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集集团_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

中集集团_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

中集集团_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
中集集团_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证券代码:000039、299901 证券简称:中集集团、中集H代公告编号:【CIMC】2015-06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

第一节重要提示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现有董事八人,参加会议董事七人,非执行董事吴树雄授权副董事长张良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公司负责人李建红、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金建隆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金建隆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节主要财务数据及股东变化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因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等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否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二、报告期末股东总数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1、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及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其中包括招商局国际(中集)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679,927,917股H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5.27%)。

公司前10名普通股股东、前10名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股东在报告期内是否进行约定购回交易

□ 是√ 否

公司前10名普通股股东、前10名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股东在报告期内未进行约定购回交易。

2、报告期末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一、报告期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 适用□ 不适用

2015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面临结构调整。受宏观经济影响,本集团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015年1-9月,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52.71亿元,同比下降8.6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25亿元,同比增长6.3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6440元。

年初在全球集运贸易稳定增长的乐观预期和新船下水的影响下,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延续了去年的良好走势。但二季度中后期之后,受欧洲需求疲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又面临大宗商品周期和信贷繁荣周期结束的冲击,使得今年全球集运市场实际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对集装箱需求转淡。2015年1—9月,本集团集装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72.86亿元,同比下降8.98%;本集团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为98.63万TEU,同比下降6.97%;冷藏箱累计销量为12.65万TEU,同比上升31.77%。

2015年前三季度,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整体保持稳定:中国市场需求低迷,北美市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欧洲市场正积极调整,新兴市场存在较大拓展机会。2015 年1—9 月,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7.07亿元,同比下降9.02%。

今年前三季度,受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以及中国政府近年推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影响,天然气相比石油的价格优势缩窄引致中国油改气项目步伐放缓及以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的吸引力下降,导致本集团能源装备业务营业额显著下跌。2015年1—9月,本集团能源化工液态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7.35亿元,同比下降24.60%。

今年以来,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在行业严冬下努力保持稳步前行,7月份交付2艘50,000吨半潜运输船,并成功开展作业;9月份自主设计的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Gas Plant交付,实现生产类平台交付业绩零的突破。2015年1—9月,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2.95亿元,同比下降19.31%。

大幅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单位:人民币千元

二、重要事项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1、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签署和履行情况

1)2015年2月27日,盈亚国际(中国消防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消防企业”)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作

为买方)、CIMC Top Gear B.V.(本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卖方)、中国消防企业(作为买方责任之担保人)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香港)有限公司(本公司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卖方责任之担保人)订立收购协议。据此,盈亚国际有条件地同意购买,以及CIMC Top Gear B.V.有条件地同意出售Albert Ziegler Gmbh (“德国齐格勒”)销售股份及销售贷款,代价为489,428,572港元,由中国消防企业按每股0.40港元向CIMC Top Gear B.V.发行1,223,571,430股代价股份来支付。2015年7月10日,协议项下的先决条件已达成,收购协议于当日完成。收购协议完成后,德国齐格勒成为中国消防企业的联营公司,并成为本集团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本集团通过CIMC Top Gear B.V.成为中国消防企业的单一最大股东,拥有1,223,571,430股中国消防企业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30%)。中国消防企业成为本集团的联营公司。

相关信息请查阅本公司2015年2月28日及2015年7月11日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巨潮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本公司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上披露的公告(公告编号:[CIMC]2015—008,[CIMC]2015—043)及于2015年2月27日及2015年7月10日在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 发布的公告。

2)本公司于2013年12月23日根据一般授权与中远集装箱有限公司、Broad Ride Limited及Promotor

Holdings Limited签订认购协议,并于2014年6月23日及2015年3月26日分别签订修订协议,拟通过增发

H股进行股权融资。本公司已于2015年7月2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的《关于核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发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许可[2015]1749号),核准本公司增发不超过286,096,100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该等新H股所得款项预计约为38.57亿港元,将用作本集团的营运资金。截止报告期末,上述H股定向增发事项尚未完成。

相关信息请查阅本公司于2013年12月25日、2014年6月5日、2014年6月24日、2014年6月26日、2015年3月27日及2015年7月23日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本公司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上披露的公告(公告编号:[CIMC]2013—056、[CIMC]2014—020、[CIMC]2014—023、[CIMC]2014—025、[CIMC]2015—018及[CIMC]2015—045])及2013年12月22日、2014年6月4日、2014年6月23日、2014年6月25日、2015年3月27日及2015年7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发布的公告。

2、内控建设进展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启动了“落实联交所新规,优化相关制度流程和内控信息化试点项目”,强化风险管理和提升内控体系建设质量的要求,完善集团总部和安瑞科控股的相关制度流程建设,提高集团风险管控水平,支持本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三季度,本公司继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全面覆盖和升级;继续深入推进内控达标工程、分层编制内控手册、培育内控人才、完善内控信息系统等四项内控重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内控合作交流,包括系统整理海外企业内控内审方面工作经验和成果,向中国内审协会交通分会提交论文和典型案例材料,并已被交通分会选送中国内审协会;接待来访的上海国资委暨20多家企业领导,应邀介绍中集海外企业内控内审方面工作经验。

3、本公司的A股股票期权计划

为建立及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及员工个人利益有机结合,2010年9月17日,本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A股股权激励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分别于2011年1月26日及11月17日完成第一批54,000,000股股票期权(“第一批股票期权”)及第二批6,000,000预留股票期权(“第二批股票期权”)的登记。

经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15年度第八次会议审议,第一批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及第二批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的期权达到行权条件,第一批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的实际行权期为2015年6月2日至2020年9月27日,可行权总数为39,660,000份;第二批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的实际行权期为2015年6月2日至2015年9月

21日,可行权总数为1,392,500份。

2015年6月8日,本公司201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201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人民币3.10元(含税)。2015年7月22日,本公司201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实施完毕。经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15年度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本公司201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实施后,第一批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为人民币10.77元,第二批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为人民币16.30元。

于2015年9月21日,第二批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行权结束,期内实际行权1,289,375股。经本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15年度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注销逾期未行权的103,125股,并于2015年10月14日完成注销。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刊登于深交所、香港联交所及本公司网站的相关公告以及本公司近年来相关的定期报告。

报告期内,第一批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共行权2,519,850份,第二批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共行权645,420份,占股权激励计划总额(调整后)的5.40%。

三、公司或持股5%以上股东在报告期内发生或以前期间发生但持续到报告期内的承诺事项

√ 适用□ 不适用

四、对2015年度经营业绩的预计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的警示及原因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五、证券投资情况

√ 适用□ 不适用

六、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情况的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七、衍生品投资情况

√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八、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

中集集团案例研究与分析报告 小组第二十一组 班级财务管理1201

中集集团扩张动因: 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1)中远的加盟,进一步巩固了中集的市场优势。 (2)扩大了产业布局,以集装箱邻域为例,通过并购中集迅速形成在沿海各港口的合理布局。目前中集在全国11个港口拥有15个干货箱生产基地,两个冷藏箱基地,4个特种箱基地和覆盖国内主要干线港口的9大堆场网络,形成了从制造,维修,零部件供应,租赁到堆存的一站式全链服务体系。 3原材料采购上,充分利用大规模集团大量采购,需求稳定的特点,通过三级谈判,三级压价,从源头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降低交易费用 对于中集来说,集装箱一生产出来,最好能就近装货出口,成本才会最低,加之沿海的开发政策。所以中集集团首先将并购对象框定在沿海地区,中集集团制定了在华南华北华东每个区域建立生产基地并购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

中集在集装箱业务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之后,中集从2002年开始开始并购现代道路汽车业务,在车辆业务之后,中集集团开始通过并购进军能源化工和海洋工程领域,逐渐完成了对天然气上游开采设备,中游运输设备和下游分销设备三大领域的布局。 中集集团成功原因分析: 1获得效率效应: 效率效应特点为:其管理的低效率可以通过外部管理层的介入和增加管理资源的投入而得到改善。 中集集团在完成海外并购后,会立即派驻新的管理层对企业进行重新改造,被并购的企业员工则尊重个人意愿,愿意留下来的都可以留下来,但对管理层则全部换掉。中集还会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投资扩建,这样就免去了被收购企业的担心,使被收购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双方都有利。 2.获得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特点为:其并购双方优势互补。书45-46页中集收购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企业和集装箱技术企业可以看出。

国信证券-中集集团-000039-调研纪要:全球贸易的缩影-100802

动态报告/调研纪要 宏观经济调研纪要 2010年08月02日全球贸易的缩影——中集集团调研纪要 联系人:周炳林zhoubl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0755)82130638 分析师余爱斌yuab@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SAC执业证书编号:S0980207060202 联系人杨森yangs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分析师岳鑫yuex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SAC执业证书编号:S0980210030016 事项: 我们调研了中集集团。中集占全球集装箱产量逾50%,调研其运营情况还可以“以点带面”,不仅提示中国出口,更反映全球贸易总量和经济趋势。 评论: ?一、关于集装箱行业的前景判断 公司大的判断是,2010年下半年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年全球TEU产量200多万,恢复到11年350万,即下半年的量明年得到持续,而2012年到400万个也并非不可能的情景。这其中,公司对于国际贸易的判断雷同市场,看不清,走一步看一步,公司对集装箱未来需求的预测有一大半来自于更新需求(约150万每年)。 现时的集箱呈现供不应求,船公司已加收集箱附加费,三季度订单已满,四季度订单正在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问题不在贸易需求的衰退,而是客户对于高位箱价在当前经济状态中下调的预期。 历史产量,公司占全球一半份额:2007年公司产销186万TEU,全球为400万TEU,业务发展很好;2008年前三季度表现良好,10月急转直下;09年是谷底,全年只有20万TEU。2010年预计公司生产100多万TEU,全球大概200多万的需求,公司占比50%。分月度看,公司4月份8万、5月份14万、6月份14万,相当于危机前高峰月均16万个的80-90%。 ?二、集装箱板块交流纪要 1、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对此行业冲击很大,约有1年左右的停产,从09年3季度开始需求恢复,随即恢复生产。订单从2009年年底上升,2010年1季度加速上升,目前量价上升幅度都超出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预期。 订单回升主要表现在干货集装箱,冷藏和特种箱回升幅度较小,因为金融危机对后两块的冲击较小,去年表现没有太差。 2、需求: 目前需求较旺盛,原因在于:集运贸易需求增长、箱子自身的更新淘汰、船公司降低航速引发周转需求。 (1)集运贸易需求:在全年四个季度中,2、3季度是旺季,1、4季度是相对淡季。从今年全年的需求趋

任职资格体系与员工能力发展

任职资格体系与员工能力发展 主讲:范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5年华为工作经历,历任战略产品部经理、总监等职,参与华为工作分析、任职资格体系设计,以及华为核心业务流程IPD (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 课程对象:高层、中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通常担负着获取、培养、评价和激励人才,提高组织效率的工作,本课程将为他们提供“先进理念+工具方法+成功实践案例”。 备注: 1、高级证书申请须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提交论文考试,学员在报名参加培训和认证时请提前准备好论文并随理论考试试卷一同提交。 2、凡希望参加认证考试之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参加认证考试并合格者,颁发与所参加培训课程专业领域相同之:“香港培训认证中心HKTCC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国际注册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认证/全球通行/雇主认可/联网查询)。 3、课程结束后10日内将证书快递寄给学员; 【课程背景】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需要在短期内迅速扩充公司业务团队,但对于员工能力培养缺位,人才关键时刻供给满足不了要求 在公司业务人员数量和运营成本迅速提升的同时,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公司对人才的选拔和认证标准不清晰 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没有打通,员工晋升缺乏合理依据,个人的职位等级和薪酬水平长期无法改善。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出现人才流失。 【课程价值】 1、学习构建任职资格标准的方法和认证 2、学习建立人员双重晋升机制 3、了解如何规范员工培养和选拔以持续提升员工能力并给予合理评价 4、学习建立职业通道,保证员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促进高绩效团队形成

5、树立有效培训和自我学习的标杆,以资格标准不断牵引员工终生学习、不断改进,构筑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成果】 理念先行:概念厘清,理解素质模型/胜任力、任职资格的内涵 方法跟进:掌握任职资格体系的基本设计方法 学以致用:掌握基于任职资格体系的核心人才管理典型应用解决方案 经验分享:分享国内若干行业领先企业推行实施任职资格体系的经验与教训【课程特色】 “以企业面临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的核心问题为导向”,帮助学员如何将任职资格方法成功运用到所在企业的实际环境中去。整个教学过程将采用关键要点案例分析、最佳实践经验分享、分组行动学习演练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 【课程主题】 任职资格体系究竟可以解决企业的哪些关键问题? 战略导向的任职资格体系:战略地图——业务地图——能力地图 如何构建基于任职资格的核心人才管理解决方案(选拔/培养/激励)? 企业任职资格体系推行实施要点,如何保证任职资格体系执行落地? 案例分享:各行业优秀企业任职资格管理的最佳实践! 【培训内容】 一、任职资格的价值典范 1、中国企业面临的核心人才困境 a)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等级评价,以及薪酬激励问题如何解决? b)针对某个目标岗位,如何准备识人、用人,选拔人才? c)如何快速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后备人才梯队? 2、能力管理的正本清源——厘清素质模型、胜任力、领导力、任职资格等相关概念 对比分析:某IT企业研发人才的素质模型,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序列的胜

中集集团成本核算解决方案说明书

中集集团成本核算解决方案说明书 特为以下单位制作: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深圳 制作人:陶三红 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市淮海中路381号中环广场1339室 E-mail地址:stephen.t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制作日期: 2002年12月11日 版本号: 3.0 本说明书专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所有权归HAND公司,未经HAND公司许可不得将其内容泄露给第三方。

变更历史 (3) 签字 (3) 目的 (4) 背景 (5) 实施任务 (6) 资源配置 (6) 实施计划 (6) 解决方案 (7) 总帐变更 (7) 成本核算流程 (9) 内容 (10) 目标 (34) 范围 (34)

变更历史 签字 中集集团汉得公司(签字) (签字) (日期) (日期)

目的 此份说明书目的是界定对产品、服务的要求,产出及条件。作为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得公司)和中国国际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执行中集集团成本核算项目实施的依据。中集集团成本核算项目分成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实现多利润中心分部门的成本核算,即在不改变中集集团MAS应用流程、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小范围的调整MAS的总帐、成本核算程序,快速实现多利润中心分部门核算成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标准集装箱和托盘箱分开核算成本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在实现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彻底解决研发中心、通用产品(如半挂车、托盘箱等非客户定制产品)的固定资产、库存、销售、运输/运费、成本核算、帐务、盈利能力分析等业务的独立核算和分析问题。另外,由于不同产品生产方式的不同,成本核算的方法也可能不同,需提供按利润中心或部门,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功能选项。 此说明书仅包含中集集团成本核算项目的第一个阶段。此份说明书从属于汉得公司和中集集团专业服务协议合同,作为合同的参考。本说明书将需要汉得公司和中集集团双方签字方能生效。本说明书定义了汉得公司和中集集团在本项目中约定的具体的实施范围、任务、预计的资源配置和预计的实施计划。这些文件将代替和超越所有先前的口头或书面交流协议。需汉得公司和中集集团所完成的任务,预计的计划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此说明书声明旨在控制此方案的实施范围、基本假定和中集集团成本核算项目第一阶段实施中将提交给中集集团得程序、文档和其它产出物。而且,此文件将作为项目执行控制管理的基础方针。

中集集团股票分析

中集集团(000039)股票分析 一、中集集团经营概况分析 1.在集装箱业务、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方面。中集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自1996 年以来,中集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7 年中集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首家年产量突破200 万TEU 的企业。2004 年中集车辆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道路运输车辆的生产商,现年产能力接近20 万台,生产能力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相关车型市场份额接近20%,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和澳洲等全球主流市场。 2.在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业务、海洋工程业务方面。中集已经逐步具备了能源、化工、食品领域的核心装备制造和集成能力,致力于打造出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主流产品,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专用能源装备制造商和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自2004 年以来,中集连续六年罐式集装箱产销量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已成为中国CNG( 压缩天然气) 、LNG( 液化天然气) 等能源装备制造与集成业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供应商。中集集团涉及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及机场设备等领域。可以说,中集集团涉及到了整个基础设施各领域。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必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量利好信息增强了投资者对其股票的预期。 二、涉足中集集团股票( 000039) 1.中集集团简要财务分析。从中集集团主要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中集集团在走出经济危机以后,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股东权益都逐步增加,并且将收益的部分作为再投资投入到实际生产之中,股价上涨的后劲很足。 2.股票分析决策及相关会计分录。自2008 年金融危机继而带来的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进出口行业遭受重创。为应对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企业的冲击及失业问题,国家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2010 年全球经济挺过二次探底的可能,全球经济渐渐走出危机阴影,走向复苏道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集集团的股价必将有所喜人的表现。 2.1 本人于2012 年4月5日以开盘价13.62元买入1000股000039共计13600元。之后000039 走的是上行通道,并于5月3日以15.96 元收盘,中途无配股及分红。本月的收益为: 15960-13600 = 2360元。以下是本月的会计分录: 购买时: 4月5 日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集集团股票———成本13600元 贷: 银行存款13600 期末计价: 5 月3 日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集集团股票———公允价值变动2360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益2360 鉴于000039 仍有上涨的空间,我选择继续持有该股。 2.2 000039 在5 月4 日到21 日多天下降以后,又继续上扬。5 月22 日的开盘价为14.69 元,6 月1 日的收盘价是15.05 元,这个月每股赚了0.36 元,三手共赚了360 元。以下是本月的会计分录: 购买时:5 月4日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集集团股票———成本14690 贷: 银行存款14690 期末计价: 6 月4 日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集集团股票———公允价值变动360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 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新方式,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首先是对中集集团的经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1999年,中集集团总资产达到72亿元,生产标准干货集装箱48万个,占全球市场的35%以上。该公司凭借良好的资信状况和经营业绩,与多家国际大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次获得国际中长期贷款支持。此前,中集集团还是唯一一家在美国发行最高金额7 00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中国上市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中集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向国内外提供现代化运输装备,而非仅仅只是集装箱。这就意味着中集集团的产品结构正面临调整。该公司开发生产的冷冻集装箱已经占有国际市场10%的份额。在资产证券化进行的同时,中集集团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1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授信额度,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集装箱的生产万经营。 下面对这次资产证券化融资行为进行分析。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的协议有效期限为3年。在3年内,凡是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简称ABCP)融资,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 000万美元。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债务

人则将应收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在这个证券化融资之前,中集集团曾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于1996、1997、1998年分别发行了5 000万、7 000万和5 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这些发行都是以中集集团名义直接进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这种商业票据的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在1998年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在1998年年初,商业票据发行的承销银团再次组团时,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 000万美元的CP银团。经过努力,中集集团虽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家成功续发CP的公司,但规模降为5 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保持集团资金结构特定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集集团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业务。 步骤一,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ABCP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一日付至海外某个特设工具机构; 步骤二,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责任和义务; 步骤三,特设工具机构再将全部应收款出售给TAPCO公司(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专门收购全球优质资产); 步骤四,由TAPCO公司在CP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ABCP; 步骤五,TACPO从CP市场上获得资金并付给特设工具机构。特设工具机构再将资金付给中集集团设于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专用账户。项目完成后,中集集团只需花2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

中集集团IT建设案例

中集集团IT建设案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简称中集)3月4日在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的信息工作年会上确定了一件事:所有中集总部外派干部和总部的各部门负责人都要将IT应用工作列入年度述职报告。这一由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力推的举措,对信息管理部经理赵小平而言无疑是一种鼓舞。不过赵小平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因为以前他和麦伯良一块打高尔夫球时,麦总随意的一句“中集发展太快,我担心信息系统可能会拖后腿”总是让他记忆犹新。 笑傲同行依然不够,其实来中集3年的赵小平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颇为自信,此前他在南方航空公司有着15年的IT应用功底,曾经负责的订票系统至今还在南航运行。而中集现有的IT系统,无论从应用领域的广度、效果还是投入来看,要说“笑傲同行”也并不为过。 2003年,中集花了8个月时间在遍布全国的8个工厂都实施了ERP系统,其中包括深圳盐田在内的3个新建工厂,这些新厂投产3个月后的管理水平已经磨合到成熟厂的水平。而2000多人的深圳盐田工厂目前在中集的现代化程度最高,该厂的图纸设计、生产计划制订、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均纳入该系统,新厂可在4分零4秒造好一台集装箱,班产能力达到155标箱。通过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中集实行的“绩效看板”管理体系已经使中集的单箱制造成本几年内下降了50%以上,达到了同行最低。此外,中集还建成了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广域网络,集团内部的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上培训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也成为企业运营的必要工具。赵小平透露,中集集团的视频会议系统每月的使用频率在10~30次之间,连中集总部面试清华、复旦等大学的毕业生,都是通过中集在当地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的。 取得了如此效果,为什么总裁麦伯良还是担心信息系统可能会成为中集未来发展的瓶颈?按赵小平的说法,连续8年位居全球集装箱销量榜首的中集,无论从产品品种、质量、成本和服务等哪个竞争力要素而言,中集在行业内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但中集的IT应用还没有到世界级水平,和GE、福特、戴尔等这些世界一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这种差距如果不缩短,将对中集未来的高速发展构成威胁。 200亿现象的担忧中集的发展速度的确很快。2001年赵小平来中集

成本控制案例

成本控制案例 中集集团——银行托管的应收账款 自从有了买方市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就成了一对永恒的宿命冤家。面对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企业本应该精神抖擞。可伴随而来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占用、回款乏力、呆坏帐增加,企业常常力有不逮,不仅导致扩张减缓、机会的丧失,有的甚至现金流断裂,基业大厦毁于一旦。很多企业选择了现金流优先的安全做法,放弃一部分市场机会来降低风险,但这不过是用长远的利益兑换成眼前的利益罢了。然而中集集团巧妙地解开了这对死冤家,不仅应收帐款没有成为企业的负累,反而成了融资的手段。这就是——应收账款证券化。 2004年11月初,中集对前三季度经营状况进行大盘点,报表显示中集主营业务收入猛增85%,但同时应收账款也升至87%,急速增加的应收账款和负现金流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目光齐齐吸引到中集身上,甚至有人发出了“红旗还

能扛多久”的质疑。但是随之公开关于中集集团应收帐款证券化业务的报道将所有人的疑问瞬时化解得烟消云散。 12月25日,交行总行审贷会批准深圳分行向中集发放一笔3000万美金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表外融资),买断中集集团的应收账款。这是在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合同基础上加以修改,做成无追索权的、余额控制(在不超过余额的情况下可以滚动使用资金)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中集集团率先成功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经典案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集装箱行业的特殊性,中集的销售收入基本采用赊帐方式,很少有现金交易。而集装箱的生产投资需求庞大,这就需要公司拿出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它既要加速回流资金,又要保持公司财务状况的优化与资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在采用资产证券化之前,中集主要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直接在国际市场融资,但商业票据的稳定性因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而波动。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商

中集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中集集团案例A分析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MBA) 摘要: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从1992年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工厂,经过10年不断的并购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集装箱生产企业。本报告针对中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简要分析。另外,本报告对2003年中集集团即将进入多元化产业前的选择做出了分析与建议。 一、中集集团背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0年1月创立于深圳,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300万美元。是深圳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公司由宝隆洋行派人管理,投产后即连年亏损。 1986年中集集团董事会决定停产,准备破产清盘。包括麦伯良在内的企业骨干坚决不同意倒闭,并通过争取得到了董事会批准继续经营,外方人员完全退出管理。 1987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成为三方合资企业。同年,恢复集装箱生产。 90年代中期,中集集团通过横向兼并战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1996年中集集团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设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其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主要股东为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集集团已经成为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全球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的领先企业,成为了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机场设备等。 二、中集成功的因素分析 中集集团从集装箱的无名小厂发展到世界第一,其成功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该科促成了中国经济和外贸的腾飞,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有条件和可能成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这是中集大战的大前提。 其次,是中集对全球大势的把握。而作为企业家的麦伯良,在1990年就预见到了,中国会成为全球制造集装箱的中心,取代当时世界干箱老大韩国,这种对全球大局的把握,使得中集能够比韩国现代和进道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捷足先登在中国沿海布局。 随后,是公司有合理的股权结构。中集当时的两个大股东中远集团和招商局,分别占股20%,这形成了较为均衡的股权结构,而后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中集的治理结构,使得这个管理团队能够有一个中长期的战略思考,并且有机会逐步实施。

中集集团信息系统的现状与思考

中集集团信息系统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蒋文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是以集装箱制造为主导产业,拥有净资产超过14亿元、总资产超过43亿元、员工多达1万人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目前在深圳、新会、上海、南通、青岛、天津、大连、南京以及香港、柬埔寨、苏里南等地设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中集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殊区域集装箱、木业、机电设备、基建及房地产等,特别是集装箱制造形成了我国华南、华东、华北全方位的生产格局,产品包括三大系列的50余个品种,产销量连续三年雄居世界首位。 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集团架构体系庞大、下属企业地域分布广阔、生产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客户服务支持复杂等客观事实,使集团领导对以信息为重要依据的高水平集团化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需求迫在眉睫。于是从1996年开始,中集集团的管理层提出建立具有"先进性、完整性、超前性、实用性"的信息系统,以提升全集团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利用水平,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上阔步前进,成效斐然。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采用国际先进的综合布线产品和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对集团总部原有布线系统和局域网进行彻底改造和升级,实现10/100M交换到桌面,形成了初具规模并设施先进的集团总部信息网络中心。 按照国际标准的OSPF动态路由协议组建中集集团TCP/IP广域网络,通过ISDN和DDN 的联网方式实现了大连、上海、南通、新会、天津、青岛、深圳等地的下属企业与总部网络的互连。 在广域网连通的基础上,不仅组建了基于Inetrnet的全集团范围的电子邮件系统,还在IP网络层实施了IP电话,因此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整个中集集团与外界的电子邮件畅通无阻,传统的电话、传真费用也大大降低。另外还建立了基于Inetrnet的WWW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开通了企业Inetrnet网,提供Email、Ftp、Inetrnet访问等业务。 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 1.以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核心的MRPII系统 MRPII是应用于生产与库存控制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中集集团前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下属企业实施MRPII,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该系统数据及时、准确,由各部门协调操作,包含信息流、物料流和资金流。这个快速响应的数据规范和数据核算平台,可以提供订单、计划、采购、物料、库存、设备、质量、财务等全方位的一手信息,已能为管理者统计、综合、分析乃至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原始数据。 2.为集团领导决策服务的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分析系统 以MRPII为主要数据基础,通过专门设计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时将下属企业的生产、销售、运输、采购、库存、财务等数据上报到集团总部,同时融汇数据仓库的概念,建立简单的数据分析模型,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检索、数据计算、数据拆分、数据整合、数据输出等多种简易功能,使下属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共享性、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为强化市场导向经营方针的订单管理和客户服务系统 中集集团从组建之初就牢固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针,积极培养专业的营销队伍,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并把加强订单管理和客户服务摆在首位。为此开发的订单管理系统可为集团领导及市场开发人员提供规范订单的详尽内容及其相应的生产计划,客户服务系统可使客户直接通过Internet跟踪订单包括排产、产箱、出箱的全过程,这两个系统也为日后的客户分析与维护、市场策划与开拓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

领导力素质模型实践应用(2天)

1 领导力素质模型实践应用 本课程体系是李玉萍集合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企业如华润集团、中集集团等最佳管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而设计的课程体系。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如下收益: ? 战略高度:从企业发展战略及文化的高度解读领导力素质模型对企业的战略意义,让学员以战略眼光重新审视领导素质模型的意义和价值; ? 操作性强:通过分享最佳管理实践、实用工具模型,使学员掌握能力素质设计原理、步骤技巧,让理论学习立刻变成实效工具; ? 实用性强:通过讲授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实践运用及现场互动,使学员有效地在管理中运用能力素质模型; ? 开拓管理视野:了解各大咨询公司及500强企业所采用的领导能力素质设计方法。 集团总裁、总经理、集团事业部/各中心总经理、部门经理等 12小时/2天 引言言 引言言 培训收益 课时 引言言 课程大纲 培训收益

第一讲、了解能力素质模型 1、世界500强企业如何看待领导力 【麦肯锡研究报告】最成功的企业具有的品质 【最佳管理实践】GE、IBM对领导者的培养 2、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起源 3、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 4、素质模型的分类 第二讲、领导力素质模型的战略意义 1、素质是业绩发展真正的驱动力量 案例分析: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的构建与推广 ?华润构建领导力素质模型的目的 ?解读华润领导力素质模型 ?华润如何推广和实施领导力素质模型 2、中国企业发展领导力的实际意义 案例:IBM领导力提升与人的转型给我们的启示 3、中国企业在人才及领导者培养方面的问题及缺失 案例:三一集团、华为集团人才培养案例 最佳管理实践:戴尔、汇丰等跨国公司在发展领导力的借鉴 2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学员手册)

北大案例课堂 学员手册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

中集集团全球竞争与成本领先 深圳是一块不断创造奇迹、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热土。这里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1月成立,1986年经营亏损、濒临倒闭,1987年重组后转产,1987年恢复集装箱生产,90年代通过横向兼并战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在1996年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集装箱生产集团后,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到2000年集装箱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38%,超过世界同行业排名第二、三、四位造箱集团的总和。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奇迹让世界同行为之瞩目和震惊。 尽管中国在制造业上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但一个中国制造企业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主导一个行业,这确实罕见。 已在该集团奋斗了18年的现任总裁——麦伯良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在集团2000年股东大会上向中集的股东承诺:“给我15年的时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 中集概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或“中集”),是以集装箱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机场设备等,集团总部设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中集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月,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300万美元。公司由宝隆洋行派人管理,1982年投产后即连年亏损,陷入困境。1986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停产,准备破产清盘。但包括麦伯良在内的企业骨干不同意倒闭,并力争得到董事会批准继续经营,外方完全退出管理。1987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公司成为三方合资企业。 1992年开始实行公众股份制企业改组工作,1994年3月、4月,公司B股、A股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8月,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连年快速增长(详见图1、图2、图3),1994年上市至2000年,净利润年均增长31.24%。2000年中集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9.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到66.4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0.91亿元人民币,员工10000多人,注册资本3.4亿元人民币,在深圳、上海、南京、南通、大连、新会、青岛、天津、香港等地拥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中集集团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国十大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连续4年跻身中国上市公司50强。 1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领导力提升沙盘模拟工作坊

企业经营管理与团队领导力提升沙盘模拟工作坊 一、培训项目概述 : 企业管理者 —— 1.获得极其宝贵的企业全面全面经营管理实践经验; 2.拓宽管理者视角,使管理者的企业经营管理思维格局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3.管理者的管理素养与领导力的快速提升; 4.通过培训,学员对企业组织间相互协作关系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清晰; 5.通过分析生动鲜活的现场案例,认识组织间相互支持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企业组织效率提升的来龙去脉; 6.通过模拟演练,大大提高跨职能管理团队信息共享和决策的能力; 7.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全面分析,深刻揭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8.通过模拟经营岗位角色的轮换,体验周边职能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贡献,构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和谐组织氛围。 IBM高级顾问,中国第3代沙盘模拟领军人物。) : 待定 2天13课时 Q&A答疑 二、培训课程背景、目标及特点 课程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与领导力提升沙盘模拟培训课程旨在运用现代沙盘教学方法,通过管理者亲身体验模拟企业完整的全面系统运营过程,使管理者从思想深处构建企业一盘棋的大格局,真正理解企业价值产生的根源,切实培养管理者的系统思考能力,提升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素养,提升管理者的团队领导力,树立管理者的整体意识。 培训内容围绕:企业全面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团队领导力提升两大方面的内容展开培训。模拟经营中,学员分组建立若干模拟公司,分别扮演总经理、采购部经理、财务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产品部经理等角色,成员间通过广泛交流和全方位的协作,形成相互支持的跨职能团队。每个跨职能团队都要面对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做出服务于全局的各项管理决策。模拟公司将依靠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参加培训的学员在经历模拟企业数年的成功与失败过程中,培养统观全局和系统思考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团队协作沟通与领导能力。 课程特点: 做中学,学以致用; 2—3期的模拟公司市场竞争,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引导学员全身心投入; 2天的课程设置使学习内容更加全面丰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多次印证,促使学员形成深度记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中集集团扩张之路

从中集集团的扩张看危机中的并购策略(上)--宋 向前 世路劳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cedric830vi 2009-12-30 14:14:33 引言-大饥荒时代的面包 人类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次大饥荒时代,你要问大饥荒时代什么最贵?毫无疑问是面包。1938年国民政府扒了黄河花园口后,溃堤千里,黄泛区内一袋洋面甚至可以换几根金条。可见,在饥荒中,面包是唯一的硬通货,拥有至高无上的购买力。可一旦饥荒结束,面包的购买力就急剧下降,一根金条反倒可以换上千袋洋面。 历史的悲剧总在不断重演。你要问金融危机时代什么最贵?毫无疑问是现金。危机来了,所有的资产都深度折价,现金的购买力迅速增强,这无疑为手中持有大量现金头寸的企业的并购扩张提供了最佳机遇。否则,等危机结束了,现金的购买力同样会急剧下降。 可资产毕竟不是面包。经营得当,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进退失据,它可能会吸干你所有的现金。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家通过并购扩张快速崛起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将近二十年并购扩张路径的介绍,来深入讨论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应注意的时机与策略把握问题。 一、中集集团并购扩张路径介绍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80年的合资企业,当时由招商局轮船、丹麦宝隆洋行和美国海洋集装箱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生产普通的干货集装箱。1993年,技术员出身的麦伯良出任公司总经理,带领中集进入了高速发展和扩张的轨道。今天的中集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制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主的物流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从规模角度看,中集自1994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销售收入从将近7亿元增长至近500亿,扩张近70倍;净资产从1亿元增长至130多亿元,扩张近100 倍。与同为A股上市公司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集的规模普遍超过他们一倍以上。 从扩张角度看,中集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收购国内外企业近30家,在中国、北美、欧洲、亚洲和澳洲等拥有10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六万人,已经成为标准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更值得称道的是,通过不断收购新的产能、技术和渠道,中集已经在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登机桥和专用车制造六大领域雄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其集装箱生产与销售竟占据了全球 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一) 中集集团在集装箱制造领域的并购与扩张 自1996 年以来,中集就始终保持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地位。目前在全球约500万箱

中集资产证券化案例

应收账款打"包"出售 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为支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分割与重组的过程,是投资银行金融创新的得意之作。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可以提供全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中国的企业正逐渐感受到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各种方式的资产证券化应用也越来越多。中集集团应收账款的证券化首开开国内先河,堪称典范,其操作手法具备了广泛的借鉴意义。 背景及动因 经国家外管局批准中集集团于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分别发行了5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和5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此方式虽然能够以中集集团的名字直接在市场上进行融资,但其稳定性也随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波动。这一点在1998年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目前的商业票据为一年期短期票据,因此在1998年年初进行银团组团的过程中,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000万美元商业票据银团。经过多方努力,中集集团虽然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个成功续发商业票据的公司,但规模降为了5700万美元。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保持集团资金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集集团开始了与多家国际银行进行这方面的金融创新。

2000年3月,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帐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3年的协议有效期限内,中集集团将发生的8000万美元以内的应收帐款全部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通过这一协议,中集集团只需花两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加快了资金周转;隔离了应收账款成为坏帐的风险,保证了资金回收;并且由于设置了中间层---SPV公司和TAPCO 公司,将公司风险和国家风险与应收账款的风险隔离,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确保了融资的成功。 具体操作 这次应收帐款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流程是: 1、中集首先将从各子公司受让的上亿美元的集装箱应收帐款进行设计安排,结合荷兰银行提出的标准,挑选优良的应收帐款组合成一个资金池,然后交给信用评级公司评级。中集委托两家国际知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得到了A1+(标准普尔指标)和P1(穆迪指标)的分数,这是短期融资信用最高的级别(正是凭着优秀的级别,这笔资产才得以注入荷兰银行旗下的资产购买公司TAPCO建立的大资金池)。 2、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ABCP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一日付至海外SPV(特别目的公司)帐户。 3、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义务和责任。 4、SPV再将全部应收帐款出售给TAPCO公司(TAPCO公司是国际

中集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纲要

中集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纲要 本纲要在集团战略的指导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3年左右时间内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基本政策、管理原则、体制框架以及工作步骤,作为指导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原则和纲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经验 中集集团的辉煌业绩离不开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值得珍视和继承光大的主要经验有:(1)核心理念:国强民富,共同发展 这一理念是处理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人关系的准则。“国强”,是指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是组织的目标和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价值分配的前提。“民富”,则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分享企业成长业绩,是中集成长的内部动力来源。 “共同发展”意味着将员工发展作为企业成长的目标之一;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不断为员工提供新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 (2)基本原则:市场化和心理契约 “市场化”是指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企业,企业内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配置的,是一种理性化管理原则: ——将“业绩主义”作为评价人、选拔人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绩效考核体系。 ——实行员工聘任制,企业和员工双向自主选择。 在“市场化”的基础上,中集以共同价值观为纽带,建立与员工深层持久的心理契约,寻求一批志同道合者共同奋斗。 (3)管理模式:灵活、简明、高效 灵活——在统一理念、原则的前提下,各下属企业存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同时集团注重对核心团队的管理,活而不乱,分而不散。 简明——在具体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以实效为出发点,使管理者及员工易于理解和操作。

高效——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运行上,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流程较短,速度较快;避免和防范官僚主义现象出现。 2、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矛盾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新挑战。其主要矛盾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支撑之间的矛盾。 ——现有人力资源在结构、质量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新产业的要求,人才储备明显不足。 ——即使在集装箱产业领域之内,也存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衰退的隐忧:管理团队有可能激情流失;原有分配体系的激励效应和利益平衡功能逐渐减弱;“组织老化”现象可能出现。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急待提升。. 3、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 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有三个: ——提高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强化企业的凝集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以上目标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而且是集团总体战略性目标。集团各级领导都应承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责任,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作为本职工作。 4、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未来3年时间内中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探索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具有中集特色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开发、引进方法,加大人才(尤其是下属企业核心管理团队)培养、开发、引进的力度,卓有成效地进行干部队伍建设。 ——在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制度、规范基础上,建立更加全面、精细和有效管理规则(包括政策、制度、规范等)体系,形成新的管理基础和平台。

中集集团:颠覆,以致于超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7413645.html, 中集集团:颠覆,以致于超越 作者:成明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第11期 中集集团从集装箱制造业的无名小厂,到世界第一,是什么促成了中集集团的成功?回顾中集集团的全球战略和并购历程,一个清晰的足迹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0多年前,中集集团还是一个仅有59名员工的不知名小厂。从那时起,中集集团就开始了从小到大的腾飞,由弱到强的崛起。今天,中集集团借中国外贸的持续强劲增长,依靠颇具前瞻性的并购、坚持不懈的创新以及对全球大势的预见与把握,频频推出颠覆举措,重用海外人才去管理海外运营,用公开透明方式协调中外利益分配,从而超越了曾经主宰全球集装箱生产的韩、日、德等强大对手,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 中集集团在干货、冷藏箱等领域确立了世界第一的领导地位,拥有十多种全球冠军产品,它的集装箱活跃在美、欧、亚等五大洲的主要海陆物流线上,业务范围也从集装箱延伸至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食品装备、海洋工程和机场设备。2007年,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超过64亿美元(合人民币450亿),在国内外拥有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达100余家,员工近6万人。 创业艰难百战多 中集集团从集装箱制造业的无名小厂,到世界第一,是什么促成了中集集团的成功?回顾中集集团的全球战略和并购历程,一个清晰的足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都说万事开头难,可创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没有钱!这是中集集团起步之初最为困难的事。 1990年,中集集团的战略思路和定位很清楚:做集装箱制造业的世界第一。但是,董事 会和股东的决议中并没有为此目标提供资金。此时的中集集团必须用没有钱的办法来扩张。 “我们当时花大力气去做了一个内部股权结构的改组,争取尽早上市筹资。中集集团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过,累计起来,我在股市筹到的资金少于我给股东派现的钱。这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里是极少见的。”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说。 在资源紧缺的境况下,中集集团怎么实施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