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单元 革命岁1

第一单元 革命岁1

第一单元革命岁月

1-1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井冈山(gāng)显露(lù)血雨腥风(xua)

2.区别字:粮()锁()稠()撼()

粱()索()绸()憾()

3.近义词:结实——牢固忘怀——忘记

反义词:密密麻麻——星星点点

4.解词: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

极端害怕。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年代青翠挺拔

井冈翠竹北上抗日时期从不改色

社会主义建设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反思: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伟大的延安精神)

(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2)讨论: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茁zhuó炕kànɡ脊梁jǐ

2.区别字: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

3.近义词:昔日——昨天探索——探求

反义词:温暖——寒冷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茂盛,旺盛。

辉煌: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

明媚:(景物)鲜明悦目。

板书设计:

反思:

1-3 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

2.区别字:咒()皱()霸()靶()

3.解词:

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反思:

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一、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

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

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2.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5.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第二单元汉语家园

2—1 妙语批试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并学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2.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

教学准备:

查找阎锡山和康有为资料,了解“辛亥革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妙语批试卷。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重点指导“廉”和“阀”两个字,强调结构,提醒注意“吏”和“史”字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1.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明其义;明义后再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

2.读出趣味。教学时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可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要以饱满的感情读出人物的富有幽默性特征的语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内容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至于选用何种方式操作,教学时,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1)借助工具书或资料,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

②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

(2)拓展与运用: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竭力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好。教学时,一方

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敲词句,一方面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人物语言前面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四、介绍阎锡山和康有为相关资料

五、作业:生词

六、配题:

1.正音字:矣yǐ哉zāi 谬miù

2.区别字:维--唯--惟吏--史

3.解词:

用人唯贤:任用有才能的人。

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

有本领。

近义: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

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近义词:哭笑不得

板书设计:

妙语批试卷

廉吏民表阎锡山论

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

反思:

2-2 词语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

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

查找李白“天长水阔厌远涉”及杜甫“浩劫因王造”诗句意思及出处。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词语的变迁。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萝”“媒”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重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

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

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

如:MM:妹妹 GG:哥哥 DD:弟弟 JJ:姐姐

恐龙: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相貌难看的男孩

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高手或是大侠

倒:晕倒,厥倒东东:东西偶:我

六、作业: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配题:

1.正音字:烙lào甫fǔ枇杷pí pá

2.近义词:走俏—热销宽泛—广泛

3.形近字:萝--罗媒—煤

4.积累词语:

攀谈媒体浩劫变迁

丰富多彩摇身一变脱口而出侧耳倾听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摇身一变脱口而出侧耳倾听

反思: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 斧头森林农夫洪水

2. 天空白云小鸟风筝

3. 老虎河水小羊猎人

4. 大海陆地帆船狂风

5. 铅笔橡皮格尺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第三单元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3—1天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八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天鹅的图片、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简介作者布封。

布封(1707-1788),法国生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鸟类史风爬虫类史民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看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试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所处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3、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

1、读课题,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

2、由课题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检查朗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深入学习。核心问题:读了文章,你认为哪一段对天鹅的描写给你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组织小组间讨论研究。借助照片、风光片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天鹅的优雅与妍美,及它自由的美德和神奇的歌手。

4、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研究解决。如:

(1)为什么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最美的模型?

(2)为什么说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3)为什么把天鹅说成是一个神奇的歌手?

5、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优美动人,请你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2、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查找相关资料。

2、课后有关天鹅的资料,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搜集和整理。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编写手抄报、打印相关资料、给照片配上解说词等。

板书设计:

反思:

3—2 蜘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六个生字。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蜘蛛结网的过程。)

4、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5、从蜘蛛不同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周建人的《蜘蛛》,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观察的蜘蛛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片断。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报。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1、倾听同学们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靠方向和补充意见。

2、指导学生共同欣赏同学们自编的童话故事。进行交流评议。

三、作业

1、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想一个最佳的保存办法。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保存资料。

2、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反思:

3—3 大孔雀蛾的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蝶蛾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方法:相机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1、随机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上朗读成绩。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

2、开火车练习朗读,尽可能参与到文章朗读中来。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指导书写

1、易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强调重点,示范书写,加深印象。

2、练习书写,体会重点笔画,对所学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四、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五、作业

1.认真读课文,在读时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反映自己在读文学习时所体会的思想感情。2.写生字新词,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其中,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蜕变的情景以及汇集在一起犹如在开晚会的情景,是文章浓墨重彩的内容。此外,文章中还借助对“我”的孩子看到这一稀有景象时表现的描写,来侧面衬托出了这一景象的稀有和美丽。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体会文章在描写大孔雀蛾聚集在屋子里壮观、美丽的场面时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时注意表达自己体会到的这种情感,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之词。潜心在文中寻找答案。)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认真读课文,在读时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反映自己在读文学习时所体会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听写。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倾听同学们对问题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方向和补充意见。

三、总结整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感悟整个板块,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眼中的动物(昆虫)这一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整版块的写法特点,尤其是描写事物的方法。

对事物的这种文学性很浓的描写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五、作业

学习这一板块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喜爱的某一动物。

反思:

表达——回忆那一刻

表达内容:

在动物学家眼睛里,蜘蛛是智者,天鹅是善航者,大孔雀蛾的晚会充满着情趣。有你的眼睛里,所看到的事物(动物、植物、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景物)什么样?选择印象深刻的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

表达提示:

在你的记忆里,可能有巍峨的高山,有无边的大海,有洁白的雪花……你可能看到过燕子怎样垒窝,青蛙怎样游泳,蜜蜂怎样采蜜,大雁怎样飞行……

1.仔细回忆和观察身边的生活,从中选择习作素材。

2.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彩之处要写得具体。

交流评改:

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大家一起研究你的习作在描写中是否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使人读了以后仿佛亲眼看到一样。

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同步练习

历史选修一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梭伦改革前,雅典一度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状态。据此回答1——3题。 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氏族或部落之间纷争不休 B.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C.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D.平民是指贵族和手工业者 下列关于荷马时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公元前20——公元前12世纪 B.处于公元前12——公元前9世纪 C.部落和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 D.这一时期的命名依据荷马

史诗 雅典城邦时期的最高决策、监察和审判机关是( ) 长老会议 B.首席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四百人会议”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据此回答4——7题 雅典城邦的“海岸派”主要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者 D.债务奴隶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 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6.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包括( )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②雅典政局动荡不安③奴隶制经济发展,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④ 7.“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要求反对贵族专权 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②③④ 8.“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目标是 ( ) A.反对债务奴隶制 B.削弱长老会议的权力 C.反对贵族专权 D.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9.梭伦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原因有 ( )

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②梭伦曾带军队收复失地③在雅典各阶层中树立了崇高威望④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C.西部城邦梅加腊占领了萨拉米斯岛 D. 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10.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边丙幅图反映了雅典 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 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 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 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年春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练习试题卷:专题一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3.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4.梭伦改革注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但平民对梭伦的改革多有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 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的任何要求 5.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中说:“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梭伦为雅典独创的政治制度起到的作用是( ) A.确立了这种制度 B.完善了这种制度 C.把雅典引向了这种制度 D.使这种制度达到顶峰 6.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这里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最急迫的是( )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贵族内部之间的矛盾 C.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7.在雅典卫城博物馆里,有一块公元前6世纪的石碑,记载了拉奥孔从土耳其移居雅典,并成为雅典公民。据此我们判断,他从事的职业最有可能是(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

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小弟认为无区别,科技革命只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是科技推动了时代在不断地向前走动,从而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与革命相互伴随着驱动人类走向新纪元。所以小弟认为两者无区别。 追问 经过半天的研究,额,貌似,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 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有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错。 不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你~~~ 评论|00 2012-12-25 19:56 醉心亦竹|四级 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影响不同等等 评论|00 2012-12-25 19:10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电子工业重工业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5] 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13] 曾邦哲(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认为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产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一梭伦改革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一梭伦改革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改革前,雅典一度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状态。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氏族或部落之间纷争不休 B.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C.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D.雅典社会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2.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3.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4.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自由民B.雅典贵族 C.雅典执政官D.雅典平民 5.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 A.建立僭主政治B.制订成文法 C.武装暴动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6.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 7.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 B.两者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C.二者之间的斗争促成了梭伦改革 D.梭伦改革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8.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的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堂练习文档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堂练习(人教版选修一) 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2.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4.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5.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8.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9.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10.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1.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12.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l/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源 远,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渐成雏形,其标志有 ①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 中涉及的是哪一位人物 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6、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 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7、 “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 往往长达数十 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 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 .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C.剥夺贵族的土地 D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8、 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 B .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C.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出题:李红敏 测试题 审题:曹红英 2014 、2、11 ③阿提卡地区4个部落的形成 ④公民陪审法庭的设立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材料 ②氏族成员逐渐分化为贵族和平民 A.伯里克利 B .梭伦 C .克利斯提尼 D .亚里斯多德 4、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 赋诗说:“我注目凝视, 竟至 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 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 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5、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 他谈至U“ eunomia ” 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 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 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高中历史专题1梭伦改革检测人民版选修

专题一梭伦改革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史学界普遍认为,债务奴隶制的盛行不利于雅典在城邦林立的希腊生存,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使( ) A.雅典公民群体迅速缩小 B.雅典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雅典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D.雅典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在这种背景下,公民在维护城邦安全、促进城邦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债务奴隶制的盛行使雅典的公民群体减小,雅典的整体实力下降,不利于维护雅典城邦的利益。 3.某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 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普通民众的斗争,推动了雅典 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故答案为D项。 4.某兴趣小组对梭伦改革的措施进行研究后,认为梭伦改革从颁布《解负令》开始,符合改革的一 般规律。这里所说的“一般规律”应是( ) A.改革首先要解决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B.改革要立足于满足弱者的基本需求 C.改革必须以遏制革命作为首要目标 D.改革必须首先打击旧有的利益集团 ,就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 民的矛盾,这也是当时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恩格斯这样评价梭伦改革:“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 ) 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这是用行政手段 “侵犯所有制”的重要举措。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测试题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测试题 出题:李红敏审题:曹红英 2014、2、11 一、选择题: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源远,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渐成雏形,其标志有 ①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②氏族成员逐渐分化为贵族和平民 ③阿提卡地区4个部落的形成④公民陪审法庭的设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材料中涉及的是哪一位人物 A.伯里克利 B.梭伦 C.克利斯提尼 D.亚里斯多德 4、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5、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6、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7、“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C.剥夺贵族的土地 D.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8、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 B.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C.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一梭伦改革过关训练

1.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 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 2.公元前349年,有一位政治家说:“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材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雅典( )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 军事装备需要改善 C. 社会经济严重困难 D. 城邦政治失去活力 3.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 ) A. 注重完善统治手段 B. 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 民主政治深人人心 D.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4.亚里士多德指出:“大家认为只有在平民政体中才可以享有自由,自由的要领之一为人人轮番为统治者相被统治者,另外一个要领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人人应不受任何人的统治,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这表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 A. 属于公民集体的民主 B. 使人人都享有统治权 C. 缺乏公民个人的自由 D. 具有无政府主义特 5.关于梭伦创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多义务少

B. 财产越少,等级越低,权利少义务多 C. 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6.恩格斯这样评价梭伦改革:“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 ) A.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发展工商业 7.“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8.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 )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商鞅变法 9.梭伦说:“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10.梭伦改革前夕,在雅典社会出现的三大派别中,海岸派的要求是( )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李玉才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历史编写人李玉才审稿人阎明刚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问题; 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最新人教版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优秀教案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教案 教案1 梭伦改革前的雅典社会 一、爱琴文明孕育的雅典城邦 探究点1 独特的地理环境: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答案(1)不同: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古希腊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广阔的平原;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海岛星罗棋布。 (2)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地理环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点2 城邦政治 材料与古代东方国家一样,在爱琴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君主制,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雅典的贵族政治也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因此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它废除了个人独裁,建立了集体统治的观念。 思考:(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这一政治制度对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该时期雅典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贵族政治,即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2)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二、雅典的贵族专政和社会矛盾 1.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3.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贵族政治不仅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任职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而且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对于谋求王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岳麓版) [重点精讲] 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各阶层各处于怎样的状况? (1)贵族:把持国家经济、政治特权,利用多种方式压迫、剥削平民。 (2)平民:经济上贫困,经常面临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政治上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3)工商业奴隶主: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受贵族歧视。 [归纳总结]当时雅典主要有三大矛盾: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氏族贵族的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前两对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重点精讲]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对早期雅典社会的作用。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重点精讲] 雅典改革有何必然性? (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在雅典一方面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是工商业奴隶主也不满贵族专权,造成雅典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2)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尖锐的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平息矛盾,进行深刻的改革。 (3)改革是外部环境压力的结果。由于雅典社会动荡,附近的梅加拉等城邦赶上并超过雅典,甚至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一梭伦改革专题测试卷.

人民版专题一梭伦改革专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 ( 2分) 梭伦曾说过: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段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个措施() A.组成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雅典最高法庭 D.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2. ( 2分) 梭伦曾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赞誉为“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 不再以出身划分公民等级 B. 彻底化解了雅典社会矛盾 C. 向所有公民开放各级官职 D. 按照地域选出五百人会议 3. ( 2分)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 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 B. 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C. 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 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 4. ( 2分)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利于巩固统治基础的措施是() A. 公民按财产多少分享政治权利 B.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 废除债务奴隶制 5. ( 2分)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 颁布“解负令” B. 设立“四百人会议” C.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6. ( 2分) 有人认为,梭伦通过改革,一定程度打破“血缘政治”。下列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A. 实行四百人会议 B.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 C. 按收入划分等级 D. 颁布《解负令》 7. ( 2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中华书局版1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 发明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理解: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学情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另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瓦特、哈格里夫斯、凯伊、史蒂芬孙、富尔顿等一大批发明家,而这些发明家发明相应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传奇、曲折和艰辛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素材。初中学生对这些当时作为平凡人的发明家的故事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