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志良

林志良

林志良
林志良

人物名片:林志良,民营企业家,厦门三家企业的董事长,20

多年前与香港友人合资创办了“由中国工商总局发照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他是第一位在台湾办个人书法展的大陆书法家,连战、马英九、宋楚瑜、王金平、郁慕明、江丙坤、吴伯雄等,以及47名蓝绿“立委”送了花篮,李敖观后称其为“大陆唯一真正的书法家”。书法风格无门无派,坚称只是“书法爱好者”。多才多艺,在台期间,数次以《母亲》等大陆民族音乐令观展者泪如雨下。

清朝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中认为:“写字者,写志也。”

林志良:写字者,写志

10月1日至2日,林志良书法展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界泰斗沈鹏书写了“林志良书法”的展名,开展之日观者如潮,索字者排起的长队贯穿了展厅和行廊。本次个人书法展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展出书法作品共88幅,其中一幅八尺见方、5000多字的《金刚经》系作者用三天三夜时间完成,全经皆以蝇头小碑写成,该作品同时复制一万幅,现场赠送给佛法与书法的爱好者。

两年前的初夏5月,林志良也曾举办过一场个人书法展,那次是在台北,他的那次“书法交流之旅”首开大陆书法家在台湾办个展的先河,在台湾引起巨大轰动,台湾媒体盛赞其“开启了两岸书法交流封闭50余年的窗户”。

赴台:书法为媒,破冰之展

2005年5月26日抵达台北。当晚,在邀请方摆下的欢迎酒宴上,林志良高歌一曲《母亲》,开场白中他说道,“母亲50岁时就早逝,之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想到母亲。今天到了台湾,我就把这首《母亲》送给大家。”当时,林志良在台上吟唱,座下则是泣声一片。

5月28日,林志良在台北“国军文艺活动中心”开始其“书法交流之旅”,这次展览实现了林志良多年的心中愿望,他也由此成为祖国大陆赴台举办个人书法展的第一人。原本5天的展期,因观者如潮,延长至6月11日结束,期长14天。

开幕之日,台湾政、军、商、文、教、艺、医、宗教等各界人士,纷至沓来,祝贺的花篮多达200余个,其中有国、亲、新三党主席、副主席和蓝绿营47名“立委”的署名花篮,“副总统”吕秀莲也托办事人员送来花篮表示祝贺。“总统府资政”、前“考试院院长”许水德致了开幕词。

在林志良个人书法展展厅的正中央,悬挂的是一幅大写的行书“中国人”三个字,左边是席慕容的《乡愁》,右边是余光中的《乡愁》,引得前来观展的各党派人士及民众纷纷在作品前留影。

“此次‘破冰’之展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藉此推动两岸书法界的交流。”展出的118幅作品,有台湾企业家希望以百万元人民币买下,但被林志良婉言谢绝了。不卖字,但对于索字,林志良却是有求必应,14天里他一共写了260多幅字送给观展者,以《枫桥夜泊》送马英九,以《沁园春·雪》送钟爱毛泽东诗词的许水德,相赠李敖的则是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古诗。

为了圆宝岛办展之梦,林志良个人花费近60万元人民币,却仅仅带回来1000元台币。有位山西籍的国民党老兵,14天展期里每天都来看展,最后一天,这个在台湾没有一个亲人的老兵,流着泪从口

袋中仅有的1100元台币中拿出1000元,要工作人员无论如何都要转交给不在现场的林志良,让林志良将他的一片思乡之情带回祖国大陆。没有见上这位山西老兵一面,成为林志良台湾之旅的最大遗憾,这1000元台币则成了他如今最独特的收藏。

学字:逆境成长,多才能人

说起书法成材路,林志良直说是“意外所致,造化弄人”。小时候的志良非常调皮,才小学二年级就因捣蛋而被老师停学。写得一手漂亮颜碑的父亲,把小志良关起来,在屋子里拉上几根铁丝,挂上各式各样的字帖,从此小志良必须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书法临摹作业,才能换来一顿饱饭,否则还得罚跪。短短一个学期后,小志良就重返学校,那是因为他“带罪”在一次学校书法比赛中勇夺第一名,老师认为小志良已经“从良”。

小学毕业后,遇上文革,当时造反派要抄大字报,小志良不但成了造反派手中的一支笔,而且抄大字报还换来了每天5分钱的报酬,这在当时可以买1公斤大米的5分钱,让林志良第一次感受到写字写得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体现”,而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也开始有了养家糊口能力。更为意外的是,当时抄写大字报的其他“反动学术权威”,都是有学有识的文化人,个个写得一手好字,乐于请教的林志良如鱼得水,孜孜求学,也终于练就一手好书法。

在迷恋上写字以后,有心的林志良对学什么都很上心、很用心,理发、裁缝、厨艺、手风琴、大提琴、绘画、南高音、举重、篮球、乒乓球、散打、南拳、白鹤拳、太祖拳、铁砂掌、短跑、投掷、游泳、单杠、双杠……,生活之中、业余之外,林志良的才艺和能耐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2006年7月,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地点选择艺术之城厦门,东道主力推的同助慈善佛音合唱团成了异常抢眼的团队,领唱者正是林志良。

经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1975年,21岁的林志良被安排进了厦门市同安镇(现为同安区)珠锈工艺拖鞋厂工作,先是跑供销,随后有书画手艺的他被改任为设计人员。1981年,“农村工作1号文件”出台,同意农村搞包产到户,1983年,林志良提出承包责任制,在获得全厂98%职工的支持下,当选厂长。

一个月后,在严打之下,林志良身陷牢狱,原因是他于1979年创办的“铁牛健身班”有造成社会不安定之嫌,这一呆就是两年。在狱中,林志良依然不太安分,除了以一手好字帮助监狱写狱规、标语等之外,他还组织狱友们做鞋子、做工艺品等,甚至还以监狱的名义跑到漳州的国家女排训练基地,主动联系了为基地制作大红灯笼的业务。

1985年,获释出狱的林志良以4000元起家,与香港友人合资创立“三福珠锈工艺厂”,成为“由中国工商总局发照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短短几年,林志良就将工厂做到了年出口额500万美元的规模,产品出口到了23个国家和地区,驻厂工人将近3000人,加上在周边17个乡镇代加工的工人计算在内用工超过万人。林志良在厂里办起了幼儿园,入园儿童学费、点心费全免,由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贾庆林还亲自视察了林志良的工厂,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

1989年,由于国内的局势导致国际市场发生巨变,国外定单完全中断,林志良的工厂瞬间瓦解,上千万的资产损失殆尽。在几乎是倾家荡产的困境中,练书法练到“忘我忘人”境界的林志良并不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续呼吸,他走出厦门开始了漫长的10年流浪,10年里,拜佛山、仿名寺,林志良走南闯北,以一只毛笔、一手好字,交了数不清的朋友。

1998年,林志良回到厦门,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并很快又创下了一片天地。如今,潜心修佛的林志良已经把所有事业全交给儿子打理,事业和人生的起起落落让他参透了“是一原非一,无为便有为”不悲不喜之理。

写志:弘扬文化,尽责行善

2006年年底林志良自费刊印了一本2007年的挂历,挂历的12

页内容都是他的书法作品,其中多数已为社会名流或爱好者收藏。挂历一本不送,全部售卖,售卖所得全部捐到了贫困山区。

林志良希望通过出书法挂历,能让现代的国人重新认识和喜爱上中国书法、中国文化。他认为,“书法艺术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文化集大成者,它的飘逸、内敛、拙中见巧,它的无拘无束如长河奔海,都可以见到中国哲学的影子,闻到浓郁的传统文化之芳香。”

一向对索字有求必应的林志良,对于这个费时、费力的做法,另有一番看法,“我以一已之力,能把书法艺术较好地发挥出来,得到人们的认可,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如今,林志良还在酝酿一件事,一件由近及远的事,他准备用数年时间,在国内举办8场个人书法展,地点选择在太行山、大别山等贫困山区,一方面借办书法展唤起国人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另一方面则在办展后举行作品义卖,将义卖所得捐给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

“社会造就了我们,我们就应该晓得回报社会。”母校同安实验小学百年校庆时,林志良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其中的部分书法作品被人以20多万元买走,林志良把这些钱悉数捐给了母校。曾经有一次,林志良从当地的报纸上得知有一家人3年没吃到肉,当晚他一夜无眠,第二天就派人捎带着上百斤肉、粮、油,悄悄地送了过去。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潜心学佛的林志良把心安当作“正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