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闽江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林恩赐

学号120100501126 系别地理科学系

年级2010级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指导教师蔡晓禾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2014年5月

闽江学院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郑重声明:

兹提交的毕业论文《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本人在指导老师蔡晓禾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论文中所引用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本人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地理教育理论研究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具体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用多种方法来获取知识,这种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学习法的过程。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发现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及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发现教学法的意义,证实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描述了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三大策略;第四部分重点结合自己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实例,论证发现法教学效果;第五部分对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总结反思。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发现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geography teaching, is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very specific problem.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 explicitly points out that the student is the study master,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obtain knowledge,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actually found that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ion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put forward;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confirm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ree strategy; The fourth part mainly with oneself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example, argument discovery method teaching effect; The fifth part of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make a summary.

Key words: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目录

1引言 (1)

2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2)

2.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2)

2.2发现教学法的优越性 (2)

3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

3.1利用教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学习宏观知识 (3)

3.2制作实物模型,使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抽象知识 (4)

3.3巧妙组织辩论,使学生相互发现学习热点的问题 (5)

4发现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分析——以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6)

4.1教学实验策略——以热力环流为例 (6)

4.2实物模型策略——以三圈环流为例 (7)

4.3组织辩论策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9)

5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治理结构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发现法。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景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原理或理论,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1]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2]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3]也就是说,地理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而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依然普遍受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主要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高中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地理知识。

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或某些巧妙的教学安排,在旧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使他们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新的知识的不断探索思考中前进。[4]

发现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自由发现、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展学生思维,也能使学生掌握发现的思路和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地理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要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采用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提倡的,也是符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的。[5]本文研究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因此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着手,介绍发现教学法的意义、策略以及教学实例,全面分析发现教学法的优势与

策略,更有利于合理地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2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2.1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借鉴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我国高中教学基本运用凯洛夫以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为教育目标的“五环节”教学法模式。这一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传授式教学。[6]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7]但由于地理课的特殊性(具有强的综合性、区域性、较大的时空跨度性等),教师不仅要直接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应让学生有自己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时间,启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因此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局限性。

2.1.1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许多教师在采用传授式教学时,上课45分钟都是高密度的讲解,既没有教师有启发性的提问,学生也没有独立思考、提问的机会,走入了“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误区,这直接导致学生以记忆、练习为主的单一学习方法的产生,举手提问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合作学习的习惯得不到培养,创新精神受到严重的抑制,课堂缺乏生机,学习缺乏情趣,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1.2不利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许多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采取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虽然能识记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分布等,却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内在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没有留下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

2.1.3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教师简单把学生的大脑视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把本因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一潭死水,地理课的信度、效度得不到有效的体现,甚至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畏惧心理的产生。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主动和被动的不平等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淡化,对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8] 2.2发现教学法的优越性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

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9]发现教学法具有许多优越性:

2.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与传统的只要求学生记住教师讲授内容的传授式教学法相比,发现教学法需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因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10]例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节内容时,让学生更多地自我思考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推敲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过程,教师再加以启发,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2.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在发现教学中,学生经过自己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后,亲自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有了自己的发现成果,学生必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形成有效地自我激励,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就不会陷入被动学习的误区中。如布鲁纳著名的“芝加哥城市建设选址”的教学案例,当教师对学生所获得的结论进行验证,明确答案是否正确时,学生都欢呼雀跃,沉浸在发现的快乐之中。[11]

2.2.3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发现教学法,学生能合理地掌握发现的思路和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探索的积极性,经过独立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研究和获取广泛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以发展带学校,掌握的知识结构更牢固和深刻,学会探索、研究和迁移应用的方法,利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发现教学法以问题的发现、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强调学生是发现者,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学习内容,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2]

3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利用教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学习宏观知识

3.1.1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地理课程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地理学在高中教育中被划分为“文科”,使地理学被潜移默化地远离实验,而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宏观的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地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够生动透彻。[13]发现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设计适当的、巧妙的教学安排,在新旧知识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自己“过桥”,探究知识与真理。[14]教学实验无疑是教师设计的适当的教学安排,对于某些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宏观的地理现象,可以巧妙地通过课堂小实验,使学生认识的更加深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

3.1.2可行性

教学实验是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在课堂上展示地理现象,由于实验简单,耗时短,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发现法在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时,可以利用教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而不是教师单一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总结与归纳,发现事物的起因与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利用教学实验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不仅简单操作,而且教学效果较好,可以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宏观地理现象。

3.1.3高中地理教学适用案例

(1)在学习“地转偏转力”的时候,学生对地球力这种无法在生活中直接观察的宏观概念,可以利用地球仪来虚拟地球,分别在地球仪静止和转动时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滴不同颜色的墨水,直接“观察”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通过教学实验将一个宏观的地理大现象直观地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解决问题。

(2)在学习“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在教室中放置两个容器做对比,虚拟成自然界,通过两个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制造以及含量检测,以及两边温度计的对比,直观地感受温室效应的影响,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温室效应的危害。

(3)“热力环流”的教学实验也极具意义性,通过玻璃缸内烟雾的流动,观测热力环流的过程,将宏观的热力环流现象直观的表现在玻璃缸内,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热力环流原理。

3.2制作实物模型,使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抽象知识

3.2.1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有不少较为抽象的知识,例如昼夜长短变化、锋面的形成、三圈环流等,是教学的难点,普通的知识讲述对学生深入理解很难起到作用,容易使学生对这些难点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而这些抽象的知识又难以转化为小型的教学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学习。

发现法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抽象的知识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鼓励学生制作实物模型,让学生在教师的知识引导下亲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模型自主地思考与研究知识点,总结规律,是学习抽象知识的好方法。[14]

3.2.2可行性

由于风和力等都无法直接观察,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直接感知,通过制作简单的教学模型也能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模型的制作难度不大,材料简单,学生轻松操作,再通过模型来探索,研究,发现学习原理,总结规律,是个可行的好方法。

3.2.3高中地理教学适用案例

(1)“昼夜长短变化”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宏观的地球运动规律想象空间有限,制作展现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关系的太阳板模型和地球板模型,利用太阳板转动,模拟太阳直射光线的移动过程,即可展现出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2)“锋面的形成”可以通过制作两团棉花球当作冷暖气团,通过“冷、暖气团”的移动,过程清晰直观,使学生对各类锋面系统有具体的印象,学习效果更好。

(3)“三圈环流”可以通过教师一边知识讲解,学生一边动手制作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只是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3.3巧妙组织辩论,使学生相互发现学习热点的问题

3.3.1必要性

新教材高中地理中有许多章节涉及当下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农民工现象”、“家乡的发展”等,这些教学内容更偏重于学生自学,但完全放任学生自学又存在盲目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与体会,容易使个别学生保留错误的看法,影响以后的学习。发现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如果在学生自学后采取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互相发现学习,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自学盲目性。

3.3.2可行性

高中生往往对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很大的偏执性,尤其是许多热点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堂上的交流必不可少,为了不影响上课,在适当的课程中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是很好的方法,辩论赛不仅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更有助于知识的碰撞和整合,学生在辩论中通过相互发现学习能将知识有效整合。[15]

3.3.3高中地理教学适用案例

如“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全球是否在逐渐变暖进行讨论和辩论,在相互的辩论中吸收其他同学的观点,再加以探索深究,达到相互发现学习的效果。

4发现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分析——以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是在永泰一中教育实习期间主要讲课内容,分别用到发现法的三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下为教学实例和发现法的运用效果。

4.1教学实验策略——以热力环流为例

4.1.1知识点分析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重难点是“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流动,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流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学生无法观察,由教师直接解释热力环流原理,学生难以接受,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制作简易的教学实验,只需要利用热水、冰块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亲自体会热力环流的过程,自主发现,总结原理。

4.1.2策略运用

(1)实验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硬纸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

(2)实验过程:在长方形的玻璃缸中放入一盆热水和冰块,分别位于缸内两侧,用来代表地面的冷热不均,使实验时间短

且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玻璃缸上盖上硬纸

板,然后在硬纸板上挖个洞,点燃一束香,从

图1-1 热力环流实验

小洞深入玻璃缸,烟雾随缸内空气的运动而运动,如(图1-1)。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白色的烟雾从热水盆处向上升,到硬纸板顶部后向冰块盆的上空流动,在冰块盆上空又下沉,从冰块盆处又向热水盆流动,如此反复流动。

(3)实验效果:通过简单的教学实验,学生看到了缸内空气的运动状况,从而推测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在脑中形成了直观的印象,并由观察实验现象提炼实验过程和结论,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多的地方(热水盆)近地面空气会膨胀上升,在上空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受热少的地方(冰块盆)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小形成低压区,于是上空空气流动情况是高压区(热水盆上空)流向低压气(冰块盆上空)。在近地面,热水盆空气上升后向冰块盆上空流动,使热水盆处空气密度减小,也形成一个低压区,而冰块盆处由于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一个高压气,于是近地面空气又从受热少的地方(冰块盆)处流回受热多的地方(热水盆)补充,形成了热力环流(如图1-2)。

图1-2 热力环流示意图

4.1.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热力环流的教学实验,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很难看到的地理现象,以烟雾的流动情况推导出热力环流的原理,教师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自己提炼实验现象与结论,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总结原理,把热力环流这一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自然想象直观地放映到大脑中,相比于教师直接讲授热力环流原理,教学实验地教学效果更加显著。[16]

4.2实物模型策略——以三圈环流为例

4.2.1知识点分析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中“三圈环流”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可以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因此本节内容要重点向学生教授三圈环流的形成,但高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宏观的气流运动规律缺乏清晰的直观感知经验,理解困难,传统的教师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三圈环流是空气在全球高低纬度间的大规模运动,教学实验也难以实施,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制作,可以使宏观的地理现象更为直观,更好理解。

4.2.2策略运用

(1)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型地球仪,将地球仪的球形部分卸下,用大张打印纸将地球仪完全包裹住,将纸张的接口处粘上。在球形的打印纸上画出赤道、南北纬30度、60度纬线。

(2)教师讲解:赤道及两侧接受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3)学生制作: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引导,用笔在赤道两侧画两条直线,标上赤道低气压带。

(4)教师讲解: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最终在北纬30度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空气在高空堆积,垂直方向下沉,使北纬30度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又向南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东北信风,形成低纬环流。

(5)学生制作: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利用纸条在赤道和北纬30度之间卷一个纸圈,在赤道“近地面”向“高空”标上箭头,代表气流流向,再依次标出赤道“高空”向北纬30度方向、北纬30度高空向近地面、近地面向赤道的几条箭头,然后在北纬30度左右画两条线,标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并画出代表东北信风的斜箭头。

(6)根据教师对低纬环流的讲解及学生的模型制作,学生对中高纬环流充满兴趣,模仿低纬环流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中高纬环流的纸圈模型,但由于在北纬60度附近有冷暖气流的相遇,情况比低纬环流复杂,学生自己无法顺利做出模型,因此教师要继续加以引导:北纬30度附近近地面向北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称盛行西风;北极附近地区受热少,空气寒冷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向南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成为极地东风,与较暖

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度附近相遇,暖气流较轻,沿着冷气流爬升,形成“极锋”,在高空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高纬环流,而北纬60度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7)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一条纸圈卷成“8”字形,再标上箭头,形象地体现出中高纬环流的特点,再补充上极地高压区、副极地低压区、极地东风以及盛行西风,将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模型制作完成,直观形象,再布置学生同理做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4.2.3教学效果评价

三圈环流是宏观的气流运动,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吸收其运动规律与原理,仅由教师讲解必然记忆不深,而宏观的气流流动也难以在课堂上用教学实验的方法,而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亲手制作实物模型,不仅将宏观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模型,清晰易懂,更在亲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对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原理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效果更好。

4.3组织辩论策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4.3.1知识点分析

第四节的“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点不细,内容相对于其它三节较为简单,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和扩展本节内容,而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科学热点问题,教师收集讲述的资料和案例可能不够具体、生动,可以在课上组织一次关于近年来气候是否变暖的辩论,让同学们分为两正反两方,查找资料,各抒己见,在辩论中相互发现学习。

4.3.2策略运用

(1)教师讲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从自然获得恩惠的同时也改变着自然,然而近年来气候是否变暖,有着不同说法,到底谁是谁非,让我们来听听正反双方的观点。

(2)正方观点:近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升高。2008年以来,首都北京同期的日均气温都比常年高,而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冬天温暖,引得大雨瓢泼;日本中部的琵琶湖出现自1874年以来的最低水位;我国东北的吉林冬暖异常,大雪姗姗来迟,全国冬季运动会前夕不得不施行人工降雪,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全球海洋也有有变暖的趋势。经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对近40年来世界气温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海洋水温在近40年来确实升高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温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升,印度洋的水温上升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根

据电脑模拟演示,照此下去,在21世纪末海洋温度将会上升26华氏度。从过去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可看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全球平均温度增加了0.3—0.6℃,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显著,且全球变暖的趋势一直持续至今。所有这些都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使得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趋势已不容忽视.(3)反方观点:近年来全球气候并未变暖。80年代以来,我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确实存在着增温趋势,但仅在秋冬两季表现明显,春夏增温不明显,甚至大部分地区还呈现出降温,可看出气温的变化一直是冷暖期交替出现,且不说地球历史几百万年以至几亿年以前多次出现了寒冷的大冰河期或暖热的问冰期,就是近5000年来,我国的气候也经历了四寒、四暖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于温暖的问冰期。大可不必为增温担心,暖期过后,气温自会下降。此外,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人类正不断地向大气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据估计,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悬浮的微粒舍量已增加了50%,漂浮在大气中的尘埃能直接反射和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能量,特别是能减弱紫外线的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同时也会使天空中云雾量增加,这也会减少地面上太阳辐射热量,降低地面气温。大气中尘埃的这种效果,被祢为“阳伞效应”。它的存在不仅阻止了气候变暖,而且会使全球气温下降。

(4)教师总结:虽然气候变化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周期性干湿度变化,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过于频繁,具气象观测数据显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C。

4.3.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你来我往的辩论,学生不仅对全球变暖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辩论赛中相互发现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辩论赛中相互发现学习,自主地掌握全球变暖的知识,自主地掌握全球变暖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结论

通过对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发现教学法为主要对象,首先通过引言对发现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描述,提出当今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缺点与问题;其次从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发现教学法的优越性指出发现教学法的意义;再描述了发现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三大策略;最后结合教育实例重点介绍发现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效果。

利用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的使用,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相比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发现法的合理运用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

不足之处在于自身能力有限,所介绍的发现教学法的各方面不够全面,对发现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描述也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表现本文主题,从而不能准确地论述观点。在指出发现教学法的必要性时,也因自身所学有限,有很多地方没有详细阐述,不能很好很准确地结合初中地理教材实例提出更好的见解。在此深表歉意。

参考文献

[1]张景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尝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1年02期[2]许健,吕永龙,王桂莲.发现法的合理运用[J].教育学报,1999,19(5):281-284.[3]焦红,李霞.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山东教育管理,2000,(3):39.

[4]孙振世.浅谈我国地理教学现状[J].中国地理教学,2003,22(2):5-6.

[5]詹世平.发现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复旦大学,2004,12(3):7-11.

[6]钱骏.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西华大学,2006,2(2):15-19.[7]汪明娜,汪达.地理发现法的应用探讨[J].南京大学,2004,2(1):57-58.

[8]陈军.初中地理教学探讨[D].中南大学,2008,6(5):56-57.

[9]迟国英.什么是发现法[J].吉林大学,2008,12(3):23-30.

[10]刘建昌.不同教学法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各方法的优缺点[J].中国地理教学报,2005,(3):3-4.

[11]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李瑶.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J].地理教学,2002.(5).

[13]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高文.现代教学模式化研究[M].南京大学,2006,2(1).

[15]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一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46.

[16]孙大文.地理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致谢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发现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撰写,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身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自身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关于“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的课题,对于以后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撰写过程中对于写作规范的要求,提高了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此,要郑重感谢论文指导老师——蔡晓禾,感谢蔡晓禾老师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从论文选题、撰写初稿和论文定稿,老师都非常细心的给予了宝贵的意见,才准时完成毕业论文。另外感谢论文小组的成员,给了我不少的意见,让我的论文增添了许多色彩,使论文更加完善。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 命感,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教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也 要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中地理教师应转 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研究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突出时 代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 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 注人,信任人,才能用真诚去影响和改变人。地理教师与其他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 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教学中要尊重学 生的人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 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 想教育。 2.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 有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地高于无目的性行为。目的在教学信息的传输 过程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笔者从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 对地理学习有兴趣的还是没有兴趣的大家都认为“地理学习目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即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用,无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 为学习地理没有用。这对地理教学是一个启示,既怎样才能做到既让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保 持热情,又让那些没兴趣的学生激发出兴趣,这是我们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①要求 学生自行探究、上台讲解,增强学习活跃度。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 的机会,尤其是上台讲解的机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新鲜度、好奇感,这也是推动教学 开展的重要抓手。②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辨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生在 地理教学中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他们要求积极研究,有效融入。③引导学生关注焦点,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 学生生活、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关注与地理相关的热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构建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 教学实践中对地理教学的方法予以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创新。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

最新我的高中地理教学故事(1)

我的高中地理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认为,教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本人以为学生要学好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要突破难点。下面就自己的理解,来具体谈谈。 一、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的材料过于简单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 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1)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20世纪80年级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2)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

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3)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4)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将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分别 比喻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的水龙头等。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二、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顺口溜:姜(江)太公(松)三上鄱阳洞吃珠成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2)给予材料特殊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把木头点着了产生的小火星。(3)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

关于初中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下面是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反思高中地理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论文

反思高中地理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摘要】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指导 reflecti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learn wang fu-qiang 【abstract】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behaviors and examine the results, analysis, and not a general sense of “review”,but reflect, ponder,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paper,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practic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school geography;guidance 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方法问题是能够通过研究、讨论,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⑴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比如初中化学中学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百份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的地理教学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会愿意学、乐于学、勤于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从而去创造。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主要通过以下多种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和创新教学的。 一、地理教学可以巧用漫画介入 高考的压力,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感觉枯燥无趣,我在课堂上就用漫画介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观察能力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就利用一切契机找到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漫画,把漫画作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把“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然后引领学生观察,让他们畅所欲言,看到什么了?想到什么了?结果学生把漫画的表层意思都表述出来之后,我激发他们进行深层次思考,“母亲”在这幅画中可以有哪些寓意?“母亲”的“苦难”都有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之后都明白了,“母亲”指的是地球,“苦难”指的是全世界快速增长的人口,资源枯竭,地球不堪重负等,学生领悟了这幅漫画的寓意之后,我就从这个主题链接到了“世界的人口”,学生自然而然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学目标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二、地理教学可以借用游戏介入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压力,导致他们都非常喜欢各种游戏,我抓住这个契机,充分运用游戏和课堂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可以把中国行政区域用拼图游戏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熟悉每个省的形状和在我国行政区域中的位置,之后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过程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共同努力,将分散凌乱的各省图片拼接到一起,借用这个游戏把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地理教学可以引入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等特点使得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比如,我们在讲某一个区域地理的时候,传统的地图小,学生只能靠老师的说教来空间想象,但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这个困境立刻得到改变,多媒体教学达到了图文统一和动静结合,山形地貌都可以是立体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四、构建知识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的地理教学,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地理知识系。我们都知道,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一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地理形状的各异,导致气候不同,而气候又对周边地区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把篮球当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背景: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学校的地理教学课件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把篮球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在课之前,我从体育组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7篇范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7篇范例 :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积极情感因素的激发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不重要,对地理的学习熟视无睹,没太大 的兴趣,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虽然上课也听讲,但都是应付了事,为考试而听课。上课容易思想抛锚,积极性不高,状态不佳,东张西望交头接耳。高中生虽然比初中生高一级,心智上相对更加成熟,但更容易情绪化,常常会因为家庭纠纷、同学纠纷及生活中的不快等影响上课的情绪和心情。另外,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不重要,所以态度不端正,学习被动。另外,一些学生虽然不是应付了事,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给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但也是三分热度,等热度稍退,便开始放松。还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去学,但是缺乏恒心和毅力,抵抗力不强,当遇上难点而无法解答时,就会产生挫败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半途而废。种种现象分析可得,现在的高中生并非智力水平低下,而是不愿意用心去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上课太过于僵硬化,不生动,缺乏情感因素的渗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太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 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在课堂上情感因素的渗透,弥补学生情感缺失的现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情感因素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动机,积极进行情感渗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心情,做到融情于景。此外,教师要亲切和蔼,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用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自身的积极情感形象,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采访一位学生时,他说过:“之前地理成绩很差,后来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原因在于地理老师的热情强烈 地感染了我,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堂上,让我们勇于思考,调动我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学习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本身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规律,人文地理中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人文情怀,各地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图示法;二是列表法比较法;三是理论联系实践法;四是学生自学法;五是讨论法;六是谜语、歌诀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不大重视地理课和地理课节压缩的情况下,作为地理教师怎样巩固地理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如果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的内容不同的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图示法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的挂图和灵活多样的自制简图,往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动力,主动吸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上课利用的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彩色挂图,如在讲“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时候,一出示彩色挂图,学生顿感兴趣,对着彩图记知识,形象且牢靠;二是自制的简图,它能比较直观的反映抽象的地理知识,如在讲高中地理上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这一难点的时候,我利用了下列的图: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是北半球 A、B 两点的温度如何?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考虑纬度影响时,在 A 点的南北两侧,哪

一侧可找到 B 点相同的温度,假设为A’ ,同时找出C’ ,把A’ 、B、C’连接起来,即为等温线。这样学生可以理解等温线是如何发生弯曲及海洋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在不同季节凸出方向不同的特点,并可给学生总结出规律??高高低低(海洋与陆地相比,温度高的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另外也发动学生自制模具,从中选出好的用于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达到在乐中学知识的目的。二、列表比较法地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相互混淆,这类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放在一起对比着讲,同时列表比较,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能避免迁移时的失误,例如在讲褶曲的基本形态时,列下表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地形倒置背斜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山岭谷地向斜向下弯曲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谷地山岭此外还有“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潜水和承压水”等都可用此法。、、三、理论联系实践地理材料中有许多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例如讲“洋 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的“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时举例: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去美洲,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用了 37 天,1493 年,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行,只用了 20 天。在讲环境问题时联系阿思旺水坝的建设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高中地理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参考范文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新课标高中地理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同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同学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那么,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育高中地理 新课程标准以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同学的发展为本,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同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良好的地理校园文化,培养同学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同学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的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是创新人才的标志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同学的个性才能,个性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个性化使同学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创设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地理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引入声光电与地理模型相结合,创造综合的育人效果。它使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从室内走向室外,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体教学天地。它以新颖的结构设计和深层次的内在寓意潜移默化,渗入同学心中,促进了同学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创设开放式多媒体地理园,可以为同学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同学创造性思维品性 创新是人类独有的潜能。教育工作者更要善于发现蕴藏在同学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对于中同学,只有在课堂上,教师强化其创新意识,帮助其树立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才能使同学形成一种时时处处创新的意识。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强化,同学逐渐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热情才能被点燃,创新潜能才能被挖掘。同样,创新品质的培养,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训练和强化,形成同学高层次的需求和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献身科学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敢冒险、敢怀疑、敢挑战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日积月累,同学的创新品质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就要为个性的发展创设出宽松、和谐的环境,而同学培养个性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有效教学视角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采用一系列新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环境。翻转课堂教学就是一种较佳的方式,用课堂练习+课前听课来代替了原来的课后练习+课堂授课,让课堂不再是原来的一言堂,并且促使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教师角色等均出现相应的变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合作者、探究者的角色,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凸显出来。一方面,翻转课堂有效延长了学习学习的时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高中地理知识,还能够在课后的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段都可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有序开展需要广大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上较耀眼的主角,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学习、网络互动、课下查询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加深与拓展。例如,笔者在教学地球的运动内容时就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整理相关知识点,并且围绕地球的运动的主题来撰写学习报告。教师首先将相关知识点制作出多个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又能够让学生反复揣摩、多次观看;其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书籍报纸等多种方

式来撰写学习报告,教师不做全方位的手把手教学,只是在适当的时间段进行指导;而要制作出一份质量较高的学习报告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协同合作,单凭一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而在协同合作过程中实质上也是将知识分享给其他人的过程。在课堂上,每一组推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讲解与展示;待讲解完毕之后,由同学们自由提问,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较后大家投票选出较优秀的一组。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让每一位同学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独立分析、搜索、总结相应的知识信息,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与理解,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进而有利于形成以学为本的学习范式。 适当开展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且教学效果较佳的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自主建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来整理资料、查找问题、分析问题,以此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尤其适合高中地理的教学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来适当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务必要注意以下三点: (1)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篇一:高中生地理论文高中生地理论文高中生地理论文摘要 **风景区是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浅探索。关键词 **风景区旅游开发经济效应 **风景区,是一片举世罕见的原始**林带,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吸引着中外的大量游客。**风景区规模大,花色品种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景区内有**族、白族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具备打造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成为世界遗产的条件。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景区的发展,富民兴**。一、**景区的概况**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大方两县交界处,地里坐标为:东经105°45′~106°04′45″,北纬27°08′30″~27°20′20″。初步查明,**有41个品种的**花。**林带内还有锦鸡、长尾锥、兔、狐、獐、杜仲、天麻、香菇、木耳等众多的动植物,山泉飞瀑,溶洞伏流,草场草甸等自然景观镶嵌其中。二、**景区的开发有利于饮食业的发展 **景区以它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但仅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不够的,还应构建游客吃、住的旅游体系。旅客到当地后,还能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其中味美飘香的大方豆制品是最独特的,有豆腐、豆腐干、豆豉粑、豆腐棒等等。旅客还可以带走当地的风味小吃,当地居民应修建大量的旅社、酒店,方便大量游客,游客便会在这里消费,当地居民的收入便会增多,有效带动**风景区经济的发展。三、**景区的开发有利于客运业的发展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美誉的**风景区,长期以来地处偏僻,基础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设施落后。2007年,**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时,景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19公里柏油路,其余为泥土路和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加快**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景区客运业的发展。 1、对景区道路进行油化,全面完成景区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步行道等基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居民可通过施工,带动经济的发展。 2、**游客的数量增多,客运量便增大,客运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的发展。四、**景区的开发有利于地方特色的推销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风景区的开发机遇,普底、金坡两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