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高考考点(定稿)

2012年高考考点(定稿)

2012年高考考点(定稿)
2012年高考考点(定稿)

2012高考考点整理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一)世界古代史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区域,位于今天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即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汉穆拉比制定《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个阶层义务,严厉惩罚社会犯罪,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所有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古代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旁边。像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是信仰的具体体现。

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是纸草。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埃及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

种姓制度: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阂,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的创始、经典:公元前6世纪,佛教开始产生,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有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梵文《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史诗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古代希腊的地域范围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城邦的特征:古代希腊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指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城邦制度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是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平民在斗争中

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以伯利克里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外。

《荷马史诗》:史诗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为内容,一般都参杂着神话传说。他们的描述都围绕着某些英雄展开,称为“英雄史诗”。史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古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

哲学与史学: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哲学高度繁荣的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

罗马共和国的开始:公元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开始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由此为标志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与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基督教的创始、经典:公元1世纪上半期。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个法表。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平民利益的倾向。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公民法”与“万民法”: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由于它们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进入帝国时期以后,历代皇帝针对某些具体事例也发布了一些敕令。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逐渐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当然,罗马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伊斯兰教创始、经典:公元6世纪前后,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是《古兰经》。

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进入16世纪,奥斯曼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尚未完全中断,但长期的战争,以及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封建制度的产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国家应运而生,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罗马帝国时期已经萌生的封建制因素——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相互影响,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农奴是不自由的独立生产者。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农奴化进程。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先于分裂割据状态。西欧封建制度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自13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相继出现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握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1265年召开的英国会议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典型的庄园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民份地。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庄园最普遍采用劳役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而非常明显。

城市的自治: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由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上,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夺取这些权利。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大学的兴起: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处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但大学的世俗教育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所,因此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史

原始农耕: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了农耕生活,标志着人类实现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栗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作物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有栗,黍,水稻,稷和大豆等。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

炎黄传说: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

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移,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尧舜以来的禅让制在启时期遭到破坏。传子不传孙的“家天下”式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二里头遗址: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商朝青铜时代的特征: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直接文字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殷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权的功能。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的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对商进攻,在商都外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周创立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个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礼乐制度: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登记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周公把李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尊”,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大变革: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称之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各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终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其学生韩非、李斯由此走向法家。法家提倡以“法治”为特色,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黜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道家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他们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道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秦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遍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秦的暴政:秦统一后,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

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行至大泽乡,揭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西汉的建立: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刘邦看到秦短命而亡,认为这是由于秦未行分封而孤立无援。于是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

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是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它以道家为主,又兼儒、法,主张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汉武帝还创始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利,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入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后又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汉武帝的尊儒术,仅注重改正朔、易服式之类的礼仪制度。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如表法里”。

对西域疆土的拓展:汉武帝通过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

东汉的建立: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东汉”。

豪强地主:不少豪强地主拥有大庄园,驱使依附农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他们还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看护家园,称雄一方,并把持地方舆论,是家族声名远扬。有些名门望族还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称为官宦世家,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隔江对视,

孙刘联军运用火攻大获全胜。

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220年,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鲜卑族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至439年统一北方,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合称“北朝”。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合称为“南朝”。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孝文帝亲政后将都城南迁至洛阳,下令禁止在朝廷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并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此外还尊崇孔子,实行礼治,提倡以孝治国。他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不仅北方少数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被汉文化广泛吸收。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富多彩。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隋都长安为都城。三省六部制创建于隋文帝。制度规定: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关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的形式颁布执行。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科举制: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是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统治基础。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的到进一步加强。贞观之治:唐太宗实行舒缓刑法,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唐太宗用人不论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术,都委以重任。他鼓励臣下敢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能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唐蕃关系: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的友谊。

“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出现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王朝出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丝绸之路: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来往、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唐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趋于全盛。

遣唐使: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文官体制: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纵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刘老弱者充任厢均和乡兵。又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王安石变法: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负责变法。王安石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法: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以及科举新法等。新法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极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启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时值元祐年间,史称“元祐更化”。

宋、辽、西夏订立的局势: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称帝建国,史称西夏。1115年,首领阿骨打仿造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同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蒙古崛起于南宋灭亡: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三年后,元消灭南宋政权,南宋灭亡。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外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这条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宋朝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整整早了四个世纪。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代官府设专门的作坊,有军械匠人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南宋时创制的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的火统,已具备管型火器的基本特征。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不仅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的科技创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正式

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以后,还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于1368年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同年,北上攻灭元朝。

内阁制度:朱元璋废黜元以来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在位后期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内阁制度,此后,建制不断完善的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清的建立: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即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军经山西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京师,月余攻入北京。走投无路的宗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明王朝为清王朝所取代。

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时为由,在宫内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固定为军机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蒙古准葛尔部势力渐强,控制了天山南北。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终于平定叛乱。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也起兵叛乱,乾隆帝出兵平定,统一了天山南北,随即派兵驻扎,设立伊犁将军。雍正时,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时,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职权,全藏所有僧俗事物都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互相商定、共同管理,并实行金瓶絷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至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

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产量高,明代引入中国的高产作物番薯、玉米、此时迅速推广。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商业繁荣,南京、广州、佛山、厦门等地更有新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如汉口为“船码头”,镇江为“银码头”无锡为“布码头”。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在市场上零售和批发的有各地区,各民族的工艺品和土特产。

《四库全书》:乾隆时编著《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4部,收录历代图书3000多种,为我国最大一部丛书。

文字狱:清朝为稳固统治,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对知识分子的思想钳制空前严厉,大兴文字狱。乾隆时,乘编修《四库全书》之际,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清查,凡被认为不利清朝统治的一概禁毁。

朝贡贸易的特点: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明朝规定,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至于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

从海禁到闭关: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康熙帝在位中期,在广州、漳州、云台山(今南京),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必须遵守种种限制。

西学的传入: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成为第一部译成中

文的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了西方算术的笔算法。利玛窦在华期间曾绘制多种世界地图,其中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崇祯时,徐光启、李之藻受命修改历法。他们以西方历法为基础,聘请多位传教士参与,引进西方天文仪器进行测量,历时五年,完成篇幅浩大的《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不少中国人籍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三、世界近现代史: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迪亚士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海上航路。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的舰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西班牙和葡萄牙士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他们的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紧紧联系在一起。

意大利文艺复兴: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各国,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传承和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位者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的竭力鼓吹者。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产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1640年召开的“长期会议”,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批判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

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平等意味着独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种天然的权利,在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独立战争的开始:1775年4月19日凌晨,英军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与当地的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联邦制度的确立: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参政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大革命的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拿破仑称帝: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法国民法典》: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工业革命的孕育: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英国利用海上优势和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蒸汽机:詹姆斯·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中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世界工厂”: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得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得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工业革命造成了阶段关系

的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现代工厂制度: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血汗工厂”: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

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了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南北战争: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1863年7月,联邦军队取得了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年4月,南部联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的结果,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的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的统一: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1864年至1870年,在俾斯麦的策划和指挥下,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全部取得胜利,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90年代,德国实现了经济起飞。到20世纪初,它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和影响:1689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掌权,为使俄国强大起来,他效法西欧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废除农奴制: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自由经营工商业,订立契约,拥有动产,不动产和独立处理个人以及家庭事务。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农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法令还规定了赎买土地的手续和赎金计算方法。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特别是西南各藩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维新运动。1868年1月,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新政府。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并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此外还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电力时代的来临: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19世纪60至70年代发电机诞生并不断得到技术改进。19世纪末,电作为新能源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城市公用事业及大众日常生活。电力时代到来了。19世纪下半叶,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钢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钢材逐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作为新型的动力机,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伴随近代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一跃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出现了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与此同时,资本的集中程度也不断提高,通过企业合并、联合,形成了垄断资本。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大企业与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殖民扩张在近代早期就已经展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政府者军队的足迹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区,为近一步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注入了强大动力,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列强瓜分世界:在瓜分世界领土的过程中,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英、俄、法、德、美、日十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世界殖民大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塞尔维亚人将此举视为挑衅。当时,民族主义普林西普刺杀大公夫妇。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最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18年11月3日,奥地利投降。11月9日,德皇退位,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919年1月到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大会,史称“巴黎和会”。美国、英国与法国主导了和会进程。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初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他尤为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坚守传统的英国外交思想,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1919年6月28日,与会国在凡尔赛宫签订对德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和约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都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和约让德国失去了1/8领土和1/10人口,所有殖民地被战败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废除征兵制,取消总参谋部,陆军人数保持在10万以下。战胜国又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总称《巴黎和约》。《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

局的“凡尔赛体系”。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其主要机构是国联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国际联盟的主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然而国联自身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以致无法有效维护和平。30年代后期,国联名存实亡。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在美国的提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秩序。美、英、法、日首先签订《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保证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与和平关系。美国代表提出美、英、日、法、意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5:5:3:1.75:1.75,签订《五国海军协定》。山东问题是由中、日两国单独谈判。中、日两国最终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的部分权益受到保护。美国为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以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为名,坚持要求各国签订《九国公约》。保证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以及关税自主等要求却未被采纳。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起新的国际格局。在这一体系中,英国的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经过一战,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英联邦正式形成。随着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的崩溃,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化。波兰得以复国,中欧地区小国林立。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二月革命后,列宁提出了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信号,工人武装攻击并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同时,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还通过了《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决定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大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场危机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对于西方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在这场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幅度大,危机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动摇了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国家调控经济:政府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同时吸收存款,提高货币流通率,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增发新钞,宣布美元贬值。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社会保障措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政府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直到1944年结束。主要内容可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

墨索里尼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墨索里尼1922年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二二六事变与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936年,二二六事变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

纳粹体制的特征: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同时纳粹政府宣扬民族共合体理论,强化社会统治,推行排犹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1941年8月,英美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法》,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苏联随即表示赞同。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两国扩大对苏联援助。经罗斯福提议,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进行犯法西斯战争,确保彼此合作,并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德国和日本的投降: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苏、中、英等同盟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联合国: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格等条文。随后举行的雅尔塔会议通过协商,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名为“联合国日”。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新罕布什么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为未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议,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冷战的序幕和开始:英国1946年3月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和莫罗托夫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把古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罗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在此基础上,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

北约和华约: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柏林危机: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春夏这之交,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随即以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美苏争霸的主要史实: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使苏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70年代,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注。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东欧剧变和德国统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夫推行“新思维外交”方针,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单方面裁军,并宣布不干涉东欧各国事务。“新思维外交”给东欧各国提供了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并相继脱离苏联集团。在此过程中,德国的统一成为冷战结束进程中的重要事件。1989年,民主德国出现了动荡的局势,大量国民外逃,柏林墙被推倒,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德国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锤子的前苏联国旗徐徐降落,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白虹蓝三色国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历史告终。

煤钢联营: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计划,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合约》(又称《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57年3月,六国政府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这三个组织合并,取名“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欧盟与欧元:1991年,欧共体政治一体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12个成员国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决定把“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1993年,该条约被所有成员国批准,欧盟正式成立。到2007年,欧盟扩大为27个成员国。欧盟建立后,欧洲统一货币的问题被提上日程。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1998年,11个欧盟成员成为首批欧元国。同年,欧盟在法兰克福设立欧洲中央银行,并最终确定欧元国货币同欧元之间的兑换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六个月后,欧元国的货币停止流通。现在,欧元已经成为居美元之后的第二位国际货币。

东盟:1997年底,中、日、韩三国与东南亚联盟(简称“东盟”)建立了10+3合作模式。“亚太经合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东产油国主要指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为获得民族经济独立地位,中东产油国相继采取国有化措施,加强对石油生产和出口的控制。

1960年,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国家委内瑞拉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欧佩克成员国相互协调石油政策,交流开采经验,以集体行动对付消费国。石油成为它们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提高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各国开始筹划建立世界性贸易组织。1994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经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经过多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诞生的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制。

(四)中国近现代史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南京条约》: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6月,英国军舰驶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的百年间,在列强的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使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科幻条件。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修约”交涉:鸦片战争之后,为进一步大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次要求“修约”,仍遭拒绝。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随后,法国也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因这次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1858年6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白银800万两。

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洋枪队: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侵略者相互勾结,组织“洋枪队”,进行抵抗。太平军与“洋枪队”屡屡交手,取得多次胜利。

湘军与淮军:曾国藩率湘军,李鸿章率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 、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

鸿章等。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由奕 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如外交、通商、关税、

海防等,后来又逐渐扩展到购置舰船、设厂、开矿、筑路,派遗留学等,权力很大,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北洋海军:自70年代起,清政府在洋务派的推动下开始整顿海防,后又建立北洋舰队。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

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62年,在奕 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

文馆,聘请外国人为教习,教授英、法等国文字,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872年,曾国藩派遗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战年,所以这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参加会议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时务报》与《天演论》:创刊于1896年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1897年,严复在报纸上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依据,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日维新的内容: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戊戌变法的意义: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等方式,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以控制中法国的经济命脉,截取更多的侵略权益。甲午战争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以中国为宰割对象,竞相通过提供代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等方式,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摄取更多的侵略权益。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当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了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侵略权益,美国政府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日、意等国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对此,列强从各自的利

益出发,先后表示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局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在山东、河南、直隶等地逐渐蔓延开来,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阻截。

《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德、日、意、西、荷、比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及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新政的举措: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这些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9月,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皇族内阁”: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严重违背了宪政精神。至此,清政府借立宪政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原先对立宪抱有幻想的立宪派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倡议成立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盟会创立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该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立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同盟会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武昌起义:1911年10日晚,新军工程营率先发难,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习俗的变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辛亥革命以后,西服曾成为男子的主要礼服,后来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逐渐流行起来。

民国政府明令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等称谓,同时又废止了社交中的跪拜礼、脱帽、鞠躬、握手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李烈钧在江西宣布举兵讨袁,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袁世凯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行反袁护国的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流行。学生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孕,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国民革命军相继占领上海、南京。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改定新约运动:1928年6月,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要求同有约各国以“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实行重订新约”。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没有实际执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攻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促进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宋沪会战开始。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日军进入南京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杀害者,达30万人以上。

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三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发起了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之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傅作义率领军队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与南京、上海等地的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1000多里的战线上,分兵三路,一举摧毁国民党的沿江防线,跨越了长江天堑。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5月27日,上海解放。

《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一化三改造”: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1953年执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工作的“三面红旗”。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1966年5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及其标志: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随即,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成为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 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 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 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 北京高考作文从2012年开始,在试题上明显偏重于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而今年的试题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给了学生更多选择。本次命题基本秉承了关注现实、联系社会的命 题思路,更是让每一位考生有话可说。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相信每一位考生都 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形式。但是想要得高分的话就要求考生在立意上有更高的要求。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都是命题作文。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 (1)《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题目与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代背景紧 密相连,2015年海淀一模试题中已经有过相似的题目,考生对此话题并不陌生。 试题由导语和题目组成,导语对于作文题目有着明确的提示作用。在试题中列举了林 则徐等英雄人物,限定了学生要选择的“心中的英雄”必须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同时,试 题中明确了英雄人物“为了祖国……”,也对英雄的形象做了解释说明。考生在文章中需 要体现英雄的相应特点。

2012年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 由波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 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 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2. 如图所示,金属棒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以由M 向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 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A .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 B .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 C .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 D .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 3.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4,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周期之比为1:8 D.轨道半径之比为1:2 4.通过一理想变压器,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电功率P ,原线圈的电压U 保持不变,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 。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K 时,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 1,若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线路损耗胡电功率为P 2, 则P 1和 1 2 P P 分别为 A . U PR k ,n 1 B . R U P 2k )( ,n 1 C .U PR k , 21n D . R U P 2k )(,21 n 5. 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 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粒子在电场中 A.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B.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C.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摄入玻璃砖, 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7. 沿X 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 ,则t= 40 1 s 时 A. 质点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 质点M 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8.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 ,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 m 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 .0—t 1时间内F 的功率逐渐增大 B .t 2时刻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 C .t 2时刻后物块A 做反向运动 D .t 3时刻物块A 的动能最大 M N θ θ B +10V +5V v A 0V A B a b O x/m y/cm 1 2 3 O 4 -2 2 M A F 甲 F 1 O 2 3 4 f m 2f m 乙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20-2020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2018年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 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2018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图片版: 2018北京高考微作文题目: 2017年 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 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 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 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 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你怎么看? 【2017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三选一】北青报记者刚刚获悉,今 年高考作文“微写作”是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 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 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 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 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016年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 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D

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Kg B.1018Kg C.1013Kg D.109 Kg 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1 24()3G πρ B. 1 23()4G πρ C. 12()G πρ D. 123()G πρ 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的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4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18.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 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 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不变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 的下灯泡L 1 和L 2 分别串联一个带铁 芯的电感线圈L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R。闭合开关S后,调整R,使L 1 和L 2 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 个灯泡的电流为I。然后,断开S。若t'时刻再闭合S,则在t'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正确反映流过 L 1 的电流i 1 、流过L 2 的电流i 2 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 20.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 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 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 ——夏、商、西周时期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复习建议 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 知识清单 参考答案: ①分封,②宗法,③家国一体,④井田,⑤集体,⑥甲骨文,⑦青铜,⑧殷历。 考点聚焦 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 (一)政治:禅让制 (二)经济:原始农业 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

(三)文化: 原始的“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 【典型例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④予以排除。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本题正确选项①②③。 答案:B。 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一)早期国家制度 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商王对各方国的控制力有限,除对商承担纳贡和征伐的义务外,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 (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例文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 “铁路巡查员”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解析1】 老计的故事简单平凡,其中却又蕴含着发人深省、动人心魄的淳朴哲理。老计作为一个平凡的火车巡逻员,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可谓辛苦,可谓坚持;这么一个简单平凡的岗位,他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微笑、招手、敬礼,送以安全的信号;可谓心态良好,可谓敬业负责,可谓对工作、对人生、对他人生命的珍爱和珍惜。而相应的,火车并非飞驰而过,而是鸣笛以示回应和感激,也让老计的生活不那么单调和寂寞,让他的行为更有了理由和动力。那回应的声声汽笛,可谓肯定,可谓感激,可谓尊敬,可谓回报。老计的招手和汽笛的回应,让寂寞幽静的深山霎时生动美丽起来! 【解析2】 一、北京高考作文紧贴社会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二、北京高考作文体现了雷锋精神本次作文材料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中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本材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北京高考作文避开了时事新闻在过去几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中与时事结合很紧密,2012年的北京高考作文贴近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路途中都能有所见所闻,从平凡中发现伟大,让考生需要关注一些在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模范。 总之,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解析3】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理解材料: 第一个内容:老计在铁路上每天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巡查铁路。——责任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新课标 答案及解析: 14.【答案】AD 【解析】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惯性,所以A正确;如果没有力,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行星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的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合外力与需要的向心力总是相等,所以C错误;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D正确。 15.【答案】BD 【解析】根据可知,所以,即A错误,B正确;由得,所以C错误,D 正确。 16【答案】B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可知N1、N2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当木板向下转动时,N1、N2变化如图所示,即N1、N2都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B 17.【答案】B 【解析】由得:,由得,所以B正确。

18.【答案】B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A、C错误,D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正确。 19【答案】C 【解析】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中,;要使线圈产生相同电流,,所以,所以C正确。 20【答案】A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受力水平向左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减弱;线框受力水平向右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增强,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增强;所以导线中的电流先减弱后增强,所以CD错误;又因线圈中的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所以由右手螺旋定则知线圈产生磁场为垂直纸面向里,因为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故导线初始状态在导线右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由右手螺旋定则知导线中电流方向为正方向,所以A正确,B错误。 21【答案】A 【解析】在地球表面,又,所以,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的矿井内,得,所以。 22.(5分)【考点】长度测量 【答案】0.010;6.870;6.860 【解析】(a)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0.0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1.0(格),读数为 0.01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00mm+0.010mm=0.010mm,(b)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6.5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37.0(格),读数为0.37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500mm+0.370mm=6.870mm,考虑调零问题金属板实际厚度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完整版

站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制高点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评析(《语文月刊》2017年8月第8期) 北京市育才学校杨明鲜 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出,立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热议。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北京高考作文命题更加成熟、稳健、鲜明、坚定。在形式上,继续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将形象思维命题和抽象思维命题组配起来,尊重考生个性的差异,关注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样设置,体现了考题的公正性、合理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考生都有话说,利于人才选拔。在内容上,注重精神层面的引领、教化和构建,体现着为天地立心的精神,也就是为社会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在写作教学上,坚持从单纯的外部限制转向内在的写作思维引导,也就是注重写作的心理生成规律,注重写作核心素养的形成,使高考作文的写作成为独具匠心的写作引导训练。由此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制高点。 一、“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评析 近三年来北京高考作文题,在检测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对记叙文的写作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维引导,对学生写作和老师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依然站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制高点,为作文的教与学指点迷津。 (一)场景串联组合。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引导语“……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写作要求“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要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就要善于选取场景,善于组合场景,表达思想感情。这些要求其实是引导师生认识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要规律:单从技术层面看,场景串联组合是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核心技术。高明的作者总是截取一些场景精心设计,简练揣摩,准确描写,通过场景串联组合,完美地表现思想情感。 高考前总有大批考生越来越不敢写记叙文,越来越不会写记叙文,甚至听的讲座越多越无所适从。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记叙文写作规律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以致以偏概全,使记叙文写作陷入误区。 强调用“倒金字塔”写记叙文,以期突出重点者有之;强调用“三一律”写记叙文,以期剪裁集中者有之;强调用“悬念巧合,一波三折”,以期引人耳目者有之……这些技术,在作文训练中用一用是无可厚非的,但倘若以此为作文准则,以此为作文评分标准,就会把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引入死胡同。 众所周知,消息可以看作记叙文的一个种类,而“倒金字塔”仅仅是消息写作的结构形式之一,消息的结构形式有: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对比式、评述式、问答式等等,把

2012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与解析

2012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12?北京)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2.(3分)(2012?北京)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3.(3分)(2012?北京)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0.5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A.5V B.C.10V D. 4.(3分)(2012?北京)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圈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 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5.(3分)(2012?北京)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A.B. C.D. 6.(3分)(2012?北京)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7.(3分)(2012?北京)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所示,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开关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 考点26 古代手工业 【十年真题】 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 项。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 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 【答案】D 【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以“安”为题写篇议论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题目自拟,除诗歌文体不限 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诚信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为: 一、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一篇三选一小作文,三个题目分别是: 1学习语文的体会; 2对家长送考怎么看; 3 18岁的感觉。 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为: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2020-2020北京高考英语作文及范文汇编

爽爽文档汇编之 2014-2018北京高考英语作文及范文汇编 【2018年】第三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35分) 第一节(15分)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学生李华,你的英国朋友Jim在给你的邮件中提到他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计划明年来北京上大学。他向你咨询相关信息。请给他回邮件,内容包括: 1.表示欢迎; 2.推荐他上哪所大学; 3.建议他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1.词数不少于50; 2.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J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范例】Dear Jim, I’m so glad to hear you r future education plan in Beijing in your last letter. Fir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est welcome to you and I am sure you will have 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during your college in Beijing. Learning your keen 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I suggest you apply for Peking University,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s Chinese Literature major is perfect for you where you can be completely soaked in Chinese profound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As for preparation, some reading in advance in needed lik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hile some online courses of spoken Chinese can be helpful for you to adapt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I sincerely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and it’s my pleasure to show you around in Beijing when that da y comes.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Yours, Li Hua 第二节(20分)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学生李华,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写一篇英文周记,记述你们上周接待外国学生,带领他们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全过程。注意:词数不少于60。

2012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物理精编版(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都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一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 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 ;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功率为2/P 。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 A .5V B .25V C .10V D .210V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 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 C .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 .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17.一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是( )

18.关于环绕地球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度 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19.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 、开关S 盒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个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 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 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 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在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为动。对比老师的演示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 A .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过高 C .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 .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20.“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υ的电磁波,且υ与U 成正比,即kU =υ。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e 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的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 的值可能为( ) A . e h 2 B . h e 2 C .he 2 D . he 21 21.(18分)在“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 mm (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x R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 ,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0~2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导线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隋唐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 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2014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

2014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 【篇一: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详细分析与评价】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详解:传统文化内容加码 2014年全国高考将于 6月7日-9日举行。搜狐高考站将会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14年各 地高考试题答案、高考作文题目,敬请关注相关专题。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 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 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 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 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 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 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 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 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评价:可贵在提现出“文以载道”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 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 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 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 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 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 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

2012年高考物理(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A 4. C 5. A 二、多项选择题 6. AD 7. ABD 8. AB 9. BC 三、简答题 10. (1)A (2)短暂 (3)5. 11. (1)减0小;(B见的右质图量);增加细线的长度 (或增大A 的质量;降低B 的起始高度) (2)(见右图) (3)0. 4 (4)偏大 12A. (1)AB (2)平均动能;小于 (3)等压变化对外做的功W =p(V B -V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解得△U =5.0*102J

13. (1)bc 、ad 边的运动速度 2 l v ω = 感应电动势 v m NBl E 4= 解得 ω2 2NBl E m = (2)电流 R r E I m m += 安培力 l NBI F m 2= 解得 R r l B N F += ω3224 (3)一个周期内,通电时间 T t 9 4 = R 上消耗的电能 Rt I W m 2=且RT I W 2 = 解得 ()R r NBl I += 342ω 14. (1)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弹力 F =kx ① 且 F =f 于 ② 解得 x = f/k ③ (2)设轻杆移动前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为W,则小车从撞击到停止的过程 中动能定理 ④ 同理,小车以v m 撞击弹簧时 ⑤ 解得 ⑥ (3)设轻杆恰好移动时,小车撞击速度为1v ⑦ 由④⑦解得

15. (1)设粒子射出加速器的速度为v0 动能定理 由题意得 (2)在第一个偏转电场中,设粒子的运动时间为t 加速度的大小 在离开时,竖直分速度 v y =at 竖直位移 水平位移 粒子在两偏转电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经历时间也为t 竖直位移 y2 =v y t 由题意知,粒子竖直总位移 y =2y1 +y2 解得 则当加速电压为4U0 时,U =4U1 (3)(a)由沿x 轴方向射入时的受力情况可知:B 平行于x 轴. 且 E =F/q (b)由沿依y 轴方向射入时的受力情况可知:E 与Oxy 平面平行. F2 +f 2 =( 5F)2,则f =2F 且 f =qv1B (c)设电场方向与x 轴方向夹角为α. 若B 沿x 轴方向,由沿z 轴方向射入时的受力情况得 解得α=30°,或α=150° 即E 与Oxy 平面平行且与x 轴方向的夹角为30°或150°. 同理,若B 沿-x 轴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