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瓷的故乡―北投」作品赏析暨乡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思维

陶瓷的故乡―北投」作品赏析暨乡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思维

陶瓷的故乡―北投」作品赏析暨乡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思维
陶瓷的故乡―北投」作品赏析暨乡情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思维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二○○四?台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陶瓷的故鄉―北投」作品賞析

暨鄉情水墨人物畫的創作思維

鄭正慶著

n借艦優良的創作理念將傳統與現代融於一爐

二十世紀初期至現在,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一直是項極富挑戰性的議題,「傳統與創新」、「東方與西方」等問題的探討,轉眼之間已經綿延了將近一個世紀。在西方近代繪畫藝術創作理念發展的風潮中,均津津樂道於塞尚在一八九○年前後的「後期印象派」裡,把繪畫解析為更純粹的「形與色」之中,這個繪畫創作的思維理念直接帶動了二十世紀初期「立體」、「野獸」、「未來」、「抽象」,及而後發展出來的「超現實」、「超寫實」、「普普」、「達達」、「波普」…等的畫派與主義,並影響了近代西方繪畫世界的潮流與發展。其實塞尚所作的努力,正與中國的「水墨」畫家在一千多年前所開發而歸結的成果相同;那就是中國的人物畫早已把「繪畫」這項原來模擬現象的藝術,提升為一種形而上的思考,將「形式」與「內容」擠身到哲學意義的符號範圍裡了。

藝術是人類心靈活動的具體表現,亦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而繪畫表現則是藝術中重要的一環。中國水墨人物畫富有優秀的情感精神和獨特的民

族性格,在配合著現在社會意識形態與多式多樣的材料變化而繼續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探討我國水墨人物畫發展的美學理論和創作關係,也一直是極具挑戰而被現代畫家們所關心重視的議題。「理論」是歸納創作實踐的總結,中國繪畫的理論,歸納了中國繪畫創作的實踐總結,那就是:今天的水墨人物畫創作,應借鑑古人優良的繪畫理念,將傳統與現代融於一爐,表現出民族風格、反應時代精神,以及具有獨特性格之個人繪畫風格。

n水墨人物繪畫創作理念與思維

創作是藝術的精神生命,創作理論觀念是創作的基本根源,有創作理念,才有創作實踐,所以創作理念與創作實踐是本末一體的關係,是首尾的相連,也是內在精神與外在表現的整體形態,它是產生藝術作品的基本要件。而創作理念的形成與創作者的成長環境、學習背景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與關係。

復興崗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是筆者藝術生涯的學習萌芽、成長與茁壯的地方。在「重於哲學思想的邏輯」與「盡善」、「唯美」的整體教學下,教育特色是以藝術形式來充實人生並改善社會風氣及發揮人類道德的良知。筆者在此充實了個人的專業課程,亦確立了「為人生而藝術」的藝術主張,完成了以「唯美、政教、實用」的訓用目標①;恩師梁又銘教授花費畢生心血探討並推動中國水墨人物繪畫,啟迪了個人對中國繪畫的基本理念,其個人的人格風範、古代典籍以及歷代人物服飾的研究與教導對筆者爾後的人物繪畫生涯助益良多。梁師對個人的筆墨薰陶與傳統繪畫思想與鼓勵,使我奠定了中國繪畫創作

的基石,在基本繪畫技法陶冶與人物造形的嚴格訓練之下,使我在創作的心路歷程中得到了中西人物繪畫之表現觀念與運用的奧秘,並得天獨厚的融集了諸師的心傳而發揚著。在近代中國水墨人物畫洶湧的波濤中,做著「傳」與「承」的角色。

古人有云:「成功者,一分天才,九分努力」畫者要如一個老農,硯田筆耕、不分晝夜、不論秋冬、勤於寫生、專研觀摩,除了中國繪畫的筆墨應用與理論思想外,西方的繪畫基礎如素描、速寫、人體解剖、色彩學、透視學、美學、藝術概論等等甚至市民百態、古蹟典籍都必須認真執著專一的去研究。因為文化是人類生活各式各樣社會行為的總合,縱的來自歷代經驗的相傳,橫的則從平日生活狀態與外來因素的組合,因此它具有持續、普遍、累積和變異的特性。

「藝術」是人的心靈活動表現,「藝術品」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而熱愛藝術、鍾情藝術是人類的本能天性,它亦是超越語文障礙、國籍藩籬的溝通媒介,透過藝術作品的介紹,可以生動的傳遞人類生活、信仰及思想情感。在當今藝術表現多元化、多層次、多品味的發展情勢下,要多方的對於藝術作品的研究與創作觀念,來充實個人的藝術實踐和理論學說,除此之外還要努力的將自己的藝術創作內涵及具有特色的民族藝術文化推展出去,來豐富人類共有的精神世界。

有了創作理念的啟蒙與確立後,爲了實踐創作理念,筆者曾經走遍山地、鄉間、離島及國內國外名勝古蹟,到處去廣蒐資料,並寫生、描繪、拍照、

紀錄當地的風俗民情,繪做了以「人文情愫」為主的許多水墨人物創作:諸如「青梅」、「溫馨」、「菜根香」、「荷花仙子」、「諸事平安福」及「和風圖」、「清韻」、「喜悅」、「南非的朋友」、「黑珍珠」、「來福」、「溪頭風光」、「澎湖風情畫」、「清趣」、「汲泉」、「山胞織布」、「採蚵」、「漁村姑娘」、「採茶樂」、「春晨」、「馬祖第一港」、「馬祖風情」、「祖孫情」、「茶葉青」、「迎春曲」…等等的作品。

在一九九一年榮獲中國畫類「金爵獎」時,榮獲評鑑委員一致評語云:「氏為人謙仰,逐日作畫定時,長於擷取西洋技法之精華融於傳統國畫之中,於國畫不合常理者,悉予汰除,足以兼中西畫之長,而盡情揮寫,舉凡花鳥、山水、人物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精,時下鑑評諸家,則認為其人物畫非僅能融中西之美,更能表現古今形象而無不礙,其造形象之準確得體,線條之曼妙多方,敷色之艷而不俗,亦為化談人士所由衷忻讚者。」②

n「陶瓷的故鄉―北投」的創作理念

北投的東邊,依著寧靜的陽明山暨七星山系;西方,有座莊嚴優美的觀音山;北面,環踞著靈雅秀麗的大屯山脈;南向,面對著寬廣肥沃的關渡、八仙大平原。它三面有綿延優雅的群山環抱,一面有青蔥翠綠的廣闊平原,因而氣候宜人、人文薈萃、藝術含藏豐富。在此靈秀一人之鄉,除了有國際聞名的溫泉之美譽外,尚有「陶藝之鄉」的雅稱。

因為北投貴子坑地區所含大量的北投陶瓷原土,陶瓷原料的黏土在胎質上由於其色白、質細,故貴子坑原土胎質非常適宜用釉在胎上彩繪,因而所

製之陶瓷色彩相當豐富,其品質亦極為精細、優美,為當時人們所喜愛、讚賞、收藏,顧北投地區所出產之陶瓷藝品大都以彩繪或色釉作為表現,成為國際有名「陶瓷之鄉」。

「彩繪」是為最早北投創設「北投燒」的主要專長,其作品表現及成就為全台所有窯場所未能及,亦由於「北投燒」的製品以釉下彩佔多數且十分注重藝術的表現,因此品質優良而且設計精心,影響了爾後整個的北投陶瓷事業的發展,在三十年左右以前的北投,我們均處處可見、隨時可觀北投陶瓷事業、廠商的蓬勃氣息與運作。如今由於日換星移、滄海桑田,也因為地理環境的變化轉型,北投陶瓷事業由繁華、興盛走入沉寂走入了歷史,而深深的埋入人們的內心。

其實北投陶瓷除了觀賞之藝術品外,還爲台灣的建築事業開啟先鋒,例如著名的「北投瓷磚」有小口平、二丁掛、三丁掛、四丁掛、八角馬賽克、地磚等等,在日據時代均已大量生產而且供應到全台各地主要建築之上,例如當時之:「基隆醫院廳舍」、「台中師範學校」、「台北高等學校理科教室」、「台北高等學校(現在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帝國大學(台大)」、「台北郵便局」…等等均用北投瓷磚作為其建築之面材,如今這些建築尚在,鎖存之實際物件更讓我們深深回憶、懷念這一個美麗可愛的溫泉地區「北投陶瓷之鄉」的貢獻。

由於種種的回憶與緬

懷,油然讓我構思此張《陶瓷

的故鄉―北投》(圖一)的創作

靈感。畫中以清秀淳樸的姑娘

為主題,由她傳達製作陶瓷的

情景,構圖係採取「正局式」

之手法構思,寫實的情境中兼

帶寫意的筆墨氣氛。畫中的少女清純、專注其製作陶瓷的熟練自信、輕鬆自在,充分表現主題的張力與諧調,畫面筆墨氣韻的揮灑,簡明扼要,明確的掌握了整張作品的含括能力與圓滿的張力。

爲了追求閒雅生動及空靈的結構氣氛安排,《陶瓷的故鄉―北投》的構圖採取「虛實相生」的結構法;中國繪畫的觀念最重視陰陽之搭配,若要達到陰陽搭配的調和,必須講求「虛」、「實」相生相長的應用,善於發揮虛實的效果,畫面自然產生節奏變化。此虛實的節奏變化,猶如美妙的音樂旋律一般。

此件作品中,正在製作陶瓷的姑娘,是畫面的主題,而那群小雞則是副題,其他的用器物品均是結構上的襯托,畫面中並沒有確定具體的場景,因此背景的空間除了由鄉村姑娘身上影射而來的之外,尚餘留有許多空間讓觀賞者去遐思想像。

從主題形象的面部神情延伸到她座前工作台的半成品為止,是整張畫面的重心,爲構圖的靈活變化以及視點動線的安排,特別是將她安置於略靠中心點的左側,與畫面右下方數點墨塊的小雞、前景以及左邊放置的成品配合,形成有如海浪反轉的捲勢氣象。構圖的動勢主題是以專注而且動中兼靜的坐姿呈現,加上活動氣勢的構圖變化,畫面自然產生「動中隱藏著靜」的情緒,「靜中有動」的表達,並且還具有海韻的浪漫旋律和節奏變化,這是筆者在構圖上的用心和安排。

水墨人物的主題重心在於「人」,所以創作水墨人物畫時一切的客體都必須圍繞著以「人」主題的安排發展。筆者爲加強主體重心,使她顯得醒目、突出,在《陶瓷的故鄉―北投》畫作中,特別精心刻畫面部表情,並用強烈的墨色及精密準確的線條來強化主體,讓她在畫面中引人注意並主導整個畫面。

在工作台的前面及展示台後面有幾隻露出半個頭的小雞,極為有趣,它讓我們無法計數畫中究竟有多少隻小雞的情趣,這是畫面情節「藏與露、隱和顯」的巧妙安排。宋?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的長卷中,於畫汴梁城的那一段,即有極為精采的「藏與露」安排,效果極為美妙,張擇端把駱駝隊安排在出城門前的一剎那,畫面上所畫的駱駝其實只有兩隻半,其餘仍隱於城門之內,但卻讓觀看者不但不覺得僅是鬆散的兩隻半駱駝,反而讓人感覺隱在城內的,尚未知有多少,這樣的構思安排,不但趣味十足,而且巧妙無比。巧妙的「藏」會產生無限含蓄的美,使「有知數變成無知數」的美「妙」效果。

事實上中國水墨人物畫是整個中國繪畫系統中的主流,也是最具有表現特性的繪畫形式和美學的思想,它是「經過長期的對各種媒體的接觸及嘗試,去蕪存菁,最後落實在民族思想與美學特徵上所作的選擇」,也是在中華民族時空環境因素下的美學思考總結。所以在選擇中國水墨人物畫做藝術創作的表達同時,必須確立現在感的創作思維「雖師古法而創新意,以現代繪畫理念為經、用中國傳統筆墨為緯。」③之外,必須更豐富、充實的去提高自己的創作領域,將眼光投向大自然、大造化和整個人文社會的生活,將之加以匯整連貫,形成自己的一套可行而合理的藝術思想與創作理念。

此作的創作嘗試是筆者實踐創作理念的過程之一,在本質上藝術是絕對卑「模仿」而倡「創造」的,因為藝術自身即帶有「創造」的屬性,由於它具有這種特殊的屬性,所以它是一門極為開放性的學科,並且也是具有非常寬廣的自由特性。基於此,「創造性」和「自由性」就成為藝術的絕對精神、原則和生命。

在二十多年的繪畫歷程中,為追求物我之間的融合,以及人、情、事、故的人生哲理內涵,祁能在萬物現象中找到虛、實、幻、真的新穎、雅逸的胸中個性,因此必須時時面對現實、樂觀進取,不斷的去探索世界上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風土民情與其精神奧義,才能描繪出那支撐於內在純樸的精神和抒發出外在形象美的世界,進而達到神遊造化的境地,「從傳統中國筆墨神采的飛揚變幻中,賦予現代人物畫作的精神與律動。」筆者認為這是一條可行的路。

n鄉土水墨人物繪畫創作思維的實踐

作品《荷花仙子》(圖二)

在漫漫水墨淋漓的荷花池中,透過

畫中清純少女的面貌、表情、姿態、

動作,揭示她心靈深處的思想和感

情的活動。這即是所謂的「誠於中

而形於外」的神態、神情、神采或

靈魂的表現,也就是晉?顧愷之所

云:「傳神寫照」④之意,南齊?謝

赫將通過人物的外貌,表達內心世

界感情活動,把它歸論為:「氣韻生

動」⑤。所以「傳神」與「氣韻生

動」都是我國藝術表現以及水墨人

物繪畫等的神形品評、論畫審美的

最高要求;顧愷之總結了前人對審

美的實踐成果,提出了「以形寫神」

的繪畫指導原則,從此奠定了我國繪畫藝術審美思想的理念基礎,所以「傳神」藝術的理想及其優良傳統,在我國繪畫史上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佔有一席極為重要的地位。

瓍著人物繪畫領域的擴張與發展,繪畫的題材範圍擴大到山水、花鳥、走獸、翎毛與草蟲等,「傳神」的審美要求也由人物畫逐漸擴展到山水、花鳥、走獸、翎毛與草蟲的繪畫題材。《荷花仙子》畫作中,除了掌握人物神情的「傳神」與「生動的氣韻」外,亦將與之融合一致的彩蝶兒、荷花兒表現得「傳神」有致「生動」可愛,這是靠扎實的寫生、素描基礎加上熟練的筆墨運用方能使之和諧、自然而富有情趣。近代水墨畫家李可染對《寫生是創作的重要過程》一文上曾說:「寫生是畫家奔向生活、豐富生活、累積創作經驗,吸取創作泉源的重要一環。」又說:「寫生,是熟悉描寫對象的必由之路。」這兩句話清楚而中肯的告訴我們:創作過程必定要經過的路就是寫生。透過寫生之後再加之具體、主觀的融合,才能達到「形具而神生」的境地。

作品《南非的朋友》(圖三)及《黑珍珠》(圖四)兩件畫作,是筆者在一九八九年應南非共和國政府邀請,前往約翰尼斯堡參加國際文化嘉年華會,中國繪畫藝術展出時所作的水墨人物作品。當時在一個多月的展出期間,筆者遍歷南非幾大城市及廣大原野動物園,那時繪作了數量頗多的素描與速寫,其中大部分為所人索取,雖然作了一次成功的藝術文化行動的國民外交,但是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大方贈送,頗覺得遺憾和心痛。還好在留下不多的作品中,有幾件是當時用中國筆墨寫生的作品,這是其中的兩幅,當時畫中人物的造型與神情,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感動,經過了一番細心的觀察,立刻讓我體會到其內心的情感與思緒,這時我很快的抓住了他們的精神和氣質,所以這兩幅水墨寫生人物的神態是我表現得頗為成功的部分,在此特別提出。

在經歷過程艱苦的學習和大膽探索的堅實基礎上,初步研究形成了具有個人特性的藝術風格,這是藝術家長期辛勤、嘔心瀝血的奮鬥結果。風格的確立是標示著藝術家的成熟與成果,但必須確認的是它並不等於畫家追求藝術創作的任務完成或是追求藝術創新的使命終結,它應該是在具有良好個人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在繼續不斷的作新的藝術研究、實踐與創造,使自己的義務創作風格在多元、多樣、更新、更突出且更具獨立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諸事平安福》(圖五)創作於乙亥年,是年歲值屬「豬」,在創作此作的當時,一切都在快速的求新求變之中,因此為了追求畫中那份更深入一層的表

徵意義,特別克服了水墨人

物在取材與形式上的限制

和現實表達困境,經過了刻

意的創作思維與安排,主題

是以閒靜的少女人物側坐

的構圖作為主軸基礎,畫中

以少女的手捧著「撲滿」豬

的喜悅滿足神情做發展,在

形式上雖然有蒙太奇式結

構的影子,但整張畫面的處

理顯得頗為清新、典雅又極

契合主題的要求。構圖以「正局格式」的運用,畫中主題形象,安排在畫面空間的重心位置,以重的墨色墨韻突顯主題的表情神態,並為了減弱客體的份量,以淡雅的墨色處理背景。除了人有動感的特質外,其餘配景都是以靜態陪襯,暗示著主體,主導整個的畫面。前面平平穩穩放置的陶甕上面貼著菱形的「福」字,代表著「平安」、「有福」,而一小盤子裡的大橘子有「大吉」之意,具有青春氣息、健康活力的女孩,捧著「小豬撲滿」與背景的大豬撲滿做呼應。「豬」與「諸」音諧,故以大小豬的安排,有「大小諸事」的諧意,最後的淡淡翠竹的背景,亦有「竹報平安」的吉祥象徵。

《諸事平安福》畫中少女的長褲、衣服係以單純黑色,加上花青處理,為破解其過於單調的氣氛,特於領口、袖口用鮮明的中國紅加以點醒,點醒的紅使畫面有含蓄活潑的效果。為了配合新年新氣象的喜氣效果,整張作品的設色安排偏重灰藍、赭紅、石綠等,由於墨塊的變化與墨線的發揮,安定了整個畫面,也調和了色彩的互動關係,畫面讓人感覺艷而不俗,喜氣洋洋,此作給觀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評價。

一件作品若要創新突破,必須擺脫古人在創作上的包袱,從生活的素材中找尋新的體驗,揉合現代的美學思潮,重新建構屬於自己的新風格,在不是「盲目地追求潮流和風尚的新」和「標新立異,一昧反傳統的突變」⑥的前題下,筆者清醒的自覺:在求新與求變的同時,個人的情感、體悟必須隨時間作相對應地發展和演進,而繪畫風格亦須隨之要求靈活的變化,才是「創新求變」的真正意義和法則。

在談論繪畫創作理念之際對於「傳神」與「氣韻生動」的繪畫理論研究與體悟必須列為首要課題;《和風圖》(圖六)所傳達的即是傳神與生動的氣運理論的實踐嘗試,謝赫六法之中,「氣韻生動」雖然是抽象的綱目,但它確是對於整個藝術性表達均衡的要求,這點是謝赫創「六法」中極為高明的部分。《和風圖》畫面上的阿婆是筆者在馬祖作畫寫生時,所尋獲的創作題材,安祥淳樸的老婆婆自然健康而善良,在馬祖南竿的菜市場一角上賣蝦皮,那份平實、安祥與淳樸的氣質,使筆者想起她像極了每個人家中的阿媽,因此筆者在落款裡特別誌下:「純樸像陣陣的和風,馬祖的老婆婆個個和藹平實、宜孝教悌。」並訂畫題為《和風圖》,整個畫面重心在於阿婆面部的微笑表情,標示著老婆婆對於幸福美滿生活所傳達的內心詮釋。

為了突顯畫面的重心,作畫時對於內容題材取捨的斟酌,運用了「虛與實」相輔相成的哲理關係,黑白是相互對立的,有黑才有白,因此中國畫十

分講究用墨,用墨得當稱之為有「墨氣」,有墨處的墨用的好,空白的留處自然也妙起來,反之若能恰到好處的處理留白位置,也有助於畫面上有墨處的效果,這即是所謂的「知黑守白」的道理。

《和風圖》中的老婆婆與前景背景的空間處理非常巧妙;畫面僅留左上角長形的空間,乍看之下整張作品結構的安排似乎緊密,但卻無悶不通氣的壓力,原因是在「虛實」、「黑白」的特性上做了努力而產生的效果:畫中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應而生,烘托畫面上主題的奪目點――老婆婆微笑的表情,這種審美要求必須透過對象作深入感動分析,將之分清脈絡、結構條理而加以嘗試、實踐,由經驗累積,方能得到畫面具體的效果。

n師古法創新表達現代人物的整體狀態

人物畫最能表現當世的精神意義,也最能直接反應現實民情風物。千百年前的人與現代的人臉部和身體等均未有多大的異動,然而時空、思維、衣著及所用的物品器皿均已改變。能否留下時代的特性,端賴畫者的努力。為了描寫樸實的現代民情風物,必須藉師「墨分五彩」的特性古法,揉和現代繪畫理念,運用素描、速寫基礎,來表達鄉間所間或週遭一切的人與物的活動情景,鍥而不捨的去捕捉、紀錄,使人物造形與運筆用墨均具有傳統的典雅,兼有現代感的神情,在細緻寫實中,有飄逸抽象之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畫古籍看的多,題材自然豐富,但在直追唐、宋之際,必須認定我們追溯的是古人的繪畫精神來源,而將傳統的繪畫觀

念與技法加以琢磨、消化,注入現代的繪畫新意念,創造新的繪畫風貌,這才是契合傳統與創新的真正意義。

近代人物畫的創作途徑,必須對近代人的生活環境,配合政治型態及現代人們的動態、職業,加以思維考量並和「現代人物」的外型等作敏銳的觀察並加以研究投入,才能將人與物密切的組合起來。在近代的人物繪畫創作中,不論是古代典故人物的再現或是現代週遭人物生活的表現,亦不分表達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必須賦於現代的情趣與筆法,我們要從傳統中國水墨線條神采的飛揚中,賦予現代人物的精神和律動。

【註釋】

註①:《國軍文藝運動三十年美術教育的研究》,參、國軍美術教育體系的研究,頁二~一七。

及《政治作戰學校藝術學系教學概況摘要說明》,頁一~四。

註②:筆者於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五日,收到榮獲中華民國畫家學會頒發「國畫類」金爵獎時,評鑑委員們致函給與之評語。

註③:鄭正慶?《鄭正慶水墨人物畫集》(台北:秀立設計印刷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出版)序文?李奇茂撰?「律動、韻趣、純真、含情―鄭正慶的畫中明」文中之句。

註④:楊家駱?《南朝唐五代人畫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印行,?六二二,民國六十四年四月第三版) 溫肇桐著「顧愷之」篇三?顧愷之三絕瑣記,「四體妍媸,本無關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頁二三。及見同書?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五,頁一七八~一七九。

註⑤:沈子丞、楊家駱。《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再版),南齊?謝赫撰「古畫品錄」篇?頁一七。

註⑥:鄧國清?《風景畫的創作理念》(台北:漢生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出版)「開拓創新、自然求變」篇?頁二。

鄭正慶/ 政治作戰學校藝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全文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优先)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水墨山水画》教案

《水墨山水画》教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 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 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xx: 《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基本信息 作者 图形内容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绢本设色,43×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隋)

《故乡的水墨画》课外拓展.doc

《故乡的"水墨画 "》课外拓展- (1)一种水生植物。中国南部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角,俗称菱角。生长在湖里,菱角藤长绿叶子,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果实「菱角」为坚果,垂生于密叶下水中,必须全株拿起来倒翻,才可以看得见,通常在进入二月春天后,就要设置育苗地,密集的培育种苗,到初夏五月底到六月初第一期水稻收成后,就将稻田整地筑地、筑埂,引水入田,移植菱角种苗。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皮脆肉美,算是佳果,亦可做为粮食之用。一般都以蒸煮后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亦可。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元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方法是用生菱角肉20个,加适量水用文火熬成浓褐色汤服用,1日3次;或用菱角肉100克,加薏米30克,煮成粥吃亦可。

(2)性味:生者甘、凉、无毒;熟者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肠。 功效: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 主治:疮毒,赘疣,近期民间用于治食道癌、胃癌。 验方参考: 1、鲜菱草茎(去叶及须根)120克,水煎服,治小儿头部疮毒,亦可解酒。 2、老菱角煤炭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治头面黄水疮。 3、红菱角晒干研末,空腹服10克,红痢用老酒送下,白痢用米汤送下,治痢疾。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 董干镇新寨小学五年级杨艳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摘录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述) 2、师导:对呀!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二、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灯片出示) ①街头阅读 ②溪边钓鱼 ③江上戏水 …… 3、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三、感受诗意,学习借鉴 1、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3、播放音乐,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描写的场景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

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2 济南的冬天(教案)

2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明确: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结合相关资料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 (2)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温晴。 (3)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4.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预设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的远山。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 (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文章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绘水色绘了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老舍先生于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写成的。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其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 预设第4、5、6段。景物及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上冒着热气——温暖;水中透着绿色——澄清。情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热爱、赞美、喜悦)。

1 故乡的水墨画作业答案

1 故乡的“水墨画”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jiǎo bàn mǔxīn xiāng qiāduàn mí màn yì chūyòu huòjǔ jué()()()()()()()()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和:A.平和,和缓;B.和谐;C.结束战争或争执;D.比赛打成平手,不分胜负。 1.妈妈待人和.蔼可亲。() 2.同学们相处得非常和.睦。() 3.经过大家的劝说,双方已经和.解了。() 4.世界人民热爱和.平。() 三、照样子写词语 争先恐后欢天喜地 三、佳句品析 1.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 ①“水墨画”指的是。 ②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 ③用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2.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①“黄梅”指春末夏初黄梅成熟的一段时期。 ②“争先恐后”是形容菱叶生长速度非常快。 ③“涨满”写出了菱叶长得快、多;“挤”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了菱叶长势迅猛。生动形象写出了菱叶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 ④“疏疏朗朗、密密匝匝”写出了菱叶在数量上的变化。 3.作者在描写故乡池塘时是按顺序写的,从可看出来。 4.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秀丽风景赞美,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收集背诵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4首) 五、多音字练习 ●嚼 jiáo嚼碎细嚼慢咽 jué咀嚼 jiào 倒嚼 ●涨zhǎng涨价水涨船高zhàng头昏脑涨泡涨 ●扁bi?n 扁豆压扁piān 扁舟 ●散Sǎn 散文散漫Sàn散步 ●朝 ●剥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缃倘砑?br&光盘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教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六单元概说: 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课题内容简说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 剃头大师本文讲述的是怕剃头的表弟小沙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害他去理发店剃成了光头,并且把姑父的睡衣弄得满是碎发的闹剧,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肥皂泡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经过,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反映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我不能 失信课文通过讲宋庆龄小时候为履行对朋友小珍的承诺,放弃

到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1.认识本单元的3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透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在阅读中拓展想象,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18.童年的水墨画……………………………………………………………2~3课时 19.剃头大师…………………………………………………………………2~3课时 20.肥皂泡……………………………………………………………………2~3课时 21*.我不能失信………………………………………………………………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3~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1】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2】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3】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4】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有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 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物画最难是因为人 “罄于前”到了熟视无睹的程度,造型的丝毫率意势必会引起感官的 觉察。但人物画的迁想妙得又不是和形较真,是在形外之外下功夫, 即所谓的“得意忘象”。 王弼说,存象者非得意者也,意为得意不必拘泥于可感可知的外部形体。人物画的首要目的不是存形守象,故以形写神才是其真意。意 是要通过览对形象获得精神世界至高的道义。过分局限在实体反而 会影响绘画意境。所以形体之外的神发一直是中国画家的追求。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 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为谢鲲、裴楷、殷仲堪等人画像的故事更充分说明了人物画创作中风骨神韵 至尚的道理。 魏晋传神论影响深远,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正是据神对画家 作的划分。南尚韵、北尚法,崇南抑北的思想倾向直接引领了中国绘 画创作浪潮,同时确立了一种评判机制。这种评价标准继承了前代的 绘画传统,较好的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精髓,但在后世的滥觞却出现 了偏执,特别是当今社会。

当代是一个讲求个性的时代,然一味创新令绘画面目全非,横涂竖抹、斑斑点点,却叫嚣“为人生艺术”,鼓吹“畅神、独立”。殊不知,在畅己之神的同时却令他人费解。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所以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人物画的形,终归要服务于其“神”,因此作为最基本的因素,不能死死盯住不放,而影响到整体的气韵,故有“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但应该注意,“似与不似之间”讲究的是“中和”,重视的是法度。过分强调“不似”而肆意妄为,必然会与中国画的精神相去甚远。 古代的功能论未免过于低级,但也从侧面对画之形做出要求。宋代韩琦对形的限定更为直接:“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韩琦将画的优劣完全归结于形似,似乎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嫌。但韩琦除强调真外,还突出了“全”,“全”完也,窥一斑而见全豹。“神”、“气”皆孕于形中,这才是真正的全形。苏轼书画不拘法度,但在《浮因院画记》中却提到:“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于无常形者也。”由此可知,人物画之形不可轻视。猜你喜欢: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5课 水墨改画|苏少版

水墨改画 教材分析:水墨改画这一课是适合孩子表现的水墨画创作,教材中主要展示了外国画家的油画作品和我国古代的年画,画像石、画像砖。其中外国画家的作品主要是夏加尔的油画《故乡的梦》,我国的清代民间年画《老鼠娶亲》,汉代画像石拓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对原画进行改画,创作水墨变体画。这一课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较大,可以借用大师的画面,加进自己对生活的赞美和理解,也可以借用名作的形式,画出我们想画的内容和情感。无论什么画种,最后都采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表现。 教师准备:水墨画工具,课件,图钉,油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印刷品等 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擦布,油画印刷品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改画油画,年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水墨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用水墨的形式改画大师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水墨改画的乐趣,学会用水墨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学生大胆尝试,用水墨画工具把中外优秀作品重新改画。 教学难点: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利用水墨技巧大胆表现出富有童趣的作品。(利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从事的什么职业,从哪里看出来的?对了,他

是一位来自俄国的油画家,夏加尔,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水墨画的形式来改画这位大师的画,同学们敢于迎接挑战吗?一起来学习《水墨改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做直接明了的交代了这节课的目的是用水墨来表现油画作品。 2、师生探究,共同学习 (故乡的梦油画夏加尔) 师:这幅作品就是夏加尔画的,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画面中描绘 了怎样的场景。(朦胧的月夜、寂静的山村,神秘的大眼睛,画家表现了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境啊),谁能说一说,这一幅画是用什么绘画形式进行表现的(油画),从哪里看出来是油画,画面中的色彩丰富,画面中有一块块的块面的感觉,画面的色调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色调来进行表现。如果是你,你将怎样来改画这幅画,可以先从画面的表现内容来说一说。赏析学生的作品,看看同龄人的作品,说一说哪一幅变化最大,哪一幅先勾线再填色,哪一幅是纯水墨表现的。等同学们说完了以后,教师以夏加尔的《故乡的梦》作示范,强调用中锋来勾线,注意画面中墨色的变化,油画中也有深浅不同的块面,我们可以把笔躺下来进行表现画出深浅不同的块面效果,画的时候先将毛笔在清水里面洗净,轻轻刮去多余的水份,同时适当的留一些水份在笔肚里,蘸墨,这样画出的墨色自然会出现浓淡的变化。 赏析高更的作品《高更你早》,说一说这一幅作品是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表现的,油画,从哪里看出来的,画面中有一块块的块面的感觉。那画面中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内容。(一个清晨,他在一道篱笆面前伫立,双手拢着早春的冰寒,隔着篱笆,一个中年妇女侧过头来对他说着早安)。如果是你你将怎样来改这幅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散文的几种表达技巧:描写、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等 【教学重点】散文表达技巧题型及答题方法 一、知识回顾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散文有哪些特点? 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啊?”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例如: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风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抽烟会影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此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你伤害了。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 说明: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 如: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市内分为20个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 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如:冬天,我喜欢你纯净的身躯,喜欢你严厉的性格,我要在你的怀抱中锻炼,奋斗……你可以和春天的鲜花、夏天的麦浪和秋天的果实媲美! 议论 4.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3)写景散

部编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1

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8.《童年的水墨画》人教(部编版)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导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导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导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导学时数】1课时 导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一)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课堂探究 (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二)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三)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

小学美术教案水墨人物画教学设计

水墨人物画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水墨改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条,表现出各类水墨画作品,但是同学们一定没听说过外国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来改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墨改画》。(板书课题) 1. 欣赏图片1《故乡的梦》 欣赏俄罗斯画家夏加尔的作品《故乡的梦》,猜猜这幅画是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的?(油画)哪里看出来是一幅油画呢?(画面用不同的颜色画,色彩丰富,有的有一块块的块面感觉)这幅画面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情节?(学生欣赏并回答:在一个小山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在认真地挤着牛奶,小山村显得十分安静,房屋睁大了眼睛,好像在想着什么问题,画面以绿色为主,用到了深浅不同的绿,给人冷冷的感觉)画家把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用油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了想象和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尝试用水墨画的方法来改画这幅画,水墨画用线条来画画是我们老祖宗的一大发明,那我们就一起在这幅油画作品《故乡的梦》中来找找线条。(和小朋友一起找找,发觉油画很少用线条来表现)那怎么办哪?刚才的线条练习是不是白忙乎了?小朋友想想:我们的线条用在什么地方?(可以勾勒房子、树木、人物等的轮廓。课件对油画原作中物体的轮廓以黄线条的方式闪动3下) 油画作品也有深浅的变化,我们来看看原作,哪里最深?(学生回答)。老师把这幅油画运用电脑技术变成黑白效果的画面,(和原作放在一个画面中)明显感到有深浅不同的块面效果,说明油画的色彩也是有深浅的变化的。那我们如何用水墨画工具来表现出这幅油画的深浅呢?(把毛笔蘸了墨后把笔躺在纸上画出深浅不同的块面效果) 小朋友用水墨画的工具材料改画这幅油画作品,你准备从哪里开始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从最深的地方开始画,也有的会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画。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 4位小朋友对这幅经典油画用水墨画变体画的形式进行了创作,我们一起来欣赏。(四幅学生作品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请小朋友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原作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哪幅画,就把它点击放大,也许会说到画面的故事不同了,有的改变了一点点,有的改变了许多,这些都是值得赞同和表扬的。) 是啊,水墨改画可以把原来的画用水墨的形式原原本本地画一遍,亦可以加进自己的想法,表现的水墨改画画面和油画原作有很大的不同。 2. 欣赏图片2《高更你早》 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油画作品《高更你早》,这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作品。画面中

中班水墨画-美丽的家乡

中班水墨画-美丽的家乡 XX课件中班水墨画:美丽的家乡活动目标:了解水墨画《江南水乡》的特点,感知意境美。 尝试运用中锋与侧锋表现房桥等具有江南水乡特点的景物。 体验水墨画带来的快乐与成功,萌发热爱家乡之情。 活动准备:课件作品图片音乐水墨画用具:毛笔宣纸涮笔筒毛毡抹布水桶国画颜料墨汁活动过程:一赏一赏,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 通过对比,感知江南美。 图片上有什么?(高楼马路)另一幅图有什么?(水桥白墙黑瓦)小结:有弯弯的小桥,有青青的河水,有古老的乌篷船,还有白墙黑瓦的房子紧紧的靠在一起,景色非常优美,这就是我们的江南水乡。 欣赏图片,大胆表达对江南水乡的感想。 二画一画,掌握水墨画中锋与侧锋的绘画技巧通过对比欣赏,了解水墨画作画的特点。 ()对比名人名画与幼儿作画,发现房子的画法不同。 ()课件欣赏教师解说:房子与桥的结构与方位。 通过范画,感知中锋侧锋的运用。 ()巩固握笔知识学习中锋侧锋。 绘画小儿歌:笔尖立起来,线条细又细,这就是中锋,笔肚倒下来,线条粗又粗,这就是侧锋。 ()运用中锋侧锋示范桥房子等江南景物。

通过儿歌掌握作画要求。 ()规则小儿歌:竖起小毛笔,轻轻沾墨汁,和盘子亲一亲,毛发缕缕尖,开始动手画。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画面整洁。 小结:把这些桥房子合起来画一画,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一幢幢古老的房子紧挨在一起,高高低低前前后后那儿有水,有桥,有鸟,有树,这真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呢?三评一评,体验水墨画作画的快乐。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中锋侧锋的掌握情况,房子与桥的布局)四看一看,萌发热爱之情出示一组常州具有古色风味的地方,(红梅公园淹城春秋乐园)用爱发现的眼睛去感受家乡美。 XX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童年的水墨画》由儿童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点意在借助诗歌这种体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之中。依据文体特征和教学重点,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读中正音、读出节奏、读中感知、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获取丰富的感性画面,领悟童年的乐趣,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丰富的语言积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回忆:“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老师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时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在你们的美好的童年生活里,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指导学生自由交流)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走进缤纷的童年乐园,去欣赏那一幅幅精彩的“童年的水墨画”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墨”,说说这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从字形上猜一猜它的意思。 4.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会“画”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歌曲的渲染下,引导学生交流童年中印象最深的趣事,勾起孩子们相似的回忆,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打好基础。 二、初读指导,正音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三首诗歌,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注意生字读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从这三首小诗中分别读懂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①指名朗读,读中正音。注意“染”是翘舌音,读rǎn,“爽”是翘舌音,读shuǎnɡ。 ②齐读。 (2)理解部分词语: ①教师出示几幅水墨画,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什么是“水墨画”吗?这些水墨画上画了哪些内容?你怎么理解课文题目“童年的水墨画”? ②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文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你知道是指什么吗?为什么要把孩子们称作“水葫芦”呢? ③教师课件出示斗笠的图片,质疑:见过“斗笠”吗?诗歌中讲谁戴着斗笠?(出示小蘑菇图片,对比感知比喻的恰当。) ④引导学生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两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3.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组织赛读,不仅要读准,而且要读出诗歌的韵味。 4.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1)自由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在三首诗歌的标题后分别加一个动词短语,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