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首页 > 课题开题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多向发展的研究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网络文明。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它使知识的获取不仅仅依赖于学校、教师和教材。网络最大的特点是资源极其丰富。在网络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正是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以学生尊严、个性、自主的发展权利,实现肯定学生生命的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提高和发展。

2、新课程的呼唤

1) 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一个热点,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带着电子教材走向学生。那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达到融会贯通,让教师真正懂得在以后的实际课堂中如何去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践中创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或者改革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出发,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就是本次个人研究专题的致力研究点。

2)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因此,小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语文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比如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

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引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它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做到:①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强调学生的语文能力方方面面要现代化;③语文教学要有新策略;④语文教学核心环节落实“实践”。⑤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要定性多于定量。
因此,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意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然趋势。故此,本次也着力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多向发展。

3、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校重视信息技术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并拥有现代化水准的专用场室,为师生营造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而且学校教研氛围深厚,过去曾在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的整合教学成果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本人也希望借以新课程的号召,学校的优势,并基于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网络环境: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能够实现计算机的资料共享、数据交换的系统。
2、互动:指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包括人与人、人与机、人与文本、人与环境、情知互动等多种教与学的关系的全方位互动。
3、多向发展:包括三个层次的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等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
、体、美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同步发展;在社会背景中把握个体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与创造达到一致。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互动理论
3、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4、罗斯杰的主体教育思想
5、北京教育学院史根东教授的主体教育理论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探索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发挥其主体地位并向多向的发展其素养与能力的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具体目标:
1、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达到资源共享。为学生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3、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努力探索出在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各种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在小学语文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在小学语文习作课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4、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总方向:基于网络环境下互动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多向发展的研究
具体方向:
1
、开展适合本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包括: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在小学语文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在小学语文习作课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
、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发教学软件,利用网络条件,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课件、网页的能力。

3
、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互

动的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多向的发展。

努力追求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同时,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等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体现为“三式四选择”,即“自主探究式,合作交流式,实践操作式”,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与多向发展的实现。

六,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1、对象:本班学生
2、时间:与学校研究的方向、实施计划一致

七,研究原则、方法和策略
1,原则:主体性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2,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总结提炼法等
3,策略:以网络为基础,多元互动为契机,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八、预期成果
1 .研究论文
2 .教学设计、案例
3 .教学反思
4 .教学软件库和教学素材库




【打印】 【关闭】





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
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运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