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史总汇

近代史总汇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一居是(B)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C.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最先产生的新的阶级是(C)

A.民族资产阶级

B.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C 工人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最终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C)

A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 洋务运动后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增强

C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 递归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都失败了。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其根本原因是(B)

A 军事战略的错误

B 社会制度的腐败

C 经济技术的落后

D 思想观念保守

5. 从鸦片战争后,由于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是在(B)

A 中法战争后

B 中日甲午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D 五四运动后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 林则徐

B 魏源

C 马建忠

D 郑观应

7.“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是指西方的(C)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科学技术

D 生产方式

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

A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

B 没有科学技术的指导

C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D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9.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A 西体中用

B 中体西用

C 西学中源

D 中学西源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政治实践是( B)

A 洋务运动

B 戊戌维新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1.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虎关条约

12.近代维新和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D)

A 要不要社会革命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C 要不要再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3.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就过的主张并且为此努力,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C)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心

B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C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D 资本主义制度已过时

14.近代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D)

A 英国

B 发过

C 美国

D 俄国

15.近代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D)

A 天津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6.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C)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17.“南京条约”中英国强迫中国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城市是(C)|

A 南京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B 天津上海广州厦门福州

C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D 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烟台

18.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设立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成立“国中之国”,最早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国家是(C)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19.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D)

A 1839年

B 1840年

C 1841年

D 1842年

20.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C)

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1.近代西方列强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

A 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

22.近代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海国图志”的是(B)

A 林则徐

B 魏源

C 郑观应

D 徐继

23.甲午战争失后,李鸿章伤感的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儿,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看出洋务运动是(B)

A 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B 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 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24.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激增,这跟其搜去的哪一项特权关系最大(C)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关税协定权D外国人可以再中国租地建房

2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的地方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6.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

A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了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收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抵制

27.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是(D)

A 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强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B)

A 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

B 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C 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D 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

2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社会经济上的主张(A)

A 互相矛盾

B 大同小异

C 完全一致

D 互为补充

30.外国侵略者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B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二、多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CD)

A宣扬殖民主义的奴化思想

B进行文化交流

C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D摧毁中国人民的自尊

2、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ACD)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中国的社会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3、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CD)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夏条约》

D《黄埔条约》

4、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AC)

A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B中国制度的腐朽

C西方列强不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D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D)

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家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个历史任务的关系是(BD)

A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一样

B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必要的前提

C两大历史任务的内容不一样,实现方式一样

D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7、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失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ABCD)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台湾被日本侵占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8、列强瓜分中国为什么破产(AB)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

C帝国主义自动退出

D清朝政府的努力

9、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夷之长技有(ACD)

A火器

B大炮

C战舰

D养兵练兵之法

10、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AB)

A获得廉价的生产原材料

B扩大倾销商品的市场

C获得赔款

D扩大国际影响力

11.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主要是围绕ACD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制

C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赫尔兴西学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启示有ABC

A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取缔了沙俄在中国夺取的一切特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

C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那就是要发动群众的革命方法

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真正的大同社会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为了统治中国采取的主要方式ABC

A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扶植收买代理人

D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向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学习主要包括的三个层次是ABD

A器物层次B制度层次C经济层次D文化层次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是ABCD

A新文化运动揭示的文化革新的新主题

B十月革命引发的先进分子的新思考

C五四运动唤起的工人阶级的新的觉醒

D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彰显的新魅力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B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D没有翻地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一只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

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掠夺的手段主要有ACD

A发动战争,屠杀人民

B剥夺关税自主权

C侵略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D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学堂有ABC

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D时务学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AC

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建设得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

D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是要推翻三座大山,是指ABC

A推翻帝国主义

B推翻封建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民族资本主义

三、简答论述题。

1、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名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争取名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扫清障碍。近代以来,一些爱国人士提出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努力过,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都不能从根本上为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历史的实践证明,必须先实现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后,才能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翻地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当前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要为“中国梦”而奋斗。

2、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翼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简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一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它破坏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

(2)另一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严重障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综合来看: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是促进而是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4、试论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实现救亡图存,开启了向西方工业文明学习和借鉴之路,结合近现代历史谈谈近代西方学之路主要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近代先进分子围绕救亡图存向西方工业文明的学习和借鉴之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器物救国的历史阶段,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表现为采西学、职洋器,是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始,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对军事、教育、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的“洋务运动”。但是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第二个阶段是制度教国的历史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廉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倡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并且进行了戊戌维新的政治实践活动,但是最终失败了。第二个阶段是以孙中山、黄兴、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进行了辛亥革命,想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却只有民主共和国之名没有民主共和国之实,很快陷入了北洋军阀封建制度割据统治中,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

(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教国的历史阶段,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总结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和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由此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也叫新文化运动,以期把人们从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新文化运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受十月革命的影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另一部分人如胡适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了下去。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 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是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A)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2.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攻功绩在于(D)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解放

3.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C)

A.太平军

B.洋务所

C.维新派

D.义和团

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B)

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D.为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5.康有为向光绪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施政纲领,因为它(A)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B)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7.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想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C)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D)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9.我们之所以把维新变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D)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10.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B)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和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时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1.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C)

A.改革时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12.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是因为(D)

○1儒家思想根深蒂固○2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欺骗性

○3变法过程的策略○4个人经历

A. ○1○2○3

B. ○2○3○4

C. ○1○3○4

D. ○1○2○3○4

13.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

者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开始推行清末新政。清政府认为“可变”的包括:○1伦理纲常○2君主制度○3科举制度○4经济制度有(B)

A. ○1○2

B. ○3○4

C. ○1○4

D. ○2○3

1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其共同点○1都是中国学习西方的活动○2都加剧了社会矛盾○3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4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有(A)

A. ○1○4

B. ○2○3

C. ○2○4

D. ○1○3

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爵等奖床板上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举。”此“创举”反映了(B)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立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6,清末预备立宪中仿照西方国家议会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是(A)

A咨议局B,资政院C宣政院D 平政院

17,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尽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D)

A改革官僚制度

B顺应舆论要求

C引进西方政体

D维护专制皇权

19,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C)

A解散了军机处

B丧失了立宪派的支持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20,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B)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专制

C效仿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21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无人足迹锁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之初的状况

反映出当时社会1,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改良主义是当时的思潮3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4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A)

A1.2.3.4

B1.2.3

C1.2.4

D1.2.

2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改革政治制度

2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的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业,海军业,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据此,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C)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本主义的民族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C)

A军事企业未盈利

B民用企业亏损

C北洋舰队覆没

D福建水师覆没

2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生产的积极影响是(B)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现状

D完全清除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6,洋务运动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是(B)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C学习西方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D学习西方必须运用革命方式

27,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B)

A制夷

B自强

C灭洋

D求富

28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C)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新

D张之洞

29,19世纪六七十年代,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主要体现在(A)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族维护天朝大国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0,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CDE)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当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E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百日维新的变法内容有(CDE)

A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该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E 建立农工商总局

3、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的李理论依据是因为(ABCD)

A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变法过程的策略

D 个人经历

E 社会环境

4、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着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其共同点有(ADE)

A 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

B 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C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

D 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E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洋务派举办的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有(BCDE)

A 废八股,改科学和兴西学

B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 建立新式海陆军

D 兴办近代企业

E 翻译西书

6、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有(ACD)

A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E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7、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主要重要原因是(AC)

A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B 对外的依赖性强

C 洋务派的封建性

D 洋务经费的不足

E技术力量的薄弱

8、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ABC)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E 开平矿务局

9、洋务派在地方上代表人物是(ABC)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奕

E 张之洞

10、下列属于洋务派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是(BCD)

A 招收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B 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C 创办西式学堂,培养技术人才

D 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E 开办孔子学校、介绍中国文化

11、下列刊物中属于维新派用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ACD)

A 《中外纪闻》

B《民报》

C 《时务报》

D《国闻报》

E 《大公报》

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 “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B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结束历时103天

C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E 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3、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他能够(ABCE)

A 在中国开办工厂

B 阅读《时务报》

C 与维新人士交朋友

D 到东交民巷使馆区参加舞会

E 在中国建筑铁路

14、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ABC)

A 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B 维新运动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和反对

C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D 维新运动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E 维新派没有进行充分的社会动员

15、下列哪些内容为“预备立宪”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ABCD)

A 资议局的设立

B 资政院的设立

C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

D 建立内阁

E 建立政党

16、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开始推行清末新政,清朝政府认为“可变”的包括有(CD)

A 伦理纲常

B 君主制度

C 科学制度

D 经济制度

E军事制度

论述题

1,试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答:(1)主要内容有: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至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2)影响主要有:第一,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第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为资本中国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三,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第四,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五,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

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第六,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顺应发展了“新思想”。

总之,洋务运动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些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2、试论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异同

答:(1)相同点:第一,背景——三次运动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第二,内容——改革的内容都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第三,结局——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第四,作用——它们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不同点:第一,目的——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第二,内容——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3、请结合下列相关史实,谈谈对清末预备立宪的两种认识

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预备立宪”,规定各省筹备设谐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1911年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有称“皇族内阁”,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答:(1)清末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不可否认,预备立宪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的立宪改革,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系清王朝的统治,但这并不影响立宪改革的实践在事实上推动了政治近代化。如《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体现了政治权威的理性化和政治生活的法制化,而《钦定宪法大纲》关于民众政治权利和各项自由的规定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谐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都有效的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谐议局,内阁等政治机构的设立和发挥作用,则体现了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总之,预备立宪实践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无疑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对清末民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清末预备立宪只是清廷顽固派拖延时间的措施,具有落后性和反动性。从改革内容来看,清末预备立宪确实反映了政治近代化的趋向,但这并不能掩盖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实质,这一点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23条内容其中的14条都是关于君上的权力的规定,且皇族万世一系、皇帝至高无上,所谓“臣民的权力和义务”只是点缀罢了,也根本无从实施。此外,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皇族7人,也体现政治改革的欺骗性。由此可见,立宪只是清政府迫于形式所进行的权宜之计,其目的只是被着近代化外衣行专制之实,最终遭到失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内容的是(B)

A 派遣留学生

B 裁撤军机处

C 编练新军

D 奖励实业

2、1903年6月,(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

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 陈天华

B 邹容

C 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 《猛回头》

B 《警世钟》

C 《革命军》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史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同盟会 D 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 《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民国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民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D)

A 广州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D)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

A ①⑤

B ④⑥

C ③④

D ③⑤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A 黄花岗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B)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C)

A 1910年

B 1911年 C1912年 D 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20世纪初主张“实业兴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A)

A.张骞

B.周学熙

C.荣宗锦

D.荣德生

17.1912年8月,宗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B)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国民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B)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力量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D),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D)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宗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民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C)

A.中日共同防敌军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持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军阀主要有(C)

①直系②皖系③泰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

26.“府院之争”中,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D)

A.加强中立国力量

B.抵制皖系势力

C.扶持黎元洪当总统

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

27.1917年孙中山针对(D)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28. .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9.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后,英国趁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A)

A.西藏

B.新疆

C.蒙古

D.外蒙古

30.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B)

A.化工和火柴

B.纺织和面粉

C.造纸和纺织

D.榨油和制瓷

二、多选题

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BCD)

A 清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哇哦过侵略者的念头

B 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

C 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基本形成

2、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BCD)

A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B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C 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 颁布新的学制

3、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AB)

A 华兴会

B 光复会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4、20世纪初,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纷纷涌现,其中包括(ABD)

A 《革命军》

B 《猛回头》、《警世钟》

C 《变法通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BCD)

A 康有为

B 章炳麟

C 邹容

D 陈天华

6、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BCD)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7、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BD)

A 推翻满洲贵族的通知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

D 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8、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

C 要不要社会革命

D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9、策划武昌起义的革命党领导人是(CD)

A 黄兴

B 黎元洪

C 蒋翊武

D 孙武

10、《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ABD)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人民享有各项权利

C 实行总统制,总统有行政、立法、司法权

D 国家体制实行内阁制

11、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BC)

A 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

B 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 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

D 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12、为了防范袁世凯,孙中山在给参议院提出的附加条件是:(BCD)

A 袁世凯承认共和

B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 新总统在南京就职

D 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他采取鼓励和敌视的政策是:(BCD)

公然要挟清政府派兵镇压

B 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C 曾派军队进行武力威胁

D 扣留中国海关关税

14、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回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ABC)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护法运动

D 保路风潮

15、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BCD)

A 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

B 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 袁世凯交易赞成共和

D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6、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BCD)

A 以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

B 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是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

C 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二十一条”

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

1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ABC)

A 皖系

B 直系

C 奉系

D 桂系

18、得到日本支持的军阀有:(AC)

A 段祺瑞,

B 冯国璋

C 张作霖

D 黎元洪

19、袁世凯独裁统治建立的原因有:(ABCD)

A 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支持

B 立宪派的大力支持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

D 自己有相当的军事政治实力

20、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ABCD)

A 没有提出彻底的翻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不能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掌握一直革命武装

D 对建立革命政权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认识

三、论述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

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致使民怒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

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激化了社会

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

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更多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在民族危难加深、群

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

革命的中坚力量。

2.论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答: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

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第三,代表这个阶级的中间派,由于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众;由于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很大的分量。第四,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既不能容忍、更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

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

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民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民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

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民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