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典园林之简答题 (1)

中国古典园林之简答题 (1)

中国古典园林之简答题 (1)
中国古典园林之简答题 (1)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要素、类型、以及物质思想源头)

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方式分)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分)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按照地区分)

物质源头:台、囿、园圃

思想源头: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西周、汉、唐、宋)

西周:章华台、姑苏台(具体时间是春秋)

秦:上林苑、阿房宫

汉:建章宫

魏晋南北朝:铜雀园(曹操、邺城)、仙都苑、华林园

唐:曲江池、西京大内三苑:禁苑、西内苑、东内苑;大明宫、华清宫(离宫)、九成宫(离宫)宋:艮岳园、后苑、延福宫、撷芳园(北宋四大宫苑)

?中国历代造园家及其园林(主要是唐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

石崇:金谷园(洛阳)

谢灵运:会稽别业(绍兴上虞)

陶渊明:桃花源

王维:辋川别业(陕西辋川)

白居易:乐天南园(下封县东紫兰村)、庐山草堂(江西庐山)、东波园(重庆忠州)、池园(洛阳)、覆道坊宅院(洛阳)

杜甫:杜甫草堂(成都)

北宋

司马光:独乐园(洛阳)

苏舜钦:沧浪亭(苏州)

富郑公园:(造园者不明)系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园

?

序》。

与谁同坐(与谁同坐轩拙政园):《点绛唇》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沧浪(沧浪亭):屈原《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

濠濮(濠僕间想、濠僕亭留园):“濠濮间想”一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濠”、“濮”来自于《庄子·秋水》中两则故事: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2、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两则故事的内容,被《世说新语》糅合为“濠濮间想”,它是一种山林之想、自由之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

喜雨:苏轼《喜雨亭记》

留听阁:拙政园景点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远香堂:拙政园景点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明瑟楼:留园景点《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揖峰指柏轩:留园景点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又一村:留园景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至乐亭:留园景点《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

舒啸亭:留园景点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曲溪楼:留园景点《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清风池馆:留园景点《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苏东坡《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远翠阁:留园景点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涵碧山房: 留园景点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还读我书斋:留园景点晋陶潜《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汲古得修绠:留园景点韩愈《秋怀》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

名词解释

1、著名的历史园林论著(作者、主要内容)

《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闲情偶寄》李渔著

2、明清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皇家园林:

乾隆花园:位于故宫外东路宁寿宫西侧,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后归政作太上皇时颐养休憩而建造,园林用地窄而长,东西宽37米,南北纵深160米,面积大约0.6公顷,前后一共分为五进院落,每进院落布局均不同,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隔为院落的办法,总体布局虽有明显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而是根据院落情况略错开少许,成为不拘一格的“错中”做法。主要景点:古华轩、楔赏亭、旭辉亭、遂

初堂、萃赏楼等。

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的离宫御苑,为清朝皇帝的夏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占地564公顷。总体布局为前宫后苑,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主要景点:七十二景、外八庙、普宁寺、磬锤峰等。

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于光绪年间。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漪园完工,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湖中布列西堤和三大岛,三小岛。咸丰十年(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西太后动用海军建设费加以修复,改名颐和园。颐和园沿袭清漪园规划格局,成为帝、后长期居住的兼作政治活动的离宫御苑。主要景点:仁寿殿、乐寿堂、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智慧海、谐趣园等。

私家园林:

网师园:

苏州城东南,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几经易主,至清乾隆年间(公元1765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占地0.4公顷,平面略成丁字形,东宅西园,主景区居中,以水池为中心,建筑物沿水池四周安排,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主要景点:殿春簃、看松读画轩、引静桥、砖雕门楼等。

拙政园:

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初。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回乡营建此园。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紧邻于各自邸宅之后,呈前宅后园格局,东部重修为新园,全园面积4.1公顷。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园。主要景点:香洲、雪香云蔚亭、远香堂、海棠春坞、梧竹幽居等。

留园:

苏州阊门外,原为明代“东园”废址。乾隆年间,刘恕对其重修扩建,改名“寒碧庄”,同治年间为盛康购得,更名“留园”,面积约2公顷。园林紧邻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留园景观两个最突出特点:丰富的石景和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主要景点:绿荫、恰杭、可亭、明瑟楼、冠云台、清风池馆、五峰仙馆等。

3、中国城市风景建构的典型符号(西湖、八景)

西湖:“五湖、三岛、两堤、一山”的总体水域结构,湖的西、南、北三侧被群山抱合,湖的东侧平地临城和群山形成虚实的交替对比,“三面云山一面城”则是西湖总体格局的高度概括。西湖与杭州城市是唇齿相依,城市的空间格局与西湖的山水格局互为渗透,相互影响,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间,形成了杭州“山水相依、城景相连”的城市格局特色。

八景:一种景观集称,潇湘八景应是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自然山水景观集称之一,景观集称之风盛于宋时,宋代八景文化是现在城市八景现象的直接渊源,中国第一个城市八景是虔州八景,即赣州八景,为:

虔州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马祖崖、孤塔、郁孤台、崆峒山。羊城八景和燕京八景是继虔州八景之后我国较早的城市八景,受潇湘八景影响,采用四字景名。

4、中国园林文化符号的历史背景及其典型名称

三山:三山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由于方士们大事渲染东海神山,秦始皇遣徐福等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药"求之不得,只好在咸阳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以求神仙降临。从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随后,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内作太液池,池中亦作方丈、蓬莱、壕洲诸山。一池三山成为延续历史最久的一种园林布局方式,始终受到历代造园者的喜爱而沿用不衰,也成为后世帝王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典范。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四渎:我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曲水流觞: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法和程式之一。“曲水流觞”的源头是“祓禊”民俗,《广雅·释天》:“祓、禊,祭也。”后由文雅集活动所定格的诗酒文化,促成了修禊文化与园林自然(人化自然)的结合,最终促成了“曲水流筋”景观成为后世园林永恒不变的题材。王羲之偕亲友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著《兰亭集序》。

与谁同坐(与谁同坐轩拙政园):《点绛唇》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体现的是作者孤芳自赏,只有明月、清风,才能为伍。轩内空间之小,仅容一人,可以坐憩,却起到了亭的功能,同时表现孤高气质。

沧浪(沧浪亭):屈原《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

濠濮(濠僕间想、濠僕亭留园):“濠濮间想”一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濠”、“濮”来自于《庄子·秋水》中两则故事: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2、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两则故事的内容,被《世说新语》糅合为“濠濮间想”,它是一种山林之想、自由之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中国的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亲和,使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使自然意境给人以启示和遐想。

喜雨:苏轼《喜雨亭记》开宗明义写亭名的由来“亭以雨名,志喜也”。接着写亭“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顺着写雨“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第三段则将“喜”、“雨”、“亭”三字合一,传达出的是“仁者爱人”的精神、士大夫游于亭的潇洒风致与对太空的遐想

留听阁:拙政园景点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远香堂:拙政园景点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明瑟楼:留园景点《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揖峰指柏轩:留园景点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又一村:留园景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至乐亭:留园景点《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

舒啸亭:留园景点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曲溪楼:留园景点《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清风池馆:留园景点《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苏东坡《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远翠阁:留园景点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涵碧山房: 留园景点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还读我书斋:留园景点晋陶潜《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汲古得修绠:留园景点韩愈《秋怀》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

简答题

中国园林之典型特征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的山水环境。

手法:筑山、理水、植物种植、建筑

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昆仑、峨眉、黄山等)

水—五渎(江渎、河渎、淮渎、济渎等)(溪河、湖泊)

岛—一池三山

植物—梅竹松等

?高于自然(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对自然的审美

太湖石\三山五岳,五洞千壑,尽在其中

植物——品性

园林原型空间的历史转换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建筑与山、水、植物彼此协调,互相补充

相对的实例:法国规整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

手法:化整为零、内外空间流动

(3)诗画的情趣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魏晋南北朝及唐

"画论"——五代两宋

主位唯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路边人村好着。

北宋皇家园林——艮岳

造园如作文章——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

(4)意境的蕴涵

超以象外、迁想妙得

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

意境追求的三个层次:

直观景象的感知(物境)、景象艺术的传达(情境)、最高灵景的启示(意境)

意境的表述方式:咫尺山林、预设主题、物境点题

咫尺山林:园林景物的集约化、抽象性

预设主题:园林景物的主题化

物境点题:

中国园林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第二重:感时花溅泪,欲别鸟惊心

第三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景:景是实物空间,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是有形,有尺度\有比例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

?境:境是景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的、无尺度的、由景物产生的想象空间。景是

物质的,境是精神的

?人:景、境是外因,而人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精彩的园林景物,构成景外之境,而通过这种境,对人的感化而产生情,这就是园林的情景交融。

对园林的欣赏,首先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园主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造园风格等因素。而友人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思想感情等,决定了其对园林意境的感化程度

?表达蕴含的途径

园林名称\景区、景点命名\楹联、匾额\园林记\八景

魏晋风流及其园林符号

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称为社会时尚——魏晋风流

行为:饮酒、服食、狂狷\游山玩水、寄情山水

魏晋风流是魏晋人士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魏晋风流的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外在特点:颖悟、旷达、真率

思想文化艺术概况

1.对自然审美的趋向

从前期的"君子比德"——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亲述真感情

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标志: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代表人物:宗炳、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顾长康

2.山水艺术的各门类有很大的发展

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间接的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

山水文学:山水——灵性,人格化的对象——"游仙诗" 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

山水画:绘画艺术从"成人伦,助教化"向自由创作的转化,文人开始参与绘画。宗炳"借物写心"、"物我为一"、"旨在畅神"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浓酣忘我的趣味

3.建筑艺术的发展

木构架的梁架、斗拱一趋完备

屋顶形式较多,屋顶的举折和起翘增加了建筑的轻盈感,丰富了建筑的形象

夯土台榭被木构建筑所取代,建筑层数不尽有一层,还有多层的楼阁,出现了大量的木塔

石工技术精制

4.植物的欣赏与栽植技术

王羲之——不可一日无竹君

贾思勰——齐民要术

5.皇家园林

曹魏——铜雀园(邺城)

典型景点: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台上营建殿宇、井室,又用飞阁相连,凌空宛如长虹

北齐——仙都苑

典型景点:四海、四渎、五岳、城堡、贫儿村

秦汉仙苑式(建章宫,一池三山)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

北魏——华林园

典型景点:蓬莱山、百果园、流觞池、虹霓阁,飞阁相通,凌空跨谷

6.私家园林实例

西晋石崇的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

会稽别业:谢灵运回到故乡会稽修建别业林,过起了惬意的隐居生活,依山傍水尽显幽居之美

桃源陶令: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7.寺观园林

佛寺园林兴起。不同于帝王贵族的宫苑,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8.魏晋园林特点小结

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造园成就,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9.魏晋时期的典型园林范式

桃花源:《桃花源记》

田园居:《归田园居》

曲水流觞:《兰亭序》

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艺术分析

建筑、山石、水、花木为构成园林四大要素,这足以说明山石在园林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故又称为“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而且除形神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造园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当无自然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典型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

1.点石成景艺术

点石于园林,或附势而置,或在小径尽头,或在空旷之处,或在交叉路口,或湖畔岸边,或在竹树之下。要求高低错落、自由多变,切记线条整齐划一或简单地平衡对称。

2.嵌理壁岩艺术

江南园林这样的处理屡见不鲜,有的嵌于墙内,犹如浮雕,占地很小;有的虽于墙面脱离,但十分逼近,因而占地也不多,其艺术效果与前者相同,均以粉壁为背景,恰是一幅中国山水画,通过洞窗,洞门观赏,其画意则更浓。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于南面院墙嵌以山石,并种植海棠、慈孝竹,题名“海棠春坞”。

3.独石构峰艺术

独石构峰之石,大多采用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完整的太湖石,并需具备透、漏、瘦、皱、清、丑、顽、拙等特点。由于其体积硕大、因而不易觅得,常需要用巨金购的。园主往往把它冠以美名、筑以华屋,并视作镇园珍宝。

江南四大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西湖绉云峰、苏州织造署瑞云峰

4.旱地堆筑假山艺术

?园中高山峭壁的堆叠:所用石材大小相同,叠砌得凸凹交错,形象自然,且有绝壁之感。

?峦的叠筑:叠筑多采用山峦连绵起伏的手法。峦与峰又往往结合使用,以增加起伏之感;用突起的石峰进行散置堆筑,以加强整个山势的起伏变化。

?山体幽静深邃的表现:在峭壁夹峙的中间堆出峡谷,给假山以幽静深邃。虽非主要山道,但在叠山艺术中却增添了宽狭、主次、虚实等情趣的变化,丰富了山林的造型。

5.依水堆筑假山艺术

计成特别推崇依水堆筑的假山,因为“水令人远,石令人古”,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两者在性格上是一刚一柔、一静一动,“故山得水而活”,起到了相映成趣的效果。

古典园林湖石材料种类

湖石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姿,多数为石灰岩、砂积岩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仲官石、北京房山石等。

湖石的最大特点是:瘦、皱、透、漏。孔穿洞开,千姿百态,柔曼婉媚,雅美深致,历为叠山胜品。依湖石性,多采用环透拼叠法,外观山势讲究弧形的峦势和曲线,处处体现出湖石的自然形态。根据太湖石空洞的大小和纹理,细分为流水岩和流纹岩。

黄石类:体态方正刚劲,解理棱角明显,节理面近乎垂直,雄浑沉实。平整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棱锐,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江浙的黄石、华南的黄腊石、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

黄石宜叠大山,浑厚挺括,雄奇壮观,粗犷而富有骨力,层层叠叠,峭壁陡立,形成黄石风格。明代所建上海豫园的大假山、苏州耦园的假山和扬州个园的秋山均为黄石掇成的佳品。

卵石类或圆石类:体态圆浑,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状剥落状,又称海岸或河谷石。多数为花岗岩和砂砾岩。

剑石类:指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成的直立型峰石类,如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出自岩洞的钟乳石则各地均有。

吸水石类或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划,表里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四川砂片石也属于这一类。

其他石类:有象皮青、木化石、松皮石、宣石等。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的特点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春山艳冶而如笑

个字园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山苍翠而如滴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山明净而如妆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山惨淡而如睡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

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中国古典园林山石审美意境

师法自然凝结创造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故又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园林常借叠石而抒发情趣,这可能是受绘画的启迪。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的描绘:“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很能说明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

含蓄幽深藏而不露

为了使内部生活起居深藏不外露,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均在入口内设置影壁,借以遮挡视线。园林建筑也是这样,为求得含蓄幽深,也每每在入口处通过各种处理或使之迂回曲折,不能径直地由外而内;或借山石为屏障阻隔视线,使之不能一览无余。此外,园内各景区小院之间,虽同处一园,但为使景藏而不露,也极力避免从外部直接看到内部。为此,也时常在入口处堆叠山石,如同屏风一样,可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利用山石作为界面,还可以用来形成园林空间。例如某些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地运用建筑,部分地利用较为陡峻的山坡或峭壁来共同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园空间。即使无天然地形可资利用,也借人工堆叠的山石作为界面而与建筑相配合以形成空间。

物谐其性人和其天

石头文化,在中国园林文化中有着广泛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境。清代画家郑板桥在他的《一笔石》中写道:“西江万先生名个,能作一笔石,而石之凹凸浅深,曲折肥瘦,无不毕具。八大山之高弟子也。燮偶一学之,一晨得十二幅……”

在园林境界里,到处都洋溢着物人以和、物我两忘的情氛。可以说,“物谐其性,人和其天”,外适内和,体宁心怡,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和园林品赏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

1.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2.造池

池是水面较小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

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

3.造河

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流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余,而且具有天然旖旎风光。在河边建造园林,可以充分利用不规则带状分岔水体,达到蜿蜒曲折的效果。对于没有河流的园林,为了增加生气,也可以开渠造河。河势要有曲有弯,岸边栽上垂柳,“春风杨柳万千条”,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景象。

4.造泉

为了园林的造景需要,造泉就是重视对天然水态的艺术再现。泉有天然泉和人工泉两种。

天然泉是将丰富的地下水,巧妙地利用地势形成水位落差,配亭、台、人物或吉祥动物等观赏造型,而露出水面;人工泉是人工造成的动态水,主要是靠机械加压而形成喷泉。

5.造瀑

园林中的瀑布,主要是模仿天然水流而成。有的是在高处通过引水筑建蓄水池,模仿山川的高山流水造景;有的是采用动力提水,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而形成瀑布,常利用山石高差引水流,山上设水柜,开闸注水瀑,闸前布石讲究自然,瀑下设池;也有利用建筑屋檐水为水源,假山上做水口,仅暴雨时可见瀑布。

水景布局

1.“一池三山”的影响

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在渤海中。

“一池三山”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水模式。这一模式在水面面积较大的皇家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范围较小的苏州园林中却不能照搬,如留园仅取“三神山”之一“蓬莱”于池水中,形成“小蓬莱的景点”。

2.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关于古典园林中水面的布局,建筑学家刘敦桢云:“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分,但须宾主分明。”

3.东南多水,西北多山

除了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如环秀山庄),凡是山水兼有的园林,山多分布于西北,水多分布于东南。

苏州园林的这一山水分布模式并非偶然形成,而应被看作是远古神话意识的历史沉淀,是来自由远古神话文化积淀而来的“集体无意识”。实质上也契合于中国的地理形势。

4.借园外之水

苏州园林水景创造不仅在园内,园外之水也可以为我所用,如沧浪亭以水环园,水在园外,可谓独树一帜。园周以复廊,廊间以花墙,园内以山为主,园外以水环绕。

留园

1.景点名称

(简化版)

2.主要的景区布局:

留园经历历年的兴废扩建,总体上分为中部山水、东部庭园、西部山野、北部田园四大景区。

中部是全园的山水主景,山水自然布局,建筑空透,造型奇美。水池位于中央,山上有小涧,池中小蓬莱岛,形成了池水之“源”,又聚又分,使水景生动有致。水池西北岸山丘起伏,古木参天,花木茂盛,精致小巧的亭轩隐隐约约。东南向建筑密集构成视觉屏障,高下进退且依水而建,倒影清晰明丽。

由水池东岸的曲溪楼进入留园的东部庭园景区,华丽精雅的大小建筑庭园目不暇接。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宽敞明亮,陈设考究,加上前后庭园的映衬,显得格外的富丽堂皇。其东转入小巧优雅的石林小院,花石小景,精致幽雅。再往东到“仙苑停云”庭园,冠云峰屹立其中,傲视群芳。亭台楼阁四面围合,共赏巨石佳景。

西北面的山林田园景区,西部山林,野趣横生,黄石抱叠土山,山势高耸,山麓上,枫树成林,是为秋天的佳景。山顶高处有至乐亭和舒啸亭,昔日登山可借园内外之景,可近望西园,远眺虎丘塔。

从西园转至留园北部,柳暗花明“又一村”呈现的是农家田园风光,有葡萄藤架,梅花丛林,盆景花圃,里面栽植提供万堂室内摆设的四季盆花和展示苏派盆景。

北部景区为直线型空间,主要由步道与植物景观构成。

西部景区为中心集聚型空间,以山体为景区空间中央主体,各空间个体沿线型空间形态以散点式串联起来。

3.空间布局

从园林实体要素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布局的基本方式是:山一一水一一建筑。对于留园的布局结构,它基本上也是这种布局方式。留园分为中、东、西北三区。

三区各具特色,中部是全园的精华,以山水为胜。

留园东部,以五峰仙馆和林泉奢硕之馆为核心,东西并列,布局紧密。建筑外观富丽华贵,内部明亮宽敞,陈设与装饰相当精美。

留园西部,南北狭长,土山为制高点,体现自然风光,而北部遍植竹杏桃李等树木,另有一盆景园,颇具田园意味。

(以下为拓展版本)

留园中的中部山水景区、庭园景区,西部山野景区,北部田园景区,东部院落景区分为不同时期建造,因此在空间结构上具有自身独立性,边界以院墙分隔。四个景区各有切合主题的特征,尤其是中部景区空间塑造技法成熟,建造较为完善。

由中部山水景区、院落景区,至东部景区,空间形式由自然山水为主的开敞空间,逐步收缩为庭园小空间,继而扩大为庭园,形成向东的游历一放一收再放的空间形式,并且逐步由自然空间过渡到以人工构筑为主构成的空间。由中部至西部及北部景区则是将精致山水空间逐渐过渡到山野田园,其间人工构筑逐渐变少,形成主要以山体、植物成景的自然空间。每个景区都是由空间个体单元、单元组合共同构成的空间群落,在园中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虽然景区因空间结构不同较注重过渡,但各个景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密切。经贯穿全园的长廊起到一定联系,借助北部及东部东南角自然景区通联各区域,但在交通与视线关系上仍欠缺通盘考虑。游人身处中部景区时,因通往东部、北部与西部景区的入口都十分荫蔽含蓄,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与暗示而很难意识到其它景区的存在,通常是由行走在建筑、长廊中无意间进入其他景区。

中部景区的空间布局为中心开敞空间形式,将山体、建筑等聚拢共有的中心空间外围,形成向心空间布局。借

助园墙、建筑将视线收拢,几乎没有缝隙,塑造最强的空间围合感。中部景区东部庭园部分各空间单元之间以先并联,再串联的形式形成一疏一密两套院落。

东部景区的空间布局为定向开敞空间,在被建筑庭园等所限制的空间一面形成开放空间,向北部景区形成开口,具有极强的视线引导方向,充分借用北园景观。整体以庭园空间形成串联空间形式。

(虚实空间抽象)4.空间序列、游览路线

(简化版)

从入口一一曲溪楼一一五峰仙馆一一林泉耆硕之馆一一冠云楼一一冠云台一一留园西部景区一一明瑟楼

简要分析:

它从园门入口到园林内的主要空间之间,由于相邻建筑基址的挤压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引道,把这条两侧有

高墙夹峙的,由门厅,道分段连续而组成长约五十米的建筑空间,组成大小、曲直、虚实、明暗等不同空间效果的对比,使人通过“放一一收一一放”,“明一一暗一一明”,“正一一折一一变”的空间体验,到达“绿荫”敞轩后更感到山池立体空间的开阔、明朗。.

留园景点分析

一、中部山水景区景点:

1) 古木交柯

位置布局:古木交柯是进入留园近50米入口后必经的第一处景点,位于中部景区东南侧,频临住宅院墙。

空间结构:属于放大的通行空间,主要为块状建筑空间,植物面状顶层空间、面状地平空间构成的主要观赏空间。

景观塑造:游人由南侧进入该空间时视线前方并非主景,而是面对建筑设置的一面花窗,以类似屏风的作用,将中部景观半隐半现的虚隔于其后。古木交柯主景并未顺应游人视线,而是迂回设置于南面左侧露天花池中。通过光线对比,作为较为明亮的区域将游人吸引至左侧,种植姿态优美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两树枝干交错缠绕,构成"古木交柯"。

体感空间:该景点整体空间相对封闭,光线昏暗,带来荫蔽幽暗的空间感受,为游人进一步进入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前平台做出引导。

2) 绿荫

位置布局:建筑坐南朝北

空间结构:为濒临面状水体空间的点状建筑单体空间,旁边配置瀬临驳岸的线状山石。

景观塑造:北面临水一面毫无遮拦,游人可在此观赏到中部园区东侧错落有致的曲溪楼、西楼等建筑,也可观赏到北面小蓬莱景区南侧的主体水体部分,并因小蓬莱对水面的划分构成了水中、水对岸多层景观层次。在沿水面朝向西北方向视线可一直到达中部西北山涧,获得水体部分最长景深。绿荫西侧结合山石种植青桐一株,与绿荫形成较好构图。

体感空间:建筑通透,十分外向,极易吸引游人进入,北面临水,空气流通,可观水波荡漾。

3) 明瑟楼

位置布局:绿荫西侧为半亭,半亭北、东、西侧都设有出入口通往不同方向,其中北侧口较其他两个更为主要、明显,当游人由东侧进入时,起到转换游线方向,引导游人向北行走,到达明瑟楼。明瑟楼两面临水,坐南朝北,西邻涵碧山房。

空间结构:二层块状建筑空间,南侧为U形竖向上升的线状山石空间形式,北侧为面状平台建筑空间与水体空间。

景观塑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建筑外南侧小院落,以太湖石沿院墙堆砌而成三跑,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园内栽植一棵石榴。一层恰杭开敞通透,与涵碧山房相通,设置座椅可停留观景,可做东、北两面观景,其中东面可观赏水体与两层楼阁形成的较为封闭的空间,并形成对景。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

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

诗意表达:明瑟楼(楼下为恰杭)则因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中与"航"同,意为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远观恰似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

体感感触:瀕临水面,南北通风顺畅,光线充足。

4)涵碧山房

位置布局:南侧有庭院,北为滨水平台,东接明瑟楼。

空间结构:主体为建筑,整体体量较大,空间开敞,不同区域划分分明,南部为线状建筑空间与面状地平植物空间组成的组合线型空间院落,北部相邻面状建筑与水体空间。

景观塑造:南侧庭院中以不规则的形式用山石围设种植池种植植物划分空间,形成环路。北侧平台可基本将中部山水空间尽收眼内,形成以水面为前景的宽广的视野。涵碧山房西侧连接廊道,向北为爬山廊,南则通过别有洞天的小门,较为隐蔽的通往西部景区。

诗意表达:中部涵碧山房北面临中部水体,取自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有建筑面池可观景,水清如碧,故借以为名。建筑内布置画,名《香远益清》,有诗《咏荷》:水国烟乡足芰荷,就巾芳瑞此难过。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澹然相对却成劳,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谪堕,至今犹著水霜袍。

体感感触:建筑相对较为封闭可登高临远,南部空间相对内向,北侧开敞瀕临水面,南北通风顺畅,光线充足。

二、西侧景点

西部景点主要为闻木樨香轩。

位置布局:与涵碧山房平台连接,整体坐西朝东。

空间结构:景点整体空间结构以单边梯层山体空间为主。西部为线状、点状建筑

空间形式,线状山石空间层次丰富、富于变化,与面状地平、块状竖向植物空间共同组成

景观塑造:整个景点坐落于有地势高差的山体之上,以竖向变化形成丰富景观面。西北沿水体边缘地势开始抬高,通过台阶登上巾部景区西侧山体。山体由西向东、由云墙向水面分两层竖向高度递减,以西部爬山廊竖向最高,进入闻木樨香轩景点。轩为方形,后倚云墙,为单檐歇山。结合桂花以及银杏、紫薇等植物的种植,于高处的闻木樨香轩观赏,向东形成层次分明,直至水面的景观。北侧则临山涧,以桥或通过小岛联系中部北侧山体空间。桥、岛竖向不同,处于山石水体之间塑造的空间及其有趣,具有近观山涧,往东南观长景深水体的优良区位。尤其小岛低矮亲水,又提供停留空间,是极佳的观景点。爬山廊串联起闻木樨香轩后向北继续沿园墙行进,与墙体或分或离,曲折延伸,结合植物、山石体现变化,形成条带建筑空间,构成游线延长至中部景区北墙东侧,与远翠阁联系起来。

诗意表达:闻木樨香轩,以桂香为旧时称"桂馨阁",因轩旁多植桂花,为赏桂佳处而得名。

体感感触:光线相对幽暗,桂花开花可闻花香。

三、北侧景点

1) 可亭

位置布局:景区北部,大体量山体基本正中制高点之上建立。

空间结构:由大体量块状、线状山石空间,面状顶层植物空间,点状建筑空间组成

景观塑造:北部山体体量较大,并与高处形成较为宽广的平台,建有可亭,形成高处观景点,向南俯瞰南部水体、建筑部分,向北可观折廊。其上古树较多,树体高大,生长繁茂,扩充竖向轮廓,增加了这一部分的体量感。濒临水面的一侧建有富有竖向变化的滨水山路,行走其间可感受北部山体封闭,南部水面开敞的山水空间共有的感受。这段路西从与山涧处观景小岛小桥连接处始,向东往南连接小蓬莱岛,然后再出山体至平地。北部山体东侧场地主要为交通空间,通过山石、种植池,将此块区域以曲折婉转的形式划分为组织通往山体北部远翠阁、东部汲古得绠处、南部进入水体东侧的清风池馆等滨水建筑以及内部院落(五峰仙馆)的交通节点。

诗意表达: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便于停留观赏。

体感感触:处于山体之巅,风流显著,光线充足,登高临远,可俯瞰山体南北景色。

2) 远翠阁

位置布局:远翠阁位于中部景区北部,北部长廊于阁前围绕后继续向东。阁为两层,体量较大,与汲古得绠处相隔较近,共同已较为封闭的形式,遮挡了中部山水景区的东北角边界。

空间结构:由线状建筑空间贯穿,二层块状建筑空间,南为面状空间,东为线状山石空间形态。

诗意表达:远翠阁取自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旧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自在处取自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

四、北侧景点

1) 汲古得绠处

位置布局:原为读书处,紧邻建筑西侧有竹,南部建造小型开放院落,向西开敞,西部临水栽植大小不同的两株榉树,营造良好的景观空间。建筑内东侧与五峰仙馆相通联。

空间结构:东部紧邻块状建筑空间,周边为块状竖向植物空间、线状山石空间形态。

诗意表达:汲古得绠处为体现儒雅功读之风,选自唐韩愈诗:"汲古得修绠"的典故,《说苑》有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绠,井索也。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灵性,探得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这里从前是书房。便做此称称汲古得修绠。

体感感触:宁静幽闭。

2) 清风池馆

位置布局:由清风池馆处小庭园向南,进入一处以交通为功能的东西向廊道,廊道向东连接五峰仙馆,向南则进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 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姓名:马涛 学号:201257049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林墨飞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园林史题库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 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 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 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 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 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 合作完成的。 9.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10.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4.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 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 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18.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19.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影园。 20.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山庄。 21.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钱伯斯 _。 2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23.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24.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25.明代叠代名师___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26.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27.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28.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29.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30.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时期。 31.周定王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 苑 ,还开创了"一池三山"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2.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3.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 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 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 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P26 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 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 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核心。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影峨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3、苑:36处园中之园。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3、多功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外园林史题库分析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 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结 语)【圣才出品】

第8章 结 语 8.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1.影响因素 (1)农业经济和集权政治成为决定园林性质的根本基因,推动园林演进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众多封建文化形态的影响和浸润。 2.园林艺术的分水岭 园林及其造园艺术逐渐发展到成熟状态,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进程的分水岭。 (1)宋代以前(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 造园思想与造园技术十分活跃,两者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其演进充满生机和活力。 (2)宋代以后(成熟期、成熟后期) 园林演进平和、稳重,缓慢地暴露衰减势头,造园技术取得发展,造园思想日益萎缩。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园林的精华荟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成熟、最具个性的两个类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2)到了后期,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分别发展成为南、北并峙的两个高峰。 (3)北方的离宫御苑和江南的宅园尤为出类拔萃。如今,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私家园林中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2.寺观园林 (1)总体特征 寺观园林,宗教色彩并不显著,一般接近世俗私家园林。与同属汉文化圈内的日本古典园林中的寺院园林不同, (2)与日本寺院园林比较 日本的禅僧造园犹如中国的文人造园;日本的寺院园林突出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寺观园林彰显文人风格和世俗情调;日本世俗园林的宗教化犹如中国寺观园林的世俗化。 3.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虽然已显示其开放性的特点,但大多数是自发而形成,谈不上多少规划设计,尚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4.其他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等非主流园林,规划设计简单,状态比较原始,自发形成,具有开发性。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形式简单朴素,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是轻灵飞动的。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

用的石头,一般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湖石。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他是宣城人,宣石就是产自他的家乡。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现在想想真的是自己见识少,孤陋寡闻。“狮子林”一名,源于自然形成的镇园之宝狮子石,原来狮子林指的是石头呀!这狮子石,十分不一般。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专门讲述狮子林的视频,视频中带领我们认识和“游玩”了一遍狮子林。原来狮子林并非是林,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没了解和“游玩”了狮子林之前,从没想到过它居然存在在快速发展的苏州城市里。在“游玩”中,我真的十分欣赏园林主人的高雅情趣,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自由舒畅。印象中,那屋子里的美丽精致的建筑及家具,我认为才是观光的重点。古典的花纹,深色的木纹,美丽的装饰画,总让游人产生美妙的遐想:要是我能住在这里多好啊!“游览”完狮子林,令我想起了我高一暑假去的苏州“定园”。定园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现今的定园是在遗址上重建的,不是古迹。此园临近水乡乌镇,故所以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除了认识了这些外,对于苏州园林我还是十分印象深刻的,曲径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着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着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内建有着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着的一本造园学巨着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着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北京的清漪园、;承德的。 16、清末三个着名的苏州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园林史试题集2010分析

中外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___ 避暑山庄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4.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蓬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其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18.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19.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 20.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21.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_。 2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体系。 23.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24.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25.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主张叠山造园应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26.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27.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15-1

中国古典园林史 绪论 一.园林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一原始社会一一果木蔬园 ◆第二阶段一一奴隶封建社会一一古典园林 ◆第三阶段一一工业革命后一一现代园林 ◆第四阶段一一二战之后一一园林城市 二.分类 1.按照园林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摩拟在一个小范围内。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 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2.按照园林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a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称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魏晋之后,皇家园林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b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称园、园墅、池馆、山庄、别业、草堂等 c 宅园:私家园林的一类建置在城镇里,依附于住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赏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 d 跨院:宅园的一种,园林是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的。 e 游憩园:私家园林的一种,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f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主人遐思,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g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非传统园林还有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 风景名胜区的构景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类似于园林的四个选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发展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五个阶段: ?生成期(殷、周、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隋、唐)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