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_詹晓慧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_詹晓慧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_詹晓慧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_詹晓慧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

詹晓慧 郭文斌

【摘要】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开始于青少年期,本文就青少年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出现作一简述,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解释这种现象的两个学说。

【关键词】 抑郁症;性别差异:三模型理论;认知易感性—应激交互作用理论

中图分类号】R 749.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0X (2004)04-0240-04 国内外对抑郁症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着眼点是

引起抑郁症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但在国内的文献中还很少有对这种性别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这一方面的一些研究和理论作一综述。

一、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出现

从青春早期开始,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就开始出现了,女性更容易变得抑郁,而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1〕。全美调查表明女性从13岁开始,抑郁情绪和症状都有了显著的增加,而这时男性的情况却没有显著的变化〔2〕。一个长达十年的研究发现,从13岁起,更多的女性患上抑郁症,而男性的比例却依然保持平稳。15到18岁,男性和女性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从3%上升到17%),但女性的幅度更大(女性从4%上升到23%,男性从1%上升到11%)。尽管性别差异首次出现在13岁,但到15岁,这种差异才显著〔7〕。对抑郁情绪的研究也发现,在青春期,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特别是这一阶段的女性。抑郁情绪的可能性在女性中占25%~40%,而男性只有20%~35%

〔13〕

。13~14岁前,男女在抑郁情绪上没有出现

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开始在13~14岁出现,而显著的性别差异则出现在17~18岁,女性比男性在抑郁情绪上的表现上要显著很多。

总的来说,研究者对以下三个有关抑郁症性别差异出现的研究结果达成了共识:第一,从13岁起,女性比男性容易患抑郁症;第二,对抑郁症的描述性统计发现,在青春期女性患病率的上升趋势比男性更快;第三,这种性别差异出现的模式只特异地

发生在抑郁症,未见于其他心理疾病〔1〕。

二、相关理论:

对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出现做出解释的学说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三模型学说(Three M odels Theory )和认知易感性—应激交互作用学说(Co gnitive Vulnerability -Transactio nal

Stress

Theory )。

1.三模型学说:

三模型学说是Suasan 等人〔12〕

在1994年提出来的。这个学说主要由三个对抑郁症性别差异出现原因的可能解释模型构成。

模型一认为,在青春前期,导致抑郁症的诱因并没有性别差异,但到了青春期,这些诱因在女性身上更为普遍。所以,抑郁症的性别差异是由于青春早期导致抑郁症的诱因出现了性别差异引起的。这些有性别差异的诱因主要有两个:外部的负性事件和人格因素。

强奸和其他形式的虐待以及女性遇到这样的负性的外部事件的可能性的增加,很可能直接导致了青春期早期抑郁症的性别差异的出现。从青春期女性开始适应她们的性别角色,变得更女性化。而这种性别角色要求她们扮演的是一种弱者的角色,这令她们变得不自信,对于自己的能力的评价比较低,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也就更容易责怪自己。而男性的性别角色则正好相反。所以即使遇到了同等的负性外部事件,由于自身的人格因素,女性依然要比男性容易患抑郁症。正是由于这些可能引起抑郁的诱因的性别差异,导致了抑郁症这种特殊的性别差异的出现。

·

240·第31卷第4期,2004

〔第一作者简介〕詹晓慧(1982-),女,广东广州人,学士,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

〔作者工作单位〕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275)

DOI:10.13479/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654591.html, k i .ji p.2004.04.018

模型二认为,男女患抑郁症的诱因可能不同,而女性患抑郁症的诱因在青春期的早期可能更普遍一些。不同的因素(例如人际交往和运动方面的失败)在儿童时期导致抑郁症的效果是相同的,从青春期开始,这些因素开始增加;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抑郁症。其中,影响女性的因素增加得更多,所以女性的抑郁比例上升得更快。

女性在遇到人际交往的冲突时更容易变得抑郁,而男性在遇到运动方面的失败才容易变得抑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的冲突增加,导致女性更容易抑郁;但运动方面的失败在青春期的早期却没有变得更普遍,或者增加得不如个人方面的冲突那么多,男性抑郁的比例就没有增加,或者增加得不如女性那么快。另外,根据性别分化理论(Gender Intensificatio n Theory),青少年对在青春期出现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性别角色的适应,会使女性把自己的自尊更多地建立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并以他人的评价作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因此变得不独立和不自信;男性的情况则相反。如果男性发现朋友对自己的态度突然变得很冷淡,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方的问题(比如朋友的心情不好);但女性却可能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比如自己可能做了一些引起对方反感的事)。这种男女与外部世界交互作用的方式的不同,就会导致在抑郁症患病率上的性别差异。

模型三认为,女性的确比男性具有更多可以导致她们抑郁的特质,但只有当这些特质和某些在青春期早期出现的外部刺激共同作用时,才令女性出现了更高的抑郁症比例。有些人格和行为的性别差异在青春期前就出现了,它们与青春期早期出现的各种外部刺激交互作用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抑郁。

这里说的抑郁的特质包括对更广泛的外部刺激的关注和沉思性的应对方式(ruminativ e coping)。女性比男性容易对广泛的外部刺激产生关注,而且关注的程度上也远远超过男性。一个对703例10~16岁的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在14个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外部刺激(比如亲密关系和成就)里,除了在“运动方面做得好”这一方面以外,女性对这些外部刺激的关注远远超过男性对这些刺激的关注〔15〕。另外,在青春期前,女性就比男性更少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冲突,更多地使用沉思性的应对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更少表现出暴力和统治的倾向。到了青春期,这些人格特质上的性别差异就会和某些外部刺激相结合,使女性的抑郁比例更高。这些刺激里面,可能有的是会使男女都变得抑郁的刺激(比如学业困难),但女性会更容易产生抑郁的倾向,因为她们更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些情况。比如,在青春期的早期,可能所有的青少年都会遇到社交方面的困难,由此产生应激。当这些情况和那种非建设性应付方式交互作用时,就会出现女性的抑郁症比男性更普遍的情况。这些她们更难应付的社交困难,就更容易导致她们抑郁。还有,那些采取被动的、沉思性的应对方式的女性,在进入青春期后,面对挫折(即使只是面对潜在的威胁),由于性别因素使她们应付方式的选择变窄,就会引起她们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

在青春期早期出现的外部刺激包括由发育引起的变化和性侵犯等负性事件的增加。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报告支持这方面的假设。对6到12年级(大约12~18岁)的青少年的纵向研究表明,那些更早发育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那些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冲突的青少年更少地表现出负性情绪。这个结果间接说明这种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冲突的特质与青春期早期的抑郁经历交互作用会长期影响情绪。另外,女性缺乏这种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冲突的特质和性侵犯事件交互作用,也容易引起抑郁〔12〕。

2.认知易感性—应激交互作用学说

Hankin在2001年提出的认知易感性—应激交互作用学说更倾向于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两性的认知易感性和应激交互作用方式不同引起的〔3〕。该学说的关键是一个叫因素链(causalchain)的结构模型。

以往的调查显示,因素链模型的第一步是负性的生活事件——所遭遇的负性客观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负性和抑郁的情绪(包括那些已经受到控制的被认为不会再产生影响的负性和抑郁的情绪)。对抑郁症和其他形式的负性情绪的特异情感表达的研究发现,负性的事件是一个诱发广泛的负性情绪、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症状和极端行为的危险因素。对负性事件和抑郁症状增多的时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负性的事件往往跟随着一些由评价引起的无差异的负性情绪。而广泛的负性情绪被定义为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相关的一个普遍的核心因素,而且这种负性情绪和归因方式等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联系在一

·

241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起。从统计上,女性比男性报告更多的负性事件。在女性报告事件中,人际关系的负性事件报告得比较多,比如说同伴关系、家庭关系。但男性则更多地选择由自我原因产生的独立的负向的学业事件〔4〕

。女性不但对和自己有关的负性事件(学业的失败)表现出抑郁,而且对和其他人有关的负性事件(家人生病)也表现出抑郁;而男性则只对和自己有关的负性事件有反应〔14〕

。这也为女性处理这些负性事件增加了难度——她们会面对更多这样的事件。另外,女性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冲突特别敏感,而这种冲突在青春期上升得尤其明显,这或许可以解释性别差异出现的部分原因。

负性生活事件引起了负性情绪后,认知的易感性使这些情绪的影响扩大,这就是因素链的第二步。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对刺激不适当的态度和负性的归因方式与抑郁症的联系比较紧密〔10〕。与其他具体的问题相比,负性的归因方式和负性事件的交互作用更容易引起抑郁症状〔1〕

。有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在经历了一个负性的事件(比如考试失败)后,都会有一个即时的负性评价(抑郁情绪)。但只有负性归因方式的人才会在随后几天里不断恶化其抑郁情绪

〔11〕

。女性遭遇更多人际的负性事件(如被同伴拒

绝)产生了更多具有性别差异的负性情绪,于是她们感到更高程度的主观不幸(subjectiv e distress ),自我形象(self-images)也容易波动,对同伴的反应比较敏感,常采取回避的应付方式〔6〕

。相关的研究表明,与此有关的认知易感性主要有三点:第一,女性对负性事件的编码更详细,因此使这些负性事件对认知和情绪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对自传性记忆(a utobiog raphical m em ory )的研究表明,女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更多更快地回忆出童年时带有情绪的记忆〔5〕

。由此可见,女性对生活事件的编码比男性要更细致。她们更关注生活细节,对情绪事件的加工更深,对自己的情绪更为关注,受情绪影响也就更大。第二,性别图式的影响。人们总是认为女性是弱者,应该等待别人帮助她们解决问题。从青春期开始,女性性别的社会化越来越明显,她们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扮演这种弱者的形象。当然,家庭对这种性别分化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母亲更多地向女儿倾诉负性情绪会影响女儿日后的情绪表达。还有研究发现,母亲对女儿的控制要比对儿子的控制强得多,这种社会角色的模式会让女性产生

更多的负性自我评价,特别是对比起男性,她们更多地倾向在失败时自己承担大部分的责任。第三,对体形的不满。在12~18岁的青少年中,有多于80%的女性报告他们对自己的体形不满意,但只有40%的男性有类似的报告〔8〕

。女性更倾向表达对自己的

体重不满意,即使她们的体重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社会崇尚瘦的倾向,对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些认为自我价值来源于外表的女性。通常,她们的自尊比较低,抑郁的情绪却比较多。有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同时期的男性,处于青春期(13岁左右)的女性对她们的体形过分不满,与她们的抑郁情绪增加,自尊下降和对外貌的不满有关〔2〕。这些也可能和社会性别图式有关系,人们看待女性都比较注重她们的外表,而看待男性则比较注重他们的事业是否成功等。这使得女性在遇到关于外表吸引的负性事件时,比男性更倾向对她们的自我价值做出负性判断。

最后,不当的应激应付方式导致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这为因素链的第三步。大量的研究发现,沉思的应对方式(rumina tiv e respo nse style )可能是一个不当的压力处理方式〔3〕。男性对于抑郁情绪多表现出一种敌意和生气的反应,女性则更多地表现为独自沉思〔9〕

。随着负性事件在青春期的增加,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如果个体倾向于沉思、对事件做出负性归因、解释和推论,就容易引起抑郁。这第三步并不是最后的一步,因为它又回到了因素链的第一步——负性生活事件。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抑郁症患病可能性的增加。

总之,青春期的女性会更容易遇到负性的生活事件,进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感,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女性比男性有更多已经存在的易感性,比如人格特质上的神经质、环境威胁(性侵犯),都会造成女性经历更多的负性事件和有更多的易感性。而青春期女性一些认知方面的易感性(比如对负性事件负性的归因方式、认为自身的价值大部分体现在身体的吸引和对体形的不满意等,以及面对应激时的消极的应付方式)导致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上升。

参考文献

1.Benjamin L,e t a t :

Psy cho lo gica l Bulletin,2001;127

(6):

773-796.

·

242·第31卷第4期,2004

2.Wichstro m,et al:Dev elo pmental Psycho lo gy,1999;35

(1):232-245.

3.Hankin,e t a l:Annals of M edicine,1999;31(6):372-

379.

4.Rudo lph K D,et al:Child Dev elo pment,1999;70(3):

660-677.

5.Davis,et al:Jour nal o f Per so nality&So cial Psy cho log y,

1999;76(3):498-510.

6.Liu X,et al:Stress M edicine,1999;15(1):41-51.

7.Benjamin L,et al:Jour nal o f Abno rmal Psy cho log y,

1998;107(1):128-140.

8.Ko stanski M,et al:J o urnal of Child Psy cho lo gy&

Psychia try Allied Disciplines,1998;39(2):255-262.

9.Bro derick PC:J o urnal o f Ea rly Ado lescence,1998;18

(2):173-191.

10.Lewinsohn PM,et al:Jour na l of Abno rma l Psycho log y,

1997;106(3):365-375.

11.Robinson N S,et al:J o urnal o f A bno rmal Psycho log y,

1995;104(3):453-463.

12.Suasa n N H,et al:Psy cho logical Bulletin,1994;115

(3):424-443.

13.Petersen AC,et al:Ame rican Psychologist,1993;48

(2):155-168.

14.Go re et al:Jour na l o f Resea rch on Ado lescence,1993;

3(2):101-125.

15.No len-H o eksema S,e t al:Jour nal of Abno rmal

Psycholog y,1992;101(3):405-422.

(收稿日期:2004年1月6日)

透析病人躯体障碍研究状况

张 莉 兰光华

【摘要】 本文综述了透析患者常见躯体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透析;躯体障碍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0X(2004)04-0243-03

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手段之一。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每百万人群中有242人进入ESRD期,ESRD 发病人群每年大约增加8%,目前约有300,000例ESRD患者。由于透析是一种创伤性的终身治疗,虽然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也给病人带来许多心理及躯体上的不适和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本文就透析治疗对患者躯体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1.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长期血透的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Law s〔1)报道,长期血透的病人中约有23%存在中度营养不良,13%严重营养不良。其原因有:①ESRD 病人本身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通过透析营养成分进一步流失。有研究报道,每次血透丢失氨基酸及肽类约10~13g,同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②病人体内的代谢性酸中毒、透析不充分、饮食限制等使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③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精神性厌食不容忽视。随着患者病情迁延,家庭及社会适应力降低常常引发焦虑、抑郁、行为退缩等心理反应,加上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社会地位改变等进一步加重病人的食欲不振,形成恶性循环。血透病人合并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到透析治疗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会,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

Dw yer〔2〕将几项常用的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标:血肌酐、血清白蛋白、BM I(体重指数)、PCR(蛋白分解代谢率)等,与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MOS-SF-36量表(the M edical Outcom es Study Sho rt Fo rm-36)对1,387名透析病人的躯体健康量表(PCS)和精神健康量表(M CS)分值进行分析,发现PCS总体平均分(36.1±10SD)低于健康人群的常模分值。将人口学资料和合并症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后,显示食欲、饮食能量摄入、血肌酐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S分值高

·

243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第一作者简介〕张莉(1975—),山西阳泉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心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附属一院精神科(苏州,215006)

性别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浅论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特征及技巧 人类有性别之分,语言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性别特征。语言之中及其背后蕴含着深刻而又发杂的两性意识,不这不仅是男女两性对社会、文化、历史等诸方面的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更是社会、文化、历史等对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规范与限制。 一、性别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一)发音 (1)从生理上讲,女性的发音器官有别于男性。一般而言,男性的声带比较宽、厚、长,所以说话声音低一些。女性的声带窄、薄、短,因此女子讲话会给人以声音高、尖的感觉。例如:二梅还没进门就尖着声喊:“奶奶,饭熟了没有?”奶奶站起来笑着说:“熟了,有功的回来了。”(孙犁《麦收》) (2)与男性相比,女子的音域更加宽广,也更善于运用语调韵律的变化,她们说话的音调往往给人起伏多变的的印象。如“是吗?真的呀!”“啊!多漂亮的衣服呀。”在许多语言中,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于表现力。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相比之下,男子话语的语调类型则比较少,调型变化较单调,给人计划“四平八稳”的印象。 (二)词语的使用与话语方式的选择 (1)词语 在语言交际词语的使用方面,首先女性掌握的色彩术语比男性多且精确。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女性使用颜色词时比男性更富想象力,能更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颜色。比如很多女性就知道用“苹果绿、藕荷色”等词去描绘事物。而大多数男生可能根本知不知道有这些词。其次,女性在进行言语交际时所使用的表达感情的词语比男性丰富,比如女性夸赞一个女孩长得好看的时会用adorable或者charming,而不像男性那样呆板。再次,两次在交际中的称呼语也表现出不同,女性喜欢使用亲密的表示友好的称呼语,男性则不然。比如一个女孩称自己的朋友叫“丽丽”,而男性肯定不会叫自己的朋友“强强” (2)在感叹句的使用方面,女性运用感叹句的频率较男性高。感情外露的特点突出,她们格外喜欢使用感叹句来表达各种情感。矛盾《邻家铺子》结尾时,有一段张寡妇“带哭带嚷”的话:“啊哟!我的宝贝,我的心肝!强盗杀人了,玉皇大帝救命呀!”在遭遇这突发事变之时,她难以抑制情绪,于是发出了这一的感叹,在这激烈的言词下更多的流露出了一个女性的无奈。男子较少有这一类表达,男子容易克制感情能把情绪的激动转化为行为的冲动。 (3)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①含蓄与直露。两性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隐”与“显”的差别;女性言语倾向于“隐”,说话多含委婉含蓄,较少显山露水,而男性语言则偏好直接果断。比如:明明想邀男友出去散步,却不明说,只是絮叨‘这房子窗户怎么这么小?’‘这屋子里真闷!’言在此意在彼。而如果男子想表达类似的想法,一般都会直来直去。 ②细腻与粗犷。男女双方的话语内容和言谈方式有粗细之分。首先在内容方面,女性交谈的话题有时过于琐细;而男性的交谈则多有意避开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对同一件事的叙述,男性往往习惯粗线条地陈述,显得粗放;女性则多关注其中的细节,表达上显得周详绵密。其次,在言谈方式方面,女性说话往往自习考虑自己采用的言语形式能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主观上倾向于使用较为规范标准的言语形式;男性说话时较少去考虑这些。 (三)交际话题 两性在会话题材的选择上各有其倾向性:女性往往在谈话的内容上较多关注社交生活、个人感情、婚姻家庭等私人领域的内容,男性关注的话题则大多涉及新闻、政治、军事、体育等。 (四)话语量 在像课堂讨论、会议等公开场合,男性说话较多,女性话少;而女性在家里这样的私下

抑郁症

抑郁症 文章目录*一、抑郁症的概述*二、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三、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四、抑郁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抑郁症的并发症*六、抑郁症的防治方案 抑郁症的概述 1、定义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别称抑郁障碍、抑郁性障碍、忧郁症。 3、发病部位全身。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成人。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1、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早期症状: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 晚期症状:现悲观厌世、绝望、幻觉妄想、身体功能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 2、抑郁症的分类隐匿性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症患者情绪低下,他们偶尔也会感到忧郁,但是这些症状不是很明显。常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表现,如纳呆、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中青年和儿童中比较常见。 内源性抑郁症: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有懒、呆、变、忧、虑。患者的动作减少,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脑功能减退;性格明显改变;情绪抑郁悲观,精力、体力不足;多思多虑,焦急不安,心神不宁等。 反应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症患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生病、事业挫折等,心理能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此类抑郁症为“有因而生”,去除病因后能迅速康复。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王瑶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激烈的竞争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社会压力,导致抑郁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有数据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因此,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性别角色期望、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抑郁症性别差异进行成因分析。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即使面对同样的压力源,女性比男性往往更脆弱、更容易抑郁、更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性特有的生物学基础。张丽欣在《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及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荷尔蒙的调节作用尤其是肾上腺素对压力的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通过调节多种荷尔蒙的水平,包括皮质醇的水平,来调节机体对压力的反应。皮质醇的水平影响其他的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影响人的情绪。抑郁的人面对压力时皮质醇水平升高了,预示着HPA 的失调。”有研究推断说,由于女性会面对更多的创伤性事件,HPA更容易失调,且女性存在生理期,卵巢激素的变化也可调节HPA。在卵巢激素的变化期,当女性面对压力时,她们更容易抑郁,因为卵巢激素使压力应对失调了。 女性特殊的生物基础为抑郁症的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成为可能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性别角色期望来看,首先,从出生起,父母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性别期望,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常被灌输女生是乖巧懂事、文静的、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种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与之会产生矛盾。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青春期到来的年龄会提前,这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且女性的青春期一般比男性早,会引起女性身心发展更不平衡。但她们要开始适应她们的性别角色,正视身体的变化,变得更女性化,这令她们因不良认知和这种性别角色要求她们扮演的是一种弱者的角色,而变得不自信,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比较低,在遇到不良事件时更容易责怪自己。而男性的性别角色则正好相反。在学校学习期间,有很多的老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女生在数理化等方面不如男生,在对其进行这些科目的辅导时不会有过多要求,加之老师认为女生比较懂事,遵守纪律,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对女生的关注度就会减少,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由于老师存在对女生不利的性别刻板印象,将会导致女生自信心的下降。弗洛伊德指出,人在某一时期发展不完善,将会固着在这个时

近十年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2009年第12期(上半月刊 )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与性别研究很快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热点。一些语言学家也对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就1998年以来近十多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1篇相关研究论文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探讨在这一研究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的新视角。 一、相关研究文献状况分析(一)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 )键入主题词“性别差异”检索并查阅了1995年至2008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相关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经统计仅32篇文章,主要集中在七种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现代外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这些期刊涉及语言研究的面比较广,因此能较好地反映近十年来国内在性别差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分布 首先我们按文章发表的不同年代、对32篇文章进行统计,以了解近十多年以来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在七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总体的趋势。从表1我们发现,就期刊而言,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发表的有关论文最多,其次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除2003年和2008年未刊登性别差异的相关论文外,其他每年都有1篇。从图1相关文献在不同年代的分布状况来看,从2001年到2008 年,每年发表的有关性别差异的论文数量没有太大区别,最多也就是4篇,出现在2002年和2004年,其他时候都是2-3篇。而在90年代中期到2000年这六年中所查阅的相关论文篇数仅为8篇,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在国内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其他课题的研究相比仍很匮乏,并未引起语言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表1 1995-2008年国内外语类七种核心期刊有关性别 差异的研究分布情况 周 浩赵光年 近十年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 * *本文系周浩主持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09年度教改项目“社会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能力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浩,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湖南长沙410128);赵光年,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相互关系问题就成 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对近10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中语言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可采用的新视角。 [关键词]语言;性别差异;问题;启示 年度期刊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总计 外语与外语教学1112110018 外国语2000000002外语教学1110111107外语研究1001000103现代外语0000110002四川外语学院学报0020001014解放军外国语 学院学报3100101006 总计834343322 32 26

浅谈抑郁症

浅谈抑郁症 浅谈抑郁症 作者:柳蝉 一病因 抑郁症是什么引起的,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跟遗传、生化、环境和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某些疾病会诱发抑郁症;儿时的一些特殊经历,成年后也会诱发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而且不能算疑难杂症。问题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从来没有寻求过任何医治。之所以有很多病人死亡,不外乎是病人讳疾忌医,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种疾病。周围的人不理解不支持导致的悲惨后果。抑郁症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很多人仍然把得抑郁症当成丢人的事情。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网上一片痛惜声之余,也出现不少指责声。 有五种人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分别是: 1)有家族抑郁症史的人。抑郁有可能是遗传基因决定,所以这种人得抑郁 症的可能性比常人要高2-3倍。 2)女人。数据表明,女人得病的概率是男人的两倍,可能是因为女人比较 会说出来,而男人得了病后闷在心里靠毒品和酒精解决;也可能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焦虑而引发抑郁。 3)处在压力之下的人。失恋,失去亲人,失去工作,甚至买房子搬家等, 都会导致抑郁。这么一说好象每个人都会得抑郁症了,但并不是每个处在压力之下的人都是以得抑郁症告终的。 4)理想主义者,是高危病群。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要求,不能接 受错误和失败,对任何结果都很难满意。这类人一般会因工作或学习原因得抑郁症。 5)有其它疾病的人,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患者。一些药物, 也会导致抑郁症。 二机理 一个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中心,控制了你的一切,从心跳,到行动,到情绪。大脑是由数十亿的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通过神经递质,接受来自你身体各处的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人脑里面的某些化学物质,包括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当这些神经递质,不能在神经细胞之间正常地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这个曾经让人陌生的字眼,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挂在了老百姓的嘴边。颇有读者群的女作家跳楼自杀,产妇杀害亲生婴儿后自杀……人们对此感到不解和震惊。 答案让人更震惊:他们都患有抑郁症。 当人们不快乐的时候,常会说“很郁闷”,但很多人并没有想到抑郁症,更不清楚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 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在自杀人群

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也许有人认为是耸人听闻。但早在1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抑郁症已成了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 一份北京市XX年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市抑郁障碍(各种抑郁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为%,现患病率为%。据此推算,北京市曾经和正在患抑郁障碍的病者约有60万人,其中约30万人正在被抑郁障碍所困扰。估计北京有60万人需要接受精神卫生服务。 没有哪种职业、种族、性别或年龄可以对抑郁症免疫,患抑郁症的人是不分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知识高下的。 老文在她56岁的生日晚宴上,做出了一个令全家震惊不已的决定:去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5年来,她饱受多种躯体不适之苦,因心慌、心痛、胃部胀痛、乏力等曾反复在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先后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她在痛苦中抱着一线希望,不停地接受着各科医学检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独白的散文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独白的散文 一 我终于放下一切,逃离到这个近似于世界尽头的地方。 假装忘记过去,拂去衣袖上的风尘,静静地坐在这雪域高原上,看明月高悬于绵亘不绝的雪山,五彩的经幡在那明晃晃的扎眼的阳光下翻飞不止,而湖水拍岸,满幅烂醉的蓝恍如梦幻,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那声音自远古而来,给人静谧、荒凉,和一丝莫名的欣喜,亘古如斯,从不曾改变。 四向无人。在这世上最高的湖泊,我的忧愁被短暂地覆盖,我知道我将记住这样的时刻,在往后某些悲伤的时辰。但,仅仅是覆盖罢了,也仅仅,是几分几秒而已。 我早就知道,逃到哪里也是徒劳的。哪怕有一天星际航行,即便有幸能在有生之年穿越虫洞,终究是逃不脱记忆,逃不脱此时此地,逃避不了全世界最难面对的自己。 假如一切都值得疑心,也唯有它像影子一般真实不虚,如洪水一样凶猛有力,充满身心的每一个罅隙。 我想你还不知道,我是一个倒霉的抑郁症患者。此前的精神科问诊,医生问,“你感到这样透不过气有多久了?”我说,“30年。”他又问,“30岁令你寝食难安?”我不再答复。岂止是寝食难安,简直让人坐立不安。没法有一件事让我想起来觉得快乐,你知道吗?我的忧愁也一直被囚禁着,它一直想出来跟我说说话的,我记不清多少次

了,我告诉它,我是个知书达理满腔绚烂的姑娘,我要用我的笑语盈盈我的纯真勇敢感染四周的每一个人,我要改变这个世界的,请你闭嘴吧! 它确实选择缄默了。直到我一次次焦灼难忍,辗转难眠,怒吼大哭,把每个手指掐满指痕,直到在亲人面前,终于丧失意识,晕倒在地。 我知道,一直居住在我内心,那忠实的小兽,它终于在缄默中爆发了。 二 它首先击溃的是我的身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脸上开始雨后竹笋般地滋生一种小肿瘤,从眼睛,嘴唇到额头,到手指,恬不知耻地蔓延开。百度搜索:汗管瘤,国际难习题,疑难杂症,由内分泌失调和情绪等各方面原因引起,尚未有药物可治疗。然后是眼睛,在我并没有用眼加量的情况,视力突然猛涨,酸涩,流泪,一片模糊。整个身体都在往溃败腐朽的方向加速前进,直到我全身肌肉不知哪天起麻木酸痛,每处骨骼都在发出“沙沙沙”的骇人的响声……各种病症前来造访,终于让我一次次猝不及防。 我在办公室制造一张表的时候,我站在人群里学习一支舞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也不想做哪也不想去的时候……无数个时间碎片里,我感到喘不过气,我被一个乌黑的漩涡生生地往下拖拽,——我快要海水没顶,活活窒息。你知道,我没法描述……

一个精神科医生写给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话

一个精神科医生写给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话 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抑郁症患者本身都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性格软弱、缺乏进取心、自暴自弃、喜欢自虐等。 但如今的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抑郁症是一种由大脑某些生物指标改变而已引起的真正疾病。当然,这一结果并不是让所有的患者都去吃治,而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去尊重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正如我们尊重理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痛苦一样。抑郁症不是单纯的“想不开”或“思想问题”,患者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振作起来。 患抑郁症,不是患者为摆脱现状而选择的结果。与抑郁症抗争,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看法,而是治疗;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或抱怨,而是帮助、支持、建议,或者更简单的说是理解和照顾。 那么为什么世人会难以接受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的观念呢? 首先,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痛苦:没有伤口,没有流血,没有可以测量的指标,也没有实验室数据可以明确地作出诊断。所有的依据只是患者自己的感觉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其次,在别人眼中,抑郁症很容易和所谓的“状态不佳”混淆。正常人在外界条件严酷时会或多或少作出抗争等反应,而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会不知所措。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我们生活全部的疾病:它会降低我们的行为能力,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遭。它会让我们变得完全不象从前。 那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究竟有哪些? 要明确诊断抑郁症,以下的症状必须不间断地持续两周以上,而且和平时的状态有明显差异。 1、 情感症状(在抑郁症中必须存在):几乎每时每刻都情绪低落、悲伤或空虚;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2、 生理症状:行动迟缓、疲劳、无力;有时也会紧张、激越。食欲改变(可以是增加或减少)。睡眠障碍(可以是失眠或嗜睡)。 3、心理症状:自我贬低、过于自责。有时会有厌世、自杀观念和企图。 4、 认知症状: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困难、下决定时常常犹豫不决。 以上这些症状经常会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我们感到越疲劳,做的事情就越少;而做的事情越少,我们就越自责;我们越自责,情绪就越低落,抑郁症状就越严重,疲劳就会越加剧……这就是为什么要与这些症状做抗争,防止它们互相影响使病情恶化。尽管做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刚开始时或许根本看不到任何良性改变,但我们没的选择,必须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着手。当然仅靠患者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抑郁症如不加以治疗,可能持续数月或者更久。研究表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抑郁症极有可能复发。所以不仅要及时治疗,而且治物的量、维持的时间一定要足够。 治疗中的抑郁症有三个阶段,与用治的三个阶段相吻合。 1、 “走出黑暗”期:在治物的作用下,患者感到好转,症状的数量减少、严重程度减轻。他开始找回与疾病努力抗争的力量。这段时间的用治常被称为“急性期用治”,一般持续两个月左右。 2、 康复期:患者还十分“虚弱”,却已经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在面对困境时,甚至没什么特别的原因,症状还是会重现,只是可能比刚开始时轻一点。这段时间,患者最容易自行停治,因为他开始觉得自己已经痊愈。要记住,这仅仅是康复期,继续服用治物是非常重要的。这时的用治我们称为“巩固期用治”,它的目的已不是改善患者状态(因为已经足够好了),而是防止疾病的复发。这段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四到十二个月之间。

语言性别差异

语言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与女性文学 一、对语言和性别的批判性思考 后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男人和女人都是被话语建构的,在其话语建构的行动中,男人和女 人形成各自男性和女性的主体。 有关语言和性别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差异模式展开的。这种模式仅仅是反映了社会现实,并没有解释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而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延续;另外,对男女谈话方式的差异的强调也往往掩盖了男人与女人语言行为中存在的大量相似性。 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对性别差异和语言的研究有很大启发,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社会性别的差异,而是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或者说这种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关注差异被生产 和被诠释的过程。 二、性别差异——借助商品符号表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品扮演了构造性别认同的角色。也就是说,商品常常成为我们表现自己作为男人或女人的“道具”。例如,口红是专为女人使用的,而香烟似乎成为男人消费的专利。事实上,所有的商品,都具有某种性别:男性、女性或中性。有人说,大街上的服装店绝大部分是为女人开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服装是女人用来塑造“女人气”的主要“道具”。同样道理,街上的烟酒专卖店绝大部分是为男人开的,因为烟酒是男人塑造“男人气”的重要方式。男人肥胖,只要不过分,可以叫做“福态”;女人肥胖,不论如何,都不是好事情。所以,“减肥茶”便有了女性的性别,因为它主要是为女人做的。 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首先是生理解剖结构和生理自然属性和行为的区别。例如,男人嗓音浑厚,女人嗓音清脆。男人肌肉较有力量,女人力量不如男人,等等。但是,这种区别只是两 性的第一层次的区别。 男性和女性的第二层次的区别是社会和文化属性的区别,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区别。社会和文化分别给“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赋予不同的内容,并对二者的行为规范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人们在互动中也分别根据对方的性别而相对应地抱有不同的社会期待。例如,理想的男人被期待要勇敢、坚毅、不畏挑战和困难、勇于承担责任、主动积极、坚强有力、冷静、理性、善于思考、果断、体魄健壮,等等。理想的女人则被期待坚忍不拔、温柔体贴、被动、顺从、富于爱心和同情心、情感细腻丰富、细心周到、爱美、喜爱干净整洁、身材苗条美丽,等等。当然,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规定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无论如何,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往往是与对方相对比而存在的。现实中的男人或女人,往往很难完全符合这些理想的标准,因此,根据现实中的人与理想的两性气质标准的符合程度,又可以分别将这些人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分成不同的等级。但是,主导这种等级分类的,是男权话语霸权。例如,在大男子主义者看来,那些女权主义者的女性气质,就应归入较低的等级。而那些传统的温柔体贴、服从温顺、美丽动人的女人的女性气质,就属于最高等级。男性和女性的第三层次的差别是社会心理的区别。由于社会和文化分别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做出了规定,因此,社会往往根据这些规定来教导每个幼儿。例如,成人往往让男孩玩汽车、手枪、变形金刚等玩具,因为这些玩具有助于培养男孩的男性气质。如果男孩玩洋娃娃,则会得到大人及时的纠正和引导:“那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不能玩。”正是通过这种性别社会化过程,每一个孩子逐渐获得了一种与社会规范相符合的性别心理。社会的性别秩序,便在人们的心里扎下了根。违背了这个秩序,不但会被人嘲笑,而且当事人也会感到难堪和窘 迫。 男性和女性的第四个层次的区别是符号的区别。既然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相对比而存在,那末,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便要通过特定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符号来体现和表达。这些符号必须是可以看得见的、可以感触得到的,同时又表达了社会关于性别差异的看法。这些符号

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

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一、语言的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圣经记载,上帝在开天 辟地时只造了一个男人,他就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当亚当在人世间感到无比寂寞时,上帝为了排遣他的忧愁,就从他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变成了一个女人,她就是在尘世间陪伴亚当的夏娃。这说明在人类产生伊始,就决定了女人从属于男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性别歧视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对于这个神话色彩极浓的传说,我们还可以从历史原因、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以及社会角色分配等方面来探讨语言使用中性别差异形成的根源。 1.历史原因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人作为语言的使用者,最初并没有在两性之间划分所谓的? 男性语言#或?女性语言#;但是人类发展到现在,这种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或歧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的性别差异通常是指语言形式上和使用中对女性的歧视。人们逐渐意识到两性语言不是凭空而生的,是社会、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在语言上的反映。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短暂辉煌后,很快进入了?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传统分工中,地位高的职业几乎都是由男性占据,女性往往只做一些地位低下或没有地位的工作,如操持家务、哺育孩子等,而这也正是导致她们在语言上表现出从属于男性的原因。 英语国家的语言发展状况也不例外。 语言学家曾指出: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它们从中得以形成的那个社会的偏见。既然英语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是一个从盎格鲁撒克逊的白人宗法社会中形成的,那么它的词汇和语法经常反映出排斥或贬低妇女的态度,对此人们是不应该感到诧异的[1]。关于造成男女用语差别的原因,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假设。比如由于当时连年征战,战胜的一方就会把当地的男人杀绝,然 后将女子纳为自己的妻室。 这样他们的下一代中女孩儿就从其母讲母辈的语言,而男孩儿就从其父讲男性语言。在一代代的不断灌输和语言学习及使用过程中,男性语言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男性语 言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更具优势,而女性的劣势地位反映在语言上就更凸现出其受歧视的命运。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也充分说明了两性语言的差异自古就存在,是很自然的事情。 心理特征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发育以前,女性在理解人际关系、形成工作任务感和工作责任感方面比男性成熟的要早,女性的心理年龄比男性要大一岁到一岁半。过了青春发育期,男性女性的心理特征差异更加明显。男性敢于铤而走险,喜欢争强好胜、说话干脆、做事果断,对异性之美表现一种特殊的关注,但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往往表现粗心、不拘细节;女性文静怯弱、温柔顺从、感情丰富细腻、善解人意、待人友好、有礼貌,但遇事往往犹豫不决、自信心不强、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渴望异性的关爱、支持或帮助,依赖性较强。 男女在青春期后性格、心理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为了掩饰自己在身体或心理上与男性的差异,据有关研究表明,相同社会背景的人群中女性倾向于使用更具优势的语言形式。

关于抑郁症的故事 温情治愈 (3)

Overwhelming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会用的词,当然并不是所有overwhelming的人都是抑郁症。这个世界要求太多了,我要么躺在床上拒绝面对真实的世界,要么就得爬起来一项一项去战斗which is endless。当我看着别人那样proactive地活跃在朋友圈Facebook,出现在各种群体活动各种party的时候,我看着他们火热的朋友圈留言,心里就一个感受:为什么我不能和他们一样正常地对这些东西食物、某某大人物要来开lecture、各种美国的节日产生兴趣?我的心生病了,可是明天还要上课、开会,还有那么多新的科技和融资,那么多推送要去读,这个世界为什么就不能停一停? #2 抑郁症患者可能看上去极其正常 笔者平时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逗逼。很少有人会把自己抑郁的事实摆出来说,是因为当我实在坚持不住去找朋友talk through的时候,我发现向别人解释本身就是一件很精疲力竭的事情。另外,不犯抑郁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把自己blocked out的,而当我犯抑郁的时候我去找朋友寻求帮助,长此以往我也会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朋友,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总会有照顾你情绪不周全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又对此特别敏感,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

#3 别试图去安慰一个抑郁症患者 “我上周也发生了一件无比糟糕的事情,但我并没有让它毁了到我的生活”——恭喜你,我羡慕你有这样的能力,你可以像一个正常的人类那样生活。但我就是做不到,如果我可以,我早就去做了,不是吗?正是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我才拼命地无声地挣扎着,而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可能让我觉得自己无能极了。 “多运动,你会感觉好很多的,相信我”——请相信我,我定期去gym,我吃健康的食物,我读书、旅行、和朋友聊天……我已经试过了所有可能的办法。但是它们都只是创口贴,只能缓解无法治愈。 “如果我有你的生活,我会感到知足而不是抑郁”——如果你完全拥有我的生活,你也会拥有我的抑郁。

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_曹衍淼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Vol. 21, No. 9, 1605–161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3.01605 1605 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 曹衍淼 王美萍 曹 丛 陈光辉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摘 要 人类抑郁有着复杂的遗传基础并存在性别差异。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遗传的直接效应及遗传与环境的交互效应两个方面。本文在回顾、梳理既有抑郁遗传基础性别差异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性激素、个体环境敏感性和中间表型在性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未来该领域应关注遗传对抑郁的动态影响, 进一步探讨多基因交互作用、不同类型与性质的环境指标与抑郁遗传基础性别差异的关联。 关键词 抑郁; 遗传; 环境; 性别差异 B845 引言 抑郁通常用来指一系列范围较广的情绪问题, 包括轻微的消极情绪到严重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苦恼等消极情绪, 伴随着退缩、注意力涣散等行为特征, 重性抑郁患者还表现出失眠、厌食等躯体症状(Cassano & Fava, 2002; Compas, Ey, & Grant, 1993)。抑郁是个体主要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 抑郁也是造成伤残和疾病负担的5种主要原因之一(Caspi et al., 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伴随着行为遗传学的兴起, 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遗传因素在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早期双生子研究显示,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遗传力约为0.24~0.55 (Happonen et al., 2002; Rice, Harold, & Thapar, 2002a)。近年来, 继Caspi 等人(2003)里程碑式的研究之后, 采用分子遗传学范式探究抑郁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抑郁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于抑郁遗传基础的研究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其中, 较为引人注目 收稿日期:2013-01-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10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CM006)、“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建设经费资助项目、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研究创新计划项目。 通讯作者:张文新, E-mail: wxzhang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654591.html, 的就是遗传因素(?slund et al., 2009; Eley et al., 2004; Jacobson & Rowe, 1999; Jansson et al., 2004)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Hammen, Brennan, Keenan-Miller, Hazel, & Najman, 2010; Sj?berg et al., 2006; Vaske, Beaver, Wright, Boisvert, & Makarios, 2009)对抑郁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考察抑郁遗传基础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有助于推进抑郁产生机制的研究, 对于解释抑郁的发生特点亦具有重要启示。鉴于此, 本文对既有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进而从性激素、环境敏感性及中间表型3个方面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 我们发现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主要比较抑郁遗传率的性别差异, 较早期的分子行为遗传学研究考察基因与抑郁简单关联的性别差异, 随着研究深入, 研究者开始探讨抑郁基因—环境交互作用(G×E)的性别差异。鉴于此, 本文按照其发展沿革将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基因对抑郁的直接效应, 二是基因与环境的交互效应(详见表1)。 2.1 遗传直接效应的性别差异 早期研究大多采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双生子范式考察抑郁遗传基础的性别差异。双生子研究通

高分作文范文-抑郁症患者

他开始低头整理桌上的医患病例,没有再说话,就好像给我的一张病例能代表所有的话。我撰在手心里,感觉它的褶皱和粉身碎骨的嘶叫,内心如千钧之力向外发,而浑身却无力像快要散架。我扶着面前的椅背,并没有离开。他向上扶了扶眼镜,看了我一眼,又开始作其他的事情。 我希望他背对着我,哪怕是嘟囔的说一句:“回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带着愠色的说:“没病找病,赶快出去吧。外面阳光很好。”但他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像一场宣判的休庭。对我而言,这已经是不能上诉的一场终极审判——抑郁症。病房的挂钟整点报时,咚——咚——咚——的声音从耳膜到内心震颤着我浑身的细胞。 我如灌铅的双腿迈开时,并没有支离破碎的散落掉,我像个幽魂一样飘出了医院。 外面的确阳光正好,可是,有什么用处呢?初冬的暖阳,只是在凄凄惨惨的候着隆冬的严寒。就好像在秋风中招摇的黄叶,都不自知在哪天冷冽的风中飘零;或者在哪场不期而遇的雨中,湿漉漉的躺在冰冷的地上。这样短暂的暖阳,就好像一场暮年的黄昏,只是死亡来临前的尽兴舞蹈。 何苦作践了这身子。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不过人间一场游戏梦。你们何苦戴着面具高调的笑,脱下伪装,回到悲苦的颓容泣这红尘的宿命;泣这生死无常;泣这真假不分的流年。 为什么会是抑郁?我突然怔怔的站住。你才抑郁,你们全家都抑郁。我掏出病历单,看着褶皱的尸体,龙飞凤舞的画着符咒,就像阎罗的判书。我顺手撕成粉碎,丢进路边的垃圾桶。 我惶惑的张望着眼前的街景,人流涌动,汽车嘶鸣,这个聒噪的世界。 等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出了医院朝着反方向走了很久。见鬼的世界。拦了辆车朝着家里开去。司机自顾自的哼唧着,听不清的咒语在车里回荡。望着车外,别人的忙碌和躁动,不知触动了哪根泪腺,泪水模糊了眼中世界,我想不起擦拭,泪眼中的世界那样清晰,虽然些许扭曲变形,却像纯净的世界,召唤着封藏的灵魂。 没有抽噎,只有泪水肆无忌惮的流淌。我找不到流泪的借口和理由,只是看着窗外,好像如一只逝去利爪的困兽,在尝试过无数次的挣扎后,认命一般的等待宰割,呼哧的喘着粗气,浑身流淌的,已经分不清是血液还是泪水。 到了。司机干涩毫无情感的话像机器发出吱吱呀呀的衰老声。 走下车,我怀疑这只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很想问问路人,那个真实的世界怎么走,可是,看着路边各色自然不拘束的表情,我知道他们戴着面具佯装着自然。何苦再问他们,沉溺在虚假的苦难中也是一种幸福,只怪自己太认真,如今,想把虚假的面具戴上和他们一样莺歌燕舞时,才发现自己抽象的面容无法适应那俊美的面具。 突然,内心涌上一阵急躁,我狂奔起来,浑身机体抖动着,缺氧的感觉仿佛有灵魂在脑中四处冲撞,从眼睛处,耳膜处,喉咙处。我继续着奔跑,我希望它能突破牢笼,冲出来,任他去哪里,我不想圈囿它,不想拥有它,不想与它共舞。 我跌倒在路边,脚踝处阵阵撕裂的剧痛再一次让泪水涌出,膝盖处一阵麻木的针刺感。我

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_刘顺发

致的脑损伤的不良[15]。柴雪梅等[16]观察到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具有维持缺血缺氧时的脑电图活动和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与抗癫痫药物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包颖颖等[17]发现大剂量戊四氮诱发大鼠全面阵挛发作时,尼莫地平可延缓癫痫的发生,减轻发作强度,降低c FOS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鲜玉琼,郑昌柱,许秀丽,等.Vit C及非洛地平对急性心梗溶栓治 疗中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9): 772~776 2 Feng M G,Navar LG.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 tion activates L and T type Ca2+channels in afferent an d efferent arteriole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290(4):873~879 3 郑武田,孙贤玖,陈恩风.硝苯吡啶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4例[J]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2):1588 4 郑观芸,李俊玲.硝苯地平的临床新用途[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3,4(64):107~109 5 王莉莉,梅其炳,赵德化,等.M N9202对血栓形成大鼠红细胞 Ca2+浓度、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与增强红细胞变形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4):406~408 6 李正初,伍建红.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 一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21~424 7 Kyselovic J,M arti n ka P,Batova Z,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 In hibits w estern type diet Evok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 Defici ent M ice[J].J Pharmacol Expth er,2005,315(1):320~328 8 朱鼎良.钙拮抗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 2000,2(4):6~79 Sedej S,Tsujimoto T,Zorec K,et al.Voltage activated Ca2+channels and their role in the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pitui tary gland in new born and adult mice[J].Physilogy,2004,555(pt3):769~782 10 周新泽,毛勤生,倪耀辉,等.钙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花生四 烯酸代谢紊乱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l1(10):705 ~706 11 Leel CW,S arnal S K,S i ngaramc,et al.Ca2+channel blockade by ve rapamil inhibits GM Cs and diarrhea during small intestinal inflamma tion[J].Am J Physiol,1997,273(4pt1):785~794 12 Beck W T,Cirtain M C,Look AT,et al.Reversal of Vi nca alkaloid resis tance but not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 n human leukemic cells by verapamilCancer Research[J].Cancer Research,1986,46(2):778~ 784 13 Jaffrezou JP,Herbert JM,L evade T,et al.Reversal of multidrug re sistance by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SR33557without photoaffinity la beli ng of P glycoprotein[J].J Biol Chem,1991,266(29):19858~ 19864 14 T s akiridou E,Bertollini L,Curtis de M,et al.Selecti ve increase in T type calcium conductance of reti cular thalamic neurons in a rat model of absence epilepsy[J].Journal of Neuroscience,1995,34(5): 3110~3117 15 Ikegaya Y.Abnormal targeting of developing hippocampal mossy fibers after epileptiform activities via L type Ca2+channel activati on i n vitro[J].J Neurosci,1999,12(9):802~812 16 柴雪梅.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病25例临床疗效观[J].贵州医 药,2005,29(12):1120~1121 17 包颖颖,丁美萍.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c FOS蛋白表达及钙拮抗 剂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2,31(2):111~114 我国抑郁症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广西龙泉山医院精神科 (柳州545005) 刘顺发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1],女性高达25%[2],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11.4%的成年人患抑郁性障碍[3]。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推测为7%~8%;但国内于1982年和1993年两次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多地区(中心)调查发现躁郁性精神病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76/1000和0.83/1000[4],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约高出10~20倍。而抑郁症只是作为其亚型之一,可见明显地低于西方国家,从而严重低估了该病的患病率,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抑郁症及神经衰弱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抑郁症的全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1982~2004年全国32次区域性相关调查;其中18次调查中仅仅对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进行过调查,5次神经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的调查[4~9];而针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5年报道增加。其中1982年十二地区抑郁发作终生患病率0.262/1000以及1993年七地区的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 104/1000和0.208/1000;1999年上海某城区用流调用抑郁症自评量表(CES D)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次修订版(CCM D 2R)终生患病率为0.67%[10];2001年成都地区55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总患病率为2.62%[11],2003年江西省抑郁症总患病率为1.15%,这显然不能完全用患病率增加来解释,而应是由于流行病学方法的改善、调查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及良好的培训,因而能更多地发现患者的结果。1982~1997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总患病率为1.88/1000~3. 61/1000;神经衰弱的总患病率为8.39/1000~22.51/1000,其中两次多地区流调分别为13.03/1000和8.39/1 000[13,14]。上述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划区调查的重型抑郁症年患病率为10%、恶劣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为6%、时点患病率约为3%等数据比较均较低[15]。然而就目前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级80年代上升很多,其可能性是对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提高了。 2 中国抑郁症低患病率的探讨 中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自杀率为17.7/10 861 医学文选 2006年7月 第25卷 第4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