模拟题)2.“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

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

B.古代河北的白瓷

C.古代山东的黑陶

D.古代中原的铁器

(13年模拟题)3.汶川太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井渠

(13年模拟题)4.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

B .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

D .古代浙江

(13年模拟题)5.读图4,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

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A .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C .“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 .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图4

(13年模拟题)6、图5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

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13年模拟题)7、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

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专题二

(13年模拟题)8.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

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

业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张謇

C .李大钊

D .鲁迅

(13年模拟题)9.图3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

正确历史信息有

图 5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13年模拟题)1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13年模拟题)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13年模拟题)12、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专题三

(13年模拟题)13.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13年模拟题)14 .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13年模拟题)15、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年模拟题)16、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拍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3年模拟题)17.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密切相关、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时间。(2分)

(2一A)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上,农民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打出了“联产承包好”的标语;在广阔的日野上,八亿农民正满怀喜悦地收获着改革的成果。

请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什么?(3分)这一变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分)

(2一B)深圳,在1980年前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今已成为名扬海外的现代城市,被称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曾为此欣然题词(见图12)。

请回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6分) (13年模拟题)18.阅读图9,回答问题:

图9 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1)图中粮食总产量降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哪两场运动促使了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2分)

(2)图中粮食总产量增幅最大是哪一个时间段?(1分)当时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上升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当

时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1分)

专题四

(13年模拟题)19.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的服饰,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时尚的列宁装的是

A.图4

B.图 5

C.图6

D.图7

(13年模拟题)2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年模拟题)21.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13年模拟题)22.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跟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电视 B.广播 C.电话 D.电影

(13年模拟题)23.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13年模拟题)24、图6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图6

(10年)23、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地铁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②③④

专题五

(13年模拟题)25.“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3年模拟题)26.在当今现代化城市里,看到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景象,不禁让我们想起了100多年前一位与此密切相关的伟大发明家

A.毕升 B.爱迪生 c.达·芬奇 D.达尔文

(13年模拟题)27、世界博览会已经历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7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13年模拟题)28、图8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13年模拟题)29

市场日益扩大,世界教终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

一A.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次丁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2分)这发明成果首先出现在哪一个国家?(2分)这一发明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么时代?(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一B.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哪两个国家?(2分)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图7 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

(13年模拟题)30.图8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而进行

改革的宣传画,这一改革就是( )

A.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B.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日本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改革

(13年模拟题)31.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

演说。该演说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A .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 .建立雅尔塔体制

C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13年模拟题)32.当时美国修建图5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 .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

C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

图5 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13年模拟题)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图采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该国是

A .英国

B .联邦德国

C .法国

D .苏联

(13年模拟题)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

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

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布的徽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9

(13年模拟题)35.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新经济政燕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海禁”政策

(13年模拟题)36、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室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

专题八

(13年模拟题)37.2001年,某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图3是新闻工作者在会议期间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标识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灿烂。这一组织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欧洲联盟

C.非洲统一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3年模拟题)38.图4是西方一些国家的统一货币。下列有关这一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美洲国家的统一货币

B.它于20世纪末正式问世

C.它在2l世纪初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D.它的问世有利于加深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13年模拟题)39.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成功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年模拟题)40.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

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 .恐怖活动

B .毒品泛滥

C .金融危机

D .全球变暖

(13年模拟题)41、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它反

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

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

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

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在信息技术、

电信或金融服务等将成为构筑新时代经济的关键性砖瓦的领域尤其不能如此。 ——某国际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

(1)图15所示国际组织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分)

目标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入该国际组织对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3

分)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

的好处。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

图1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