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尊重人性的特点

尊重人性的特点

尊重人性的特点
尊重人性的特点

尊重人性的特点

美国一所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要求学生们就如下三项选择捐助:第一项:非洲中部旱灾严重,那里的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第二项:本校一名大学生由于家庭遭遇灾祸,无力负担学费,面临辍学的危险。第三项:购置一台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供本系学生使用。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选择了捐助第三项,选择第二项和第一项的学生分别为百分之十二和百分之三,这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多数人具有奉献的精神,但是人们的心理又习惯于趋向选择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人或事,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和帮助,这其实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按轻重缓急的程度看,非洲灾民应该是最需要资助的,其次是家中遭遇灾祸的大学生,再其次才是系办购置打印机一事,按照常人的理解,这些大学生本末倒置——对急需帮助的非洲灾民似乎太缺乏恻隐之心了。事实上,对此我们不必一味的嗤之以鼻,静下心来思索,倒是应该把握人性的这一特点,尊重人性的这一特点,并加以因势利导,引导人们做出有益于团体或社会的事情来。

学校印刷室由一名老教师负责,由于相对僻静,经常有师生将自行车和摩托车停放在门口,他在门上贴了一张“请不要在门口停放车辆,谢谢合作”的字条,言词很诚恳也很得体,却不见效果,门口的自行车、摩托车有增无减,为他和教师们出入印刷室带来很大的不便,闲谈时他便跟我谈及此事。受美国教授实验的启发,我计上心来,为他重写了一张:“车辆远离门口,您方便我方便,大家都方便,谢谢合作”,这一改动立马见效——门口再也没有车辆停放在那里了。——牛刀初试,效果不错。

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况,自从看过美国教授的实验之后,便有意识的运用这一实验结论,结果,效果也不错。

上个学期,政教处连续几次通报我班的一个同学在校园乱丢废弃物,政教处对他进行多次教育仍不见效。大家都苦于无奈,那位同学又“犯事”了,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刻对他进行训斥。因为我自认为胸中已有良策。借着一节班会,我面向全班同学如是说:“同学们,校园是大家的,有我的一份,也有你的一份,所以,我们提这样的口号对不对‘校园是你的,也是我的,爱护校园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只见那个同学羞槐的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校园内乱丢杂物,而且还做到了主动监督其他同学。他的转变,带动了周围的很多同学。凭着这一“妙招”,其他诸多让我长期感到头痛的问题,都如春风化雨一般,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会让每一位当事的同学,真正的明白自己与事件、与班级、与学校紧密的利害关系,一切言行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自己,受害者也还是自己。半年过后,我们这个班,就变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尊重人性的特点,即使你认为是弱点也应怀有一颗宽容之心,用一颗平常之心来对待学生,对待他们一些不尽人意的表现。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心底高尚,而

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企业管理应当以尊重人性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管理思路。要求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本性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及管理措施。 一、尊重人性 从管理心理学来分析,因为管理首先是对单个的人的管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个性、特点、思想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等差异,表现在各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倾向性,即: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就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发展)人的本性立场来处理和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如工作的安排、员工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建议、干部的任用等。比如说,一个员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是个性决定,你如果非要他去担任公关方面的工作,就是强人所难,行不通的。又比如说,一个人挑担承重量只有100斤,而你下计划任务时,定额却要求300斤,这就违背了人性,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企业管理工作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这有助于对某种职业、某种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的个性差别,有助于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和因人施教。 管理学自创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等学者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潜能,对企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适于50年代的X理论依靠数字的权威管理,已被Y理论所取代帮助通过员工自我发展及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得以获得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紧接着超Y理论又给我们新的启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仅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下不只有一种,而且会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人心理活动的诱导和管理方式要因时、因事、因条件而制宜。 从此,管理“人”不再仅仅是依靠严格控制员工的生产力,而是朝着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导向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分散权力,赋予组织中的下层员工更多的行动自由和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思想,不仅仅应用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也应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协调工作、消除冲突、增进理解、互相沟通的一个有效办法。

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重要,要考虑的问题4.doc

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重要,要考虑的问 题4 正方:制度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反方:人性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1、如果对方在人性化企业和制度化企业中选择制度化企业 答:(对方辩友更偏向于制度化企业)既然这样,对方辩友到我们五菱来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了,您的理想追求应该是富士康吧,十三连跳的记录等着你去打破哦 2、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自由散漫 3、现在我们公司的车3天后就要交付给顾客了但检测发现一个很关键的质量问题,3天的时间,按照制度流程可能我们的更改指令通知都还不能下发到各部门,那我们还要不要交车了? 但是人性化管理会召集大家先解决好问题,确保顾客的按时交付,再去补办这些流程规范性的文件,这样岂不是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4、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

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对方如果说人性化是为制度化服务,只是使制度更好的执行下去) 答:既然人性化管理能使制度更好的执行下去,那不就更说明人性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吗? 我想先反问对方辩友你觉得先有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 一个企业肯定先有制度化管理,那为什么在制度化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先进的人性化管理,正是由于单纯的制度化管理并不能有效并有力的推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中人的发展,我们才更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关于人性化管理的优点我方一辩在立论就已强调,对方辩友是没听见呢还是没听懂呢? 5、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趋势,纵观世界上很多大型知名企业,比如巴斯夫、通用、西门子等,他们的管理制度都很完善,这些企业多年发展的历史证明:(1)制度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2)正是这些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化管理才能成功 (1)答:对方辩友也提到制度化管理是基础,就跟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绝不仅仅是只停留和局限于基础一样,我们人性化管理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为制度搭建起人性化的框架,这样员工才能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答:对方辩友把这些企业的成功单方面归功于制度化管理未免太以偏概全了,据我所知在这些企业人性化管理做的更好吧……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第31卷 第5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Vol.31 No.5Journal of Sout 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t.,2005 3[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主持人: 黄希庭  主持人语:人格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化的产物。西方人格心理学中的五因素模型,被认为是经过成百上千次应用大五模型测量研究所肯定了的。五因素模型适用于中国人吗?本期刊出的“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一文通过对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量表的系统分析,包括各自的编制过程、量表结构以及两个量表的相容性检验,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而不是五因素模型,同时,也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良好信效度。这篇文章文字虽长,但说理透彻,是一篇优秀的人格心理学论文,值得推荐。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日益凸现,并成其为社会的重要特性。“不确定人格探析”一文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了不确定人格的内涵,并编制不确定人格量表,为我们了解不确定人格的类型与表现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测查工具。工作压力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作压力源于多种因素,其中,角色冲突是其典型原因之一。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涉世之初或是职业变换,不同环境下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体对此的行为反应以及是否动态地实现与之协调,都与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本期的第三篇论文“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的关系”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人格与脑机能有密切的联系。“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和教育前景”一文,阐述了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与孤独症的区别及其与天才的关系,还阐述了对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中国人个性量表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交互验证 王登峰1,崔 红2 (1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100871;2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市100853)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QX)。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文中讨论了西方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人格结构;七因素模型;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国人人格量表;本土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5)0520005212 一、引 言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1-3]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测量工具[4-16]。不同的确定人格结构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人格量表的编制策略。目前已有两种探讨并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而且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的研究范式。一种是由张妙青、宋维真等采用合理建构法(rational construct)、 5 3收稿日期:2005204216 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男,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崔红(1961-),女,山西襄垣人,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副 主任医师,主要研究临床心理学、人格与临床心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王登峰。

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表述了“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前瞩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时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三个重要思想.这四个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 共产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参与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讲的是党性;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重的是品行;在与人相处、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作的是表率。人性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要求,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有善良、高尚、无私、勇敢等积极的一面,也有凶狠、低俗、自私、狭隘等消极的一面;党性是人性政治化的升华、原则性的规范,是对人性积极因素的张扬和对人性消极因素的摒弃。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人性的更高层次;人性蕴含有党性的内容,党性提取了人性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人性中的最亮点。因此,党性与人性并不排斥,而是互相交融、共通的,党性中所蕴含的人性更真实、更纯朴、更动人、更高尚。 那么人性是什么呢?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类似于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我对此的心态则是:那么多大学问家对人性都未能给出一个公认的答案,以我等之能当然更是望尘莫及;可既然已经有那么多答案,再来一个尝试又有何妨?我探讨人性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解释、激发、引

关于人性

关于人性 人死了去哪里?昨天在车上听见一群人在讨论。其中一个出家人模样的人说出一番貌似很有悟性的话:人死了去哪里只有自己知道。这句话我可以这样理解,人要对自己有个认识,是善是恶,如果是前者那么死后去的是天堂,如果是后者死后去的是地狱。这就引申了一个关于人性的话题。 一个人在内心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人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思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于人的自然性,一种是关于人的理性。 所谓人的自然性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饮食男女,感情欲望,自我保存,自私自利等。启蒙主义的哲学家认为这种自然情欲是合理的,天生的,不可回避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讲到过人的自然本性,说人的自然本性是无私无欲的,纯洁无瑕的。人的自然情欲虽然不是罪恶的,但无限扩张却能引起罪恶与痛苦。比如人们想吃好吃的,穿漂亮衣服,成年男女的性欲,这些都属正常范围,与道德伦理并无冲突。而无限扩张我们的欲望会导致犯罪。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一个人如果将欲望的闸门打开,就会无休止地去追求物质的享受,情欲的刺激。于是会有雷**,刘**等的贪官,脏官,也会有印度公交车的系列轮奸案。这些事情的发生也是与人失去理性的约束不无关联。 理性代表我们对世界的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人之区分动物的一个特性,也就是社会性,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心,道德观。我们都知道人的自然性无限扩张会引起罪恶,但是不是有了理性就一定是正确的呢?我们的思考是有限的,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而且人的思维能力又经常有错乱性。我们的认识总是带有一个角度、已往的经验去思考。而这种思考很多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思维所得到的理性也是错误的。比如,近年来外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反方立论稿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反方立论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开篇精彩的演说,在此我想在补充一点,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中对业务、生产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等等;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两者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要说到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谁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理由如下: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人性化管理是补充是完善,就如同大树的叶子,没有根的壮实哪来叶的繁茂。纵观社会上各个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细到各类员工日常管理、大至统一的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化的管理。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二、制度化管理更能保证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要想以人为本,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企业首先必须发展、必须能赚钱。企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能够有高产出比,包括高业绩增长比等等。史玉柱、海尔集团的倒下又东山再起,都很好的证明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只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在公司的产出,这也就是我们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进行量化考核的原因;也只有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才更具公平性,更能保证企业员工奋斗的果实,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三、最后,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管理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人管人,第二个境界是制度管人,第三个境界是环境管人。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尊重个性

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图书馆服务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对人本思想的一点粗浅看法。 注重人本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显著特点,我个人认为如何以馆员为根本、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最佳运用。面对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现实状况,以及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这一根本特点,要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用户为社会做出贡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人本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图书馆的“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内部的“人”——图书馆员,另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外部,但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图书馆用户(读者)。因此,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把图书馆的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都纳入到以馆员为根本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就其中一个方面(以读者为中心)说说自己的浅见: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而作为服务对象的读者,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直接目的。因此,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处处体现人本思想。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其次,要动态的了解读者需求,并在服务工作上得到快速体现,以便主动、及时地向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再次,在重点做好图书馆核心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引进便利性和支持性服务,使服务趋于多样化、立体化。接下来,我主要对以下3个方面谈一点拙见: 1. 馆舍建设人本化 图书馆馆舍是一个有特殊作用和功能的建筑,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理依托,也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所,同时也是读者进行馆藏资源利用的场所。因此,无论是馆舍建设、馆舍布局、内部设施配置,都必须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作为根本的行动指南,否则将无法充分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根据这一宗旨,在馆设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围绕“方便读者利用”来进行的主导思想;要选择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文献的建筑格局,例如:“大流通、大阅览”的建筑格局,同时在书刊的摆放上力求做到“人在书中、书在人旁”,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读者使用;其次,要充分保证馆舍布局的方方面面都更加人性化;最后,要充分考虑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另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应该具备智能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对图书馆内部的网络设备和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必须根据读者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安置。另一方面,图书馆内部还可以通过设置多功能报告厅、检索实习教室、展览厅以及读者研究室,使图书馆功能更加趋于多样化,服务更加专业化。 2. 文献资源建设人本化 图书馆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收集有价值的文献,为广大读者提供可利用的信息和知识。因此,馆藏文献资源收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藏”。所以,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图书馆应该坚

儒家思想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一:灵活无比。我国人民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灵活性。可以把小事化大,亦可把大事化小。同一件事或人,刚才还是反面典型,如今又成了风光无限的横空出世的大英雄。这个大字是不能丢的。反之亦然。总之一切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其实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二:统一形式。在中国,一个群体,往往思想、行动都是一致的。无任何反对的声音,有的话,此人必遭免顶之灾。除非他是个聪明人,闭嘴不言。当然,私下是可以议论的。这就好比庙里的善男信女,那些对伸向虔诚磕头的人,有信徒,也有根本不信的,可能是靠他吃饭,也可能使形势所逼。为求自保。 三:集团圈子。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不是我国独创。中国特色是:圈子内的人连杀了人都会受到保护,杀得有道理。而圈子外的则冷眼先看,没有反应。倘若是对手,济世救人于水火也是别有用心。 四;假大空。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形势和宣传。盖此法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可化腐朽为神奇。大跃进、大鸣、大放大字报。决非毛泽东一人之功。 五:望风而动。在中国做事,造势很重要,人气很重要,唯有本质不是很重要。认识到这点,才能成功。 六:投机的人多,而投资的人少。无论处人或者做事,都是如此。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搞科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容易些。 七;成王败寇。我国的马屁精众多,高帽满天飞。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溜沟子实属无奈,值得同情。另外走路小心一点,跌倒了爬起来是英雄,爬不起来就惨了。 八:集体智慧,消磨个性。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你信吗?我不信。共产党的革命是靠大家,决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创造。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人才,科学是不会进步的。 九:太平景象,和谐气氛。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有些人为此不准许讲问题,不许说缺陷,不许说矛盾,只准说好,不准说不好。这种太平是虚弱的,他也因为问题的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为以后留下祸害。是大起大落的原由。 十:神秘文化。就是装神弄鬼,把假冒伪劣产品说成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把学术骗子叫做科学家。不懂装懂,糊弄百姓。 十一:阴阳手法,就是打太极。阴奉阳违,阳奉阴违。有利的留下,有害的力争推出去。 十二:麻将成瘾。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举国皆麻。 十三;人情大于天。师生,战友,老乡,同学等。在中国,这是最好的通行证,法律和

《祝福》:一个反人性的世界

熊芳芳 一、反人性者的人性 是谁在反人性呢?反人性者的人性又是一种怎样的真相呢? 1.吃人者 吃人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冷酷的吃人者,譬如鲁四老爷。祥林嫂活着的时候他没给过她一个好脸色,除了皱眉,还是皱眉(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皱了皱眉”,祥林嫂被婆婆捉回时他“皱一皱眉”,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他“照例皱过眉”);祥林嫂死去的时候,他高声骂她是个“谬种”(相当于“扫把星”),死得不是时候。这个冷酷保守、道貌岸然的道德君子,骨子里却是个爱贪小便宜的市井小人。得知祥林嫂被婆婆捉走的消息时,他说:“可恶!然而……。”“可恶”,是因为对方打狗不看主人,侵犯了他这个主人的威严;“然而”,是因为他认为祥林嫂私自出逃有违礼教,这也是她应有的下场。午饭后做中人的卫老婆子来了,鲁四老爷又说:“可恶!”这是在向卫老婆子表达他的不满:一来责怪卫老婆子办事欠妥影响了鲁家的名声;二来呢,为祥林嫂一走当天的午饭受到影响,自己的老婆孩子只好亲自下厨(“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而生气。待卫老婆子保证下回“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他又说“然而……”,是因为他知道另难找到一个像祥林嫂那么安分耐劳的女工,祥林嫂的离开,未尝不是一种不小的损失。这个告诫老婆说,祥林嫂“败坏风俗”、“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的人,却天天亲口吃着祥林嫂亲手做的饭菜而且心无芥蒂。祖宗嫌脏的东西,他可不嫌脏。既如此,还祭什么祖先呢?“听命胜于献祭”,祖宗觉得不好的东西,就应该远远地避开才是啊!偏偏又为了省几个工钱,拿一个祥林嫂顶几个人用:“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并且祥林嫂的工钱,全积存在主人那里,自己一文钱也不花。这样便宜的劳动力,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啊!在金钱利益与他所谓的道德节义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前者。这无异于他亲手给了他所信奉的礼教一个响亮的耳光。 另一类是温和的吃人者。譬如四婶。相对于四叔,四婶看起来温和许多。然而骨子里仍旧是一个吃人者。她初次留下祥林嫂,只是因为看她像个“安分耐劳的人”,“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祥林嫂被婆婆捉走后她念叨起祥林嫂,只是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她听说祥林嫂被婆婆逼迫改嫁时惊叹“阿呀,这样的婆婆!……”并非为祥林嫂抱不平,乃是对祥林嫂的婆婆的贞节观大跌眼镜(哪有婆婆逼儿媳妇变节改嫁的?);祥林嫂再到鲁镇时,悲惨的故事虽然也曾博得四婶“眼圈”一“红”,但两三天之后,四婶便开始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的祥林嫂“颇有些不满”,祭祀祝福的全部活计,从前由祥林嫂“一人担当”,现在却容不得她插手;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坦然地准备被接纳,四婶却一声断喝,断了祥林嫂的活路;祥林嫂的精神完全崩溃之后,四婶当面表达嫌弃和警告:“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冷酷的吃人者和温和的吃人者,只是皮相上的区别,一个长得难看一点,一个长得顺眼一点罢了,骨子里是一样的嗜血者。他们眼里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人在他们眼里已经完全物化了。反人性,他们是始作俑者。 2.被吃者 被吃者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吃者自己。譬如祥林嫂自己,尽管她为了反抗再嫁而“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但是,这种所谓的“反抗”恰恰是深入骨髓的奴性,是对封建礼教的坚决维护与誓死服从。 王小波说:“不但对权势的爱好可以使人误入歧途,服从权势的欲望也可以使人误入歧途。”始终只是“顺着眼”的她,找不到一条通往“生”的路——不敢找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她倒是很努力地在寻找一条顺利通往“死”的路:用自己历年积存的工钱,花“大钱十二千”捐了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以免死后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本质之一:人性本身固有的弱点就是贪婪、恐惧、追求控制欲、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目光短浅、懒惰、冲动、无节制等等弱点,交易者是个天生的失败者。 人性本质之二:人性的固有弱点,可以经过训练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弱化、隐藏这些弱点,让他们变得不重要,不至于影响交易,成功的交易者都是训练有素、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人。但他们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人性的弱点。如果彻底克服了,他们就不是人了。 人性本质之三:一个坏习惯往往是一个舒服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而一个好习惯往往是一个不太舒服的习惯,需要刻意的锻炼才能养成;好的东西容易被破坏,好的习惯随时间、背景、境遇的改变,也呈现出耗散结构;比如小学生做早操一板一眼,很认真,到了中学生,就开始有点变形、偷懒了,再到了大学生更是敷衍了事。 由于市场和人性的本质,推导出市场与交易员力量对比的悬殊性。 悬殊之一:市场的资本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资金及其有限,就

好比和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巨大打架,退出的方式只有两种,放弃或者被消灭。交易者只能在局部、暂时、某个层面上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 悬殊之二:市场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时间、精力和运气都是有限的,交易是一种运动,运动就有颠峰期,过了颠峰期,自然就走下坡路,无人例外。如果在过了颠峰之后,不限制交易头寸规模或者干脆功成身退,那么只有被市场消灭。 悬殊之三:交易者无法一次性成功,但可以一次性失败。由于人性的贪婪和盲目自我膨胀,当取得一次巨大胜利之后,并不认为这是市场恩赐,而归结于自己的天才,于是无论赚了多少钱非但不会罢手,还是变本加厉。而一次满仓加上对市场偏见,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赢无法快,输可以是瞬间。 悬殊之四:市场的本质是随机性,也就意味着,市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适合亏钱的,而只有少数时间是适合赚钱的。但交易人员希望大部分时间交易,而小部分时间休息。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谁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反方立论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开篇精彩的演说,在此我想在补充一点,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中对业务、生产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等等;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两者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要说到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谁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理由如下: 第一、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人性化管理是补充是完善,就如同大树的叶子,没有根的壮实哪来叶的繁茂。纵观社会上各个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细到各类员工日常管理、大至统一的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化的管理。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二、制度化管理更能保证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要想以人为本,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企业首先必须发展、必须能赚钱。企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能够有高产出比,包括高业绩增长比等等。史玉柱、海尔集团的倒下又东山再起,都很好的证明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只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在公司的产出,这也就是我们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进行量化考核的原因;也只有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才更具公平性,更能保证企业员工奋斗的果实,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第三、最后,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管理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人管人,第二个境界是制度管人,第三个境界是环境管人。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纵观世界500强,沃尔玛、壳牌石油、苹果等,从员工管理、生产管理、业务管理等等方面,无一不具有自身的一套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再看到我们公司,发展至今,创业初期的人性化管理已无法保证公司快速、有效、稳定的发展,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走上所有大型企业都走过的一条路,那就是制度化管理的道路。 孟子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六律难正五音。有了制度,才保证了企业管理的公平与规范;离开了制度,就像人失去了“眼睛”,方向难辨,无从起步。 制度化管理比人性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不是说制度化管理没有人性。没有死的制度,只有死守制度的人,只有利用好制度化管理,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制度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人性皆向善

我从来不怀疑人性皆向善,没有人会自愿作恶。 这里的善“是说人不会去做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恶之所以会存在,“并不是说他自己就向去做恶,而是因为他以为那是善,以为那样对自己有力,所以他就去做了。” 我所理解的善自然不同于“无一毫人欲之私”的善,而是能够合理地满足自己的“人欲”的善。这里的人欲不单单是指肉欲,而更是指“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幸福之欲。我眼中的善人,是幸福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充满了低级趣味的人。” 当然,人会因自己的高尚或纯粹而幸福。这就是存在像雷锋和白求恩这类人的原因。有人会说,雷锋和白求恩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呀,但他们是想通过做些事情,获得自己的幸福(因为崇高而幸福)。如果他们明明知道那是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还去做,也不想因此而获得幸福,那,我不知道他们还是不是人。 我会想不明白不想要幸福的人会是怎样的人?! 文革时期下的人们是可理解的:他们因为以为自己是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而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他们以为极端的自我牺牲也是在加快实现社会主义而乐于奉献牺牲。我们后人说他们是“非人”,他们的行为是“反人性”的,在我看来是不对的。我甚至认为他们是最人性的,只是他们没有知识,或说理性。 他们的错误不在于他们是“非人”(不是人),而在于他们缺失了知识和理性,悲剧因此而酿成,“并不是说他(们)自己就向去做恶,而是因为他(们)以为那是善,以为那样对自己有力,所以他就去做了。”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他们没有知识,把恶当作善来追求。 我们来看一段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的话: “人天生都向做好人。问题来了:如果人性本善,那么邪恶从何而来?我并没有一个十分合乎逻辑、又有道理的答案。我的理论是:一般来说,邪恶之所以会滋生,是因为人们总会在某个阶段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行善。”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爷爷模样的人,对一个小女孩(看来是他孙女)肆意辱骂,这就触发了我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我就想去制止爷爷的行为。但是,我怕,怕别人说我多管闲事,怕引起麻烦,我没有勇气,于是我就选择闭嘴了。但是,邪恶就产生了:我为此而感到内疚和不快,一直到现在。我的内疚和不快就是邪恶。我没有能力行善。 人有时虽然有关于美德知识(而在很多情况下,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对自己来说是有利的事情),但他会因为自己的没有能力,而无法满足自己追求美德的愿望。 奥古斯丁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感到绝望而信靠上帝的。奥古斯丁早年是一个新柏拉图主义者:深信没有至善(真理)就没有生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至善(真理)。谢文郁教授说:“然而,当他的真理追求最后陷入困境以后,在怀疑主义的带领下走向绝望,并在绝望中皈依基督教,成为基督徒。” 奥古斯丁用他全部的知识、理性、热情来追求至善(真理),可是最后,他并没有追求到至善(真理),他苦痛不堪:“他苦苦求善却一无所得”。“人的本性是求善的;但是,如无上帝的爱,人就无法得到善,因而无法满足求善生存。” 写过“三大批判”的康德(理性主义的代名词),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在他的理性)来追求至善(真理),但“三大批判之后”,他还是写了《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他没有摆脱自己的理性自傲,要把宗教也纳入自己的“理性范围内”。 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是: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尤其是理性的努力)不仅无法得到

人性论:人的特性

人的特性 第一特性 食欲、性欲、权威欲、群体欲、表现欲 食欲、性欲是所有动物的共同本性。 食欲是生命体生存的第一本能,所有哺乳动物一出生就会吮吸母亲的奶头,这是一种先天的无师自通的本能。记得我弟弟在3岁以前,每当我偷来"好东西"的时候,他伸手就要,我故意逗他,做出不给之状,他便大哭大闹,直到如愿以偿方心满意足。所以有一次我对比我大三岁的姐姐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我发现弟弟性本恶,长大了他肯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东西。"但姐姐却说:"你小的时候也是这样,长大了就好了。"妈妈说:"所有的小孩都是这样。"我仔细观察了很多小孩的行为,果然都是这样。当小孩饥饿的时候,为了得到食物,表现出的是自私的行为,不分亲疏。若母亲手中有食物他(她)夺之,若父亲手中有食物他(她)仍然夺之,若哥哥、姐姐手中有食物他(她)还是夺之。小孩的这种不分亲疏夺他人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先天具有的动物性本能,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所有动物的性欲的共同特点。但群居哺乳动物的性欲又有特殊的特点,那就是每一个雄性都希望占有

更多的雌性。在所有国家的封建社会里,普遍允许"一夫多妻制",所以从皇帝到各级有权、有钱的人都拥有多个妻子。即使在现今的非洲大陆,还有许多国家在实行"一夫多妻制"。允许"一夫多妻制"正是群居哺乳动物的性欲的原始本能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体现。在当今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男人们会通过找情人、嫖娼、通奸等方式满足希望占有更多的女性的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能。 权威欲是群居哺乳动物独有的特性,群居哺乳动物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威欲,都希望成为群体中的统治者。权威欲在高级群居哺乳动物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加广泛。突出的表现形式是争权夺利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 群体欲是群居动物的一个共同本性,群居哺乳动物也有这个特性。那就是任何群居动物中的一个个体都有愿意与群体中的其他同类交往的欲望,如果其离开了群体,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作为高级群居哺乳动物的人自然也具有群体欲。有许多外国心理学家进行过种种实验,观察与世隔绝的人会产生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被禁闭在孤独环境中的人逐渐会产生精神上的不安,最后会出现发疯似的言谈和举动。根据隔离实验,如果一个人的群体欲--不愿意孤独,想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就会在精神和肉体上处于异常状态。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通过眼看、耳听、交谈、鼻闻、皮肤接触等行为来满足

人性其实挺复杂

人性其实挺复杂 作者:徐国芳 对于人性的善恶,古今中外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尽管各个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但人性趋同;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他主张通过后天教化来使人向善。 这两个观点看似相反,其实根本目的还是一样的,就是使人向善。我觉得,人性其实挺复杂的,并没有单方面的全是“善”或全是“恶”,人性其实或多或少会流露出“不经意间的丑陋”,就是说有时候人们会对恶人太善,对善人却太恶;对爱他的人冷漠,对害他的人热情。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蒙牛是一个知名的国产乳业品牌,,其创始人牛根生也是一名知名企业家。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人看到了蒙牛和牛根生的真实面目,人们纷纷斥责牛根生在演戏,电视上“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说教荒唐透顶。最恶劣的是,蒙牛并没有马上道歉,反而是推诿责任。 中国人是健忘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蒙牛这些年却继续出现“毒牛奶”事件,亦曾公开对香港人宣称“香港的牛奶品质比内地安全”。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仍然有许多人继续买蒙牛、喝蒙牛。国人对“恶”的包容度似乎太大了点。 与“善待”恶人相反的是,我们对“善”却更加怀疑和苛刻。还记得“彭宇案”吧,他好心扶起摔倒的老奶奶,送到医院,没想到反而被老奶奶指责是撞伤她的人,彭宇一片好心却遭到诬陷。在彭宇案之后,我们又经常看到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彭宇”们,以至于很多人都在心中立起一道屏障,不敢或者不愿轻易再去扶起马路上跌倒的老人。更有甚至,在救人时还要拍照留下证据,就是以防事后被讹。 对恶人太善,对善人太恶,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那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很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判断,有些事情并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在社会风气有些异化的现在,人性的复杂使很多“常识”都扭曲了,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当你看到弱者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帮助他,而是在想“他是不是装的”;当你想要伸出援手时,心里却有几个不同的声音在讨论着该不该伸出手;当你帮助了弱者之后,却还在时时刻刻担心着会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因此,很多人宁愿放弃做一个好人的机会,而选择做一个默默路过的旁观者。 复杂的人性使我们很容易伤害和太不在意那些对我们最爱和最尊重的人,而却太在意那

(完整版)制度化管理更促进企业的发展

制度化管理更能促进公司发展 企业发展壮大,都是一个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管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规范细化的过程。制度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欲做大做强者,必先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前一段时间,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奶制品的质量问题。大量的中国奶品品牌遭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质疑和声讨。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有稍微的偏差可能就不会得到检测机构FDA的质量安全认证,这无疑会给众多奶品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带来巨大灾难。所以关注FDA的检测结果,成为每一个中国奶品企业的重中之重。而结果很可怕,在所有的中国奶品品牌检测中,只有娃哈哈等极少数企业在检测开始一个月后得到再次上市的资格。同时,在国内,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乳品品牌遭到严重质疑,而娃哈哈的系列的产品却一枝独秀,不仅第一时间通过了各类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而且销售业绩也是一路飙升。毫无疑问,娃哈哈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严格、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规范的管理是产品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但治安状况都不尽相同;每个公司都有制度,但管理效果却不一样。这个差别就在于制度的精细度和执行力度不同。如果一个企业能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制度,那么它就会实现制定制度的预期。公司在制度的执行和处理上更应该是坚决彻底、公平和公正的,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员工,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制度就肯定有约束。 有了制度,就要依章办事,以制度为准绳,以制度为行为规范,公司才会走向规范和壮大。制度是维持工作秩序的保证,制度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东西,美国管理大师柯林斯说过:制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制度就没有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进步;企业要做大做强,铁的制度是必须的。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并没有排斥人性化管理。但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也不是不要制度,而是大家自觉地遵守制度,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素养”。等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习惯,“人性化管理”也不会再遥远。 一是企业组织规模即员工的数量,员工越多则非人性化管理越有效。因为从群体规模角度上看,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的潜在关系就越多,而且随着群体人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内生的不同“派别”的非正式小群体就越大和越多。一般认为,12人以上的群体成员之间很难保持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统一协调的组织行为,这就需要既具体又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加以限定,这样才有可能维系协调的群体行为关系。所以,对于组织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部门,采用严明、规范的非人性化制度管理就会比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更有效。但是,对于组织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部门而言,由于成员之间以及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和交往比较频繁,彼此比较熟悉和了解,而且相互间都需要通过这种群体活动来了解对方,以便于换取各自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产生感情互动和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统一行为。对此,某些非人性化的规范和制度就显得多余、冷酷无情,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相反,注重人性化的激励和情感管理就会显得非常有效。 二是企业员工与企业组织交换目标的一致性,一致性越强则人性化管理越有效。企业组织与员工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与其雇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在美国生活就离不开同美国人打交道,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对与美国人打交道有很多帮助。 自由、平等精神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北美殖民地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国,对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规定加以限制,并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执行限制外,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才能和幸运开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对美国人不起任何作用。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实现到了什么程度”。因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所以美国人一般不羡慕他人的财富,而喜欢赞美富翁的才能。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仅是职业哲学家的哲学,而且是美国人的哲学。由于美国没有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只有在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中才能出现。而要开发这片富庶的处女地,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利坚民族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哲学抽象的、概念游戏的思辩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物质主义 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由于基督新教价值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赚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赚钱聚财为荣。在美国社会里,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是炽热的。许多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来谋求事业上的发展。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了美国式的信条。

精益文化之尊重人性—胡萍

精益文化之尊重人性 爱波瑞 胡萍 前言 文化犹如土壤,在“精益践行和移植”中成为是否成活的关键因素。精益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容易学到,但确保这些方法论得以有效运行的文化环境我们却常常关注不足。旧有的文化假使与精益工具无法匹配,短时间虽然可以勉强运行,长时间就将难以维持。我们的文化往往需要改善。 专门研究精益生产的美国国家级“日本科技管理项目“(JTMP)主席杰夫里·莱克尔曾说到:“美国人用了15年才发现TPS并不仅仅是一套技术和工具,它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其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高层领导是否真正相信这个理念,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并能持之以恒地层层落实下去。” 精益文化和思想确实是精益管理模式的灵魂,我们学习到的每种方法、每个工具无不折射出这些人文理念。当我们深入探究并引领我们的组织学习且导入这些思想文化时,我们会发现精益工具将更有效且更顺畅地发挥作用,而我们自身对这些方法工具的理解和运用也将更加通达自如。 正文 精益鼻祖丰田公司在《丰田模式》中揭示了丰田文化的核心为“尊重人性和持续改善”,“尊重人性”的日文写作【人間尊重】,指对一切人特别是与公司有关的人都应尊重,而对员工的尊重是其重要内涵。经历了金融危机走入后危机时代的丰田人提出“回归价值原点”,认为丰田之道的原点正是“永远尊重员工”和“永远追求无浪费的一流制造”。 如果“认定一切不创造客户价值的行为都是浪费,永远追求无浪费的一流制造”是企业对客户“高品质、低成本、快捷”要求的满足,也是对客户的尊重;那么“永远尊重员工”不仅是员工的期待同样也是实现一流制造的前提和关键。

我们学精益不能不研读丰田文化,特别是那些一直以来支撑丰田健康发展的根本思想,因为她曾是也将继续成为精益文化的理念源泉、精益工具实施的土壤。“改善”我们常常谈及,但“尊重人性-尊重员工”又将如何理解呢?我们的企业也倡导“以人为本”,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和精益的“尊重人性”其内涵是否一样呢?“尊重人性”仅仅是一种理念,还是有可以借鉴的方法得以落实呢? 陪伴中国企业践行精益的历程使我们深刻体味了文化对于精益推行的巨大影响,是助力更可能是阻力,特别是对“尊重人性”的理解日渐加深。我们诚知“尊重人性”内涵丰富,现仅以丰田为案例,从以下几点浅谈认知,以略窥一斑。 一、减少浪费—减少生命浪费、减少人才浪费 大家都知道,丰田企业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先生正是由于看到自己母亲日夜辛劳地守侯织布机,不忍母亲辛苦,孝心促使他发明了第一台自动织布机,这就是“自働化”的开始。至此他的母亲和更多女性再也不用日夜操劳。“人们期待着机器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机器所困。”精益的领导者和全球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一样,期待把人从劳动行为的各种浪费中解放出来。可能没有人知道正是基于此点意义,丰田生产系统原本的名称便是“尊重人性的系统”。 丰田生产方式的主旨是消除一切浪费,其中消除工作时间上的浪费,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丰田英二先生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时间的积累。员工把宝贵的生命时光交给我们,我们有责任让员工的每一分钟都投入到有价值的工作中,否则就是浪费他们的生命。”杜绝时间浪费就是拒绝生命的浪费,这是对生命的珍惜,让每一时刻的工作充满价值,这是对人性的礼敬与尊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企业中,如果一位员工多年来每天都能够按照要求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工作要求不变),在我们看来这就是理想员工了。然而从精益角度看,这里面却隐藏着对员工本人和企业来说巨大的浪费。员工能力数月甚至数年维持原有水平,“人的能力不能持续提升”就是通过“人力价值流分析”发现的浪费。精益文化认为“按标准完成工作是员工基本能力,有意识、有能力随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员工自身能力不断增值,才是企业对员工负责与尊重,企业也才能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