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

案例内容:

“宁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这是二千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言。

公元前73年,在古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一所角斗训练所里,发生了一次暴动。角斗奴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尖刺的木棒,杀死了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训练所,向城南的维苏威火山奔去。组织这次暴动的,就是古罗马史上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同罗马作战时被俘,被卖为奴,并且被送到卡普亚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受训。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经常遭受拷打,而且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迫在角斗场上互相角斗、互相残杀,供灭绝人性的奴隶主哄笑取乐。他们对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忍无可忍。公元前73年,有200多人密谋逃亡,由于密谋泄漏,结果只有78名奴隶及时拿了菜刀和铁叉等武器潜逃成功,来到维苏威火山上造反。他们推出三名领袖,斯巴达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起义军极盛时期曾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消灭。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公元前

71年,奉命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苏。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十字架上。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继续蔓延,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案例评析:

案例讨论:

1、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如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

案例来源:

(1)李纯武、寿纪瑜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案例内容: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

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

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故事近乎可笑,但包含着重要的哲理。它说明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时总是

从“假设如何如何”开始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

义的。

案例评析:

案例讨论:

1、在经济学研究中,可以任意使用假设吗?

2、废料进废料出与经济学假设有什么关系?

案例内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方法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各种数学方法的采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数学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发展,一方面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的研究领域还在扩大;另一方面,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还不断运用更深奥的数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经济事物的质的方面。有人指出,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西方有些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采用很深奥的数学方法,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倾向。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激烈的争论。

(1)肯定经济学数学化

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经济学处于初创时期,就有一批经济学家以数学公式来表示经济中的数量关系。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23-1687年)就是这批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著《政治算术》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于1758年发表的著名的《经济表》,也使用数学图式的方法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法国A.A.库尔诺(一译古诺,1801-1877年)则是西方较早系统地把数学运用于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于1838年发表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一书常被当做数理经济学的开端。

随着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的发生,数学在经济学中更加重要了。英国著名的边际经济学派经济学家杰文斯甚至说“经济学为快乐的与痛苦的微积分”。经过慎重评选的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在经济计量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挪威经济学家费瑞希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以后获奖的经济学家中有1/3以上是在经济学数学化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的。20世纪经济学的重大进展都与数学相关。

经济学数学化的内容之一是运用数学工具表述、研究与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以许多现代数学的分支(如博弈论、概率论、组合论、拓扑学等)为工具来准确、简明地表述经济概念,论证并发展经济理论,对经济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分析手段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人类经济行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不确定与风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使无数经济学家耗费了毕生心血。但只有在运用了博弈论之后,对不确定行为的分析才有了突破性进展。博弈论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更加全面而完整地分析参与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理性决策的过程,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学数学化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经济计量学的建立。经济计量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编制经济模型,即用数学来表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然后代入统计数据,得出结论,或用于经济预测,或用于政策分析。它的建立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预测和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采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侧重于从宏观总量出发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大量运用数学工具,用严格的数学理论来描绘各种经济现象,形成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增长模型等多种经济增长模型。19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r)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更多地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由此观之,经济学数学化应该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否定经济学数学化

数学化不能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经济的运行总是在一定的制度之下,离开了对

具体生产关系的定性分析,数学化的定量分析意义并不大。而且,经济中的问题也决不仅仅是数量关系,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出错综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一味强调经济学的数学化会使经济学走入歧途。

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工具被当作了目标,简单明了的经济思想披上了烦琐的数学外衣,增大了认知费用,理论经济学有被数学主宰。西方学者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形式主义,它所追求的只是数学形式。甚至有人认为只有使用数学工具的文章才是具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否则就属于“垃圾”。可是,在经济学中,数学形式的正确决不能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给错误的经济理论装配一套数学公式,其作用是给错误的内容以貌似科学的包装。詹姆斯·布坎南指出:“不管当代的学者如何想尽各种办法使问题复杂化,来掩盖自己理论上的不可靠,经济学的主要原理仍然是根本的原理。我们不需要用现代数学这种多余的‘超重行李’”去掌握和传播亚当·斯密实现的、并由他的继承者所强调的原理。”[1]

经济学日益数学化的趋势早已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本是学数学的,后来改行研究经济学。他对他们自己圈子内的人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情况相当熟悉,并对此提出了可以说是中肯的批评。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讽刺当时兴起的数理经济学时说:那些作者,“在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之复杂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里昂惕夫在《科学》杂志上撰文,对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专业经济学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充满了数学公式。这将读者从一套似乎有理而完全是任意的假说引到精确的但是却是无关的理论结论。”他把“经济理论家不停地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经济计量学家把大体上相同的一套一套的数据和具有一切可能形式的代数函数相拟合”称为“一场沉闷的演出”。这种批评出自一个对经济学数学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之口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总之,滥用数学是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当前西方经济学比以往更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经济学的工具箱一天比一天沉重了。可是,科学形式并没有也不可能给经济学增添多少科学内容。

案例评析:

案例讨论:

1、有人认为,数学化是21世纪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你的看法如何?

2、你是否认为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没有意义了?

案例内容:

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

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

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这是由于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到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

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因此,政治经济学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亚当

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合人们利已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因此,《国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贯穿着古典学派的基于利已心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李嘉图声称,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是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的,“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促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地一起”[1]。因此,他认为只有实现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是站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攫取利润进行辩解的。在他看来,资本家在发展生产时固然追求个人利益即追逐利润,但是获取利润是为了积累,积累资本是为了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则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同生产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合理的、永恒的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初期即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处在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还没有充分的暴露,斗争还不十分尖锐。这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们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它毕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治经济学,其理论体系一开始就孕育着庸俗的因素和阶级的局限性。

2、西尼耳: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发展起来,并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为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所代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庸俗政治经济学最早的代表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西尼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西尼耳(1790-1864年)是19世纪中叶最露骨地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家。他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节欲论”。按照他的说法,“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而资本则是资本家的“牺牲”。他说:“资本家在获得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时,要牺牲个人的消费,更确切地说,要牺牲这种消费所给予他的享乐和满足。因此,资本是一项财富,是用于财富的生产或财富分配中从类作出努力的结果。”[2]在西尼耳看来,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的共同“牺牲”所创造的,因此商品的价值也就应当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在他看来,“工资的定义是劳动的报酬”;同样地,“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他写道:“节欲既表示放弃把资本用在非生产性消费的行为,又表示一个人宁愿把他的劳动用于生产未来成果而不用于目前成果的行为。凡是这样做的人就是资本家,而对于他的行为的报酬,就是利润。”[3]西尼耳对资本家的“节欲”颂扬备至,似乎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于资本家这种“自我节制”行为造成的,从而完全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

早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观点在不同程度上被后来西方经济学所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形形色色的新的理论体系。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则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辩护的。

3、马尔萨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代表

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他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他的理论是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反对无产阶级,当土地贵族阶级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发生分歧时,他又站在土地贵族立场反对资产阶级。

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曾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工业资产阶级被不断增加资本积累的愿望所驱策,对土地贵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工业资产阶级认为,限制从国外输入谷物的立法意味着土地贵族取得高额地租,也意味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工资增长,利润降低,导致资本积累减少;而土地贵族的地租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费,只有少部分节约下来转化为资本。因此,这个社会“纯收入”最好是不落入浪费的土地贵族阶级的手中,而流入“节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手里。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立场的马尔萨斯极力地为地租辩解。他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高额地租意味着国家富足、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低额地租标志着相反的情况。针对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对废除谷物法的要求,马尔萨斯竭力为谷物法辩护。他认为,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应该使粮食自给自足,因此他反对废除谷物法。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马尔萨斯作为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代表的本质,他写道:“只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土地所有权的利益,同贵族的利益一致时,马尔萨斯才拥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凡是土地贵族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分歧并且互相敌对时,马尔萨斯就站在贵族一边,反对资产阶级。”

4、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在产业革命以后,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急剧加速了小资产阶级两极分化的过程,出现了具有完整体系的小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的西斯蒙弟和法国的蒲鲁东等人。

蒲鲁东(1809-1865)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符合公平的原则,前者是强者剥削弱者,后者是弱者剥削强者;前者有压迫性和把社会性,后者则反对独立性和相称性;前者通过专制主义侵犯自由意志,后者则压制智力和感情上的自发性、行动和思想的自由。他幻想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综合起来,建立以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第三种社会形式。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制造出各自的产品,可以用来供自已消费,也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以另一种产品的形式补偿自己劳动产品的十足价值。蒲鲁东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他厌恶工业革命,反对现代工业,希望返回到手工劳动的生产中去,他认为即使丧失999‰的生产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能使永恒公平实现就行了。

小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等级,决定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一方面它批评与小资产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资本主义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维护私有制。他们把小生产理想化,企图按照小生产的规范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时,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

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1818-1883年)和恩格斯(1820-1895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提示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性。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案例评析:

案例讨论:

1、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社会主义经济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果说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还是否是大多数人?那么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应如何体现其阶级性?

案例来源:

(1)《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2)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动画地址: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1/flash.htm

价值形式的演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2/flash.htm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3/flash.htm

资本扩大再生产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4/flash.htm

资本循环的条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5/flash.htm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6/flash.htm 市场规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7/flash.htm

价值转型理论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8/flash.htm

虚拟资本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9/flash.htm

利润分割(四)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0/flash.htm

利润分割(三)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1/flash.htm 利润分割(五)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2/flash.htm 微观调节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3/flash.htm

宏观调节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4/flash.htm

国际博弈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6/flash.htm

国际货币制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7/flash.htm

经济全球化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18/flash.htm

视频内容:

第一章商品

视频二:劳动生产率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6861069.html,/course/zzjjx/chapter/01/video.htm

视频三:台湾拜物教

第二章货币

视频一:货币史

视频二:信用卡

视频三:货币种类

视频四:通货膨胀——德国马克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视频一:摩登时代

视频二:工资

视频三:机器人

视频四:资本市场

视频五:福特

视频六:泰勒制

视频七:现代企业制度

视频八:工作日

第四章资本积累

视频一:兼并

视频二:贫困

视频三:资本集中(第一条铁路)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视频一:日本经济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

视频一:经济危机

视频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视频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八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第九章生息资本和利息

视频一:银行

视频二:股市、虚拟资本

视频三:股市与虚拟资本

视频四:股票交易

视频五:华尔街

视频六:金融风险

视频七:股份公司的产生

视频八:信用

视频九:旧上海证券交易所

第十章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

视频一:中国奶妈

视频二:韩战

视频三:摩根垄断史

第十一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视频一:共同富裕

第十三章国家调节微观经济

视频一:公有制

第十四章国家调节宏观经济

视频一:凯恩斯国家干预

视频二:社会保障

第十五章国家垄断

视频一:三大改造

视频二:公私合营

视频三:美国大选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视频一:WTO

视频二:金本位制

视频三:蒙代尔

视频四:欧元

第十七章国际价值规律及其表现

视频一:欧佩克难填对伊开战后原油供应缺口

视频二:欧佩克石油价格上周回落52美分

第十八章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视频一:APCE

视频二:对外开放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理 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

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

政治经济学B

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学院: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D.探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2、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 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A.W-W-G′ B.G-W-G C.W-G-W D.G-W-G′ 6、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大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7、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 8、一切社会的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资本构成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1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13、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14、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产生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以及经济)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而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该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畴。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 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捍卫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阶级斗争和党派斗争的根源。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规律 二、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生产关系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生产 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A. 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 A. 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

B. 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 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 D. 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4、生产关系是() A.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 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 C.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 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 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 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 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环节之上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B. 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 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3、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 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3、经济规律有哪些不同于白然规律的特点? 4、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规律 二、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 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 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4、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 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 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 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1、经济学的含义: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它包括理论经济学(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如会计学、技术经济学等)。 其中,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有时也简称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3、关于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关系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名称也是通用的。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被最早使用时,其中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指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意思。当时,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了原来只局限于研究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格局。后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 目前,对于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关系的理解,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义语。如有学者说,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试图区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但是都未见成功。我们这里仍然把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看作是同义语。(参见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有的学者则认为,虽然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在理论发展史上曾经是同义语,但今天已不宜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理由是,政治经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与其它经济学科相区别有自己特殊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学科,政治经济学虽然也要拓宽研究对象,但与其它经济学科相比,它更加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理论抽象的特色不能变。 研究基本理论,以为其它经济学科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是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优势,对此必须坚持。(逄锦聚:《论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2002年8月27日《光明日报》)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生产: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的服务。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亦称“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诸过程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还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性质和人们在生产关系系统中的地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综合选择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活资料 D.科学技术 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 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 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态度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2.劳动资料 3. 生产关系 4. 生产方式 5 经济规律 三、分析判断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A)

广东金融学院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A) 出卷老师:蔡赛男 使用班级:1015211,1015212,1015213,1015214,1015221,1015222,1015223,1015224, 1015231,1015232,1015241,1015242,1015251,1015252,1015311,1015312,1015313,1015314 1015321,1015322,1015323,1015421,1015422,1015423,1015424,1015425,1015811,1015812 1015813,1015814,1015815,1015816,1015821,1015822,1015841,1015842,1015843,1015844 1015111,1015112,1015113,1015114,1015115,1015116,1015117,1015118,1015119,101512 1,1015122,1015123,1015131,1015132,1015133,1015151,1015152,1015511,1015512,1015 513,1015514,1015515,1015516,1015517,1015541,1015542,1015543,1015544,1015551,10 15552,1015553,1015711,1015712,1015721,1015722,1016211,1016212,1016221,1016271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DD 6----10 DDCDD 11----15 CADAD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二、多项选择题 1----5 AE、ADE、ADE、BCD、BCD 三、辨析题(请先判断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制度安排,二者没有区别。 答:错。(1分)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基本性制度,它反映着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虽然两者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者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者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3分)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答:错。(1分)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3分)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B 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1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16.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7.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一定点之内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是() A.必要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形成新价值的时间 C.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时间 D.转移所消费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 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剩余劳动 D.必要劳动1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标准是() A.根据资本在劳动过程中采取形态的不同 B.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C.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D.根据资本职能形式的不同20.资本集中()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2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A资本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④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④贮藏手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②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③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④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③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④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①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②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③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④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11、资本积聚是() 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小资本联合成大资本 ③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资本总额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整理【名词解释&简答】

0、(1)生产力: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 2、(1)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2)价值: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 (3)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含义) (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6)价值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3、(1)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2)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3)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 、(1)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2)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期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5)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量的变化使价值增值,叫做可变资本。(6)利润: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 (7)生产价格: (8)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经济收入。(9)级差地租(及Ⅰ、Ⅱ):是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10)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11)扩大再生产: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