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版历史九上《美国独立战争》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九上《美国独立战争》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九上《美国独立战争》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九上《美国独立战争》word教案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爆发与结果,第二届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了解华盛顿的功绩及其历史地位;理解《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及其基本原则。

2.学习运用图表形式归纳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

3.通过学习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事迹,感受其爱国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

难点: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说明: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既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又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整理独立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掌握战争的重要环节,故为重点。

2.初中学生对于处在劣势下的美国能在独立战争中取胜的原因难以理解,故为难点。

独 立 前 独 立 战 争 过 程 独 立 后 [本课小结采用了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史论结合的评价华盛顿的方式,以使学生在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及独立后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运用上述史实,提炼观点,并以史实材料论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但从效果来看不是令人满意的,总结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1.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过于简单,往往出现有观点但难有充分史实作为支撑,致使陈述显得空洞苍白。

2.教师的组织能力经验尚显不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致使总结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总结全课和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岳麓版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历史意义,思考俄国和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难点】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图片。教师引言:这位伟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年我们中国的老大哥俄国的领头人,他在俄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毛主席,那么列宁为什么会在俄国有如此的威望?他带领的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我们来学习《俄国的十月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底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至1917年,俄国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师:一站之前俄国的社会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战期间俄国的半数劳动力被充军,所以一站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多媒体展示一站中的俄国士兵以及一站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历史: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点 ①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并认识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③通过课中题及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②通过卡通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②通过介绍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同学们知道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学原理吗?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谁提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位科学家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有所介绍,希望同学们如古人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 麓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 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7《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2、工业化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7世纪与18世纪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相似点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可见这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君主专制 B.反抗殖民压迫 C.实现民族独立 D.向民主法治化国家过渡 2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3 . 谚语是历史最好的写照。下列描述中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是 A.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B.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C.以眼还眼,以牙还牙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 . 列表能有效梳理历知识。下边表格“?”处应填()

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D.《哈姆雷特》 5 . 如下图所示,导致19世纪英国各职业从业人员所 占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推进 D.工人运动的高涨 6 . “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下列事件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②罗马帝国的扩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 生物外表受环境变化影响极大。1800年左右,由于大量的烟雾排放,英国白蛾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灰色蛾的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B.鸟类的捕食 C.工业的开展D.电力的普及 8 . 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 A.教皇 B.国王 C.贵族 D.公爵 9 . 对殖民国家来说: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这场活动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D.三角贸易 10 . 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 11 . 西欧中世纪有一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兴起于 A.美丽乡村 B.浪漫庄园 C.自治城市 D.新式教会 12 . 复习课上,王老师收集了如下图片,请你据此分析,王老师这节复习课的主题是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岳麓版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能力培养: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认识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内战的影响,认识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的贡献,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重点: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西进运动:为什么说“西进运动”的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二、战争的爆发 经过:(1861年~1865年) ①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②爆发: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部联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③形势: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战备松懈,节节失利。 ④转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三、北方取得胜利 颁布文件主要规定所起作用

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 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图文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 猿人早期非洲人 晚期中国山顶洞人 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氏族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英、荷、法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的航程奴隶贸易的影响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掠夺的影响 ①通过整理西方殖民者在16—18世纪扩张的史实,了解西方殖民扩张第一个时期的概况,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解答课中题“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和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③通过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以及对课后马克思那段话的理解,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法制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文图片、文字资料及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知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 腥和残酷,以及殖民地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从而认识到无论殖民扩张给世界历史的发展 带来怎样的进步,但对广大殖民地人民而言都只是灾难,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其反抗斗争的正 义性。 ②通过对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腥和残酷,树立同情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 侵略与剥削的正义感。 ②通过了解殖民扩张使殖民国家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学生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念,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进步性与贪婪性共存的本质。 ③通过讨论“为什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无法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培养学生建设一个 独立、富强、进步的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殖民罪恶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贸易、抢劫、掠夺这些血腥的手段所具有的客观上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展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根据各图展 示的内容提问,由此导入新课。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doc

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简要过程。 准确记忆并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等重要概念。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农业集体化的深入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和弊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新知讲解。 1、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西方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政权,俄国国内也频繁发生反革命叛乱。面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找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产生的效果。学生回答:便于苏维埃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內外敌对势力,但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一些地区的农民暴动。 教师出示材料: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 荔城中学:侯春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 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 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 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 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二、母系氏族社会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介绍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3、人类社会先经历母系氏族,后经历父系氏族。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岳麓 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

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讲授新课: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 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 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 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小组活动: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苏联的解体 知识回顾:戈氏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教案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 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 线索梳理: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的国家,并且介绍了美国进行的“新政”,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如“黑色星期四”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增加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讨论的力度,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比较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对比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史料解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以及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来解决战后问题。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进行回答) (讲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维护自己本国利益的目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必然会爆发。在1929—1933年,就发生了一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oc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 摘要: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远大、深邃,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丰富并且发展,个人的素养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岳麓版初中历史课本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关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研究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适合岳麓版历史课堂的教学新方法,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岳麓版历史教材;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方法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

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一、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特征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 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8课教学案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试大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君主立宪制的背景、历程,君主立宪制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确立背景 1.历史传统: 13世纪,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以后形成召开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40年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发展历程 1.确立: (1)标志:1689年的《》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意义:①英国的统治方式从转向,英国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②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③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模式,不少国家采用了该模式。2.发展:责任内阁制 (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成为第一任内 阁首相。 (2)特点: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它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 (3)发展: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了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完善:普选权的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 随着发展,新兴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多数席位,确保了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以为基础,以为核心。 (2)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仅扮演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3)内阁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首相由担任,掌握行政权 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4)议会主权至上,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2.影响: (1)对英国: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和内阁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2)对世界:树立了民主典范。 【课堂展示探究区】 【思维拓展】 英国初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议会制、政党制 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走进高考】 1.(08海南单科)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3.(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20题)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5题)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6.(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

《科学和思想文化》历史教案(九年级上岳麓版).doc

科学和思勞 他 美术: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代表画作有《向LI 葵》、《在阿尔勒的卧室》等。 音 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强调天赋人权,大胆揭霜I 口制度的弊端。宣扬白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 制度, 反对等级特权和不平等现彖。他还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 孟徳斯鸠的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制。《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 学说 卢梭的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平等享有财产。反对保留君主制,主张 采取共和政体。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和“社会契约”学说。 、C 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 旬 叶》等。 119批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列宁称Z 为“俄国革命的镜了”,代表作 有一 《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 娜》。 ix 世纪前期的徳国音乐家巴赫被称为“音乐Z 父”。 19世纪初期的徳国音乐家里多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代表作有《英雄交 响曲》、《致爱丽丝》 等。 要点阐释: 1、 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请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发射卫星、宇宙飞船的理论基础;又如:达尔文 的进化论,摧毁了长期盛行的唯心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2、 伏尔泰说:“我不赞成你说话的观点,但我扌早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怎样的观 点? 答: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言论自由”观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 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1、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力-有引力定律。 2、 近代物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门同时具备近代白然科学两大特征的学科。 3、 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4、 20世纪初,徳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被誉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 5、 18世纪,法国涌现出了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徳斯鸠、卢梭。 世 化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期为九年级下学期,教材为《世界历史》下册,内容包括整个世界现代史部分,时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20世纪末期。 (一)、基础知识部分包括: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在战后得到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德国先后法西斯化。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时,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觉醒的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开始勃兴;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产生了各种流派,反映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二)、思想教育部分包括: 世界现代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和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社会发展的观点;改革奋进的精神;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 (三)、能力培养部分包括: 通过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在阅读教科书 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简要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要点;编出历史大事年表;在世界历史地图中,找出历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出教材中叙述到的主要国家、重要城市和重大战役的地点;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教科书或课外历史读物所提供的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意见;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西欧的联合》教案 岳麓版

第9课西欧的联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识记欧洲共同体、欧盟诞生的时间,简述西欧联合的历程,概述其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释读《战后的西欧》漫画、《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表》、《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等图片或表格,进一步增强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释读《战后的西欧》漫画、《战后初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表》、《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等图片或表格,进一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西欧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增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分析合作、联合对欧洲崛起的意义,树立现代公民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难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旗帜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的标志。有没有人知道屏幕上的12星蓝旗是什么组织的旗帜的呢? 欧盟是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总人口接近5亿的,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实体,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但是最初它的成员国却只有六个,它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欧盟的发展历程。 一、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1.西欧 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国。在国际政治地理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战后出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西欧之所以能够走向联合,一是外部的巨大的压力,二是内部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法德两国的历史性和解。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在整个世界中处于主导的中心地位,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取代了西欧国家的位置,西欧大国沦为二三流国家。在新的格局下,西欧国家要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影响,必须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美苏两极的格局中脱颖而出。同时,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同其疆域面积有一定的联系,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无论大国小国都存在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大体一致,文化传统相似,地理疆域联成一片,比较容易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组建超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体。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历史上传统的大国。法德两国

岳麓版历史九下美苏“冷战”word教学设计

第17课美苏“冷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三、启发式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