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应用文文体

古代应用文文体

浅谈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陈强

[摘要]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的出现较早,但其应用文之名却很晚才出现。应用文体在中国古代是广泛使用的,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细节。历史上关于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理论的研究和规律性的探求,使古代应用文体的功能指向更加明确。对于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的探讨无疑对于我们今天的应用文写作和教学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功用

一、应用文名称的出现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应用文”这一名称出自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其中有:“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如果认真推敲刘熙载的用意,便会发现,他的的目的不在于把“应用文”一词作为专门分类的文体概念去解释它的内涵,而是目的在于强调“一切应用之文”的实用性。辞命,本指古使者之间交往应对的言辞,《艺概·文概》中说“文有辞命一体,命与辞非出于一人也。古行人奉使,受命不受辞,观展喜犒师,公使受命于展禽可见矣。若出于一人而亦曰辞命,则以主意为命,以达其意者为辞,义亦可通。辞命之旨在忠告,其用却全在善道。奉使受命不受辞,盖因时适变,自有许多衡量在也。”结合这两段论述来看,一是说明,行人出使受命,在具体场合要因时适变,应对要言辞通变。“其用却全在善道”即强调了“用”;二是想通过这样来推导出“一切应用之文”重在实用,强调了实用性特点。

至于刘熙载所讲的,应用文有上行、平行还有下行之分,虽然使用了应用文的名称,却也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的界定。因为与现代应用文的概念进行比较,其外延范围比较窄。如果按现代文章学分类的话,划分应用文的种类应该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私人应用文和公务应用文两种。文中,刘熙载所说的其实相当于我们今天所指的公文,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上行、平行、下行之分。

“公文”一词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早了。目前可查的较早的如《三国志·赵俨传》中有“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再比如《后汉书·刘陶传》中的“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此外还有案犊、文犊、文案、公案等名目,如《唐书·李巷传》:“天资长于吏事,治家亦勾检,案犊簿书如公府。”再如《宋史·梅执礼传》:“文犊山委,率不暇经目。”又比如《南史·彭城王义康传》“性好吏职,锐意文案。”还有《东坡奏议集·辨黄庆基弹勃割子》:“今来公案,见在户部,可以取索案验。”这句话中的“案”,原指食器,后指凭几,在这里借用为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或相关的狱讼判定等。犊,原指木简书板,在纸张通行使用后把书信称为“尺犊”。在《后汉书·匈奴传》中有:“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犊。”案犊,在古代的诗文作品中也有所提及,例如谢眺《落日怅望》:“情嗜幸非多,案犊偏为寡。”还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二、古代应用文写作的文体选择

[1] 中国古代文人写作十分重视文体的选择,正所谓“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其义就是,

只有选择正确文体才能在写作时为文合体,也才可能得体。古代应用文体的选择和辨析开始于曹丕,后来经过陆机、挚虞、刘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成为是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就是说从文章的基本规律来说是

共同的,而不同的文章具体的体裁又不同,各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于是,他进而进而概括出

[2]文体的特点:“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的这一理论在古代

写作

文体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首先,提出了“本”“末”论,并且能够把本、末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这明显比先秦时期对于文体分类中对于文章的模糊分类要进步了许多。其次,就“末”而言,根据表现形式把不同的常用写作文体的特点总结出来,分为四科八类,称之为“以体论文”。这样一来,古代常用文体的写作研究更加细化,更加注重了不同文体的特点。而这

些“科”“类”也主要是指常用的应用文体。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古代应用写作文体的最重要文体选择和分类。

而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不仅对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想象、灵感等提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同进也对既有的文体进行了比前人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对于文学作品的体裁,陆机主要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入手。较前人进一步承认了体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2]纷纭挥霍,形难为状。”他认为,作者的文章所要反映的现实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形态,以及

[3]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相较于之前曹丕的

论述有两个特点:其一,体裁划分的更细,把原来的四科八类发展成了十类,使更多的应用文作品体裁得以收纳其中;其二,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不再简单从作品的形式角度来归纳文章体裁,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上的互动关系,用以解释不同的体裁出现的原因。

除此以外,陆机还在概括文体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各文学作品体裁特点的内在相对性:一方面,他认为文章体裁上的不同只是表象上的不同,用以相互区别,是相对的,其内在有着共同性的规律性东西;另一方面,也强调,即使是在每一种文章体裁内部,各篇文章也应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点,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不必强求细节上的一致性,以利于产生多样化的文风。

客观上讲,陆机的阐述与曹丕的理念相比,更加尊重客观事实和写作的创作特点,更加理性,既体现了文学作品的规律性,也最大程度不同地保留了作品评论中的个性化元素。

可以说,曹丕与陆机的文体研究理论是对中国古代文论最重要的奠基,也是对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具有示范性和总结性的作用,此后,后继学者,比如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体方面的专论,主要对各种文章体裁的起源、性质、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且主要针对应用文体裁,可以说,这种考察文体渊源和流变的研究方法,是前人所没有的新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文体论和古代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沿着这样一个研究方向,继续深入,拓展领域,把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文体论和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而《文心雕龙》则全面继承了前人对应用文写作体裁的研究,并且更有创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已经有系统明确的理论来指导作者的对于应用文体裁的研究。

比如,把《文笔说》引入他的文体研究中。刘勰先从“论文叙笔”说起,以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把文学体裁与各种文章体裁大致分为两类,然后,对这些文章再进行个体化的研究。比

[1]如,他在《序志》中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后面,又在《总术》中具体解释

[1]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而《文心雕龙》通体的文体

论也正是根据这个定下来的:前10 篇谈有韵文,而其中不少是应用文体;后10 篇谈无韵笔,主体讲是应用文体。由此可见,刘勰的写作理论研究已与曹丕、陆机等人不同。

其二,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对应用文体裁的论述已更加完备和周详。

《文心雕龙》的20 篇文体论文章,即《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这些加起来占了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二。其中14 篇属于是兼论两种体裁的,共详细论述了34 种文体,这里面论述的大多是应用文,如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封禅等;又于《书记》中简述了24 种体裁,绝大多数也是应用文。由此可见,《文心雕龙》中论述应用文体裁是非常完备和周详的,远超过前人。

三、古代应用文写作规律

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同其它的文体写作一样,都有其规律可循。而控寻这一规律的,主要是曹丕、陆机和刘勰等人。他们对于古代应用文体写作规律的研究,对于写作实践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在关于写作艺术的运用方面,曹丕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典论·论文》中,他对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了评价,其中也包括应用文体裁,例如称:“琳、之章表书记, [2]今之隽也。”由此可见,曹丕充分肯定了应用文章在内容之外的文采和艺术欣赏性。陆机的

《文赋》则大量论述了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其中,不少涉及到对当时古代应用文的写作规律控讨。概括起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写作,尤其是应用文体的写作,对于中心的把握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到整篇文章的方向,也将极大地影响文章的形象。陆机认为:“立片言而居要,乃

[2]一篇之警策。”所谓立警策,其目的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表文达意更加有

明确指向,而他讲的方法就是通过简明扼要的“片言”来完成这一效果。于是,文章既简洁明快,又说理清晰,条理不紊。

第二,合理安排内容,谋篇布局

古代文体理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突出的重点和中心,还要有合理的谋篇布局。

[2]陆机的《文赋》中提到了:“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的现象,其实是作为反例来

说明写作行文中,前文不达后意,前后互相干扰,互相矛盾的不正确现象。他认为:“选义按部,考辞就班。”精要的指出了在行文中要注意的结构布局问题,也就是说,在行文之前就应该根据自己所要创作作品的义理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句子结构,以决定什么词使用,用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就算从今天看来,这些都依然是文章写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律,更是应用文写作应该遵循的法宝。

四、古代应用文功用

古人对于古代应用文体在当时社会的社会政治功用也多有论述,散见于王充的《论衡》、曹丕的《典论·论文》以及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论著中。王充的著作《论衡》其实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著作。而他的这部著作由于具有很强的社会指向性,使得他的哲学论点中提到的文学观成为重要的文学观点。正如在《佚文》中所说:“《论衡》篇以数十,亦一言也,曰:

[4]虚妄。”他认为:为文应该重“世用”,也就是文章应该社会政治功用。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文章要“有补于世”、“劝善惩恶”,虽然,他的这部著作并没有专门针对古代应用文体的实用性进行论述,而是泛泛就各种类型著作而言,但毫无疑问,应用文体的实用性理应在此之列。

为了更好地阐述他的实用性为文理论,他结合了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论证:一类是关于应用文起于实用的例子,另一类是关于为文要讲求实效的例子。他在《对作》中提出:“起事不

[4]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益于补。”也就是说,写文章不能临时起意,是有目

的而为之的,是要考虑一定的社会功用的。王充以汉初时陆贾对汉高祖上奏的事例来说明。根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陆贾好以诗论天下,而刘邦不以为然,认为天下不能靠诗、书得来,而只有武力可以。于是,陆贾开始陈列历史事实向刘邦奏书,以证其说,共上奏十二

[5]篇。结果,“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王充认为陆贾的奏文之所以成功,

就是应了时局,起于实用功效的,他评道:“高祖不辨得天下, 马上之计未转, 则陆贾之语不

[4]奏。”也就是既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又能有效地针对当时的政治发展态势,所以才让汉高祖信服。

至于论述为文要讲求实效的例子,王充在诸多篇目中以汉赋为例反复论证。他针对汉赋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讽谏作用的事实,批评了这种倾向。例如,在《定贤》中指出:“以敏于赋颂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

[4]非,辨然否之实。”可以看出,王充评价文章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辨然否”

也就是能不能起到“劝善惩恶”作用,才能决定文章的好坏。

显然,王充的《论衡》中阐述的写作理论要求文章包括应用文体要发挥社会政治功用,不能草率为文,对后世应用文写作的影响深远。

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2]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他在文中例举了好多人的文学作品以论

证其观点,比如王粲、徐干、蔡邕、张衡的辞赋和陈琳、阮、孔融的章表书记,从他引证的作品来看,可以看得出来,他认为应用文体的文章功用同样是很高的,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功用,可与立功、立言相提并论,可以垂世不朽。相对于王充的观点而言,曹丕把应用文章的功用提高到了国家层面来评论,是前所未有的。当然,因为曹丕的个人特殊身份,也使得他的评价对应用文写作及其理论的发展起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巨著,其中,对于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研究更是高屋建瓴。他也十分重视为文要具有社会政治功用,《文心雕龙》的第一部分《文之枢纽》以及《长怀序志》等篇目里都有所论述,他提出:“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 [1]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可见,他也把文章的社会功能

上升到了国家影响的高度来进行评价。此外,对于辞赋,他也在文体论中多处论述。例

如在《诠赋》中同王充一样,针对赋的流弊进行批评,称:“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

赋,愈惑

[1]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认为赋由于过分追求辞采而

使其作

品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规范性和讽谏作用。

在应用文体的的社会评价方面,他比曹丕评价得更为具体,在《章表》中提出:“章表奏

议,

[1]经国之枢机。”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已经针对专门的应用文体作品进行评价,

而不是

如前人那样泛指文章、文学。他单独针对章表奏议类的公务应用文体进行关注,而且认

为这种文体的作用更加核心和重要,足见评价之高。

总之,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应

用写作理论的研究也有力地促成了中国古代应用写作的发展。从社会功用上来看,中国古代

应用写作是成功的完成了“劝善惩恶”的作用,达到了“国之枢机”的地位。对于中国古代

应用写作的研究无疑会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应用写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刘盼遂.论衡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

[5]史记卷九十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9.

联系电话:152********篇二: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

“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

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以说,魏晋

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

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

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

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

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

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

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

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

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

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

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

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论辩类者,盖源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昭后世。”春

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为说理文的孕育和产生提供了条件。

《论语》,形式短小,哲理性强。由于没有题目,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只能被看作是说

理文的前奏。

《墨子》,“十论”,逻辑性强,语言质朴,每论各有主题,已粗具论文规模。《孟

子》,辩巧而流畅,具有雄辩的气势,对后代论辩文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孟子·许行》篇中,

孟子主要对许行“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进行辩驳,先后运用“诘问法”、“类比法”、

“归谬法”等论证方法,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

《庄子》,汪洋恣肆,机趣横生,运用大量寓言故事说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荀

子》,细密严整,以说理取胜。

《韩非子》,精切犀利,说理透辟,特别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譬喻,先秦的说理文中,能

与《韩非子》匹敌的极少。

先秦以后的封建时代,说理文的立论与驳论方式,基本上没有越出诸子散文的规范。

先秦时期,没有单篇论文。现存的最早的单篇论文是,汉初贾谊《过秦论》。此后,单

篇论文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

二、论说文的分类: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论”有八品:理论、政论、经论、史论、文论、讽论、寓论、设论。以今天文

论观来分,古代论说文大体可以分为:正论、史论、学术论文。此外,古代按照题名

和写作角度,将“论”看作是论说文中的一体,另分,说、解、辩、原等。

1.论、说:

“论”,议论,说理以论证为主,是概括各种学说来集中研讨一个问题的,一般重在见解

精深,逻辑严密。如贾谊《过秦论》、苏轼《留侯论》。

“说”,说明,其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某方面问题的道理的,一

般重在解说、说明。如韩愈《师说》、《杂说四首》,柳宗元《羆说》。

2.解:

用来解释疑难的文章,有两类:

(1)假设问答——先假设有人提出某种疑难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加以解释。学术性较强,如扬雄《解嘲》、韩愈《进学解》。

(2)为解释某类问题或书中的某些语句而作,有时也以“释”做篇名,一般为纯学术性短文。如蔡邕《释诲》。

3.辩:

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而写的驳论文章,具有很强的辩论性。如韩愈《諱辩》、柳宗元《桐叶封弟辩》。

4.原:

是一种追根溯源性的文章,是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和考察的论文,作用是以古鉴今。如,韩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黄宗羲的《原君》、《原臣》。写这类文章,需要有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能够洞察事物的眼光。

传状文

传状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史传文、文人传记、行状

1.史传文:

又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1>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编写。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特点:

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个事件间的联系,但所记之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能连贯、历史人物的生平等也无从详其原委。

<2>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史记》。

特点:

突破了编年体的局限,有利于表现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其出现,标志着人物传记走向成熟,是古代历史散文在形式方面的一次革命。

<3>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首创者为宋代袁枢。

袁枢编写《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的内容概括为239件史事,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每件事按照年代顺序抄录成篇。

特点:

事件首尾明晰,脉络清楚,有利于考察某一历史事件的始末。弥补了编年体、纪传体记事缺乏连贯性的缺陷。

2.文人传记

指除了史官以外的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深受史传文的影响,特别是《史记》。真正形成于唐代,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文人传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其描写的对象更加宽泛,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自传——文人传记中有一种自叙生平的传记文,文人与史官共同采用。

篇章命名的方式有两种:

①以“自传”名篇,如:陆羽《陆文学自传》、刘禹锡《子刘子自传》等。

②不用“自传”名篇,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是我国最早的自传体散文。《汉书》中《叙传》、《论衡》中《自纪》都是对《太史公自序》的模仿之作。特点:这种序传,既是全书的序言,又是作者的自传。它的位置一般在全书之后。后来的序言、跋语,就由此而来。此外,有的自传不用第一人称来写,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白居易《醉吟先生传》等。

又称“行”、“行述”等,其含义是:一个人的德行状貌,古人中,有名望的人死后,一般由亲友、门生、故旧等将逝者的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概略的记述下来,以便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者为撰写墓志铭、史传提供参考材料。这样的传记文章就是“行状”。

特点:

第一,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

第二,有褒无贬。

杂记文

一、概念:

其范围较宽,除传状文、碑志以外的记叙文,大都可以归入此类。

二、产生及发展:

远古时期,《尚书》中部分篇章已初具杂记文的雏形。

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杂记文。

魏晋时期,杂记文逐渐多起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王羲之《兰亭集序》等。唐宋,杂记文的成熟时期,出现了大批以杂记文著称的作家,如“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杂记文的典范作品。

明清,杂记文的繁荣时期,数量繁多,作者如林。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是杂记文发展史上的丰碑。其他,如:方苞《狱中杂记》、龚自珍《病梅馆记》也是该时期的代表作。

三、特点

以记叙为主,不少篇章直接以“记”名篇。其表现手法较多,常用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内容,广泛而种类繁多。清人吴曾祺《文体芻言》:“杂记者,所以叙见闻所及,或谓之杂志,或谓之杂识,其意义一也。凡遗闻遗事,下至一名一物一理一细,靡所不有。”

四、类别

1.台阁名胜记:

一般为刻石,碑文,重在记事和歌功颂德,前面有序,后面有铭,记事为缘由,重点在于发挥议论、书写个人抱负和感慨。语言典雅、风格庄重。代表作品有,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

2.山水游记:

主要记写作者游历山水的见闻和感受。重点在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并且由此抒发作者的情怀。代表作有:柳宗元“永州八记”、姚鼐《登泰山记》。

3.人事杂记:

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多以“记”名篇,少数标为“志”,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方苞《狱中杂记》等。

4.书画杂物记:

专门记述书画内容、艺术风格、物品的形制及来源去向等。代表作品有:韩愈《画记》、白居易《荔枝图序》等。此外,杂记文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笔记文,因为其杂谈琐语的性质,故将其看作是随笔而录的杂文。

笔记文,又称“笔记小说”,是有别于正史的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笔记文始于魏晋,繁荣于宋元明清,著名的笔记小说有:沈括《梦溪笔谈》、顾炎武的《日知录》、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

应用文

主要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应用性文体。古代应用文的种类很多,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报告。因内容不同而名称各异。

“章”,谢恩;“奏”,弹劾;“表”,陈情;“议”,执异;“封事”,述机密。奏议的题目有时也写作“上书”、“疏”、“箚子”。

对策:

是奏议的一个附类。试举时,写在简上的皇帝亲自出的试题题目,叫做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己见,叫做对策。

2.诏令

是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

书信中,臣子写给皇帝的,叫做奏议;皇帝写给臣子的,叫做诏令。

最早的诏令见于《尚书》,以“命”、“诰”、“誓”等名篇。

汉代,诏令的各种形式齐备,有“策书”、“制书”、“诏书”、“诫书”等。檄文:

是诏令的附类,是古代一种军事性文书。《文心雕龙》:“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

由于其用途特殊,檄文往往具有号召性和煽动性。

3.碑志

碑志:碑文、墓志铭

<1>碑文

按照内容和用途,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记功碑文,用来记述某人或某次重大历史事件中文武功业的,如,韩愈《评淮西碑》。

第二,宫室庙宇碑文,用来记载某项建筑物兴建的缘由和经过。如,柳宗元《南霁云睢阳庙碑》。

第三,墓碑文,记述死者生前事迹兼悼念。张溥《五人墓碑记》。

古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僚可以立碑,五品以下官僚可以立碣,没有官制品位的人只能立表。

碑和碣的内容一般有两部分,前面有志文,后面是铭文;铭文押韵,又称韵语。表一般没有铭文,例如,欧阳修《泷冈阡表》。

<2>墓志铭:

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由两部分构成,前面是死者的传记,叫做“志”;后面是赞颂性韵语,叫做铭。

4.哀祭:

哀悼死者或者祭祀鬼神的文章,包括哀辞、祭文、弔文、诔等,一般有韵语。具体来说:第一,哀辞,多用于身遭不幸而死或童稚夭殇者。一般前有序,记写其生前才德、死因;后面有韵语。

第二,祭文,在祭祀的时候宣读。有一定的表示祭享的格式——以“惟年月日”开始,以“呜呼哀哉尚飨”结束。

第三,弔文,一般具有客祭的性质,致弔者为客人。弔文重在安慰死者,也有借死者抒发自己胸中郁闷的,如贾谊《吊屈原赋》。

第四,诔,其内容与碑志基本相同,只是不石刻。

5.箴铭:

规劝告诫性的文章,一般是四言韵语。

<1>箴,箴石可以治病,所以用箴作为这种文体的名称,喻其有攻疾防患的功能。多用于指出过失,以劝谏皇上或上司。如,韩愈的《五箴》——《游箴》、《言箴》、《行箴》、

《好恶箴》、《知名箴》。

<2>铭,铭刻下来用以自警的文体,叫做铭文。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四类:器物铭:体协或镌刻在日常器物上,内容是,从器物的性质、功用写起,联想到人事活动,从而写出有哲理性的短语,以物喻意,用以劝人勉己。如,沈德潜《古诗源》中《杖铭》、《衣铭》、《矛铭》。

居室铭:题写或刻勒在居室中,如刘禹锡《陋室铭》。篇三:应用文

第一章概论

1.1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应用文的萌芽:原始社会后期。

二、应用文的产生:殷墟甲骨刻辞,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最早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 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陆续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考古学家称之为“甲骨文书”。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钟鼎铭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其中贵族之间契约,是我国最早的私务文书。这类文章都是应用文。

三、应用文的发展

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度确立的时期。

由李斯等制订的公文程式,对公文写作作了一系列规定,产生了“避讳”、“抬头”、“用印”等制度,这些都标志着公文应用文的成熟。秦代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明确皇帝对臣下用诏、令、诰、制、戒、谕、教、檄;臣下对皇帝则用章、奏、表、议、策、疏;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用平行文种“移书”。“公文”的称谓在这一时期出现。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私人书信已形成明显的文体特点。

碑:是用于墓葬的碑文。

铭:在公务文书中用来表扬功德,而私人应用文则用来自儆自戒。

吊:是借伤悼古人古事而发感慨。如贾谊《吊屈原赋》。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的自觉时期。

曹氏父子对应用文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曹操的《修学令》、《求贤令》;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求自试表》等。应用文理论成果也十分突出。曹丕的《典论·论文》,高度评价了文章的社会作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晋陆机的《文赋》涉及更多的应用文体,并对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律作了更深入的探索。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应用文体的文体学专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3、隋唐宋时期: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隋文帝曾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李谔的《革文华书》强调了应用文的实用性。“古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文风的转变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北宋时期,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应用文”一词。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曾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

4、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应用文稳定发展时期。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更为详备,应用文各体趋于定型化。

四、应用文的变革与繁荣

1、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制,规定政府公文为令、谕、咨、呈、示、公布、状五类七种,确立了新的体式。1916年7月,北洋政府公布的《新公文程式》,将公文文种增至13种,并规定:“凡处理公事文件曰公文”。这是我国应用文史上首次对“公文”概念作出的明确界定。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决议、纲领和宣言。 1931年,瞿秋白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颁布了《陕甘宁边

区新公文程式》,推进了公文改革,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对公文写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为新中国公文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2 应用文的涵义、特点、功用与分类

一、应用文的涵义。广义,应用文是除文学文体以外的各个文体,具有明确的实用性。狭义,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私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使用价值的文章。应用文通常又称文书。基本属性:工具性、直接的使用价值。

二、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实用”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属性。应用文都是“因事成文”,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工具性: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是行使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的重要工具,是为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务服务的。

3、程式性:程式性主要表现为从文种的选用、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规范化的行文格式和行文程序上,都有其相对固定的模式。

4、真实性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可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5、时效性应用文的时效性包含时代性、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效性三层含义。

三、应用文的功能

1、贯彻政策法规,处理各种工作事务

2、协调沟通,促进交流

3、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安定

4、保证经济活动正常有序

5、凭据作用,资料价值

四、应用文的分类

1、分类的原则:遵循逻辑性、排斥性、层次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分类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2、应用文的种类消息、通讯

新闻文体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

党的公文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

函、会议纪要

法定公文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

行政公文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

函、会议纪要

非文

学文体应用文体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

经济文书合同、意向书……

专用文书法律文书起诉状、答辩状……

礼仪公关文书请柬、祝辞……

学术论文

理论文体思想评论

文学评论

……

1.3 应用文的主题

一、应用文主题的涵义:指应用文所要全力表现并体现其意图、宗旨、目的的某种基本

思想、基本观点和意向。

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主题与材料必须达到本质契合,体现出客观性的特征。

2、单一性:要求主题单一纯粹,即一文一意,每篇应用文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清代刘熙

载《艺概·经义概》:“凡作一篇文章,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

为一言,所谓主脑是也。”

3、明晰性:主题要清晰明白,集中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一看就明,不产生歧义。

三、确定应用文主题的方法。

1、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即从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获取应用文的主题。

2、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或规章,确立应用文的主题。

四、确定应用文主题应遵循的原则1、正确 2、鲜明 3、集中

1.4 应用文的材料

一、应用文材料的涵义,材料是作者为了写作的目的而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的一系列事

实或客观事理。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搜集到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原始材料。

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内容。狭义的题材,指经过作家、艺

术家的鉴别、选择、加工、提炼,写入文学作品中的材料。资料,一般是指理论研究、应用

写作中所用的材料。

二、应用文材料的种类:

1、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

2、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3、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4、点上材料和面上材料

三、应用文材料的收集

㈡掌握阅读方法,积累有关资料1、精读法2、略读法3、快读法

四、应用文选材的基本要求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1.5 应用文的结构

一、应用文结构的涵义: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与构造,是选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有序安

排,是思路的物化。刘勰《文心雕龙》:结构就是“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崖际,弥纶

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裁衣之待缝缉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强调文章

“结构第一”。李渔:“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

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应用文的结构特点:定型性、严密性、条理性。

二、应用文结构安排的原则 1、根据文种选择结构2、结构要素排列顺序

3、注重结构的外在衔接

4、在注重结构规范的前提下,适度创新

三、应用文结构的内容

㈠标题1、公文式标题 2、论文式标题3、新闻式标题 4、文种式标题

㈡开头1、概述式2、引用式 3、结论式 4、目的式 5、说明式

㈢主体1、文面形态:这种形态,有明显的外部形态标志,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小标题题 ?标序式?条目式 ?独段与分段式

2、应用文主体的逻辑形态,它是应用文的内在结构形态。 ?递进式 ?并列式 ? 总分——分总式

㈣结尾?对全文的主题进行总结概括。?对全文的主题意义进行强调。 ?祈请式结尾。㈤落款一般应用文的落款包括作者名称及成文日期。公文的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成文日期和印章。

㈥过渡和照应 1、过渡,指相邻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转换的形式和手段。

?给大段加小标题和数字。?在自然段之间用过渡词衔接。?用一过渡段连接上下文。

2、照应,是指文章中不相邻的层次、段落里的内容相互关照、呼应。

?文题照应 ?前后照应

1.6 应用文的语言

一、应用文语言的特点,语言是写作者与读者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媒介物。但丁《论俗语》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最好的思想。”1、语体以社会化的书面语体为主

2、关键部分常用规范化、模式化语言 ?领起语公文模式(“由于……”、“为了……”,“根据……”、“遵照……”、“据查,……”)。总结模式(“在……下”)。礼仪文书模式(“欣闻……”、“惊悉……”等。)。介绍证明文书模式(“兹有……”等)。? 承起衔接语,开头部

“鉴于此……”

“现就……如下”,

分与主体部分之间起承接作用的有:“为此……”,“特此……”,

等。综述性的承启衔接语有:“综上所述”、“如前所述”、“总之……”等。?结尾用语,是表收束、祈请、指示、感谢、企盼、强调的语言。如“以上各项望……”、“当否,请……”、“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特此(通知、通告、报告、函达)”、“……为要”、“……为荷”、“……为盼”、“当否,请批示”、“此呈”、“恭请光临”等。?引据用语。如“兹就……”、“……收悉”等?称谓用语。自称用语:“本”、“我”。对称用语:“贵”、“你”。他称用语:“该”、“他”。?表态用语。如“严禁”、“不得”、“禁止”、“同意”、“不予同意”、“暂不执行”。

3、句法上有特定或惯用的要求,从句类看,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从句型看,较多使用无主句,从句子成分看,大量使用介宾词组作状语、定语成分;常用“非名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把动宾结构转换为偏正结构。

4、合理使用书面辅助语言,书面辅助语言可以使应用文的语言表述更为直观、简明。如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

二、应用文语言运用的要求1、准确 2、简明 3、朴实 4、得体

1.7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运用语言形式来介绍情况、陈述事实、总结规律、阐明观点、抒发感情的具体方法与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叙述和议论。

一、应用文的叙述叙述是有次序地叙说、介绍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按叙述的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1、顺叙是指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2、倒叙是指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最突出、精彩、有吸引力的地方提到前面叙述,然后按事

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叙述。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一段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转回到原来叙述的线索中去,这种方法叫插叙。

4、叙述的人称

5、应用文叙述的特点①大量采用概括叙述,较少使用具体叙述。②应用文中的叙述强调平直,多采用顺叙,文中人称比较单一,且常常省去人称。③应用文的叙述常与议论结合运用,就事论事,以起到摆事实讲道理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①常采用夹叙夹议、论说结合的形式。②常常简化论证过程,不写明推理环节,直接用判断句式表明立场、观点。③常常以正面论证为主,反面论证为辅。

三、应用文的说明说明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规律、作用等,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①定义说明;②分类说明;③举例说明;④比较说明;⑤数字说明;⑥图表说明;⑦引用说明。

第二章公文写作基础

2.1 公文的概述

一、公文的含义。

㈠广义的公文广义的公文是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依法行政和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㈡狭义的公文。狭义的公文是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分别批准颁布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即《条例》和《办法》颁定的18种党政公文。

㈢文书、文件和公务文书。文书,它是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文件,从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以指公务文件,也可以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文件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公务文书,它指的是社会合法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

二、公文的特点1、有法定的作者2、有法定的权威3、有特定的效用4、有规范的体式

5、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三、公文的作用1、领导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处理公务作用

5、凭证依据作用

四、公文的分类

㈠按使用范围分1、通用公文即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2、专用公文,是专业部门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特定专业内容和格式的机关应用文。

㈡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1、党的机关公文。即《条例》规定的14种公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2、行政机关公文。即《办法》规定的13种公文: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㈢按行文方向:1、上行文2、下行文3、平行文

㈣按涉密程度分普通公文、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

㈤按阅读范围分对外公开件、限国内公开件、内部使用件。

㈥按处理时限分平件、急件和特急件。篇四:文体知识和应用文知识练习题

文体知识和应用文知识练习题:

文体知识

1、下列各项对文化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说的“剧作者则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出他的性格,闻其名知其人”,就是指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总是表现在个性化的语言上。

b.散文结构虽然比较自由,但还是要有严格的章法。

c.诗歌以抒情见长,是诗人有感于社会生活而激情迸发的产物,无论托物言志,还是借

古咏怀,其意都不在事物本身,而在批发情感。

d.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小说,在中国起源于神话和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之类,

可看作是小说的萌芽。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

面。

b、小说是一种反映生活容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

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描写只是为了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c、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比较严

格的规定,称为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

d、有人把散文称为“美文”,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语言体现了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小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兼有叙述人的语言和人物语言,自由地调动各种手段来塑造

人物形象。

b、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最能体现作家的创作风格。

c、小说的环境就是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它与小说的人物性格无关。

d、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4.对下列文体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诗歌常用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

b 通过分析诗歌形象、发挥自己的联想、了解作者、朗读等可以进入诗歌的意境。

c 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字数、句数、押韵方面有比较严

格的,它就是古体诗。也叫古风

d 诗歌最讲究语言精练,诗人总是精心调遣最恰当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

5、下列各项对文体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在我国,“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

远矣。”到了汉魏六朝,小说分志怪和轶事两大类,唐代小说称“传奇”,宋代称之为“话本”,

明清两代是我国小说的黄金时期。

b、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和语言高度凝练等特点,欣赏诗歌要进入诗歌的意

境,“意”即作者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境”则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c、散文是最能体现作家个性的一种文学样式,在散文中,理念和诗情的表达,想象和现

实的交融,观点和形象的统一,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样式,戏剧的核心就是“戏”,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集中

表现 2 为人与人之间利害和性格的冲突。

6.下列对文体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

a.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语言的高度凝炼和形象性这些基本特征在一首诗中是有机统

一的。

b.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以生动的情节设制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

c.散文结构比较自由,通常无需严格的章法,不必讲究周密的逻辑程序。

d.剧本是舞台演出所依据的文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决定着戏

剧的思想和艺术

性,对戏剧演出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歌的语言精练、含蓄,讲究连贯性,阅读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特别要辨出言

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b.散文的特点是选材广泛而主旨集中,结构自由而线索贯穿,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c.小说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变换叙事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社会、揭示人生。

d.戏剧的“戏”,就是戏剧冲突,是对社会生活的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而典型

化的矛盾冲突。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能使读者沉浸其中的现实

世界。

b. 散文的特点是选材广泛而主旨集中,结构自由而线索贯穿,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c. 小说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变换叙事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社会、揭示人生。

d. 所谓“戏”,就是戏剧冲突,是对社会生活的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而典型化

的矛盾冲突。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说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要素。

b.古典诗歌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格律上。

c.散文语言的要求,首先是准确鲜明,其次是形象生动,再次是讲究文字的绚丽华美。

d.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要在高度集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容量里,展开矛盾,塑

造人物形象,浓缩社会生活。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b.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在语言运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c. 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其中人物语言总会打上作者语言习惯的印记,

因而最能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

d.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是剧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展开戏剧情节、表现人物性格

起辅助作用。

11.下列有关文学作品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a.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是说在选材方面极为广泛,表现的形式灵活多样

等;“神聚”是指文章的立意深远,主题高度集中。

b. 小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兼用叙述人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自由地调动各种手段来塑

造人物形象。

c. 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节奏的音乐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d.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借助演员的表演来塑造人

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依据的文本,是一种与小说、诗歌、

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影视文学剧本是按照影视片拍摄要求,用文字描述的形式来表达对影视片的创意、设

想及安排的一种文学作品。它既是拍摄影视片的文本依据,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文学鉴赏

性。

b.散文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意旨之新、情思之真、构思之巧、意境之美等方面。优秀的散

文语言总是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的,都很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同时还体现着作家自己的风格。

c.抒情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诗歌是诗人有感于社会生活而激情迸发的产物,无论是

托物言志,还是借古咏怀,其意都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d.小说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叙事抒情的文学样式。它通过叙述生动的故事,描写人物活动

的环境,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发表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取向。

1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a.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境界。

b.小说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不同于作家自己的语言,它要符合人

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c.散文结构比较自由,通常无需严格的章法,但必须讲究周密的逻辑顺序。

d.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是剧本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

14、下列对课文解说有误的是( d )

a、《明湖居听书》记述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白妞精湛的演唱技

艺。

b、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它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发展起来,语言上

采用白话,比较自由。

c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古典小说的

成熟,宋代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红楼梦》代表着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

就。

d 元杂剧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其中科介是剧本关于动作、表情的舞台

提示,宾白就是对白。

15.下列有关文学作品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是说在选材方面极为广泛,表现的形式灵活多样

等;“神聚”是指文章的立意深远,主题高度集中。

b. 小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兼用叙述人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自由地调动各种手段来塑

造人物形象。

c. 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节奏的音乐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d.剧本是舞台演出依据的

文本,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

应用文知识

16.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会议记录的格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会议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会议的

具体内容。 b.写说明书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

c.写总结要大量占有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要善于概括出那些带规律

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层面。

d.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一则新闻,如果用一个标题概括不了内容,还可以在前面加

引题,后面加副题。引题是对正题的补充和解释,副题起引发、烘托正题的作用。

17、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议记录的格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会议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会议的

具体内容。第二部分是会议的主要部分,主要有主持人发言、会议的报告、与会者的发言、

讨论的问题、会议的决议等等。 b.新闻也叫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

语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c.简报是机关部门编发的反映事情、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内部文件,既可以向上

级反映有关的事情,也可用于上级或下级交流有关信息。

d.写总结时要以议为主,夹以叙述,但不要只空泛地议论,要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18.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内容的三要素,目标任务明确,步骤安排合理,措施办法得

当,就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b.写信要根据目的和用途,正确地表情达意,要考虑对象,注意语气,讲究格式。

c.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必要时可配上插图。

d.会议记录的格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会议的基本情况,二是会议的具体内容。会

议的具体内容是会议记录的主要部分。

19.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标题可以加引题和副题,引题起引发、烘托正题的作用,副题是对正题的补充和

解释。 b.简报也叫“情况交流”、“动态”,有工作简报、会议简报、综合性简报等几种,用

于向上级反映有关的事情。

c.总结的写作要以议为主,夹以叙述,语言要准确、平实、简明。

d.书信的语言要简洁明白,多用通俗的、对方熟悉的语言,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20.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总结时不要空泛地议论,要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可以适当地描写和抒情。

b.写新闻报道要以议论为主,以客观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表明态度。

c.简报就是简要地报告将要发生的事实,它是有关机关部门编发的反映事情、通报情况、

交流经验的一种内部文件。常见的简报有工作简报、会议简报,还有综合性简报。

d.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贺信、介绍信、表扬信属于专用书信。

21.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撰写广告词要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防止雷同和低级趣味。

b. 简报有时也叫“情况交流”“动态”等,它的正文有三种写法:一是分项列标题的写

法,二是新闻报道式写法,三是倒金字塔式写法。

c. 说明书常见的形式有短文式和条款式两种。介绍影视剧情、宣传风景名胜、推存商品

多用短文式说明书。

d. 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内容的三要素,目标任务明确,步骤安排合理,措施办法得

当,就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2.下列各项中,应用文知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简报的报尾还包括“报、送、发”的单位,“报”是表示报知下级单位,“送”和“发”

送给上级单位。

b.说明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实用性文体。常见的形式有短文式和条款式两种。说明书要

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要重点突出地介绍读者最希望知道、最需要了解的内容。

c.会议记录一般分为简要记录、详细记录和录音记录三种。采用哪种记录方式,要根据

会议的性质和形式而定。

d.计划的正文部分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基本情况概述;第二层具体介绍取得的主要

成绩、主要经验及其原因;第三层写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和努力的方向。

23.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 总结要以叙述为主,夹以议论,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b. 写说明书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合理安排顺序,语言要简明,应较多地使用专业术

语。

c. 计划和总结是两种具有对应性的应用文,它们的格式基本相同,都由标题、正文、落

款构成。

d. 会议记录一般分为简要记录、详细记录和录音记录三种。

24.下列关于应用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简报就是简要地报告已经发生的事实,它是由机关部门编发的反映事情,通报情况,

交流经验的一种内部文件,这种文件是由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放的。

b.写信是一种单方面的谈话,一定要把话说明白,语言要平易好懂,实实在在,多用通

俗的对方熟悉的词语,不能生造词语,多用长句,少用短句。

c.写总结要以叙述为主,夹以议论,但不能只是空泛地发表议论,应将观点与材料统一起来。

d.广告要突出宣传内容的重点和特点,具有吸引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对于有关应用文字作表述正确的是()

a、写新闻报道,要以叙述为主,以客观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还要针对新闻中的事实加以深刻的分析和周密的说理。

b、广告词写作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其次主题鲜明,还要追求新颖高雅,要让人看得懂,篇幅宜长,以便把广告内容说清楚。

c、写作书信要注意几个问题:条理要清楚,正文要简洁明白,用语要得体。

d、会议记录的要求是快和准,须一字不漏地把会议内容记录下来。篇五:历代应用文选择题

1、商汤伐桀前向全军将士发布的一篇誓辞是a、《汤誓》

2、《汤誓》这篇誓辞出 a、《尚书》

3、越王勾践为洗雪国耻而向民众发布的a、《与国人誓》

4、《告江神文》以祷告江神方式,表达选拔真c、朱彝尊

5.“红示”,实际上是 d、告示

6、曹操以“令”的形式自叙心迹c、《让县自明本志令》

7、提出“示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a、《遗诏》

8、诏书所属的文种是 d、下行文

9、不仅提出“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c、刘恒

10、曹操为激赏社会广泛推举有用人才b、《求贤令》

11、《问魏征病手诏》的颁布者是 c、李世民

12、古代主要用于新官上任前张贴在官府衙c、告示

13、《入关告谕》的颁布者是 b、刘邦

14、要求语言凝练、准确、坚定,给人不容置b、教令

15、最早提出“唯才是举”用人方针的是 a、曹操

16、对教令文体传统格式进行d、《让县自明本志令》

17、要求语言简洁、明白,用语朴实,能让人c、告示

18、与《让县自明本志令》文种相同的选项c、《求贤令》

19、提出“平天下需要人才,安天下同样需要b、《求贤诏》

20、根据下行文种的特点, a、誓辞,诏书,教令

1、以向君王陈述政事,表达情感为特征的文种b、表文

2、以明白公允,诚恳笃厚为本,以辨析事理(a、奏疏)

3、以“贵粟”为基本论题,着重谈论“重农贵粟” a、晁错

4、主张文章以“明道”致用,反对宋b、欧阳修

5、古代应用文体中,有一种机密性很强 d、封事

6、表文的语言要求是a、文辞力求清丽

7、疏对语言的要求是b、文词典雅

8、力主以韩愈、柳宗元的表文为写作范本b、朱元璋

9、“札”作为朝廷官府使用的简便公文是始于b、宋代

10、晁错向景帝提出“重农贵粟”思想的c、《论贵栗疏》

11、《谏太宗十思疏》文体上属于c、奏疏

12、魏晋时代向以“白眼”看待俗礼之士而著称于c、阮籍

13、《谏逐客书》的文种属于 b、奏疏

14、基于居安思危的思想,向君主a、《谏太宗十思疏》

15、《戊午上高宗封事》的写作者是 b、胡辁

16、与《谏逐客书》的文种相同的有 c、《论贵粟疏》

17、以《陈情表》向皇帝提出。“暂缓出仕” d、李密

18、《出师表》最初见于 c、《三国志》

19、选出同属上行文种的选项 c、表文、奏疏

20、作为上书君王的特殊文种 d、表文、奏疏

1、古代下级向上级陈述事实或百姓向官府申诉b、奏记

2、不全面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仅记写死者c、逸事状

3、在支辞上要求张扬其辞,务在雄壮刚健 c、檄文

4、古代把以声讨为目的一类文书称为 b、檄文

5、汉代的檄文,写在木简上,长二尺, d、二尺书

6、以“奋其怒气,此若江河”来概括a、张溥

7、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助势b、檄文

8、“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 b《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9、“盟文”的产生应在b、春秋战国 10、行状是古代状文的一类,类似于 c、人物传记 11、行状区别于记传文的最大d、记述人物能否褒贬自由 12、《段太尉逸事状》作为d、仅仅记写人物的轶闻逸事 13、《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这激昂慷慨b、骆宾王 14、古代一般将用于上陈的简便公文称为 c、奏记 15、建安七子之一陈琳讨伐曹操c、《为袁绍檄豫州》 16、传记文中列叙人臣事迹的一类,称作b、列传 17、记录人物轶闻逸事以补充正史的传记文b、外传 18、人物传记正式发展成为文书中的一体a、唐代 19、我国历代的正史都基本沿袭的体例是 c、《史记》 20、开创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史书编写d、司马迁 21、《方山子传》这篇格式特别的传记文a、韩愈 22、记载人物遗闻逸事的记传文,称为 b、内传 23、补充本传的传记文,称为 b、后传 24、《张中丞传后叙》d、对《张巡传》予以补充与发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