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

高中区域地理

黄泽贤

第1课 地球和地图

教学目的: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并熟练运用经纬网定位。 3.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一、地球及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01________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

02________

体。

2.经线和纬线

[温馨提示] 地球上大圆的1°弧长≈111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通常计算地表面积和距离时,视其为正球体。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

2.地图的种类

常见的地图有: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剖面图、景观图等。 [温馨提示]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的地图所示实际面积小,反之亦然。比例尺扩大一倍,实际面积扩大四倍。阅读地图一定要结合地图的三要素。

考点一、特殊的经线和纬线: 1.0°经线和0°纬线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

0°纬线即赤道,是纬度度量的起始线。赤道是环绕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是最长的纬线。赤道平面通过地球球心,垂直于地轴,并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180°经线和90°纬线

180°经线是经度最大的经线,与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同时,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一致。

90°纬线是纬度数最大的纬线,且缩小为点,即南北两极点。

3.160° E经线和20° W经线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图1)。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在大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1)大于160°E的东经在西半球上;

(2)小于20°W的西经在东半球上;

(3)其余的东经在东半球上,西经在西半球上。

图1

4.30°纬线和60°纬线

用30°纬线和60°纬线把地球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图2)。

5.南北纬23°26′纬线和66°34′纬线

人们用南北纬23°26′和66°34′纬线,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它们能反映出地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图3) 。

6.120°E经线是东8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就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

[温馨提示]

1.东半球、东经度与东时区,西半球、西经度与西时区所涉及的经度范围均不相同。

2.热、温和寒带与低、中和高纬地区所及的纬度范围不同。

考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是向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是向西)。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下左图中A在B的西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如上右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相差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上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4)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且不在赤道上,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北半球弯向北极,南半球弯向南极(如下图)。

3.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个区域,其所示范围相同(如图S2=S3)。

(2)跨经度和纬度数都相同的两个区域,纬度越高,其所示的范围越小(如图S4<S1)。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同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解析] (1)从图上不难看出①、②区域的经度跨度都是60°,③区域的经纬跨度均为30°,④区域的经纬跨度均为45°,所以实际面积①、②区域一定大于③、④两区域;在①、②区域中,①的纬度更低,实际面积比②大,故在这四个区域中,①区域的实际面积最大,选A。(2)在①区域两条粗线的长度都=20×111(千米);在②区域的纬线长度=20×111×cos 60°=10×111(千米),经线长度=10×111(千米);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其他两幅图中两条粗线的长度关系。通过计算比较可以得出答案选A。

[答案] (1)A (2)A

1.关于面积的比较

不论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还是在不同的经纬网图上,进行两区域面积大小的比较时,应该看其实际占有的单位经纬网格的多少及其所处纬度的高低,若占有的单位经纬网格越多,其所处的纬度越低,则其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小。

2.关于距离的确定

要把握所有的经线圈与赤道等长,只要线上的经纬度差相等,距离就相等。但其余的纬线长度,随纬度数增大而递减,60°纬线是赤道长度的一半。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空间定位。第(1)题,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向西减少,由图可知,甲地距海远于乙地,但降水量却多于乙地,显然是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所致。第(2)题,

东北地区的洪水和虫害多发生在夏季;滑坡不是东北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东北地区因为纬度高,冻害发生的频率较高。

[答案] (1)B (2)B

经纬网定位

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用它可以对区域进行定位,为正确分析和判断区域地理特征奠定基础。为此必须掌握以下若干条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南北30°、40°、50°、60°纬线及30°E、50°E、90°E、105°E、70°W、120°W经线,在脑海中构建网格状经纬线空间分布。

下面两幅图利用经纬网给出了A、B两点的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B在A的什么方向( )

A.正北方 B.正西方 C.西南方D.西北方

2.甲、乙两幅图图幅相同,试比较两幅图比例尺的大小( )

A.甲比乙大 B.乙比甲大 C.一样大 D.甲比乙大一倍

3.面对北方时,看见北极星出现在地平线上,他左侧是东半球、右的是西半球,该地位于( )

A.20°W, 0° B.160°E,纬度0°C.经度180°,纬度0° D.经度180°,90°N 4.读下图,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5.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D.出发点以东

6.目前我国已建有四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

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试算出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数)。

(2)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3)请说出图中四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并判断其与其他三个科考站的相对方位。

第2课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教学目的:

1.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载的信息。

2.掌握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各类等值线的判断方法,归纳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一、等值线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在地图上把数值□

01________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为等值线。 2.等值线的类型

等 值 线 类 型

?????

等高 深 线 m

等温线 ℃

等压线 面 hPa

等年降水量线 mm 等盐度线 %

潜水等水位线 m

3.等值线特点

(1)线条形态——呈闭合而不中断的平滑曲线(不闭合是因为图幅限制被截断) (2)线条关系——不相交(除等高线、等深线图上的陡崖处外)

(3)线条数值——同线等值,相邻等□

02________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判断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

[注] A 、B 两地介于12℃、15℃两条等温线之间小区域,其气温值是A 处小于12℃,B 处大于15℃。同理可判断海拔、气压值。

三、各等值线的应用(详见后面的考点)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概念: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同图等距: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闭合曲线: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曲线,但并不一定在图幅内闭合。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虽在图中看不到闭合,但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区范围大小的限制)。

(4)一般来说,0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若数条等高线重合则为陡崖。 (6)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示坡线:在等高线的标高不用数字标出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山坡降低的方向,指示坡向的短线叫做示坡线。(见上图)

分水线和集水线: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低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脊线,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线。等高线与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分水线降低方向凸出。

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高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的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谷线,也就是山地的集水线,等高线与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应当向河流上游弯曲。

(7)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状况

在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见下图

)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注] (1)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 ,最小值为b ,共有n 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d ,则有关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

?

① n-1 ·d ≤ 陡崖相对高度 < n+1 ·d ②a≤陡崖顶部绝对高度 海拔 <a +d ③b—d <陡崖底部绝对高度 海拔 ≤b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①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③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④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① 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② 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③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4)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6)判断地形走向: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7)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以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③依山谷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流向(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为河流上游方向,见图)和量算小河长度。

考点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概念: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2.等温线图的特征及内涵

(1)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

若就同一地区的两个季节相比,等温线稀疏所代表的季节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稠密的则气温差异大,如我国冬季南北气温温差约50℃,等温线分布则稠密。

若就同一个季节里两个地区相比,疏者所代表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如“热带大陆”非洲的等温线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如其他大洲等温线稠密。

(2)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南半球海洋广,物理性质均一,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相平行。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大陆沿海岸因受海洋影响大,致使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这种状况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

③等温线呈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走向。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东部的等温线分布,既受海洋、洋流的影响又受陆地影响较大,所以等温线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3)等温线的弯曲情况

①陆地上的弯曲受地形(地面状况)影响。如山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②海洋上的弯曲受洋流影响。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暖流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如图)。

③海陆之间的弯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北半球1月份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7月份相反,热带以外的

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先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北半球的夏季;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是陆地,向高纬凸出的为海洋,夏季则正好相反,可归纳为“一陆南,七陆北,海相反”(见图)。

(3)判断地形类型或地势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数据越小,则为山地;反之则为盆地。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若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则地势较高;反之则地势较低。

(4)判断洋流性质及流向

沿海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有暖流经过;反之,则有寒流经过。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考点三、等压线(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1.气压及等压面概念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

2.判断气压场类型(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例)

(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高于两侧地区,称为高压脊,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

(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槽的最低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也叫垭口。

3.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

4.判断风向

(1)方法: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2)根据风向可判断

①等压线值大小: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等压值越来越小。

②南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为北半球,左偏为南半球。

③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高空不考虑摩擦力)

④高压和低压:高压区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后方,南半球风向左后方。

5.判断天气状况

(1)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干晴天气。

(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3)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不是两者绝对气压数值相反)。

考点四、等降水量的判读及应用: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如图中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区密集,说明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2.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平行时,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的为迎风坡,少雨的为背风坡。如图是我国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地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B地是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4.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则属闭塞内陆;线内降水多,则为山地迎风坡。如图是我国新疆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考点五:等盐度线的判读及应用:

1.等盐度线及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等盐度线表示海水盐度的高低及变化趋势。全球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最低。

2.等盐度曲线数值特征

曲线数值外大内小表示低盐度中心;曲线数值外小内大表示高盐度中心。盐度曲线向数值大处凸出,多为寒流经过;盐度曲线向数值小处凸出,多为暖流经过。

3.等盐度线的疏密

等盐度线若密集,表示盐度变化大;若稀疏,表示盐度变化小。

4.依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

5.判断船只吃水深浅

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6.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

表层盐度低处流向盐度高处即为密度流。

考点六、等太阳高度线: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 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如图);该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

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

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3.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

(2014·福建六校联考)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为等温线,f为等高线。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e

C.若e为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是淡水湖

[解析] 根据风向和等压线分布判断半球和等压线数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说明a>b>c,风向向左偏转说明位于南半球。河流发育于山谷之中,说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水注入湖泊,为内流湖(咸水湖);河流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低于e,温度在0℃以上,不结冰。

[答案] B

为等高线,且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 、PQ 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2)题。

(1)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

A.甲、乙;①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 本组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能力,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比对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认真审清题干要求“自流引水”、“工程建设费用最小”,①②水库都能“自流引水”,但②水库路程近一些,工程建设费用小一些。故第(1)题选C。第(2)题,③处等高线稀疏,有大面积的平坦土地,适合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根据对等高线的判读,河流是由北向南流过Z村的,污水处理厂应该建在城镇河流的下游,这样污水顺流而下,也方便收集处理。故选D。

[答案] (1)C (2)D

在等值线图的判读中,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是重点和难点,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1)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图)。

(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图)。

1.下列几种特殊的地形所对应的等高线,正确的是( )

A.尖顶——甲图B.圆顶——乙图 C.平顶——丙图D.凹地——丁图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体会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次穿越我国春节之旅,从海南→上海→黑龙江、从海南→陕西→新疆、从陕西→西藏。为什么同是春节,各地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原来这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地理差异显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无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

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影响因素是地势因素。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差异: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作息时间差异:读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说一说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拓展延伸:文化传统之中国各地中秋节习俗的差异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广州的树中秋——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 南京人过中秋爱吃月饼外,还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南京——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饮食差异: 阅读材料: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是很有名的,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

高中通用技术 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对于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完整版)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 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 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 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家长会教案(范例)

家长会教案 高二5班吴金花 一.致欢迎辞 各位家长: 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高二5班全体师生,对今天到会的各位家长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各位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家长会,说明都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关心。是啊,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呢?又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材呢?我们家长、老师、学校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争取在三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才!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努力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我知道,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将近两个月的学习中,成绩怎么样?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学习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怎么样?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题之一。我们今天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就是:向家长们通报孩子们的情况,家校沟通,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此我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二.介绍班级情况 (一).学生情况:我们班共有57人,男生17人,女生40人;住校生27人,男生7人,女生20人;走读生30人,男生10人,女生20人。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集体。通过二个月的教育,学生的好多习惯都在慢慢改变,我班在学校的各项考核中的成绩在慢慢上升,在开学期间的这段时间我们获得了一致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跟我班上课的老师和各位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诚恳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教师情况:我们班的老师配备都比较强,这些老师不但学历高,经验丰富,而且责任心都比较强。语文龚成栋老师、数学陈多平老师、历史袁得正老师、英语宋玉梅老师,为人方正,治学严谨;政治陈烨老师,虽然年轻,但是他们充满活力、亲和力强,思维敏捷、教学方法新颖,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由这一支队伍来代我班的课,相信在2019年的高考一定能创造奇迹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考试情况(公布学生成绩及年级名次) 本次考试我班是全年级第一名,成绩基本正常,但还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1)本班学生虽是加强班,当初入校成绩普遍不高,全班57人,中考500分以上没有几人,入校平均成绩比我校录取成绩稍高;(2)高中课程知识容量大,难度大;(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得当;(4)在考试中,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5)学生在前一时期还未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6)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性。(7)国庆和运动会耽误较多,使学生放松了复习。总之,对于学生成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1)客观分析,辩证看待。(2)立足现实,放眼将来。(3)全面发展,素质为先。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劲头不足,学习计划不能落实。 2. 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自我上放松,不积极主动,靠老师管着盯着,作业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尤其是双休日作业完成质量更差! 3. 学习方法不当,不会自主学习,只等老师讲,被动地接受。 4.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性差,上课睡觉、吃东西。 5. 有些同学带手机上学,课上上网聊天,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成绩

(2020年编辑)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中图版中国地理必修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标要求】 ·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掌握并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差异成因。 ·结合我国时事背景,探究我国三大自然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等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中国三大自然环境的差异 遂川中学李田古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2.掌握并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并能根据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 3.尊重客观差异,并探讨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掌握辩证、动态、科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运用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探讨差异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梳理】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1.一般依据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来划分自然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属于地势第 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海拔很高, 为地势第一级阶梯 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高山和盆地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年降 水量少,小于400mm 高寒气候;气温低,冻 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 风力强大 植被 以森林和 森林草原为主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 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森林土壤, 淋溶作用强 多为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发育程度差, 土层浅薄 水文多为外流河(区)和淡 水湖,地表水以雨水补 多为内流河(区)和咸水湖, 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多冰川、湖泊,是许多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高二下学期家长会教案

高二下学期家长会教案 高二下学期家长会教案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时间:期中考试后,五一放假前的那天上午。??地点:本班教室 ?基本主题:展示感恩沟通成长?一、让家长在展示环节感受到孩子在华泰中学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和进步。?二、让家长在感恩环节享受到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三、让家长在沟通环节明白现阶段该怎么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1、做好教案,准备好相关音乐、视频和材料。? 2、培训主持人,拟好串词。 ?3、飞信通知家长会时间,提前几天确认,对不能到会的家长要一一电话联系,确保参会率。 ? 4、教室环境布置:前黑板写主题,后黑板写欢迎标语,侧黑板制作与家长会主题相呼应的文字语录。?5、会议服务:准备水杯和倒水的学生;准备签到表和负责签名的学生;安排几名同学在教室门口迎接;安排几名同学引导家长就座。 6、收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和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烦恼。 ?7、学生拟写感谢父母的文章或信件,也可安排部分

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信。? 8、安排好学生、老师、家长发言人,材料要事先审阅。 9、学生学xx况材料准备;最得意的作业本、改错本和测试卷等。?一、主持人开场白。??二、主持人致欢迎词,明确家长会目的和议程。 ?1、现阶段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现阶段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些特点。??2、“学生变坏前的十个征兆”提请家长注意。? 3、给家长的几点建议:引导家长合理定位目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科学配合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4、孩子即将升入高三,给家长的几点建议。?六、家长和老师自由交流。 ?八、家长会结束。 ?1、大部分学生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有部分同学思想和行动不能统一,学习不够踏实,存在着普遍的浮躁心理。眼高手低,听老师讲都会,自己做就什么都不会。甚至有的同学连最基本的课堂作业都不能独立完成,还有抄袭现象。 ?2、学习上缺乏独立和自主的意识。很少独立思考问题,许多作业要等老师去布置才会完成。学习缺乏良好的习惯和主动钻研的精神。比如上课做笔记不认真,改错本敷衍潦草等。?? 3、学习方法不上路,学习效率不高。许多同学从小养成了做事磨磨蹭蹭的习惯,不注重单位时间的效

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加实验34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电子教案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中职学校家长会教案

《放飞希望,沟通无限》家长会 教 学 设 计

致欢迎词 家长会议程 1.介绍班级基本情况 2.就读中职学校的意义 3.春季高考的信息 4.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5.给家长的建议 6.个别交流时间 一、班级情况 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有: 周霖马映飞韦馨等等 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 韦馨陈桃王攀单柏瑞 积极参加排球和地掷球比赛的同学: 翁古史坡马映飞王永蔡强廖应平王艳宋洪丽陈露李天尧周霖杨正敏 蒋兴言陈治豪程浩张苏婷 本班是计算机部2011级 唯一的高考班,是所有班级中学风最好、成绩最好、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每月的文明班级考评中都名列前茅。各科任老师对我班的学风都给予了好评。可以说,这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很优秀。 二、就读中职学校的意义 1、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每年至少需要1000多万中高级技术人才。这些中高级技术人才从哪里来?当然多数是从接受过中职教育的学生中来。不然,国家何以每年拿巨资来扶持中职教育。凡是读中职的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每年至少都有1500元的资助。请各位家长想想看,国家每年拿出多少钱来资助中职学生?为什

么普高学生没有? 2、普通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 读普高(普高也分为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考大学,这肯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也有很大风险,它主要适合学习习惯好,小学和初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不是所有的普高毕业生都能考上大学。这些年来,全国的高考升学率不到50%,就算上了大学分数线,但能上重点线的又只有20%,能上一般本科线的也只有20%多一点。而上高职专科线的超过50%。也就是说,即使读普高,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连最差的大学也考不上,即使勉强考上大学,也有一多半只能读高职院校。再加上补习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考大学也就越来越难。 3、读中职学校既可高考,又可就业 三、对口高考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大学招生入学考试有三种: 一是普通高考(俗称为“高考”); 二是“春季高考”;春季高考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主要考试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达到一定分数线后,由本省自行选录。有专科、本科两种选择。 三是“单独招生”; 春季高考与普通高考的区别: 1、考试时间相同。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程序统一组织,同一时间考试。 2、考试形式相同,内容不同。春季高考所开设的课程难度都低于普高,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教材的难度比普高教材低了很多。 3、录取的渠道和方式相同。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程序分别划定普通高考及春季高考建档线,网上统一录取。 4、升学后待遇相同。对口升学的考生在大学期间无论是师资安排、课程设计还是学生奖学金、毕业文凭以及学位授予、就业待遇等方面,同普高考入的学生无任何区别。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1.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切忌“5+2=0”。(5天在 校,2天在家)每周的作业:小字、周记、英语背单词和笔记、语文背课文、数学记公式、物理做练习、专业课背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