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世界之窗

荷兰鹿特丹港的 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吴心宏

摘 要 荷兰鹿特丹市是世界上典型的实行地主港模式的著名港口城市,本文对该城市在地主港模式运作管理方面的主要特色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鹿特丹港 地主港管理模式 特色 发展趋势 国际航运中心

鹿特丹港历史悠长,并几经兴衰。特别是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猛发展。1961年,鹿特丹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达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40多年来,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虽然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鹿特丹港,但是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仍居世界第四位、欧洲第一位。经考察,鹿特丹港在地主港管理模式下,港区建设、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及集疏运体系等4个方面非常有特色,以下逐一介绍。

1 港区建设

1.1 港区分布

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港区有7个(见图1),分别是瓦尔-埃姆港区(W aal-Ee mhaven)、梅尔沃港区(Mer wehaven)、维尔港区(V ierhavens)、波利斯港区(Pernis)、博特莱克港区(Botlek)、欧罗波特港区(Eur opoort)和马斯莱可迪港区(Maasvlakte)。港区水深从6.8m(接纳内河船舶)到22m,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同时可供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矿石、农产品、滚装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图1 鹿特丹港七大港区

1.2 港区面积

鹿特丹港港区总面积105.56k m 2

,岸线长度为40km 。其中,工业区面积52.57k m 2

,港口水

域面积52.99k m 2

,集装箱码头作业区8个,多功能码头作业区17个,全气候码头作业区1个,滚装码头作业区7个,汽车码头作业区1个,水果码头作业区2个,果汁码头作业区3个,散货码头作业区20个。其中,博特莱克、欧罗波特和马斯莱可迪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博特莱克

港区及工业区占地面积为12.5km 2

,港区内建有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可停靠6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欧罗波特港区占地面积为

36km 2

,最大水深可达22m ,可停靠20万吨级的油轮和散货船,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

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马斯莱可迪港

区占地33k m 2

,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入海域达5k m ,港内水深维持在19~23m ,可停靠25万吨级矿砂船和30万吨级油船。1.3 港区发展马斯莱可迪港区Ⅱ期将是鹿特丹港第8个港区,为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液货运输采用超大型油轮、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加强鹿特丹作为欧洲和世界最重要港口的地位而建设。马斯莱可迪港区II 期将位于马斯河出海口,港区水深大于19m,可满足12000标箱的10~15万吨级集装箱货船停靠。2008年春季开始建设,2012~2014年投产(见图2)

图2 马斯莱可迪港区二II 期

2 物流园区2.1 特色化海港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学品、集装

箱、铁矿、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各种物流的交汇使鹿特丹港成为特色化海港的集合体,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配给中心(物流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2.2 配给中心

鹿特丹港为制造商、船运公司和配给商提供全球性的后勤保障归功于它先进的港口设备、配给设施以及同欧洲内地便利的联系。物流的高度集中使鹿特丹成为了一个中心:世界上所有大的船运公司都直接进驻于此或设代理处;欧洲的贸易也集中于此,许多公司都在鹿特丹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美国、日本约一半的大公司已经在荷兰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在欧洲建立的配给中心有3/4位于荷兰。这些一方面归功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内地便利的联系、后勤服务的质量、熟练的工人和明确的海关程序等等,更重要的方

面是鹿特丹港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Schi phol 空港

(欧洲重要的空港之一)之间紧密的联系。鹿特丹也有许多亚洲的“贸易和配给中心”。2.3 参与国际贸易

鹿特丹港发展物流园区目的是参与国际贸易。物流园区(D istri park )建在港区中心地带,紧临码头和多种交通设施(指通往内陆、海外、欧洲目的地的交通设施),与码头间建设专门的运输通道,方便进行物资配给。园区内设有仓库,有现代化的信息与通讯设施,以及现场办公的海关。在埃姆、博特莱克和马斯莱可迪港区建有3个大型物流园区即配给中心(见图3),通过货物合理配置满足顾客需求和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包括再包装、标签、称重、装配、质量监控、配送、海关等环

节:埃姆物流园区占地50万m 2

,主要提供大宗产品如木材、钢材等的储存和配送服务;博特莱克物

流园区占地87万m 2

,是石油、化工产品专业配送中心,这里的公司主要集中仓储、配送和编组的服务;马斯莱可迪是新建设的物流园区,占地125万m 2

,它是为那些集中物流活动来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的公司而设计的,它临近西南边的集装箱码头,通过一个内部道路与码头联系,其他如火车、卡车、远洋船、内河船也可方便到达

图3 港口的3个大型物流园区(配给中心)及仓库

3 临港产业3.1 工业综合体

鹿特丹港不仅是转运港,也是一个巨大的工

业综合体。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它们最重要的或是在欧洲唯一的工业联合体,在这里它们为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生产工业品。鹿特丹市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主要是依托鹿特丹港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于新水道沿岸,拥有一条以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的临海沿河工业带(即临港工业区)。3.2 石油化学工业

临海沿河工业带的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工业尤

其值得关注。石化工业租用了52km 2

的港口工业区中的60%,拥有BP /Texaco 、Ess o 、Kuwait Pe 2tr oleum 、Shell 和Koch 5个公司的大型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8500万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

一)。临港工业区内的化工厂原材料主要依靠5个炼油厂提供。鹿特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的主要化学品港口,每年大约有1亿多吨原油海运至鹿特丹,一部分供给炼油厂,其余的通过海运、空运、管道输往欧洲其他地区。3.3 造船业

利用拥有水工建筑技术和水利技术的独特优势,港区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造船工业发达,7个大型造船厂拥有30多个浮船坞,生产巨型油轮、货轮和集装箱船等。同时生产海上拖轮、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钻井平台等特种工具船,以及大型闸门、桥梁构件、沉井等水工制成品等。3.4 农产品加工

鹿特丹地区许多农产品的加工基地也建在临

港工业区内。这些农产品加工包括半成品的加工和成品加工。工业化的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交易方便、仓储完备、高效运输是鹿特丹成为欧洲农产品加工业中心的要素。食品公司(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的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等也都集中在港区,由此形成了欧洲最重要的农产品

交易中心。

3.5 航运服务相关产业

每年有超过3万艘船只和超过4亿吨货物进出鹿特丹港,与航运服务相关的众多产业集聚在鹿特丹港区及其周围。包括船舶分级、船舶监测、船舶配件供应、物资补给、检查测试、保养、废物处理、船舶修理和船员招募与更换等业务。该地区有11万人从事与港口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同时,发达的临港工业促进了金融、贸易、保险、信息、代理和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3.6 港口工业

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目前已达到该地区产值的50%以上。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已经成为鹿特丹港的主要组成部分。4 集疏运设施

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最强调集疏运系统(见

图4)。它不仅包括对其服务腹地的运输网络,还包括港口本身内部的运输系统。鹿特丹港吞吐的货物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

大量的货

图4 港口的集疏运系统

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通过铁路、海运、河道、管道、公路、空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与欧洲各国联接,覆盖了从法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工业区,空运货物可以通过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相结合。

鹿特丹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水路、铁路和管道。截至2005年年底,公路、水路、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分担比例分别是59∶31∶10。除了海运、内河运输外,鹿特丹还拥有2个先进的铁路服务中心,并有2个铁路化学品中心,很多码头也拥有自己的铁路连接。原油等液体货物主要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港区内各种运输管道的长度已超过1200k m长的荷兰铁路系统。鹿特丹港计划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计划到2035年,优化公路、水路、铁路在多模式运输中的分担比例为35∶45∶20。

5 发展趋势

鹿特丹港是保持4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港。它的发展历史充分反映了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经研究,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仅作为运输中心,承担着货物的运转、临时储存、发货等功能;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这些活动改变了港口(甚至整个运输业)不具备增值作用的局面;第三代港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港口的功能出现了更广意义上的发展,尤其是物流和信息功能的加强,世界各大港口多数成为物流和信息中心。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已开始向第三代港口发展。鹿特丹港在向第三代港口转型中走在世界港口的前列,代表了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向,具体表现在7个方面:

5.1 港口功能多元化

第三代港口功能日趋多元化,除了装卸运输功能外,大力发展物流功能、工业功能、商贸功能和信息功能等。功能的多元化已成为综合性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鹿特丹港港区东西延绵40km、占地约105.56k m2,是集装卸、堆存、工业、贸易、运输和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化港区,其综合物流码头不仅具有保管、发送、加工等流通功能和信息功能,而且还增加了销售和展览等商贸功能。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产值已达到该地区产值的50%以上。

5.2 港口货物集装箱化

随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件杂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越来越高,集装箱海运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世界海运集装箱化的发展,能在未来的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港口开始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到集装箱码头的发展上,纷纷投资集装箱码头的建造和传统件杂货码头的集装箱化改造。集装箱的吞吐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港口之间竞争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集装箱吞吐量将成为衡量现代港口作用与地位的主要标志。1990年代以来,鹿特丹港开始实施新的扩能计划,计划到2010年再建8个集装箱码头,同时规划还预留了发展空间。

5.3 港口泊位深水化

近年来,船舶出现了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散货船大都在15~20万吨,油船出现了50万吨的巨轮,集装箱船也向超巴拿马型发展),环球航线上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已经向第五、第六代发展,满载吃水最小的也在12m以上,这样,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就成为国际班轮未来主要船型对港口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鹿特丹港不断扩建大型深水泊位,前沿水深17~23m,满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的要求。

5.4 港口物流现代化

港口城市处于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随着现代物流的兴起,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最主要形式,在物流中的核心与枢纽地位愈发被凸显出来。在港口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拓展现代化物流分拨功能,形成物流分拨和综合运输服务中心已成为世界港口新的发展方向。港口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而且也是一个物流中心、商贸交易中心。鹿特丹港十分重视港口在物流系统的节点功能和动态物流链中的枢纽作用,其不仅是荷兰的国际贸易中心,而且也是欧洲的物资流通基地,世界各地的远洋船舶一直挂靠在鹿特丹港,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欧洲出口货物的34%几乎都是通过鹿特丹港。目前鹿特丹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世界有色金属储运中心、欧洲粮食贸易中心,它从国际中转港转变为国际贸易、物流的中心,突出了航运、物流和贸易的作用;而工业、航运、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鹿特丹港工

贸一体的复合型港的经济结构。

5.5 港口工业规模化

现代港口所具有的完善物流功能,将使之成为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用地,而临港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必将成为港口最直接的最有保证的货源。临港工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鹿特丹港工业区面积52.57k m2,占港区总面积105.56k m2的一半,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有50%的增加值来自港口工业。

5.6 港口运输网络化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及货物和旅客的集散地,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货物流动范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现代化港口必须具备完善的海运、内河、公路、铁路、空中立体集疏运网络系统,水路与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形成方便、快捷的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要为港口与腹地的通畅留有合理的、充分的、相配套的包括地上、地下和空中的空间。

鹿特丹港集疏运系统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内连各港区码头,紧接港口工业区和市区,远通欧洲综合交通管网。其中,水路与铁路在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作用更是非常重要。鹿特丹市政府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增加铁路和内河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重点加快了铁路建设,在内河运输方面对莱茵河的几条支流进行改造,使之适应大规模的内河运输,不仅做到运输上的方便、快捷与低成本,而且由于铁路和内河运输的改善,增加了港口系统的集疏运功能,有效地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5.7 港口服务信息化

一是港口信息网络化成为全球趋势,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通信和信息在所有经济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贸易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要想成为现代化物流的枢纽,必须进一步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协同电信、海关、商检、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面向港口产业的金融、保险、代理业的发展。二是港口业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E D I)。通过它可使港口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同用户、货主以及其他机构(如海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讯。目前,世界主要港口均已采用了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使港口的工作效率出现了飞速的提高。三是建立国家级的信息服务平台(Portbase)。1994年以前,鹿特丹港E D I信息主要用于报关,而现在由于拥有国家级的信息服务平台(Port2 base)等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的范围就更广了,包括运输指令、国际铁路运单、装运通知、装货清单、货物进出门情况等,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收稿日期:2009-12-18)

信 息

北京交通预测预报系统投入使用

近日,北京市交通指挥中心的“交通预测预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这套系统能根据遍布全市各条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流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几种数学模型运算,对道路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报。据悉,以前发布路况信息,最主要的“瓶颈”是存在交通流检测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限制,采集各条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流数据成本很高,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现在这些技术难题都已经陆续得到解决。

目前,北京市交通指挥中心使用的交通综合检测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检测交通流量、交通违法行为和各种交通事件。

(摘自城市交通网)

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世界之窗 荷兰鹿特丹港的 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吴心宏 摘 要 荷兰鹿特丹市是世界上典型的实行地主港模式的著名港口城市,本文对该城市在地主港模式运作管理方面的主要特色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鹿特丹港 地主港管理模式 特色 发展趋势 国际航运中心 鹿特丹港历史悠长,并几经兴衰。特别是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猛发展。1961年,鹿特丹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达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40多年来,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虽然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鹿特丹港,但是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仍居世界第四位、欧洲第一位。经考察,鹿特丹港在地主港管理模式下,港区建设、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及集疏运体系等4个方面非常有特色,以下逐一介绍。 1 港区建设 1.1 港区分布 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港区有7个(见图1),分别是瓦尔-埃姆港区(W aal-Ee mhaven)、梅尔沃港区(Mer wehaven)、维尔港区(V ierhavens)、波利斯港区(Pernis)、博特莱克港区(Botlek)、欧罗波特港区(Eur opoort)和马斯莱可迪港区(Maasvlakte)。港区水深从6.8m(接纳内河船舶)到22m,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吨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同时可供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矿石、农产品、滚装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鹿特丹港的地理位置

鹿特丹港简介 交运083 沈骏200810611106 ◆鹿特丹港的地理位置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来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马斯河两岸,距北海约25公里,有新水道与北海相连。港区水域深广,内河航船可通行无阻,外港深水码头可停泊巨型货轮和超级油轮。鹿特丹是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 ◆鹿特丹港的天然地理条件 1.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 2.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河床深`适合泊船。 3.经济腹地广阔,具有欧洲大陆经济支持。 4.历史发展早,早期欧洲航海事业发达,经济覆盖广。 5.没有结冰期,全年可以通航。 6.水深港阔,可以避风躲雨。 7.陆上交通网密布,易于运输。 ◆鹿特丹港的发展 在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的扩展,港口运输网络的建立,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联为一体,至20世纪初鹿特丹一跃而成为荷兰第一大港,世界上设备最好的港口之一。 目前,它有400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每年约有3.1万艘海轮和18—20万艘内河船舶停靠。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高达5亿吨,装卸集装箱达400多万只标准箱。港口设备先进,拥有机械化装卸码头,大型仓库和冷藏库,是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其余为香港、新加坡、高雄、纽约等)。港内可停泊30—50万吨巨型油轮。进口和过境的大宗货物有石油、石油制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进出口主要对象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在荷兰并非第一大城市,但它保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记录却使它当之无愧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与我国的上海港一样,鹿特丹港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冬暖夏凉,船只四季进出港口畅通无阻。鹿特丹港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海轮码头岸线长56千米,江轮码头岸线长33.6千米,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鹿特丹港共分7个港区,40多个港池,码头岸线总长37千米,可以停靠54.5万吨级的特大油轮。这里的起重设备应有尽有,大小作业船只500余艘。船只进入鹿特丹港,从来就不存在等泊位和等货物的问题。 从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个大港区,一个是博特莱克港,包括港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介绍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介绍 荷兰鹿特丹DOKHAVEN市政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79年,负责处理来自鹿特丹市中心、南部与西部部分地区城市污水。其主体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完全置于地面附近存在大量居民住宅的地下,使之成为荷兰,乃至世界污水处理厂建设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工程之作。同时,因其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升级时不断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如 SHARON(中温亚硝化)与ANAMMOX(厌氧氨氧化)等现代技术已生产化应用于其污泥消化液的脱氮处理之中,从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它的总占地面积仅相当于普通处理厂的1/4,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能源与材料消耗方面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可持续意义,而且在节省占地方面亦呈现出十分紧凑的可持续特点。此外,该处理厂在通风尾气的利用与处理、防振消音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也有独到之处。 本文从DOKHAVEN污水处理厂兴建的历史背景、工艺沿革、除磷脱氮、污泥处理、尾气处理、过程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一一介绍该处理厂的情况,目的是使国内同行在跟踪先进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以及升级过程的同时,了解发达国家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的阶段性与总体发展思路以及具体工程实施办法。 1 历史背景 1977年荷兰ZHEW水务局决定在鹿特丹兴建3个市政污水处理厂,以处理从鹿特丹市排放的全部污水。其中一个打算建在鹿特丹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选址在当时成了一大难题。在市中心Vaanplein附近建处理厂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也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例如通向新马斯河的截流下水道不得不改变方向而穿过鹿特丹市中心地区。这些实际问题迫使市政当局寻找另外较为合适的场址,最后选定了DOKHAVEN——一个已有一个世纪历史但已被废弃多年的船坞码头。 由于地表可用面积的限制以及周围已经存在大量居民住宅,污水处理构筑物不得不选择全地下式结构,而且能够利用的最大地下占地面积也仅为传统工艺所需面积的1/4。DOKHAVEN污水处理厂于1979年决定兴建,1981年开始施工,1987年11月3日正式开始运行。 因占地所限,在污水处理工艺的现场不可能再兴建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只好将污泥送往距 DOKHAVEN 主场地 600 m以外的另一场地进行单独处理。同时,利用这一场地对从地下式全封闭污水处理工艺中排出的尾气进行必要的处理并排放。实际上,从DOKHAVEN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伊始,污水排放标准便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处理工艺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升级与变型。在此方面,DOKHAVEN污水处理厂不仅设计时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AB法,而且在近两年内又及时吸收了研发于荷兰的最新脱氮技术——SHARON与ANAMMOX 工艺,最大限度地以较可持续的方式降低出水中氮的排放浓度。 2 排放标准提高与处理工艺升级 根据欧洲委员会《地面水污染协定》(75/440/EEC及79/869/EEC)与《市政污水处理协定》(91/271/EEC)[1],荷兰为满足境内《地面水污染协定》的目标,相应制订了自己严格的排放标准——《市政污水排放规范》。污水处理厂出水不仅要满足这个规范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而且还不得不满足对臭味与噪音控制的需要,即满足《环境管理协定》所规定的内容。

鹿特丹港口

港口-期末报告 题 目: 鹿特丹港港口之物流研究 班 级: 物流081 指导老师: 王一帆 组 名: 三缺一 组 员: 郁包樑 3080125041 徐 璨 3080125038 陆恒杰 3080125034 宁波理工学院

目录 一、鹿特丹港港组织 (一)、历史沿革 (2) (二)、组织结构 (4) (三)、经营理念/企业文化 (6) 二、鹿特丹港港服务 (一)、服务项目 (7) (二)、服务特色 (8) 三、鹿特丹港港港口设施 (一)、码头类型及港口设施 (9) (二)、未来投资计划 (11) 四、鹿特丹港港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发展 (13)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及建议....................................................................................... .. (16)

一、鹿特丹港港组织 (一)历史沿革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荷兰的世界性港口。鹿特丹港区是该市的主体位于该国西南、莱克河三角洲的北翼,莱口克河和瓦尔河,以及马斯河汇流以下的新马斯河两侧和新开河左侧的敞开港池内,西南至提尔伯里港168海里,至直布罗陀1370海里、东北至汉堡310海里;近洋海轮还可顺莱因河而上至德国科隆,500吨级汽船可直达瑞士巴塞尔。铁路、公路、航空与欧洲联系都很方便。港区从市区铁路桥开始下至河口、东西延伸约35公里,分布大小30多座港池,但下游2/3地段主要分布着8个石油港池区,只有密西西比转运港、比荷卢港和博特来克港等港池区除外。远洋班轮主要停靠在靠近市区的新马斯河南北,这里有埃姆港池、瓦尔港池、威尔明娜港池、维尔顿港池和富尔坎港池等。入港航道高潮时,30万吨级油轮能进入第八港池,20万吨级也能进入4、5、6、7、石油港区以及密西西比、比荷卢散货港区;吃水10万吨的船可随时进出博特来克港池区,10.6米的船可上航至莱茵港。全港有远洋船泊位380多个,其中有石油泊位70多个,最大可停靠35万吨级油船;散货码头线长8850米,主要分布在河口马斯平原、博特来克、富尔坎和瓦尔等港区;谷物码头线长2800米,主要分布在比荷卢港区、博特来克港区等;集装箱、滚装船码头线总长20870米,主要分布在欧洲港的马斯平原码头不列颠港,埃姆港和瓦尔港、梅尔沃港、威尔明娜港区;此外,还有5200米的杂货泊位线分布在希斯、来克、梅尔沃、马斯、瓦尔等港区。本港不仅港区宏伟,设备完善优良,且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内通莱茵河、马斯河流域航运网,外接北海国际航道,每年大约有3万艘国际海轮来此挂靠,把莱茵-马斯河流域发达的经济腹地与世界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吞吐和中转港。 鹿特丹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渔村,该河古时从南荷兰的沼泽地区鹿特丹流人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马斯河北岸修建堤坝,用闸门将鹿特 鹿特丹风光欣赏(20张)河与马斯河隔开。1340年荷兰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时,挖掘运河与代尔夫特和莱顿相通,使鹿特丹开始繁荣起来。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坏。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和掠夺,几个月以后西班牙人撤退。当时有许多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来,使鹿特丹进入一个恢复发展时期。 到了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的扩展,港口运输网络的建立,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运河联为一体,至20世纪初鹿特丹一跃而成为荷兰第一大港,世界上设备最好的港口之一。鹿特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遭受了巨大损失。1940年5月14日,德国空军对这座城市狂轰滥炸,整个市中

荷兰鹿特丹港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 GDP 仅占全欧洲的 5 %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 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 36 % ,可以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鹿特丹港位于北纬 51 " 55 ’、东经 4 " 30 '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 4 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 16 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 105 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 3 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域,港区面积 33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23 . 5 米,可停靠 25 万吨级矿砂船和30 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 36 平方公里,水深约 22 . 65 米,可停靠 20 万吨级油船, 1 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 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 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 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区域: Maasvlakte 和 Waalhave 可 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 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 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有1/3通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格人物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 “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对元素的运用是杜斯伯格作品的典型特征。元素在这里指把传统的建筑、家具, 以及产品设计、绘画、雕塑中所有具象特征完全剥除后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他对艺术的表达从经验的写实跨越到抽象的精神,不描绘自然物象,只是表达作者主观精神并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所谓“元素”不仅包括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也包括垂直与水平的直线。由他创造出来的“风格”( De Stijl) 一词就体现出这种元素组合观念。他努力探索一种元素的重组方式, 亦如他对“风格”名称的命名一样, 寻求一种像木工接榫般严密的组合, 这种组合具有独立的、联系的、合理的艺术形式规则, 成为杜斯伯格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纪之交的艺术激变中,杜斯伯格以创新的姿态开创了一种与写实艺术并行的艺术形式———几何抽象艺术。从风格派理论的“新造型主义”到后期的“元素主义”, 适应时代机械美学的潮流,杜斯伯格将几何抽象艺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在元素组合过程中努力探求一种既独立又关联的“风格”特征的形式组合, 从而影响了 20 世纪人类的审美观念与衣食住行。 蒙德里安早期绘画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凡高影响很深,力图通过绘画来表达自然的

走进风格派

题目:《走进风格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 授课教师:黄露燕 学号:20104941076 班级:美术教育4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风格派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2.技法目标: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并喜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

(一)(二) 提问:对比两张图,第一张相比第二张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一张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没有绿色、橙色:第一张的方格大小不一。 区别:(一)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构图: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块、红色面积最大、其次是蓝色、最后是白色;有长方形、正方形。 (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 构图:均匀的被切成九块:棱形。 教师:哪张看起来和谐、舒服? 学生:第一张。 教师:第一张大小不一的格子图,用上了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这是荷兰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什么是风格派,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风格派。 三、新知识讲授引导。 1.风格派概括。 教师:什么叫风格派? 这个同学很有风格:这种衣服是90年的风格:这是属于什么什么风格的画派。风格是不是风格派? 学生:不是…… 教师:风格:1. 风度;品格。指风韵2.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3泛指事物的特色。 风格派多了一个“派”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因为主要大多是荷兰的画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荷兰风格派。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和总结

鹿特丹港调查报告 一、(1)调查目的 作为港口,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有资料显示,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长三角地区,占国家GDP 总量的18.6%,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比如说上海港、宁波港等等。同时,珠三角地区,占国家GDP9.9%,它也有一个港口群,比如说广州港、深圳港做支撑。同样在环渤海地区,占全国GDP总量的25%,也是因为有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这样的港口,支持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作用呢?是从历史演变的过程来看。港口首先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这样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再后来是第三代港口,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代理的行业,物流也发展起来了。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港口,是什么概念呢?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因为当前的一个国际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趋势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的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就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鹿特丹港成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它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 (2)调查方式:网上调查 二、鹿特丹港的设施和设备条件 至2003年底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如下: 港区总面积10,500公顷 工业用地5,040公顷 水域3,500公顷

世界港口以及鹿特丹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港口的物流化趋势和鹿特丹港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日期:2003年11月26日浏览人数: 101 一、世界港口的物流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产品分享与跨国经营也日益盛行。比如,在美国销售的棒球手套中有95%是在日本生产的,而其所用的牛皮则生产于美国,鞣制于巴西。现今有许多商品,虽然其标志上有"日本造"的字样,实际上是在新加坡、印尼 或尼日利亚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方装配的。跨国经营增加了备货时间与库存数量,提高了国际物流的成本费用。据《现代物流》一书的作者估计,产品内销的货运支出一般占产品售价5-6%,而外销则要占到10-25%。港口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链节,日益成为一个物流平台。这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现今的国际货运经由海上运输的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接近100%。基 于这种情势,跨国公司要求港口成为其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它们提供物流加工与分销配送等各种增值服务。这对港口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现在,仅仅是在提高装卸效率与减少船舶在港时间方面作努力,已经不能满足货方与船方的要求,因而也不能保住其原来的市场份额。因此,港口码头经营人必须向物流业投资,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现代物流体系。《货物系统》2000年第7期35页援引欧洲水果进口商协会主席的分析来说明上述问题。欧洲水果的进口已经并将继续集中在鹿特丹港,其次才是安特卫普港,而其他许多港口如不来梅、泽不勒赫、法拉盛莱的水果进口业务已经并将日益萎缩,原因是它们的冷藏仓储设施和物流服务既不能满足货方的要求,又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用专用冷藏车船将水果运送到后方腹地去。这个例子说明了港口物流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港口码头经营人,如果不认清形势、不更新观念和加快物流化的步伐,他们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将会是每况愈下的。二、鹿特丹港的物流分拨系统鹿特丹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就十分重视该港的物流化,把箱运物流同散货装卸一样地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因而从1989年起物流分拨园区就已成为它的一大新景观。该港物流化进展较快:首期兴建的爱姆哈芬园区早已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园区设施业务爆满;随后兴建的博特列克园区,其使用的空间也已在90%以上;连3年前兴建的马斯维尔克特园区也已有60%以上的设施或者已在使用中,或者已签约出租。正是这样庞大的物流分拨系统,使鹿特丹港在同周边许多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优势地位,不但以3亿多吨的吞吐量保住了全球第一大港口的桂冠,而且其集装箱处理量也从1996年的494万TEU,上升到1997年的569万TEU,1998年的601万TEU和1999年的640万TEU。该港物流化起步较早,物流基础设

鹿特丹港口物流发展案例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时间:2013-10-06 | 作者: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来源:浙江舟山群岛 新区研究中心|浏览:283次] 荷兰是世界范围内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主要依托为海港城市鹿特丹,围绕鹿特丹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虽然荷兰的GDP仅占全欧洲的5 %,但每年到达欧洲的货物中有50 %是经鹿特丹港进人欧洲的,荷兰的过境运输总量占到全欧洲的36 %,可以 说鹿特丹港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 鹿特丹港位于北纬51 " 55 '、东经4 " 30 ',地处荷兰莱茵河与马斯河的人海口,是西欧国际贸易主要进出口港,内陆交通十分发达,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为欧洲内陆大约4亿家企业服务。 鹿特丹港始建于16世纪,港口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口和工业区域占地105平方公里,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 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 鹿特丹港有3座较大的港区:一是马斯平原港区。这是由吹填土形成的陆 域,港区面积33平方公里,港区水深23.5米,可停靠25万吨级矿砂船和 30万吨级油船。二是欧罗港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水深约22 .

港口物流发展案例荷兰鹿特丹港 65米,可停靠20万吨级油船,1万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也可以毫

无阻碍的进人鹿特丹港,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三是鲍特莱克港区。这是最早建成的港区,总面积12 . 5 平方公里,港区水深12 . 65 米,可停靠 6 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鹿特丹港还有50 万吨级干船坞;在欧罗港区和马斯平原港区的南面开凿了与老马斯河相通的哈特尔运河,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建有大型船闸一座。 2.货物与码头 ( l )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集装箱货物作业基本上集中在 两个区域:Maasvlakte 和Waalhave 可Eemhaven 区域。从事洲际远洋运 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都选择在更靠近出海口的Maasvlakte 进行。 Maasvlakte 靠近北海,适宜特大型集装箱船的集装箱海一海中转。欧洲其他 小型的港口是鹿特丹港的喂给港,货物在鹿特丹港的一个物流园区里进行处 理,包装或重包装,达到当地市场要求,再通过陆路或内河运输出去。 waalhave 盯Eemhaven 区域主要从事近洋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码 头的周围,还有几十家商行专门提供空箱的贮存,以及维护和修理业务。 ( 2 )液体散货 原油、油制品和液体化工占到了鹿特丹港所有货运量的一半,分布在 港口和产业区的 5 家炼油厂是主要的发货和收获方,运入港口的液体散货中 有1/3 通过管道网络运往欧洲内陆地区。港口工业区有超过20 家跨国化工 企业,总的液体储存设施容量超过3000 万立方米。 ( 3 )干散货 煤炭:在欧洲的所有港口中,鹿特丹港拥有最充足的优良的用于装卸、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物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

“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对元素的运用是杜斯伯格作品的典型特征。元素在这里指把传统的建筑、家具, 以及产品设计、绘画、雕塑中所有具象特征完全剥除后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他对艺术的表达从经验的写实跨越到抽象的精神,不描绘自然物象,只是表达作者主观精神并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所谓“元素”不仅包括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也包括垂直与水平的直线。由他创造出来的“风格”( De Stijl) 一词就体现出这种元素组合观念。他努力探索一种元素的重组方式, 亦如他对“风格”名称的命名一样, 寻求一种像木工接榫般严密的组合, 这种组合

鹿特丹规则中文版(联合国官方文件)

联 合 国A/RES/63/122 大 会Distr.: General 2 February 2009 第六十三届会议 议程项目 74 08-47810 2008年12月11日大会决议 [根据第六委员会的报告(A/63/438)通过] 63/122. 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 大会, 回顾其1966年12月17日第2205(XXI)号决议设立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其任务是促进国际贸易法的逐渐协调和统一,并在这方面念及各国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国际贸易广泛发展中的利益, 关注现有海上国际货物运输的法律制度缺乏统一,未能充分考虑到现代运输做法,包括集装箱化、门到门运输合同和使用电子运输单据, 注意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是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深信采用统一规则,更新和协调涉及海运区段的国际货物运输规则,将增强法律确定性,提高国际货物运输效率和商业可预测性,减少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流通的法律障碍, 认为采用统一规则,对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运输合同进行规范,将增进法律确定性,提高国际货物运输效率,便利过去相距遥远的当事人和市场获得新的准入机会,从而对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注意到托运人和承运人无法利用有约束力、平衡的普遍性制度支持涉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合同的运作, 回顾2001年和2002年委员会第三十四届和第三十五届会议决定订立一项关于涉及海运区段的门到门运输业务的国际法律文书,1 1 《大会正式记录,第五十六届会议,补编第17号》和更正(A/56/17和Corr.3),第319至345段;以及同上,《第五十七届会议,补编第17号》(A/57/17),第210至224段。

鹿特丹港的货物与码头

鹿特丹港的货物与码头 2007-3-7 16:48:00鹿特丹港 集装箱 鹿特丹港的集装箱 鹿特丹是欧洲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平均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0万TEU,远远高于其他欧洲港口。 鹿特丹港的集装箱业务之所以能处于欧洲港口之首,应归因于以下一些因素: 优良的停靠性,可以满足最新一代集装箱船停靠的要求; 航行安全性; 陆海两侧均配备了最先进的专业化码头设备; 鹿特丹作为欧洲运输枢钮的功能; 四通八达的腹地连接,特别是通过内河船舶、近海/支线集装箱船和铁路转运;查询信息可点击运输; 扩建和增加作业能力的可能性; 快速的周转期; 有竞争力的船用燃油价格,具有吸引力的加油港。 港口不单是物流链中的一环,有时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集装箱班轮公司的洲际远洋运输服务都会挂靠鹿特丹港。对于很多航运公司来说,鹿特丹即是它们在欧洲的第一个

停靠港,也是最后一个停靠港。此外,鹿特丹港还可以按要求为各种集装化货物提供不同的订制化的服务。不论是在上游运输阶段还是下游运输阶段,也不论是在为货物办理海关手续时还是在物流配送园区进行作业时,都有一系列政府专业机构和服务部门为您的货物运输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 液体散货 长期确立的领先地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中心之一,鹿特丹拥有长期确立起来的领先地位。其优越的战略位置以及与全欧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它率先开展起来一系列崭新的、形色多样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经营活动。世界上许多领先的石油和化学公司都已在鹿特丹开展其业务活动。这里有4家世界规模的炼油厂、40多家石油化工公司、3家工业气体生产厂和13家主要的罐装贮存和配送公司。所有相关的石化作业都通过一个管道网联接起来,管道的总长超过1500公里。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油和化学公司选择把它们的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建立在鹿特丹,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一流的物流和配送设施; 配套的化工原料供应系统; 各化工厂和液体(气体)中转码头之间的高度整合性。 目前,鹿特丹已经拥有超过3000万立方的液体散货存储能力。主要储存的产品有:原油、矿物油及其衍生产品,例如汽油、柴油、煤油和石脑油。同时还包括各种液体化学品、食用油和油脂。更多液体散货第三方存储和物流服务相关信息,请点击此处。 对于石油化学工业的投资者来说,鹿特丹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在这里,拥有各种最先进的化工设施。石化产业基地内部的分工合作也日臻完善。鹿特丹可以为各类石油化工企业的任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凡.杜斯堡莱克蒙德里安奥德 凡.杜斯堡: 凡·杜斯堡于1917年在荷兰创建了几何抽象的"风格派",他是该组织的内驱力和整个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坚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包豪斯提升抽象艺术的地位,进而对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素"的解构与重组、几何化基本形与骨架的建构、三原色与中性灰的使用以及非对称均衡的追求是他对抽象艺术语言的运用。抽象艺术的扩张,抽象语言的探索使他术的伟大开拓者。 凡.杜斯堡简介:1883年出生于荷兰的乌得勒之。他在早期撰写过寓言、剧本以及通过临摹博物馆的名画自学绘画。25岁那年,他首次举行个人作品展。其后,他开始发表艺术评论,创作了诗歌作品《满月》。自1916年(33岁)起,他参加了先锋派的所有重要活动,相继成为斯芬克司派运动及其同名杂志社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34岁),杜斯伯格在荷兰莱德创建"风格派"及其同名杂志。1921年(38岁),加入达达运动组织,进行达达艺术活动。1926年(43岁),在《风格》杂志上发表《元素主义宣言》,标志着他与新造型主义的早期原则的彻底决裂,同时也与蒙德里安分道扬镳。1930年(47岁),

杜斯堡成为"具体艺术派"和同名杂志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48岁)创建发展了抽象--创造团体。同年,他在瑞士的达沃斯去世,"风格派"也因其早逝而解散。[3](P.281)在风格派期间,杜斯伯格领导整场运动并以《风格》杂志为纽带维系成员的关系,传播"风格派"抽象主义的艺术理念。 代表作品: 《玩牌者》 这幅《玩牌者》的母题来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将塞尚画中的那种几何构成的处理,进一步引向抽象。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某种节奏和韵律。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 物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际物流论文 题目名称: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学院:工商管理分院 专业:物流管理 小组成员:邹慧慧05 张波17 金英英03 战雪娇21 隋吉楠06

鹿特丹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港口历来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输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而港口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是工业活动基地,成为综合物流的中心,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因此要重视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荷兰鹿特丹港口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港口拥堵,航道淤泥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鹿特丹港口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希望对鹿特丹港口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鹿特丹港口;问题;对策

一、历史背景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欧洲第一大港口,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东桥头堡是中国连云港市),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 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 鹿特丹在历史上几经兴衰。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和掠夺,几个月以后西班牙人撤退。当时有许多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来,使鹿特丹进入一个恢复发展时期。 到了16世纪,鹿特丹城市建设逐步发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许多港口,为对外交通和贸易奠定了基础。到18世纪;鹿特丹的对外贸易更为蓬勃兴旺,集中对法国和英国开展贸易,当时也有船只远航到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到19世纪,鹿特丹在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德国在1870年统一,在莱茵地区,特别是在鲁尔地区实行工业化,使鹿特丹也相应地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特别是1877年铁路接通南部市区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运河新河道,使其运输条件大为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港口遭受了巨大损失。战后,市政当局开始执行重建计划,并征用整个被破坏的地区。港口设施的重建于1949年完成,并逐步恢复了海上交通运输。港口和工业区面积自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由26.3 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使鹿特丹自1965年起跃为世界第一大港。港口设备先进,拥有机械化装卸码头,大型仓库和冷藏库,是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从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断加强泊位建设,更新设备,拥有许多提供特别服务。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码头装卸公司敏锐地发现到集装箱在世界上的发展潜力,并进行了巨大投资。鹿特丹港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码

浅析荷兰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

浅析荷兰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 【摘要】俄国构成主义强调空间中的势,同时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贴和浮雕技法,注重结构与组合的表现,对现代建筑、平面建筑、雕塑等都有决定性影响。一战期间的荷兰远离战争,社会发展稳定。一些艺术家、建筑家为逃避战争来到荷兰。立体派、野兽派等新鲜血液的注入,促进了风格派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风格派、构成主义 【作者信息】130079073,高宇,13传10 一、荷兰风格派 (一)流派介绍 “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为比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人从没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他们没有成员身份,唯一能够展示“风格派”风格的展览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举行的展览。这场运动的主要促进者是杜斯柏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称为《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者也是杜斯柏格。 (二)代表人物 1、彼埃·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2、凡杜斯堡(Theovan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他是《风格》杂志的创刊人和主持者,同时也是该杂志重要的撰稿人。他曾用好几个笔名在该杂志发表文章,让别人以为那些文章是由不同国籍的好几个人所作,从而人为地扩大了风格派的影响。杜斯堡曾对风格派一词的由来这样解释,“风格是出自我在1912年的阐述:剥去本质的外形,那么你就能得到风格。” (三)代表作 1.《开花的苹果树》 蒙德里安作,1912年,布上油画,78x106厘米,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藏。在1912年10月阿姆斯特丹的“近代美术联展”中,蒙德里安送展了这幅《开花的苹果树》。依然是树的主 题,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形象被进一步 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我们可以 看到,树干与枝杈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 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色彩则采用了柔 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画 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