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一、概述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功能。低温、湿度不饱和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以导致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气道分泌物粘稠甚至痰痂形成,分泌物的积聚可加重肺部感染,甚至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所以对吸入气进行加温加湿是一个基础的标准治疗。机械通气时常用的湿化方式包括加温湿化器和人工鼻(HME)。加温湿化器能主动提高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人工鼻则被动存储患者呼出气中的水份和热量,用于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二、需求评估

所有具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需强制进行持续吸入气湿化,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

1、人工鼻更适合短期(<96小时)或在转运、麻醉时使用

2、需要长期(>96小时)使用机械通气或不适宜使用人工鼻时,应该选择加温湿化器

三、禁忌症: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吸入气体湿化属于生理替代,无禁忌症。在某些情况下,人工鼻使用有禁忌症,包括:

1、患者气道分泌物量过多、粘稠或血性分泌物。

2、患者呼出潮气量小于吸入潮气量的70%(如存在较大支气管胸膜漏或人工气道气囊过小和缺失的患者)

3、体温低于32度

4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

5、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移除人工鼻

四、风险/并发症:

1、使用加温湿化器时可能发生电击伤害

2、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设置过低或湿化水低于标准水平、人工鼻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湿化不足

3、使用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过高导致湿化过度和气道灼伤;当使用不当的呼吸环路或含加热导丝的环路时可能导致患者灼伤和管路熔毁

4 、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可能导致呼吸做功增加

5 、人工鼻可导致死腔通气增加

6 、加温湿化器可能灼伤医护理人员、湿化水添加过多导致气道淹水

7、当脱离呼吸管道时,某些呼吸机通过病人环路输送高速气流可能导致受污染的冷凝液发生雾化效果,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加温湿化器)

8、加温湿化器使用产生的冷凝水可能进入患者气道、可能导致气道压力过高

9、加温湿化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水可能导致人机不同步和呼吸机性能异常

五、所需设备和人员

设备要求:需要有合适的设备提供吸入气的湿化。这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1、用来监测吸入气温度的系统,并能当温度超出设置范围时报警

2、无菌湿化液

3、其他必须的相关设备,以用来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4、应该定时检查湿化器的性能,以保证提供足够加温湿化效果

人员要求:

1 、对通气机、呼吸环路和湿化设备的操作、保养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2 、评估患者湿化效果的能力,包括湿化不足和湿化过度

3、识别湿化不良反应的能力

4、对不良反应做出相应处理的能力

5、能提出改进湿化技术的能力

六、监测

湿化设备应该在进行患者-通气机系统检查时一并检查,并且应及时清除呼吸环路中的冷凝液。人工鼻应该被定时检查,当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以下参数应当在检查时记录:

1、湿化器设置(温度设置和湿化液量)。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加温湿化器温度应该设置在37-39摄氏度(病人近端),并且能提供湿度为100%,含水量44mg/L 的吸入气体

2、吸入气温度监测。使用加温湿化器时,应该在患者近端监测吸入气体温度

3、当给婴幼儿使用含加热导丝的环路(防止冷凝水的产生)时,温度探头应放置在恒温箱外面,并远离热源

4 、湿化罐水量标志

5、分泌物的量和粘稠度。使用人工鼻时,当分泌物量增加或变得粘稠时,应更换为加温湿化器

七、感染控制:

1 、重复使用的加温湿化器应该严格消毒。应使用无菌蒸馏水并在添加湿化液时注意无菌技术

2、病人环路中的冷凝液属于感染源,应按照院感制度严格管理

3、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机械通气湿化规范 一、概述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功能。低温、湿度不饱和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以导致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气道分泌物粘稠甚至痰痂形成,分泌物的积聚可加重肺部感染,甚至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所以对吸入气进行加温加湿是一个基础的标准治疗。机械通气时常用的湿化方式包括加温湿化器和人工鼻(HME)。加温湿化器能主动提高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人工鼻则被动存储患者呼出气中的水份和热量,用于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二、需求评估 所有具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需强制进行持续吸入气湿化,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 1、人工鼻更适合短期(<96小时)或在转运、麻醉时使用 2、需要长期(>96小时)使用机械通气或不适宜使用人工鼻时,应该选择加温湿化器 三、禁忌症: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吸入气体湿化属于生理替代,无禁忌症。在某些情况下,人工鼻使用有禁忌症,包括: 1、患者气道分泌物量过多、粘稠或血性分泌物。 2、患者呼出潮气量小于吸入潮气量的70%(如存在较大支气管胸膜漏或人工气道气囊过小和缺失的患者) 3、体温低于32度 4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 5、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移除人工鼻 四、风险/并发症: 1、使用加温湿化器时可能发生电击伤害 2、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设置过低或湿化水低于标准水平、人工鼻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湿化不足 3、使用加温湿化器时温度过高导致湿化过度和气道灼伤;当使用不当的呼吸环路或含加热导丝的环路时可能导致患者灼伤和管路熔毁 4 、人工鼻或加温湿化器可能导致呼吸做功增加 5 、人工鼻可导致死腔通气增加 6 、加温湿化器可能灼伤医护理人员、湿化水添加过多导致气道淹水 7、当脱离呼吸管道时,某些呼吸机通过病人环路输送高速气流可能导致受污染的冷凝液发生雾化效果,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加温湿化器) 8、加温湿化器使用产生的冷凝水可能进入患者气道、可能导致气道压力过高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选择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选择。方法评估及临床资料信息采集、综合分析对脱机的方法进行选择。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及时安全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正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掌握脱机指征是能否成功脱机的关键。 标签:机械通气;脱机标准;脱机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为很多危重患者创造了延长生命及恢复健康的机会,但是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并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1]。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进行一综述。 1脱机标准 当患者使用呼吸机的病因解除,全身状况改善,循环系统稳定,肺部情况好转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可考虑脱机。脱机的常规标准:①FiO28.0 KPa,PaCO290%;②呼吸频率f5 mL/Kg,肺活量Vc>10 mL/Kg,肺顺应性Cs>30 mL/cmH2O;③吸气负压≤20 cmH2O;④MV250 mmHg;⑦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与潮气量比值(f/Vt)11/min者95%脱机失败,20 mmHg,或舒张压改变>10 mmHg;②脉搏>110次/min,或增加>20次/min;③呼吸频率>30次/min,或增加>10次/min;④潮气量小于250~300 mL;⑤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⑥吸氧条件下PaO2<60 mm Hg,pH<7.30。脱机失败通常由于过早脱机和呼吸肌锻炼不足,也会有以下几点原因:气道分泌物潴留,上气道阻塞,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呼吸中枢动力不足,心理障碍[5]。故脱机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加强气道护理、化痰解痉、控制感染、减轻呼吸负担、充分锻炼呼吸功能和心理指导与安慰。 4拔管方法 拔管当天禁食,留置胃管者吸空胃内容物防止反流误吸;长期气管导管留置者,拔管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 mg以防喉头及气管黏膜水肿;拔管前充分吸除气管内分泌物及气囊上滞留物;拔管后鼓励咳嗽排痰,辅以拍背及雾化吸入;拔管后至少2 h禁食,防止会厌反射未恢复时;对高危病例做好再插管的准备。 5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常见有:气压和容积损伤、获得性肺炎、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肾功能损害和水钠潴留、呼吸机依赖。防治并发症需要我们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抗菌抗感染、定时清洁呼吸道、严密观察检测指标、对症处理等。 总之,我们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讨,只有对呼吸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2020版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03─2019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Airway care for non-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

T/CNAS 03-201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席淑新、耿小凤、田梓蓉、蔡永华、胡丽茎、蒋莉莉、余蓉、张惠荣、薛贵芝、吴沛霞、华玮、归纯漪、彭峥嵘、李野。 I

T/CNAS 03-2019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 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3.2 非机械通气non-mechanical ventilation 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3.3 气管造瘘口tracheostoma 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3.4 气道吸引tracheal suction 通过吸引器和吸引管经气管套管或气管造瘘口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技术。 3.5 浅吸引shallow suction 以所佩戴的气管套管的长度来估计,当吸引管远端能到达气管套管末端时进行的气道吸引。3.6 1

呼吸机常规操作规程

呼吸机常规操作规程 1、使用前准备(湿化灌、一套病人回路、模拟肺) 2、准备(洗手带口罩) 3、给湿化灌加水 4、连接病人回路 5、检查一遍连接情况(连接顺序是否正确,有无漏气之处) 6、开机,顺序为:插好氧气气源,开空压机(有中心供气的无需此步,直接插好压缩空气气源)电源,再开主机电源 7、按照机器提示完成自检程序 8、选择呼吸模式,设置相关参数(VT潮气量/F呼吸频率/ VI吸气流速/PSV 压力支持/ PEEP 呼气末正压/FIO2 吸氧浓度/触发灵敏度/设置报警上下限) 9、开湿化灌温度通常选2档 34-36 10、启动呼吸机工作 11、呼吸机使用中及时倒弃冷凝水以免增加回路中气流阻力。操作时应严防引流液倒流感者呼吸道。 12、呼吸机管道固定应牢,避免动作粗暴,过分牵拉导致破裂而漏气。 13、病情好转后撤机 14、人机分离 15、将机器设定到待机状态 16、关机,顺序为:关湿化灌-关主机-关空压机(有中心供气的无需此步)-拔气源

呼吸机日常维护保养及使用安全事项 呼吸机一次使用时间无论长短都要清洁、消毒、维护和保养。按照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易损件、调试或校正有关参数。特殊情况下,需随时检查机器的工作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保证临床使用。 1、呼吸机应有专人负责保养、保管,保证各种管道消毒后处于备用状态。 2、定期用湿布及中性清洗剂擦拭机体外部,保证仪器外部清洁。 3、定期检查、更换吸入及呼出滤过器、氧电池、流量传感器等消耗品。 4、定期通电检查:对少用的呼吸机应每周综合检查呼吸机功能,使用中的呼吸机每用完一个病人,清洁消毒完毕安装好呼吸机管路后及时完成以下检查。 (1)漏气检验:检查呼吸机的气路系统及各管道接口有无漏气。气路系统包括供气管道、主机内部管道、与病人联接的回路三大部分。检查方法通常采用潮气量测定、压力下降和耳听手摸等方法。 (2)报警系统检测:采用调节潮气量及报警上、下限来检查呼吸机的声、光报警是否完好。(3)检测呼吸机的输出功能:如呼吸模式、PEEP功能、FiO2、呼吸频率、TV等是否准确可靠。 (4)检查呼吸机附加的湿化器等设备功能是否完好。 5、每月对呼吸机内置的备用电池进行完全的充放电一次,并再充电,以保持备用电池的良好性能。 6、每6个月联系资装办维修人员对呼吸机进行全面保养、检测及消耗品更换 7、出现各类报警时,应分析报警原因。如因呼吸机本身故障引起的报警,而无法排除的应马上更换备用机,并通知资装办维修人员维修;如属病人生理参数变化引起的报警,应马上采取必要措施或关机处理。 8、做好仪器使用及保养的记录,以便核查。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 1湿化液的选择 临床常用的湿化液有氯化钠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1.25%碳酸氢钠、沐舒坦等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等。 2010年美国呼吸病协会关于机械通气病人气道吸痰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滴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较强,但若长期过度湿化,可阻碍气体与呼吸膜的接触导致氧分压降低。适用于痰液黏稠、气道失水多及高热、脱水病人。 临床常用的气道湿化药液为沐舒坦,是溶解黏液的祛痰药,一方面可以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表面活性物质,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另一方面,作用于呼吸道分泌细胞,调节黏液性及浆液性物质的分泌,促进排痰,降低呼吸道感染.若联合使用抗生素会强化抗生素的效果,缩短其使用疗程。雾化吸入抗生素使局部血药浓度增加,增强杀菌效果,并且减少对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毒副反应.但长期大剂量地应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增加了耐药菌产生的概率,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对于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可雾化吸入抗生素,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痰液的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 2湿化方式选择 气道湿化方式包括对空气的湿化、湿纱罩覆盖、气道内湿化以及人工鼻的使用。

2.1空气湿化 利用直接加温、加热湿化空气或者拖地、洒水等方式湿润地面等方式增加房间中空气的湿度,是一种间接的湿化方法,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 ℃,湿度为60%~70%。 2.2湿纱罩覆盖 传统的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切开处,可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防止灰尘进入,当病人出现咳嗽或喷痰时,或者每次医护人员吸痰时都会揭开纱块,从而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部分学者将气管切开保护罩和气道湿化面罩进行改良,降低感染率。 2.3气道内湿化 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湿化。 但此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导管的同一位置湿化,导管内其他位置可能形成痰痂或黏痰。上呼吸道可提供75%的热量和水分给肺泡,当上呼吸道不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时,电热恒温湿化器可补偿丢失的热量和水分,保证机体吸入适宜温湿度的气体,减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 加热器管路中由无加热丝转为使用加热导线,加热导线的管路可控制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保持离开湿化罐的气体温度在32 ℃~36 ℃,避免气体在吸、呼两条管道内形成大量冷凝液,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荷兰感染预防机构(WIP)推荐使用带有加热丝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 1. 定义: 1.1 气管切开:通过切开气管放置合适的气管切开导管以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经过人工气道可辅助呼吸,是临床上应用于机械通气和分泌物引流的方法。 1.2 非机械通气: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气道开口。 2. 气道湿化 2.1 间歇气道湿化: 采用湿化仪器或装置间隔一定时间向气道注入湿化液,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 2.2 持续气道湿化: 在人工气道内部放入头皮针前端硅胶管,妥善固定,使用微量泵持续滴注湿化液[1]。 2.3 氧驱动湿化: 注射湿化液到一次性驱动雾化器中,调整到合适氧流量,为病人提供雾化吸入。 3. 气道吸引 3.1 时机 (1)有痰鸣音或者溢出痰液;

(2)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安,脉率上升; (3)痰液位置较浅,痰量增加; (4)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 (5)双肺听诊出现大量湿罗音,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所致; (6)咳嗽排痰无力; (7)需要获取痰标本; (8)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放气时; (9)其他经临床专业判断认为需要行气道吸引; 3.2 吸痰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吸痰管,管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长度比气管导管长4-5cm,硬度适中,硅胶、圆头多孔。吸痰前检查装置完好性,吸引负压0.040-0.053MP,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采用边捻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通时注意观察痰液颜色变化。 根据情况可重复吸痰,一般连续可吸3次,时间不超过3分钟。对痰液粘稠患者,可以向气道内注射3-5ml湿化液或雾化吸入后再行吸引;分泌物多时可先吸引再湿化再吸引。 4. 气道造瘘口的维护 4.1 敷料选择与更换 4.1.1 应使用无菌纱布或使用气切泡沫敷料作为气管套管垫。 4.1.2 无菌纱布气管套管垫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污染应及时更换;泡沫敷料根据产品说明书使用。

气道湿化指南

2012气道湿化指南 2014-02-08呼吸重症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12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spir Care, 2012, 57(5):782–788. 译者:中日友好医院ICU 孙菁夏金根 1.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2.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3.有创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 H2O/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

4.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30mg H2O/L。 5.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 6.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PaCO2 。 7.不建议应用热湿交换器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HMV 1.0 概述 有创通气时因上呼吸道被旁路,湿化对于预防低体温、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气道阻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严重情况下,气道分泌物的过于黏稠可导致气管插管阻塞。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观点表明额外的加热、加湿对于无创通气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但是湿化的确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两种湿化装置可以用于有创通气患者吸入的气体的加热湿化,主动湿化是指通过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是通过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来进行的。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热湿交换器或者人工鼻:疏水型、亲水型和过滤功能型。 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医疗机构医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 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3.2 非机械通气non-mechanical ventilation 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 3.3 气管造瘘口tracheostoma 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3.4 气道吸引tracheal suction 通过吸引器和吸引管经气管套管或气管造瘘口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技术。 3.5 浅吸引shallow suction 以所佩戴的气管套管的长度来估计,当吸引管远端能到达气管套管末端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3.6

深吸引deep suction 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时,回退吸引管1cm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3.7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SSD) 利用带有SSD装置的气管套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对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技术。 3.8 气道湿化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器或各种湿化方式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温湿度,使气管和肺部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从而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的方法。 3.9 持续气道湿化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仪器持续、均匀地向气道注入湿化液,或采用湿化装置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3.10 间歇气道湿化intermittent 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仪器或湿化装置间隔一定时间向气道注入湿化液,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3.11 湿热交换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HME) 一种通过其内部的特殊材料吸收患者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并在吸入气体时释放,从而对吸入气体起到加温、湿化、过滤功能的气道湿化装置,也称人工鼻。 3.12 脱管decannulation 气管外套管意外脱出气管造瘘口外,或未见脱出但气管外套管实际置于颈前软组织内。 4 基本要求 4.1 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2 操作前后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规定。 4.3 留置气管套管期间,应动态评估病情、呼吸、气管套管固定情况、气道通畅性、有无脱管及并发症。 4.4 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宜每4~6h监测气囊压力。可每4~6h放气1次,每次放气30min左右。对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套管,每次放气前应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4.5 对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隔离和自我防护应符合WS/T 311规定。 5 气道吸引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无创通气技术 【适应证】 1.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应用,作为气管插管前的补救措施。 2.作为重症患者脱机的过渡手段。 3.上气道病变为主,如合并喉软骨软化或上气道狭窄的小婴儿,拔管后早期常并发严重的声门下水肿,通气障碍。 4.急性重度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6.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7.慢性呼吸衰竭。 8.重症肌无力和神经性呼吸障碍。 9.急性肺水肿。 10.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11.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左心衰。 12.慢性限制性肺病。 1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 14.外科手术后合并呼吸功能不全。 15.肺减容术后。 1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7.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禁忌证】 1.患者无自主呼吸。 2.患者完全不配合。 3.患者伴有气胸或纵膈气胸时,需严密观察病人。有肺大泡的病人科作为相对禁忌症。 4.病人咳嗽无力,无法自行清除起到分泌物。 5.鼻衄 6.严重呼吸衰竭,必须立即插管者, 7.正压通气导致低血压。 8.急性鼻窦炎及中耳炎。 9.以肺部渗出为主并伴有大量血痰的顽固性低氧血症。 10.呼吸心脏骤停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11.非CO2潴留引起的神志改变及明显的精神症状,呼吸道分泌物多,顽固性气道痉挛等。 12.严重腹胀患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尽早发现病人潜在的辅助通气需求,早期使用无创通气。 2.使用BiPAP前应进行全面体检,获取必要的临床、生理参数。 (1)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a.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体温; b. 皮肤颜色,末梢灌注情况 c. 有无胸腹反常运 动 d. 胸部听诊 (2)实验室数据(至少包括以下几项) a. 动脉血气 b. 胸部X线检查 c. 血氧饱和度检查(SpO2)

程序化机械通气撤机流程

规范化化机械通气撤机流程 一、撤机的分类 撤机分类定义所占比例 简单撤机SBT=1次60-70% 困难撤机SBT≤3次或撤机时间≤7天10-20% 呼吸机依赖SBT>3次或撤机时间>7天10-20% 二、撤机的时机 ①人工气道机械通气>24小时,应每日进行撤机前评估,尽早撤机减少死亡率。 ②过早撤机能导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风险及死亡率。 ③撤机延迟导致患者不适,增加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道损伤等风险)和住院费用。 三、病情评估 1、导致实施机械通气的原因已恢复或稳定;营养状态良好:血红蛋白>80g/l,白蛋白>30g/l;代谢状态稳定:体温<38度,血电解质水平基本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 2、适当的氧和状态: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满足PaO2/FiO2> 150-200mmHg,PEEP≤5-8cmH2O cmH2O,Fi02≤0.4-0.5; 3、血流动力学稳定,HR<140次/分,SBP 90-160mmHg,没有活动性心肌缺血,无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或应用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ug/kg.min; 4、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适当的咳嗽能力,没有过多的气道分泌物);

5、COPD病人CO2水平<55mmHg或较平时水平低20%。 6、肺功能评估:RR<35次/分,最大吸气压≤-20- -25cmH2O,潮气量>5ml/kg,肺活量>10ml/kg,分钟通气量>10L/min,浅快呼吸指数<105,没有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PH >7.3。 7、精神状态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稳定,没有使用镇静药物或使用镇静药物下有适当的意识水平,停用肌松药物。 四、撤机方法 1、SBT试验撤机自主呼吸试验(SBT) 全部符合撤机可能性评估上述标准的病人可尝试进行SBT。下列情况表明能耐受SBT试验: 客观标准主观标准 SaO2≥0.9或PaO2≥60mmHg (在FiO2≤0.40-0.50)或 PaO2/FiO2>150; PaCO2的增高少于≤10mmHg或pH 降低≤0.10; 呼吸频率≤35次/min; 心率≤140bpm或比基础心率增加≤20%; 收缩压≥90mmHg或≤160mmHg或基础血压的改变<20%。没有增加呼吸功的体征,包括胸腹矛盾运动,辅助呼吸肌的过度应用。 没有其他窘迫的体征,如出汗或焦虑的征象。

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 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240例非机械通气ICU患者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CAM-ICU)法进行谵妄评估,并根据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的谵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部位、镇痛镇静药物和主要结果。同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患者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36例(15.00%),之后4 d,每天谵妄患者分别为45例(18.75%)、76例(31.67%)、138例(57.5%)、152例(63.33%)。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年龄更大(t=13.59,P<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7.18,P<0.01)和C-反应蛋白(CRP)更高(t=28.04,P<0.01);基础疾病中谵妄组脑卒中和脓毒症的比率更高(χ2=36.00,P<0.01;χ2=22.04,P<0.01);手术主要部位中谵妄组创伤和急诊的比率更高(χ2=13.59,P<0.01;χ2=13.59,P<0.01);镇痛镇静药物谵妄组应用咪达唑仑比率较高(χ2=39.12,P<0.01),而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比率较低(χ2=41.18,P<0.01);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谵妄组均多于非谵妄组(t=13.76,P<0.01;t=16.04,P<0.01),住ICU期间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谵妄组高于非谵妄组(χ2=19.43,P<0.01;χ2=22.8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4(1.14~1.26)]、APACHEⅡ评分[OR,1.36(1.18~1.38)]、咪达唑仑[OR,3.50(3.05~3.54)]、急诊手术[OR,8.76(8.62~8.80)]、创伤[OR,6.23(5.19~6.45)]和脓毒症[OR,14.05(13.28~16.03)]。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咪达唑仑、急诊手术、创伤和脓毒症是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谵妄对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有不良影响。 标签:谵妄;危重病;危险因素;脓毒症 谵妄是ICU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近期和远期都有不良影响[1]: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和增加死亡率[2]。虽然近年来对谵妄的诊断意识不断加强,但研究显示谵妄的漏诊和可逆危险因素的识别问题依然严重[3-4]。从安全角度而言,预防谵妄能够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率[5]。已有研究报道[6-7],在机械通气和髋部骨折及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较高。但对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ICU 意识模糊评估(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CU,CAM-ICU)法,分析ICU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谵妄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无需机械通气;②意识水平,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评估患者呼吸,发绀,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1.2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3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的情况。 1.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人机协调性,气管插管深度,呼吸机的参数和功能。 1.5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护理问题 2.1并发症:肺损伤、呼吸性碱中毒、氧中毒、呼吸系统感染 3.护理措施 3.1环境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3~25℃,温度为50%~60%。 3.2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呼气压,吸气压力上升时间,吸氧浓度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等。参数调节原则:压力从较低水平开始,吸气压 O,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满意的通与呼气压之差最好不低于6~8cmH 2 气和氧合水平。 3.3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其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3.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氧供。 3.5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3)、观察指(趾)甲末梢是否转红润。(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翻身扣背,对痰液粘稠者,行呼吸机气道雾

呼吸机基础操作及护理规范

呼吸机基础操作及护理规范 一、机械通气的定义:是通过呼吸机预置的压力或容量给患者通气,帮助患者完成通气的支持方式。 二、呼吸机常用模式 1、辅助控制模式(A/C模式):用于呼吸较差或无自主呼吸的病人。 2、SIMV(同步间歇指令呼吸):用于有自主呼吸病人或撤机前病人,也可称脱机模式。 3、CPAP(持续正压呼吸):用于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呼吸超过35次/分。 三、呼吸机操作程序 1、正确安装呼吸机湿化瓶及螺纹管 2、湿化罐内倒入蒸馏水至水位线并调节好水温 3、正确安装呼吸机供氧管道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呼吸方式 5、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频率、氧浓度、每分钟通气量、呼吸比、气道压力 6、接通呼吸机及空气压缩机电源 7、打开空压机开关 8、打开供氧开关 9、打开呼吸机开关 10、检查呼吸机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工作是否正常、各指标显示状态 11、将呼吸机接头与患者气管连接 12、再次检查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漏气现象、各参数是否适合患者 四、呼吸机的调节 1、潮气量成人8-10ml/kg ,保护性低通气潮气量为5-8ml/kg,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与大潮气量通气相关。 2、呼吸频率成人12-15次/分钟,儿童15-25次/分钟,婴儿、新生儿25-35次/分钟 3、吸气时间T1为呼吸周期的25%(成人0.8-1.2s)维持1/E为1:1-1:4(1:1.5—2) 4、吸气压力成人12-20cmH2O,小儿12-15 cmH2O以最低气道压力获取足够潮气

量,定压呼吸机靠调节吸气压力来获得适当的潮气量,原则上以最低吸气压力来获得满意的潮气量,同时不影响回心血量及气压伤。 5、吸入氧浓度一般FiO2在21%-100%之间可调,长期呼吸机通气支持的患者以30-40%为宜。 6、触发灵敏度压力触发灵敏度-1—2cmH2O。流速触发灵敏度1-3L/min 7、湿化温度32-35度之间,过低达不到湿化加湿目的,过高超过4o C易出现呼吸道灼伤。 8、峰值流速20-60L/ min 潮气量峰值流速X吸气的阀 9、高压报警限气道峰值压力(PAP)+10 cmH2O 低压报警限气道平均压(MAP)_(5-10) cmH2O 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流程: 确定指征——选择机型及管道——连接电源、气源——设置模式和参数——设置报警限——模拟肺试机——患者带机——使用呼吸机30-60 min后查血气,根据结果重新调节各参数 五、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电压报警:停电或电源插头脱落、电源掉闸将呼吸机与患者断开并进行人工通气支持 2、气源报警:压缩氧气或空气压力低 呼出VT降压:检查患者呼吸、检查呼吸回路、检查套囊的压力、检查胸腔闭式引流管、吸痰 3、吸气压降压:检查呼吸回路、检查导管位置、检查套囊压力、胸腔闭式引流管、重新设置峰流速及潮气量 4、气道高压:吸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听呼吸音、解除呼吸回路并保持通畅、解除导管位置调整呼吸参数、安抚患者,使用药物镇静 5、呼吸增快:监测动脉血气、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镇痛、解释并安抚患者 6、人机对机:取得患者合作、改变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合理固定气管导管及呼吸机管道,必要时进行止痛镇静 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1、环境管理: ①有条件的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 ②每日空气消毒2-3次,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 ③定时开窗通风与外界交换空气。

机械通气使用质控要求(初稿)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质控要求(初稿) 第一节呼吸机及附件的质控规范 一﹑呼吸机的清洁与消毒: 1、需进行清洁的呼吸机部件: (1) 呼吸机外壳:清洁抹布擦拭,使用时用无腐蚀性的清洁剂擦拭。 (2) 空气过滤网:清水清洗晾干,定时(48-72小时)更换清洁。 (3) 湿化器的加温部分:清洁抹布擦拭,不可浸泡。 (4) 呼吸机外部可拆卸的传感器:须按照说明书进行清洁,所有传感器均不可 用水简单冲洗或用力甩干、吹干。 2 需进行消毒的呼吸机部件: (1) 连接于患者和呼吸机间的各种管路,包括螺纹管、湿化罐、集水杯、“Y” 形接头、人工气道延长管、呼吸活瓣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 (2) 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液浸泡、气体熏蒸、高压蒸汽等方法。各RICU 须根据各自情况制定SOP规定消毒方法。 (3) 消毒频率:不同患者间使用时必须更换并彻底消毒;同一患者使用时,一 般间隔48小时,清洗消毒浸泡一次。各RICU须根据各自情况制定SOP 并严格执行。 (4) 记录:对每日消毒情况应做专项记录并签名。 二﹑呼吸机维护与管理: 1原则: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需参照各自说明书,并与厂方维修人员共同进行,禁止非厂方授权人员任意拆卸呼吸机。 2放置:呼吸机定点放置,放置处应有明显标识。放置处环境应清洁、通风,达到防热、防潮、防震和防腐蚀标准。 3设备检查与维修:对备用状态呼吸机定期按照说明书进行设备检查,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检查不合格者及故障呼吸机禁止使用,予明显标识,与正常备用呼吸机分开放置,并报告厂方维修人员,共同排除故障。

4 记录:要求对以下内容做专项记录: (1) 使用时间; (2) 发生故障时间与原因; (3) 维修时间与结果。 第二节机械通气的连接 呼吸机与呼吸系统连接必须密闭,才能建立气道口与肺泡压力差,确保良好的同步和有效的通气和换气。 一、面罩连接 种类:鼻罩、口鼻罩。非睡眠呼吸暂停者多选用口鼻罩。 适用范围:有自主呼吸,能配合的呼吸衰竭患者。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简易呼吸器面罩人工通气过渡。 优点:保留加温加湿,维护呼吸道防御功能和自主咳嗽能力。比人工气道阻力小十几倍。避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便于家庭康复治疗。 缺点:漏气较多,影响通气和同步性能,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胃胀气、鼻面部皮肤损伤和刺激性结膜炎。 、 二、气管插管 种类:经口腔插管和经鼻插管。 适用范围:需有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清醒患者插管可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引,而突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多采用直接喉镜导引下的经口插管。 1.经口腔插管 优点:在间接喉镜引导下,经口插管相对较快。此外,管径相对较粗,吸痰容易。缺点:清醒病人难以耐受,不易固定,口腔护理困难,留置时间不能太长。 2.经鼻插管 优点: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好,口腔护理方便。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 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 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 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 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 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 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关键词: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呼吸湿化治疗仪;ICU 危重症病人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然而,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 体的加温、 加湿及滤过功能被旷置,尤其是非机械通气病人,由于长期吸入低温干燥的 气体,使得气道内水分过度损失,分泌物黏稠性增加而不易排出。呼吸湿化治疗 仪作为一种新型的加温湿化呼吸气体装置,具有气道正压支持、灵活控制吸入气 体温湿度等优点,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15年起将呼吸湿化治疗 仪应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效果良好。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 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 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两组患者 在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人均使用AIRVO2呼吸 湿化治疗仪及相关配件≥72h。 1.2护理方法 1.21呼吸湿化治疗仪工作原理:呼吸湿化治疗仪是一款集湿化器和风机系统 为一体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器,此设备通过内置的能胜任长时间加温加湿的 机器,输送温度为37℃,绝对湿度为44mg/L的饱和气体,临床操作简单、快捷。并且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输送气体的温湿度、流量及氧浓度。气体温度设置有31℃、34℃及37℃三档选项,湿度输出范围为32m g/L~44mg/L,氧浓度可设置在21%~100%,气体流量可达2L /min~60L/min。呼吸湿化治疗仪可以对吸入气体进行准确的加温加湿,即使输出流量为60L/min时病人也不会因高流量气体喷刷气道而感到 不适。而且此设备提供了专用的气管切开套管接头,在连续不断输出高流量气体 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持久的气道正压,防止肺泡塌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呼 吸做功,改善氧合。 另外,可随时调控的吸入氧浓度及其监测系统,给病人提供了精准的吸氧浓度,全面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氧疗过程中出现的吸氧浓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呼吸机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规程

呼吸机操作流程表(Drager Savina)

呼吸机操作时情景设置说明1、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王华,男性,52岁,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体重约50kg,当前为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直径约3mm,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型号为7.5号,插管深度为25cm,已经试行脱机3小时,但患者当前突然心率为126次/分,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85%,需要继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现场设置 因此次比赛现场不能提供气源,故参数设置中吸入氧浓度为21%,呼吸机可能会出现吸入氧浓度低报警,为正常现象。 3、参数设置 选择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4、报警设置 呼吸频率(Ftot)30次/分,甚至更高。 -8-25 Ⅰ. 目的:此SOP的目的是描述呼吸机的使用和一般维护 Ⅱ. 范围:适用于呼吸机的操作

Ⅲ. 规程: 1、开机步骤 1.1 连接好主机上的病人呼吸管道,三叉端接上模拟肺,确认MR370湿化罐已加入指定的医用纯净水; 1.2 连接交流电,确认面板“~”绿色指示灯亮; 1.3 连接氧气,确认氧气压力已调节在0.3~0.4 Mpa范围内; 1.4 打开主机背面带有标志的主机电源,确认前面板“?”指示灯亮,同时主机自动进行开机自检; 1.5 自检完毕后,屛幕上显示相应的自检完毕图案; 1.6 按RESUME CURRENT, 再按PATIENT ACCEPT,机器按上次呼吸机的设定,屛幕进入正常状态; 1.7 打开MR410加温器面板右侧的电源开关。 2、关机顺序 2.1 关掉MR410加温器电源开关; 2.2 断开氧气连接; 2.3 关掉主机电源;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措施: 1、做好病情监测 2、做好气道护理 3、预防感染及受伤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 液计划,注意尿比重和电解质的变化。 5、心理社会支持 上呼吸机病人的病情监测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监测内容: 1、呼吸: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呼吸频率、 节律、 幅度、 类型 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 呼吸音性质 有无罗音 2、HR、血压: 3、意识: 4、体温:感染?中枢性高热?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6、检查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可引起腹胀,肠鸣音 减弱应警惕低钾血症 7、出入量,粪便外观 8、ART: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直接最正确指标 9、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氧 气道护理 1、加强呼吸道湿化:呼吸机湿化装置;气管内直接滴注盐水或蒸馏水, 每次不超过3-5毫升,每日湿化量400-500毫升,以患者分泌物稀薄 痰液易吸出为目标。(观察证明:使用生理盐水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 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湿化温度为气道口气体温度 30-37°C,所以湿化器内水温50°左右 2、按需吸痰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5S,每次抽吸间隔时间在三分钟以上,等Spo2S上升后再吸。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1/2,长度40-50厘米,压力 0.03-0.053MPA,不大于6.6Kpa(50mmHg)。严重缺氧者在吸痰前应适 当增加FiO2和通气量。 预防感染: 1、加强气道湿化 2、按需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 3、妥善固定,防止人工气道移位、脱出、阻塞 4、气管套囊充气适当,气囊压力不超过2.0kpa(15mmHg),因为成人气管 粘膜毛细血管V端压力2.4kpa,压力过高,可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导致日后的气道狭窄。 5、注意痰液外观,及时做痰培养药敏实验 6、定时翻身和胸部叩击,防止压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7、防止胃管脱出,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8、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 9、保护昏迷病人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10、保持尿道通畅,做好会阴抹洗,预防并观察尿路感染 11、有条件的每天更换呼吸管道,湿化器等物品,最长不宜超过3天 12、做好病室的空气和地面消毒 13、限制探视人数,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14、 15、(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6、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适应症】: 1、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仍继续恶化; 2、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差; 3、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 4、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RR>35次/分或<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 弱或消失; 5、严重的通气和(或)氧合障碍,尤其是充分氧疗后PaO2<50mmHg;PaCO2 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禁忌症】: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有创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症,但合并下列情况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1、气胸及纵膈气肿未行引流;2、肺大泡和肺囊肿;3、低血容量休克未补充血容量;4、严重DIC有出血倾向、大咯血、呼吸道积血等症状;5、气管-食管瘘;6、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或心律紊乱。 【操作规程】 1、判断是否有有创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2、确定机械通气方式; 3、初始参数设置:a)预设潮气量(VT)一般为5-12ml/kg、成人通气频率(f) 为15-25次/分,吸呼比1:1.5-2.5;b)初始FiO2可以设置为100%,长时间通气是FiO2不超过60%;c)初始PEEP可以设置3-5cmH2O,当FiO2>60%而PaO2<60mmHg时,增加PEEP;PEEP的调节原则为从小渐增;d)触发灵敏度一般为2-5L/min; 4、设定报警界限,气道压力限制一般为35-40cmH2O; 5、调节湿化; 6、设置以上参数后连接患者,开始机械通气; 7、根据病情、血气变化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 <关于撤机> 1、撤机的筛查指标:

①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②氧合指标:PaO2 /FiO2>150-200;PEEP≤5-8 cmH2O;FiO2≤0.4 to 0.5; pH≥7.25;(COPD患者:pH>7.30,PaO2>50mmHg,FiO2<0.35)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没有显著的低血压 (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的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④有自主呼吸的能力。 2、进行自主呼吸试验 【注意事项】 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情况并予记录,尤其是在机械通气的初期(2-4 小时内);血气分析每日至少1次; 2、对于需要镇静镇痛的患者,做到每日唤醒,以评估意识状态; 3、谨慎使用肌松剂; 4、抬高床头30-45度,加强气道及口鼻咽腔的管理,常规监测气囊压力,尽量 使用可进行声门下吸引的导管; 5、必须实施气道湿化; 6、做到每日评估,尽早拔管及最大限度的防止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8、对于准备撤机的患者做好评估筛查,并进行自主呼吸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