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第10期(总第191期) 1999年10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10(General Seri al No 191)

October,1999

口岸城市

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张爱珠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该文概括了我国口岸城市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阐述了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

化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口岸城市的发展与其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动态的协同规律。并提

出了加快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口岸城市;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协同规律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76X(1999)10 0059 0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沿海、内陆边境、沿江等地区崛起了一大批口岸城市,这些口岸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扩大国际交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口岸城市的类型

1 沿海口岸城市(海港城市)

这类口岸城市主要有上海、大连、天津、青岛、秦皇岛、宁波、厦门、南通、汕头、深圳、广州、北海等。沿海口岸城市以港口为依托,城市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三资企业数量多,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很大,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人才,投资环境良好。在这些口岸城市都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区,有的还设立了保税区,其对外开放度远远超过内地。如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港口条件十分优越。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最早的口岸,几十年来港兴市兴、口岸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GDP以年均增长15%以上的速度发展,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9亿元,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5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9亿美元。同年,大连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了7200万吨,空港旅客吞吐量达200多万人次。这几年,大连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由于大连市政府实施招商工程,1998年全市又新批直接利用外资项目800多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3亿多美元。目前,全市已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6800多家,实际使用外资55亿美元。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已取得新的突破,一是企业集团对外发行B股股票,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产权交易方式,出让全部或部分现有存量资产。由于实施 盈利工程 ,切实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坚定了外商来连投资的决心。

收稿日期:1999 05 29

作者简介:张爱珠(1941-),女,吉林省四平市人,研究员。 2 内陆边境口岸城市

在我国绵长的陆地边境线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崛起了一批边境口岸城市:东北地区的黑河市、绥芬河市、珲春、丹东;新疆的伊宁、塔城、博乐;云南省的瑞丽、畹町、河口;广西的凭祥;内蒙的满州里、二连浩特等。这类口岸城市地理区位独特,边贸通道畅通,并设有经济贸易区或边境经济合作区,对外商投资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投资环境比较好。以黑河市为例,该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地处黑龙江南岸,隔江同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相对。改革开放前这里只是一个边陲小镇,如今已发展成拥有20多万人口的边境口岸城市,还兴办了边境经济合作区。该市以贸易、旅游为先导,不断从内地引进人才,积极发展出口加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引进外资和内资,兴办的各种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加。

3 沿江口岸城市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继沿海、沿边开放后,沿长江经济带也开放了一些口岸城市,有南京、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在北方,沿松花江两岸则有松原、哈尔滨、佳木斯、同江等口岸城市。这类口岸城市对外开放较晚,但发展迅猛。这些城市充分利用黄金水道,依靠本地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国际贸易,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以芜湖市为例,自199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芜湖为沿江开放城市以来,由于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并允许芜湖对外藉轮船开放,使芜湖的外贸、外运、引进外资迅速发展起来。世界各地的客商均可直接把客货轮开到芜湖,发展国际贸易,使芜湖由一个长江内河港口变成了国际贸易港口。芜湖经济开发区第一步发展

目标已实现,区内注册企业达300多家,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外资企业进区落户、开业生产,带动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早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二、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所谓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口岸城市同腹地、中心城市同毗连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粘合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作为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其必然性。

1 口岸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

口岸依赖于腹地而存在,没有腹地也就无所谓口岸。比如,大连是东北地区的海上外贸口岸,天津是华北地区、上海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海上贸易口岸;伊宁和塔城是新疆对中亚各国的外贸口岸;黑河及绥芬河是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陆上贸易口岸等等。

2 口岸的发展与其幅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动态的协同规律

口岸城市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人才比较集中,科技比较先进,以第二、第三产业发达为特征。一般地说,口岸城市是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口岸城市招商引资、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直接影响腹地的发展。口岸与腹地在资源、科学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很强;在经济发展方面,口岸与腹地是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可以说,腹地是口岸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原材料的供应地,人力资源的后备地,外贸出口商品的供给地。因此,口岸与腹地是共生共荣的经济共同体,口岸与腹地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动态的协同规律。

3 腹地经济发展需要口岸城市的带动与辐射

口岸城市常常由于特殊的区位优越,科技和教育发达,人才荟萃,通讯和交通条件优势,能够保持高于腹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口岸城市具有较强的金融、商贸、信息中心的功能、并向腹地辐射,通过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信息流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若口岸城市的经济功能薄弱,必然影响腹地经济的发展。总之,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二者必须协同发展。

4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剧

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剧。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会给每个成员带来诸多好处,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都在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欧洲联盟,已实行了统一货币(欧元)、盟内成员实行无关税贸易,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世界尚且如此,在一国内或一个地区内、更应加强经济一体化发展、努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三、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1 改变口岸城市的单一功能,加强口岸城市的金融、贸易功能,信息和决策功能

我国有不少口岸城市形成时间较短、城市功能比较单一。过去主要作为两国或两地区的运输、贸易通道而存在。随着口岸与腹地经济的发展,单一功能的状态必须改变,口岸城市应重视金融、贸易、信息、决策等功能的强化。边民小额贸易、易货贸易还在向大规模的地贸和国贸发展,现汇贸易的发展以及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三资企业的增多,都要求口岸城市具有结汇、融资、信贷、保险等功能。只有具备了这些功能,才能促进口岸及腹地经济的发展。

2 进一步完善口岸城市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我国,沿海口岸城市因开放早、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投资环境比较优越。而沿边,沿江某些口岸城市投资环境欠佳,主要表现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尚未形成,缺少必要的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和仓储设施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岸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完善口岸城市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满州里口岸的做法可以借鉴。

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满州里口岸,自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后,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口岸格局,并建立了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 ,不仅完善了投资硬环境,还通过简化通关手续,减免相互税费,开办保税业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等办法、大大改善了投资软环境。这一年多来,俄商入市交易人数达10余万人。新加坡、香港等客商正在满州里建设商贸城,并设立金融机构。

3 发展口岸城市同腹地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建立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系

口岸城市作为腹地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应经常性地向腹地输送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信息等。与此同时,口岸城市要以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动与腹地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及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化组合。特别要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在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加强区域内经济的联合与渗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以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从企业联合入手,推进行业联合、城镇联合;加强产业渗透,逐步形成以资金为纽带,以技术分工为基础,建立起实行专业化协作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系。

4 构建区域性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大力发展交通,通信基础产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口岸城市同腹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内交通和信息网络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口岸与腹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沟通口岸同腹地的联系,一方面要建设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和现代化的港口与机场;另一方面,还应建设以微波、光缆为骨干的通信干线网,建立一个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为经济部门和企业跟踪国内外市场,反馈区域内外经济技术信息的现代化交通、通信体系,以保证口岸和腹地互动、快速、协调地发展。

5 构建区域性的科技教育体系,以促进口岸和腹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在过去行政区长期管理经济的状况下,口岸同腹地的产业经常是脱节的,缺乏产业的传递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也缺少科技、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管理经济的职能将弱化,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由国家统一控制。这样,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口岸及腹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建立区域性科技、教育体系。口岸城市向腹地经常发布科技信息和教育信息,组织各种专业科技培训和管理人才培训,为各行业和企业输送科技成果和人才。

(责任编辑:丁秀春)

60财经问题研究 1999年第10期 总第191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