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高三复习班第一节化学课教案三

2012年高三复习班第一节化学课教案三

2012年高三复习班第一节化学课教案三
2012年高三复习班第一节化学课教案三

题目

满分 各题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总体平均分 Ⅰ 卷 选 择 题

7

6 2.86 3.00 0.48 —— 27.58

8 6 3.70 2.92 0.62 —— 9 6 4.44 2.63 0.74 —— 10 6 3.88 2.87 0.65 —— 11 6 4.34 2.69 0.72 —— 12 6 4.53 2.58 0.75 —— 13

6 3.82 2.88 0.64 —— Ⅱ 卷 必 做 26 14 4.9

7 3.65 0.355 0.72 17.22 27 15 6.4 3.25 0.427 0.54 2

8 14 7.01 3.78 0.501 0.68 Ⅱ 卷 选 做

36 15 4.25 3.31 0.28 0.56 6.42 37

15

4.74

2.63

0.316

0.43

38 15 8.25 4.61 0.55 0.77 对于广大一线化学教师而言,了解学生典型作答情况,有助于明确高三学生学情, 以为今后的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从阅卷所获数据情况来看,今年的化学平均分比 2011 年要低,平均分 51.22 分,尤其是 26、37 题,学生高分率不多,作答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下面,就结 合高考阅卷获得的一些数据,对考生各题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 高考化学试题质量指标分析

高考化学各题答题概况

(注: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难度系数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一道好的试题难度应在 0.2-0.8 之间;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 -1~+1 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 的区分度在 0.4 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 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 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 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化学Ⅰ卷试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作答情况比较 理想,特别是 9、11、12 这三道选择题,学生得分率较高。Ⅱ卷 6 道大题区分度 都在 0.4 以上,说明主观试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但今年 26、36、37 题,这三 道大题偏难,学生作答起来困难较大。

二、 客观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情况

Ⅰ卷 7-13 题为客观题,分别考查了基本实验、化学基本常识、阿伏伽德罗 常数、必修二部分有机的同分异构、电解质溶液与 pH 值、有机物推断、元素周

2 / 16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期表。此部分试题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基本都与 11 年考题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 各题得分率及选择各选项人数比例情况如下:

(一)7 题

7题各选项人数分布图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二)8 题

8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三) 9 题

9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四)10 题

3 / 16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10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四)11 题

11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五)12 题

12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六)13 题

4 / 16

人数比例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0.1

12.19 13.19

9.5

5.79

7.4

7.59

6.59

6.19

6.8

5.79

2.2

2.4

2.0

2.09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3.2

4.9

4.9

8.5

7.9

10.8

9.19

13.69

6.89

13.6

3.4

9.09

0.8

2.8

0.1

0.3

13题各选项人数比例分布图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选项

三、 主观题各题分值分布情况

Ⅱ卷 26-28 题为必做的三道大题,总分 43 分,平均分为 17.22 分;36-38 为 选做题,考生选择任一道题目作答,各题选考人数比例分别为 0.04、0.43、0.51, 总分 15 分,平均分 6.42 分。各题分值分布情况如下:

(一)26 题

26 题分值分布图

14 12

分 8 比

6 %

4

2

分值

(二)27 题

5 / 16

27 题分值分布图

16 14 12

百 分 10 比 %

(三)28 题

28 题分值分布图

百 分 比 %

(四)36 题

6 / 16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4.4

4.5

4.0

10.89

2.29

14.3

1.2

15.8

1.0

15.19 1.1

13.5

1.3

8.8

1.5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

14.0

14.59

9.8

10.19

10.5

7.5

7.8

5.29

6.3

3.7

4.

4

2.

2

2.

6

1.

0 0

36 题分值分布图

16 14

百 分 10 比 %

分值

(五)37 题

37 题分值分布图

18 16

百 分 比 % 12

10 8 6 4 2 0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1

2 13

14

15

(%)

4.59

9.19

7.8

10.1

13.5

16.1 14.8

10 6.3

3.79 2.0 1.1 0.5 0.2 0

(六)38题

7 / 16

得分0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1

3

1

4

1

5

(%) 4.6

9 4.5

9

2.

8

13.

4

0.8

9

6.

3

1.

5

8.

6

3.

5

8.

8

8.

5.

9

11.

69

4.1

9

3.

9

11.

2

38 题分值分布图

16

14

12

百 10

8

%

分值

四、试题典型答题情况分析

化学Ⅰ卷由于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情况相对较为理想,故此部分重点对化

学Ⅱ卷试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26题

此题借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知识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及计算

能力。具体为铁元素的性质、利用实验数据计算铁的卤化物中元素含量、确定卤

化物的分子式、计算混合物样品中某物质的含量、铁盐亚铁盐的制备方法、化学

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此题对考生化学用语书写能力要求

很高,计算量较大,得分不易。

26(1)题目要求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

的值,题目明确要求列出计算过程。4分。标准答案为:n(Cl) = 0.0250L×

0.40mol·L-1=0.010mol;m(Fe)=0.54g-35.5 g·mol-1×0.010mol=0.19g;n(Fe)=

0.19g /56 g·mol-1= 0.0034 mol;n(Fe):n(Cl)=0.0034:0.010≈1:3,x=3。此题考

生作答情况如下: a.只能求算出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n(Cl)

=n(OH)=n(HCl)=0.25L×0.40mol·L-1-=0.010mol,未能进一步求算出FeClx中x

的值;b.计算出0.010 mol,但未指明是氯的物质的量,而是写作n(OH-)=0.25L

×0.40mol·L-1-=0.010mol;c.求算出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之后,没有列出计算

0.54 x

过程,直接给出x=3;d.只列比例关系式,但没有计算结果,如56+ 35.5x;e.代

0.54

错Cl的原子量,计算时代入37.5;f.列错比例关系式,如56+ 35.5

112

致计算错误;g.计算结果形式为分数或小数表示,如37 、3.03。h.解题到一半,

如m(Cl-)=0.355,m(Fe)=0.185,n(Fe)=;i.在最后一步时出错,得出x=

8 / 16

““1

况看,此题正确率较高。第一空考生出现的答案主要有“10%、0.10、0.1、10”

其中以10%为最多。但也有一些错误的计算结果,如“35.5%、35%、90%、30%、

12.5%”等等。第二空填写“盐酸/HCl”、“氯化铁/FeCl3”的考生人数较多,也

有部分考生填写“氯化铜/CuCl2”。第三空出现的答案有“Cl气”、HClO ”、氯”、

“氯气+盐酸”、“氧气+盐酸”、“臭氧+盐酸”等等。

26(3)要求写FeCl3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标准答案为

“2Fe3++2I-==2Fe2++I2(或2Fe3++3I-==2Fe2++I3-),1分。考生作答出现的情况

主要有:a.将HI视为弱电解质,写作2Fe3++2HI==2Fe2++I2+2H+,这种情况出

现得不少,说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b.审题不认真,题目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考生却写成化学方程式2FeCl3+6HI==2 FeI2+6HCl+2I2;c.基础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书写错误,写作Fe3++3I-==FeI3、Fe3++2I-+3H2O== Fe(OH)

3+ I2+3H+等等。

26(4)考查的是高铁酸制取的离子方程式和高容量电池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每空2分,共6分。此题难度较大,失分率较高。第一空

标准答案为2Fe(OH)3+3ClOˉ+4OH ˉ

(二)27题

此题以光气(COCl2)的合成为载体考查了实验室制备氯气及光气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速率的计算及不同反应

时间内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等。此题对知识、能力的考查都很深入,难度中等偏

上。

27(1)是一道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写出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标准答案为:MnO2+4HCl(浓) M n Cl2+Cl2↑+2H2O。1

分。大部分考生都能正确作答,但有部分考生给出的是KClO3+ 6HCl(浓)KCl+

3Cl2↑+3H2O、

2KMnO4+16HCl

2KCl+ 2M n Cl2+5Cl2↑+8H2O,这两种答案原则

上正确。还有部分考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失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a.疏

忽大意,反应方程式中 HCl 后未注明“浓”字;b.审题不认真,题目明确要求

写化学方程式,但很多考生却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形式;c.写作2N a Cl通电2N a+

Cl2↑;d.写成2N a Cl+2 H2O电解2N a OH+Cl2↑+ H2↑;e.丢落反应条件,气体符

号;f.化学式的书写不够规范,如将 MnO2写成了 m n O2。

27(2)要求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不要求过程,只要求填写计算结果。2 分。标准答案为 5.52×103KJ。此题由于计算过程复杂,学生未作答

的不少,得分率不高。典型作答情况有:a. 只写数值,不写单位;b.不少考生

比例关系抽取错误,导致计算结果为标准答案的 2 倍,即 1.104×104KJ;c.部分

考生计算结果正确但却将单位错写成 KJ·mol-1;d.不少考生计算过程有误导致

结果错误,如写作为 321.5 KJ、247.3 KJ、10780KJ 等等。

27(3)要求写出利用 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的化学方程式,2 分。

标准答案为 CHCl3+H2O2 HCl+H2O+COCl2。典型错误答案有:2CHCl3+ H2O2

2COCl2+Cl2↑+H2↑、

2CHCl3+ 2H2O2

2COCl2+2H2O+Cl2↑。

27(4)要求学生基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出五个小的问题,每题 2 分,共计 10 分。第一个小题要求

-1

题是,计算结果正确但未写单位。除此以外还有如下情况:a. 多数考生计算结

果非常精确,写作 0.23375;b. 部分考生计算时粗心,答案差一个数量级,出

现 2.3375、23.375 的计算结果;c. 部分考生计算结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如187

800

第 2 个小题要求比较第 2min 反应温度与第 8min 反应温度的高低,正确答案为“<”,此题从图上看一目了然,正确率较高。第 3 小题要求计算出第 12 分钟光

10 / 16

计算反应在第 8min 时的平衡常数 K,标准答案为 0.234mol·L 。此题突出的问

气的浓度值,正确答案为 0.031。此题可以利用第一小题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

也可以通过读图,找出 Cl2的浓度变化值,然后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光气的浓度值。从作答结果来看,利用前面平衡常数 K 进行计算的考生较多,但这种方法如果稍不慎便会导致结果错误,从而失去 2 分。此题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为分数形式,还有部分考生计算错误,常见的错误答案有 0.06、0.015。第 4 小题要求比较产物 CO 在 2-3min、5-6 min 和 12-13 min 是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正确答案为 v(5-6)>v(2-3)=v(12-13)。此题按理说不难,通过读图就能直接得出

答案。但仍有很多考生判断错误。第 5 小题一共有两空,第一空要求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第二空要求解释原因。此题正确答案为“>”、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从考生作答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判断错误。b.判断正确,从浓度变

化曲线的斜率大小去分析,如“v=

于 15-16min 的斜率。”c. 判断正确,从浓度减小的快慢或变化量的大小分析,

如“在相同时间内,COCl2浓度在 5-6min 减小的快”、“在相同时间内,

5-6min COCl2的变化量大于 15-16min 的变化量。”d. 判断正确,从压强的角度

分析,如“由图知,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应是压强减小,压强减小,正

反应速率减弱,而在 5-6min 时的压强大于 12-13min 的,所以 v(5-6)>v

(15-16)。”、“14min时,平衡中各物质的量均下降,有可能降压,压强减小,

反应速率减小。”。e.判断正确,但从温度的角度去分析,如“5-6min升温,速

率增大,15-16 min降温,速率减小。”、“5-6min时温度大于15-16min。”。

(三)28题

此题以实验室中溴苯的合成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洗涤、

干燥、提纯、尾气吸收等),实验题虽综合性强但难度中等偏下。比往年的实验

题要简单的多,且探究意味不足,考查的能力也比较低级。此题得分率较高。

28(1)一共有两空,第 1 空考查白色烟雾产生的原因,第 2 空考查装置 d

的作用。每空 2 分,共 4 分。正确答案为“HBr/溴化氢、吸收 HBr 和 Br2”。第 1

空出现的答案有:溴;溴苯;溴蒸汽和 HBr;溴苯和 HBr;FeBr3等等。第 2 空常

见的答案有:吸收尾气;防止倒吸;吸收挥发出来的多余的 HBr 气体;吸收挥发

出来的溴单质;吸收反应放出来的气体;控制反应速度使之不过于剧烈;等等。

28(2)一共两个空,分别考查 NaOH 溶液洗涤的作用、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

入少量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每空 2 分,共 4 分,正确答案为“除去 HBr 和未反应

的 Br2;干燥”。第二空一般问题不大,考生都能运用不同表述,指出无水氯化钙

的作用。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空,很多考生不能明确此处 NaOH 溶液的作用主要

是除去未反应的 Br2及 HBr,而认为是“除去溶液中的 Fe2+”、除去溶液中的 Fe3+”、

“得到较纯净的溴苯”、“与滤液中的物质反应”、“除去 HBr”、

“使铁沉淀”,等

等。反映出考生对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还不是特别明确。

28(3)一共两空,第一空要求考生确定经分离操作后,粗

溴苯中还含有的

杂质,第二空要求考生选出进一步提纯所需要的操作。每空 2

分,共 4 分。正确

答案为“苯、C”。从学生作答情况来看,第一空很多考生答“溴”、

“溴水”、“液

溴”、“溴化钠/NaBr”等,第二空只要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苯、

溴和溴苯沸点

差异较大,就能判断出正确的操作为蒸馏。但此空错选 A 或

D 的考生不少。

28(4)要求学生选出该实验中,最适合的 a 的容积,正

确答案为“B”。2

分。这个题目相当于白送分,只要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反应物的用量及仪器使用的

原则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但仍有很多考生错选 A 或 C。

(四)36题

化学与技术,考查火法炼铜和电解法精炼铜的技术,此题

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力度较大(15 分的题,占了 10 分)。因课程开设原因河北考

生选做此题的人数

不多,仅占 4.2%。从得分情况来看,此题得分率不高,平均分

才 4.25 分。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能将 36(1)、36(2)涉及的四个

方程式完全写正确

的考生很少,反映出考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书写能

力不强。36(1)-

③能够答对的考生特别少,正确率很低。多数考生写 FeO、

SiO2、FeS、Cu2S、

CuO 中的一种或几种。

36(3)相对较为容易,选择此题的考生基本都能够作答一

部分,此小题一

共有三个空,第一空答案为 c,考生写 a、或写 d/b 的情况较

多。第二空写作

2+ 2+ + 2

学很少,表述错误或不完整的情况非常多,表述方式也是五花

八门,如“Au 为

单质,Ag 为单质,Fe 为离子,Au 和 Ag 在电解槽底部,Fe

在电极 d 上。”、“Au

和 Ag 为单质以沉淀形式存在,Fe 以离子形式存在。”、 Ag

和 Fe 会形成离子进入

电解液,Au 会以沉淀形式存在于电解液。”、“单质形式,在 c 板上。”、“Au、Ag、

Fe2+”、单质,电解槽槽底”、阳极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单质,阳极”、离

子形式,溶液中”等等。

(五)37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以氧族元素主要是硫和硒的单质与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

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及晶体结构的计算等知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都很

到位,难度中等偏上。

前三个小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与性质,重点考查了原子轨道杂化方式的判

断,原子电离能大小的判断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这三个小题相对较为容易,

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37(2)O、S、Se 原子第一电离能大小的排序和 37(3)

的第二个空 Se 原子核外 M 层电子排布式的书写上。37(2)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

清将顺序写反,写作“Se>S>O”,还有些考生知识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将答案写

作“S>Se>O”或“O>Se>S”。37(3)正确答案为 3s23p63d10。部分考生由于审题

不清,将答案写成了电子排布图的形式或写出核外所有层的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或者写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4s24p4,应该说这部

分考生知识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审题不清或者疏忽导致失分,是非常

可惜的。

37(4)和 37(5)考查的是分子及离子的立体构型及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要求学生能够从结构的角度去对分子的有关性质进行解释。这两道题,特别

是 37(5)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37(5)第一空的标准答案为“第一步电离

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很少有学生从这个角度

作答,说明这个标准答案给出的并不是最典型的。考生从“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

子抑制第二步电离”这个角度作答的情况较多。如“H2SeO4和H2SeO3第一步电离

出大量的 H+,这就使第二步电离逆向移动,抑制第一步电离。”

其他作答情况摘

述如下:“第一步电离完后,4p 轨道半充满,较稳定、不易电离”、“第一步电离

所需能量少,不稳定,且电负性强,易电离。”、“因为 H2SeO4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初三年一班 授课时间:20XX年3月1日上午第3节 一、教学目的: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只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按性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同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C60、C70,红磷和白磷。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按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要了解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个概念的异同)。按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3、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各种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理解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 二、教学设计: (一)、考点精析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质 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二)、随堂练习: 1.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制新型的高能催化剂 B.设计开发新的电脑程序 C.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农药 D.制造符合环保的新材料 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灰浆变硬 C.冰受热熔化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3.人们常用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合金门窗B.新鲜牛奶C.医用酒精D.体温计中的水银4.“民以食为天”,在这些可食用的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食盐B.酒精C.淀粉D.葡萄糖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名称或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A.CO2冰二氧化碳B.NH3·H2O 氨气碱 C.CaO 消石灰氧化钙D.NaOH 烧碱氢氧化钠 6.现有K、H、C、O四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3)酸 (4)碱(5)盐(6)有机物 现实验需用磷酸(H3PO4),能从下列橱柜中找到的是() A.橱柜甲 B.橱柜乙 C.橱柜丙 D.橱柜丁 (三)、作业: 完成《复习指南》中的“主题演练”。 (四)检查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五)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 酸其他氧化物 质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化学组集体备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 时间:2014、9、29 地点:会议室 主备人:王藤 同备人:化学组全体成员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水分子的运动、三态变化、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通过对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的复 习,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复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掌握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理解 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应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水的人工净化,电解水的实验。 措施:由基本知识点到问题探究层层深入。 学法:自主学习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根本区别。2.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是怎样变化的(31页)? 熟悉水的天然循环(33页)。 3.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是哪些?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35页) 4.本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们分别用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36页)? 5.如何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6.什么是硬水和软水?怎样区分它们?怎样将硬水软化?(37页) 7.电解水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39-40页) 8.氢气燃烧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42页) 9.识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二、点拨纠正: (一)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2.定义:分子是 原子是 练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而保持金属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氢气燃烧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3.性质(以分子为例)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4.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教学重点〗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Cl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氯气的性质 (1)物理1、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性质 【注意】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 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e-,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很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如金属、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 ①与金属反应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 CuCl2 (棕黄色烟) 2Fe+3Cl2 2FeCl3(棕褐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苍白色火焰) 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H 2+Cl 2 2HCl ③与水反应:Cl 2+H 2O = HCl+HClO ④与碱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a 、与烧碱反应:Cl 2+2NaOH = NaCl+NaClO+H 2O , b 、制取漂白粉: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 2、Ca(ClO)2 ,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Ca(ClO)2+2HCl =CaCl 2+2HClO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产生的HClO 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由于HClO 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⑤跟还原性物质反应 a 、氯气与KI 溶液: 2KI+Cl 2=2KCl+I 2。 b 、氯气与FeCl 2溶液: 2FeCl 2+Cl 2=2FeCl 3。 c 、向氯水中通入SO 2: SO 2+2H 2O+Cl 2=H 2SO 4+2HCl 。 (3)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①次氯酸(HClO) a 、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 =====光(或△) 2HCl +O 2↑。 b 、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c 、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 ②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 a 、Ca(ClO)2的稳定性比HClO 强。 b 、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 - +H 2O HClO +OH - 。 c 、与酸反应生成HClO ,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 2+H 2O===2HClO +CaCO 3↓。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1)反应的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 2、KMnO 4等)和浓盐酸反应。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注意】稀盐酸与MnO 2作用不能制取Cl 2。 若没有浓盐酸时,也可用NaCl 和浓H 2SO 4与MnO 2共热制取Cl 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教案必修4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采用“”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由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特点: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②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体系中的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新知探究] 1.2H 2+O 2=====点燃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反应条件不相同。 2.以前学过的可逆反应有哪些?举出4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SO 2+H 2O H 2SO 3 (2)N 2+3H 22NH 3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课型 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 【板书】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基础知识梳理 (见学案) 【板书】二、推断题题型题型及解法 【板书】(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学生练】练习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把相应的物质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板书】 说明: (1)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由实验可以知道,溶液无色透明,证明无CuSO4;没有

沉淀物,证明无CaCO3。 (2)加稀HCl后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Na2CO3。 (3)因为溶液中含有Na2CO3 ,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但也有可能含有Na2SO4。(4)加稀HNO3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3)中不但含有BaCO3,还含有BaSO4,所以原混合物中含有Na2SO4。 【学生练】2、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BaCl2、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 (2)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②写出(2)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练习】 【教师评价】 【小结:】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让我们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同学要熟悉以上你所梳理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板书】(二)、框图型推断题: 【学生练】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⑴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种。 ⑵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⑶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 ____。【共同分析】⑴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⑵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⑶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 能为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小结】框图型推断题:题目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和上一种题型很相似。 【习题】见学案 【板书】:(三)、表格型推断题 【学生练】练习1: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 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 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查字典化学网的支持! 一、钻研2019年考纲,并与2019年考纲进行对比,找出今年的考纲变化。对于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考纲的钻研一定要在研究了近三年天津及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基础之上。对于考纲中的例题也要仔细研究,找出基本题型,重要的主干知识。 二、回归教材。XX的高考化学历年里都着眼于教材,以教材为出题点,因此要重点阅读教材,并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教材,找出可能的出题点,并与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联系。 三、确立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既要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又要将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概念准,规律清。我将下学期的化学复习氛围5个主要模块:有机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一轮复习中,我的角色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在二轮复习中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转变为课堂的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就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知识点精讲,课堂中少讲,引导学生多动手;所谓策划者就是精选试题,

每一次的训练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和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五、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课下落实。2月26日至4月中旬为专题复习时间,4月中旬以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精讲,进行个性辅导。五月进入三轮复习,进口教材,就教材必修2、选修4和选修1中的化学与技术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重点剖析,将课本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高三化学教学进度安排: 专题一、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组成、性质 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极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三、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无机反应类型 物质的量、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四、基本理论 反应热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四章卤素 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 第二课时硫硫酸 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碳族元素 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氮与磷 第二课时氨铵盐 第三课时硝酸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十章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 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 第十二章烃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 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 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 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 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 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 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 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 第一课时糖类 第二课时油脂 第三课时蛋白质 第十六章合成材料 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 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 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 前言 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本教学案侧重于对教材知识的回顾,强化知识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整合及能力训练,与考试大纲同步,参照学科大纲划定的课时教学和学习,充分体现了课本知识、能力要求,考试热点覆盖率100%。 本教学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考纲要求、自学反馈、例题解析、考题再现、课堂反馈、课外巩固五大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强化对知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习题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三节化学平衡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移动的 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平衡 移动方向. 3. 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记录实验现象能力,分析事物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事物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 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2.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3.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教学方法:讲,议,练,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复习回顾】什么叫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_____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_____. 【讲解】 一、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里,_____ 和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 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 内在本质:v(正)= v(逆) ≠0 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v(正)= v(逆) ≠0) (2)等:v(正)= v(逆) (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2、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直接标志: ①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2)间接标志: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把握考点和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中的微粒美和计算美,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书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讲授法。

课前准备:大白纸、记号笔。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

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析题、快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辩证认识。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有机实验,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 例1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图4-3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学生活动 回忆有机实验的有关内容,明确任务,做好知识准备,并记录笔记。

阅读、思考、讨论。学生进行分析: 制1,2-二溴乙烷需用乙烯和溴的加成。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a是制乙烯装置,b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d是否堵塞。当d 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c中盛氢氧化钠液,其作用是洗涤乙烯;除去其中含有的杂质(CO2、SO2等)。乙烯在d中反应,最后一个锥形瓶的作用是吸收Br2(气),防止空气污染。 解答:(1)CH3CH2OHCH=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有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和SO2。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 【组织讨论】请分组讨论,认真分析并做答。 (4)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率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讲评】此题第(1)问多数同学能答对,而后三问有很多同学答错或答的不够准确,原因在哪儿呢? 思考、分析并回答: (1)对b装置的功能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 (2)对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到棕色最后到黑色的原因不清楚; (3)题中第(4)问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学生往往理解不了,而感到无从入手,从而导致失分。 倾听,坚定信心。 【讲评】由大家的分析我们可看出高考题离我们并不遥远,难度也并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此题考查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除此之外,还要求大家掌握甲烷、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气态物质:CH4 C2H4 C2H2 【投影】CH4、C2H4、C2H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回忆、查阅、填表、记笔记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师范22201131601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亭中学顾丽娅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维生素C泡腾片、澄清石灰水、水、试管、导管(带橡皮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实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粒“糖”(预先准备好的维C泡滕片)。 (现象)杯中嘶嘶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汁。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2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3.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1.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2.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新知探究] 1.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 O

-Fe(SCN) 对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 Fe(SCN)3的浓度均增大了,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Fe(SCN)3的浓 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讨论] 1.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C(s),化学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提示:不移动。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对于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加入KCl固体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提示:不移动。FeCl3与KSCN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Fe3+与SCN-的反应,K+和Cl-并未参加反应。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 [名师点拨] 图像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