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条漫长的路

一条漫长的路

一条漫长的路
一条漫长的路

一条漫长的路

Peter Bergen

奥萨马?本?拉登一直就幻想自己是一位诗人。他的诗大都趋向于病态,他在911事件发生后两年写了一首诗,他预期了自己死时的情形。他写道:让我的坟墓筑于苍鹰腹中吧,那么他将高居天空,群鹰栖息在他的身边。

然而事实是,本·拉登的墓地却埋在了阿拉伯海域的海底,他在巴勒斯坦,死在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手里,尸体被扔到了海底。如果在本·拉登生命的尾声时谱写一首诗,那么那将是一首正义审判的诗,这让我们回想起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在911事件发生9天后他给议会做的演讲中,他的预想兑现了。布什在这篇脱口而出的演讲中,他宣称本·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将最终埋葬在“充满废弃的谎言并且没有历史意义的坟墓中”。

本拉登的埋葬时间可能是5月2日,但是埋葬本拉登主义的已有10年了。实际上,它在本拉登取得重大胜利的那一天已经开始了。乍一看,911恐怖袭击似乎是基地组织一次惊人的胜利,一群圣战组织的乌合之众让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面临了血腥的灾难。但是从更近处看这场袭击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对华盛顿和纽约城的袭击并没有达到本拉登重要的战略目标:他设想,美国军队从中东的撤军,会使这一地区以美国为后台的统治政权倒台。

结果恰恰相反,美国先侵入并且占领了阿富汗然后伊拉克,侵袭了美国大陆而遭来了报复,使基地组织,——也就是阿拉伯地区的基地组织,失去了它最好的基地: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在这一层面上,922事件和另一个袭击相似,那就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早晨的珍珠港侵袭,一次惊人的成功军事偷袭,这一场军事活动最终导致了日本帝国的惨败。

911事件之前,本·拉登内部圈子的精英成员曾经提醒他,抵抗美国是没有好结果的,在塔利班倒台后,美国军队发现了内部基地组织的一份备忘录,备忘录显示一些本·拉登的跟从者非常清楚这是一次愚蠢的侵袭。2002年,基地组织的一个内部人员曾写给另一个人,信中说道,“可惜啊,兄弟,仅仅6个月的时间,我们将会失去我们花了几年建造的基地。”这次狂妄行动的直接负责人就是本·拉登:尽管他有胆怯和缺乏自信的名声,他是塔利班的独裁统治者。它的儿子Omar 回忆说,本拉登手下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在和他们的领导说话之前询问可不可以说的习惯,“亲爱的王子,我可以说吗?”加入基地组织意味着以个人宗教誓言的方式向本拉登示忠,就像加入纳粹党,需要向领导人发誓以表忠诚。所以本拉登组织的成员,就像纳粹对于希特勒一样,成为了失去人格的对本拉登崇拜的“人质”。

理解这种崇拜和所有本·拉登的行为的关键是,他坚信自己是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简而言之,他就是一个宗教狂热者。他的这中狂热最起初显示在当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时候。哈立德?巴塔尔菲是本·拉登少年时代的橄榄球球友,他们一块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长大,他们一块在街上玩球。他回忆说,他的这个神圣的玩伴每天都要在街上玩7次(如果遇到伊斯兰的宗教节日,还要增加两次)而且模仿默罕默德一周两次禁食。为了娱乐,本拉登组织一群朋友来他家里,唱关于巴勒斯坦解放的圣歌。

他的家族作为修补麦迪和美迪那圣地的主要承包商,积累了大量财富,给予了他与伊斯兰最神圣的地方的直接连接,培养了他的宗教狂热。在他20岁时,本拉登在家族企业工作;同时也在大学学习经济学,他是一个古板的年轻人。

1979年末期,它的命运随着苏维埃入侵阿富汗发生了改变。阿富汗战争迅速刺激了这个百万富翁的儿子产生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他要组织一小群阿拉伯人抵抗苏维埃。这个组织提供了基地组织的核心力量,随着抵抗苏维埃的战争开始平静下来,本拉登在1988年建立的组织。基地组织的目的是把他们的狂热信仰带到世界的其他地区,最后传到美国。他认为是美国领导着西方国家,阴谋摧毁伊斯兰教。在20世纪90年代,本·拉登把描述美国是“蛇头”。

贾马尔?哈里发,他在吉达的大学里最好的朋友,之后又成为了它的姐夫,告诉我,本·拉登不仅被他认为的成为上帝的意志的工具的欲望所驱使,而且他还害怕不这样做会受到神的惩罚。所以不去和为首的敌人做斗争拯救伊斯兰教,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这是他永远不会做的事。

1997年,当我是一个CNN的出品人时,我和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东部见面,并拍摄了他的第一个电视采访。他的智慧和好的修养让我吃惊,他更像是个传教士,而不是后来他很快成为的革命人。他的跟从者非常敬佩本拉登,称他为”酋长”,并且拥护他的每一个决定。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阐述了袭击美国的计划的理由,在他心目中,美国对伊斯兰教的敌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的王权统治的支持,驱使他做了这个决定。本·拉登也解释道,美国就像以前的苏维埃一样不堪一击。他引用美国在70年代从越南撤军的事实作为自己见地的证据。他鄙视美国,说美国在受到这些重大挫折之后,依然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

然而这些话成为了一个危险的幻想,最终导致他死在了同一个那个一直被他贬损的国家的士兵手中。即使他死了,不可避免地还有继承人。一位反恐怖主义的官员告诉我说,现在没有“继承计划”来代替本拉登。尽管埃及人艾曼?阿尔--扎瓦

希里一直是本·拉登的副手,但他和本·拉登不一样,不是天生具有性格魅力的领袖。美国官员相信艾曼?阿尔--扎瓦希里在同事中并不受到欢迎,而且他们相信会有不和谐和混乱随着激进分子挑选本拉登的继承人。

正如他们所做的,圣战主义者将会留心到他们的世界已经过去。基地组织的统治权,它们的步兵和它们的意识形态在他们的一系列的抗议中已经起不到作用,他们的反叛行动席卷的中东和北非,从突尼斯到埃及,在到巴林,也门和利比亚。本·拉登在世时一定怀着激动和深深的担心看着这些活动。推翻独裁统治和中东的神权统治一直是他的中心目标,但是阿拉伯革命不是他想像的那样。街上的突尼斯和开罗的抗议者并没有举着带有本拉登头像的标语牌,网络上的发动者所体现的没有一样不是基地组织所不恨之入骨的:他们是非宗教主义,自由主义和反独裁主义,他们的行列中还加入了妇女。这些反叛的最终结果并不也能使基地组织满意,应为在埃及利比亚或是也门街上几乎没有人大声呼吁塔利班的神权统治,也没有基地组织想要的在这地区推翻国家的统治。

在阿拉伯的春季和本·拉登的死这短时间,很难想像这对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和组织是多大的打击,总统奥巴马描述基地组织和他的成员为“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的小人”。对与基地组织,历史刚刚开始加速,本·拉登的尸体沉入大海底,那是在充满遗弃的谎言的没有意义的墓地里最适合的地方。

《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一条未走的路》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 解读诗歌: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提问:)1 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可让学生课后去举例、比较;这里如果需要,可略举一二,点到为止,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2 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

输电线路专业试题

2010年输电线路分公司线路专业知识测试题 姓名:班组:成绩: 一、填空题:(共5个空,每空2分,本题共10分。) 1.在110kV带电线路杆塔上拆鸟巢工作,若与导线距离小于1.5米,则需要填写带电作业工作票。 2.线路维护人员应做到“三熟”“三能”即:熟悉工作对象、掌握运行维护必需的工作方法、熟悉电力 线路各种规程制度;能看懂图纸、具备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技能、能熟练掌握基本检修技能。 3.巡线时,应做到“三勤”“一快”即:腿勤(认真到位)、手勤(处理小缺陷)、嘴勤(宣传)、眼快(及 时发现缺陷)。 4.带电断、接引线前,应先查明线路“三无一良”即:线路无接地、无人工作、相位正确无误、绝缘良 好。 5.线路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缺陷、严重缺陷、紧急缺陷。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本题共30分。)在题后面的三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一个,将序号 填在()内。 1.下面工作中,哪项工作需要填写第二种工作票?(B) (A)停电清扫绝缘子;(B)带电登杆检查;(C)带电杆塔测量接地电阻。 2.XWP-100绝缘子的单片高度是(B)。 (A)290mm;(B)146mm;(C)300mm。 3.在停电线路上作业,若只有一个作业地点,且只在其中一相上进行作业,则需要在几相导线上挂接地 线?(C) (A)一相;(B)两相;(C)三相。 4.某110kV线路耐张绝缘子为8片瓷绝缘子,在用火花间隙法进行带电检测绝缘子时,当发现( C ) 片零值绝缘子时,应立即停止检测。 (A)1片;(B)2片;(C)3片。 5.在《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一书中,高塔是指( C )米以上的铁塔。 (A)50;(B)80;(C)100。 6.拉线若采用NUT型线夹,则螺母拧紧后,露出螺纹的长度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 (A)不小于2扣螺纹;(B)不小于1/2螺杆的可调螺纹长度;(C)不小于1/3螺杆的可调螺纹长度。7.下面三种关于弛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弛度与温度没有关系;(B)同一个耐张段内,档距越大弛度越大;(C)档距中央的弛度值最大。8.防振锤的作用是:(B ) (A)防止导线振动;(B)吸收导线振动产生的能量;(C)防止导线舞动。 9. 电力线路杆塔编号的涂写方位或挂杆号牌应在(D) (A)杆塔得向阳面;(B)面向巡线通道或大路;(C)面向横线路侧;(D)面向顺线路方向送电侧 10. 绝缘子是用来使导线和杆塔之间保持(C)状态。 (A)稳定;(B)平衡;(C)绝缘;(D)保持一定距离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本题共10分。)在每题后面的()中填写√或×。 1.铁塔呼称高是指铁塔最上层横担导线挂点至基础顶面的高度。(×) 2.线路停电作业,到现场后,发现地线少一组,这时,可以使用截面不小于120平方米的导线代替使用。 (×) 3.在架线施工时,发现地线在焊点处断1股,该地线共计19股,则可以采用缠绕镀锌铁线的方法处理。 (√) 4.导线在直线杆采用多点悬挂的目的是解决对拉线的距离不够问题。(×)

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5篇

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5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5篇》的内容,具体内容:起理想的帆,把稳廉政的舵,驶向成功的路。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1: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成功需要坚持与勇气... 起理想的帆,把稳廉政的舵,驶向成功的路。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1: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成功需要坚持与勇气。——题记 我家门前有一条柏油路,年久失修。不知何时冒出一个施工队,整日敲敲打打,挖出一条长长的壕沟盘踞在路边,还是的尘土漫天飞扬。那天,我沿着这条坑坑洼洼的路去买东西,车子一下下颠簸着。起先,路上的行车寥寥无几,可在不知不觉间,车辆都放慢了速度,路面变得拥堵不堪。我诧异的抬头张望,却被眼前的景象震呆了。 两台大型掘土机霸道的占据大半条街,炫耀般挥舞着大铲子欢快的施工。原本平整的路面变得面目全非,地上流淌着青黑色的河水,隐隐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而路的另一边,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多是大型运输车,一片繁忙的景象。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想到我待会要从这些庞然大物中穿行,我就止不住的心惊胆战。这时,我想到了退缩。但不敢与无功而返的心情驱逐了怯懦,我骑上了这条充满危险的路。这时,一辆天青色的大货车从我身旁掠过,我连忙跟上去。当我踏上污水的一刹那,我才真正体会

到这条路的坎坷,我又想到了退缩,可是我身后有一辆白色面包车紧紧跟随,使我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我只能无奈的随波逐流,奋力的在污水中前行。忽然,从斜后方冲出的自行车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那人镇定而灵巧地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车辆间,脸上挂着闲适犹如漫步花园,而不是身处危机四伏的公路上。看着他轻捷远行的背影,我心中的恐惧像潮水一般褪去,露出刻满勇气的滩涂。 十米,九米,八米......有了勇气相伴,充满艰难险阻的路变得不再漫长。我终于到达了终点。事后回想起那时的恐惧,已没有太多的感触,但这件事却给我带来思考与感悟:面对未知的路,我们充满恐惧;踏上艰难险途,我们会心惊胆战;获得成功,需要坚持与勇气。走过一段路,不仅失去了恐惧,还能收获沿途美丽的风景。面对未知而充满迷惑的未来,让我们收拾好行囊,揣起坚持与勇气,就此起航! 通往成功的路上作文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这是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作者小的时候,父亲带她登上高高的塔顶。望着脚底下一条川流不息的马路,父亲教导作者:做事情如果你觉得这个办法行不通的话,就换一种法子试一试。后来,作者在事业方面遇到了两个难题,最终又找到了一条出路。 积极乐观的精神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成功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输电线路专业知识题库

输电线路专业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I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I个最符合题意) 1、高空作业是指工作地点离地面(A)及以上的作业。 A. 2m; B. 3m; C. 4m; D. 4.5m。 2、电力线路采用架空避雷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D)。 A .减少内过电压对导线的冲击;B.减少导线受感受雷的次数; C.减少操作过电压对导线的冲击; D .减少导线受直击雷的次数。 3、普通土坑的施工操作裕度为(A )。 A . 0.2m B. 0.3m C. 0.4m D. 0.5m 4、当浇筑高度超过(C)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A . 1米B. 2米C . 3米 D . 4米 5、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是指线路的(B)。 A .相电压; B .线电压;C.线路总电压;D .端电压。 6、若钢芯铝铰线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面积的7%~25%时,处理时应用(B)。 A .缠绕 B .补修 C .割断重接 D .换线 7、、混凝土强度达到(B)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 2 2 2 A . 1.0N/mm2 B . 1.2N/mm2 C . 1.5N/mm2 D . 2.0N/mm2 8屈强比是(A) A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C .设计强度/抗拉强度 D .屈服强度/设计强度 9、在常温下(平均气温不低于+5度)采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并采取浇水 润湿,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所进行的养护称为(B) A .标准养护B.自然养护C.热养护D .蒸汽养护 10、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是指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C)这一段运送距 离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输电线路常识

输电线路常识 线路杆塔可按结构材料、使用功能和结构型式分类。 ①按结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钢结构、铝合金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杆塔几种。木结构杆塔因强度低、寿命短、维护不便,并且受木材资源限制,在中国已经被淘汰。钢结构有桁架与钢管之分。格子形桁架杆塔应用最多,是超高压以上线路的主要结构。铝合金结构杆塔因造价过高,只用于运输特别困难的山区。钢筋混凝土电杆均采用离心机浇注,蒸汽养护。它的生产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又能节约大量钢材。采用部分预应力技术的混凝土电杆还能防止电杆裂纹,质量可靠。中国使用最多,占世界首位。 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自立塔和拉线塔两类。自立塔是靠自身的基础来稳固的杆塔。拉线塔是在塔头或塔身上安装对称拉线以稳固支撑杆塔,杆塔本身只承担垂直压力。这种杆塔节约钢材近40%,但是拉线分布多占地,对农林业的机耕不利,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由于拉线塔机械性能良好,能抗风暴袭击和线路断线的冲击,结构稳定,因而电压越高的线路应用拉线塔越多。加拿大魁北克在735千伏线路上又新创出一种悬链塔,经济效益很好。各国在研究1000千伏以上线路时,多以这种塔型为主要对象。 ③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承力塔、直线塔、换位塔和大跨越高塔。按同一杆塔所架设的输电线路的回路数,还可分为单回、双回和多回路杆塔。承力塔是输电线路上最重要的结构环节。它分段设立,将导线的耐张绝缘子串锚挂在塔上,承担两侧导线、地线的挂线张力和事故时的不平衡拉力。这种杆塔便于分段施工,可制约运行中发生事故的范围。承力塔又可分为耐张塔、转角塔和终端塔。直线塔是线路上用得最多的结构。它只承担导线、地线的悬挂作用以及气象荷载。直线塔的技术设计数据是决定全线路杆塔经济指标的关键。换位塔是实现导线换位,以使输电线路参数平衡的杆塔。中国以60~80公里为一个整循环换位段(有的国家有200公里不换位的线路)。大跨越高塔(见图)指跨越通航的江河的大跨度高塔。这样可以避免在江河中安装铁塔所带来的一系列不便(如设计复杂、基础施工费用大、工期长等),通常设计双回路跨越线路。世界上220千伏、档距在1000米以上的大跨越约90处,中国有10处。中国在跨越塔中最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烟囱式塔型(武汉跨长江和汉江的跨越塔),耗钢指标低,运行维修方便。以后又采用钢管塔(南京跨长江,高193.5米)、拉线钢结构塔(黄埔跨珠江,高190米)。线路杆塔 编辑本段杆塔基础 输电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很大,因地制宜选用基础形式非常重要。基础类型有两大类:现场浇制和预制。浇制基础按塔型、地下水位、地质和施工方法又分为原状土基础(有岩石基础和掏挖基础)、爆扩桩和灌注桩基础,以及普通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基础有电杆用的底盘、卡盘和拉线盘,有铁塔用的各种类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基础和金属基础;还有预制∮300~∮550管桩。基础抗上拔和抗倾覆的理论计算,各国正在按不同的基础形式和不同土质条件分别研究处理,使之更加合理可靠而经济。 电力线路中的杆塔按照其在输电线路中的用途和功能可细分为以下七种: (1)直线杆塔:用于支承导线和架空地线的重力、绝缘子和承受侧面风压。在施工和正常运行时不承受导线张力的杆塔。导线和架空地线在直线杆塔处不开断,且被定位于导线和架空地线呈直线的线段中。直线杆塔的数量约占全部杆塔数量的80%以上,通常用符号“Z”表示。 (2)跨越杆塔:用于特殊设施或与公路、铁路、河流、电力、弱电线路相互交叉跨越,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与艾略特同被认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诗人长期定居于农场,创作大多以乡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擅长通过对乡间自然景物和生活事件的精确描述,表达出某种新颖不俗的思想境界及深入一层的精神探求。 诗人不大喜欢直线推进的抒情方式,多采用“曲径通幽”的表达策略,常常设置一个叙事诗的外壳,而晦涩难明的深长意蕴包裹其中。观察与思考平行、描述与议论交错,叙事带动思索,经历引出感慨。全诗四节可分两层把握。前三节夹叙夹议构成叙事的框架,写的无非是乡村生活日日发生的例行功课。然而,诗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比较了两条岔路的同异,“将来能否重回旧地”,为后面的生发作了铺垫,第四节的叹喟便水到渠成,完成了对诗歌境界的提升。 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国谚语也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揭示的是大体同样的道理:可能导致选择,选择决定人生,差异形成命运。这首诗由叙述而抒发,由写实而象征,建构了虚实两面的高层空间平淡中见隽永,渗透其中的对世事无常及偶然与宿命的唏嘘感叹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殊途同归,而诗人发现的慧心、揭露的深刻和表达的平淡与精巧都是耐人寻味的。 原文: 金色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旅行的人 不能在同一时刻踏上这两条路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极目远眺 直到它转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这一条也不差 或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 因为它芳草萋萋,不曾被践踏------ 虽然说道这一点,一经我走过 同样也难免把斑斑的足印留下 那天早晨,两条路摆在我面前 同样埋在被踩藏的落叶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留给另一天 可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一条路 我怀疑,将来是否能就地重返 过了许多年,在什么地方 我将叹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村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走上了一条更荒凉的路 而它就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景象 ------【美】弗罗斯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专业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一、培养目标 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胜任电力行业输电线路工作岗位的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与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输电线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特色

一条未走过的路

象征,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诗歌 08 对外汉语尧娜51 什么是象征,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什么是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前期象征主义 1、分期:波德莱尔时期/魏尔伦、兰波、马拉美时期。 2、主张: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3、风格特色:朦胧美和神秘色彩。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4、传播:19世纪90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衰落,其影响却越过边界传向世界各地: 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把它引进比利时。

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附录E(资料性附录)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E1架空线路紧急缺陷 E1.1防护区 1.江河泛滥、山洪、泥石流、杆塔被淹。 2.森林起火。 3.威胁线路安全的工程设施(如高大机械及可移动的设施)。 4.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1规定数值的80%。 5.导线对树木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2规定数值的80%。 6.导线对建筑物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3规定数值的80%。 7.导线对地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4规定数值的80%。 8.防护区内有严重污染源,绝缘爬距不够,有可能造成线路污闪。 E1.2基础 1.基础受洪水冲刷或淹没,致使基础外露,出现不稳定现象或已经倾斜。 2.杆塔基础或拉线基础已经明显上拔或沉陷,并有发展趋势。 3.杆塔或拉线基础移位。 4.基础受到严重的外力破坏。 E1.3杆塔 1.杆塔上悬挂有可能造成接地短路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 2.缺塔材11根及以上。 3.水泥杆焊口断裂。 4.杆塔倾斜严重,倾斜值超过重大缺陷表5规定要求。 E1.4导线与地线 1.导地线断股、损伤到需切断重接的程度,超过重大缺陷表6规定数值。 2.导线上挂有较长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3.导线连接器过热、烧伤。 E1.5绝缘子 1.绝缘子串每串中零值、低值、劣化、破损、裂纹或烧伤的绝缘子数量超过重大缺陷表7规定数值。 2.绝缘子串上挂有异物,极易造成接地。 3.针式绝缘子、瓷横担绑线松动、断脱、烧伤。 E1.6金具

1.交叉跨越处导线线夹未就位、未固定。 2.张力金具严重锈蚀、断裂、变形或缺件,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E1.7拉线 3.拉线或拉线下把被破坏(或被盗)。 4.拉线断股达7股断2股,19股断3股者,损伤截面超过表6规定者。 E2架空线路重大缺陷 E2.1防护区 1.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2.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3.在杆塔内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建车道。 4.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5~10m的区域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 5.杆塔上方有危石,滚落时可能伤害基础或铁塔。 6.线路附近有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采石场或采矿厂。 7.防护区内未经供电部门批准进行建筑施工。 8.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栅架、招牌、天线等。 9.防护区内进行爆破作业。 10.换算到+40℃时,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表1的基本要求。 表1 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 l) 在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2所列数值。 表2 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的最小安全距离 2)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3数值。 表3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一条未选择的路 雪夜林边停驻 赏析

The road not taken Stanza 1: The poem begins as if when the poet was walking in a wood in late autumn at a fork in the road. He was choosing which road he should follow. Actually, it is concern ed with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which one must make in life: one must give up one desirable thing in order to possess the other. Stanza 2: After the judgment and hesitation, the traveler makes up his mind to take the road which look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is is often believed to be the symbol of the poet's choice of a solitary life—taking poetry writing as his life profession. Stanza 3: The two roads are equally pretty, so as soon as he made the choice of the one, the poet felt pitiful for abandoning the other. He is quite aware that his intention of "next choice" will be nothing than an empty promise. Stanza 4: The poet was imagining many years later when he is recalling the choice he made today, he would respond with nothing else but a sigh, for it would be too hard for anyone, after many more experiences in life, to make any comment on the choice made early in life. Comment on the poem Robert Frost is a master at pulling a thread out of what looks like quite a simple theme. This poem, as many of Frost's poems, begins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nature, as if the poet is a traveler sightseeing in nature. By the end, all the simple words condense into a serious,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When anyone in life is confronted with making a choice, in order to possess something worthwhile, he has to give up something which seems as lovely and valuable as the chosen one. Then, whatever follows, he must accept the consequence of his choice for it is not possible for him to return to the beginning and have another chance to choose differently. Frost is asserting that nature is fair and honest to everyone. Thus all the varieties of human destiny result from each person's spontaneous capability of making choices. This is also a symbolic poem. The "yellow wood" may symbolize sophisticated society, in which most people are likely to follow a profitable but easier way; each "road" symbolizes a possibility in life; the "traveller" is the embodiment of every individual in the human world; the road which i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refers to a solitary life style; while "way leads to way"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篇一:未选择的路预习单及练习题 预习单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通过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通过感知文章主题,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义。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用时3-4分钟。 要求:(1)读通。 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更改,流畅,争取读出感情。 (2)查文中不认识的不懂的字词。(2分钟) 把字词分类写在预习本上。 2、二读课文:4-5分钟 个人读或小组轮读。 要求:读懂,把不懂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2分钟) (2)作概括,了解每一节内容,并作分析。(写下自己已经会的内容)。(5分钟)

3、背诵课文 4、记下还没有解决的疑问。 整理自己的预习本。 写出你梳理的字词: 一、预习展示 1、搜集作者资料 2、基础字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4、分别用一个词语,给每一小节加一个标题 二、精读研讨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练习单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 一、文学常识 一诗是()国诗人()的作品。他的著名诗集有、等。他吟唱着20实际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和(),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二、内容探讨

1、诗歌的第一节,“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 2、 3、 三、背诵诗歌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课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写一写 请从“晚霞”“落日”“背影”中选择其一为题,创作一首不少于三句的小诗 四、积累好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王勃 你还知道关于路的哪些名言、警句?请写下来 复习单 一、同步训练P36: 二、阅读理解从容淡定 陈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优质教案【新版】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后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情读文。 2、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学生读后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交流预设: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教案)

教案设计 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教材分析】 本框选自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主要分为两目,分别讲述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其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这一目的重点。第二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是讲授难点,学生要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知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掌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难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上一框中,我们学习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有请小记者为我们带来新闻播报。 生:(播放视频《大雾版北京》) 生:所以对北京人民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谢谢! 师:感谢记者给我们带来的播报。那么大家听完新闻看完视频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 师:从视频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经济虽然在发展,但是坏境却在日益恶化。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十课第二框的学习,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二、新课讲授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进入到我们的课堂探究,监利县的发展之路。 探究一,回顾昨天的监利县。有请同学上台为大家点评。 生: 师:从探究一,我们发现,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样的发展是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 生: 师:既然不是科学的发展方式,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坚持科学发展观

未走的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简介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1)、这首诗是写什么,他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讨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关于未来的路的作文

关于未来的路的作文 每个人的未来都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未来的路作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未来的路作文树又多了十三个年轮。年华的来去,草叶中未曾扩展的章节,层出不穷。十三岁——当雪山之巅的冰雪慢慢融化,青春会以成熟的名义隆重抽出细嫩的枝芽,更比十二岁沉淀了一份思索,一种青黄交接的底色。 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到大人说“未来”这个词,也常听爸爸这样对自己说:“孩子,未来的路得靠自己走,要加油啊!”还是满脸稚气的我,对这样深奥的话,显然是一窍不通。可是,看着爸爸一脸将希望寄托于我的样子,也为了不辜负爸爸对我的厚望,我只好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糊里糊涂地点了点头。但心里还是存有疑问,于是,一脸迷茫地跑去问家人。而奶奶却慈爱地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小孩子不懂这些,长大就知道了。”我感到很迷惑,既然不懂,那为什么还要对我们说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呢?顿时,我的脑袋里冒出了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好在妈妈的话算是给了幼小的我一个答案。“谁说小孩不懂未来呀,未来就是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人,也就是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心满意足地点点头,笑了。 于是,每当我们看卡通片的时候,女孩们便美滋滋地想:呵!长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大后,我也要当白雪公主,每天都和七个小矮人一起玩耍,多快活呀!我的未来就这么定了。而男孩们呢,也会想:我的未来要像超人那样,能驾驶着飞船,奔向宇宙,奔向太空。美美地想完以后,我们便笑,开心地笑,快乐地笑,有一种“雄心壮志”的感觉,觉得自己把未来安排得太好了!所以,宁静的夜晚,我们睡了,甜甜地睡了,也做了一个甜甜的、香香的梦。 然而,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渐渐地长大,成长的背影就这样定格在每一寸光阴里。于是,回想起小时候自己所策划的未来,觉得那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可小时候那些纯真无邪的幻想,仍然在你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添上了一抹绚丽美好的色彩。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充满童真的幻想,我们才真正地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策划自己的未来。因此,我们有了自己要去追求并付诸努力去实现的梦想。 当科学家,当画家,当深入人心的作家,当有着充满智慧大脑的数学家……一个个缤纷美丽的梦想,都等着我们去努力追求,努力实现,等着我们带上它期待已久的未来。 也许,通向未来的路是充满着荆棘与坎坷的,但是,为了梦,我们执着;为了梦,我们追求!也许,在追梦的路上,没有人注意到自己,也不期待有人为自己鼓掌,因为未来并不是一路鲜花,一路喝彩。在走向理想的路上,我们经常被一些真挚的情谊感动得热泪盈眶,又常为莫名受伤而暗自垂泪。 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令人瞩目的才华,却很早学会用手中的笔画我梦境中的事物。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令人心悸的美梦。可那些梦儿,

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

浅谈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 摘要:文章综述了我国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经验、看法和常被忽略的问题。对我国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在荷载取值、结构优化、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介绍,并且根据研究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今后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 关键词:输电线路;杆塔型;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experience of the design of tower structure for hv transmission lines in china’s views and often overlooked problem.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loa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of china’s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dema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ent. key words: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type; stru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引言 输电线路杆塔是支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和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围绕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A、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B、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C、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使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 2、内容 A、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a、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b、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B、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a、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C、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a、全面: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c、可持续: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D、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个方面积极性。 二、抓住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措施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为什么: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持,必须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的核心位置 B、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A、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B、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C、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公也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A、地位: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B、怎么办: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土地流转)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B、怎么办: a、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b、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