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IESEC IN Jiangnan 2016 oGIP Team Leader Application

AIESEC IN Jiangnan 2016 oGIP Team Leader Application

AIESEC IN Jiangnan 2016 oGIP Team Leader Application
AIESEC IN Jiangnan 2016 oGIP Team Leader Application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习题

第五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引自网络精品课程)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分子杂交实验不能用于 A .单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B .双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C .单链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D .单链 D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E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 2 .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 .带有特殊标记 B .具有特定序列 C .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 .可以是基因组 DNA 片段 E .可以是抗体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作探针 A . DNA 片段 B . cD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 RNA 片段 4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 A . DNA 印迹 B . RNA 印迹 C .蛋白质印迹 D .斑点印迹 E .以上都对 5 . PCR 实验延伸温度一般是 A .90 ℃ B .72 ℃ C .80 ℃ D .95 ℃ E .60 ℃ 6 . Western blot 中的探针是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抗体 E .双链 DNA 7 . Northern blotting 与 Southern blotting 不同的是 A .基本原理不同 B .无需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C .探针必须是 RNA D .探针必须是 DNA E .靠毛细作用进行转移 8 .可以不经电泳分离而直接点样在 NC 膜上进行杂交分析的是 A .斑点印迹 B .原位杂交 C . RNA 印迹 D . DNA 芯片技术 E . DNA 印迹 9 .下列哪种物质在 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蛋白质 E .双链 DNA 10 . RT-PCR 中不涉及的是 A .探针 B . cDNA C .逆转录酶 D . RNA E . dNTP 11 .关于 PCR 的基本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引物 B .耐热性 DNA 聚合酶 C . dNTP D .含有 Zn 2+ 的缓冲液 E .模板 12 . DNA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不需要 A . ddNTP B . dNTP C .引物标记 D . DNA 聚合酶 E .模板 13 . cDNA 文库构建不需要 A .提取 mRNA B .限制性内切酶裂解 mRNA C .逆转录合成 cDNA D .将 cDNA 克隆入质粒或噬菌体 E .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14 .标签蛋白沉淀是 A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B .基于亲和色谱原理 C .常用标签是 GST D .也可以是 6 组氨酸标签 E .以上都对 15 .研究蛋白质与 DNA 在染色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A .标签蛋白沉淀 B .酵母双杂交 C .凝胶迁移变动实验 D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E .噬菌体显示筛选系统 16 .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又称为

中科院2007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 重组修复 2. 转座子 3. C4 途径 4. 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 5. RNA 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 合成的是: A. M 期 B. G1 期 C. S 期 D. G2 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 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 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 双螺旋模型 B. PCR 仪的发明 C. RNA 干扰技术 D.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 甲基化 B.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加尾 D. RNA 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 聚合酶是: A. RNA 聚合酶I B. RNA 聚合酶II C. RNA 聚合酶III D. RNA 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 技术 D. SAGE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 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 脱氢酶附近 B.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 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 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考博历年试题汇总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考博历年试题汇总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5.吃多了高蛋白食物为什么需要多喝水?(10分) 6.在非极端环境的生物体中是否存在氰化物不敏感的呼吸作用?如果有,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5分)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10分) 7.概述植物或微生物细胞感应(应答)环境刺激因子(如养分缺乏、热、冷、干旱、

2008年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2008年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生化试题最后一道是NFkappaB的蛋白调控方式 1、表观遗传,及调控方式,还有蛋白质通过哪些共价修饰调控其功能? 2、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方法和比较,EMSA和DNase1足迹法? 3、密码子改造研究新蛋白药物,原理,关键和方法 4、设计研究未知基因(预测两个跨膜区域)功能的实验方案(不低于4个) 5、质粒改造原则 6、诱导全能干细胞的方法,实验方案等。(去年的nature上发表的) 分子生物学试题1000 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 2.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3. 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有:( ) 4. 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DNA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 5. DNA的变性:( ) 6. 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 ) ---(选择题) 7. DNA分子中的超螺旋:( ) ---(选择题) 8. DNA在1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长度)? (7 ) ---(选择题) 9. DNA在3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42 ) ---(选择题) 10. 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 8400) ---(选择题) 11. DNA在中期染色体中压缩多少倍?( ) ---(选择题) 12. 组蛋白的净电荷是:( ) ---(选择题) 13. 核小体的电性是:( ) ---(选择题) 14. 当新的核小体在体外形成时,会出现以下哪些过程?( ) 15.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考博历年试题

2009年山东大学考博–分子生物学试题 by admin on 2010年01月25日· 2 comments in 专业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顺式作用元件; 2、模序与结构域; 3、岗崎片段; 4、Southern Blotting; 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和摇摆性 二、简答: 1、基因治疗中常用病毒载体类型及特点? 2、IP3-PKB介导的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3、蛋白质(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法有哪些?举三例说明磷酸/脱磷酸化是酶活性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 4、细胞死亡受体蛋白的分类,组成成员的作用? 5、细胞周期Cdk的调控作用。 6、原核生物DNA复制后随链合成中参与的酶和蛋白质及作用? 7、举出5种类型RNA并简述其作用。 三、论述: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的层次有哪些?调控机制。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有哪些不同点?复制过程参与的因子及功能? 08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1、表观遗传,及调控方式,还有蛋白质通过哪些共价修饰调控其功能? 2、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方法和比较,EMSA和DNase1足迹法? 3、密码子改造研究新蛋白药物,原理,关键和方法 4、设计研究未知基因(预测两个跨膜区域)功能的实验方案(不低于4个) 5、质粒改造原则 6、诱导全能干细胞的方法,实验方案等。(去年的nature上发表的) 个人认为除了第二和五题之外,其它的题目都属于一骑绝尘的,要么会,要么不会,想蒙是绝对没门的。 这门专业课能及格,我想都不错了,特别是1,3,6题。 不知道大家做的如何,反正第一题,我是意思都没看懂,不知道连续的3问是不是指1个东西。还是最后1问是单独的,与前面的2问无关

2013中科院分子生物学权威真题(官方发布)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第1页共4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1.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分子中。 2.随着个体的发育,DNA分子能有序地将其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通过密码子-反密码子系统,转变成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执行各种生理功能。 3.DNA具有一定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和___________,另一类是左手螺旋,即___________。超螺旋结构是DNA高级结构主要形式,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大类,并可以在___________作用下相互转变。 4.DNA的复制主要通过___________方式来实现的,通常由固定的起点开始,从细菌、酵母、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鉴定出的起始点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可能有利于DNA复制启动时双链的解开。 5.原核生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为___________,起始tRNA为___________;真核生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为___________,起始tRNA为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作为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的载体。7.常用的基因定位诱变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8.当DNA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细胞能够通过准确的错配修复系统识别新合成 链中的错配并加以校正,该系统识别母链的依据来自___________,在修复过程中并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的DNA链。 9. ___________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___________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 其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时叫做___________,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___________是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 10.tRNA包括起始tRNA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第2页共4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子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注意:附表中提供了遗传密码和对应氨基酸的关系,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到。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第1 页共7 页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第2 页共7 页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1、染色体由DNA、组蛋白、以及部分RNA 组成;在真核细胞分 裂间期,染色体以形式存在于中,比较细且松散。 2、核糖体存在于每个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它可化分为多个功能活性中 心,即、(A 位)、结合或接受肽基tRNA 的部位、(P 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转肽酶中心)。 3、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终止密码有、和 。 4、在蛋白质的前体加工过程可以对特定的氨基酸的侧链进行修饰,主要包括 、、甲基化、、和羧基化等,其中甲基化主要是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该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5、在转录过程中,RNA 的合成方向为,合成的RNA 带有与 DNA 链相同的序列;在转录完成后,RNA 主要以链形 式存在于生物体内。 6、大肠杆菌转录起始过程需要RNA 聚合酶全酶,其中因子辨认起始点, 而β亚基和亚基组成了催化中心。转录的终止反映在。 7、生物体内DNA 双链的复制大都是以方式进行的;复制时, 通过水解ATP 获得能量解开DNA 双链,而消除解链造成的正超螺旋的堆积,使复制得以延伸。 8、RNA 的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mRNA 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 剪 接异构体的过程.一般将选择性剪接分为几类:、、 、、及。 9、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 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 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称为。 10、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 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 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第2 页共7 页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课后习题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作业 1,哪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推动了DNA重组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答: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1.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2.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3.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年份事件:1869 F 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DNA。1944 O.T. Avery证实DNA是遗传物质。1952 A.D. Hershey和M.Chase再次证实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1953 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M.Wilkins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了这一结构。1957 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I。1958 M. Meselson和F. W. Stahl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型。1959-1960 S. Ochoa发现RNA聚合酶和信使RNA,并证明mRNA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序列。1961 Nirenberg 破译了第一相遗传密码;F. Jacob和J. Monod提出了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1964 C. Yanofsky和S. Brenner等人证明,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与该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共线性关系。1965 S. W. Holley 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粒"DNA所决定。1966 M.W.Nirenberg,S.Ochoa、H.G.Khorana、F.H.C.Crick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1970 H.O.Smith,K.W.Wilcox 和T.J.Kelley分离了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M.Temin和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1972-1973 H.Boyer,P.Berg等人发展了DNA重组技术,于72年获得第一个重组DNA分子,73年完成第一例细菌基因克隆。1975-1977 F.Sanger与A.Maxam、W.Gilbert等人发明了DNA序列测定技术。1977年完成了全长5387bp的噬菌体φ174基因组测定。1978 首次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1980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专利化。1981 R. D. Palmiter和R. L. Brinster获得转基因小鼠;A. C. Spradling和G. M. Rubin得到转基因果蝇。1982 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Sanger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1983 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1984 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DNA的专利。1986 GMO首次在环境中释放。1988 J. D. Watson出任"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1989 DuPont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氧--"Oncomouse"。1992 欧共体35个实验室联合完成酵母第三染色体全序列测定(315kb) 1994 第一批基因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1996 完成了酵母基因组(1.25×107bp)全序列测定。1997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 2,如何理解PCR扩增仪的原理及过程? 答:聚合酶连反应技术又称PCR技术(1)PCR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首先将双链DNA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新的DNA互补链。(2)PCR的基本过程:加入模板DNA,PCR引物,四种核苷酸,即适当浓度Mg,DNA聚合酶,经过; 1.变性(Denaturation):将待扩增的DNA模板加热变性成两条单链; 2.退火(Annealing):降低温度,使单链靶序列与寡核苷酸引物退火; 3.延伸(Extension):在适当条件下,利用DNA聚合酶使引物延伸,产生新的双链。上述变性、退火、延伸步骤的重复循环,导致特异的靶序列的指数扩增。PCR产物是介于引物的5’端之间的双链DNA片段。3,简述定量PCR的原理和过程? 答:(1)利用荧光测量的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曾DNA的积累速力绘制动态变化图,从而消除了在测定终端产物丰度时有较大变异系数问题。(2)反应在带透明盖的塑料管中进行,激发光可以直接透过管盖,使其中的激发光被激发,荧光探针事先混合在PCR反应液中,只有与DNA结合后,才能被激发发出荧光,随着新合成目的DNA片段的增加,结合到DNA上得荧光探针,即被激发产生的荧光相应增加。 最简单的DNA结合的荧光探针是非序列特异性的,一般探针不能区分不同的双链DNA,所以人们设计了能与目的DNA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探针,如TapMan探针(是一小段被设计成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的单链DNA并且该单链DNA的3,端和5,端带有短波长和长波长两个不同荧光集团这两个荧光集团由于距离靠近,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下会发生荧光粗灭因而检测不到荧光,随着PCR反应的进行

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库题库1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 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 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 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 ) (a)多核苷酸 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 DNA而非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有:( ) (a) A-U (b) G-T (c) C-G(d) T-A (e) C-A 4. 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 DNA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 (a)哺乳动物 DNA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 A—T含量,因为 A-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 DNA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X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260mm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5. DNA的变性:( ) (a)包括双螺旋的解链 (b)可以由低温产生 (c)是可逆的 (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e)包括氢键的断裂 6.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 (b)依赖于 A-U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 (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 (d)同样包括有像 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 (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 7.DNA分子中的超螺旋:( ) 1 / 50

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库题库4

GLOSSARY Abundance of an mRNA is the average number of molecules per cell. Abundant mRNAs consist of a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 species, each present in a large number of copies per cell. Acceptor splicing site—see right splicing junction. Acentric fragment of a chromosome (generated by breakage) lacks a centromere and is lost cell division. Acrocentric chromosome has the centromere located nearer one end than the other. Active site is the restricted part of a protein to which a substrate binds. Allele is one of several alternative forms of a gene occupying a given locus on a chromosome. Allelic exclusion describes the expression in any particular lymphocyte of only one allele coding for the expressed immunoglobulin. Allosteric control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n interaction at one site of a protein to influence the activity of another site. Alu family is a set of dispersed, related sequences, each~300 bp long, in the human genome. The individual members have Alu cleavage sites at each end (hence the name). Alu-equivalent family is the set of sequences in a mammalian genome that is related to the human Alu family. α-Amanitin is a bicyclic octa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poisonous mushroom Amanita phalloides; it inhibhits transcription by certain eukaryotic RNA polymerases, especially RNA polymerase II. Amber codon is the nucleotide triplet UAG, one of three codons that cause termin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Amber mutaion describes any change in DNA that creates an amber codon at a site previously occupied by a codon representing an amino acid in a protein. Amber suppressors are mutant genes that code for tRNAs whose anticodons have been altered so that they can respond to UAG codons as well as or instead of to their previous codons. Aminoacyl-tRNA is transfer RNA carrying an amino acid; the covalent linkage is between the NH2group of the amino acid and either the 3’-or-2’-OH group of the terminal base of the tRNA.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are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covalently linking amino acids to the 2’ or 3’-OH position of tRNA. Amphipathic structures have two surfaces, one hydrophilic and one hydrophobic. Lipids are amphipathic; and some protein regions may form amphipathic; and some protein regions may form amphipathic helices, with one charged face and one neutral face. Amplification refers to the production of additional copies of a chromosomal sequence, 1 / 35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习题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习题

第五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引自网络精品课程)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分子杂交实验不能用于 A .单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B .双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C .单链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D .单链 D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E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 2 .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 .带有特殊标记 B .具有特定序列 C .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 .可以是基因组 DNA 片段 E .可以是抗体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作探针 A . DNA 片段 B . cD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 RNA 片段 4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 A . DNA 印迹 B . RNA 印迹 C .蛋白质印迹 D .斑点印迹 E .以上都对 5 . PCR 实验延伸温度一般是 A .90 ℃ B .72 ℃ C .80 ℃ D .95 ℃ E .60 ℃ 6 . Western blot 中的探针是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抗体 E .双链 DNA 7 . Northern blotting 与 Southern blotting 不同的是 A .基本原理不同 B .无需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C .探针必须是 RNA D .探针必须是 DNA E .靠毛细作用进行转移 8 .可以不经电泳分离而直接点样在 NC 膜上进行杂交分析的是 A .斑点印迹 B .原位杂交 C . RNA 印迹 D . DNA 芯片技术 E . DNA 印迹 9 .下列哪种物质在 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蛋白质 E .双链 DNA 10 . RT-PCR 中不涉及的是 A .探针 B . cDNA C .逆转录酶 D . RNA E . dNTP 11 .关于 PCR 的基本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引物 B .耐热性 DNA 聚合酶 C . dNTP D .含有 Zn 2+ 的缓冲液 E .模板 12 . DNA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不需要 A . ddNTP B . dNTP C .引物标记 D . DNA 聚合酶 E .模板 13 . cDNA 文库构建不需要 A .提取 mRNA B .限制性内切酶裂解 mRNA C .逆转录合成 cDNA D .将 cDNA 克隆入质粒或噬菌体 E .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14 .标签蛋白沉淀是 A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B .基于亲和色谱原理 C .常用标签是 GST D .也可以是 6 组氨酸标签 E .以上都对 15 .研究蛋白质与 DNA 在染色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A .标签蛋白沉淀 B .酵母双杂交 C .凝胶迁移变动实验 D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E .噬菌体显示筛选系统 16 .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又称为

1996-2016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17版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中科院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中科院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中科院。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中科院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中科院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后续免费更新)2015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7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6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2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0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999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998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997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1996年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三、2017版精品复习笔记(高分版) 教材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点,但知识点分散性很大,而且无法区分重点、难点,不太适用于考试。为此,我们完全从考试的需求出发,对教材的章节重新进行了整理,将内容相关的章节合并,汇总为专题,并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提取出考点、重点和难点,将知识点与考研真题融为一体,形成这一套精品的复习笔记。通过本笔记,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抓住重点和考点,提升成绩显著。本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版块: 1、知识概要 对本章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最为简单概括的总结,所有知识点一目了然。适用于初次复习本章节前知识点的快速了解,以及冲刺前的知识点回顾与检验。2、考点综述

博士分子生物学试题

08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1、表观遗传,及调控方式,还有蛋白质通过哪些共价修饰调控其功能? 2、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方法和比较,EMSA和DNase1足迹法? 3、密码子改造研究新蛋白药物,原理,关键和方法 4、设计研究未知基因(预测两个跨膜区域)功能的实验方案(不低于4个) 5、质粒改造原则 6、诱导全能干细胞的方法,实验方案等。(去年的nature上发表的) 个人认为除了第二和五题之外,其它的题目都属于一骑绝尘的,要么会,要么不会,想蒙是绝对没门的。 这门专业课能及格,我想都不错了,特别是1,3,6题。 不知道大家做的如何,反正第一题,我是意思都没看懂,不知道连续的3问是不是指1个东西。还是最后1问是单独的,与前面的2问无关 2008年中科院动物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题 一名词解释 密码子的变偶性程序性死亡冈崎片断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 SD序列 移码突变 Z型DNA 蛋白质组学反向PCR 二大题 简述真核生物5’帽子结构和功能。 简述NO作为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 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可能的实验经验,研究一个新基因的生理功能。 已知A和B蛋白质作用于同一生理功能,至少用三种方法证明A和B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并给出所用原理。 结合当前科学前沿,阐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2008年浙江大学分子生物学考博试题 问答题:双向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三种分子标记方法 描述两种大规模研究DNA的方法 2007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什么技术,该技术的应用 人类基因组中有一基因为2Kb,提到的基因组为10微克,计算该基因的含量名词解释:免疫沉淀,RNA剪切,核糖开关,分子伴侣, 浙江大学2006秋博分子生物学考题 分子生物学(甲) 名词解释(每个4分) 原位杂交、顺式作用元件、信号肽、选择性剪接、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问答题(每个20分) 1、RNAi的优缺点,如何避免改正

中科院610分子生物学填空题笔记 答案篇

1、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 2、一个等位位点 3、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微卫星标记(SS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4、颠换转换 5、单倍型 6、基因编码区SNP(cSNP)基因调控区SNP 基因间随 机非编码SNP 同义cSNP 非同义cSNP 7、分子杂交原位荧光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已知序列 DNA聚合酶硫酸化酶双磷酸酶 APS 荧光素 8、可移位因子重排 9、插入序列(IS)复合型转座子 10、反向重复序列正向重复序列 11、IS 12、转座酶解离酶β-内酰胺酶 13、自主性转座子非自主性转座子转座酶 14、复制型非复制型 15、转座酶解离酶 16、缺失倒位 17、Dam甲基化酶保存母链,修复子链 18、糖苷水解 AP核酸内切酶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9、DNA切割酶 DNA连接酶 20、复制之后同源DNA母链 21、DNA的修复产生变异

22、串联重复保守序列起始结合位点自主复制序列 23、水解ATP 四聚体原核负正超螺旋 24、引发酶 DNA聚合酶 RNaseH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25、DNA聚合酶ⅠⅡⅢⅣⅤ DNA聚合酶Ⅲ 二聚体 3′→5′外切酶聚合酶 3′→5′外切酶5′→3′外切酶 DNA聚合酶Ⅳ DNA聚合酶Ⅴ 26、DNA聚合酶αβγδε DNA聚合酶δ DNA聚合酶α后随链合成 DNA损伤修复线粒体DNA复制 27、端粒端粒酶 RNA 蛋白质 28、起始物位点复制起始点起始物位点复制起始点 起始 oriH oriC 29、S期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调控复制子调控 30、氢键范德华力碱基堆积力离子键 31、左手螺旋 A-DNA B-DNA Z-DNA 32、0.34 10 A-T 0.26 11 宽而短 0.37 12 A-DNA 33、260nm 最大值一半 G+C含量溶液的离子强度 DNA的均一性 34、低而宽高而窄 35、超螺旋线性双链中的纽结多重螺旋 36、正超螺旋(右手超螺旋)负超螺旋(左手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负 37、超螺旋DNA 线性DNA 开环DNA 38、负超螺旋正超螺旋 39、DNA 蛋白质非组蛋白 RNA

中国科学院大学610分子生物学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610分子生物学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癌基因:指体外能引起细胞转化,在体内诱发肿瘤的基因。它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状态,对正常细胞不仅无害而且不可缺少。分为病毒癌基因和细胞转化基因。前者为病毒中存在的、能诱导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致瘤基因,编码病毒癌基因的主要有DNA病毒和RNA病毒。后者为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同源性序列、起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 2、转录组:广义上指某一生理条件下,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及非编码RNA;狭义上指所有mRNA的集合。 3、着丝粒:染色体中连接两个染色单体,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短臂(p)和长臂(q)的部位。由于此部位的染色质较细、内缢,又叫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此处DNA具高度重复,为碱性染料所深染。着丝粒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在有丝分裂前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在一起,第二个功能为动粒装配提供结合位点。着丝粒含有结构性异染色质,人的染色体着丝粒含有大约170

碱基对的重复DNA(称为α卫星DNA),随机重复的次数达2,000到30,000次。 4、长不转录RNA 5、泛素:是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的作用主要是识别要被降解的蛋白质,然后将这种蛋白质送入蛋白酶体的圆桶中进行降解。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6、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按核糖体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核糖体。按存在的生物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真核生物核糖体和原核生物核糖体。 7、RACE 8、染色质:染色质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9、免疫共沉淀: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感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2、答案解析: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乙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课后思考题答案【修订版】

分子生物学第五章作业 1、哪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推动了DNA重组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答:近半个世纪来,分子生物学主要取得了三大成就:第一,20世纪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第二,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第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但事实上,DNA分子体外切割与连接技术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重组DNA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中,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等工具酶的发现和应用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DNA重组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实验如下: 1957年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I。 1965年S. W. 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粒"DNA所决定。 1967年年世界上有五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宣布发现了DNA连接酶。 1970 年H.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分离了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M.Temin和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1972-1973 年H.Boyer,P.Berg等人发展了DNA重组技术,于72年获得第一个重组DNA分子,73年完成第一例细菌基因克隆。 1978 年首次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 1981 年R. D. Palmiter和R. L. Brinster获得转基因小鼠;A. C. Spradling和G. M. Rubin得到转基因果蝇。 1982 年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Sanger等人完成了入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 1983 年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 1984 年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DNA的专利。 1986 年GMO首次在环境中释放。 1989 年DuPont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氧--"Oncomouse"。 1996 年完成了酵母基因组(1.25×107bp)全序列测定。 1997 年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 2001 年完成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2004 年中国科学家完成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2、如何理解PCR扩增的原理及过程? 答:(1)PCR的基本原理 首先将双链DNA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然后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新的DNA互补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