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题目: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含义

摘要:

人类社会是一个庞杂的有机体,一定的社会包括一定的民族、阶级、种族等,并构成了该社会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一定社会的民族问题是构成该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一种社会向另一种的更替和演变,制约着生产力发展的其他矛盾。民族、阶级、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生产关系变革基础上产生的。任何民族都不能超越一定的社会形态而孤立存在。因此,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始终受着社会总问题的制约。列宁、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关系的论述,创立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问题、社会总问题、含义

正文: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交融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一、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是由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总问题决定的。

斯大林认为:“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民族问题只是改造现存制度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完全是由生活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发展阶段上是不同的,他们随着革命的进程而改变。“在革命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民族问题具有和该历史时期的革命性质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的任务。因此,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也随之而改变。”

二、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中处于从属地位。

斯大林认为,在俄国民主革命时期决定俄国社会进步命运的是解决土地问题,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奴制残余的问题,而不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从属于的问题”。列宁指出:“民族问题和‘工人问题’比较起来,只是从属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是无可置疑的。”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在论述民族问题从属于工人阶级的政权问题是,批评了“过分强调民族问题的意义,夸大了民族问题,并且因民族问题忽视社会问题”的观点。既然民族问题从属于社会革命发展问题,它就应该服从社会发展总问题。斯大林在讲到被压迫民主和无产阶级革命关系时说:“民主权利问题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在的问题,而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它服从整体,要从整体的观点来观察。”

三、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民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一定时期一定国家的民族问题的解决,是受当时该国社会进程所制约的依赖于社会革命问题的解决。无产阶级政党对民族问题看法的实质,就是始终把民族问题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民族问题只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解决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必须首先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斗争、进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使民族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革命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民族问题虽然在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但并不等于它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更不是否定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革命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恰恰相反,是充分肯定了这种作用。列宁指出,民族问题从属于“工人问题”的观点,同忽视民族运动的观点有天壤之别。在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国家中,在民主革命时期,”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来正确解

决中国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的理论,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革命和发展与民族问题的主与从的关系。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具体形式,是社会关系和民族矛盾在民族这个社会子系统中的具体反映,民族问题当然也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把握好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和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说,民族问题决不只是社会革命与发展总问题中消极的一部分,它往往会对社会革命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解决。再次,从民族问题和社会革命问题的相互关系来说,既不能将之对立,也不能将之分割,而应看做是紧密相关而又互动的问题。国际范围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与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相互联系是这样,一国之内的民族问题与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关系也是这样。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回顾人类社会历史不难看出,人类社会历史自从进入阶级社会,民族问题就同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自始至终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前资本主义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问题就已经存在,并不断的暴发反抗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使当时的民族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意识和旨在改变当时社会制度的民族运动。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时代。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从民族运动的经济基础上看,是以打破封建枷锁的束缚,争夺国内市场,打破异民族的竞争,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完全胜利为基础的;从民族运动的目的、任务看,民族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最能满足、最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民族民主国家,以保证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占统治和支配地位地位,从而推翻封建制度;从民族运动的领导者看,是以资产阶级为主角,民族运动实质上始终是资产阶级之间进行的,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体制而告终;从民族运动的内容上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政治民主、争取民族自主的性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进步性和必然性。总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是服从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的。

1914年爆发的第一场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使之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个时代,民族问题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总问题的一部分,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首先,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范畴。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对内实行资本主义统治,对外进行怎么侵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落后国家和民族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使他们变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从而把民族问题从一国之内的问题扩大成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这时,民族问题便成为主要使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中解放出来的问题,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指出:“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帝国主义是造成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根源,因此,民族解放运动的趋向是反对帝国主义民族压迫的。尽管民族解放运动从本身的性质上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但是由于它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因而具有反帝的性质,客观上已经同无产阶级革命汇聚成一股巨流,向帝国主义这个同一目标冲击。于是,殖民地民族解

放运动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也就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和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和个人,又不管它意识到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再次,实现社会主义是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唯一道路。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意味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获得了国际独立和民族解放。但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还存在,这些制度在经济上与帝国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还会产生民族压迫,还会阻碍国内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在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基础上,要想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就必须把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向前推进,实现社会主义。这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唯一光明的前途。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总的进程中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和东欧国家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成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现代化,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问题,民族问题是这个总问题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民族问题必须服从现代化建设这个全局,民族工作不能离开这个中心,而要围绕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上的的差距,以及由此而引起和。表现出的各种矛盾。这种矛盾归根到底只能通过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实现来解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从当前我国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来讲,民族问题要服从现代化建设这个总问题。但是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族问题绝不是完全被动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讲,民族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可见,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其次,搞好民族关系,建设边疆,巩固国防,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任何把民族问题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问题割裂开来,企图孤立地解决民族问题,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同样,淡化和轻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也是极为有害的。

参考文献:

《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140页。

《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301页。

《斯大林全集》上卷,第81页。

《列宁选集》第2卷,第548页。

《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241页。

《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1241-125页。

《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06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8-629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1-632页。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60页。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自尊心的名言

自尊心的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自尊心的名言 1、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2、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卢梭 3、作家的自尊心是一种类似灵魂发炎的病痛。谁一得上这种病,谁就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歌声,看不见阳光的灿烂,对春天也视而不见了。——契诃夫 4、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李小龙 5、一个社团的基本努力或许就是设法使其成员平等,但其成员个人的自尊心却总是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在某处形成某种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德·托克维尔 6、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

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蒙田 7、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8、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9、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巴甫洛夫 10、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须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汤因比 11、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 12、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陈祖芬 13、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14、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5、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16、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17、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

民族的概念

民族的概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及其祖先共同创找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志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同时有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般来说他是在原始社会解体时而形成的。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共同体仍在不断的分化、融合、重新组合。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统一的国民族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饭丢民族歧视与压迫。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与中国这样的社会和足以多民族国家来来说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正确的民主政府指引下各民族团结和睦,团结平等,共同发展、从而带来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民族富强的景象。 中国多民主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地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互相依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地处亚热带东部,太轻阳西岸,四周天然隔阂,内部地理单元体系完整,这种特点鲜明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多民族内向凝聚的特点。中华大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各民族的先民、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最早居民,他们从远古洪荒时代便繁衍生息玉中华大地上。共同促成了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父系社会后中国的部落联盟打体分为三大集团,及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男发的南蛮集团。 华夏集团包括皇帝、炎帝、…………… 三苗、伏羲、女娲、欢儿属南蛮集团。 以上三大部落经长期交往中华大地上丰富的古人类化中华话大地上中华大地上具有凝聚力 中华大地是人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丰富的凝聚力,中华大地上的丰富的古人类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建设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精英分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高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维护统一的民族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真诚待人、童叟无欺的诚实守信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和谐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严义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探险精神。 (1)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西方人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士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代表,都把爱国主义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和境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历代精英知识分子的终极奋斗目标。爱国主义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血管里流淌,奔流不息,代代相传,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不辱使命的唐睢;从持节牧羊十九载决不投降的苏武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高呼“还我河山”的岳飞;从面对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残败局面,眼望波涛汹涌的零汀洋,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绝不食美国钗来之食的朱自清到“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的吉鸿昌……中国正是这些爱国主义至上的民族精英,才使得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才使得中国古老的文明国度,永远广大而统一。

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概论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学科,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这就是我们社会工作概论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前提。那们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社会工作概论。 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我们带着这种疑惑,开始我们今天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的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大问题: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有三个基本的前提 社会工作的三个前提: 1、人是重要的;强调人是一个核心问题 2、人遇到了源于人际互动的个人、家庭、社区的问题; 3、有办法缓解问题并让人们的生活更美满。 那么从这三个前提来看,社会工作他是源于人在社会生活当中遇到了相关的困难或者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办法来缓解人们的这些困境或问题,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满幸福,所以从这三个前提当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一点,社会工作可能包含着对人们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帮助,换句话讲社会工作就是帮助人的一种工作,但是这个定义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那么社会工作所指的这种帮助人和一般的那种帮助人有没有区别,应该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说明社会工作这种帮助人有其自身的一种特征,与普通的帮助人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讲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科学的帮助人的工作,那么这样就与一般的帮助人的工作区分开了。 我们现在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含义,实质上就是一种用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人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的工作,那么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界定的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社会工作的界定。(二)社会工作界定 社会工作源于西方,特别是欧洲,他在每个国家称呼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称作社会工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公共福利、公共救助、社会安全等这样一些称法。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学者他们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来界定社会工作。

民族的形成

神奇的新疆 第一部分民族篇 第一节民族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的形成时间、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民族特征。 2、民族与氏族,种族、国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民族的形成过程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民族的形成时间,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民族特征。 2、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抵制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教学难点 1、民族的形成时间,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民族特征。 2、民族与氏族,种族、国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 一、导语引入 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的年代较晚。在中国古籍里,经常使用“族”这个字,也常使用民、人、种、部、类,以及民人、民种、民群、种人、部人、族类等字。但是,“民”和“族”组合为一个名词则是后来的事。1903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理论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以后,民族一词便在中国普遍使用起来,其含义常与种族或国家概念相混淆,这与西欧的民族概念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二、民族的形成时间及过程 民族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因为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经由了一个由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的过程。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也随之瓦解,新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即民族逐渐形成。所以,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三、民族的特征 1、西方民族特征的不同观点 布伦奇利认为民族有8种特质:①其始也同居一地;②其始也同一血统;③同其肢体形状;④同其语言;⑤同其文字;⑥同其宗教;⑦同其风俗;⑧同其生计(经济)。意大利有的学者认为: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以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孙中山提出了形成民族的五个力:第一血统、第二生活、第三语言、第四宗教、第五风俗习惯。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概念为不少辞书收为定义,影响颇为广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逐渐介绍到中国来,学术界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民族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民族识别工作的进行,对И.Β.斯大林概括的民族定义及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讨论,便逐渐广泛深入,对民族与氏族、部落,民族与种族,民族与国家的区分才愈加具体。 2、马克思主义民族的特征 (1)共同语言 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要有共同的语言,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因为它是人们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是不是说同一种话的就是同一个民族呢?不是,有时,几个民族可以共同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我国,回族和汉族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所以,《爱我中华》中说“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是不科学的。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民族是不是只有一种语言?也不对。 (2)、共同地域 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这是民族与氏族、部落的重要区别,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也是民族形成的最关键的一步。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都是同一个民族?不是的,同在中华大地上,但是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新疆也有好几个民族。 (3)、共同的经济生活 这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在长期的生产、交换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经济特点和经济关系。如蒙古的游牧经济,彝族的纺织经济等。正是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才把人们牢固地联结为一个共同体。 (4)、共同的心理素质 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曲《小背篓》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个特点。这是由宋祖英演唱的一曲脍炙人口的土家族民歌,她就是凭着这一首歌而一炮走红。在这首歌里就很好的体现了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吃——糍粑 住——吊脚楼 用——小背篓 这些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有很大的稳定性,从而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才使之成为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四、民族与氏族、部落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的人们混合形成

民族精神 第三章

《基础第三章》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 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2.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A. 核心价值体系 B. 时代精神 C. 爱国主义 D. 民族精神 3.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 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称为()。 A. 时代精神 B. 民族精神 C. 核心价值体系 D. 爱国主义 4.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求真务实 B. 勤劳勇敢 C. 艰苦奋斗 D. 改革创新 5.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 A. 爱国主义 B. 勤劳勇敢 C. 艰苦奋斗 D. 改革创新 6. 中国是中华民族的祖国,中华民族包括()个民族。 A. 50 B. 59 C. 26 D. 56 7.目前我国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A. 劳动 B. 人才

C. 知识 D. 科技 8.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B.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C.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D.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9.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 A. 服从关系 B. 亲情关系 C. 血肉关系 D. 依存关系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先行者是()。 A. 洪秀全 B. 孙中山 C. 康有为 D. 林则徐 11.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只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A. 社会主义 B. 自由主义 C. 资本主义 D. 民族主义 12.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A.人类命运共同体 B.利益共同体 C.经济共同体 D.发展共同体 13. 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许多时代楷模,例如( )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A. 盘古开天 B. 天眼巨匠 C. 夸父追日 D. 神农尝草 14.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内容是()。 A. 民族风俗 B. 民族生活方式 C. 民族艺术 D. 民族精神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7小题.每题1.0分,共27.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 )。 A.公益活动 B.实践活动 C.行政活动 D.慈善活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 第2题 某地区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上述案例中,受灾群众不习惯新的居住生活,因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以促进其尽快融入正常生活之中。

第3题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 )。 A.多样性 B.多变性 C.复杂性 D.社会性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IFSW)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还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说明它与各国、各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及文化有密切联系。 第4题 ( )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A.系统 B.正功能 C.功能 D.负功能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功能则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第5题 小军由于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家人对其十分担心,劝其戒毒。小军自己也希望戒掉毒瘾,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每次都半途而废。家人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危及小军的生命,故向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最后,当地的戒毒所帮他戒掉了毒瘾。这说明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认识

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学科背景: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并形成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范畴: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涵义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概念,在理论、学术界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论如何增强民族自尊心

论如何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这是小平同志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及其内涵的一个重要概括。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但是这种开放性是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前提的。当国门洞开,面对世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与挑战,当看到发达国家与我们的现实差距,有些人不是奋发图强去振兴祖国而是惑怨或叹,有的甚至把差距当作嫌弃祖国的“理由”。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自强、自尊精神,他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没有 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这是因为,没有民族自尊心,就谈不上爱国。一个没有自尊心的民族是不可能受到别人尊重的。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十分注重民族自尊心的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反动势力的刑场上大义凛然,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上奋勇拼搏,在振兴中华的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奏响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颂歌。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拯救中华”的历史性胜利;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谱写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划时代的新篇章。 没有民族自豪感,就树立不起民族自信心。综观历史,放眼世界,我们也必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丽的山河、传统的美德; 我们更有对人类文明与世界进步所作出的创纪元的卓越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聪明才智、美德情操、发明贡献至今受到全世界人民景仰。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雄辩地表明,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了不起。 没有民族的尊严,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讨论的问题,

社会工作真题大合集(社会工作原理311和社会工作实务427综合覆盖最全)讲课讲稿

2013武汉大学社会工作真题 社会工作原理 一、概念辨析(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2、社会工作的正价值和反价值 3、社会工作的“増权”理论 4、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 5、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和治疗模式 二、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合理的社会流动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 2、社会学有哪些考察社会的角度? 3、简述社会越轨的内涵及其类型。 4、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论述题(30分) 1、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直接介入 2、儿童社区工作 3、人生回顾疗法 4、医务社会工作 5、社会康复 6、社会弱势群体 二、简答(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通用过程模式如何分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2、简述签订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技巧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观念和原则是什么? 4、简述性别敏感的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特点、应用及其评价。 三、案例分析题(30分) 案例:张女士今年52岁,10年前与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双方都是再婚家庭,13年前,张女士因为前夫有外遇而离婚,单身了3年后,与现任丈夫认识。当时,丈夫带着一个12岁的女儿小丽,因为张女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就把小丽当做亲生女儿来看,但10年时间过去了,小丽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妈,小丽小时候还经常给张女士找麻烦。即便如此,张女士现在还给小丽张罗了一个男朋友,但小丽似乎并不领情,这个矛盾一直僵持到前一段时间,在男朋友的问题上,张女士让小丽考虑考虑,可小丽却与张女士吵起来,并说这不是张女士的家,让她不要瞎当家,并且连张女士的丈夫也不替张女士说话。为此,张女士非常伤心,她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了,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助她。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简要分析张女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介入策略。 2012武汉大学社会工作真题 社会工作实务 一、简要概述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2、阿瑟邓汉姆社区工作的原则 3、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 5、社会救助的特征 二、简答(共5题,每题9分,共45分) 1、简述随机抽样方法的类型。 2、简述社会指标的功能。 3、简述设计调查指标的基本要求。 4、简述评价调查报告的原则。 5、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或阶段。 三、论述(共15分) 1、试论述社会研究中为甚要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 四、分析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

关于民族划分的一些思考

关于民族划分的一些思考 ——以龙山土家为例摘要 诸多对民族的定义与划分存在着广泛争议,因此各个国家的识别情况与民族政策都是有巨大差异的,但都存在着各自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将尝试结合民族识别理论、具体土家的识别过程以及现在的存在状况,结合一些小调研与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综合一定的学术,更多的作为所谓“土家”一份子来表述一些想法。 关键词民族;利益;语言;族源 一、引子 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初三毕业考试的缘故,我们需要拍摄身份证,老师便叫我们回家将户口簿自己那一页拿出来带给老师。为避免丢失,老师便替我们保管,给了我们一个小纸条,上面写了姓名、出生、地址和民族,在我的小纸条上,老师在民族后面写了一个“土”,而其它人写了一个“土家”。我当时就知道“土”在中国语境下是另外一个民族,便去找了老师,老师说没有问题,不会误解的。那时候我就很奇怪,这个真的会没有问题吗?之后拿到身份证,华丽的变成了“土家”。因而,我那时便疑惑,这个民族有用吗?我在家乡写个“土”那就意味着“土家”,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并不如此的去区分,那这个有何意义呢?直到我参加高考前的三个月,省里面组织民族身份核查,并对父母均是少数民族的进行免费细致的体检,所以我那时才意识到可以在高考的基础上加上二十分,于是学校组织同学们改民族成分,父母不是的找爷爷奶奶一辈,反正能从祖上找到的都修改。之后还了解到诸如预科班、骨干计划等一些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定格我自己的位置,如同下海的企业家一般,无法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1。也就是说,我在我的身上难以找到土家族的影子,曾经在民族划分的时候,如何通过“讲故事”,我们成为了一个“民族”?就我而言,实为困顿,变迁之巨大,实为震惊。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民族识别工作,毋庸置疑,这受到了苏联的巨大影响。结合实情中国的民族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但在这一过程中,总是会有误差及问题的存在,因此就有了很多地方前后行政区的变化。时过境迁,现在很多民族所依据的标准都 1流心著,《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系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160页

外国民族音乐概念常识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1.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以血统、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2.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学术思想、道德观念、文物制度、风俗习惯等)。 两大特性:一是共同性,(各分子所共有)。一是延续性(即随民族之演进而绵延不断)。使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心理凝聚力之支柱,而维系民族团结。 3.民族音乐——广义: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狭义: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4. 文化脉络中的音乐 (1)音乐与自然环境 区域性差异制约文化现象的区域性差异。地理因素的稳固状态,这种制约也呈相对的稳定性。(2)音乐与社会环境围绕着生产方式而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它不仅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 (3)音乐与亚洲,既有最早的拜火教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大,也有地区性、部族性和各地的民间信仰,形态十分多样。跨民族、跨国家的大,在这种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生活、文化方式,究其成因,共同的也是其中之一。 (4)音乐与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因素,语系是区别民族的系统指标之一。语言因素对音乐因素的影响也是甚为深刻的。 5.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根据世界各民族音乐风格差异、文化背景,划分为九大区域。 1、东亚音乐文化区 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 3、南亚音乐文化区 4、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 5、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 6、欧洲音乐文化区 7、北美音乐文化区 8、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9、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第一章东亚音乐 1.日本雅乐日本雅乐的含义是依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的。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主要是舞蹈伴奏音乐),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 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接受了从亚洲大陆输入的唐乐、高丽乐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加进雅乐之中。雅乐的特色:音乐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门固定,有绝对音高。 2.能乐 (能+狂言)。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3. 朝鲜半岛雅乐(正乐)雅乐就是雅正之乐。 朝鲜半岛传统的雅乐大致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歌乐。 4. 傍梭里(唱乐)傍梭里又叫剧歌、杂歌、唱乐、唱剧、唱剧调。 是以傍念佛、傍巫祭、山打令中使用的叫做“傍”的小鼓作为伴奏而长时间歌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傍梭里大致由唱(歌唱)、科(表演动作)、白(说白)三大要素构成。 5.农乐农乐是在农耕祭祀活动、农民播种之后祈求丰收和秋季丰收后感天地与祖先的严肃的祭天仪式的风俗习惯中,以及作为农民的娱乐活动而进行的演出形式,也称风物戏。 6.伽倻琴《散调》是朝鲜朝末期产生于南道的代表性器乐独奏音乐。玄琴(玄琴,外形既似古琴,又像古筝)是男性乐器,伽倻琴就是女性乐器。 7..蒙古长调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旋律悠长舒展,词与曲的结合“字少腔多”、“一字多音”,句中、句尾常用拖腔. 节奏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和节奏循环.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选择题(50分) 1、中华民族“一元论”起源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 (1.00分) A.黄帝 B.伏羲 C.少典 D.炎帝 正确答案: C 2、一个民族区别的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1.00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思想 3、哪一项不是唐型文化的特征? (1.00分) A.雄阔高亢 B.相对闭塞 C.相对外倾 D.色调热烈 4、蒙古人种是什么颜色的 (1.00分) A.白 B.黑 C.黄 D.棕 5、以下哪个人物提出了民族大同的主张? (1.00分)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杨度 D.黄兴 正确答案: D 6、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 (1.00分) A.生活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离骚》是谁写的 (1.00分) A.屈原 B.顾炎武 C.东林党人 D.文天祥 8、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时期? (1.00分)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 9、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 (1.00分) A.诚信缺失 B.技术核心能力竞争力差 C.科技发展慢 D.创新性弱 10、科学理性是在中国()时确立的。 (1.00分) A.新文化运动 B.民国 C.五四 D.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A 11、清政府在经济上成为帝国主义的() (1.00分) A.守土官长 B.税吏 C.附庸 D.太上皇 正确答案: B 12、二十世纪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错误的是:() (1.00分) A.两次世界大战 B.两大阵营划分 C.冷战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3、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世纪。 (1.00分)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 (1.00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5、近代以来,越南曾是()的殖民地。 (1.00分) A.西班牙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6、以下不属于对台政策的是? (1.00分)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争取和平统一 C.反对“台独” D.放弃使用武力 1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18、洪秀全最先在()发动起义。 (1.00分) A.河南 B.广东 C.湖南 D.广西 正确答案: D 19、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 (1.00分) A.十八世纪 B.二十一世纪 C.二十世纪 D.十九世纪 20、哪一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00分)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政策文化 D.精神文化 正确答案: D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人类从地球上一出现就开始了群体生活的历程,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会组织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和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单位。就“组织”一词而言,古已有之。在中国,组织的原意与纺织有关,是指用麻绳编织成布帛。在西方则渊源于“器官”,指的是自成系统的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对组织的理解开始从传统的物的意义,逐步引申到人类社会层面。社会组织的概念由此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看作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把规模较小的人群如家庭、邻里、同乡、朋友群体等视为初级群体的具体形式。然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被西方社会学誉为社会学创始人的韦伯认为,社会组织是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美国社会学家凯普劳认为,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有明显的群体认证,正确的成员名录、活动的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综合学术界的多种看法,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社会目标、实现特定社会功能、有意识地组建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 社会组织可以由初级群体或正式群体演化而来,但是当它被称为社会组织之时,已和家庭、氏族、邻里等初级群体高度分离。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他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群体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法适应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组织的产生,其动力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功能性群体自然演化成了正规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也造就了组织的形式。有学者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社会动员和社会暴力三种原因而形成。现代社会的组织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各有不同。象各种跨国公司是功能群体演化成的组织,而军队则一直是战斗群体正式化的产物。那种认为社会组织只能通过社会分工来产生的观点是片面的。[1]1.蔡建飞.生产与运作管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主要特征有:①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

中国人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信心

中国人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信心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不可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必须树立充分的民族自信心,这样才能生存与发展。就算是小国寡民也能屹立在世界上!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 东西方文化是在各自独立的地域环境中生长发育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人类历史表明,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当中创造了相应的文化。因地域、气候环境、生产方式等不同,各民族的文化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这表明了人类文化起源时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的丰富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贸易往来,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汇日益频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资源掠夺以及殖民主义随之出现,进而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以谋取世界霸权愈演愈烈!就华夏文明而言,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古老的中华文化构成了巨大威胁和压迫。激荡的百年史,浸透了中华民族的血泪悲情。 抗日战争,优秀的中国人抱着决死救国的信念,全民族的奋起抗战换来了民族的独立!日本人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国际上也说我们撑不到六个月,但我们听到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靠的是什么?就是民族自信心! 与侵略者的战争离不开自信!同样,管理现代企业、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复兴也离不开自信。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品质。而我国今天却普遍缺少这种品质。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人尽管在经济上奋力追赶西方,但在社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年轻人崇拜的偶像明星纷纷移民国外。民间老百姓以打工、留学等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长期定居在外。贪官们纷纷转移财产到国外,将子女移民,或者自己见机出国即滞留不归。代表外国大资本家利益的买办集团逐渐形成,这些华人以各种卑鄙手段摧毁中国的金融、科技和文化等体系。在文化思想领域,摧毁中国人的爱国思想长城,以西方的思想糟粕来腐化青少年,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输往国外立即为进口国带来巨大的增值利益,而中国得到的仅仅是可怜的蝇头小利。他们消费完的垃圾衣服运回国内,又成为中国人身上的宝物;电子垃圾进入中国,老百姓不顾生命安全,辛辛苦苦提炼回收的黄金又走私回到西方资本家手中。中国的上流社会热衷于购买洋货,不惜工本购买外国高档的轿车、洋酒、化妆品和首饰等等,而不是象富裕的韩国人民,仍然会自觉地购买国货,拒绝洋货的消费。还有刚刚发生不久的日本地震,却让我们中国人因为不切实际的盐荒而恐惧。 如果说一个人的自信可以很清楚的从他的脸上读出来,那么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自信则要复杂的多。鲁迅先生早年就反问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今天,我依然要问一问,一个民族的自信力到底体现在哪里? 邓小平指出:“向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