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704101-陈发钊-精神分析理论综述

2008704101-陈发钊-精神分析理论综述

2008704101-陈发钊-精神分析理论综述
2008704101-陈发钊-精神分析理论综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综述

陈发钊 2008704101

摘要: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它不但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哲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也无法估计。本文对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并对精神分析理论做出简单评价,对精神分析的研究和发展概况进行了总体上的介绍。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

1 精神分析产生与发展过程

1.1精神分析的产生背景

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

神分析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科学变革的时代。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人们的生活极其悲惨。在政治上 ,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 ,广大人民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郝敬习,2009) 。

弗洛伊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变。他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流血、厮杀等人性的阴暗面,亲身遭受到统治政权的残忍的民族歧视和迫害,他的四个姐妹都死于纳粹集中营,曾经举家流亡英国。这些惨痛的经历无疑地影响了他对人性的看法,进而影响了他的思想理论形成和发展。同时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他思想的形成,使他在人类文化进步的土壤中汲取了营养。正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下,经过长年累月的勤奋执著探索,弗洛伊德建立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韩艳王,秀银,2008)。此外,十八九世纪盛行的主张人有趋乐避苦倾向的享乐主义哲学思想、叔本华的潜意识哲学思想、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梁宁建,2007)。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理论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诞生的前提和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冲击着人们有关人性、自然、人类文明和社会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1.2精神分析的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弗洛伊德等为主的古典精神分析,第二阶段是指在古典精神分析之后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理论和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理论等精神分析理论。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弗洛伊德等古典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当时奥地利的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的产物。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它虽与古典精神分析具有传承关系,但是在不同于奥地利的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的二战前后的美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理论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人类学与精神分析碰撞和互动的结果(柳友荣,胡万年,2007)。也有学者认为,精神分析运动自弗洛伊德创立至今,始终遵循着两条发展路径,其内部发展路径经历了从驱力模式到自我模式、客体关系模式再到自体模式的发展,形成了古典精神分析学、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外部路径是指精神分析运动从外部学科如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医学等中吸取养分,形成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神经精神分析学等。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表现为内部发展的分化与分裂、外部发展的汲取与吸收并存,经历着不断的整合过程,也就是逐渐相互吸收、融合的过程。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史也是不断整合的历史。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与其发展逻辑相一致,遵循着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条路径(伟李,靖程,2009)。

2 精神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1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其家庭、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对其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人格理论、梦的理论、焦虑与防御机制理论和精神分析研究的对象及其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从层次上划分,人的心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了人的无意识。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的研究,在他看来,潜意识有这些特点:第一,在一般条件下,潜意识的内容不能达到意识领域;第二,潜意识的操作方式是非理性、非逻辑和没有时间特点的,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冲突的活动可以并行不悖、互不矛盾;第三,潜意识追求的是快乐,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欲望的满足和本能的释放,它的操作原则是快乐原则,追求刺激、寻求兴奋,毫不考虑外在条件;第四,潜意识系统中内容和言语的分离(叶浩生,2004)。

在1923年的《自我与伊底》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伊底、自我和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结构理论。伊底纯粹是潜意识的,通常条件下人们意识不到伊底所包含的内容。处于伊底中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遗传获得,它的作用是迫使心灵指向本

能欲望的满足。超我的作用恰与伊底相反,它代表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按照“至善原则”的指导,控制人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理想。人格结构中第三个成分是自我。伊底追求的是快乐,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追求的是现实,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支配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2.2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他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浓烈的兴趣,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来发现弗洛伊德几乎不能容忍对他观点的任何批评,于1911年从精神分析中分裂出去,创立了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其主要理论观点有追求优越、自卑与补偿、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和出身顺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有三点区:弗洛伊德持“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性中天生存在着攻击、占有、支配等本能冲动,就潜意识本性来说,人是自私自利的。而阿德勒的理论强调的是人的亲社会一面,即人的社会兴趣。第二,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最大动机是享乐和愉快,所有一切都与追求性的享乐有关。阿德勒认为人的最大追求是克服自卑,追求优越。这种优越的追求同性的享乐无关。第三,就人格发展来讲,弗洛伊德认为以往的经验决定现在的人格,而阿德勒认为,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期望决定现在的人格(叶浩生,2004)。

2.3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荣格也是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并被弗洛伊德定为精神分析的“太子”。但是他的遭遇跟阿德勒一样,因为提出跟弗洛伊德不一致的观点,被迫离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之后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主要观点有人格的结构、原型、人格的态度类型、人格的功能类型等。

荣格跟弗洛伊德分手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这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的特点是:第一,不否认性的作用,但认为性只是人全部驱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这种驱力只有在儿童性成熟以后才有实际的作用。第二,分析心理学强调人格发展中的种族起源作用,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两层,一个是个体无意识,另一个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包含着人类祖先过去各个世纪积累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影响,荣格认为这些种族遗传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强调种族史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为了探索种族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荣格研究了神话、宗教、古代礼仪、原始人的风俗习惯等多门学科,结果使得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包罗万象、内容繁复,语言也深奥难懂。

2.4 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的女儿,也是弗洛伊德家庭成员中唯一从事精神

分析的人。在弗洛伊德逝世以后,她不但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理论观点,而且把父亲的观点扩展到儿童的分析和儿童的教育中,进一步发展了弗洛伊德晚期的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和贡献主要是她把其父亲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成年人的分析扩展到儿童的精神分析,并把精神分析的重点由伊底的分析转化到自我的分析。

尽管安娜·弗洛伊德强调了自我的作用,把精神分析的重点由本能驱力领域转到自我领域,但是她仍然是把自我放在伊底、自我和超我之中,自我依然是处于伊底和超我的夹缝中间,难以发挥独立的影响。哈特曼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我是一个自主性力量,作为一种自主性力量,自我并不一定要在伊底的约束下、在超我的调节下才能得到发展的。哈特曼认为,自我并不是来源伊底,他相信自我同伊底在人的生命之初就同时存在。他认为人的自我发展是独立的、自主的,这种独立自主分为两个层次:原始的自主和次级自主。哈特曼的研究扩展了精神分析的研究范围,是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产生了联系,他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对自我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探讨,确立了自我的研究领域,把自我发展放到无冲突领域,使自我摆脱了伊底的控制,赋予自我以主动性。因此,哈特曼被人们尊称为“自我心理学之父”。

2.5 埃里克森与自我同一性理论

埃里克森对精神分析的贡献主要是其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提出与埃里克森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埃里克森不但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在青少年时期也不顺利,因此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同一性危机,也是生物学上的同一性危机。

埃里克森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扩展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第一,他加深了人们对“自我”的理解,阐明了自我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是怎样从每一个个体的遗传、文化和历史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第二,他扩展和精致化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阶段发展理论,提出了隐含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社会维度;第三,他把发展的概念扩展到人的毕生,覆盖了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发展过程;第四,他探索了文化、社会和历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这些概念为基础,许多心理学家应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青少年的发展,发现青少年身上的确存在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叶浩生,2004)。因此,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埃里克森的这些概念为研究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6 弗洛姆与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弗洛姆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也是这一学派中对现代人

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把精神分析的重点从个体研究转向社会,提出了社会潜意识概念。由于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关注现代人的处境,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特色,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弗洛姆的主要理论观点主要有对社会的精神分析、需要理论和人格理论。他认为,社会潜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思想、认识、态度和情感组成。由于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禁忌、禁令等,因此,每一社会仅仅允许该社会特定需要的思想认识和态度情感留于意识之内,并通过社会压抑把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情感排斥出社会意识之外,这些被压抑和排斥的内容就构成了社会潜意识(叶浩生,2004)。

2.7 霍妮与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霍妮是一位杰出的女精神分析学家,与很多精神分析学者一样,她最初也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吸引,但很快就对精神分析的传统假设产生了不满,因而开始挑战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试图把更多的社会文化观点纳入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她从许多方面对弗洛伊德的观点提出批评,建立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精神分析。

霍妮的主要观点有文化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基本焦虑说、应付基本焦虑的策略、三种病态的人格类型和女性心理学。霍妮认为,弗洛伊德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对神经症的影响,把性本能的压抑作为神经症的主要原因。她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性本能的满足或压抑已是一个次要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最急迫的是面临失业、贫困、战争的威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敌视和怨恨等来自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使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导致神经症的产生。因此,神经症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此外,霍妮对儿童时期不良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变态心理也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她的分析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对于正确理解和研究神经症的起源及其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3 精神分析发展的不足与展望

3.1 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精神分析是20世纪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虽然它属于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的一个,但是与其他心理学流派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其他心理学流派要么就研究意识经验,要么就研究行为,对于人意识不到的心理事实,即无意识或潜意识是不予重视的。其次,其他的心理学流派都是学院派的,即大都产生于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体现经验主义或联想主义传统。精神分析则不同,它起源于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精神分析的创建者从不关心心理或行为的实验设计,他们所关系的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采用什么技术去帮助心理不健全的病人。但是,精神分析与医学又有明显的不同,医学对于精神病因的理解是生理上的,即认为精

神病的原因是生理病变的结果,如把变态行为理解解释为脑损伤的结果。所以,精神分析既区别于学院派的心理学,又区别于临床医学,但是精神分析的影响却超出心理学和医学的范围。它不仅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且对文学、艺术、绘画、戏剧、电影、宗教、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乃至我们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叶浩生,2004),甚至有学者认为,精神分析的贡献和影响,并不亚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精神分析以人的意识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对人的潜意识进行研究。弗洛伊德否定了传统心理学“心理的即意识的”的观念,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并认为潜意识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另外,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及其研究,它并非以个体主义为研究取向,而主要以文化主义为研究取向,这就为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启示。首先,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剖析。精神分析因探索人类无意识动机而视为一种深度心理学,在社会文化研究中同样具有深度剖析的特点,这种深度剖析表现为精神分析用无意识心理来解释社会文化现象,揭示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心理根源,如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等。这对文化心理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已成了文化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其次,从多维度阐释人的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人性与文化,自我与文化,心理症状与文化,人格与文化等。精神分析学者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主张对立冲突(弗洛伊德);有的主张和谐发展(阿德勒、艾里克森等),有的主张单向决定(社会文化学者及博亚斯师徒),有的主张互动整合(卡丁纳等)。这表明了精神分析学派不仅重视社会文化研究,而且他们的观点逐渐地从冲突到和谐再到互动整合的合理演变。这给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诸多启示。其三,释义学方法论。精神分析属于非学院派的心理学,不主张甚至反对使用客观实证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而是采取释义学方法论,强调主观的质性研究。这一特点也表明在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的研究上,这种方法赋予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强调心理学研究必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情境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加以整体把握。另外,这种方法重视人类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和意义性,把意义和价值问题纳入到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并把理解和解释作为探求心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的有效方法,这就打破了心理学界长期以客观实证方法为统治地位的局势,为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柳友荣,胡万年,2007)。

当然,尽管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至今已发展了一百多年,但是仍然有其不足的地方。如弗洛伊德观点中的泛性论、阿德勒观点中带有非理性倾向、荣格的观点过于神秘且夸大无意识的作用、埃里克森的观点具有人为色彩、弗洛姆的概念多

为含混不清且缺乏明确的界定、霍妮的理论主观思辨性过强,难以实验证实,缺乏科学的精确性等,这些也是精神分析理论至今仍被很多人怀疑甚至影响力越来越低的原因。

3.2 精神分析的发展方向

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开始,精神分析就以意识为研究对象了,不管是弗洛伊德对个体潜意识的研究,还是荣格对集体潜意识、弗洛姆对社会潜意识的研究,其研究对象都是实际存在但却意识不到的心理事实,研究的方法缺乏客观性,研究过程充满思辨性哲学色彩,因此,精神分析要想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上应不断改善。第一,研究对象更加合理。对于潜意识的研究不能使用直接的方法,因为它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弗洛伊德想通过梦和失误来间接解释人的潜意识内容,但是不管是梦还是失误等,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说明它能代表潜意识,所以,寻找更加合理的中介来研究人的潜意识是发展精神分析的重要手段。第二,研究方法应该客观、多样。目前精神分析学派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如果能找到像实验研究那样客观的方法的话,精神分析理论将更具说服力。第三,研究过程应从非理性向理性化转变。精神分析理论被部分学者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研究过程过于主观和非理性,如果这样的话精神分析很容易就陷入哲学的范畴。

4 参考文献

韩艳王,秀银. (200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9(2), 17-18.

郝敬习. (200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31(3), 59-62.

梁宁建. (2007). 当代心理学理论与重要实验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柳友荣,胡万年. (2007). 精神分析学派_个体主义取向还是文化主义取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7(6), 36-41.

伟李,靖程. (2009).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流变_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 中国医药指南, 7(10), 183-185.

叶浩生. (2004).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内容提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 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 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 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 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儿乎每一个侧面。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 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涉及范围极广。本文拟从以下儿方面对弗洛伊德 的人格理论作以介绍,并略作评价,供读者分析研究。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 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山意识、询意识和潜意识 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

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 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 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 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 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 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 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 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弗洛伊德宣 称:“精神 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 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注:,奥,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精神分析理论讲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3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人物与精神分析有关()。 A 荣格 B 马赫 C 华生 D 安吉尔 2、下列哪种理论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比较大?()。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3、(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4、哪种理论认为认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5、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 A 投射 B 移情 C 外设 D 转移 6、下列心理学流派中,哪一个被称为“第三势力。()。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 C 机能主义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需要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8、下列哪种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 ()。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9、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 10、首先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治疗的是:()。 A 华生 B 霍妮 C 班图拉 D 沃尔夫 二、多选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是()。 A 压抑 B 退行 C 言语 D 沉默 2.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中症状是()。 A被压抑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 B 自我与本能欲望 C是压抑与被压抑两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D 自我没有得到实现 3.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包括()。 A真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现实性焦虑 4.心理防御方法中的合理化包括()。 A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 B 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C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D 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5.童年期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A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 没有发生质变。 C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 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6.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是()。 A 本我 B自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结构理论 11级汉语3班11100319 吴越滢 【摘要】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即使是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不被社会习俗、道德法律所容许,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而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在世界心理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美学理论等多门人文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关键字】意识与潜意识俄狄普斯情结失言 【正文】 心理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发现,在人的意识之外还可能有一种无意识心理,这种无意识心理在遇到阻碍的场合下就转化为神经病的病理症候。弗洛伊德在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中提出了“潜意识”概念。书中认为在我们觉察到的意识性观念之外还存在着潜意识观念。并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潜意识的观念,并起着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以觉察到并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包括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消息、观念和感觉。因为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得非常紧密,它受到的限制也就更多。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又被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指当需要时就能 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它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 个边缘部分。它虽然暂时是无意识的,但是比较容易转化为 意识。而无意识作为心理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 是“包括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 无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是人们难于察觉和认识的部 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其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 性欲望,它通过人们不够注意的玩笑、失言、梦等方式表现出来。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占据了最大一部分。在表现上多为盲目的冲动、生物的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倘若用冰山来比喻的话,意识只是浮于水面上的小部分,而无意识则是藏于水面之下的那大部分。 弗洛伊德早期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这一学说从两个前提出发:首先,它“肯定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其次,就是肯定那些不论就狭义还是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自我(e 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0世纪40―50年代,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代替并系统地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E. Erikson)。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艾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以区别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 (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精神分析试题(附答案)

精神分析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题目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0分) 1、(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C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2、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B A投射 B 移情 C外设 D转移 3、精神分析的()期是出现移情和阻抗及修通的过程B A 初期 B 中期 C 总结 D 终结 4、弗洛伊德认为做梦能证实()的存在D A 意识 B 潜意识 C前意识 D无意识 5、()是治疗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方法A A 释梦 B转移 C外设 D面质 6、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造成抑郁的原因是()C A高度的成就感 B习得的无助感 C自我惩罚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7、( )技术是咨询师在辨认那些有害的防御时,通常会考虑在治疗过程中将这些防御方式呈现给当事人以引起其注意 B

C对质 D修通 8、神经症性原因反应中决定终结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B A咨询师如何处理反移情 B患者如何处理移情。 C 咨询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 D患者的治愈情况 9、精神分析治疗的重点是()A A既往经历对目前行为的作用 B了解防御机制以及患者的移情反应 C对患者的个人世界观进行探索 D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10、终结分析的重要指标是()C A病人感到症状消除 B理解自己的防御 C具备了发现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D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移情反应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弗洛伊德按照阻抗的原因把阻抗分为()ABCDE A 压抑阻抗 B继发获益阻抗 C超我阻抗 D 本我阻抗 E移情阻抗 2、防御机制中不愉快的情感包括()ABC

经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汇总

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895年《癔病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真正开始。从这之后,弗洛伊德便有了许多追随者,在此期间一方面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正,另一方面他的弟子们也由于日益不满其理论和方法,先后与其分道扬镳,从而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后来精神分析运动从欧洲转到美国。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修正与扩充,形成了哈特曼、艾里克森等人的自我心理学派和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的社会文化学派。这两个学派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和本能的因素,被称之为新精神分析[1]。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经典精神分析。 一、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及其运用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根据催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东西。来访者在进行自由 联想时,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毫无保留地将其感觉到的东西全部说出来,并对其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即病的起因为止。因为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 (二析梦 梦的分析被弗洛伊德看成是理解潜意识的 “最佳之路”。将其看成是潜意识的流露。因此,在他对潜意识的描绘中常常具有隐喻的特征,每当他谈到“潜意识”就会去寻找其背后的隐义。他把梦看作是个体愿望的达成,所以在他看来梦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他认为梦的工作是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显梦。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显梦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隐义,找到病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心理阶段发展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病医生,他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分析了病人的梦、随意的谈论、不其然的联想以及儿时的记忆,认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激烈冲突都会影响其行为的发展和文化。尤其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得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他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在他看来,人格的的发展是伴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的,个人的性生活并非开始于青春期,儿时开始于婴儿期。因为性本能虽然是天生的,但它会随着生理的成熟而改变,这也就是说,本能的成熟会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因此,当性本能成熟时,它的能力即欲力就会慢慢的从身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性其他的部位,婴儿就进入了另一个新的人格发展阶段。他按照年龄顺序,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口腔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6个月),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两性期(12岁以后)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征。如口腔期,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所以,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影响。再如性器期时候儿童的依恋情结的发展正常与否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性格特征和男女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儿童的成长随着性欲的发展由自恋发展到恋他。他用古希腊两个神话构成的两个情节,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来证明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亲近母亲的结论。他的这种以泛性论为支撑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禁欲主义的反抗,同时,他把性的问题大胆的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注意研究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常人的心理神经的形成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他的研究方法上是值得质疑的。它采用非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喜欢用面谈、自由的联想以及梦的解析等方法来研究少数临床病人的生活史,其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大众,如并没有证据说明可以从人的口腔期及肛门期的活动预测其今后的人格,也没有证据说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那五个时期。另外,他忽视了人的性心理的社会性,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作用,自然性陷入了生物化的境地,他也忽视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性欲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境地。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我们需要用一个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绵阳师范学院 题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姓名:李明 学号: 1 3 0 3 0 4 0 1 0 7 专业:历史学 班级: 2013 级 1 班 指导教师:吴节义 2014年12月25日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要了解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与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首先要了解其具体含义,先简述它们的内容。 一、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二)本能论 本能论构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本质。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这个词“代表了所有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本能的对象是能满足欠缺状态的事物或手段。 (四)、人格论 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

伊底又称本我,它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它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能量直接来源于肉体。伊底是完全非理性的,它遵循着快乐原则。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欲望构成,肉体是它的能量源泉。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超我遵循至善原则,即它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超我形成于幼儿期,因为光靠自我的力量不能控制伊底的本能冲动,所以,超我的形成是必要的。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影响重大。但是,他过分强调性本能和潜意识的作用,忽视理性意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为他的人格理论留下了明显的缺陷。(五)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论 弗洛伊德在对自我功能以及神经症和精神病根源的研究中,提出了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系统观点。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 埃里克森的阶段论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但他的学说更为乐观,更认同人类积极发展能力的主动性。他认为,如果个体能够积极的加以解决,那么将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个体不能顺利的应对,则会影响个体的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和克服自卑是人类的本能。当我们体验到自卑时,我们便被追求优越的力量所驱动。他指出,优越并非一定是比他人优越,而是从一种只觉到的较低的位置发展到较高的位置,从感觉到不足到感觉到增强,通过追求能力、控制、完美从而克服无助感。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关于人格起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理论。意识个体目前能够知晓的心理成分。 前意识当前不能意识到,但是能够很容易进入意识的那部分信息。 无意识我们永远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成分,储存着被压抑的原始本能驱力、记忆以及情绪。 压抑西格蒙特-佛洛依德认为,不愉快的信息通常在没有知晓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无意识。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个生而具有的无意识心理成分运用初级加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遵循快乐原则。 力比多性饥饿和渴的生命本能力量。 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企图寻找即时的满足避免痛苦而不管会对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初级加工思维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试图通过对需要对象形成欲望-实现的心理表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通过安全现实的方法来满足本我需要的企图。 超我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部分的心理通过实施执行道德约束和力求完美从而与本我的欲望对抗。 良心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的道德约束。 自我理想弗洛伊德认为是超我完美行为的标准。 置换一种防御机制个体将攻击或性感受从最初的目标转向安全的人或事物。升华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置换方式对社会有害的目标被社会允许的目标代替总的来说是对社会最好的置换方式。 认同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参照生活中成功获得满足的个体。 性敏感区域刺激时释放性能量的身体部分。 心理性欲阶段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的性能量寻求不同满足途径的发展时期。 口唇期弗洛伊德认为从出生到1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本我的满足集中于口腔。 口唇依恋型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暴饮暴食吸烟以及其他口腔活动寻求快感。 口唇侵犯性人格一种人格类型个体通过口头对他人敌对获得快感。 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从1岁到3岁时心理性欲阶段的第二个阶段快感的获得来自于肛门。 肛门便秘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吝啬的顽固的固执的和冲动的。肛门排放型一种肛门期固着人格类型表现为冷酷攻击性的凌乱和无序的。 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3岁至6岁时心理性欲的第三个阶段快感的满足来自于生殖器。

心理学 导论作业

大 学 生 心 理 学 作 业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导论——对弗洛伊德精神的简要分析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著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心整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着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着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精心整理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意识称为????说的“????????为,“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4.图片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个体每一阶段危机的解决方式对其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念有 着重要影响。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或前几阶段)冲突的解决,而早期冲突也可能推迟到后期发展阶段中得到完全解决。如果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危机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人格发展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别是埃里克森的理论从个体出生到青春期、成年期直至晚年,体

现了人的全程发展观,对转变教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因而,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独特性。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重要的第四、第五、第六阶段,更需要教师在了解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危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景,在活动和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渡过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 四、性别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 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一)智力的性别差异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三是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所不同。一般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其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张昱教授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尽管弗洛伊德经常表白他无意建立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际上,他致力于精神分析学说凡六十年,写了很多著作,并且他对他的学说几经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为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生平中,从他的主要著作中看到他的理论的发展道路。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是分为两个时期:以1913年作为分界线,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他的早期理论,他最后二十年在修订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理论称为他的晚期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这里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和无意识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摘要: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由弗洛伊德创立,而后其追随者的发展,使其结构理论逐步完善。本文简要介绍了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观,和其追随者在此理论上的发展。并简单进行了个人的总结思考。 精神分析是科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以潜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和其追随者建立的体系中的人格结构的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结构观,在后期,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在此基础上,其追随者又发展和延伸了此理论,使此理论更丰富和具有科学性。 一、古典精神分析创立的人格结构论。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观。认为意识即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潜意识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其本我概念与潜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即人的动物性,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自我派生于本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现实

条件的可能性,还要受到超我的制约,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其追求的是完美,使个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个体。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中,自我既要顺从本我的要求,又不敢违抗超我的命令,不敢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相对抗。如果过分地压抑本我的要求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果违抗了超我的命令又会引起良心的谴责;而与外部世界相对抗则会受到外界的惩罚。自我面对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一仆三主,而这三“主”的要求在本质上就是水火不容的。当自我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其潜意识概念是其人格结构理论乃至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石。而其提出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被大多数的追随者所认同和发展。 二、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在概念上的发展。 (一)在潜意识概念上的发展。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整合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人格称为心灵。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人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其作用就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其适应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的人格,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看来,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而意识,恰好是潜意识心理的产物。潜意识比意识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潜意识统辖的领域较意识广大得多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道的那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的发展。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

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由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S.弗洛伊德所构建的学科。精神分析法是以“人类”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法不是以人类以外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不会通过将研究动物所得到的结果直接适用到人类上面,不会从那些结果里面去类推人类的心理。 一、精神分析法的起源及定义 1、创立标志 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2、定义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3、辅导目标 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4、辅导过程及具体方法 (1)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2)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a、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b、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c、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